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3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状态(对称亚基)
SS
R状态(对称亚基) 对称亚基
S SS S SS S SS
S
SS
齐步变化
对称亚基
序变模型(KNF):Koshland、Nemethy和Filmer提 出。别构酶中的一条亚基结合了效应物之后,构象 发生改变,并导致其相邻的亚基的构象发生改变, 这种构象变化依次传递,从而影响酶的催化活性
别构效应根据底物对酶的活性的影响分为:
正协同效应:第一个底物与酶的结合使酶的构象发生 改变,有利于后续的底物与酶的结合
负协同效应:第一个底物与酶的结合不利于后续的底 物与酶结合。
别构酶的v~[S]关系大都不遵循米氏动力学。动力 学曲线不是双曲线。
具有正协同效应的别构酶的v对[S]作用呈S形曲线 某些寡聚酶解离成单体后,失去了别构调节能力, 但脱仍敏保作留用催化活性,其v~[S]曲线为米氏曲线,称为
Rs>81 别构酶,负协同效应
Rs<81 别构酶,正协同效应
通过Hill系数(n值):v=Vm*[S]n/(Km+[S]n)
n=1
米氏酶
n>1
别构酶,正协同效应
n<1
别构酶,负协同效应
a—米氏酶 b--别构酶的S形曲 线
正协同别构酶与米式酶的的动力学曲线
别构效应的生理意义
别构调节是代谢调节的主要方式之一 酶对底物量的变化十分敏感(正协同 )或不敏感(负协同)
ATCase的结构的X射 线分析
PALA (N-磷乙酰-L-天冬氨酸)是ATCase的底物 过渡态类似物 PALA与酶的结合导致酶结构发生很大变化, 从紧张态(T)变为松驰态(R)
除了底物的结合导致酶的构像发生改变外,效 应物的结合也会导致酶的构像发生改变
CC C
RR RR RR
C CC
无催化活性构象(T-型)
使酶活性降低的效应物是负效应物(别构抑制剂)
例子: aspartate transcarbamoylase (ATCase )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
催化的反应
ATCase
Asp + 氨甲酰磷酸 ――-―-→ 氨甲酰Asp
磷酸
该反应是CTP生物合成的第一个酶,是一个别 构酶 动力学特征:双底物反应,V-[Asp]为S形
具有负协同效应的别构酶动力学曲线近似双曲线
正协同、负协同别构酶与 米氏酶的动力学曲线比较
1.米氏酶 2.正协同别构酶
3.负协同别构酶
正协同别构酶的动力学曲线 +为正效应物(别构激活剂) -为负效应物(别构抑制剂)
别构酶的判断
根据饱和比值(Rs值):
Rs=[S]90%Vm/[S]10%Vm
Rs=81 米氏酶
对米氏酶而言,[S]90%Vm/[S]10%Vm =81,意思是[S]提高了81倍,v才提 高9倍,说明酶对[S]的变化很迟钝 而对于正协同的别构酶而言,[S]90% Vm/[S]10%Vm=3,意思是[S]只要提 高了3倍,v就能提高9倍,说明酶对[S ]的变化很敏感
别构效应的解释模型
别构酶的S形动力学曲线是一种复杂的动力学 曲线,为了解释S形曲线,至今已提出多种假 说,并设计了多种酶分子构型,其中最重要的 有两种
效应物:
同促效应物:底物 异促效应物(非底物):ATP(正效应物)、CTP( 是代谢途径的终产物,负效应物)
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ATCase)参与核苷酸 生物合成,该酶为别构酶的生理意义:
只在较窄的底物浓度范围内开启产物的合成
ATP是能量充足的信号,促进合成反应 CTP是终产物充足的信号,抑制合成反应
别构酶具有两种构像状态,紧张态(T态),催化 活性低;松弛态(R态),催化活性高。这两种状 态的互变取决于底物和效应物与酶的结合而导致 的亚基相互作用
别构酶具有协同效应,即酶与第一个底物或者效 应物的结合会导致酶的构象发生改变,从而影响 酶的催化活性
别构效应根据效应物的不同分为:
同促作用:效应物就是底物,所有的别构酶都有此 效应,此时活性部位和调节部位相同 ( homotropic effectors) 异促作用:效应物是其它物质,调节部位和活性部 位是分开的 (heterotropic effectors) 使酶活性升高的效应物是正效应物(别构激活剂)
ATP(正效应物) CTP(负效应物)
C CC
RR RR RR
C CC
有催化活性构象(R-型)
别构酶的性质
是寡聚酶,既有活性中心又有别构中心,两个中心 可以分别位于相同的亚基也可以位于不同的亚基上 ,出现了催化亚基和调节亚基
别构调节涉及到亚基间的相互作用,即协同作用
别构酶具有协同效应,即酶与第一个底物或者效应 物的结合会导致酶的构象发生改变,从而影响酶的 催化活性
对称模型(MWC):Monod、Wyman和Changeux 提出的
别构酶有两种构象状态,紧张态(T态, taut )和松 弛态(R态, relaxed ),无底物时呈T态,底物与R 态结合更紧
该模型中,所有亚基处于同样的构象状态。一条亚基 结合了效应物之后,构象发生改变,导致其它所有亚 基的构象一起变化,使其他亚基易于与底物结合,适 合于正协同别构酶
酶活性的调节
酶活性的调节
在现成的酶分子上进行加工,相对遗传控制调 节酶的合成来得快 调节方式:别构调节、共价修饰、酶原激活、 同工酶等
别构酶和别构调节
有些酶分子表面除了具有活性部位外,还存在 调节部位(别构位点) 调节物(效应物)结合到别构位点上引起酶的 构象发生变化,导致酶的活性提高或下降,这 种现象称为别构效应(allosteric effect) 具有别构效应的酶称别构酶(allosteric enzyme) 别构酶往往是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别构调节 是机体代谢调节的重要方式,效应物往往是前 馈激活剂或者反馈抑制剂
本质:酶原的激活过程通常伴有酶蛋白一级结构 的改变。酶原分子一级结构的改变导致了酶原分 子空间结构的改变,酶原的激活实质上是酶活性 部位形成或暴露的过程
SS
亚基全部 处于T型
S SS S
依次序变化
SS S SS
S
SS
亚基全部 处于R型
酶原激活
酶原:刚生物合成出来的酶蛋白是没有活性的, 经过加工后(剪切,修饰等)才具有活性。没有 活性的酶的前体叫酶原
酶原的激活:酶原在一定条件下经适当的物质作 用可转变成有活性的酶。酶原转变成酶的过程称 为酶原的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