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设计规范 机房设计、设备布置及其他
空调机房设计
第八章空调机房设计8.1机房位置及技术要求8.1.1机房位置的选择与组成1.机房的位置选择离心式、螺杆式制冷机组的机房按功能分有两类:一类是为建筑物空调服务的冷冻机房,提供空调用的低温冷冻水,常采用冷水机组直接供冷或蓄冷槽与制冷机组组合供冷的方法;另一类是为冷藏、冷冻服务的制冷机房,常采用螺杆式制冷机组。
冷冻机房位置的合理选择,对于整个建筑物的合理布局、安全方便地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选择机房位置时,应遵循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冷库设计规范等,并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1)应与建筑物的总体布局相协调,机房应设在既靠近负荷中心,又能使进出机房的各类管道布置方便的地方。
冷藏、冷冻的制冷机房和设备间除了要满足上述要求外,选址时还应避开库区的主要交通干线。
2)由于制冷机房用电功率大,因此机房应靠近变配电房设置,以减少线路压降损失,保证机组正常运行。
3)对于采用不同制冷剂的机房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卤代烃压缩式制冷装置可布置在民用建筑、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内,但不得直接布置在楼梯间、走廊、和建筑物的出入口处。
②由于氨制冷剂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毒性、易燃的危险性,因此氨压缩式制冷装置应布置在隔断开的房间或单独的建筑物内,但不能布置在民用建筑和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内。
4)单独建造的制冷机房宜布置在全厂厂区夏季主导风的下风向。
在动力站区域内,一般应布置在乙炔站、锅炉房、煤气站、堆煤场和散发尘埃的站房的上风向。
5)为保证机组的散热及可靠运行,并创造一个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机房位置的选择应使它能具备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一般应贴邻外墙布置。
6)选择机房位置时.还应考虑到设备运行时的振动和噪声对周围房间和环境的影响,一般不应贴邻办公、会议、卧室等房间布置。
7)采用冷却塔冷却方式的机房,应靠近冷却塔的位置设置,避免粗大的冷却水管占用过多的空间、消耗更多的输送动力。
8)采用蓄冷槽供冷的制冷系统.应使机房位置尽量靠近蓄冷槽;有条件时最好将蓄冷槽置于机房中,以缩短管道长度和减少冷量损失。
冷冻机房设计规范
冷冻机房设计规范篇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使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确保电子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及保障机房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陆地上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主机房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40平方m的电子计算机机房的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工业控制用计算机机房和微型计算机机房。
第1.0.3条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第一节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第2.1.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在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物内宜设于第二、三层。
第2.1.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水源充足、电子比较稳定可靠,交通通讯方便,自然环境清洁;二、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三、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四、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第2.1.3条当无法避开强电磁场干扰或为保障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可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
第二节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第2.2.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应按计算机运行特点及设备具体要求确定,一般宜由主机房、基本工作间、第一类辅助房间、第二类辅助房间、第三类辅助房间等组成。
第2.2.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根据计算机设备的外形尺寸布置确定。
在计算机设备外形尺寸不完全掌握的情况下,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主机房面积可按下列方法确定: 1.当计算机系统设备已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A=K∑S (2.2.2-1)式中A--计算机主机房使用面积(m2); K--系数,取值为5~7; S--计算机系统及辅助设备的投影面积(m2)。
2.当计算机系统的设备尚未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 A=KN (2.2.2-1)式中K--单台设备占用面积,可取4.5~5.5(m2v/台); N--计算机主机房内所有设备的总台数。
制冷机房的设计原则及要求
制冷机房的设计原则及要求制冷机房是指用于存放和运行制冷设备的特定空间,其设计原则和要求是确保机房内温度稳定、设备运行安全、能耗低、维护方便等方面的要求。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详细介绍制冷机房的设计原则及要求。
一、温度稳定性制冷机房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稳定的低温环境,因此温度稳定性是其设计的首要原则。
机房内的温度波动应尽可能小,通常要求在±1℃范围内。
为了实现这一要求,设计时应合理选择制冷设备的容量和数量,确保能够满足机房的制冷负荷,并采取有效的隔热措施,减少热量的传递。
二、设备运行安全制冷机房内的设备通常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等,这些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噪音、振动和热量。
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 设备布局合理:各设备之间应有足够的间距,方便维护和散热,同时要考虑设备的工作空间和通风要求。
2. 噪音控制:采取隔音措施,减少噪音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影响。
3. 振动控制:合理安装设备,采取减震措施,减少振动对设备和机房结构的影响。
4. 热量排放:设备排热通常需要通过冷却塔、风机等方式进行,应确保排热系统的设计合理,能有效排除热量,防止设备过热。
三、能耗低制冷机房是一个高能耗的场所,为了降低能耗,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 设备选型:选择能效比较高的制冷设备,如高效压缩机、换热器等。
2. 设备布局:合理布置设备,减少管道长度,减小能量损失。
3. 绝热材料:采用高效绝热材料,减少热量传递。
4. 自动控制系统:安装自动控制系统,能够根据需求自动调节设备的运行,提高能效。
四、维护方便制冷机房的维护对于设备的长期运行至关重要,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 通道宽度:确保通道宽度足够,方便人员进出和设备维护。
2. 设备高度:根据设备的维护要求,合理设置设备的高度,方便维护人员进行检修和维护。
3. 管道布局:合理布置管道,确保管道易于维修和更换。
4. 防护措施:安装防护设施,如防腐涂层、防爆装置等,保障维护人员的安全。
05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2010
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20107 电气7.1 变配电所7.1.1 大型冷库、高层冷库及有特殊要求的冷库应按二级负荷用户供电,中断供电会导致较大经济损失的中型冷库应按二级负荷用户供电,不会导致较大经济损失的中型冷库及小型冷库可按三级负荷用户供电。
7.1.2 当供电电源不能满足负荷等级的要求时,应设置柴油发电机组备用电源。
备用电源的容量应满足冷库保温运行的需要,并应满足消防负荷的需要,应按其中较大者确定。
如正常电源停电时要求继续进行生产作业,可按要求选择备用电源的容量。
7.1.3 冷库的电力负荷宜按需要系数法计算,冷库总电力负荷需要系数不宜低于0.55。
7.1.4 当冷库电力负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保证制冷机组可靠启动时,宜选用2台或多台变压器运行。
7.1.5 冷库宜设变配电所,变配电所应靠近或贴邻制冷机房布置。
当氟制冷系统不集中设置制冷机房时,变配电所宜靠近库区负荷中心布置。
装机容量小的小型冷库,可仅设低压配电室。
大型冷库根据全厂负荷分布情况,技术经济合理时,可设分变配电所。
各回路低压出线上宜单独设置电能计量仪表。
7.1.6 冷库应在变配电所低压侧采用集中无功补偿。
当冷库有高压用电设备时,可在变电所高、低压配电室分别进行无功补偿。
当冷库设有分配电室时,也可在分配电室进行无功补偿。
7.1.7 高、低压配电室及柴油发电机房应设置备用照明。
高、低压配电室备用照明照度不应低于正常照明的50%,柴油发电机房备用照明照度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
当采用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灯具时,备用照明持续时间不应小于30min。
7.2 制冷机房7.2.1 氨制冷机房应设置氨气体浓度报警装置,当空气中氨气浓度达到100ppm或150ppm时,应自动发出报警信号,并应自动开启制冷机房内的事故排风机。
氨气浓度传感器应安装在氨制冷机组及贮氨容器上方的机房顶板上。
7.2.2 氨制冷机房应设事故排风机,在控制室排风机控制柜上和制冷机房门外墙上应安装人工启停控制按钮。
05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2010
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20107 电气7.1 变配电所7.1.1 大型冷库、高层冷库及有特殊要求的冷库应按二级负荷用户供电,中断供电会导致较大经济损失的中型冷库应按二级负荷用户供电,不会导致较大经济损失的中型冷库及小型冷库可按三级负荷用户供电。
7.1.2 当供电电源不能满足负荷等级的要求时,应设置柴油发电机组备用电源。
备用电源的容量应满足冷库保温运行的需要,并应满足消防负荷的需要,应按其中较大者确定。
如正常电源停电时要求继续进行生产作业,可按要求选择备用电源的容量。
7.1.3 冷库的电力负荷宜按需要系数法计算,冷库总电力负荷需要系数不宜低于0.55。
7.1.4 当冷库电力负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保证制冷机组可靠启动时,宜选用2台或多台变压器运行。
7.1.5 冷库宜设变配电所,变配电所应靠近或贴邻制冷机房布置。
当氟制冷系统不集中设置制冷机房时,变配电所宜靠近库区负荷中心布置。
装机容量小的小型冷库,可仅设低压配电室。
大型冷库根据全厂负荷分布情况,技术经济合理时,可设分变配电所。
各回路低压出线上宜单独设置电能计量仪表。
7.1.6 冷库应在变配电所低压侧采用集中无功补偿。
当冷库有高压用电设备时,可在变电所高、低压配电室分别进行无功补偿。
当冷库设有分配电室时,也可在分配电室进行无功补偿。
7.1.7 高、低压配电室及柴油发电机房应设置备用照明。
高、低压配电室备用照明照度不应低于正常照明的50%,柴油发电机房备用照明照度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
当采用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灯具时,备用照明持续时间不应小于30min。
7.2 制冷机房7.2.1 氨制冷机房应设置氨气体浓度报警装置,当空气中氨气浓度达到100ppm或150ppm时,应自动发出报警信号,并应自动开启制冷机房内的事故排风机。
氨气浓度传感器应安装在氨制冷机组及贮氨容器上方的机房顶板上。
7.2.2 氨制冷机房应设事故排风机,在控制室排风机控制柜上和制冷机房门外墙上应安装人工启停控制按钮。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课程设计了解空调用制冷站工艺设计的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学习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提高运算和制图能力,增强对制冷站中所应用的冷水机组、水泵、冷却塔等设备的认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并学习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工程问题。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1.制冷站总负荷计算制冷站总负荷应包括用户实际所需制冷量以及制冷系统本身和供冷系统的冷损2.制冷机组类型及台数的选择根据装机容量、运行工况、节能环保、以及负荷变化情况和运行调节要求等因素确定。
一般选择同型号2-3台的机组。
3.水系统设计(1)确定冷冻水和冷却水系统形式,进行水管路设计,计算并确定管径,拟定系统草图(2)选择冷冻水泵的规格和台数(3)冷却水泵和冷却塔的规格和台数(4)使用分、集水器时,决定分、集水器直径。
(5)选择主要阀门4。
制冷机房设备工艺布置机房内的设备布置应保证操作维修的方便,同时尽可能是设备布置紧凑以节省建筑面积(1)制冷机组设备布置。
(2)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布置(3)主要汽水管道布置。
(4)绘制布置简图.5。
制冷机控制安全保护6.采用溴化锂制冷机时能源供应系统设计7。
编写设计说明书说明书按设计程序编写,包括方案确定、设计计算、设备选择和设计简图等全部内容;计算部分可用表格形式。
(1)设计成果:包括课程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图纸(2)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要求:①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一般包括冷水机组选型计算及方案比较;主要设备选型;包括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等设备型号及台数的选型计算;制冷站内水力计算;等几个部分。
②课程设计说明书文字要通顺、层次清楚、工艺方案选择合理、选定的参数要有依据、计算正确、各种符号应注有文字说明、必要时列出计算数据表格;8.图纸要求(1)图纸要求课程设计图纸绘制要符合现行的制图和空调工程设计相关标准和规范,达到工艺图要求;图纸量一般不少于2张,出图图幅大小根据具体要求确定;课程设计图纸采用CAD制图或手工绘图。
关于空调制冷机房课程设计
关于空调制冷机房课程设计空调制冷机房课程设计3篇空调制冷机房课程设计篇1《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北京某建筑空气调节系统制冷机房设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姓名:陈兰东学号:__106指导教师:刘焕胜2015 年12月15日1原始条件1.1工况本工程为北京某建筑空气调节系统制冷机房设计,空调建筑所需冷量为1200KW,冷冻水供水温度7℃,回水温度12℃。
1.2原始资料北京夏季空调室外干球温度为33.5℃,空调室外湿球温度为26.4℃。
2方案设计该机房制冷系统为四管制系统,即冷却水供/回水管、冷冻水供/回水管系统。
经冷水机组制冷后的7℃的冷冻水通过冷冻水供水管到达分水器,再通过分水器分别送往旅馆的各个区域,经过空调机组后的12℃的冷冻水回水经集水器再由冷冻水回水管返回冷水机组,通过冷水机组中的蒸发器与制冷剂换热实现降温过程。
从冷水机组出来的冷却水经冷却水供水管到达冷却塔,经冷却塔冷却后降温后再返回冷水机组冷却制冷剂,如此循环往复。
考虑到系统的稳定安全高效地运行,系统中配备补水系统,软化水系统,电子水处理系统等附属系统。
3负荷计算3.1制冷机房负荷一般对于间接供冷系统,当空调制冷量小于174KW时,A=0.15~0.20;当空调制冷量为174~1744KW时,A=0.10~0.15;当空调制冷量大于1744KW时,A=0.05~0.07;对于直接供冷系统,A=0.05~0.07。
对于间接供冷系统一般附加7%—15%,这里选取10%。
= (1+10%)=1200×(1+10%)=1320kW4设备选择4.1制冷机组4.1.1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形式考虑到机场对卫生及安全的要求较高,宜选用R22为制冷剂,R22的适用范围和特点如下表4-1所示:R22适用范围表4-14.1.2确定制冷系统设计工况确定制冷系统的设计工况主要指确定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压缩机吸气温度和过冷温度等工作参数。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课程设计了解空调用制冷站工艺设计的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学习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提高运算和制图能力,增强对制冷站中所应用的冷水机组、水泵、冷却塔等设备的认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并学习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工程问题。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1.制冷站总负荷计算制冷站总负荷应包括用户实际所需制冷量以及制冷系统本身和供冷系统的冷损2.制冷机组类型及台数的选择根据装机容量、运行工况、节能环保、以及负荷变化情况和运行调节要求等因素确定。
一般选择同型号2—3台的机组。
3.水系统设计(1)确定冷冻水和冷却水系统形式,进行水管路设计,计算并确定管径,拟定系统草图(2)选择冷冻水泵的规格和台数(3)冷却水泵和冷却塔的规格和台数(4)使用分、集水器时,决定分、集水器直径。
(5)选择主要阀门4.制冷机房设备工艺布置机房内的设备布置应保证操作维修的方便,同时尽可能是设备布置紧凑以节省建筑面积(1)制冷机组设备布置。
(2)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布置(3)主要汽水管道布置。
(4)绘制布置简图。
5.制冷机控制安全保护6.采用溴化锂制冷机时能源供应系统设计7.编写设计说明书说明书按设计程序编写,包括方案确定、设计计算、设备选择和设计简图等全部内容;计算部分可用表格形式。
(1)设计成果:包括课程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图纸(2)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要求:①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一般包括冷水机组选型计算及方案比较;主要设备选型;包括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等设备型号及台数的选型计算;制冷站内水力计算;等几个部分。
②课程设计说明书文字要通顺、层次清楚、工艺方案选择合理、选定的参数要有依据、计算正确、各种符号应注有文字说明、必要时列出计算数据表格;8.图纸要求(1)图纸要求课程设计图纸绘制要符合现行的制图和空调工程设计相关标准和规范,达到工艺图要求;图纸量一般不少于2张,出图图幅大小根据具体要求确定;课程设计图纸采用CAD制图或手工绘图。
05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2010
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20107 电气7.1 变配电所7.1.1 大型冷库、高层冷库及有特殊要求的冷库应按二级负荷用户供电,中断供电会导致较大经济损失的中型冷库应按二级负荷用户供电,不会导致较大经济损失的中型冷库及小型冷库可按三级负荷用户供电。
7.1.2 当供电电源不能满足负荷等级的要求时,应设置柴油发电机组备用电源。
备用电源的容量应满足冷库保温运行的需要,并应满足消防负荷的需要,应按其中较大者确定。
如正常电源停电时要求继续进行生产作业,可按要求选择备用电源的容量。
7.1.3 冷库的电力负荷宜按需要系数法计算,冷库总电力负荷需要系数不宜低于0.55。
7.1.4 当冷库电力负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保证制冷机组可靠启动时,宜选用2台或多台变压器运行。
7.1.5 冷库宜设变配电所,变配电所应靠近或贴邻制冷机房布置。
当氟制冷系统不集中设置制冷机房时,变配电所宜靠近库区负荷中心布置。
装机容量小的小型冷库,可仅设低压配电室。
大型冷库根据全厂负荷分布情况,技术经济合理时,可设分变配电所。
各回路低压出线上宜单独设置电能计量仪表。
7.1.6 冷库应在变配电所低压侧采用集中无功补偿。
当冷库有高压用电设备时,可在变电所高、低压配电室分别进行无功补偿。
当冷库设有分配电室时,也可在分配电室进行无功补偿。
7.1.7 高、低压配电室及柴油发电机房应设置备用照明。
高、低压配电室备用照明照度不应低于正常照明的50%,柴油发电机房备用照明照度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
当采用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灯具时,备用照明持续时间不应小于30min。
7.2 制冷机房7.2.1 氨制冷机房应设置氨气体浓度报警装置,当空气中氨气浓度达到100ppm或150ppm时,应自动发出报警信号,并应自动开启制冷机房内的事故排风机。
氨气浓度传感器应安装在氨制冷机组及贮氨容器上方的机房顶板上。
7.2.2 氨制冷机房应设事故排风机,在控制室排风机控制柜上和制冷机房门外墙上应安装人工启停控制按钮。
制冷机房设计规范
尺寸:L×B×
H=1076×450×465(m m) 五 保温与防腐 1.保温 为了尽量减少人量进入制冷装置,凡温度低于诗文的设备管道,附件,仪表等都需要保温。故本设计中,冷冻税系统管道,设备及分集水器均系是保温。 本次设计采用的材料为聚乙烯薄膜塑料,此材料具 有导热系数小,吸水率低等优点,特别是施工十分方便,其成型制品很容易施工,拆下后容易再用,保温层厚度为45 m m。 2.防腐 由于在开始冷却堵循环水系统中,水与大气不断接触,是循环水中的二氧化碳结晶析出形成沉淀,溶解固体浓缩,使某些类型谁知具有腐蚀性。因此对循环冷却水进行适当的防腐处理。 本设计中采用静电水垢处理和杀菌水藻处理,杀菌灭藻剂采用液氯,加氯浓度控制在2-4 mg/L,余氯控制在0.5-1 mg/L。 六 设备明细表 小结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建筑环境技术,因此他要求设计施工人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理论知识。 通过本次了程设计我系统的掌握的关于制冷的理论知识将课本的理论知识同具体的实践设计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很好地把握了制冷循环理论,设备系统设计,性能调剂和性能该汉等方法。学会了工具书的使用以及设备的布置与流程。 谨再次感谢舒海静及刘芳老师的耐心细致的指导。 参考资料 1.《空调用制冷技术》 2.《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 3.《供暖通风设计手册》 4.《空气调节设计手册》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螺旋式冷水机组 LSLGF300 台 1 2 冷却水泵 SB-100-80-165 台 2 一台备用 3 冷冻水泵 SB65-50-167 台 2 一台 备用 4 分水器 D=600 L=1000 个 1 5 集水器 D=600 L=1000 个 1 6 循环水处理器 XSQ-1000 台 1 7 软化水箱 LXWH 800×500×1000 个 1 8 膨胀水箱 LKWY-2-24 个 1 9 软化水设备 KL-3型 个 1 10 冷却塔 CEF-100型 台 1
冷库设计规范
库房隔汽层和防潮层的构造
1 库房外墙的隔汽层应与地面隔热层上、下的防水层和隔汽 层搭接。 2 楼面、地面的隔热层上、下、四周应做防水层或隔汽层, 且楼面、地面隔热层的防水层或隔汽层应全封闭。 3 隔墙隔热层底部应做防潮层,且应在其热侧上翻铺 0.12m。 4 冷却间或冻结间隔墙的隔热层两侧均应做隔汽层。
冷库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 第489号
目录
前言 1、总 则 2、术 语 3、基本规定 4、建 筑 5、结 构 6、制 冷 7、电 气 8、给水和排水 9、采暖通风和地面防冻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 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 [2007]126号),在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的组织下, 由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国家标准 《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2001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在修订过程中,遵照国家基本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 对近几年国内新建和改建的冷库进行了重点调研,并在9 个省市召开了有教学、科研、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建 筑安装等部门专业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了对国 家标准《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2001(以下简称 “原规范”)的修订意见,查阅了国际上相关技术资料,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修改和完善,最后 经专家审查定稿。
4.2.2 每座冷库冷藏间耐火等级、层数和面 积应符合
表4.2.2 每座冷库冷藏间耐火等级、层数和面积(m2)
表4.2.2的要求。
4.2.2 每座冷库冷藏间耐火等级、层数和面 积(m2)
注:1 当设地下室时,只允许设一层地下室,且地下冷藏间 占地面积不应大于地上冷藏间建筑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防 火分区不应大干1500m2。 2 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冷库为高层冷库。 3 本表中“一”表示不允许建高层冷库。 4.2.3 冷藏间与穿堂之间的隔墙应为防火隔墙,该防火隔 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该防火隔墙上的冷藏门可 为非防火门。
机房空调机选型及安装工艺规范
第一部分:冷负荷计算及空调型号推荐一、机房冷负荷计算(一)机房设计要求计算中心机房属于大型重要的计算机中心。
机房总面积近100平方米,机房内有严格的温、湿度要求,机房内按国标GB2887-89《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的规定配置空调设备:同时,主机房区的噪声声压级小于70分贝主机房内要维持正压,与室外压差大于9.8帕送风速度不小于3米/秒在表态条件下,主机房内大于0.5微米的尘埃不大于18000粒/升为使机房能达到上述要求,应采用精密空调机组才能满足要求。
空调负荷的确定1:机房主要热量的来源设备负荷(计算机及机柜热负荷);机房照明负荷;建筑维护结构负荷;补充的新风负荷;人员的散热负荷等。
其他热负荷分析:(1)计算机设备热负荷:Q1=860xPxη1η2η3 Kcal/hQ:计算机设备热负荷P:机房内各种设备总功耗η1:同时使用系数η2:利用系数η3 :负荷工作均匀系数通常,η1η2η3取0.6—0.8之间,本设计考虑容量变化要求较小,取值为0.6。
(2)照明设备热负荷:Q2=CxP Kcal/hP:照明设备标定输出功率C:每输出1W放热量Kcal/hw(白炽灯0.86口光灯1)根据国家标准《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要求,机房照度应大于2001x,其功耗大约为20W/M2以后的计算中,照明功耗将以20W/M2为依据计算。
(3)人体热负荷Q3=PxN Kcal/hN:机房常有人员数量P:人体发热量,轻体力工作人员热负荷显热与潜热之和,在室温为21℃和24℃时均为102Kcal。
(4)围护结构传导热Q4=KxFx(t1-t2) Kcal/hK:转护结构导热系统普通混凝土为1.4—1.5F:转护结构面积t1:机房内内温度℃t2:机房外的计算温度℃在以后的计算中,t1-t2定为10℃计算。
屋顶与地板根据修正系数0.4计算。
(5)新风热负荷计算较为复杂,在此方案中,我们以空调本身的设备余量来平衡,不另外计算。
(6)其他热负荷除上述热负荷外,在工作中使用的示波器、电烙铁、吸尘器等也将成为热负荷,由于这些设备功耗小,只粗略根据其输入功率与热功当量之积计算。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Design Code for Electronic Computer Ro1993年2月17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1993年9月1日实施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第三章环境条件第四章建筑第五章空气调节第六章电气技术第七章给水排水第八章消防与安全附录一名词解释附录二本规范用词说明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使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确保电子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及保障机房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陆地上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主机房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40平方m的电子计算机机房的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工业控制用计算机机房和微型计算机机房。
第1.0.3条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第一节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第2.1.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在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物内宜设于第二、三层。
第2.1.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水源充足、电子比较稳定可靠,交通通讯方便,自然环境清洁;二、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三、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四、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第2.1.3条当无法避开强电磁场干扰或为保障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可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
第二节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第2.2.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应按计算机运行特点及设备具体要求确定,一般宜由主机房、基本工作间、第一类辅助房间、第二类辅助房间、第三类辅助房间等组成。
第2.2.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根据计算机设备的外形尺寸布置确定。
在计算机设备外形尺寸不完全掌握的情况下,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主机房面积可按下列方法确定:1.当计算机系统设备已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A=K∑S (2.2.2-1)式中A--计算机主机房使用面积(m2);K--系数,取值为5~7;S--计算机系统及辅助设备的投影面积(m2)。
制冷机房设计
三、确定系统总制冷量Q0
考虑: 用户实际需要的制冷量 制冷系统本身和供冷系统的损失量
Q0 (1 A) Q
A为冷损失附加系数: 直接供冷 A=5%~7% 间接供冷 A=7%~15%
四、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形式
一般根据系统总制冷量、冷冻水量、水温及使用条件确定: 1. 制冷剂的确定 Q0>350kw,间接供冷或对卫生、安全无特殊要求时:宜用氨; Q0<350kw,对卫生安全有特殊要求或直接供冷:宜用氟利昂。 2. 系统形式的确定 单级压缩 单机工作 双级压缩 多机并联工作 3. 供冷方式: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来确定 直接供冷:冷藏库 间接供冷:大中型机制空调用制冷系统
十、制冷剂管路的设计
1. 管道布置
2. 管径确定
3. 阻力损失计算
十一、工程制图
1. 设备布置平面图 2.设备布置剖面图 3. 制冷系统图
十一、冷水机组
• • • • 活塞式冷水机组 螺杆式冷水机组 离心式冷水机组 涡旋式冷水机组
种类
活塞式 螺杆式
制冷剂 单机制冷量 性能系数 KW W/W
R22 R134a R22 R123 52~580 352~3870 3.57~4.16 4.5~5.56
五、确定系统设计工况
1.冷凝温度:由冷却介质温度及传热温差确定 2.蒸发温度:由冷却对象的温度及传热温差确定 3.过冷温度:比冷凝温度低3~5℃ 4.吸气温度:氨系统:过热度5~8℃ 氟系统:吸气温度<15℃ 5.工况确定后,即可绘制压焓图,进行循环热力 计算,为选设备提供原始数据
六、选择压缩机及其配用电机
1.选择原则:压缩机型式、台数、压缩级数的选择 大中型冷冻站:一般离心式或螺杆式 中小型冷冻站:一般活塞式 2.压缩机制冷量计算——选配压缩机:(三种方法) ① ②
机房设计规范
机房设计规范1、总则:本规范为内部文件,供公司员工在堪察设计一般机房时所用。
我们的目的是要能合理、有效、规范地建设机房,并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机房美观和建设单位的要求。
当某专业有特殊要求,应以该专业的正式颁布或通过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审定的规范和设计手册为准。
本规范应根据通信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和补充。
2、现场堪察要求2.1现场尺寸的测量现场尺寸是一切机房平面规划的依据,它是决定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尤其现在许多机房都是非标准机房,故现场堪察的尺寸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我们规定要精确到mm。
现场尺寸包括房间的净空、梁下净高、轴距、房柱尺寸位置、房门的位置、机房的建筑方向等。
2.2现场方案的初步确定现场要求建设单位能提供机房本期及远期的建设规模和设备的尺寸,然后应初步确定机房的房间功能区的划分,如果需要采取隔断的话,也应明确。
3、机房规划设计要求3.1机房的一般要求3.1.1机房要求进行简单的装修,空调和测试仪器的插座和照明均要到位。
3.1.2机房不建议采用吊顶,不设窗帘,不做木地板,不做墙群。
窗户应采取密封措施,也可不设窗户。
3.1.3机房净高应高于3.2-3.3米,地面负荷达到交换600公斤/平方米,总配线室800公斤/平方米(3.5米以下低架),电池室1000公斤/平方米。
3.1.4机房应避开有害气体的侵入,做到严密防尘。
3.1.5机房应在防电磁干扰上负荷国家相关规定,尤其应远离11万以上超高压变电站、电气化铁道等强电干扰源。
根据经验如果二者间距在500米以内时应进行专业论证。
4、机房的接地问题4.1.1机房的工作地、保护地、建筑防雷接地宜采用联合接地,一般综合机房,接地电阻不大于3欧姆;大型综合楼、接口局、国际局、万门以上交换局,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如果大楼没有总接地汇集排,应在现场制作接地体。
接地体采用2.5米以上的镀锌钢材埋于地下(指接地体上端)0.7米下,5米间隔。
4.1.2基础电源架(电力室)的直流电源接地线必须从接地总汇集排上引入。
泰州市某建筑制冷系统及机房设计
泰州市某建筑制冷系统及机房设计一、原始设计数据1.工程概况:设计建筑位于泰州市郊区繁华地段,大厦为一栋综合性的高层建筑,建筑面积为30000m2。
2.气象资料泰州地区地理位置:北纬32。
45′东经119。
92′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5.0℃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8.3℃夏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2.0℃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6℃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73.00%冬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2.0℃室外风速:夏季 2.6 m/s 冬季 2.6 m/s风向:夏季 SE 冬季 NE3.能源资料该工程位于泰州市繁华地段,动力能源设施完善,动力与照明用电充足,工程设有发电设备,自来水、天然气由城市管网供应,自来水压力0.5MPa(表压)。
4.土建资料:机房建筑平面图(附后)5.空调负荷与冷热源夏季空调冷负荷:3.5MW空调冷冻水参数:供水7℃,回水12 ℃(冷却方式可按水冷或风冷考虑)二、确定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应该包括用户实际所需要的制冷量,以及制冷系统本身和供冷系统冷损失,可按下式计算:Q=(1+A)×Q0=(1+0.10)×3500=3850KW式中:Q——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KW),Q0——用户实际所需要的制冷量(KW),A——冷损失附加系数,按10%来计算。
三、确定制冷剂种类和制冷系统形式1.制冷剂的选择要求及确定(1)制冷剂选择要求制冷剂的性质将直接影响制冷机的构造、尺寸和运转特性,同时也会影响制冷循环的形式、设备结构及经济技术性能。
具体要求如下。
(1)临界温度要高,以便在常温下或普通低温下能够液化。
(2)凝固温度低,可使制冷系统安全地制取较低的蒸发温度,制冷剂在工作温度范围内不发生凝固现象。
(3)具有适宜的饱和蒸气压力,以避免外部空气从不严密处渗入系统,造成制冷机的无效耗功和腐蚀。
冷凝压力不宜过高,以免引起压缩机耗功增加和设备金属材料消耗的增加。
机房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使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确保电子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及保障机房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陆地上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主机房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40平方m的电子计算机机房的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工业控制用计算机机房和微型计算机机房。
第1.0.3条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第一节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第2.1.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在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物内宜设于第二、三层。
第2.1.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水源充足、电子比较稳定可靠,交通通讯方便,自然环境清洁;二、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三、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四、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第2.1.3条当无法避开强电磁场干扰或为保障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可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
第二节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第2.2.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应按计算机运行特点及设备具体要求确定,一般宜由主机房、基本工作间、第一类辅助房间、第二类辅助房间、第三类辅助房间等组成。
第2.2.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根据计算机设备的外形尺寸布置确定。
在计算机设备外形尺寸不完全掌握的情况下,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主机房面积可按下列方法确定: 1.当计算机系统设备已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A=K∑S (2.2.2-1)式中A--计算机主机房使用面积(m2);K--系数,取值为5~7;S--计算机系统及辅助设备的投影面积(m 2)。
2.当计算机系统的设备尚未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A=KN (2.2.2-1)式中K--单台设备占用面积,可取4.5~5.5(m2v/台);N--计算机主机房内所有设备的总台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冷机房应尽可能靠近冷负荷中心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氟利昂压缩式制冷装置,可布置在民用建筑、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内,但不宜直接布置在楼梯间、走廊和建筑物的出入口处;
二、氨压缩式制冷装置,应布置在隔断开的房间或单独的建筑物内,但不得布置在民用建筑和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内;
注:1、辅助设备可布置在室外。
2、氨制冷机房的防火要求,应按国家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三、蒸汽喷射式制冷装置,应露天布置。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装置,宜布置在建筑物内,条件许可时,亦可露天布置。
露天布置时,制冷装置的电气设备及控制仪表,应设在室内。
制冷机房的设备布置和管道连接,应符合工艺流程,并应便于安装、操作与维修。
制冷机突出部分与配电盘之间的距离和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5M;制冷机与墙壁之间距离和非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0.8M。
注:1、兼作检修用的通道宽度,应根据设备的种类及规格确定。
2、布置卧式壳管式蒸发器、冷水机组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时,应考虑有清洗或更换管簇的可能。
制冷机房的高度,应根据设备情况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对于氟利昂压缩式制冷,不应低于3.6M;
二、对于氨压缩式制冷,不应低于4.8M;
三、支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顶部距屋顶或楼板的距离,不得小于1.2M。
注、制冷机房的高度,系指自地面至屋顶或楼板的净高。
制冷机房内宜与辅助设备间和水泵间隔开,并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值班室、维修间、贮藏室以及厕所等生活设施。
氨制冷机房应设置两处互相尽量远离的出口直接对外,且应由室内向外开门。
氨制冷机房的电源开关,应布置在外门附近。
发生事故时,应有立即切断电源的可能性,但事故电源不得切断。
氨制冷机房内;应设置必要的消防和安全器材(如灭火器和防毒面具等)。
设置集中采暖的制冷机房,其室内温度不低于15ºC 。
氨制冷机房严禁采用明火采暖。
制冷机房应设给水与排水设施,必要时宜设置电话。
下列制冷设备和管道应保温:
一、压缩式制冷机的吸气管、蒸发器及其与膨胀阀之间的供液管;
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发生器、溶液热交换器、蒸发器及冷剂水管道;
三、蒸汽喷射式制冷机的蒸发器和主喷射器头部;
四、冷水管道和冷水箱;
五、制冷设备的供热管道和凝结水管道。
设备和管道保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保温层的外表面不得产生凝结水;
二、保温层的个表面应设隔汽层;
三、管道和支架之间应采取防止“冷桥”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