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环境标准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ppt

二、环境的范围与分类
根据组成环境的物质和人类活动的关系不 同,分为天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根据组成环境的物质要素的不同,分为大 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环境。
根据组成环境的范围不同,分为区域环境、 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宇宙环境等。
按照环境功能不同,分为生态环境与生活 环境
第二节 环境问题
1、不同于环境社会关系。(意志性的社会 关系、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调整的结果而 不是对象。)
2、由主体、客体、内容三要素构成。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事实(行为和事件)
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变化的原因。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主体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主体的 概念:参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享 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工业革命时期: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主要 表现为工业三废污染。
三、环境问题的新发展
1、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温室 效应及全球气候变暖。
2、水污染 3、土地、森林遭受严重破坏。 4、物种灭绝。 5、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四、人类环境观
人类环境观的概念:又称人类环境价值观, 是人们对自然界的看法、观点、观念的总 和,是人类的环境社会意识。
种因素的总体。它是一个相对概念。 2、生态学上的定义:环境是围绕整个生物界并构
成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 它是生物的生存环境。 3、在环境学上的定义:环境是围绕人群的空间, 及其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 自然因素的总称。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物质环境。
环境学上的“环境”的特点:
环境立法技术
法律的内部结构:
1、法律的逻辑结构:假定、处理、后果
2、法律规范的分类:命令、禁止、授权和任 意性规范。
第二章之环境标准ppt课件

其他环境标准
建设项目监督管理标准
清洁生产标准 环境标志产品标准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 环保产品标准 循环经济生态工业标准 其他环境标准
三、环境标准分类及分级
六类、两级
(一)六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
准(或污染控制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 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保仪器 设备标准等六类。
2010年6月1日,中国气象局发布的《霾(灰
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正式实施。霾这个 与雾相似的天气过程,将被准确区分开。 《霾(灰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中,详细 规定了霾的标准,即能见度低于10千米,相 对湿度小于95%时,排除降水、沙尘暴、扬 沙、浮尘、烟雾、吹雪、雪暴等天气现象造 成的视程障碍,就可判断为灰霾。在这个标 准出现之前,雾和霾的区别并不是很清楚。
二、环境标准
概念
种类 作用
环境标准的概念
为保护环境质量和人群健康,维持生态平衡,由权 威部门发布的环境技术规范。 环境标准是按照严格的科学方法和程序制订的。环 境标准的制订还要参考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的自 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环境标准过于严格,不符合实际,将会限制社会和 经济的发展;过于宽松,又不能达到保护环境的基 本要求,造成人体危害和生态破坏。 环境标准具有法律效力,同时也是进行环境规划、 环境管理、环境评价和城市建设的依据。
空气质量标准比较(部分)
污染物名称 世界卫生组织 (2007) 中国 可吸入颗粒PM10 年均20微克/立方米 100微克/立方米 日均 50微克/立方米 150微克/立方米 臭氧 时均 100微克/立方米 160微克/立方米 二氧化氮 年均 40微克/立方米 40微克/立方米 时均 200微克/立方米 120微克/立方米 二氧化硫 日均 20微克/立方米 150微克/立方米 时均 500微克/立方米 500微克/立方米
基础护理PPT课件:第二章 医院环境与安全

任务一 医院概述
项目一 医院及医院环境
1.护理与环境的关系
护理人员的职责是: ①帮助发现环境对人类的不良影响及有利影响; ②护士在与个人、家庭和社会集体接触的日常工 作中,应告知他们如何防护具有潜在危害的化学 制品及有放射线的废物污染等,并应用环境知识 指导其预防和减轻潜在性危害; ③采取措施预防环境因素对健康所造成的威胁,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个人、家庭和社会集体对环 境资源进行保护; ④与卫生部门共同协作,提出住宅对环境与健康 的威胁; ⑤帮助社区处理环境卫生问题; ⑥参加研究和提供措施,以早期预防各种有害于 环境的因素,研究如何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
2. 医院的工作特点 (1) 以患者为中心 (2) 科学性和技术性强 (3) 时效性和连续性 (4) 随机性和规范性 (5) 社会性和群众性 (6) 医院工作属于复合型劳动
项目一 医院及医院环境
任务一 医院概述
3. 医院业务科室设置及护理工作
(1) 门诊部 1) 门诊的设置及布局 2) 门诊护理工作
项目一颁布的《全国医院工作条例》
(后简称《条例》)中明确指出:“医院是 治病防病、保障人民健康的社会主义卫生事 业单位,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 政策,遵守政府法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服务。”
项目一 医院及医院环境
任务一 医院概述
(1) 年龄
1. 患
(2) 感觉功能 者因
(3) 健康状况 素
2. 医务 人员因 素
项目三 患者安全
二、 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
医院硬件条 件包括基础设施、 医疗设备、物品配 备等,能直接或间 接影响患者的安全 。因此,护理人员 应向患者及家属做 好医院环境的介绍 ,减轻患者对陌生 环境的恐惧感,增 进彼此间信任。医 院要定期对硬件设 备进行维护、保养 ,便于及时发现影 响患者安全的隐患
《环境规划与管理》PPT课件

属于环境保护行为的基本法律制度。
• 环境管理制度 • 环境规划行政法律制度
a
14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 2.3.2 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
✓ 1.“三同时”制度
• 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 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2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 2.2.1 环境法律责任
✓ 2.环境民事责任
• 公民、法人因污染或破坏环境而侵害公共财产 或他人人身权、财产权或合法环境权益所应当 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
• 因破坏环境资源造成他人损害的,实行过失责 任原则;因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实行无 过失责任原则。
a
2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1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 2.1.1 基本方针
✓ 1.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
•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 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即“全面规划、合 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 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32字方针。
a
3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a
4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 2.1.1 基本方针
✓ 3.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 (1)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 (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 (3)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 •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 (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
多样性的保护;
a
6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1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 2.1.2 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 环境管理制度 • 环境规划行政法律制度
a
14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 2.3.2 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
✓ 1.“三同时”制度
• 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 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2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 2.2.1 环境法律责任
✓ 2.环境民事责任
• 公民、法人因污染或破坏环境而侵害公共财产 或他人人身权、财产权或合法环境权益所应当 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
• 因破坏环境资源造成他人损害的,实行过失责 任原则;因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实行无 过失责任原则。
a
2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1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 2.1.1 基本方针
✓ 1.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
•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 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即“全面规划、合 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 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32字方针。
a
3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a
4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 2.1.1 基本方针
✓ 3.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 (1)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 (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 (3)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 •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 (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
多样性的保护;
a
6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1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 2.1.2 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幼儿园环境创设ppt课件

教室
教室一般由5部分组成:室内活动室、盥洗室、 厕所、睡眠室以及教师观察室。
年龄段 楼层
卫生间 面积( ㎡)
室内活 卧室面 每班幼 动室面 积(㎡ 儿人数 积(㎡ )
)
床位
如厕
小(托 一楼 15 )班 中班 二楼 20
大班 三楼 20
40
30 20-26 单层床 男女同
人
厕
50
40 25-30 双层、 男女分
人 单层床 厕
55
40 28-34 双层床 男女分
人
厕
幼儿活动室
幼儿睡眠室
走廊
走廊的设计应注意: ① 单面走廊1.5米宽,中内廊1.8米宽。 ② 幼儿出入的走廊中不应设有台阶。
③ 走廊周围采用粘贴和悬挂的方式布置幼儿作品和 装饰物。
④ 以班级为区域,师幼共同参与创设。
幼儿园走廊
楼梯
幼儿园楼梯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② 幼儿对色彩的敏感度有性别差异。男孩儿更喜 欢视觉冲击较大的色系,如深蓝、深红和蓝紫之 间的调和色;女孩儿更喜欢红黄绿与白色形成的 调和色。
园舍色彩运用原则
① 重视幼儿园环境色彩搭配的协调性。(主色调选 择最多不超过3种,最好在2种以下。)
② 凸显幼儿园园舍色彩的独特性。
③ 注意园舍装饰色块儿运用的科学性。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原则?童趣性原则?独特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教育性原则不仅以美观为导向更要让环境说话启发性原则?互动性原则注意让幼儿亲自动手参与创设介入并探索环境?艺术性原则幼儿眼中美的环境是能让他们赏心悦目获得全面发展的环境?安全性原则?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一舒适度要求二适宜度要求三和谐要求四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方法讨论法探索法操作法评价法第二章幼儿园园舍的整体规划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为幼儿营造安全舒适有教育意义的成长园地第一节幼儿园园舍设计规划一幼儿园园舍选址要求?居住人口要求城市城区乡镇中心每5000人配建一所6688个班的幼儿园
教室一般由5部分组成:室内活动室、盥洗室、 厕所、睡眠室以及教师观察室。
年龄段 楼层
卫生间 面积( ㎡)
室内活 卧室面 每班幼 动室面 积(㎡ 儿人数 积(㎡ )
)
床位
如厕
小(托 一楼 15 )班 中班 二楼 20
大班 三楼 20
40
30 20-26 单层床 男女同
人
厕
50
40 25-30 双层、 男女分
人 单层床 厕
55
40 28-34 双层床 男女分
人
厕
幼儿活动室
幼儿睡眠室
走廊
走廊的设计应注意: ① 单面走廊1.5米宽,中内廊1.8米宽。 ② 幼儿出入的走廊中不应设有台阶。
③ 走廊周围采用粘贴和悬挂的方式布置幼儿作品和 装饰物。
④ 以班级为区域,师幼共同参与创设。
幼儿园走廊
楼梯
幼儿园楼梯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② 幼儿对色彩的敏感度有性别差异。男孩儿更喜 欢视觉冲击较大的色系,如深蓝、深红和蓝紫之 间的调和色;女孩儿更喜欢红黄绿与白色形成的 调和色。
园舍色彩运用原则
① 重视幼儿园环境色彩搭配的协调性。(主色调选 择最多不超过3种,最好在2种以下。)
② 凸显幼儿园园舍色彩的独特性。
③ 注意园舍装饰色块儿运用的科学性。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原则?童趣性原则?独特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教育性原则不仅以美观为导向更要让环境说话启发性原则?互动性原则注意让幼儿亲自动手参与创设介入并探索环境?艺术性原则幼儿眼中美的环境是能让他们赏心悦目获得全面发展的环境?安全性原则?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一舒适度要求二适宜度要求三和谐要求四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方法讨论法探索法操作法评价法第二章幼儿园园舍的整体规划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为幼儿营造安全舒适有教育意义的成长园地第一节幼儿园园舍设计规划一幼儿园园舍选址要求?居住人口要求城市城区乡镇中心每5000人配建一所6688个班的幼儿园
生态环境保护标准ppt

部分企业对环保重视程度不够,缺乏 对环保标准的认知和理解,导致在执 行标准时存在困难和阻力。
04
国际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发展 及经验借鉴
国际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发展现状
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标准的现状
全球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包括国际标准、区域标 准和各国标准三个层次,为各国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撑。
国际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发展趋势
国际生态环境保护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呈现出更加快速的发展趋势,覆盖领域 更加广泛,标准内容更加复杂和细致,同时国际合作和交流也日益频繁。
国际经验借鉴
要点一
美国的生态环境保护 标准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其生 态环境保护标准在世界上也具有重要 地位。美国的标准体系完善,制定和 修订程序严格,标准实施效果良好, 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工作展望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标 准体系,加强标准的 制定、实施和监督工 作。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标 准与其他相关政策、 法规和标准的协调和 配合。
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标 准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推动全球环保事业 的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标 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工作,提高公众环保 意识和参与度。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标 准的评估和修订工作 ,不断完善标准体系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 环保需求。
生态环境保护标准 的必要性和意义
国内外生态环境保 护标准的现状和发 展趋势
编制目的
指导和规范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标准的重要作用
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保障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THANKS
04
国际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发展 及经验借鉴
国际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发展现状
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标准的现状
全球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包括国际标准、区域标 准和各国标准三个层次,为各国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撑。
国际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发展趋势
国际生态环境保护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呈现出更加快速的发展趋势,覆盖领域 更加广泛,标准内容更加复杂和细致,同时国际合作和交流也日益频繁。
国际经验借鉴
要点一
美国的生态环境保护 标准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其生 态环境保护标准在世界上也具有重要 地位。美国的标准体系完善,制定和 修订程序严格,标准实施效果良好, 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工作展望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标 准体系,加强标准的 制定、实施和监督工 作。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标 准与其他相关政策、 法规和标准的协调和 配合。
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标 准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推动全球环保事业 的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标 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工作,提高公众环保 意识和参与度。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标 准的评估和修订工作 ,不断完善标准体系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 环保需求。
生态环境保护标准 的必要性和意义
国内外生态环境保 护标准的现状和发 展趋势
编制目的
指导和规范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标准的重要作用
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保障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THANKS
初中地理广东人民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八年级上册 地形PPT

第一阶梯
主要地形区的名称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等。
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内 第二阶梯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三阶梯
辽东丘陵、江南丘陵等。
思考:西高东低的地势配合临海的位置,对我国的 气候、河流及农业有什么影响?
海平面
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水 能资源极为丰富。 带来充沛的水资源,东部地势平坦,是我国农 耕作业的主要区域,而西部的高原以畜牧业为主。
三级阶梯状的地势
地形
地形面积比例
多种多样 山区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的地形 主要山脉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谢 谢
B.华北平原 D.黄土高原
2.[目标2] 下列山脉的走向大体一致的是( C )
①天山 ②大兴安岭 ③太行山 ④昆仑山 ⑤秦岭 ⑥巫山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3.[目标2]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优势是( B )
A.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B.有利于发展林业、矿业、旅游业 C.交通方便有利于经济发展 D.不易发生泥石流、滑坡、地质灾害
中国最大、世界最高的 高原,有 “ 世界屋脊 ” 之称。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云
地表崎岖不平。
贵 高
原
的
黄
果
树
瀑
布
云贵高原梯田
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景象。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观察课本相应图片,找出四大盆地并完成下表。
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地形类型,完 成下表。
环境标准ppt课件

2
.
二、环境标准的种类
目前世界上对环境标准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可以按适用范围划分,按环境要素划分,可以按标 准的用途划分。按标准的适用范围可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
按环境要素划分,有大气控制标准、水质控制标准、噪声控制标准、固体废物控制标准土壤控制 标准等。其中对单项环境要素又可按不同的用途再细分,如水质控制标准又可分为用水水质标准、 渔业用水水质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海水水质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等。各国应用最多的 是按标准的用途划分,一般可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污物控制技术标准、污染警 报标准和基础方法标准等。
.
环境标准
1
.
一、简介
环境标准就是国家为了保护人群健康和维持生态平衡,根据国家的环境政 策和有关法令在综合分析自然环境特性、控制环境污染的技术水平、经济 条件和社会要求的基础上,规定环境中污染物的容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污 染物的数量和浓度等的技术规范。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环境标准的种类 越来越多,现有的各种环境标准按内容主要有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 标准。
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对环保仪器、设备的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5
.
四、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
1.标准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2.既要技术先进,又要经济合理;
3.与有关标准、规范、制度协调配套;
4.积极采用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6
.
环境质量基准: 是由污染物(或因素)与人或生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确定的,不考虑社会、经济、技术等人为
4
.
③环境基础标准:是在环境标准化工作范围内,对有指导意义的符号、代 号、指南、程序、规范等所做的规定,是制订其他环境标准的基础。
④环境方法标准:是在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内,以试验、检查、分析、抽样、 统计计算为对象制订的标准。
2021环境标准.完整资料PPT

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的概念和性质
概念——是国家为了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从 而保护人群安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按照法定 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标准的总称。【一般而言,环 境标准是“具有法律性质〞的技术标准。】
环境标准的法律性质——1.具有标准性〔是通过一 些定量性的数据、指标、技术标准来表示行为规那 么的界限,调整人们的行为〕;2.强制性环境标准 具有法律的约束力〔违反强制性环标,要承担相应 的法律责任〕;3.环境标准的制定像法规一样,要 经授权由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发〔 环境标准特别是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是国家环境资源法律体系的组成局部〞,具有法律 强制力,是国家对环境保护进展监管、监测、执法 的依据〕。
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1.五类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环境根底标准
2.二级——国家级、地方级。
【国家环境标准包括上述五类标准;地方环 境标准包括“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 物排放标准〞,在本辖区内执行。】
环境质量标准பைடு நூலகம்
规定环境中各类有害物质〔或因素〕在一 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容许含量的环境标准是— —“环境质量标准〞。
ISO9000和ISO14000设立的目的——实现“自由贸 易与环境保护的统一〞,既不因为环境管制而影响 自由贸易,又不至于因自由贸易而增加环境本钱。
ISO14000标准适用的对象——所有与环境利用行为 相关的主体,包括企业事业单位、地方政府、法人 团体、社会组织等。【无“国家、个人〞】
环境标准的作用
排放标准具有法律约束力,超过排放标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首先,以科学实验和调查取得的科学数据即“环境基准〞作为确定环境质量标准的客观依据;
就是“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为了实现国家的环境目标和环境质量标准,对污染源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浓度或数量所作的限量规定就是“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标准的概念和性质
概念——是国家为了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从 而保护人群安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按照法定 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标准的总称。【一般而言,环 境标准是“具有法律性质〞的技术标准。】
环境标准的法律性质——1.具有标准性〔是通过一 些定量性的数据、指标、技术标准来表示行为规那 么的界限,调整人们的行为〕;2.强制性环境标准 具有法律的约束力〔违反强制性环标,要承担相应 的法律责任〕;3.环境标准的制定像法规一样,要 经授权由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发〔 环境标准特别是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是国家环境资源法律体系的组成局部〞,具有法律 强制力,是国家对环境保护进展监管、监测、执法 的依据〕。
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1.五类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环境根底标准
2.二级——国家级、地方级。
【国家环境标准包括上述五类标准;地方环 境标准包括“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 物排放标准〞,在本辖区内执行。】
环境质量标准பைடு நூலகம்
规定环境中各类有害物质〔或因素〕在一 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容许含量的环境标准是— —“环境质量标准〞。
ISO9000和ISO14000设立的目的——实现“自由贸 易与环境保护的统一〞,既不因为环境管制而影响 自由贸易,又不至于因自由贸易而增加环境本钱。
ISO14000标准适用的对象——所有与环境利用行为 相关的主体,包括企业事业单位、地方政府、法人 团体、社会组织等。【无“国家、个人〞】
环境标准的作用
排放标准具有法律约束力,超过排放标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首先,以科学实验和调查取得的科学数据即“环境基准〞作为确定环境质量标准的客观依据;
就是“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为了实现国家的环境目标和环境质量标准,对污染源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浓度或数量所作的限量规定就是“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标准与环境目标-PPT课件

及综合指标的分级
①分类指标的综合: n
I I ⅰ直接叠加 综
分
i
I综---综合指标的评分值; I 分---各分类指标的评分值; n---指标类别数
ⅱ、加权叠加
n
I综 WiIi i 1
Wi---第i类分指标的权值; Ii--第i类分指标的分级评分值;n--
ⅰ、选择恰当环境保护目标要考虑规划区环境 特征、性质和功能;
ⅱ、选择环境目标要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ⅲ 、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 ⅳ、充分考虑人们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 ⅴ、环境目标和经济发展目标要同步协调。
3、环境目标与环境标准的关系
二、环境目标的类型和层次
1、从层次的高低划分; 2、从时间上划分; 3、从空间上划分; 4、从行业上划分; 5、从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划分。
第二章 环境标准与环境目 标
第一节 环境标准 第二节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第三节 环境目标
第一节 环境标准
一、环境标准的定义、原则与作用 1. 环境标准的定义
环境标准是国家根据人群健康、生
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对环 境要素间的配比、布局和各环境要素的 组成所规定的技术规范。
2. 环境标准的制订原则
•确保人体不受污染危害原则; •政策性原则; •以环境状况为基础,要有科学依据; •差异原则; •尽量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原则。
3.环境标准的意义与作用
二、国内外环境标准化工作概述
1. 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的简介
(1)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
近年来,环境保护正在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为消除由于各国、各地区、各组织制订的有关 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的不统一及各自实施一 套标准和审核办法的问题,消除将环保纳入贸 易所形成的一些国家制造新的“贸易保护主义” 和新的贸易壁垒的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第207 技术委员会(ISO/TC207)组织制定了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
①分类指标的综合: n
I I ⅰ直接叠加 综
分
i
I综---综合指标的评分值; I 分---各分类指标的评分值; n---指标类别数
ⅱ、加权叠加
n
I综 WiIi i 1
Wi---第i类分指标的权值; Ii--第i类分指标的分级评分值;n--
ⅰ、选择恰当环境保护目标要考虑规划区环境 特征、性质和功能;
ⅱ、选择环境目标要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ⅲ 、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 ⅳ、充分考虑人们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 ⅴ、环境目标和经济发展目标要同步协调。
3、环境目标与环境标准的关系
二、环境目标的类型和层次
1、从层次的高低划分; 2、从时间上划分; 3、从空间上划分; 4、从行业上划分; 5、从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划分。
第二章 环境标准与环境目 标
第一节 环境标准 第二节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第三节 环境目标
第一节 环境标准
一、环境标准的定义、原则与作用 1. 环境标准的定义
环境标准是国家根据人群健康、生
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对环 境要素间的配比、布局和各环境要素的 组成所规定的技术规范。
2. 环境标准的制订原则
•确保人体不受污染危害原则; •政策性原则; •以环境状况为基础,要有科学依据; •差异原则; •尽量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原则。
3.环境标准的意义与作用
二、国内外环境标准化工作概述
1. 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的简介
(1)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
近年来,环境保护正在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为消除由于各国、各地区、各组织制订的有关 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的不统一及各自实施一 套标准和审核办法的问题,消除将环保纳入贸 易所形成的一些国家制造新的“贸易保护主义” 和新的贸易壁垒的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第207 技术委员会(ISO/TC207)组织制定了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法规约束力;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 部分依法行政的依据;环境标准是进行环境评价 的准绳
2—2 环境标准体系
环境标准是环境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概括的说我国的 环境标准体系可由三类二级标准组成,即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基础标准与方法标准三类;国家标准 和地方(含部门)标准两级。我国现行的环境标准体系 见图 2—1
3.环境基础标准
这是在环境标准化工作范围内,对有指导意义的符 号、代号、图式、量纲、导则等所做的统一规定, 是制订其他环境标准的基础。如《制订地方大气污 染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和方法》(GB13201-93); 环境保护标准的编制、出版、印刷标准等。
4.环境方法标准
环境方法标准是针对环境保护对象所规定的对其 进行试验、分析,统计、计算、测定等方法为对象 而制定的标准。如GB/T14623-93《城市区域环境噪 声测量方法》
以水质质量标准为例,水质质量标准按水体类型可分 为:地表水水质标准、海水水质标准、地下水水质标 准。按水源用途又可分为: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渔 业用水水质标准、农业灌溉用水水质标准及工业用水 水质标准等。
(1)国家排放标准
这是国家对不同行业、公用设备制订的通用排放 标准。原则上各地区都执行这种标准。如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准》等。
5、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1)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体系的主体, 环境基础标准是体系的基础,环境方法标准为环境 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服务。
(2)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执行上,地方标准优先 于国家标准;
(3)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
2—3 我国主要环境标准及标准实例
在本章的第一节已经介绍了我国现行的标准体系, 我们可以看出环境标准体系是各个具体的环境标准 按其内在联系组成的科学整体系统。下面我们看一 看在我国有哪些具体的环境标准。 l 水环境标准体系 (1)水环境质量标准 ①《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②《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 ③《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 ④《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 12941-91) ⑤《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085--92) ⑥《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
—调整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
—规定了现有火电锅炉达到更加严格的排放浓度限值的 时限;
—增设了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3 部分其他环境标准 ①《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88) ②《辐射防护规定》(GB 8703-88) ③《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H 12348-90) ④《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GB 12523-90) ⑥《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排放标准 不适用于当地环境特点和要求时,则需要制订地方 控制污染源的标准。它可以起到补充、修订、完善 国家标准的作用。地方排放标准一般是针对重点城 市、主要水系(河段)和特定地区制定的。“特定 地区”是指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 水源保护区、经济渔业区、环境容量小的人口稠密 城市、工业城市和经济特区等。
练习
• 关于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说法 正确的是()。
A.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 B.执行上,国家环境标准优先于地方环境标准。 C.执行上,地方环境检测方法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
(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水泥厂、工业炉窑、火车焦炉、火电厂、锅炉、摩托 车、汽车等行业大气污染物行业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排 放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 1991 年,1996 年第一次修订, 增设了全厂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速率的规定;2003 年第二次修订。
但由于行业多,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多,加之生产工 艺、设备、企业规模、污染治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故除按行业、产品品种、工艺水平和重点排污设备 制订排放标准,我国还制订了一些污染物综合排放 标准。如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 准》;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2)地方排放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是在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良性循 环和保障社会物质财产的基础上,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 对环境中有害物质或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
这类标准系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或介质(水、大 气、土壤)内等环境中规定的有害物质容许含量。环 境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大气质量标准、水质质量标准、 环境噪声及土壤、生态质量标准等。
·
2 大气环境标准体系
(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2年。1996年第一次修订,2000年第二次 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本标准将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 况和环境保护要求适时修订。 本次修改的主要内容: 调整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将三类区并入二类区 增设了pM2.5限值和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 调整了pM10,二氧化氮,铅和苯并吡等的限制 并试探性的给出了汞等重金属在环境空气中的参考浓度限制
(2)污染物排放标准 烧碱、聚氯乙烯、磷肥、航天推进剂、兵器、合成
氨、肉类加工、钢铁、造纸、纺织染整、海洋石油、 船舶、船舶工业等行业水污染物排放的行业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3)基础标准
①《水质词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GB 6818-86) ②《水质词汇第三部分~第七部分》(GB 11915-89) ③《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 (GB 15562-1995)
第二章 环境标准
2-1相关概念
1、环境标准的定义: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 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 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 定。(规定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 污染物的数量、浓度、时间和速度等,以及监测 方法和其他有关技术规范)
2、环境标准的作用
2—2 环境标准体系
环境标准是环境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概括的说我国的 环境标准体系可由三类二级标准组成,即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基础标准与方法标准三类;国家标准 和地方(含部门)标准两级。我国现行的环境标准体系 见图 2—1
3.环境基础标准
这是在环境标准化工作范围内,对有指导意义的符 号、代号、图式、量纲、导则等所做的统一规定, 是制订其他环境标准的基础。如《制订地方大气污 染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和方法》(GB13201-93); 环境保护标准的编制、出版、印刷标准等。
4.环境方法标准
环境方法标准是针对环境保护对象所规定的对其 进行试验、分析,统计、计算、测定等方法为对象 而制定的标准。如GB/T14623-93《城市区域环境噪 声测量方法》
以水质质量标准为例,水质质量标准按水体类型可分 为:地表水水质标准、海水水质标准、地下水水质标 准。按水源用途又可分为: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渔 业用水水质标准、农业灌溉用水水质标准及工业用水 水质标准等。
(1)国家排放标准
这是国家对不同行业、公用设备制订的通用排放 标准。原则上各地区都执行这种标准。如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准》等。
5、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1)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体系的主体, 环境基础标准是体系的基础,环境方法标准为环境 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服务。
(2)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执行上,地方标准优先 于国家标准;
(3)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
2—3 我国主要环境标准及标准实例
在本章的第一节已经介绍了我国现行的标准体系, 我们可以看出环境标准体系是各个具体的环境标准 按其内在联系组成的科学整体系统。下面我们看一 看在我国有哪些具体的环境标准。 l 水环境标准体系 (1)水环境质量标准 ①《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②《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 ③《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 ④《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 12941-91) ⑤《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085--92) ⑥《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
—调整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
—规定了现有火电锅炉达到更加严格的排放浓度限值的 时限;
—增设了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3 部分其他环境标准 ①《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88) ②《辐射防护规定》(GB 8703-88) ③《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H 12348-90) ④《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GB 12523-90) ⑥《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排放标准 不适用于当地环境特点和要求时,则需要制订地方 控制污染源的标准。它可以起到补充、修订、完善 国家标准的作用。地方排放标准一般是针对重点城 市、主要水系(河段)和特定地区制定的。“特定 地区”是指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 水源保护区、经济渔业区、环境容量小的人口稠密 城市、工业城市和经济特区等。
练习
• 关于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说法 正确的是()。
A.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 B.执行上,国家环境标准优先于地方环境标准。 C.执行上,地方环境检测方法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
(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水泥厂、工业炉窑、火车焦炉、火电厂、锅炉、摩托 车、汽车等行业大气污染物行业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排 放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 1991 年,1996 年第一次修订, 增设了全厂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速率的规定;2003 年第二次修订。
但由于行业多,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多,加之生产工 艺、设备、企业规模、污染治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故除按行业、产品品种、工艺水平和重点排污设备 制订排放标准,我国还制订了一些污染物综合排放 标准。如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 准》;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2)地方排放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是在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良性循 环和保障社会物质财产的基础上,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 对环境中有害物质或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
这类标准系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或介质(水、大 气、土壤)内等环境中规定的有害物质容许含量。环 境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大气质量标准、水质质量标准、 环境噪声及土壤、生态质量标准等。
·
2 大气环境标准体系
(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2年。1996年第一次修订,2000年第二次 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本标准将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 况和环境保护要求适时修订。 本次修改的主要内容: 调整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将三类区并入二类区 增设了pM2.5限值和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 调整了pM10,二氧化氮,铅和苯并吡等的限制 并试探性的给出了汞等重金属在环境空气中的参考浓度限制
(2)污染物排放标准 烧碱、聚氯乙烯、磷肥、航天推进剂、兵器、合成
氨、肉类加工、钢铁、造纸、纺织染整、海洋石油、 船舶、船舶工业等行业水污染物排放的行业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3)基础标准
①《水质词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GB 6818-86) ②《水质词汇第三部分~第七部分》(GB 11915-89) ③《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 (GB 15562-1995)
第二章 环境标准
2-1相关概念
1、环境标准的定义: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 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 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 定。(规定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 污染物的数量、浓度、时间和速度等,以及监测 方法和其他有关技术规范)
2、环境标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