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李保山第二版-分子结构习题标准答案
基础化学李保山第二版8-氧化还原反应习题答案
8 氧化还原反应习题解答(p222-226)1. 用氧化值法配平下列各氧化还原方程式。
(1)3Cu 2S +22HNO 3 = 6Cu(NO 3)2 +3H 2SO 4 +10NO+8H 2O (2)NH 4NO 2 = N 2 + 2H 2O(3)(NH 4)Cr 2O 7 = N 2 + Cr 2O 3 +4H 2O(4)3As 2S 3 + 28HNO 3+4 H 2O = 6 H 3AsO 4 + 9H 2SO 4 +28 NO (5)K 2Cr 2O 7 + 3H 2S +4 H 2SO 4 = Cr 2(SO 4)3 + 3S + 7H 2O + K 2SO 4 (6)2Na 2S 2O 3 + I 2 = Na 2S 4O 6 + 2NaI (7)2 MnO 4-+3 Mn 2++2 H 2O =5 MnO 2 +4 H +(8)4[Co(NH 3)6]2++ O 2 +2H 2O = 4 [Co(NH 3)6]3++ 4OH -2. 用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方程式。
(1-11)为酸性介质,(12-14)为碱性介质 (1) Cr 2O 72-+ 3H 2O 2 + 8H += 2 Cr 3++ 3O 2 +7 H 2O (2) 2 MnO 4-+5 SO 32-+6 H += 2Mn 2++ 5 SO 42-+3 H 2O (3) ClO 3-+ 6I - + 6H += Cl - +3 I 2 + 3H 2O(4) 5NaBiO 3(s) + 2Mn 2++14 H += 5Na ++5 Bi 3++ 2 MnO 4-+7 H 2O (5) H 2S +2 Fe 3+= S +2Fe 2++ 2H +(6) 3P 4(s)+20HNO 3(浓)+8 H 2O =12H 3PO 4+20NO (7) 2FeS 2+30HNO 3Fe 2(SO 4)3+30NO 2+H 2SO 4+14H 2O (8) 7PbO 2+2MnBr 2+14HNO 37Pb(NO 3)2+2Br 2+2HMnO 4+6H 2O(9) 28HNO 3+3As 2S 3+4H 2O 9H 2SO 4+6H 3AsO 4+28NO (10) As 2S 5+10NO 3-+10H +2H 3AsO 4+10NO 2+5S+2H 2O (11) 2Bi 3++3S 2O 32-+3H 2O Bi 2S 3+3SO 42-+6H + (12) Cl 2 + 2OH -== Cl - + ClO -+ H 2O(13) 2[Cr(OH)4]-+ 3H 2O 2 + 2OH -== 2 CrO 42-+8H 2O (14) SO 32-+ Cl 2 +2OH -==2 Cl - + SO 42-+ H 2O3. (1)逆向进行(2) )(0=θ/Sn n θ+24V E E 15.=++S)(=θ/MgMg θ-V E E 37.22-=+)(2.370.15=-θ-θ+θV E E E 52.2=+=∴正向进行(3) )1.09(==θ/Br Br θ+-2V E E)(77.0==θ/Fe e F θ-+2+3V E E )(32.0=0.77-1.09=-=θ-θ+θV E E E∴正向进行(4) )(=θ/Pbθ+2V E E 13.0-=+Pb )(=θn/Z n θ-2V E E 76.0-=+Z )(0-0.13=-θ-θ+θV E E E 63.076.=+=∴正向进行4.(1)V n n E 55.1100.1)0.1(10.0lg 50592.051.1)M /O M (4824=⨯⨯+=-+-(2)V E 67.110.00.1lg 10592.072.1)Ce /Ce (34=+=++(3)VcK E E HAc 17.01075.110.0lg 0592.000.0lg 10592.0)/H H ()HAc/H (522-=⨯⨯+=+=-+θθ(4)Vc K g E E Cl sp 341.0100.1108.1lg 0592.0799.0lg 10592.0/Ag)A ()AgCl/Ag (210+=⨯⨯+=+=--+-θθ(5)Vc c c c c c E E 40.018.058.0)100.1(0.10.1lg 40592.058.0)/)(/()/(lg 40592.0)O /S SO ()O /S SO (6226OH O S 2SO 232232322323223-=+-=⨯⨯+-=+=--------θθθθ(6)Vc c p p E E O 564.0)100.1(100/0.10lg 40592.0401.0)/(/lg 40592.0)/OH O ()/OH O (434OH 222=⨯+=+=----θθθ5. 解答:(1)2Ag +(0.10 mol·L -1) + Cu(s) ==2Ag(s) + Cu 2+(0.010 mol·L -1) 电池符号: (-) Cu|Cu 2+(0.010 mol·L -1)||Ag +(0.10 mol·L -1)|Ag (+) 电极反应: (+) Ag ++e = Ag(s) (-) Cu-2e = Cu 2+电动势∶V c c g E A g E Ag 740.010.0lg 0592.0799.0lg 10592.0/Ag)A ()g /A (+=+=+=+++θθV c c C Cu E C Cu E Cu 278.0010.0lg 20592.0337.0lg 20592.0)u /()u /(222+=+=+=+++θθV C Cu E A g E E 462.0278.0740.0)u /()g /A (2=-=-=++(2)MnO 2(s)+ 2Cl -(12 mol·L -1) + 4H +(12 mol·L -1) = Mn 2+(1.0 mol ·L -1) + Cl 2(100kPa) + 2H 2O(l) 电池符号:(-) Pt, Cl 2(100kPa)|Cl -(12.0 mol·L -1)||Mn 2+(1.0mol·L -1),H +(12.0 mol·L-1)|MnO 2(s),Pt(+) 电极反应:(+) MnO 2+ 4H ++2e== Mn 2++ 2H 2O\(-) 2Cl —2e== Cl 2 电动势∶Vc c c c E E Mn 36.10.112lg 20592.023.1/)/(lg 20592.0)/Mn MnO ()/Mn MnO (44H 22222+=+=+=++++θθθV c c p p E E Cl 30.1121lg 20592.036.1)/(lg 20592.0)/Cl Cl ()/Cl Cl (22Cl 222+=+=+=--θθθV E 06.030.136.1=-=(3)H 3AsO 3(0.10 mol·L -1)+ I 2(s) + H 2O(l) = H 3AsO 4(1.0 mol·L -1) + 2I -(0.010 mol·L -1) +2H +(0.10 mol·L -1) 电池符号:(-) Pt|H 3AsO 4 (1.0 mol·L -1), H +(0.10 mol·L -1), H 3AsO 3(0.10 mol·L -1)||I -(0.010mol·L -1)|I 2(s), Pt (+) 电极反应: (+) I 2+2e =2I -(-) H 3AsO 3+ H 2O-2e = H 3AsO 4+2H +电动势∶34332H AsO H 34333433H AsO 2(/)(/)0.0592(H AsO /H AsO )(H AsO /H AsO )lg2/0.0592 1.0(0.10) 0.559lg 0.52920.10c c c c E E c c Vθθθθ+=+⨯=+=+22222I 0.059210.05921(I /I )(I /I )lg 0.536lg 0.6542(/)2(1.010)E E V c c θθ----=+=+=⨯E = 0.654-0.529=0.125V(4)Cr 2O 72-(1.0 mol·L -1) + 6Fe 2+(0.10 mol·L -1) +14H +(1.0 mol·L -1) = 2Cr 3+(0.10 mol·L -1) + 6Fe 3+(1.0 mol·L -1) + 7H 2O(l) 电池符号:(-)Pt|Fe 3+(1.0 mol·L -1), Fe 2+(0.10 mol·L -1)||Cr 2O 72-(1.0mol·L -1), Cr 3+(0.10mol·L -1), H +(1.0 mol·L -1)|Pt (+) 电极反应:(+) Cr 2O 72-+14H ++6e = 2Cr 3++ 7H 2O(-) Fe 2+-e = Fe3+电动势∶227314Cr O H 232327272Cr (/)(/)0.0592(Cr O /Cr )(Cr O /Cr )lg 6(/)c c c c E E c c θθθθ-++-+-+=+1420.0592(1.0)(1.0)1.33lg 1.356(0.10)V =+= 323232Fe Fe /0.0592 1.0(Fe /Fe )(Fe /Fe )lg 0.7710.0592lg 0.8301/0.10c c E E Vc c θθθ++++++=+=+=+E =1.35-0.830=0.52V6. 解答:(1) E =E (+)-E (-)θθθc c c c E E E /lg 20592.0440.0/lg 20592.0)/Fe Fe ()/Fe Fe ()(22Fe Fe 22+++-=+==+++ Vc c E E E 822.0100.1lg 20592.0763.0/lg 20592.0)/Zn Zn ()/Zn Zn ()(2Zn 222-=⨯+-=+==--+++θθ 0.293= -0.440+(0.0592/2)lg c (Fe2+)+0.822 c (Fe2+)=1.0×10-3(mol ·L -1) (2)(-)Ag ∣Ag +(y mol·L -1)‖Ag +(1.0×10-1mol·L -1)∣Ag (+) E =0.0592V ,求负极Ag +的浓度。
基础化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基础化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篇一: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5】1.何谓沉淀溶解平衡?同物质的量的bacl2和h2so4混合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浓度之间存在着哪些关系?答:难溶电解质溶解和沉淀速度相等,固体的量和溶液中分子或离子的量不再改变的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ba2+、cl-、so4、h+、oh-2?2.活度积、溶度积、离子积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答:活度积、溶度积指平衡状态下的活度积或浓度积,对给定的难溶电解质其活度积只与温度有关,溶度积不但与温度有关,还和溶液离子强度有关,对于ma型难溶电解质:?ksp(ma)。
离子积指任意状态下的浓度积,其值是任意的。
?(m?)??(a?)3.无副反应时,沉淀的溶度积与溶解度有何关系?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否一定小?举例说明。
答:s?mmnn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不能根据溶度积数值大小直接判断。
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不一定小,如ag2cro4与agcl。
4.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还有: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碱效应、配位效应等。
5.判断下列操作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现象并予以解释。
(1)将少量caco3固体放入稀hcl中。
(2)将少量mg(oh)2放入nh4cl溶液中。
答:(1)caco3固体溶解,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caco3(s)ca2+ + co32-+2h+h 2co 3→co2 +h 2o(2)mg(oh)2固体溶解,有无色刺激性气体产生。
的氨水,有肉色沉淀生成。
原因是饱和h2s水溶液提供的s2-很少,此时mg(oh)2(s)mg2+ + 2oh-+2nh4+(4)黑色固体变成白色固体。
so42- +h2o(5)白色沉淀变成黄色沉淀。
agcl(白)+ i-(6)浅兰色沉淀消失,生成深兰色溶液。
cu(oh)2 + 4nh3pb2++so42-→pbso4↓(白)agi(黄)+cl-[cu(nh3)4](oh)2答:(1)(2)减小(同离子效应);(3)增大(盐效应);(4)增大(配位效应)。
基础化学第二版李保山8 氧化还原反应习题解答-学生
第八章氧化还原反应习题 (p222-226) 参考答案1.解答:(1)3Cu2S +22HNO3 ==6Cu(NO3)2 +3H2SO4 +10NO↑+8H2O(2)NH4NO2 == N2↑+ 2H2O(3)(NH4)2Cr2O7 == N2↑+ Cr2O3 +4H2O(4)3As2S3 + 28HNO3+4 H2O ==6 H3AsO4 + 9H2SO4 +28 NO↑(5)K2Cr2O7 + 3H2S +4 H2SO4 == Cr2(SO4)3 + 3S↓ + 7H2O + K2SO4(6)2Na2S2O3 + I2 == Na2S4O6 + 2NaI(7)2 MnO4-+3 Mn2+ +2 H2O ==5 MnO2↓ +4 H+(8)4[Co(NH3)6]2+ + O2 +2H2O ==4 [Co(NH3)6]3+ + 4OH-2.解答:(1)Cr2O72- + 3H2O2 + 8H+ ==2 Cr3+ + 3O2↑ +7 H2O(2)2 MnO4- +5 SO32- +6 H+ == 2Mn2+ + 5 SO42- +3 H2O(3)ClO3- + 6I- + 6H+ == Cl- +3 I2 + 3H2O(4)5NaBiO3(s) + 2Mn2+ +14 H+ == 5Na+ +5 Bi3+ + 2 MnO4- +7 H2O(5)H2S +2 Fe3+ ==S +2Fe2+ + 2H+(6) 3P4(s)+20HNO3(浓)+8 H2O ===12H3PO4+20NO↑(7) 2FeS2+30HNO3==Fe2(SO4)3+30NO2↑+H2SO4+14H2O(8) 7PbO2+2MnBr2+14HNO3==7Pb(NO3)2+2Br2+2HMnO4+6 H2O(9) 28HNO3+3As2S3+4H2O==9H2SO4+6H3AsO4+28NO↑(10) As2S5+10NO3-+10H+==2H3AsO4+10NO2↑+5S↓+2 H2O(11) 2Bi3++3S2O32-+3H2O==Bi2S3↓+3SO42-+6H+(12)Cl2 + 2OH-== Cl- + ClO-+ H2O(13)2[Cr(OH)4]—+ 3H2O2 + 2OH—== 2 CrO42- +8H2O(14)SO32- + Cl2 +2OH-==2 Cl—+ SO42-+ H2O3.解答:(1)逆向;(2)正向;(3)正向;(4)正向4.解答:(1)1.55V;(2)1.67V;(3)-0.17V;(4 ) 0.34V;(5)-0.40V;(6)0.56V5.解答:(1)所以电极反应:(+) Ag++e==Ag(-) Cu2+ +2e== Cu电池符号:(-) Cu|Cu2+(0.010mol·L-1)||Ag+(0.10 mol·L-1)|Ag (+)电动势∶E=0.46V(2)电极反应:(+) MnO2+ 4H++2e== Mn2++ 2H2O(-) Cl2+2e ==2C l-电池符号:(-) Pt, Cl2(100kPa)|Cl-(12.0 mol·L-1)||Mn2+(1.0 mol·L-1),H+(12.0mol·L-1)|MnO2(s),Pt (+)电动势∶E =0.06V(3)反应正向进行,电极反应为:(+) I 2+2e==2I -(-) H 3AsO 4+2H ++2e ===H 3AsO 3+ H 2O 电池符号:(-) Pt|H 3AsO 4 (1.0 mol·L -1) ,H +(0.10 mol·L -1), H 3AsO 3(0.10 mol·L -1)||I -(0.010 mol·L -1)|I 2(s),Pt (+)电动势∶E =0.13V(4)反应正向进行,电极反应:(+) Cr 2O 72-+14H ++6e= 2Cr 3++ 7H 2O (-) Fe 3++e ==Fe 2+ 电池符号:(-)Pt|Fe 3+(1.0 mol·L -1), Fe 2+(0.10 mol·L -1)||Cr 2O 72-(1.0mol·L -1),Cr 3+(0.10 mol·L -1),H +(1.0 mol·L -1)|Pt (+)电动势∶E =0.52V6.解答:(1)x =1.2×10-3 mol·L -1;(2)y = 0.010 mol·L -1;(3) x min =1.42 mol·L -17.解答: E θ(Ag +/Ag)= +0.79932V8.解答: =7.1×10θPbI sp,K -99.解答:E θ(Ag 3PO 4/Ag)==0.49V 10.解答:E Ag 2S/Ag =-0.20V11.解答: (HCN)=6.22×10θK -1012.解答: E θ(H 3PO 4/H 2)= - 0.13V 13.解答:(1)电极反应式为:(+) Ag ++e == Ag(-) Zn 2+ +2e == Zn原电池符号: (-)Zn|Zn 2+(0.30 mol·L -1)||Ag +(0.10 mol·L -1)|Ag (+) (2)该原电池的电动势E =1.52V (3) 52θ100.5×=K (4)127L mol 106.2]Ag [−−+⋅×=14.解答:K θ=3.8×10515.解答:Ag +先被还原;c (Ag +)=5.3×10-9mol .L -116.解答:V 1.1)/Cr O Cr (3-272=+E17.解答:(1)逆向进行(2)(-)Pt|Cr 3+(1 mol·L -1),Cr 2O 72-(1 mol·L -1),H +(1 mol·L -1)||Cl -(1mol·L -1)|Cl 2(p θ), Pt (+) 电极反应式:+)3Cl 2+6e = 6Cl --)Cr 2O 72-+14H ++6e=2Cr 3++3Cl 2+7H 2O(3) 逆向进行;V E 44.0=18.解答:]S [lg 20592.0]Cu lg[20592.02θsp,CuS θ)/Cu Cu (2θ)/Cu Cu ()/Cu Cu (222−++=+=+++K E EE126.0V 702.0783.0103.6lg 20592.0337.0θ/PbPb 362−=<−=×+=+−E V 所以可以正常放电。
基础化学李保山第二版10-分子结构习题答案
10 分子结构习题解答(p322-325)思考题1. Na和Cl、F之间,K和Cl、F之间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2. 答案:Be2+ 2电子构型;Ca2+8电子构型;Fe3+9~17电子构型;Cu+ 18电子构型;Sn2+18+2电子构型;Pb4+18电子构型;O2-8电子构型。
3.答案:S2->K+>Na+>Mg2+4. Sn4+ >Fe2+ >Sn2+ >Sr2+>Ba2+5. S2->O2->F->Cu+ >Na+6. (1)半径比规则可以用来判断离子晶体的晶格类型。
晶格能可以用来衡量离子键的强弱。
(2)离子极化的结果使原来的离子键向共价键方向过渡。
(3)18电子构型的正离子极化率较强;18电子构型的负离子变形性较强。
7. 答案: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方向是一定的,共价键的形成遵循最大重叠原则,所以只能在建轴方向上才能形成稳定的共价键,因而共价键具有方向性;每个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时一定的,有几个未成对电子就可以形成几个共用电子对,所以共价键具有饱和性。
8. (1)由两个相同或不相同的原子轨道沿轨道对称轴方向相互重叠而形成的共价键(头碰头),叫做σ键。
当两个原子的轨道从垂直于成键原子的核间连线的方向接近,发生电子云重叠而成键(肩并肩),这样形成的共价键称为π键。
(2)单键:在价键理论中,两个原子之间如只有一对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单键。
单电子键:在分子轨道理论中,只有一个电子填入分子轨道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单电子共价键。
(3)同类型的杂化轨道可分为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两种。
如果原子轨道杂化后形成的杂化轨道是等同的,这种杂化叫做等性杂化。
如果原子轨道杂化后形成的杂化轨道中有一条或几条被孤对电子所占据,使得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改变,这种由于孤对电子的存在而造成杂化轨道不完全等同的杂化,叫做不等性杂化。
9. (1)BF3键角大,因为BF3中B的价电子结构为2s22p1,形成分子时,进行sp2杂化,三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三个F原子的p轨道成键,故BF3分子为平面三角形,键角为120度。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11
第十一章分子结构习题答案1. 解释下列概念:(1) σ键和π键(2) 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3) 氢键和范德华力(4) 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5) 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解: (1) σ键是s—s,s—p x,p x—p x原子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成键电子云分布在两核之间,稳定性比较大。
π键是由p y—p y,p z—p z以肩并肩方式重叠形成的,成键电子云分布在x轴所在平面的上下两侧,π键不能单独存在,只能存在于共价双键或共价叁键中,比σ键的稳定性小,容易发生反应。
(2) 同种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正、负电荷重心重合,这样的共价键为非极性共价键;电负性不同的两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正、负电荷重心不能完全重合,一端带部分正电荷,另一端带部分负电荷,这样的共价键为极性键。
以共价键形成的分子,如果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重合,则为非极性分子;如果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不能重合,这样的分子就是极性分子,分子的偶极矩大于零。
分子的极性和键的极性以及分子的空间构型有关。
(3) 氢原子与电负性很大(如N、O、F)半径很小的原子结合以后,几乎成为裸露的质子,正电荷密度很大,可以与另一个电负性很大半径很小的原子产生强烈的相互吸引作用,这种作用力就叫做氢键。
氢键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分子间存在一种只有化学键键能的1/10—1/100的弱的作用力,最早由荷兰物理学家van der Waals提出,故称作范德华力。
包括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三种。
(4) 原子轨道杂化后所形成的杂化轨道的成分和能量完全等同,这样的杂化就叫做等性杂化。
如果原子轨道杂化以后所形成的杂化轨道的能量和成分不完全相同,这样的杂化叫做不等性杂化。
如水分子、氨分子在形成时中心原子采用的就是不等性sp3杂化。
(5) 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形成分子轨道时,在形成的分子轨道中一半的分子轨道能量降低,叫做成键轨道。
另一半的分子轨道能量升高叫做反键轨道。
基础化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基础化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篇一: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5】1.何谓沉淀溶解平衡?同物质的量的bacl2和h2so4混合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浓度之间存在着哪些关系?答:难溶电解质溶解和沉淀速度相等,固体的量和溶液中分子或离子的量不再改变的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ba2+、cl-、so4、h+、oh-2?2.活度积、溶度积、离子积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答:活度积、溶度积指平衡状态下的活度积或浓度积,对给定的难溶电解质其活度积只与温度有关,溶度积不但与温度有关,还和溶液离子强度有关,对于ma型难溶电解质:?ksp(ma)。
离子积指任意状态下的浓度积,其值是任意的。
?(m?)??(a?)3.无副反应时,沉淀的溶度积与溶解度有何关系?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否一定小?举例说明。
答:s?mmnn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不能根据溶度积数值大小直接判断。
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不一定小,如ag2cro4与agcl。
4.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还有: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碱效应、配位效应等。
5.判断下列操作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现象并予以解释。
(1)将少量caco3固体放入稀hcl中。
(2)将少量mg(oh)2放入nh4cl溶液中。
答:(1)caco3固体溶解,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caco3(s)ca2+ + co32-+2h+h 2co 3→co2 +h 2o(2)mg(oh)2固体溶解,有无色刺激性气体产生。
的氨水,有肉色沉淀生成。
原因是饱和h2s水溶液提供的s2-很少,此时mg(oh)2(s)mg2+ + 2oh-+2nh4+(4)黑色固体变成白色固体。
so42- +h2o(5)白色沉淀变成黄色沉淀。
agcl(白)+ i-(6)浅兰色沉淀消失,生成深兰色溶液。
cu(oh)2 + 4nh3pb2++so42-→pbso4↓(白)agi(黄)+cl-[cu(nh3)4](oh)2答:(1)(2)减小(同离子效应);(3)增大(盐效应);(4)增大(配位效应)。
基础化学李保山第二版12章主族元素答案
基础化学李保山第二版12章主族元素答案12 主族元素习题解答(p399-402)思考题1.解答:(1)将两种金属分别切割一小块儿,投入水中,反应比较剧烈的是钾,另一种金属则是钠。
(2)先将大苏打和小苏打分别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有沉淀生成的是大苏打(3)将等量的三种物质溶于水,用PH试纸检验,PH最大的是烧碱,PH最小的是泡花碱,剩余的是纯碱。
2.解答:(1)铍(2)氧化钙(3)氢氧化铍和氢氧化钡(4)碳酸镁3.解答:(1)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2)Ca(OH)2+Na2CO3==2NaOH+CaCO3(3)2NH4Cl + Ca(OH)2 ==CaCl2 + 2NH3↑ + 2H2O(4)Ca(OH)2+MgCO3== CaCO3+Mg(OH)24. 解答:非极性固体I2易溶于非极性溶剂CCl4;I2+I-=I3-5.解答:加入稀HCl溶液鉴别S2-、SO32-、S2O32-;6.解答:因为硫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不高,而且长时间存放易被氧化成二氧化硫。
因为溶液中S2-被氧化为S单质,形成沉淀。
7.解答: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或不同质量数)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氧的同位素:16O、17O、18O。
硫的同位素:32S、34S。
碳的同位素:12C、13C。
8.解答:(1)2Sb3++3Sn==2Sb+3Sn2+,而Bi3+不会发生这个反应。
(2)向两种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钙,有沉淀生成的是SO42-。
9.解答:H3PO2一元酸,H3PO3二元酸,H4P2O7三元酸。
10. 解答:稳定性不同、酸碱性等不同11.12.略13 解答:铝与盐酸:2Al+6HCl==2AlCl3+3H2铝与硫酸:2Al+3H2SO4==2Al2(SO4)3+3H2铝与硝酸反应,铝被钝化,不能进一步反应。
14. 解答:NO2-具有更强的氧化性,可在弱酸介质中将Fe2+氧化为Fe3+15. 解答:E(Sn2+/Sn)<="" cl-)<="" e(sn4+="" h2)="" p="" sn)16. 解答:Sb2S3酸性,Bi2S3碱性,Sb2S3的还原性较Bi2S3强17. 解答:(1)可以(2)不能:2Fe3++2I-===I2+2Fe2+(3)不能:5Br-+ BrO3-+6H+==3Br2+3H2O(4)不能:5I-+ IO3-+6H+==3I2+3H2O18.解答:(1)酸性:HClO<hclo2<hclo3<hclo4< p="">(2)酸性:H3PO4<h2so4<hclo4< p="">习题2. 答:(1)H 2CrO 4的K a2θ=3.3×10-7,c =0.05×0.5/(3.00+0.05)=8.2×10-3mol .dm -3HCrO 4- = H + + CrO 42-c -[CrO 42-] 10-6 [CrO 42-]]CrO []][H CrO [2424θa2-+--=c K 即 ]C r O [102.810]CrO [103.3243-6.00247-----??=?所以:[CrO 42-]=2.0×10-3 mol .dm -3(2) K sp θ=1.2×10-10=[Ba 2+][CrO 42-]=2.0×10-3 [Ba 2+][Ba 2+]min =1.2×10-10/2.0×10-3=6.0×10-8 mol .dm -33.解答:A —BaCO 3;B —BaO ;C —CaCO 3;D —BaCl 2;E —BaSO 4;反应式:BaCO 3== BaO+CO 2CO 2+Ca(OH)2= =CaCO 3↓+ H 2OBa(OH)2+ 2HCl== BaCl 2+2H 2OBa(OH)2+H 2SO 4== BaSO 4+2H 2O4.解答:KCl 、MgSO 45.解答:A —Na ;B —NaOH ;C —HCl ;D —NaCl ;E —AgCl ;F —Na 2O 2;G —Na 2O ;H —H 2O 2;I —O 2反应方程式:Na+2H 2O==2 NaOH+H 2NaOH+HX==NaX+H 2ONaX+AgNO 3==AgX+NaNO 3AgX+2NH 3·H 2O==[Ag(NH 3)2]++X -+2H 2ONa 2O 2+2Na==2 Na 2ONa 2O 2+2H 2O==2 NaOH+ H 2O 22 H 2O 2==2 H 2O+O 26.(1) Cl 2+I -==I 2+2 Cl -6 H 2O+5 Cl 2+ I 2==2HIO 3+10HClCl 2+2Br -==Br 2+2 Cl -(2) 不一定7.(1)3HClO==HClO 3+2HCl(2)8 HClO 3==4HClO 4+2 Cl 2 +3O 2+2H 2O(3)2K ClO 3==2KCl+3 O 2(4)NH 4Cl==NH 3+HCl(5) (NH 4)2CO 3==2 NH 3+CO 2+2H 2O(6) NH 4NO 2==N 2+2H 2O(7) NH 4NO 3== N 2O+2H 2O(8) (NH 4)2SO 4==2 NH 3+H 2SO 4(9) (NH 4)2Cr 2O 7== Cr 2O 3+ N 2+4H 2O8.CaC 2O 4能溶于醋酸,CaCO 3、CaC 2O 4能溶于稀强酸,BaSO 4不溶于强酸。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9
第九章胶体分散系习题解答1.答:相界面上的微粒与处于内部的微粒受力状况不同是产生表面现象主要原因。
小液滴和小气泡总是呈球形是为了缩小表面积,以减低表面能。
恒温下,纯液体的σ是一个常数,因此表面能的减小只能通过减小表面积的办法进行。
这是热力学自发过程。
2.答:不对。
表面张力的作用方向与表面相切。
3.答:溶胶是高度分散的热力学不稳定系统,而实际上又常能相对稳定存在。
主要原因:①胶体粒子带电,决定溶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胶粒表面的双电层结构。
②溶胶表面水化膜的保护作用③Brown运动。
4.答:其胶体结构为:{m AgCl·n Ag+(n-x)Cl-}x+·x Cl-胶体粒子带正电,电泳时向负极移动。
5. 答: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从结构上分析,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一般都含有亲脂性的非极性基团,和亲水性极性基团。
以脂肪酸钠盐(肥皂)为例,当它进入水中,亲水的羧基端有进入水中的倾向,而亲油的长碳链端则力图离开水相,如若进入水中的肥皂量不大,它主要集中在水的表面定向排列起来。
从而减小了水的表面张力,降低了表面能。
6.答:见表8-67.答:A溶胶带有负电荷,B溶胶带有正电荷8.答:ξ电位是固液两相作相对移动时的滑动面与均匀液相间的电势差。
9.答:Tyndall效应的本质是分散相粒子对光的散射作用。
一束光照射到某物体后,光可能被吸收、反射或散射。
光的吸收主要由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所决定。
反射及散射与该物体的分散相粒子的大小有关,如果粒子大于波长,则光波以一定的角度从粒子表面反射出来;如果粒子远小于光波的波长,则光波绕过粒子前进不受阻碍。
只有当粒子的大小和光波波长接近或稍小时,光波才产生散射。
10.答:在一定条件下,使高分子溶质或胶体粒子相互连接,形成空间网状结构,而溶剂小分子充满在网架的空隙中,成为失去流动性的半固体状体系,称为凝胶。
形成凝胶的条件主要是温度下降或溶解度减小。
基础化学李保山第二版9原子结构习题答案
9 原子结构习题解答(p262-265)思考题:1. 1862年,尚古多提出了元素的性质就是原子量的变化论点,创造了一个元素螺旋图,初步提出了元素的周期性。
1864年,迈尔提出了六元素表,为元素周期表提供了雏形。
1865年,纽兰兹将元素按原子量次序排列发现了八音律。
1869年,人们已经发现了63种元素,门捷列夫按原子量的大小和元素的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列成一张表,这便是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经过继续努力,1871年他发表了关于周期律的新的论文。
文中他修正了1869年发表的元素周期表。
在前表中,性质类似的各族是横排,周期是竖排;而在新表中,族是竖排,周期是横排,这样各族元素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就更为清晰。
同时他将那些当时性质尚不够明确的元素集中在表格的右边,形成了各族元素的副族。
在前表中,为尚未发现的元素留下4个空格,而新表中则留下了6个空格。
元素周期律,使人类认识到化学元素性质发生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把原来认为各种元素之间彼此孤立、互不相关的观点彻底打破了,使化学研究从只限于对无数个别的零星事实作无规律的罗列中摆脱出来,从而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
2. 根据电子排布顺序得出,第八周期排布为:8s、5g、6f、7d、8p,s轨道2个电子、p轨道6个电子、d轨道10个电子、f轨道14个电子、g轨道18个电子,总共有50个电子,也就是八周期元素共有50个元素。
3. 在多电子体系中,由于其他电子对某一电子的排斥作用而抵消了一部分核电荷,从而引起有效核电荷的降低,削弱了核电荷对该电子的吸引,这种作用称为屏蔽作用或屏蔽效应。
在原子核附近出现的概率较大的电子,可更多地避免其余电子的屏蔽,受到核的较强的吸引而更靠近核,这种进入原子内部空间的作用叫做钻穿效应。
与屏蔽效应相反,外层电子有钻穿效应。
外层角量子数小的能级上的电子,如4s电子能钻到近核内层空间运动,这样它受到其他电子的屏蔽作用就小,受核引力就强,因而电子能量降低,造成E(4s) <E(3d) 。
基础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58)[1页]
试题库出题卡多选题教材名称作者
二、选择题
1、分子组成符号CnH2n-2通式的化合物可能是(B )。
A、环烷烃
B、环烯烃
C、环状共轭二烯烃D、单环芳烃
2、能使溴水溶液颜色退去的物质可能是(B)。
A、环戊烷
B、甲基环丙烷
C、苯
D、乙基环己烷
3、不能发生傅克反应的物质是(B)。
A、甲苯
B、硝基苯
C、氯苯
D、叔丁基苯
4、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是( B )。
A、环己烯
B、环己烷
C、甲苯
D、1,3丁二烯
5、能够活化苯环的第一类定位基是(C)。
A、-ClB、-CHOC、-NHCOCH3D、SO3H
编号方法:题目编号按章编号:章号在前占2位,共用四位数。
如简答题第十一章第二题:1102
答题卡请同时提供电子版文档,如果某种类型题没有,就不用填该类型卡。
如果提供卡中有没有所须类型,可仿照设计。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3
第三章 酸碱解离平衡 习题解答1.(1)错误。
原因:氨水为一元弱碱,其[OH -]=c k b θ(2)错误。
原因:n HCl =n HAc 故所需NaOH 的摩尔数应相同,体积相同。
2.I=1/2∑CiZi 2=1/2[0.050×(+3)2+3×0.050×(-1)2+2×0.020×(+1)2+0.020×(-3)2]=0.36 (mol ·L -1) 51.3pH 101.3%31100.1]H [ %31 1 , 500 / , 20 3.432θa θa a w a θa =⨯=⨯⨯===-=〈〉⋅--+ααααc c k k c K c K 按近似式计算4. 应加入碱。
原因:H 2SHS -+H + HS -S 2- + H + 要使[S 2-]增加,应减小[H +],使平衡右移,故应加碱。
5.稀氨水中加入少量晶体NH 4Ac ,会产生同离子效应,氨水解离度减小,颜色变浅(或消退)。
101.10.3)10(2.97)10(1.12][H ][HS ][S ][HS ][S ][H S H HS 102.970.30.1108.91][H S][H ][HS S][H ][HS ][H HS H S H 6. 9812θa222θa22882θa12θa12---+----+-+---+--+-+⨯=⨯⨯⨯=⨯=∴⋅=+⇔⨯=⨯⨯=⨯=∴⋅=+⇔K K K K7.NH 4+-NH 3, Ac --HAc, H 2O-H 3O +, H 2O-OH -, HSO 4—-SO 42-, HNO 3-NO 3-, H 2SO 4-HSO 4-,CO 32—-HCO 3-, HCO 3—-H 2CO 38. 质子酸:HCl质子碱:NH 3, SO 42-, NO 3-, Ac -, OH -两性物质:[Al(H 2O)4]3+, HSO 4-, HS -, HCO 3-, H 2PO 4-, H 2O9. 否。
基础化学第二学期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分子结构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二、填空(每空1分,共30分)21. 分子 , 分子间作用力 , 较低 , 二氧化碳 , 冰 。
22. 3 , 2 , sp , 头碰头 , p-p , 肩并肩 。
23.KK(σ2s )2 (σ∗2s )2(σ2p )2(π2Py )2 (π2pz )2 (π∗2py )1, 一个σ , 一个π和一个三电子π ,2.5 。
O 2+〈O 2〈O 2-〈O 22- , O 2+、O 2、O 2-。
24.小于,高于。
25. 三角锥形 , 不等性sp 3 。
26.H 2Se 、H 2S 、H 2O , H 2O 、H 2S 、H 2Se , H 2S 、H 2Se 、H 2O 。
27.KK(σ2s )2 (σ∗2s )2 (π2Py )2 (π2pz )2(σ2p )2 (π∗2py )1 , 一个π、 一个三电子π 键, 2.5 。
CO<NO , NO 。
三、简答题28.因为 3.05Na F χ-∆=,而 3.19Cs F χ-∆=,可见Na-F 的键的离子性比Cs-F 键小;NaF 的离子的电荷与CsF 的离子的电荷相同,但NaF 的离子的半径合比CsF 的离子的半径合小,因此晶格能较大。
29.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分子的几何构型是由分子中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数、价层轨道 数和配位数共同决定的,只从中心原子的化合价和配位数不能决定中心原子采取的杂化类型 和分子的几何构型。
在NCl 3分子中,N 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为2s 22p 3,四个价层轨道有5个电子,因孤对电子需占据一个杂化轨道,且需三个杂化轨道与三个Cl 原子成建,因此NCl 3分子形成需四个杂化轨道,只能进行sp 3杂化。
因孤对电子需占据一个杂化轨道,故NCl 3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形在BCl 3分子中,B 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为2s 22p 1,四个价层轨道只有3个电子,因BCl 3 分子形成只需三个杂化轨道与三个Cl 原子成建,故只需进行sp 2杂化就可以了。
基础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13)[2页]
题目编号: 0402 第 4 章 节 页码 难度系数: B (A 最简单,C 最难)题目:295K 时,反应2NO + Cl 2→2NOCl ,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数据如下c (NO)/(mol ·L -1)c (Cl 2)/ (mol ·L -1) υ/(mol ·L·-1·s -1) 0.1000.100 8.0×10-3 0.5000.100 2.0×10-1 0.100 0.500 4.0×10-2问:⑴对不同反应物,反应级数各为多少?⑵写出反应的速率方程。
⑶反应速率常数k 为多少?解题过程与步骤:解 ⑴对NO 为2级反应,对Cl 2为1级反应。
⑵22 (NO) (Cl )k c c υ=⋅⋅⑶32228.010 8.0(NO) (Cl )0.1000.100k c c υ⨯===⋅⨯ mol ·s 2·L·-2 计算的最后结果数字:⑴对NO 为2级反应,对Cl 2为1级反应。
⑵22 (NO) (Cl )k c c υ=⋅⋅⑶k =8.0mol ·s 2·L·-2 题目:1.已知N 2O 5按下式分解:2N 2O 5(g) 4NO 2(g) + O 2(g)在10min 内,N 2O 5的浓度从5.0mol/L 减少到3.5mol/L ,试计算该反应的平均速率。
解题过程与步骤:解 2525Δ (N ) 5.0 3.5 (N )Δ 100O O c v t -=-=--=0.15 mol ·(L·min )-1 因为 2252(N ):(NO ):(O )O v v v =2:4:1所以 2(NO )v =2×25 (N )O v =2×0.15 =0.30 mol ·(L·min )-12(O )v =1/2×25 (N )O v =1/2××0.15 =0.075 mol ·(L·min )-1计算的最后结果数字:25 (N )O v = 0.15 mol ·(L·min )-12(NO )v =0.30 mol ·(L·min )-12(O )v =0.075 mol ·(L·min )-1题目编号0405 第 4 章 节 页码 难度系数: A题目:已知在 967K 时,反应 N 2 O → N 2 +21O 2 的速率常数k = 0.135 s -1 ;在 1085 K 时 k = 3.70 s -1 。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5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5第五章难容电解质溶液的沉淀溶解平衡习题答案1.何谓沉淀溶解平衡?同物质的量的BaCl2和H2SO4混合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浓度之间存在着哪些关系?答:难溶电解质溶解和沉淀速度相等,固体的量和溶液中分子或离子的量不再改变的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Ba2+、Cl-、SO4、H+、OH-?θ?-θ[Ba2?][SO24]?Ksp,[H][OH]?Kw等2?2.活度积、溶度积、离子积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答:活度积、溶度积指平衡状态下的活度积或浓度积,对给定的难溶电解质其活度积只与温度有关,溶度积不但与温度有关,还和溶液离子强度有关,对于MA型难溶电解质:θKap(MA)θ?Ksp(MA)。
离子积指任意状态下的浓度积,其值是任意的。
?(M?)??(A?)3.无副反应时,沉淀的溶度积与溶解度有何关系?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否一定小?举例说明。
答:s?m?nθKsp(MmAn)mmnncθ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不能根据溶度积数值大小直接判断。
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不一定小,如Ag2CrO4与AgCl。
4.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还有: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碱效应、配位效应等。
5.判断下列操作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现象并予以解释。
(1)将少量CaCO3固体放入稀HCl中。
(2)将少量Mg(OH)2放入NH4Cl溶液中。
(3)向少量MnSO4溶液中加入数滴饱和H2S水溶液,再逐滴加入2mol・L-1的氨水。
(4)向盛少量PbS固体的试管中,滴入H2O2溶液。
(5)向盛少量AgCl沉淀的试管中,滴入KI溶液。
(6)向盛少量Cu(OH)2沉淀的试管中,滴入2mol・L-1NH3・H2O溶液。
答:(1)CaCO3固体溶解,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CaCO3(s)Ca2+ + CO32-+2H+H 2CO 3→ CO 2 +H 2O(2)Mg(OH)2固体溶解,有无色刺激性气体产生。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12
第十二章 配位化合物 习题答案1. 解:(1)配合物的内界是配合物的特征部分,是由中心原子和配体组成;配合物中与配离子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称为配合物的外界。
(2)只含有一个配位原子的配体称为单齿配体,如NH 3、H 2O 、OH -、F -、Cl -、Br-等,含有2个或2个以上配位原子的配体称为多齿配体,如en 、EDTA 等。
(3)中心原子用2个次外层d 轨道、1个最外层s 轨道和3个最外层p 轨道进行杂化,这种杂化方式称为d 2sp 3杂化。
中心原子用1个最外层s 轨道、3个最外层p 轨道和2个最外层d 轨道进行杂化,这种杂化方式称为sp 3d 2杂化。
(4)中心原子全部用最外层空轨道进行杂化成键,所形成的配合物称为外轨配合物。
中心原子用次外层d 轨道和最外层的ns 、np 轨道进行杂化成键,所形成的配合物称为内轨配合物。
(5)同一中心原子形成的配位数相同的配合物中,单电子数较多的配合物称为高自旋配合物;单电子数较少的配合物称为低自旋配合物。
2. 解: 列表如下: 配合物 名 称中心原子 配体 配位原子配位数 1二(硫代硫酸根)合银(Ⅰ) 酸钠 Ag +S 2O 32-S22 硫酸三(乙二胺)合钴(Ⅲ) Co 3+ en N 63 四羟基合铝(Ⅲ)酸钠 Al 3+ OH -O 4 4 五氯·氨合铂(Ⅳ)离子 Pt 4+ Cl -、NH 3Cl -、N6 5 氯·硝基·四氨合铂(II ) Pt 2+ NO 2-,Cl -、NH 3 N 、Cl -、N 6 6氯化二氯·三氨·水合钴(Ⅲ)Co 3+Cl -、NH 3、H 2O Cl -、N 、O63. 解: Pd 2+的价层电子组态为4d 8。
由于[PdCl 4]2-为平面四方形结构,因此中心原子Pd 2+采用dsp 2杂化。
配离子[PdCl 4]2-中Pd 2+的价层电子排布为:配离子中没有未成对电子,μ= 0,为反磁性。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12
第十二章 配位化合物 习题答案1. 解:(1)配合物的内界是配合物的特征部分,是由中心原子和配体组成;配合物中与配离子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称为配合物的外界。
(2)只含有一个配位原子的配体称为单齿配体,如NH 3、H 2O 、OH -、F -、Cl -、Br-等,含有2个或2个以上配位原子的配体称为多齿配体,如en 、EDTA 等。
(3)中心原子用2个次外层d 轨道、1个最外层s 轨道和3个最外层p 轨道进行杂化,这种杂化方式称为d 2sp 3杂化。
中心原子用1个最外层s 轨道、3个最外层p 轨道和2个最外层d 轨道进行杂化,这种杂化方式称为sp 3d 2杂化。
(4)中心原子全部用最外层空轨道进行杂化成键,所形成的配合物称为外轨配合物。
中心原子用次外层d 轨道和最外层的ns 、np 轨道进行杂化成键,所形成的配合物称为内轨配合物。
(5)同一中心原子形成的配位数相同的配合物中,单电子数较多的配合物称为高自旋配合物;单电子数较少的配合物称为低自旋配合物。
2. 解: 列表如下: 配合物 名 称中心原子 配体 配位原子配位数 1二(硫代硫酸根)合银(Ⅰ) 酸钠 Ag +S 2O 32-S22 硫酸三(乙二胺)合钴(Ⅲ) Co 3+ en N 63 四羟基合铝(Ⅲ)酸钠 Al 3+ OH -O 4 4 五氯·氨合铂(Ⅳ)离子 Pt 4+ Cl -、NH 3Cl -、N6 5 氯·硝基·四氨合铂(II ) Pt 2+ NO 2-,Cl -、NH 3 N 、Cl -、N 6 6氯化二氯·三氨·水合钴(Ⅲ)Co 3+Cl -、NH 3、H 2O Cl -、N 、O63. 解: Pd 2+的价层电子组态为4d 8。
由于[PdCl 4]2-为平面四方形结构,因此中心原子Pd 2+采用dsp 2杂化。
配离子[PdCl 4]2-中Pd 2+的价层电子排布为:配离子中没有未成对电子,μ= 0,为反磁性。
基础化学第二版李保山12 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概述-学生用
12 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概述习题 (p400-4702) 参考解答1.解答:大量的NH 4+干扰鉴定。
大量的NH 4+应在鉴定前加碱煮沸以除去。
2.解答:(1) [CrO 42-]=2.0×10-3mol .L -1; (2) [Ba 2+]min =1.2×10-10/2.0×10-3=6.0×10-8 mol .L -13.解答: A—BaCO 3;B—BaO ;C—CaCO 3;D—BaCl 2;E—BaSO 4;4.解答:白色固体为KCl 和MgSO 4的混合物。
5.解答:A—Na ;B—NaOH ;C—HCl ;D—NaCl ;E—AgCl ;F—NaO 2;G—Na 2O 2;H—H 2O 2;I—O 26.解答:(1) 2I -+Cl 2=I 2+2Cl -I 2+6H 2O+5Cl 2=2IO 3-+10Cl -+12H +2Br -+Cl 2=Br 2+2Cl -(2) 不一定。
电动势大,反应速度不一定快。
7.解答:(1) 3HClO 2HCl+HClO ⎯⎯→⎯加热3(2) HClO 3加热的反应有:3HClO 3⎯⎯→⎯加热HClO 4+2ClO 2+H 2O|----------------→Cl 2+2O 28HClO 3⎯⎯→⎯加热4HClO 4+3O 2+2Cl 2+2H 2O26HClO 3⎯⎯→⎯加热10HClO 4+15O 2+8Cl 2+8H 2O(3) KClO 3加热的反应有:2KClO 3⎯⎯→⎯加热2KCl+3O 2 (cat.)4KClO 3⎯⎯→⎯加热3KClO 4+KCl(4) NH 4Cl NH ⎯⎯→⎯加热3+HCl(5) (NH 4)2CO 3⎯⎯→⎯加热2NH 3+CO 2+H 2O(6) NH 4NO 2加热的反应有:NH 4NO 2⎯⎯→⎯加热N 2+2H 2O2NH 4NO 2⎯⎯→⎯加热2NH 2+2HNO 2(7) NH 4NO 3加热的反应有:2NH 4NO 3⎯⎯→⎯低温 NH 3+HNO 32NH 4NO 3⎯⎯→⎯加热N 2O+2H 2O (100~300℃)2NH 4NO 3⎯⎯→⎯加热2N 2+O 2+4H 2O (突然加热至高温)2NH 4NO 3⎯⎯→⎯加热N 2+2NO+4H 2O (加热) 3NH 4NO 3⎯⎯→⎯加热2N 2+N 2O 3+6H 2O (加热) 4NH 4NO 3⎯⎯→⎯加热3N 2+2NO 2+8H 2O (加热)5NH 4NO 3⎯⎯→⎯加热4N 2+2HNO 3+9H 2O (加热)(8) (NH 4)2SO 4⎯⎯→⎯加热NH 3+NH 4HSO 4(9) (NH 4)2Cr 2O 7⎯⎯→⎯加热Cr 2O 3+N 2+4H 2O8.解答:CaCO 3、CaC 2O 4可溶于HAcCaCO3+2HAc=Ca(Ac)2+CO2↑+H2OCaC2O4+2HAc=H2C2O4+Ca(Ac)2CaCO3可溶于稀强酸:CaCO3+2H+=Ca2++CO2↑+H2OBaSO4不溶于酸9.解答:(1) 2Ag++S2O32-= Ag2S2O3↓(白色)Ag2S2O3+H2O = +H2SO4+Ag2S↓(黑色)(2) 2Ag++S2O32-= Ag2S2O3↓(白色)Ag2S2O3+2S2O32-= [Ag2(S2O3)3]4-10.解答:Na2O:与H2O作用呈碱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化学李保山第二版-分子结构习题答案————————————————————————————————作者:————————————————————————————————日期:210 分子结构4510 分子结构习题解答(p322-325)思考题1. Na和Cl、F之间,K和Cl、F之间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2. 答案:Be2+ 2电子构型;Ca2+8电子构型;Fe3+9~17电子构型;Cu+ 18电子构型;Sn2+18+2电子构型;Pb4+18电子构型;O2-8电子构型。
3.答案:S2->K+>Na+>Mg2+4. Sn4+ >Fe2+ >Sn2+ >Sr2+>Ba2+5. S2->O2->F->Cu+ >Na+6. (1)半径比规则可以用来判断离子晶体的晶格类型。
晶格能可以用来衡量离子键的强弱。
(2)离子极化的结果使原来的离子键向共价键方向过渡。
(3)18电子构型的正离子极化率较强;18电子构型的负离子变形性较强。
7. 答案: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方向是一定的,共价键的形成遵循最大重叠原则,所以只能在建轴方向上才能形成稳定的共价键,因而共价键具有方向性;每个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时一定的,有几个未成对电子就可以形成几个共用电子对,所以共价键具有饱和性。
8. (1)由两个相同或不相同的原子轨道沿轨道对称轴方向相互重叠而形成的共价键(头碰头),叫做σ键。
当两个原子的轨道从垂直于成键原子的核间连线的方向接近,发生电子云重叠而成键(肩并肩),这样形成的共价键称为π键。
(2)单键:在价键理论中,两个原子之间如只有一对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单键。
单电子键:在分子轨道理论中,只有一个电子填入分子轨道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单电子共价键。
(3)同类型的杂化轨道可分为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两种。
如果原子轨道杂化后形成的杂化轨道是等同的,这种杂化叫做等性杂化。
如果原子轨道杂化后形成的杂化轨道中有一条或几条被孤对电子所占据,使得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改变,这种由于孤对电子的存在而造成杂化轨道不完全等同的杂化,叫做不等性杂化。
9. (1)BF3键角大,因为BF3中B的价电子结构为2s22p1,形成分子时,进行sp2杂化,三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三个F原子的p轨道成键,故BF3分子为平面三角形,键角为120度。
PF3中,磷原子有一对孤对电子。
孤对电子与单键之间的斥力使它们的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形。
因此BF3键角大。
(2)NH3比PH3的键角大是因为P的电负性较N小,PH3中的成键电子云比NH3中的更偏向于H,同时P-H键长比N-H键长大,这样导致PH3中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减小,孤对电子对成键电子的斥力使H-P-H键角更小。
(3)NH3的键角大,因为在NH3中成键的电子对都靠近电负性较大的氮原子一边,在氮原子处成键电子的相互排斥较强。
但是,在NCl3中成键的电子对都被拉向电负性较大的氯原子一边(“远离”中心原子),在氮原子处成键电子的相互排斥较弱.10. CO2中,先有一个2s电子受到激发而进入空的2p z轨道中,形成2s2p x2p y2p z中各有一个电子的激发态电子构型,然后2s2p x两条轨道杂化形成两条sp杂化轨道。
这两条轨道再分别去与氧各成一个σ键(头碰头重叠),如O-C-O结构。
此时C原子还有两个未参加成键的p轨道,分别与O的p轨道从侧面重叠各形成一个π键,两个π键分布于C的两侧,且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4510 分子结构4646 BBr3中,先有一个2s电子受到激发而进入空的2p y,形成sp2杂化轨道。
这三条轨道再分别去与Br各成一个σ键(头碰头重叠)。
轨道中B的2p z轨道(空)和Br的孤对电子(在4p z中)可以共轭,形成π(4,6)。
其中以xy平面为分子平面。
HgCl2,类似于CO2,Hg的外层电子为6s2,2个Cl提供2个电子,所以其外层为4个电子,采取sp杂化;这两条轨道再分别去与Cl各成一个σ键(头碰头重叠),Cl的孤对电子可以和Hg的6p轨道重叠形成π键,且为2组π(3,4)。
NH4+中,N发生不等性sp3杂化,孤电子对占有了能量低含s成分多的杂化轨道,与H+的空轨道形成配位键。
其余3个未成对电子分别占有另外3个杂化轨道,它们分别与H原子的s轨道重叠形成σ键。
11.答案:BF3分子中B原子采用sp2杂化轨道与F原子成键,所以具有平面三角的几何构型;而NF3分子中N原子采用不等性sp3杂化轨道与F原子成键,所以其几何构型为三角锥型。
12.答案:CS2:直线型,非极性分子SiCl4:正四面体型,非极性分子CHCl3:变形四面体型,弱极性分子H2S:V型,极性分子NO2:V型,极性分子BCl3:平面正三角形,非极性分子NF3:三角锥型,极性分子13.答案:(1)HF>HCl;(2) FO2>CS2;(3)CCl4=SiBr4;(4) BF3<NF314. 答案:B2分子轨道表达式为(σ1s)2(σ1s*)2(σ2s)2 (σ2s*)2 (π2p y)1 (π2p z)1,计算得键级为1,因此较稳定,π2p y和π2p z 各有一个电子,因此具有顺磁性。
15. 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键长越长,稳定性越差;键级越高,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
16.答案:(1)氖气和四氯化碳:色散力(2)碘化氢和水: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3)过氧化氢和氟化氢: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4)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诱导力,色散力(5)甲醇和水: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17.答案:(1) NaCl: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力离子键(2) Ne:瞬间偶极子与瞬间诱导偶极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力色散力(3) HCl:偶极子与偶极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力色散力(4) C6H6:瞬间偶极子与瞬间诱导偶极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力色散力18. 答案:(1) 氯化氢的热稳定性比碘化氢好;(2) 键能。
H-Cl键的键能比H-I键的键能大,化学键稳定,不易断裂;(3) 如果用氟化氢代替氯化氢进行实验,也不会生成F2。
19. 答案:(1)I2(s):色散力;色散力较大,呈固态(2)SO2(g):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主要色散力,作用力较小,呈气态(3)H2O(l):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主要氢键。
较强,液态(4)溴水(aq):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主要色散力。
作用力较大,液态(5)干冰:色散力;色散力较小,易升华。
10 分子结构474720.答案:乙醇(C 2H 5OH)沸点较大,因其分子间有氢键,而二甲醚(CH 3OCH 3)分子间无氢键。
21. 答案:分子间氢键,使分子间的结合力增强,使熔沸点升高,如能与溶剂分子间产生氢键,会使溶解度增加。
分子内可以产生氢键时,会阻碍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因此使熔沸点减低,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下降。
对硝基苯酚不能形成分子内氢键,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邻硝基苯酚能形成分子内氢键。
因此对硝基苯酚熔沸点,在水中溶解度都比邻硝基苯酚高。
22. 答案:导体能导电,是因为存在导带,Ag 和Mg 的最外电子排布如下: Ag: 4d 10 5s 1 Mg :3s 2 。
都具有空的分子轨道,因此电子可在能带内不同的能级之间自由运动,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即可形成电流。
23. 答案:(1)正确;(2)错,体心立方堆积配位数为8,而六方密堆积和面心立方密堆积的配位数都为12;(3)正确。
24. 略25. 答案:超分子化学研究的是分子之间以分子间力高层次组装的化学,是分子识别和分子组装的化学。
可以说超分子化学是高于分子层次的化学,或称之为分子之外的化学。
超分子具有分子识别的功能。
因此,超分子在分子器件,靶向药物,高选择性催化剂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具体应用请自行查阅相关文献(/, /)。
26. PBr 3 CH 3+ BH 4- SO 3 AsCl 5 BeF 2 CO 32- TeF 4 电子几何构型 正四面体 平面三角形 正四面体 平面三角形 三角双锥 直线形 平面三角形 三角双锥 分子几何构型 三角锥 平面三角形 正四面体 平面三角形 三角双锥 直线形 平面三角形 四面体以PBr 3为例,过程如下:LP=(5-3*1-0)/2=1;中心原子与三个Br 成键,所以BP=3; VP=LP+BP=1+3=4。
因此电子几何构型为正四面体。
由于有一对孤对电子,排斥作用较大,因此分子几何构型为三角锥形。
27. 对NH3,与上题计算过程相同得:LP=1 BP=3 VP=4。
因此电子几何构型为正四面体。
由于有一对孤对电子,对其他三根键产生排斥作用,所以氨气的分子几何结构是三角锥型。
28. H 2分子的基态电子组态为(σ1s)2 键级为(2-0)/2=1;H 2+分子的基态电子组态为(σ1s)1 键级为(1-0)/2=1/2;He 2+分子的基态电子组态为(σ1s)2(σ1s*)1键级为(2-1)/2=1/2;29. 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具有长程有序,并成周期性重复排列。
具有各向异性。
非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不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具有近程有序,但不具有长程有序。
宏观上,晶体具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和固定的熔点。
30. 晶状石英是SiO2晶体,是原子晶体,键能很大,键长很短,且排列长程有序,因此密度较大,而无定型硅不存在这种长程有序的晶格结构,原子间的晶格网络呈无序排列,因此密度较小。
31. Zr :金属晶体;N2O4:分子晶体;Si :原子晶体;Ne :分子晶体;Ni(ClO3)2:离子晶体 对二氯苯:分子晶体。
32.(1)Xe 沸点高,都是分子晶体,且Ar 和Xe 结构类似,因此分子量高的沸点高。
10 分子结构4848 (2)SiO 2沸点高,因为SiO2是原子晶体,固体二氧化碳是分子晶体。
(3)KBr 沸点高,因为KBr 是离子晶体,固体Br2是分子晶体。
(4)C 6Cl 6沸点高,都是分子晶体,且两者结构类似,因此分子量高的沸点高。
习题1. 答案:RbCl r +/r -=0.818 CsCl 型 AgCl r +/r -=0.696 NaCl 型 NaI r +/r -=0.440 NaCl 型 CaO r +/r -=0.707 NaCl 型 2. 答案:(1) Ag + (电荷相同,Ag +的半径略小,18电子构型的离子,外层d 电子对原子核的屏障作用较小,离子的有效核电荷高,对负离子外层电子的引力较大,极化力强。
如Ag +离子的极化力>K +的极化力。
)(2) Li + (电荷相同,Li +的半径小) (3) Be 2+ (Be 2+的半径小、且电荷多)(4) Cu + (Cu +半径<K +(Cu +半径与Na +相近),K +的价电子层为8,Cu +为18) (5) Fe 3+ (Fe 3+电荷多,半径小)3. 答案:(1) 因为钠的卤化物是离子晶体,而硅的卤化物是原子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