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学案(每组桌上摆放着一个装有清水的烧杯,大小不同的土豆各一个)

师:今天为每组同学准备了土豆,既有土豆“大哥”(大土豆)也有土豆“小弟”(小土豆),如果把它们放在装水的烧杯里可能会怎样?

生:沉!

生:浮!

师:究竟是沉还是浮,让我们试试吧!

(学生将土豆放入水中,观察土豆的沉浮情况。)

师:土豆放在水中怎样了?

生:沉!

师:看样子,不管是土豆“大哥”还是土豆“小弟”,放进水中以后它们都沉了。谁能跟大家解释一下,土豆在水中沉下去是怎么回事?

生:因为土豆比它同体积的水要重。

师:同意他的分析吗?

生:(齐)同意!

师:让我们把他的分析记录下来。

(教师板书:土豆比同体积水重,会沉。)

评:教师以观察和解释土豆“大哥”、土豆“小弟”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拉开本节科学课探究活动的序幕,营造童

趣氛围,拉近师生心理距离,为后续教学活动埋下了“伏笔”。另外,这个观察分析活动还有两个好处,一是复习了上节课的知识,为本课的研究作了知识上的铺垫;二是研究了土豆在水中下沉的原因,为后面的学习理清了思路。

师:今天我要给大家表演一个有趣的节目,给你们的土豆施一点“小魔法”,让土豆从水中浮起来,信不信?

(学生半信半疑。教师有意挑选了土豆“大哥”,在对其稍施“魔法”之后放入事先准备好的一烧杯盐水中。大部分学生在观察到土豆在水中浮起的现象后齐呼“是盐水”)师:你们认为我的“魔法”在哪里?

生:烧杯里面装的是盐水。

师:如果你们有盐水也能让土豆浮起来吗?

生:可以!

师:你们要想让自己的土豆“小弟”、土豆“大哥”浮起来,准备怎样做?

生:拿一袋精盐把它全部放进水中去。

师:我这有盐和小勺,你们认为放几勺盐到水中去以后就可以让土豆浮起来?

生:3勺

生:5勺

生:1勺……

师:咱们今天来试一试,看看你们做的盐水是不是也能

让土豆浮起来。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盐和勺分发到各小组,其中有些小组得到的盐是刚好能使土豆在水中浮起的,而另外一些小组只有他们一半的盐量。学生在得到盐和勺后,不断地用勺将盐放入水中搅拌,并将土豆放入盐水中观察其沉浮。当各个小组的同学将盐全部放入各自的水中后,只有盐量较多的那些小组的土豆浮了起来,而盐量较少的那些组的土豆没能浮起来。)

师:老师给大家的同样是盐,你们那儿也同样是盐水,有的组的土豆浮起来了,有的组的土豆浮不起来,这是怎么回事?

评:教师将一个普通的科学实验现象以孩子们乐于接受的“魔法”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很快地对活动内容本身产生了极大的关注,唤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可能通过不同的媒体渠道获得过盐水能使下沉的物体上浮的知识介绍,但他们很少亲身经历这样的活动,更很少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探究。因此,教师在这里没有纠缠于让学生证明使土豆浮起来的水到底是不是盐水,而是直接引导学生想办法利用老师提供的盐制作盐水,使土豆浮起来。这种处理方式一方面为引导学生探究“意义”的活动获得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教师巧妙地设计了有结构的材料,通过盐量的不同,制造了矛盾,把学生的探究活动

聚焦到有“意义”的建构中来。

生:我们刚才是一勺勺地放,放一勺就把土豆丢进去看看浮起来没有,最后把全部盐放进去,土豆还是没能浮起来。

师:放了几勺?

生:8勺。

生:我们是倒一勺盐,搅一下,搅匀了再倒一勺再搅,最后还是没有浮起来。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办法能让他们组的土豆浮起来?

生:我认为他们组的土豆没能浮起来,是因为他们的土豆最重、最大。

师:我们来试一试,把最重、最大的土豆和你们在盐水中浮起来的小土豆交换一下,看看情况会怎样。

(两个小组的同学交换大小不同的土豆后放入各自的盐水中,原来能使小土豆浮起来小组的盐水同样使大土豆浮起来了,而原来没能使大土豆浮起来的小组的盐水,也没能使小土豆浮起来。)

评:教学材料的“结构性”在学生“动手做”的过程中显现得淋漓尽致。对“土豆大小”这个无关变量的研究,否定了学生自己的假设,迫使他们继续探究,这不就像科学家那样在工作么?

师:大家都看到了,当我们的土豆“大哥”和土豆“小弟”换个个,原来没能使土豆“大哥”浮起来的小组,同样

没能使土豆“小弟”浮起来,看来,土豆的大小不是问题的关键。能不能再想办法让他们的土豆都能浮起来?

生:盐再放多点儿。

生:我觉得要放一袋精盐,因为我看过一篇作文,就是他把一个鸡蛋放入水里面,鸡蛋会沉,然后他放了一勺盐鸡蛋没有浮起来,然后他放了半袋盐,鸡蛋还是没有浮起来,最后他把一袋盐全都放进去了,鸡蛋才能浮起来。

生:我觉得他们的盐没有搅匀。

生:我也觉得他们没有把盐搅匀,因为我看出来他们那一杯没我们这一杯的水清,我们这一杯盐水像自来水一样可以看到对面的东西,他们那一组的水还有点浑,没搅匀。

师:如果我再给你们组一些盐,放入水中搅匀后,能使你们的土豆浮起来吗?

生:(不太自信)可以吧。

(教师继续分发盐给学生,学生在得到盐后加入水中搅拌最终使土豆浮了起来。)

师:看样子,给了一些盐之后,各小组的土豆都浮起来了,你们说说要想使土豆浮起来,诀窍在哪里?

生:盐要放得多。

生:盐要放得多同时还要耐心把它搅匀,土豆才能浮起来。

评:学生在经历了从推测──实践──分析──实践收

集事实的过程后,发现了盐放得足够才能使土豆浮起来,当学生获得这个科学事实后,便是开始“收麦子”的时候了。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发现,如果水中放盐少了,土豆浮不起来,放到一定量以后土豆才能浮起来。现在请同学们解释一下,土豆在盐水中浮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生:我觉得盐放多了,再加上水的力量,土豆吸收了,土豆就浮了起来。

生:我认为那就是盐多浮力大。

生:我认为土豆小一点,盐可以放少一点就能浮起来。

生:人在海里面游泳,假如海里面含有不足够多的盐分,即使你不游的话,你自己安静地躺在水上面还是会浮上来。要是海水里没盐的话你就会沉下去。

(注:可能是略看了关于死海的)

师:大家的解释似乎都有自己的道理,你们能用一句简单的话科学地解释一下土豆在盐水中浮起来的道理吗?

生:我还是认为盐多浮力大。

生:把盐放在水里面它的重量就大一些。

生:土豆比同体积的水轻。

师:比同体积的什么水轻?

生:盐水。

师:那怎样表达更科学?

生:土豆比同体积的盐水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