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走出困境的出路 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

合集下载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之我见中日关系一直被认为是中日两国之间最敏感的问题,无论是历史问题还是当代的问题,日本一直被中华民族认为是侵略者,他伤害了太多的中国人民,但是他们却不承认这个事实。

日本在战后未能彻底清算军国主义者所犯下的侵略罪行,也没有对年轻一代进行正确、全面的历史教育。

因此,日本国内一直存在否认和美化侵略历史的社会土壤,右翼势力不时跳出来否认侵略历史,美化侵略战争,而日本政府则以种种借口,采取包庇纵容的态度。

随着近年来日本社会思潮的右倾化,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消极倾向更趋突出。

最近再次发生的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实质就在于日本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不能以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年轻一代。

日本政府的这种行为只能破坏包括中日关系在内的它与亚洲邻国的关系,有损它在亚洲及世界各国人民心中的形象。

由于日本首相不顾反对而参拜靖国神社,致使中日关系破裂,十年间中国国家主席没有再次出访日本,随着新任首相的上台,为促进两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交流,2008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开始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0年后再次访日。

从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两国政府发表《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

1978年两国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同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访日,双方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

到1998年,江泽民主席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发表《中日联合宣言》,宣布两国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2005年4月,胡锦涛主席出席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的亚非峰会期间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举行会晤,就发展中日关系提出了包括严格遵守《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在内的5点主张。

同时,日本首相小泉在亚非峰会中日领导人会晤和战后60周年的书面声明中,分别重申对日本过去侵略历史表示深刻反省和诚挚道歉。

但另一方面,小泉多次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致使中日两国首脑互访机制中断多年,中日关系陷入僵局。

中日关系走出困境的出路

中日关系走出困境的出路

中日当前关系走出困境的出路一、中日历史关系甲午战争后,日本伙同西方列强,加剧对中国的瓜分和掠夺,把中国视为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场所,直至公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新中国建立后,日本又加入美国的反华包围圈,中日在政治上相互隔绝二十多年。

40年前,中日双方签署《联合声明》,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俗话说“四十不惑”,两国关系不但没有改善,反而由于日本的购岛行为而急剧恶化。

中日关系正除以一个关键阶段,是进是退,关键取决于双方能否把握机遇,进行积极的政策互动,这就需要我们认清规律、把握大局,抓好关键、用好机遇、实现局部利益与总体有好的再平衡。

二、中日关系现状时至今日,中日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也不是当初那样子了。

加上美国在中日关系上的影响,中日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很小。

安倍上台以后,大肆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修改宪法,不承认当初侵略中国的历史事实,更是在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的归属上于中国产生摩擦。

导致中日关系再一次走入困境。

三、如何走出困境纵观中日现今的关系,日本政客之所以能够如此嚣张,其原因莫过于在日本身后有着当下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

尽管日本民众讨厌自己被美国支配,但美国离不开日本,日本作为美国远东牵制中、朝、俄的战略要地,倘若遭受欺负,想必美国也会牵涉到其中。

牵一发而动全身,区域摩擦就变成了国际问题。

所以,归根到底,中日关系走出困境至关重要的就是中国加快经济发展,先从科技上尽早摆脱对日本的过度依赖,这样日本向中国挑衅的筹码又少了一个,摩擦生成的条件就有少的一个。

我们的领导人是明智的,他们在抵制日货群情汹涌众多愤青被有心人蛊惑的时候,保持了难得的冷静,不为一群失去理智的国民所动,背着被冲昏头脑的国民质疑的重负,为中日关系不再僵化做了很多很多。

我希望各位华夏子孙能更多地静下来考虑问题,而不是跟着人群走。

毕竟一颗无意间埋下的简单种子,在未来的一天或许会演化成今天难以想象的东西。

当然,也希望日本方面可以正视历史事实,停止参拜靖国神社,尊重中国的领土主权。

论中日关系敏感的幕后根源

论中日关系敏感的幕后根源

论中日关系敏感的幕后根源摘要中日隔海相望,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可是近年、近段时间中日关系比较敏感,与中国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时常发生一些摩擦,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

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可是中日关系敏感的幕后根源又是什么呢?中日双方都应该冷静、克制。

以正确的态度处理好,促成中日关系缓和,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关键词:中日关系敏感根源正文2013年10月26我国空军两架Y8预警机和两架H6轰炸机飞越冲绳主岛和宫古岛之间的公海上空,从东海飞向太平洋。

日本航空自卫队那霸基地战斗机紧急升空应对。

这是属于正当巡飞,可是日本表现让人惊讶。

为什么日本如此惊慌?原来这还被很多国家认为是中国开始突破第一岛链的封锁。

大家心里又在猜测中国和日本会怎么处理,这会不会引起什么冲突?还是争端的开始?这显而易见都是中日之间敏感关系的表现。

中日关系一直都不是很稳定,十分敏感经常发生冲突。

从19世纪日本侵略中国开始到今天为止,中日时常出现一些冲突和对峙关系十分复杂。

就拿前段时间的钓鱼岛问题来讲,钓鱼岛自古是中国的领土,可是日本歪曲事实一而再再而三的想把钓鱼岛收入囊中,为此钓鱼岛问题持续升温,中日关系越发僵硬。

当这种冲突达到白热化阶段时,一些虎视眈眈的国家也开始介入,中日之间还一度进行军事演习,大家都宣称是为了维护地区稳定或者是联合反恐演习等来威慑对方。

大量历史文献和历史事实证明,对于钓鱼岛,无论是发现、命名,还是有效管辖,中国都比日本至少早500年,最晚从14、15世纪开始钓鱼岛就成为中国固有的领土。

然而日本政府一直声称钓鱼岛是“无主地”。

另外中国在以前对一些荒芜岛屿、及领地没有引起较高程度的重视,没有经常的有效的进行管理及巡护,而现在随着不仅是日本还有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蚕食,我国政府渐渐的意思到了这其中的重要性,开始对自己的领地进行有效管制,结果其他国家对这突如其来的“侵略”不知所措,就像日本早把钓鱼岛视为囊中之物,面对中国的举措它倒像模像样的像是维护自己的主权。

怎样处理好中日关系

怎样处理好中日关系

怎样处理好中日关系,确保我国领土和海洋权益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而长久的话题。

这是由多方面的历史,政治等综合因素造成的。

2010年,日本制造钓鱼岛事件,通过卑劣的手段导演了一出“购买”和“国有化”中国钓鱼岛的闹剧,美国接着宣称“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明目张胆地侵犯中国的领土和海洋权益的完整。

钓鱼岛危机的爆发,是的中日关系在建交四十周年之际面临极其紧张的局面。

钓鱼岛问题并非一个孤立的岛屿那么简单。

那么该如何处理好钓鱼岛问题,维护中日关系,确保我国领土和海洋权益的完整呢?我个人认为,要解决当前中日关系的问题,要从这三个矛盾点进行,既需要中日两国领导人的智慧,也需要双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首先是历史的认知问题。

近几年日本迈向政治大国的步伐越来越大、越来越快。

在政治大潮推动日本奔向“普通国家”、政治大国的进程中,日本政界众多要员正在通过否定侵略、抹煞不光彩历史的方式,卸载历史包袱,树立其政治大国形象。

这给正确认识历史问题设置了一道新的障碍。

日本这种抹杀历史的行为,无疑伤害了与东亚各国的感情,中国韩国等二战时期深受其侵害的国家,更是发出了强烈抗议和严正的外交干涉。

此外,1993年日本“55年体制”崩溃后,以小泉纯一郎、山崎拓等为代表,提倡“修宪、强兵、走向国际事务”的新生代政治家们开始活跃,他们多在战后出生和成长起来,没亲身经历过战争,没有老一辈政治家那种沉重的历史包袱和对侵略战争的负疚感、赎罪感,他们虽然愿意就过去的历史做出一定的反省,但不希望亚洲邻国“翻老账”。

这些抱有“新保守主义”的新生代政治家们已经掌握了日本的政治脉搏,在政治、外交等方面表现出与前人截然不同的“独立、自信”,甚至将对历史问题的强硬态度标榜为执政风格的果敢。

日本应以更加明确的态度正视历史,赢得世界人民的尊重。

良好的态度才是解决历史问题的基础。

第二个问题是台湾问题。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二战后本可以回归祖国,但在日美的干涉下迟迟没有解决回归问题。

中日关系走出困境的出路

中日关系走出困境的出路

中日关系走出困境的出路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中日间的交流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了,在中日关系的发展史中,至今仍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阻碍着中日关系友好发展。

那么中日关系走出困境的出路在哪里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回顾中日关系历史,在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期,中日处于对立状态,1972年中日建交,恢复友好邦交关系,但在90年代冷战后,中日关系却摩擦不断。

我认为当前中日关系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方面:第一,价值观和历史遗留问题。

回顾历史,在冷战开始后,日本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开始抬头,掀起了战后为侵略战争历史翻案的浪潮。

后来这个浪潮甚至得到一些日本政治家的支持与纵容,违背了中日两国的共同利益,伤害了战争受害国人民的感情。

这是造成中日两国间历史问题迟迟不能解决,以至于影响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二,中日间在亚洲及国际社会的利益相关问题。

这就不可避免提到台湾问题,日本右翼势力与台湾当局所谓的“实质关系”,提升日台关系,不利于中日关系的言行时常出现。

台湾问题牵连中日两国的历史,涉及双方战略布局以及地缘上的摩擦,关系到中国的核心利益。

另外,中日在经济上的激烈竞争也成为了阻碍中日友好关系发展的障碍。

第三,钓鱼岛问题。

去年,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

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

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后中日关系的困难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根据以上的问题,我认为,中日关系走出困境的出路有以下几点:一、日本必须鼓起勇气面对过去的罪行。

它必须明白,一个国家如果不能清除内在的邪恶,那么无论它多么努力都不可能成为"正常"国家。

因为,一个国家的形象不是单靠自己想象出来的,还必须在与他国的互动中得到确认。

因此,日本得向德国学习,实施一种官方的"和解"政策,以成功地和过去的受害国达成和解。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中日关系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中日关系

浅谈中日关系机电学院1408503班赵禹1140850304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相当多的国人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可以说是又爱又恨,在享受日本商品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又对于日本人气的牙根痒痒。

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首先是面对历史的态度。

这是中日关系中最敏感的政治问题。

日本没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反而擅自修改历史教科室,忽略日本侵华的历史事件,及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对中日的关系造成了严重的干扰。

再者是钓鱼岛问题。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厚非的主权。

日美安全合作问题也是影响中日关系的原因之一。

日美强化安全合作的新体制就位后,对我国造成相对威胁。

中国至今通过各种去到多次表明严重关切和有关立场。

当然,作为我们东北永远的痛,日本遗弃在东北的化学武器也是很大的问题问题,日本再侵华期间,违反国际公约,使用化学武器,造成中国军民中毒身亡。

日军战败后将大量化学武器就地掩埋遗弃。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的十几个省市发现大量化学武器。

对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中国政府提出交涉,要求日本政府解决这一问题。

但目前为止日本的反应实在难以让人满意。

近年来,为迎合美国干爹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日本与美国推动军事一体化,构筑导弹防御系统,进行以干预钓鱼岛和台海局势为目的的军事演习,无异于是在公然威胁中国,而中国则并没有相应地威胁日本。

日本不时表现出冷战思维,试图在中国周围构筑一堵意识形态围墙。

日本对“战略互惠”的态度是否真诚,也将在战略对话中得到彻底验证。

未来中日关系的基本样式,将是发展共同利益和调整相互矛盾的统筹兼顾。

其最低目标是力争维护和发展合作大于竞争、共同利益大于相互矛盾的局面,理想目标则是构筑战略和解与合作的双边框架。

日本决策层能否摒弃对华冷战思维和围堵战略?这将是中日关系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另外,两国政界的友好意愿、经贸界的双赢合作以及舆论界的正面呼应,也将对此番中日关系上升势头的方向与速度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浅谈当前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

浅谈当前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

浅谈当前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摘要中日关系因日本政府非法“购买”钓鱼岛陷入低谷。

我们要对其损害我国利益的行为进行坚决斗争,同时尽可能保持同日关系总体稳定,为我国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中日关系钓鱼岛冲突解决办法一、中日历史关系甲午战争后,日本伙同西方列强,加剧对中国的瓜分和掠夺,把中国视为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场所,直至公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新中国建立后,日本又加入美国的反华包围圈,中日在政治上相互隔绝二十多年。

40年前,中日双方签署《联合声明》,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俗话说“四十不惑”,两国关系不但没有改善,反而由于日本的购岛行为而急剧恶化。

中日关系正除以一个关键阶段,是进是退,关键取决于双方能否把握机遇,进行积极的政策互动,这就需要我们认清规律、把握大局,抓好关键、用好机遇、实现局部利益与总体有好的再平衡。

二、钓鱼岛争端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隐患。

多年来,日本时常有一些右翼分子在钓鱼岛问题上进行挑衅。

1996年7月14日,日本右翼团体“日本青年社”成员一行7人乘船登上钓鱼岛,并在岛上设置灯塔。

1997年5月6日,日本国会议员西村真悟在冲绳县一名议员及两名摄影师的陪同下登上钓鱼岛。

5月7日日本政府决定,如果外国人无视日本政府的警告登上钓鱼岛,将被认为是非法入境,日本将用武力予以驱逐。

尽管1978年签订中日和平条约时,双方曾达成过“搁置争议”的共识,但日本毫无信义,在实际占领的前提下,加速了钓鱼岛的国土化进程。

日本2012年的购岛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使中日关系降到冰点。

日本的购岛行为已经引起了我国人民的强烈愤怒,我国政府和各界都对野田内阁的这一举动表示了强烈的愤慨,表明了在捍卫领土主权问题上的坚定意志和决心。

导致连续37年的日本经济会访华代表团行程被延期,中国银行等中国四大银行甚至缺席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东京召开的年会,这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所罕见的。

日本经济也遭到了来自中国名间的非政府组织的“抵制日货”行动的重创。

中日关系的出路是什么

中日关系的出路是什么

中日关系走出困境的出路是什么姓名:陈艺敏专业:12级学前教育(1)班学号:118692012037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中国与日本的关系自古有之,从唐朝开始,中日已有了往来,可是到了明清时期,中日的关系僵化了,到了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和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瓜分,之后发起了侵华战争,建国后,对中国的漠视,中日关系可谓是水火不相溶,在1971年美国访华后,日本也随后在1972年访华并且建立了邦交,两国之间的关系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是近年来,中日关系可谓是十分僵硬,钓鱼岛事件,日本首相带领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名古屋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这一切的一切,都使中日关系陷入了僵局。

那么中日关系的未来会是怎样的呢,中日之间应该如何打破这种局面。

中日关系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在我看来,中国虽然在政治上与日本建交,但是两国的关系一直是形同陌路,在我看来中日关系一直以来不和睦有历史上的原因,也有现在经济发展的因素。

首先,中国人很难对日本人有所改观,中国人很难释怀日本当年对中国的侵华的屈辱,而且,日本的右翼势力一直想串改日本侵华的历史事实,再者,日本首相每一年都会去参拜靖国神社,这一些的种种让中国人无法真真把日本当作邦交国,再者,随着这几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2010年时经济发展的GDP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日本却在近几年来经历了海啸,地震,随之而来日本近几年的经济十分低迷,也就在这几年,日本的首相更换的频率也是可想而知,由于无法挽救日本低迷的经济,日本政府只能用一些手段来激发日本人的爱国主义热情,所以提出了购买钓鱼岛的事件,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钓鱼岛事件已触犯了中国人的底线,日本一次又一次的变本加厉,提出购岛方案,又派军舰在钓鱼岛四周巡航。

中国的外交部一再声明,钓鱼岛是中国自古以来固有的领土,早在唐朝钓鱼岛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并且,早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日签订《彼茨坦公报》时就已经明确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但日本却不理历史事实,多次在钓鱼岛四周进行军事演练。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日关系之我见(学生自写)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日关系之我见(学生自写)

中日关系之我见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这是有很多的原因的。

首先是历史上的战争问题。

1931年,日本悍然对我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不可忽视的重大伤害,使中国人对其至今仍旧存有较大的仇恨心理。

其次是历史的认知问题。

这是中日关系中最敏感的政治问题。

日本不顾历史,擅自修改历史教科书,不承认自己在二点中犯下的巨大罪行,这是对中国尊严的又一侵犯。

这是不可原谅的。

再者是钓鱼岛问题。

钓鱼岛是台湾岛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和台湾一样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非议的主权。

但日本不顾这一史实,屡次觊觎我国领土,使中日关系再次受到重大的挑战。

第四是日本遗弃再华北的化学武器问题,日本再侵华期间,违反国际公约,使用化学武器,造成中国军民中毒身亡。

日军战败后将大量化学武器就地掩埋遗弃。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的十几个省市发现大量化学武器。

对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中国政府提出交涉,要求日本政府解决这一问题。

但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

近几年来,中日关系一直是扰乱我国人民的群众的一个心病。

不久前日本单方面提出的“购岛问题”以及后续发展更是深深地挑战了一把中国人民的底线,给本就因为参拜靖国神社、东海油气纠纷等问题而趋冷的日中两国关系再次坡上一瓢冷水,使中日关系日趋紧张。

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但这不是中国可以被欺侮的理由。

日本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我国的底线,就是因为我国一直以来软弱的对外态势,以及我国一直以来对“和好”的中日两国关系所做的各种努力。

但这些却只被作为我国政府“软弱可欺”的理由。

进而从更大方面地挑衅我国的承受能力。

就算不能有效地从地大物博的中国以及“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的中国政府身上撕下一块肉来,也能够恶心一下自己的邻居。

个人以为“中日友好”是可以的,但那只是在那个日本会和你友好的前提下才是正确的。

谈中国与日本的关系

谈中国与日本的关系

谈中国与日本的关系摘要:近些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

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那么究竟是那方面的问题导致中日关系处成当下局面,我们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关键词:渊源,冲突,合作,现状,发展一、中日关系的渊源早在西汉时,中国和就与日本三十多个小国有来往。

东汉的时候,到了光武帝时代,日本倭奴国王派遣使者来中国,光武帝还赠送了个“汉倭奴国王”金印。

在经济上,中国的铁器,铜器和丝绸源源不断传往日本。

到了隋唐的时候,日本不断的派遣唐使来中国,向中国学习,在这期间有些中国人也积极向日本传播盛唐文化,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鉴真东渡日本向日本传播了诸多盛唐文化。

再后来日本效仿唐制,实行了大化改新,并在当时的首都仿造了长安城建起了城市,宫殿。

在日常生活中,中国的茶叶种植也开始推广,后来出现了茶道,人们还仿造唐朝的服饰创造了和服。

除此之外,享有盛名的日本武士刀也是由中国的唐刀进一步演变而来。

总之能学的他们都学习了。

宋元时期,南宋和日本交往频繁,元朝的时候由于京杭大运河的进一步挖通,航海技术的发展等诸多原因海船可以直达日本进一步促进了两国的经济贸易的往来与交流。

到了明朝,日本经历了战国时代,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开始垂涎自己的老师中国了,于是倭寇频繁骚扰我国东南沿海,沿海的倭寇问题震惊了当时的朝廷,大将戚继光带领明朝的军队和朝鲜名将李舜臣共同努力,把日本赶出了中国,解决了倭寇的问题。

清朝前期,由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所以中日交往基本断绝。

综合中国古代历史上中日的交往,不难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古代,两国交恶的时期也不是没有,但基本上是中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可以说在古代日本一直积极的向中国学习。

中日关系之我见

中日关系之我见

中日关系之我见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往来力度的增加,中日关系得以改善。

但是近期发生的“钓鱼岛”事件,又促使中日关系处于紧张的状态。

其实,一直以来中日关系就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很多国人一提到日本就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感。

那么中日两国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关系之中,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中日关系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一下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根据唯物辩证法体系的核心:“对立统一的规律。

”我们可以了解到,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中日两国是一对矛盾体,他们之间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

对立和统一又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即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

一、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中日两国之间的矛盾其实是一个历史的遗留问题。

中日关系紧张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

在侵华战争中,日本的种种恶行令人发指,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欺凌妇女,无恶不作,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伤痛。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中国人对日本人能一直就带有着一种仇视的心理。

但是毕竟历史就是历史,过去的日本人的侵华战争的罪行我们不应该将其全部怪罪在现在的日本身上,只要日本政府能够承认历史,我们中国人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减轻对日本的仇视心理。

可是近年来,日本的表现让我国国民无法谅解,比如参拜靖国神社。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使得中日的关系一直未能缓和。

近日,日本又企图侵占我国的领土钓鱼岛,也因为这个事件日的中日关系处于紧张状态。

钓鱼岛一直以来就是我们国家的固有领土,日本企图侵占钓鱼岛,侵犯了我国的主权。

因此使得中日双方又产生了新的矛盾。

如今的中国在磨难中不断成长,中日两国的力量对比已不是“一弱一强”的状态了,在现在的力量对比中,中国也拥有着强大的实力可以和日本对抗。

二、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首先,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重的发展。

浅谈中日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中日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中日关系摘要:9月7日10时15分许,一艘有15名船员的中国拖网渔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捕捞作业时,日本海上保安厅一艘巡逻船赶到现场,并冲撞渔船。

随后,日方又派出两艘巡逻船跟踪渔船。

13时左右,日本巡逻船上的22名海上保安官登上航行中的中国渔船,命令渔船停止航行,并宣称违反日本“渔业法”,对渔船进行检查。

随后,中国渔民渔船被扣押至日本冲绳县石垣岛。

关键字:中日钓鱼岛冲突近年来,中国与其他国家因领土争端而发生冲突的事例很多,在这其中中日冲突不占少数。

自古以来,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

中日关系是东亚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最近的钓鱼岛冲突无疑使这一关系有所恶化。

中日关系由来已久,中日之间自东汉起就有外交关系,公元646年——1868年日本开始了“唐化”全面学习我华夏文明先后13次派遣遣唐使,大量派遣留学生。

从那时起,日本开始效仿中国改革,学习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茶道……中日关系开始长时间友好发展。

直至元朝,忽必烈二度入侵日本,中日关系恶化。

到明朝,两朝关系更加恶化。

日本倭寇入侵我国沿海地区,扰乱人民的生活。

两国经历几次大大小小的战争:平壤战争、闲山岛海战、蔚山之战。

清朝后,日本对中国侵略更加明显。

1894年8月1日日本对中国宣战,甲午战争正式开始。

1895年4月17日,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等条约《马关条约》。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签署《辛丑条约》,日本也是该条约的主谋者。

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日本既支持革命党也支持清王朝,图谋分裂中国。

后来,日本又对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三省。

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1945年8月14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停战诏书》,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形式与政策

形式与政策

中日关系之我见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这是有很多的原因的。

首先是历史上的战争问题。

1931年,日本悍然对我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不可忽视的重大伤害,使中国人对其至今仍旧存有较大的仇恨心理.其次是历史的认知问题。

这是中日关系中最敏感的政治问题。

日本不顾历史,擅自修改历史教科书,不承认自己在二点中犯下的巨大罪行,这是对中国尊严的又一侵犯。

这是不可原谅的。

再者是钓鱼岛问题。

钓鱼岛是台湾岛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和台湾一样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非议的主权。

但日本不顾这一史实,屡次觊觎我国领土,使中日关系再次受到重大的挑战。

第四是日本遗弃再华北的化学武器问题,日本再侵华期间,违反国际公约,使用化学武器,造成中国军民中毒身亡。

日军战败后将大量化学武器就地掩埋遗弃。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的十几个省市发现大量化学武器。

对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中国政府提出交涉,要求日本政府解决这一问题。

但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

我们对日本人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羡慕他们先进的技术,另一方面由于日方的右翼势力不断挑衅,使我们又不能抛弃旧日的仇恨。

一有风吹草动就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日本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是一个正常的国家。

平等和相互尊重主权是处理中日关系的要旨之一。

如何认识和对待中日关系中存在的问题,继续推动两国关系的改善。

关于靖国神社问题。

我个人认为只要日本领导人不参拜靖国神社,中方可以不向日方提这件事,让中日双边、多边的交往都正常化、持久化。

2006年10月,中方邀请安倍首相访华并不表明中方在靖国神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有所改变,但我们也要把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给日本新首相作出正确选择的机会。

我认为,如果今后日本现任领导人还去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亡灵的靖国神社,不管是任何时间、任何形式,任何身份,都会影响中日高层互信关系的建立和友好交往。

中日关系的前途究竟何在?

中日关系的前途究竟何在?
日本是美国的盟国,但其对华思维与美国的政策却是天壤之别。至少从罗斯福时代开始,美国对华政策的基调就一直是支持一个“强大和统一的”中国。虽然二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起伏不定,但无论是民主党上台,还是共和党执政,即便是最初敌视中国的美国总统,几乎都要无一例外地清楚表明这一立场,而且在行动上都没有超越这个最基本的底线。
在历史问题上,把德国拿来与日本比较,很容易引起日本的反感。因此,此文愿意换一个角度。其实,德国在历史问题上不只是有道德勇气和政治羞耻感,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愿意把自己的命运和前途,与其他欧洲国家连成一体。
在这个基础之上,德国政治人物的言行不仅要接受本国选民的评判和监督,而且更受到欧盟所有国家民意的审视。在欧盟内部,所谓德国的政治,其实也就是大家的政治。假若某个政客企图在历史问题上颠倒黑白或者哗众取宠,并且对邻国人民的感受无所顾及,那么,唯一的结果就是身败名裂。
在全世界,除了英国和法国的关系之外,再也没有其他任何一对双边关系,能够在政治、历史、文化等层面上与中日关系相提并论。英法之间也曾经发生过多次战争,两者之间躁动不安的关系,一直影响着欧洲的过去和现在。直到今天,这对“冤家”也如同中日之间一样,依然有妒忌、猜疑、鄙视、暗自较劲和相互羞辱的对立情绪。
然而,就像本文开头所述,英法关系所处的层次,已经远远超越了中日关系的落后现状。虽然英法之间也有很多利益冲突和深刻的爱恨情节,但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历史之中,不可能因为领土、海域或者其他某个具体的争执,而变得形同陌路或不共戴天。这究竟是为什么?
可是,从这些年的情况看,日本的对华交往依然承袭着冷战模式,其中尤以小泉政府最为明显。由于不能接受中国崛起的事实,不愿承认中国国际角色的提升,日本依然诉诸冷战时期一个营集体对付另一个阵营的模式,总是试图与美国联手,共同对付和压制中国。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学院:理学院班级:应化1001班姓名:江婷学号:20103048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相当多的中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我也是其中的一个。

在我的了解中,我只知道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他们在中国创下了无数的血案与灾难。

最突出的就要数“南京大屠杀”了。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无法抹去的记忆,同时也是日本无法抹掉的事实。

尽管上世纪80年代初发生日本文部省修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但是这些类似的种种行径都无法掩盖住这个不堪的真相!历史需要证据,“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史记忆中不能丢失、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页。

中国需要完整的记录。

最近30年,来自民间和海外的有识之士,开始了艰苦的揭示真相的工作,从各方面搜集证据,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而今年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75周年纪念年,同时也是中日邦交40周年。

而在最近一两年内,中日关系变得格外的紧张。

日本政府及其他一些社会势力对历史的轻视或者回避,给中日双边关系的发展前程蒙上了不该有的阴影,带来了不该有的波折与反复。

其中,日本不顾中国及相关亚洲国家的民族感情与情感,一再“挑战历史”和美化侵略。

这主要表现在,参拜靖国神社(主要是指日本政府领导人对A级战犯牌位的参拜)的频率越发变大,教科书遭到极不负责地篡改••••••在中国的东海对中国的油气资源进行盗掘,对中国的正当海洋权利进行侵害。

在钓鱼岛问题之上,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

还有日本右翼势力还是不断歪曲和抹杀历史,不断出现类似今年二月份,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否定南京大屠杀历史的错误谬论。

种种肆意之举,严重阻碍中日双边关系的正常健康发展。

日本政府及相关势力应该为此负责,并将付出不应有的代价。

就日本自身而言,日本要想求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正视历史,尊重历史。

一个对历史极端轻蔑的民族必将为它的傲慢付出惨痛的代价。

至少在当下,一个对历史很不负责的国家,必然难以得到世界其他成员的尊重。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

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大学生应该如何理性看待【中日】关系?中日关系,指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主要指政治关系,现在中日关系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化名词。

中日关系问题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

主要是因为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和战争赔偿问题。

提到中日关系史,历史上的中日甲午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就历历在目,它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刻骨铭心。

虽然这一切都已经成为历史,但历史给我们的教训与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始终不曾褪色。

面对日本这个国家我们有太多不一样的情感了。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

中日关系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与中日关系的历史有关,把以历史为鉴作为处理中日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中国人民不能忘记日本侵略军在这片黄土地上所犯下的罪行。

这段屈辱的历史关系到我们的民族尊严和国家荣辱。

我们以此来看待中日关系虽然不算错误的,但却不够全面和理性。

所以我们现在不能简单、片面地去看待中日关系,我们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一方面我们要牢记历史,但同时也不应该像个怨妇只知道痛陈往事,而对今天和未来的行动毫无思路。

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如果加害者不忘记过去,而受害者又尽可能地忘记过去的话,两国关系就会变好’。

因此,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待历史,同时更重要的是要面向未来,处理好中日关系。

但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中日两国彼此利益交融密不可分,两国人民往来频繁,交往密切,中日关系发展到今天,确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如果双方关系搞坏了,只能是一种两败俱伤的局面。

就象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个词“抵制日货”,作为每个国人个人来说,是很容易做到,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不现实的。

我们市WTO的缔约国,我们要要兑现自己所做出的承诺。

虽然中日关系出现问题,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越来越好。

不能因为日本做错了,我们也要违反原则的做错。

所以我们要以伟大的胸怀对待日本,但不能忘记血的教训。

教训不要变成仇恨,我们中国人应要有把爱丰献给全世界的胸怀。

中日关系回顾与展望

中日关系回顾与展望

中日关系回顾与展望前言:近几年来,当中日两国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时,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期间的反差愈来愈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关系进行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

中日关系一直很微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相当多的中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作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当代大学生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当前中日关系,理性抒发爱国热情,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着虑的问题。

下面代表我个人了看法,发表我对中日关系回顾与展望。

一、中日关系的回顾中日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两国两千年交往的历史中,我们曾受到不堪回首的严重的欺凌与侮辱,但这同时,我认为我们应该看到,中日在冲突与就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得到的一些启示和收益。

日本于1868年明治维新后,很快走上对外扩张、侵略的道路,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占领了台湾,日本侵略中国半个世纪,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

日本侵略军在侵华期间,凶恶、残暴地杀害了无数中国军民。

但是中国共产党一直把日本广大人民同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加以区别,并且采取了有巨大魄力和深远战略眼光的政策,对日军俘虏非但不杀,相反给予优待,对他们进行教育改造。

日本共产党在国内英勇地开展了反对日本侵华的斗争。

1940年日共中委野坂参三到延安,协助我党对在华日军俘虏进行思想教育。

不少经过教育的人参加了八路军、新四军,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

1955年推动中日复交的尝试。

新中国成立后,日本民间要求对华友好、开展贸易的呼声很高,日本成立了日中友协等一大批友好组织。

毛主席决定对日本采取“着眼于人民、寄希望于人民”的战略思想,周恩来总理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对日方针,并亲自出面做了大量日本各界人士的工作。

这成为新中国对日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

1952年3月,日本帆足计等三位前国会议员不顾美国禁运和日本政府阻挠,绕道来到中国,双方签订了第一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金额3000万英镑,打开了中日交往的大门。

当前中日关系敏感问题及走向

当前中日关系敏感问题及走向

当前中日关系敏感问题及走向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间既有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又有甲午战争后半个多世纪因日本侵略中国而导致的严重对抗。

二战结束以后,日本的外交政策受制于美国,中日关系处于一种非正常的状态。

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顺利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日经贸合作保持良好势头,两国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两国关系也并非一帆风顺——中日间既有历史恩怨,又有现实矛盾。

当前中日关系面临新的考验,除了历史问题(如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篡改教科书问题)外和台湾问题、东海油田问题外,关于中日的钓鱼岛主权问题之争是最激烈的,并再次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首先是钓鱼岛主权问题。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我国的这一立场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

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并非“无主地”。

1895年日本趁甲午战争清政府败局已定,在《马关条约》签订前三个月窃取这些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

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

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将台湾、包括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

二战后,钓鱼岛又一度处在美军管辖下,1971年,美国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别有用心地将其“归还”给日本。

日本之所以想得到钓鱼岛,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权方面。

图谋通过占据钓鱼岛扩大日本的“海洋边界”。

《联合国海洋公约》赋予主权国12海里“海上国土”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如果日本占据此岛,将造成与我共同占有东海大陆架的事实,以此为基础划分东海专属经济区,即可多占7—20万平方公里海域大陆架,并进而攫取东中国海油气资源的一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关系走出困境的出路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中日间的交流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了,在中日关系的发展史中,至今仍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阻碍着中日关系友好发展。

那么中日关系走出困境的出路在哪里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回顾中日关系历史,在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期,中日处于对立状态,1972年中日建交,恢复友好邦交关系,但在90年代冷战后,中日关系却摩擦不断。

我认为当前中日关系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方面:第一,价值观和历史遗留问题。

回顾历史,在冷战开始后,日本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开始抬头,掀起了战后为侵略战争历史翻案的浪潮。

后来这个浪潮甚至得到一些日本政治家的支持与纵容,违背了中日两国的共同利益,伤害了战争受害国人民的感情。

这是造成中日两国间历史问题迟迟不能解决,以至于影响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二,中日间在亚洲及国际社会的利益相关问题。

这就不可避免提到台湾问题,日本右翼势力与台湾当局所谓的“实质关系”,提升日台关系,不利于中日关系的言行时常出现。

台湾问题牵连中日两国的历史,涉及双方战略布局以及地缘上的摩擦,关系到中国的核心利益。

另外,中日在经济上的激烈竞争也成为了阻碍中日友好关系发展的障碍。

第三,钓鱼岛问题。

去年,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

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

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后中日关系的困难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根据以上的问题,我认为,中日关系走出困境的出路有以下几点:一、日本必须鼓起勇气面对过去的罪行。

它必须明白,一个国家如果不能清除内在的邪恶,那么无论它多么努力都不可能成为"正常"国家。

因为,一个国家的形象不是单靠自己想象出来的,还必须在与他国的互动中得到确认。

因此,日本得向德国学习,实施一种官方的"和解"政策,以成功地和过去的受害国达成和解。

只有到那个时候,日本才可能被视为亚洲事务的天然领袖,并与中国及其它东亚国家建立更具建设性的关系。

二、也是比较重要的的一点是:日本和中国都要放弃在东亚获得特殊主导地位的幻想。

东亚地区有太多外部势力介入,没有哪个东亚国家能单独左右这个地区。

所以,中日两国必须明白,竞争东亚主导权不仅会浪费掉宝贵的资源,还会白白失去宝贵的时间。

其实中国从未欲与日本争夺主导权,而且这也并非仅取决于主观意愿,而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

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而非竞争性,两家联手才能支撑东亚的合作。

三、解决中日海上领土主权争端,还是要回到“维持现状”的轨道上来。

双方的主权诉求虽然难以改变,但决不容许继续采取旨在破坏现状的举动,更不能让“钓鱼岛事件”再次重演。

现在,日方并未做出应有反思,态度依然强硬,同时还将举行日美“夺回离岛”的海上联合演习,这对于中日关系的改善决无任何益处,相反只会造成新的紧张。

中日关系向何处去?现在主要取决于日方的选择,中国当然也需要冷静观察,并做好应对更加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

经过多年的冲突与合作的磨合,中日两国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中日之间
其实存有友好的基石:一是两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具有亲和性;二是作为邻国,互相之间有确立安全保障的需要;三是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下,作为贸易对方国和伙伴,共同繁荣的需要。

随着交流的深入,过去的问题尚未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发生,"异"在两个国家之间碰撞。

但是,也正因为这种碰撞使事物有了回归正常位置的机会。

真正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应该是真心与真心的碰撞后产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日间产生的磨擦给我们提供了问题研究的端结。

友好本来是在差异中克服、调整,在交流中互相理解、互相尊敬,才慢慢达成的境界。

中日两国应该登高望远,进一步拓展交流合作的领域,扩大交流合作的规模,进一步加强民间往来,为实现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相处,合作共赢,经过双方的努力来改善和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这才是中日关系走出困境最好的出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