《传播学概论》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概论》复习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1、“信息”概念的出现对“传播”概念的界定有何影响
有了信息的概念,传播概念的阐述就更为简洁和确切了。

20世纪40年代信息科学诞生以后,许多传播学家在界定传播概念之际都突出强调传播的信息属性。

例如:“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传播学家施拉姆《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传播学家阿耶尔《什么是传播》)
2、“传播”的定义及其理解
定义: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理解:

(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

人是传播的主体和轴心。

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既是行为的施控者,又是行为的受控者;既是产生传播的原因,又是导致传播的结果。

(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不是简单地输出信息,还应含有复杂的双向交流;
(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

媒介负载符号,符号负载信息。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

不论是传播信息还是接受信息,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都是有意图、有目的和有自觉性的动机的。

3、传播有那些特点
(1)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

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共通的意义空间指传受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拥有共通的理解;同时,从广义上讲,它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相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第二章传播学的回顾与展望
4、传播学四大先驱
现代意义上的传播研究于20世纪30、40年代在美国脱颖而出。

出现了四位代表人物。

它们是哈罗德·拉斯韦尔、库尔特·勒温、卡尔·霍夫兰、保罗·拉扎斯菲尔德,他们被誉为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和奠基人。

(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1902-1978)
主要贡献:宣传理论;五W模式;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内容分析法。

(2)心理学家卢因(1890-1947)
主要贡献:“把关人”;实验法。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
?
主要贡献:两级传播论;哥伦比亚学派;调查研究法。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1912-1961)
主要贡献:态度说服理论;耶鲁学派;实验法。

5、传播学创始人——施拉姆
主要贡献:a、对前人的传播研究加以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创立了传播学;b、一生写了30多部传播学论著,贡献了众多的理论成,如:《报刊的四种理论》《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
发展》《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览》《传播学概论》;c、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创立了四个传播研究机构,形成了“施拉姆学派”。

6、试述拉斯韦尔开辟的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
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
7、试比较传播学研究的两大学派
20世纪60年代之前,传播学研究一直是经验学派的天下。

后来欧洲的批判学派异军突起,才打破了这种一枝独秀的局面,渐趋形成了分庭抗礼之势。

两大学派比较(经验学派vs批判学派):
&
研究内容:如何传播Vs 为何传播
研究方法:经验事实、量化统计Vs 价值判断、思辨全面
研究取向:“只知拜佛” Vs “只想拆庙”
第三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8、与人类传播相比,动物传播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1)动物的信息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而不是后天的系统学习;
(2)动物传递和接收信息的过程是基于条件反射原理过程,而不伴随复杂的精神和思维活动。

9、人类传播经历了哪几个传播时代

(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5)网络传播时代
10、审视下列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传播革命示意图,分析媒介发展的主要特点。

通过对上图的分析和思考,我们认为媒介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加速度性。

人类传播革命的步伐一直呈加速度状态发展。

从动物传播进化到人类的语言传播用了140万年,从语言传播进入文字传播用了9.65万年,从文字传播跨人印刷传播花了约4千年,而从印刷传播迈进电子传播只用了1 200年,从电子传播进入网络传播的时间更短,只有100年,而以电脑为主体的互动或网络传播至今只有50多年。

(2)叠加性(共融性)。

即新的媒介产生,并没有淘汰旧的媒介,而是与之共存,且各有其用武之地。

(3)整合性。

如电视是对文字、声音、图像等符号以及广播、电影功能的整合。

第四章传播的基本过程
~
11、何谓传播过程传播过程的几本构成要素有哪些
“所谓传播过程,就是信息从传播者流向接收者,实现信息共享的过程,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

”(戴元光、金冠军主编《传播学通论》P42,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传播过程,通常由以下基本要素构成:
(1)传播者。

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信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2)受传者。

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3)讯息。

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注:讯息与信息的区别,参阅郭庆光教材P58-59。


(4)媒介。

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

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5)反馈。

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12、什么是传播模式
所谓模式,是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双重性质:(1)模式与现实事物具有对应关系,但又不是对现实事物的单纯描述,而具有某种程度的抽象化和定理化性质;(2)模式与一定的理论相对应,又不等于理论本身,而是对理论的一种解释或素描,因此,一种理论可以有多种模式与之对应。


所谓传播模式,即直观而简化地再现人类传播活动的理论描述方式。

13、以拉“斯韦尔模式”和“香农-韦弗模式”为例,说明线性模式的主要局限。

I、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
II、申农—韦弗数学模式
(1)直线性。

未能体现人类传播的互动循环性。

(2)单向性。

忽略了反馈,把传播理解为单向的过程。

(3)孤立性。

忽略了外部环境,把传播理解为孤立而不是系统的过程。

14、拉斯韦尔模式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
提示:
(1)它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个模式。

(2)它第一次构建了传播的程式,第一次比较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

(3)第一次提出了传播的五个要素,界定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领域。

主要优点表现在:(1)表明已与单向传播模式划清界限;(2)强调传受之间只有在其共同的经验范围之内才真正有所谓传通;(3)传播信息、分享信息和反映信息的过程是往复循环、持续不断的。

主要局限表现在(1)此模式不太适合于大众传播,只是比较适合于人际传播;(2)模式所暗示的传、受两者平等的、等量的传播观念在大众传播中是找不到的。

第五章传播者
'
16、何谓传播者
传播者:又称信源,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信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即媒介组织,及其从业人员。

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主体,在传播过程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

17、传播者有哪些特征
(1)传播者具有政治倾向性;
(2)传播者控制了大众传播的过程。

首先控制了传播内容;其次控制了传播方式;控制了传播时间;控制了传播空间;
(3)传播者的受教育程度较高;
(4)传播者受过专业训练;
(5)传播者有机会对成千上万的人产生影响;
|
(6)传播者与受众一般不直接交流;
(7)传播者能获得特殊的双重报酬(物质的和精神的);
(8)传播者的工作紧张程度较高。

18、传播者的角色权利包括哪些
(1)采访权(知察权):传播者通过访问、观察和实地调查的方法采集新闻材料的权利。

(2)传播权:传播者在法律范围内有权将从各方面获取的新闻、材料和数据经过写作、编辑后利用新闻传播媒介公开传播的权利。

(3)监督评论权:传播者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有对新闻报道所涉及的人和事发表评论、展开批评的权利。

(4)信息来源保护权(秘匿权):传播者有保护信息来源,不向外界透露消息提供者身份和姓名的权利。

(5)著作权:作者对自己的作品所享有的防止被他人随便利用的权利。

(6)人身安全权:新闻传播者享有特殊的人身安全保护权。

}
19、传播者有哪些角色义务
(1)保护国家利益
(2)遵“纪”守“法”
(3)遵守社会公德
(4)忠实于客观事实
(5)保护信源秘密
20、新闻传播者的责任有哪些
(1)契约性责任(对自己服务的新闻媒介以及在内部组织中所应承担的类似于合同性质的系列责任)
(2)社会性责任
(3)法规性责任
^
(4)国际性责任
21、试述传播者的赢效因素
(1)权威性
权威性是指传播者具有使受众相信、听从的力量、威望和地位的特质。

传播者的权威性一般体现在四个方面:a、表现在权力和地位上;b、表现在资历和威望上;c、表现在专业特长上;
d、反映在能力和才华上。

(2)可信性
可信性既是指受众对传播者相信和信任的感觉和态度,也是指受众对传播者认可和承认的倾向程度。

那么,传播者如何让人觉得可信呢a、诚实是增强可信性的首要因素;b、信誉作为传播者在受众心目中经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一种良好感觉,也可以增强可信性和传播效果;c、骨气是传播者十分重要的品德,也是增强可信性的重要因素;d、公正无私与可信性亦成正比关系。

(3)接近性
接近性是说传播者在信仰、民族、籍贯、专业、个性、情趣、距离上与受众愈接近、愈相似,就愈容易产生好的传播效果。

(4)熟知性
!
在传播活动中,只要传播者多露面,增加与受众接触的次数和信息互动的频率,就会使受众产生“熟人”印象,形成亲近的倾向。

增强熟知性的途径有:a、让受众通过媒介经常看到你;
b、直接与公众接触;
c、让你的思想和观点不断传向受众,也可扩大知名度。

(5)悦目性
一般认为,传播者容貌漂亮、风度翩翩,对受众具有悦目性,那么他(她)本人及其所传信息则易为受众所接受和喜爱。

22、结合下列模式图说说怀特的守门人理论
@ 勒温的学生怀特在《守门人:新闻选择的事例研究》(1950)一文(周本P152)中,对一家报纸的电讯编辑的工作进行研究时,验证和扩充了勒温的理论,揭开了研究“守门人”的序幕(参阅邵本教材P90)。

怀特的理论也并非尽善尽美,它有着明显的简单化缺陷。

过分强调了把关人的个人行为,认为只有一个主要的“门区”,而忽略了在现实传播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系列的控制环节。

麦克内利针对这一不足,对单一守门之说进行了修正。

23、结合下图说说巴斯的把关人理论
1969
(1969)一文(周本P154)中对以前的守门人研究提出了批评。

经过分析,他把媒介组织的把关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闻采集阶段,这里的把关人主要是新闻记者。

他们接近信源,从事采集活动;第二阶段是新闻加工阶段,这里的把关人主要以编辑为代表,他们担负修改、制作的任务,把信息传播给受传者。

24、什么是守门人守门人有哪几重角色 |
所谓守门人,显然是指在大众传媒中可以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可被传播、传播多少以及怎样传播的人或机构。

作为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守门人,他实际是一个三重角色。

首先,他是一位接受者;其次,他是一位守门者;再次,他是一位传播者。

25、试述守门人的主要特征

→↑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1)隐形性。

所谓隐形性,是因为他总是置身幕后,很少抛头露面;(2)依附性。

是指他的劳动成果总是依附在传播者的劳动成果上;(3)追加性。

是指在依附性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系列选择、舍弃、修改、润色、排版、转化、发挥等追加劳动;(4)完善性。

是指通过守门人追加劳动使信息传播更加无懈可击。

26、守门人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在大众传播中,守门人的作用和功能主要表现为:检查功能,加工功能,评价功能(信息评价者、赞赏者),导向功能(传播者传播信息会按守门人的喜好进行),桥梁功能(是传者和受者的中间地带和交接点)。

27、守门人有哪些责任
(1)确定“编导”方针;(2)确保“产品”质量;(3)加强整体协调(大众传播是一种整体传播,而守门人又居于传播的中心地位,所以必须承担起整体协调的责任);(4)发现和培养传播人才。

第六章传播与信息
#
28、什么是信息
可以从两个层次上给信息下个定义:从哲学层次上说:信息是泛宇宙存在着的一切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多样性,它不依赖于是否被谁接受、反映而存在;从行为科学层次上说,信息是可以减小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形式的反映,它只有依赖于信源、信道、信宿才存在。

从这个意义上说,被人类感知的信息才是信息。

29、根据信息系统和作用机制的不同,可将信息分为哪几类传播学所关注的是那类信息
根据信息系统和作用机制的不同,有学者将信息分成三类:即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这里的社会信息,指的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显然,尽管传播学不断汲取物理信息和生物信息科学的研究成果,但它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所关注的始终都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30、大众传播信息除具有一般信息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哪些特殊特点
(1)新闻性;(2)娱悦性;(3)价值性(指信息应该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4)真实性;(5)时效性
31、什么是信息爆炸它有哪些表现
所谓信息爆炸,是指信息的巨量生产和高速传播,也是人们对当代社会大量出现并加速增长的各种信息现象的一种形象化描述。

它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1)新闻信息飞速增加;(2)娱乐信息急剧攀升;(3)广告信息铺天盖地;(4)科技信息飞速递增
32、信息爆炸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1)信息泛滥;(2)信息超载;(3)信息浪费;(4)信息疾病
33、何谓信息匮乏信息匮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是指大众媒介提供的巨量信息中严重缺乏受众所需要的有价值的、能了解事情真相的、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信息匮乏是信息爆炸的伴随现象,也是信息爆炸的负面效果。

信息匮乏主要表现在:(1)真相信息匮乏;(2)重要信息匮乏;(3)知识信息匮乏
34、何谓信息污染信息污染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是指信息内容对社会的危害,但确认“污染”的标准,因政体、文化规范、伦理道德观念与时代的不同而不相同。

信息污染的主要表现在:(1)色情信息;(2)暴力内容;(3)失实信息;(4)图像信息。

(图像信息会使观众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下降;会使观众的语言(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下降)
第七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35、何谓符号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符
号就是可以拿来有意义地代替另一种事物的事物。

如果给它下一个定义,那么符号就是人类用以表达和解读意义的信息的形式。

”参见周庆山著《传播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P34)
'
36、语言学家索绪尔分为哪两大系统举例说明之。

语言学家索绪尔则把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系统。

语言符号包括口头语和书面语符号;非语言符号(索绪尔对此并没有作系统研究)包括:(1)物体语言符号。

它本是人类生活中所使用的物体,如衣服、装饰品、化妆形式、家具等。

(2)体态语言符号。

它指的是人们用来表情达意的动作、姿态、表情、眼神等。

在传播中,体语常常起到其他符号所不及的作用:①代替自然语言;②对自然语言的补充;③表露感情。

(3)伴随语言符号。

它是指人类在传播活动中伴随言语交际而发出的具有一定语言功能的符号,其中包括了类语言和副语言这两种非语言符号。

副语言是指词汇读音之外的“声音因素”,如音调、音色、音量、轻重、节奏、变音转调、停顿、沉默等;类语言是指表现一定身心状态的功能性发声,如伤心的哭泣、高兴的笑声、疲惫的叹息、痛苦的呻吟、吃惊的叫喊等。

(4)时空语言符号(位置语言符号)。

许多传播学者都同意这样的说法:在面对面的人际传播中,大约65%的“社会含义”是通过非语言符号表达的。

非语言符号在传播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不容易忽略的作用,正如施拉姆所言:“尽管非语言的符号不容易系统地编成正确的语言,但是大量不同的信息是通过它们传给我们的。


37、符号有哪些基本功能
(1)表述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即编码encoding)和符号解读(即解码decoding)的过程。


(2)传达功能:就是说,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如果不转换为具有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是不可能在时间和空间中得到传播和保存的。

例:《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

(3)思考功能:思考是人脑中与外部信息相联系的内在意识活动,是内在信息处理过程。

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说,思考本身就是一个操作符号、在各种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38、什么是“意义”
从社会传播的角度来说,意义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意义属于人的精神活动的范畴,与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密切相关。

符号是意义的载体和表现形态。

39、试述霍尔等人关于受众译码的分类
霍尔()等人曾依据接受者译码符合文本含义轴的程度,将译码分为三类:(1)投合性译码,即接受者的理解与传播者想要传达的意义是一致的;(2)协调性译码,即接受者的译码部分符合传播者的本义、部分违背其本义,但并未过分;(3)背离性译码,即接受者所得意义与传播者的本义截然相反。

40、符号有哪些特性
(1)任意性。

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

每个符号都有“用什么来代表”和“代表的是什么”两个方面,这就叫做符号的形式和内容,也叫符号具和符号义,符号学中成为“能指”和“所指”。

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性的。

它们的联系与结合完全出于符号创造者的主观规定和社会成员的共同约定。

(2)约定性。

虽然符号具与符号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性的,但是符号一旦创造完成,具义的联系一经社会成员认同、约定,那么就成为一种社会习惯,具有某种不变性,任何人都应遵守,不得随意改变。

(3)组合性。

符号是一个灵活的开放系统。

就语言符号来说,虽然字或字母的数量和句型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只要传播者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和句型,就可以按一定的规则组合成无限量的具体词语和句子。

[
(4)传授性。

人类识别符号、理解符号和运用符号表达意义的本领并非天生,而是后天经过学习获得的。

(5)跨越性。

符号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自由地传播信息。

第八章传播媒介
41、如何理解传播学中的媒介
传播意义上的媒介是指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也包括与媒介相关的媒介组织。

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42、传播媒介有哪些要素构成
(1)物体。

物质实体是传播媒介得以存在的首要因素。

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

没有具体而实在的物质实体,无论多么精美的精神内容也无所依附、无法传播。

(2)符号
符号是构成传播媒介的第二要素。

一般的物质实体上若没有刻画、负载上特定的文字、图像、声音等人类能够识别、译读的符号,那他可能就是普通的随处可见的石头、木板、金属、砖块、骨头-----符号是传播媒介与其他普通的物质实体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

]
(3)信息
信息也是构成传播媒介的重要因素。

首先,传播信息是传播媒介的基本功能和唯一使命;其次,任何有序的完整的符号都蕴含着特定的信息;此外,信息也是传播者与受传者发生关系、形成互动的理由和前提。

43、美国传播学家哈特将媒体介质分为哪几类
(1)示现的媒介系统(传受双方都无需依赖机器);(2)再现的媒介系统(传方依赖机器,受方不依赖机器);(3)机器媒介系统(传受双方都得依赖机器)
传播媒介发展史概略图
第九章受众
44、如何理解“受众”
受众有两个含义:(1)受众(即受传者):指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接受者;(2)受众:指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体。

~
45、如何理解受众的角色
(1)信息产品的消费者;(2)传播符号的“译码者”;(3)传播活动的参与者;(4)传播效果的反馈者
46、大众传播的受众有哪些主要特征
(1)人数众多,不计其数;(2)差异显著,层次丰富;(3)没有组织,没有纪律;(4)分布散乱,个别接收;(5)接收自愿,选择自由;(6)目的多样,动机复杂;(7)时空分离,无缘见面
47受众有哪些基本权利
(1)选择权:指选择媒介和传播内容的权利;(2)知情权:享有知悉有关方面真实情况的权利;(3)表达权(又叫告诉的权利):指受众有权把所看到的关于个人生活条件、愿望、需求和痛苦的真实情况告诉别人;(4)反论权:指当个人或集团遭到来自大众媒介或传播方面的攻击和对自身利益、权利的侵犯时,有权要求该媒介划出一定的版面或时间供自己作自由公开的反驳,以便人们对事情真相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5)监督权:指受众对大众传播媒介的运作和传播者的传播行为有察看并督促的权利,以免其产生不良后果;(6)隐私权(又叫免知
权):指受众享有个人独处,对个人与公众利益、公众事务无关的私生活进行保密、不受新闻媒介打扰和干涉,以及个人的名誉和利益不受伤害的权利。

48、受众有哪些心理特征
(1)认知心理:指受众普遍存在的、寻求信息的心理现象;(2)好奇心理:也称喜新心;(3)遵从心理:或称从众心理;(4)表现心理:在群体面前显示自己优势的一种愿望;(5)移情心理:指受者对自己能力无法实现的欲望或不存在的经历,通过对信息内容的角度置换,达成心理的满足;(6)攻击心理:在消极状态下,可称反抗心理、逆反心理。

49、受众有哪些需要
需要是受众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的一种心理状态。

它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力。

在大众传播中,受众的需要说到底是一种信息需要、精神需要。

这一需要,通常还可以再细分为十大具体需求:求真、求善、求知、求新、求美、求和、求乐、求安、求慰、求富。

'
50、受众使用媒介的动机主要有哪些
动机是个人为了推动从事某项活动的意图、愿望、理想、信念等。

受众的动机主要有:(1)消遣娱乐;(2)满足信息需求和心理需要;(3)获取知识,提高文化水平;(4)人们相互交往的需要。

51、如何理解受众的选择机制
传播学界把受众心理上对传播的接受影响因素称为选择性因素(selectivity factors),并认为它是与传播效果密切相关的中介因素。

美国学者克拉帕指出,受众的选择性因素由三个方面组成,即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解释)和选择性记忆。

(1)选择性注意。

接受者往往只注意那些同接受定向、接受期待、接受需要和接受个性等接受图式相吻合的接收对象,以保持心理平衡。

(2)选择性理解。

一般来说,选择性理解可以分为三种:a、创造性理解;b、歪曲性理解;c、卷入性理解:在实际接受活动中,一些受众往往混淆符号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区别,把符号世界完全等同于现实世界,对其作出现实的卷入性的反应和理解。

(3)选择性记忆。

记忆上的主动筛选、取舍,就是信息接受内在机制中的所谓选择性记忆。

影响选择性记忆的因素,主要有三类:a、主观因素;b、客观因素:节目或作品的本身特点和形貌;c、载体因素:传播学的研究表明,多种传播媒介的综合运用有助于受传者增强选择性记忆的效果和信息的传通。

52、何谓反馈有何作用
传播学中的反馈是指受传者送回给传播者的少量意见信息。

反馈有下列主要作用:(1)反馈有助于传播者检验和证实传播效果;(2)反馈有助于传播者改进和优化下一步的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传播行为;(3)反馈能够激发和提高传播者的传播热情;(4)反馈还有助于传播者检查媒介信息所反映具体事实的真实度和准确度。

53、什么是消极反馈与积极反馈
{
消极反馈是指从受众那里得到的是一种批评性的、否定性的意见,有时甚至是谴责或嘲弄,或者是随意地上纲上线、扣帽子、打棍子;积极反馈是指受传者对传播者的传播结果给予了肯定和赞扬。

54、什么是正反馈和负反馈
根据反馈的作用,可以把反馈划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一般地讲,使原来的传递的信息在下一次传播中得到加强的反馈是正反馈;使原来传递的信息在下一次传播中减弱的反馈为负反馈。

55、如何正确对待反馈
(1)注意吸纳多数受众的反馈意见;(2)注意听取传播学者和有关专家的反馈意见;(3)充分尊重“守门人”的反馈意见;(4)注意征求同行、同业的反馈意见;(5)注意疏导庸俗需求、引避不良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