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最新语文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三衢道中》公开课教案
《三衢道中》教学课件
03
《三衢道中》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01 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出现了著 名的宋词,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本课程的主要收获
1 2 3
掌握《三衢道中》的诗意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三衢道中》 的诗意,了解其背景、意境和情感表达。
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三衢道中》,学生能够掌握古诗词鉴 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 水平。
培养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培养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增强民族自豪 感和文化自信心。
02 宋代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 大的成就。
02 宋代文人墨客在经历了唐末五代之乱后,更加注 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达。
个人背景
诗人曾几是一位南宋初年的文人和官员,他曾经担任过 校书郎、著作佐郎等职务,后来因为战乱而隐居于衢州。
在衢州期间,曾几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其中最为著 名的是《三衢道中》。
05
《三衢道中》的实践应用
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知识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三衢道中》这首 诗,教授学生关于诗词的韵律、 节奏和语言特点,让学生了解古
诗词的独特魅力。
文学背景介绍
教师可以介绍《三衢道中》的创作 背景,包括诗人曾几的生平和诗歌 风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 涵。
阅读理解训练
《三衢道中》教案教学设计
1 古诗三首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减”,会写“梅、溪、泛、减”。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衢道中》。
3.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三衢道中》的意思,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心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衢道中》。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三衢道中》的意思,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心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具准备课件资源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1. 谈话导入:今天的浙江衢州一带有个地方古称“三衢”,这里山很多,风景优美,宋代有位诗人途经此处,写下了一首经典古诗《三衢道中》。
2. 学生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板书:《三衢道中》)教师提示:“道”是路的意思。
“三衢道中”即走在三衢这个地方的路上。
3. 介绍诗人曾几。
【设计意图】从诗题的关键词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熟读古诗,把握节奏1. 熟读诗句,要求把字音读准确。
2. 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朗读节奏。
3. 指导朗读,同桌练习读、男女生分组读、小组比赛读、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三、吟诵感悟,想象画面1. 交流回顾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预设:借助注释、插图、一边读一边想象......2. 学生借助学习单自主学习。
(1)找:诗人是在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的?他的行程路线是怎样的?(2)说:沿途诗人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注释和插图想象,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3)想: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设计意图】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在自主阅读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个性的阅读体验。
因此,借助学习单,用一个个分解的小建议引导学生充分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
3. 汇报交流,老师点拨。
(1)出游的天气。
第一句: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学生:日日晴),给人以(学生:喜悦) 之情。
(板书:梅子黄—日日晴)(2)第二句“小溪泛尽却山行”,这句话中的“溪”“泛”“山”“行”,不仅表明诗人的行程,还透露出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三衢道中》经典教案
《三衢道中》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三衢道中》,并掌握其基本内容和诗意。
o学生能够理解《三衢道中》中描述的景色和情感,领会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
o学生能够分析《三衢道中》的艺术特色,如语言的简练、意境的深远等。
2.过程与方法:o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深入感受《三衢道中》的诗意和美感。
o培养学生分析诗歌、理解诗意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
o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通过写作或绘画等形式表达他们对诗中景色的理解和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o通过学习《三衢道中》,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豁达胸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活情趣。
o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学会从自然中寻找生活的真谛和美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o《三衢道中》的诗意理解和背诵。
o诗中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诗人情感的体会。
2.教学难点:o对诗中深层次意境和哲理的理解。
o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美感并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三衢道中》的原文、译文、赏析等内容。
•黑板或白板,用于板书和记录学生讨论的内容。
•写作材料,如纸张、笔等,供学生写作或绘画诗中景色。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导入话题:谈论学生们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感受,以及他们喜欢的诗句或诗句中的意象。
2.激发兴趣:展示一些与《三衢道中》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山水景色、田园风光等,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
3.引出课题:介绍《三衢道中》的作者曾几及其创作背景,引出诗歌的学习内容。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朗读《三衢道中》: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让学生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2.理解诗意:逐句讲解《三衢道中》的意象和意境,分析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故事三衢道中教案
故事三衢道中教案教案标题:故事《三衢道中》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三衢道中》的情节和主题。
2. 掌握关键词汇和短语。
3. 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1. 故事《三衢道中》的文本。
2. PPT或者黑板/白板。
3. 学生练习册或者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引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了解?请举例说明。
3. 引入故事《三衢道中》的背景和主题。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故事《三衢道中》。
2. 学生回答一些基本的理解问题,如主要人物是谁?故事发生在哪里?等等。
三、词汇和短语(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并解释其意义。
2. 学生进行词汇和短语的拼写和记忆练习。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故事背后的寓意。
2.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点和发现。
五、个人写作(15分钟)1. 学生个人写一篇关于故事《三衢道中》的读后感。
2. 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对故事的喜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故事给自己带来的启示等。
六、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读后感或者其他作品,如插图、手工制作等。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总结。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中国传统故事进行阅读和讨论。
2. 学生可以尝试改编故事《三衢道中》的情节,创作自己的版本。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中的参与度和创造力。
3.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在教案撰写过程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
通过引入故事《三衢道中》,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省一等奖优质课,第位老师,教案-古诗三首三衢道中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省一等奖优质课,第位老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三衢道中》三首古诗。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古诗的朗读、解析、欣赏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三首古诗,分析诗歌的形象、情感、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诗歌的情感分析与表达技巧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老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简要介绍《三衢道中》三首古诗的背景。
二、学习《三衢道中》第一首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理解诗意。
3.老师讲解诗歌的形象、情感、表达技巧。
4.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5.学生背诵。
三、学习《三衢道中》第二首1.学生自读,理解诗意。
2.老师讲解诗歌的形象、情感、表达技巧。
3.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4.学生背诵。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老师提问:《三衢道中》第一、二首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二、学习《三衢道中》第三首1.学生自读,理解诗意。
2.老师讲解诗歌的形象、情感、表达技巧。
3.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4.学生背诵。
1.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和原因。
3.学生谈谈学习《三衢道中》三首古诗的感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老师提问:《三衢道中》三首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二、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三衢道中》三首古诗的填空练习。
2.老师批改,讲解答案。
三、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老师提问:《三衢道中》三首诗歌的主题。
二、拓展延伸1.学生欣赏其他与《三衢道中》风格相似的古诗。
2.学生分享欣赏感受。
三、课后作业1.背诵《三衢道中》三首古诗。
2.写一篇关于《三衢道中》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满意度,提出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三衢道中》三首古诗,掌握古诗的朗读、解析、欣赏方法。
同时,学生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逢、醇”等3个生字,会写“时、处”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感悟诗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在描写与山行过程及景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本课的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自读古诗并理解诗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一猜:春天在哪里?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春天的图片。
2.揭示课题,读诗题。
注意读准“衢”字。
3.解题:三衢道中是什么意思?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说说诗中的字词的意思。
3.交流对诗的理解。
教师可引导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和图片,也可以根据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诗人曾几的有关资料,了解当时写诗的背景。
如:三衢道中在什么地方?曾几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当时是怎样的情况?等。
4.指导朗读:这首诗主要描写什么?表达怎样的情感?如何把这种情感读出来?5.配乐朗读、表演。
三、再读古诗,想象意境1.边读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景色,感受诗人的情感。
2.小组内交流,把自己喜欢的部分通过朗读、想象用课件等形式展示出来。
3.全班交流:把自己喜欢的部分用语言描述出来,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也可展示自己制作的课件。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以下问题:(1)“梅子黄时日日晴”这一句是什么意思?梅子黄时是什么时候?想想这是怎样的时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了解梅子黄时是江南梅雨季节快要过去的时候,也就是黄梅雨季结束时,这时候雨少而天气晴朗。
想想这个时候走在小路上会有什么感觉?该怎样读?体会心情,指导朗读。
朗读。
(读出感觉)是啊!感觉真好!22)“小溪泛尽却山行”这一句又是什么意思?你体会到了什么?这句是讲诗人赏完风景,接着在山路上行走,体现了一个“却”字,表现出诗人兴致很高,忘记了归路远近而忘了诗人本是要乘船返回出发地的怅惘心情。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三衢道中》相关的自然景色描绘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古诗意境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绘画活动,让学生尝试用现代语言描绘诗中的景色。
-古诗创作方法的掌握: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古诗,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挑战。
举例解释:
-古诗的韵律与节奏:讲解古诗中的平仄和韵脚,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诗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解释“柯”字在诗中的象征意义,可能需要借助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
-诗歌情感深层体验:通过讨论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诗人在游览自然景色时的情感变化。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教案
一、教学内容
《三衢道中》教案,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朗读并背诵《三衢道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和意境。句的含义,分析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
4.了解宋代诗人曾几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三衢道中》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描绘旅行中路过三衢山所见所感的古诗。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逐句分析诗歌,看看诗人是如何通过文字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的。例如,“梅子黄时日日晴”一句,诗人是如何通过简单的词语传达出季节和天气的美好。
另外,通过本次教学,我认识到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深入体会古诗所传达的美好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五年级语文下册《三衢道中》教学设计教科版(最新整理)
《三衢道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想象诗词的意境,理解、感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古代诗词曲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以描绘美景为主题的两首古诗。
(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理解诗题1、自由读(宋)曾几的《三衢道中》,注意读准字音。
自己读熟练后再读给同桌听。
2、指名分别读诗词。
注意生字的发音。
3、结合注释和搜集的资料说一说两首诗的写作背景。
三、吟诵感悟,想象画面学习《三衢道中》1、带着问题,再读古诗《三衢道中》.(1)作者是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他的行程路线怎样?(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画面,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3)想一想作者的心情怎样?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1)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学生填空:日日晴),给人以(喜悦)之情。
(2)读第2句“小溪泛尽却山行”,说说这句话写了什么?(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3)哪句话是写作者沿途所见?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出示3、4句)想象交流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4、带着喜悦之情配乐诵读.四、图文对照,熟读成诵1、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指名带着感情配乐诵读两首诗词。
3、你喜欢这首诗词吗?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三衢道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了解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三衢道中》。
二、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三衢道中》。
三、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春天的古诗呢?学生A:我想到了“春暖花开"。
学生B:我知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老师: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也是描写春天的,它就是宋代诗人曾几的《三衢道中》。
你们对曾几有了解吗?学生C:我不太了解。
老师:没关系,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曾几。
曾几是一位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常常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中的小细节。
那么,你们知道“三衢"是什么意思吗?学生D:是不是一个地方的名字?老师:对!“三衢”就是指三衢山,这首诗就是诗人在三衢山的道路中所作。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感受一下诗人眼中的春天吧。
(老师带领学生朗读《三衢道中》)老师:读完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觉?有没有什么问题想要问呢?学生E:我想知道诗中的“梅子黄时"是什么时候?老师:“梅子黄时”一般指的是梅子成熟的季节,通常是在初夏的时候。
在这首诗中,诗人描绘了梅子黄时的晴天,他在小路上行走的情景。
学生F:那“小溪泛尽却山行"是什么意思呢?老师: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乘船沿着小溪行驶到了尽头,然后又走山路。
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行程和他对自然景色的喜爱。
(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老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这首诗的作者和题目。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初读这首古诗。
在阅读古诗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方法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意。
有谁能说说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学习古诗呢?学生A:可以看注释。
老师:对,注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些难懂的词语和典故。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三衢道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三衢道中》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南宋诗人曾几。
此诗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奏着婉转悦耳的歌声。
全诗写景明丽,充分表达了诗人山行时的愉悦心情。
二、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4.初步了解南宋著名诗人曾几及其代表作品。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曾几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出示《送元二使安西》的诗句“渭城朝雨渔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并引导学生朗读。
2.教师介绍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佳作,又称《渭城曲》或《阳关三叠》。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别的是元二,因是送别,所以有一种淡淡的伤感。
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却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情感,知道为什么吗?让我们读读宋代诗人曾几的《三衢道中》。
(板书课题)3.学生齐读课题,并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或问题。
教师简单介绍诗人曾几。
(二)作者简介曾几(1085—1166),南宋诗人。
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
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州市)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
他的诗清新活泼,意境深远。
尤其是七言绝句,风格与他的老师陆游颇为相似。
许多评论家甚至认为曾几是“陆门弟子中工夫最深,风格最似”的一个。
他的诗在当时也颇有好评,叶梦得说:当时“中兴风流,莫过茶山”。
曾几后来拜陆游为师,在陆游的赞许下编成了《茶山集》,成为南宋一代的著名诗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读出节奏和韵律。
三衢道中教案
三衢道中教案三衢道中教案 1教学目标:1、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1、感悟、积累、应用语言1、理解古诗,入情入境。
2、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感受了大诗人杜甫和苏轼笔下那生机勃勃的春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宋代诗人曾几笔下秀丽宜人的江南初夏风景,感受诗人清新流畅的诗风。
好吗?板书:《三衢道中》宋曾几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1、读诗题了解谁来大声朗读诗题? 好! 请! 一起读一次 !诗人姓曾名几出示“曾” 多音字曾ceng经姓氏读zeng关于曾几,你了解多少呢?请为大家介绍教师简单概括介绍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
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
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
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
同学们,再读一读诗题,看看你能读出什么?或者说你知道哪个字的意思?生:道就是道路师:很好!三衢道中就是三衢山的道路上。
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
这首诗就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表达自己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请同学们打开你的记忆阀,回忆一下我们理解诗句的方法有哪些?生: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调换语序补省略2、读诗句了解大意师:好那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理解诗句接下来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句,请注意字音要准,边读边理解它的意思,开始生自由读师:读好了能大声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吗?请你来读生朗读有没有意见没有读得很好!祝贺你!三、细读感悟汇报交流诗句意思1、通过刚才的朗读,大概对诗句的意思有所理解,对吗?那请你说说你对哪个词或句的理解?大声点预设:生1:梅子黄时日日晴这句诗是说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天。
师:出游碰上晴和的好天气,心情怎样?(很好)是啊!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碰上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心情自然是为之一爽,游兴欲浓了。
三衢道中教学设计公开课
《三衢道中》教学设计一、文本解读《三衢道中》是部编本三下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古诗。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写了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
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
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教学时,笔者以“欣赏三衢美景”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三衢历史”“欣赏三衢美景”“感悟三衢文化”,以读为本,想象画面,走进作者所描写的世界,感悟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意蕴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二、教学目标1.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山间的初夏美景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1.感悟、积累、运用语言。
2.理解古诗,入情入境,一边读一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忆诗文,引出“三衢道中”1.前两节课,我们领略了杜甫笔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欣赏了苏轼眼中洋溢着浓厚而清新气息的春江晚景。
2.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写的古诗,看看他笔下山间的初夏美景是怎样的。
二、解诗题,了解“三衢”历史1.说文解字“衢”(板书:衢)同学们,学习之前,请同学们先看老师写的这个字,你认识吗?知道它的意思吗?(出示课件)四达谓之衢。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一等奖创新教案
1.古诗三首《三衢道中》一等奖创新教案《三衢道中》教学方案教材解析《三衢道中》是宋代诗人曾几所作,描写了梅子成熟时节诗人游三衢山的见闻感受,展现了浙西山区明媚清丽的风光。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三衢道中》并背诵。
2.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教学难点感受诗所抒发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学生齐背。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这首题画诗中,苏轼将画中的春色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出来,大家学习得不错,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古诗。
3.板书课题:三衢道中,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同时检测学生对上节课所学古诗的掌握情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名读要求,出示要求:(1)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上面的图片是【情境课文】三衢道中(诵读版)截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
2.认读生字:qúzēng méi xīfàn jiǎn衢曾梅溪泛减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交替进行。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形近字对比中识记生字。
3.学习本课生字。
梅:书写指导:注意母字体的书写顺序溪:书写指导:注意第六笔撇的书写。
泛:书写指导:注意字体的书写顺序。
减:书写指导:注意右上角的点别忘记。
提示:通过音序、结构、部首等分步讲解,帮助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和了解。
【设计意图】认读生字词,通过对生字字音、笔画、结构等的学习,加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达到课上学会生字的目的。
4.通读诗文,给诗文划分小节。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1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三年级下册《1三衢道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逢、醇"等5个生字,会写“时、处”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三衢道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 感受诗情画意般的田园美景,体会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搜集有关梅里古道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一处风景区参观。
(出示梅里风景区的图片)2. 你们被这儿的美景吸引了吗?让我们来观赏一首诗《梅里行》。
(指名读)3. 这是一首古诗,把梅里的美景描写得非常生动,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三衢道中》。
(板书课题)谁来读读这个题目?(指名读)4. 学习古诗,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理解诗意,可以读、可以借助注释、还可以根据图片。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借助拼音读一读古诗,并找出带有理解性的注释。
(学生自学)5. 谁愿意来读读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6. 理解了诗意,现在你觉得诗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并说说为什么?7. 同学们的理解非常深刻,通过诗中的一些词语把一幅幅美丽的景色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配乐朗读)8. 可是作者在诗中要表达的情感却不是景色的优美,而是还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到诗中去寻找答案吧。
谁愿意接着往下读?二、解读全诗,体会情感。
1. 结合注释理解第一句诗:首句“梅子黄时日日晴”看似是一般写景的话,可是细细品评,却写出了诗人对江南初夏的惊奇赞叹之情。
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指名读)2. 理解第二句诗:“小溪泛尽却山行",结合注释我们知道“泛”是指乘船在溪水中漂浮前行。
想想看,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诗人是怎样把这种情景表达出来的呢?体会动词“尽"“却”的运用。
(完整版)三衢道中教学设计
《三衢道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教学重点感悟、积累、应用语言教学难点关键:1、理解古诗,入情入境.2、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教学过程一、导语引入记得在我的学生时代,曾经学到过一篇著名作家朱自清爷爷写的文章,叫《春》。
有些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给大家朗诵几句,好不好?师朗诵: “春天像……”写得美吗?这几句话,赞美了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生机勃勃地喜人景象。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写的古诗,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引入,既是联系新知,是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又含蓄地揭示了诗文.同时又暗示学生,老师学生时代学过的课文还记忆犹新,说明优美文章的段落是需要长期积累,记忆的。
)二、打开书自己读读《三衢道中》这首诗。
三、学《三衢道中》1、读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三衢山的道上)2、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能些好方法?(补省略、换语序、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板书:补换查看3、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字古诗4、反馈:齐读1、2句。
(设计意图:高年级写字教学不该忽视,更不该遗忘.)1)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那句诗?来汇报一下。
“泛"“添"分别解释成什么?辩析“泛”的字义,根据下句的意思来确定.让学生得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设计意图: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很有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五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是照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字字落实的方法,也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诗人游兴未至,又上山路,自有一份惊喜于心头,那该怎么读这两句话?2)正当诗人有些失望的时候,却看到树上黄鹂的美丽,听到其叫声?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衢道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词的意境,理解、感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古代诗词曲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以描绘美景为主题的两首古诗。
(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题
1、自由读(宋)曾几的《三衢道中》,注意读准字音。
自己读熟练后再读给同桌听。
2、指名分别读诗词。
注意生字的发音。
3、结合注释和搜集的资料说一说两首诗的写作背景。
三、吟诵感悟,想象画面学习《三衢道中》
1、带着问题,再读古诗《三衢道中》。
(1)作者是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他的行程路线怎样?
(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画面,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3)想一想作者的心情怎样?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1)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学生填空:日日晴),给人以(喜悦)之情。
(2)读第2句“小溪泛尽却山行”,说说这句话写了什么?(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
(3)哪句话是写作者沿途所见?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出示3、4句)想象交流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4、带着喜悦之情配乐诵读。
四、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1、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指名带着感情配乐诵读这首诗词。
3、你喜欢这首诗词吗?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