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矿山是地球资源的宝库,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矿山开采所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土地破坏、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矿山开采所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1.土地破坏矿山开采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大片土地被破坏。

矿山开采后的土地表面通常呈现出裸露的状态,失去了原有的植被覆盖,土壤质量下降,容易受到风蚀和水蚀的侵蚀,导致土地资源的丧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2.水土流失矿山开采过程中大量的土壤裸露,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侵蚀,特别是降雨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大量的土壤流失。

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土地资源的流失,还会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

3.地质灾害矿山开采往往改变了地质构造和地质环境,容易引发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不仅会造成人员财产的重大损失,还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1.合理规划和布局在开采矿山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规划和布局,合理分配矿区资源,避免过度开采和破坏周围的土地资源。

需要合理使用土地资源,采取措施减少土地破坏,保护土壤资源和生态环境。

2.采取生态恢复措施矿山开采结束后,需要进行生态恢复工作,重新植被、修复地表结构,恢复土壤功能,达到原有生态环境的恢复。

通过植树造林、草本植物覆盖等方式,有效减少土地的裸露度,减少土地的风蚀和水蚀,保护土地资源。

3.加强监测和预警针对矿区地质环境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并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预警和预防。

通过科学的监测手段,及时发现地质环境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

4.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研究矿山生态修复技术,不断提升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水平,探索绿色环保的开采方式,减少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

通过技术研究,寻求创新的生态修复技术和方式,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提供更多的有效手段。

地质灾害与防治报告

地质灾害与防治报告

地质灾害与防治报告地质灾害与防治报告地质灾害是指由地壳的某些内部或外部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火山喷发、地面沉降、断层活动等。

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危害,给人类生命、财产、环境等方面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此,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1.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危害地质灾害的类型很多,按照成因可分为自然地震、火山、洪水、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断裂等灾害。

这些灾害给人类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影响都非常严重。

山体滑坡是一种很常见的地质灾害,由于山体物质的流失和荷载的改变,导致山体失稳,最终导致山体崩塌和滑坡。

山体滑坡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如严重影响交通运输、耕地、建筑、水利设施、居民安全等。

另一个常见的地质灾害是泥石流,通常由于山体滑坡等因素使大量土石混合物向下流动而形成。

泥石流可能伴随严重的毁灭性破坏,包括迅速冲击、淹没、滞留和冲击,对农田、水利设施、交通、人口、环境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还有一种灾害——地面塌陷,是由于地质构造不稳定、地下水开采、地下水位下降等因素导致地表下降形成的。

地面塌陷对人类的影响也非常大,比如导致地表沉降、建筑物倾斜、消耗滩涂和耕地,使土地的质量下降,使城市水系遭受扰动、水路运输等领域也会受到影响。

2.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性在全球范围内,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惊人,因此防治地质灾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地质灾害的防治可以提高城市的安全性,减少人类活动的不确定性,保护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环境。

防治地质灾害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多个领域,如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方面。

在防治地质灾害方面,需要考虑到生态和环境保护,以及通力合作和国际合作等方面。

3.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1)加强监测和预警。

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应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蛛丝马迹,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和避免灾害的发生。

(2)加强防范和减灾措施。

对亟需保护的重点地区,应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和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如修建堤坝、设置警示标志、绿化等,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2023年度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

2023年度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

2023年度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随着全球经济、人口和城市化的增长,地质环境的保护和地质灾害的防治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未来的几年中,我国将继续面临这些问题,因此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是非常必要的。

一、加强地质环境监管地质环境保护的关键在于监管。

加强地质环境监管,需要落实监管责任,确保相关部门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

监管部门应采取科学的手段,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和数据平台,及时掌握地质环境变化的情况。

此外,应落实污染责任追究制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的惩罚,有效地保障人民的生态环境权益。

二、加强城市地质环境调查和评估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地质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加强城市地质环境调查和评估,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城市地质环境的现状,减少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同时,还可以为城市更新和重建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决策依据。

三、加强地质环境保障措施地质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政府应在政策制定和投入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制定和执行环保计划。

另外,公众也应该了解自己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自我保护意识,努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地质灾害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可以提高我国的抗灾能力。

政府应该加大灾后救援和恢复力度,预防工程要立足于科学调查和评估,严格执行标准,遵循科学规律,提高设计的水平。

结语: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是一个长期的持续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地质环境和灾害的发生和影响是全球性的。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和知识共享,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共同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地质的变化和活动时刻都在发生。

有时,这些变化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威胁,那就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不仅会破坏我们的家园,还可能夺走宝贵的生命。

因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这些都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地质灾害名词。

崩塌就像是山上的巨石突然滚落,滑坡则是山体或者斜坡的一部分整体下滑,泥石流则是大量的泥沙、石块和水混合在一起,像猛兽一样奔腾而下。

地面塌陷像是大地突然张开了一张大口,地裂缝让地面出现深深的裂痕,地面沉降则会让地面逐渐下沉。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地质灾害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都可能是罪魁祸首。

自然因素包括地震、降雨、风化等。

比如,强烈的地震可能会导致山体松动,从而引发滑坡和崩塌。

长时间的强降雨会使土壤饱和,增加滑坡和泥石流的风险。

风化作用会逐渐削弱岩石的稳定性,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崩塌。

人为因素也不可忽视。

过度的开采矿产资源、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破坏植被等行为,都可能打破地质环境的平衡,增加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比如,在山区修建道路时,如果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就可能引发滑坡和崩塌。

大规模的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增加泥石流的发生概率。

面对这些潜在的威胁,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监测预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卫星遥感、地质雷达、位移监测仪等,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让人们能够提前撤离,减少伤亡和损失。

工程治理也是常见的防治手段。

对于一些已经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可以通过修建挡土墙、抗滑桩、排水系统等工程措施来稳定山体,防止灾害的发生。

例如,在滑坡体下方修建挡土墙,可以阻止滑坡体的下滑;在容易发生泥石流的沟道中修建拦挡坝,可以拦截泥石流中的固体物质,降低其危害。

加强宣传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让人们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试论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

试论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

试论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摘要:近年来,全球环境日益恶化,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人类也充分认识到所有的环境问题都和地质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目前,在我国的环境地质问题中受地质灾害影响而产生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这样不仅会严重影响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安全,更为重要的是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因此,我们应该对地质灾害问题加以高度重视,并逐步提升对地质灾害的防治能力。

我们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获得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关键词:环境地质灾害;现状;防治措施1环境地质灾害现状1.1崩塌、滑坡、泥石流我国是世界上山地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山地地质灾害也是我国分布最广、灾害程度最严重的类型之一。

山地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南和西北的高山深谷地区,灾害较为严重,平原地区及沿海地区偶尔也会发生,灾害程度较小。

1.2地震我国是世界上大陆地区地震强度最强、最密集、空间上分布最连续的国家,是世界上地震灾害程度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地处欧亚板块东南部,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邻,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作用较为强烈。

迄今为止,我国的青藏高原和台湾地区海拔仍在上升,为地震创造了基本的成因环境。

地震地质灾害类别主要分地表破裂、斜坡地震失稳和基础失效三种,将我国大陆地区的地震分成华北地震区、青藏高原地震区、新疆地震区和台湾地震区四个震区。

1.3地面沉降、塌陷近年来,我国的地面沉降及塌陷地质灾害数量逐年递增,几乎遍及全国,灾害程度和范围也在逐年上涨,已严重威胁到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地下空间大规模的采空后,地面沉降区域开始从沿海区域向内陆发展。

地面沉降经常会造成地面建筑物承重构件损毁失效、地下深井井管倾斜、国家测量标志点失效、洪峰警戒水位线失效、地下水原生环境破坏等地质灾害,阻碍城市建设和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

2针对环境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2.1加强对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政府对于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将直接对这一工作的开展成效产生影响,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能在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发挥自身职能,切实的将这一工作重视起来。

地质灾害预防方案(四篇)

地质灾害预防方案(四篇)

地质灾害预防方案地质灾害是指地壳运动、地下水运动、地质构造、地貌发育等原因,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活动带来威胁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预防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政府、专家、技术人员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本文将从预防地震、地面塌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的角度,提出地质灾害预防方案。

一、预防地震灾害:1. 建立完善的地震预警体系:建设地震监测网络,提高预警准确率和时间,及时发出预警信号,让人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逃生和防护措施。

2. 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采用抗震设计和施工标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一定的震动。

3. 加强地震科普教育:通过开展地震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地震科学知识,培养人们的自救互救意识,提高地震应急能力。

4. 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地震应急预案,规范应急反应流程,提高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应对能力。

二、预防地面塌陷灾害:1. 加强地质调查和监测:加大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的调查力度,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地下水位变动、地下空洞等危险因素,做好预警工作。

2. 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合理规划地下水开采和利用,避免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引发地面塌陷。

3. 实施土地整治和防控措施:对地面塌陷区进行土地整治和防控,采取固结填土、地下排水等工程措施,增加地基稳定性。

4. 普及防控知识和技能:开展地面塌陷防控培训,提高公众对地表下陷灾害的认识,教育人们如何正确应对和预防地下水调查。

三、预防山体滑坡灾害:1. 加强山体环境保护:保护和恢复山体植被,防止大规模砍伐和过度开发,减少山体土壤侵蚀,提高山体的稳定性。

2. 建立山体滑坡监测体系:建立山体滑坡监测网络,通过监测滑坡体的位移、地下水位和地震等数据,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

3. 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对已发现的山体滑坡隐患点进行治理,采取生物工程、土木工程和水土保持等综合措施,增加山体的稳定性。

地质环境与自然灾害的环境保护

地质环境与自然灾害的环境保护

地质环境与自然灾害的环境保护地质环境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要素、地质作用和地貌特征所组成的自然环境。

地质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也常常伴随着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等。

为了保护地质环境、预防自然灾害,并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在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地质环境与自然灾害的环境保护措施。

一、地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地质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对农业、工业、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都至关重要。

保护地质环境能够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以及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

此外,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也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

因此,地质环境保护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是指地质环境中发生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往往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为了减轻灾害的影响,必须加强地质灾害的预测、预警和防治工作。

通过科学研究,加强灾害监测和预测系统的建设,能够提高对地震、火山、泥石流等灾害的预警能力,从而减少灾害发生时的损失。

三、保护地球的地壳构造地质环境保护的核心之一是保护地球的地壳构造,以维护地球的稳定和生态平衡。

在大规模的水电站建设、矿产资源开采和城市建设中,必须合理规划,避免对地壳构造的破坏。

此外,维护地壳与地下水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也是地质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四、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土地资源是地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生产、城市建设、工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必须加强对土地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

合理规划农田,保护耕地资源,避免过度的农业生产对土地造成负面影响;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对工业废弃地的治理,避免土地污染和土地资源的浪费。

五、促进地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地质资源是地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冶金、建材、化工、能源等行业。

地质环境与环境保护中的自然灾害防范

地质环境与环境保护中的自然灾害防范

地质环境与环境保护中的自然灾害防范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破坏和巨大损失的突发性事件。

地质环境与环境保护中的自然灾害防范,是指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减轻和避免地质环境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危害。

本文将结合具体的自然灾害类型,探讨在地质环境和环境保护中进行自然灾害防范的重要措施。

一、地震灾害防范地震是地球内部因素引起的一种强烈的地壳震动现象,在我国属于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为了有效防范地震灾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健全地震监测网络,及时获取地震活动信息,提高预警能力;2. 对地震高风险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和土地利用,尽量减少人员和财产的损失;3. 提高抗震能力,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施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具备一定的安全性。

二、洪涝灾害防范洪涝是由于降雨过多或河流湖泊突发水患引起的灾害。

为了有效减少洪涝灾害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控,合理布局水库、堤防等水利设施,降低洪涝灾害的发生概率;2.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堤防的抗洪能力,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3. 加强洪涝预警体系的建设,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减少损失。

三、地质灾害防范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对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

为了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破坏,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防范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2. 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和土地利用,避免在高风险区开展建设活动;3. 加强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的生产生活秩序。

四、气象灾害防范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暴雨、冰雹等,对农田和城市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加强气象灾害的防范,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气象预警体系,加强对极端天气的监测和预测,提前做好准备工作;2. 对于易受气象灾害影响的地区,加强抗灾能力,进行相应的防护措施;3. 加强灾后救援和抢修工作,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息息相关,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地质环境中,地质灾害是人类面临的一大挑战。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包括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生态修复等。

一、岩土工程岩土工程是指对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土壤和岩石进行系统的工程控制和治理。

主要包括地基处理、边坡工程、隧道工程等。

地基处理是指对于土壤地基进行加固或改良,以增强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土体加固、针灸加固、土体改良等。

边坡工程是指对于山体边坡进行加固和支护,以防止边坡滑坡等地质灾害。

常见的边坡工程措施包括护坡、加固桩、挡土墙等。

隧道工程是指对于地下隧道进行结构加固和排水处理,以防止地质灾害对隧道的破坏。

岩土工程在地质灾害防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是指通过各种监测手段对于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从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常见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包括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和预警系统。

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主要包括地震监测仪、地质雷达、水土压力传感器等。

通过监测设备,可以实时获得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相关数据。

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基于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预警判断,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群众发布预警信息,以提前采取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地质灾害的预测准确性和及时性,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指通过自然生态恢复和人工修建的方式修复地质灾害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

地质灾害常常伴随着土石流、滑坡等现象,对于周边的植被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生态修复可以通过种植植被、加固土壤等手段,恢复受灾区域的生态系统功能。

种植植被可以增加土壤持水能力和抗冲刷能力,减少水土流失风险。

加固土壤可以提高土壤的抗冲刷和抗滑性能,减轻灾害对土壤的破坏。

生态修复是地质灾害防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灾害产生的损害。

对我国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建议

对我国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建议

对我国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建议地质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还对生态平衡和自然灾害的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我国的地质环境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地质灾害频发、矿产资源过度开采、地下水污染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好我国的地质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针对我国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地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与地质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矿产资源法》等,但这些法律法规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首先,应加强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明确各部门和各主体在地质环境保护中的职责和义务,避免出现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的现象。

其次,加大对违法破坏地质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违法者不敢轻易触碰法律红线。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二、强化地质环境监测与预警体系地质环境监测是地质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地质环境的实时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地质环境的变化情况,为地质灾害的预警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要加大对地质环境监测的投入,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提高监测的精度和频率。

其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等,实现监测数据的快速采集、传输和处理。

同时,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建立科学的预警模型,提高地质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此外,还应加强对公众的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三、推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矿产资源的开发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不合理的开发方式会对地质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因此,要推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首先,要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的规划管理,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和资源分布情况,合理划定矿产资源开发区域,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和规模。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作用和自然力量的影响,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

我国地质灾害频发,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了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我国不断加强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防治对策。

地质灾害防治仍然存在一些现状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本文将围绕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展开探讨。

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1.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不足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化涉及到地质构造、地表覆盖和地下水文等多个因素,因此需要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

我国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工作还存在不足,一些地区对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了解不足,缺乏科学的评估数据和模型支撑,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和预防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2.土地资源过度开发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增长,一些地区土地资源过度开发、滥用,导致了地质环境的破坏和地质灾害的频发。

特别是在一些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多发的地区,土地资源开发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使地质灾害的风险进一步升高。

3.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不健全地质灾害的及时监测和预警是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但我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不够健全。

一些地区监测设施不完善,监测手段滞后,预警能力不强,给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救灾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是有效遏制地质灾害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一些新型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研究还不够深入,应用范围不广,导致了地质灾害防治手段的局限性和不足。

二、地质灾害防治对策探讨2.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防治地质灾害的基础。

加强土地资源规划,控制土地资源开发的盲目性和过度性,恢复和保护地质环境,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风险。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行严格的土地使用监管和保护措施,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加强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并制定出一系列有效的对策与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

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

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一个重要的议题,也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挑战。

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活动和外部自然力量的作用所引起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而地质环境保护则是针对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采取各种手段,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本文将探讨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现状和应对措施。

一、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地质灾害防治是为了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质灾害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及危险性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尤为严重。

特别是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二、地质灾害的现状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范围正在不断扩大,特别是气候异常,雨量集中、强度大等极端天气日益频繁。

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如不断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不合理的生态建设和破坏,导致地质环境发生大规模的变化和破坏,加剧了地质灾害的风险和发生概率。

三、应对措施1. 加强预警系统建设建立有效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可以提升人们对灾害的认知和防范意识,提前发现潜在的灾害隐患,避免和减少灾害的损失。

预警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监测和预测技术的研发及完善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等技术方面的支持。

2. 强化防治治理措施从治理上来看,国家应该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技术标准体系。

要加强灾后应急救援工作,提升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的能力,加强抢险、救援救助等方面的投入和支持。

同时还应培养和引进一批地质灾害防治人才,加强人才储备和服务能力。

3. 推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推进可持续发展,保障生态环境健康,通过制定数据较高的环保法规和管制措施,促进向更清洁、绿色和智能型的经济和社会进程。

4. 培养人民群众的防灾意识宣传和教育群众防灾意识并指导灾后自救,是提高公众安全知识的关键手段。

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

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

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应对的重要问题。

地质灾害是由地球自然力量引发的各种灾害,如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威胁。

地质环境保护则是指对地质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以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首先,地质灾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地震是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亡。

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我们需要加强地震预警和监测系统的建设,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并加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

其他地质灾害,如泥石流和滑坡,也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植被恢复、防治措施的建设和改善土壤稳定性等。

其次,地质环境保护对于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地质环境是指地球表层的所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效应。

人类的活动,如采矿、工业和城市化进程,对地质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为了保护地质环境,我们应该加强对地质资源的科学利用,推广循环经济理念,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的监测和治理,以保护地质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然而,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给灾区救援和恢复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

其次,地质环境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有时难以得到充分的支持和重视。

此外,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保护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和协调,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机制和政策法规。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地质灾害预警和监测能力,提出科学可行的防治方法。

其次,增加对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支持相关的研究和项目。

同时,加强政府的引导和监管,促进部门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

此外,加强公众的意识和参与,提高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的整体效果。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措施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措施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措施地质灾害是指由地壳内部变化所引起的地壳地质学现象或者是地表现象,它是一种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威胁。

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等。

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会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和不便,因此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地质灾害防治,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预警和监测。

地震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完善的地震监测网,及时了解地震的发生和可能引起的次生灾害,做好灾害预警工作,以便人们能够及时撤离并采取应对措施。

另外,对于其他地质灾害,如泥石流、滑坡等,也应该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潜在威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其次,我们需要进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环境的破坏密切相关。

例如,滑坡的发生与土地利用不合理、过度开采等有关。

对于泥石流来说,森林植被的破坏是一个重要的诱因。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地质环境的保护,合理规划土地用途,控制开采和建设的规模,保护植被覆盖,防止土壤流失等现象的发生。

只有通过对地质环境的保护,才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

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地质灾害的研究,可以揭示其形成的机理,预测其发生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同时,科学研究还可以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提高防治的效果和水平。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地质灾害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地质灾害对于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有着重大威胁,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掌握应对的方法和技能。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地质灾害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人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减少地质灾害给我们带来的损失。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的防治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工作。

我们需要加强预警和监测,进行地质环境保护,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宣传和教育。

矿山地质环境灾害的现状及防治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灾害的现状及防治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灾害的现状及防治措施本文论述了矿山开采中普遍存在的泥石流、崩塌和滑坡、采空区地面塌陷等主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环境地质问题的原因和危害,从环境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标签:矿山地质环境;类型;原因;防治措施引言中国是世界上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多发的国家之一。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續发展,文章指出了问题发生的原因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并系统分析了常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各类型的特征。

1 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特征1.1 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突然爆发、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洪流。

它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具有发生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破坏力极强的特点。

它可掩埋村庄,摧毁城镇,冲毁路基及其它公路设施,往往造成巨大的灾害。

泥石流主要有两类:固体物质总量占40%以上的泥石流称为粘性泥石流;固体物质总量占40%以下的泥石流称为稀性泥石流。

矿山建设对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露天开采或坑采剥离的废石、废土以及选矿产生的废渣如不进行合理的排放和规划,这些日积月累的大量松散固体物质将会成为泥石流形成的主要物源。

②矿山建设中植被遭受严重的破坏,改变了原有的地面结构,调节雨水的能力显著降低,汇流时间缩短,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增大;矿山废石堵沟成湖,地表水排泄不畅,蓄积了大量的水体有时在坑道掘进的过程中,掘开了地下水的主要通道,形成地下水突涌,使地表水体补给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这些因素都将导致原有的土体结构破坏,引发泥石流。

③矿山建设改变了原来的地形,增强了水动力条件。

大量的矿山废石无序堆放使地面高差增大,地表水排泄途径受阻,从而加强了地表水的侵蚀能力:大量的矿山废石压缩沟床,减小了过流断面,使流体受压缩,流速增大,也就增强了流体的动能和冲刷力,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

1.2 崩塌、滑坡崩塌、滑坡活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发生在雨季。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建议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建议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建议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构造、地貌、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原因所造成的地质现象,对人类安全和生产造成威胁。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下面列举了一些建议。

1.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是防止和减轻地质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

应当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发生、演化和趋势,提前预警,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2. 加强地质环境规划和管理对于高风险区域,应制定严格的地质环境规划和管理办法,包括限制开发、加强监管等措施,减少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干扰,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3. 加强工程建设和维护在工程建设中,应采取科学的设计和施工标准,如建设抗震、抗滑、防洪等设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同时,对于已建成的工程设施,应定期维护和检查,及时发现和修复隐患。

4. 加强科普教育和宣传对于地质灾害的知识和防治方法,应开展针对性的科普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减少人类因不了解防治措施而引发的地质灾害。

5. 加强政府管理和监督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管理和监督,保障公众的安全和权益。

6. 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在地质灾害发生时,应当及时启动应急救援体系,实施抢险救灾工作,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7. 推广环保型生产方式环保型生产方式能够减少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应加大环保型生产方式的推广力度,减少人类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8. 加强地质灾害研究和技术创新地质灾害研究和技术创新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

应加强地质灾害的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防治地质灾害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9.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地质灾害是全球性的问题,应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研究和探讨地质灾害防治的经验和方法,共同应对地质灾害的挑战。

10. 加强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地质灾害防治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加强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提高防治地质灾害的专业技能和能力。

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措施

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措施

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措施地质灾害指的是由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不仅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还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成为了当代社会的重要课题。

地震是一种常见且具有极大破坏力的地质灾害。

为了预防地震灾害,人们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非常重要。

这些系统能够通过地震仪、震级仪等设备实时监测地震活动,并提前发出预警信息,使人们有更多时间做好防护措施。

其次,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也是防止地震灾害的关键。

在城市建设中,要严格遵守地震抗震设计规范,使用抗震性能好的建筑材料和结构,确保建筑物能够在地震中保持相对稳定。

此外,加强地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和自救能力,也是预防地震灾害的重要环节。

滑坡是地形地貌变动引发的地质灾害之一。

为了治理滑坡,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人们可以采用生物工程的方法进行滑坡治理。

种植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如草、树木等,能够增加土壤的抗剪强度,减少降水入渗,从而起到固土保持的作用。

其次,注浆固结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滑坡治理措施。

通过注入固结材料,如水泥、石灰等,能够增加土层的强度,减少滑坡的发生。

另外,加强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提前发现滑坡迹象,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对于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泥石流是由于山区地质条件特殊,降水量大而又集中,导致土石破碎形成泥石混合物而产生的地质灾害。

治理泥石流的措施主要包括防治源头、导流除险、适地开展植护和加固治理。

防治源头即在山区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严禁乱砍滥伐,稳定土地表面,减少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

导流除险则是通过建设堰坝、沟渠等工程设施,将泥石流引导至安全地带,避免对居民和城市设施造成危害。

适地开展植护和加固治理则是指根据地质条件,采取人工造林、草本种植、林草复种等方式,加强山区的植被护坡作用,减轻降水对土壤的侵蚀力度。

地质灾害环境保护防治方案

地质灾害环境保护防治方案

地质灾害环境保护防治方案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社会造成损失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的发生常常伴随着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加强地质灾害环境保护防治措施对于减少地质灾害的危害、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下面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一、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是一系列地质因素以及人类活动的综合结果,合理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进行精细化、全方位的监测,能够及时预警和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阻止其发生或者降低影响。

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应该包括地质灾害监测网络、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等方面。

对于已经成为重点监测地区的地方,应尽可能地加强地质灾害监测,特别是要注重连续性监测的建立,以便把可能的灾害预测尽早通报给基层。

同时,还需要配备现代化高科技的预警系统,充分利用新技术的优势,发挥迅捷准确的作用,防范地质灾害的发生。

二、加强预防和控制通过加强预防和控制工作,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

具体措施如下:1、完善地质灾害评估和抗灾能力建设。

2、加强新城、新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严格地质灾害防范标准。

3、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加强山区的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

4、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修建加固道路和桥梁等,防止交通事故,减少人员伤亡。

5、严格控制城市开发、采石和采煤等活动,防范水土流失。

三、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当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展开抢险救援工作,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完善应急救援体系,能够注重救援力量的建设和抢险队伍的组建。

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抢险救援队伍,配备完整的救援物资和设备。

2、加强应急机制建设,建立应急指挥中心,提供紧急的救援服务。

3、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和应急演练,保证能随时发挥应急专业队伍的作用。

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和局部性,治理措施也要具有多样化和专业化,例如采用新型的地质灾害预报技术,提高灾害预报的准确性,增强抗震救灾的能力等等。

如何防止地质灾害的建议

如何防止地质灾害的建议

如何防止地质灾害的建议
要防止地质灾害,以下是一些可采取的措施:
1. 普及地质灾害知识:通过开展公共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及其防范措施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如何避免和应对地质灾害。

2. 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利用先进的地质勘测技术和设备,实时监测地质活动,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通过预警系统向公众发布灾害预警。

3. 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求严格遵守地质勘察和评估标准,确保工程安全,降低因施工不当引发地质灾害的风险。

4. 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方面,充分考虑地质条件,避免过度开发或不合理利用土地,以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5. 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健全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机制,包括应急预案、救援队伍和物资储备等,提高救援效率和响应速度。

6.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地质灾害防治合作项目,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和经验,提高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地质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案

地质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案

地质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案地球是无数亿年演化而来的。

在这个演化过程中,自然界与人类的活动不断影响着地球的环境。

这些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导致了各种地质环境问题,例如土壤侵蚀、水资源枯竭、地质灾害等等。

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未来的生产和生活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因此,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保障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一、土壤侵蚀问题土壤侵蚀是指在自然风蚀和人类活动下,地表的土壤被剥蚀的现象。

土壤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重要资源。

但是,在现代农业和城市建设中,大量土壤被破坏或者利用不当,导致了一系列的土地质量问题,其中最普遍的就是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对于可持续农业和生态系统都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土壤侵蚀问题。

针对土壤侵蚀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包括:1.农业技术改进。

改进农业种植和管理方法,采用轮作方式,降低连续种植同一种物种带来的土壤严重侵蚀的风险。

2.进行土地复垦。

针对已经侵蚀的土地,进行有效的复垦,包括加强植被覆盖、改善水土保持措施等。

这样有助于保护土壤、保持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3.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在新的土地规划和利用中,需要根据土壤类型、水资源和气候特征来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规划措施。

其中要特别注意保证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的平衡。

二、水资源枯竭问题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面临日趋严重的供需矛盾。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依赖。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水资源的供给持续不断地受到影响,而需求则持续不断地增长。

因此,水资源枯竭成为了全球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我们需要更深入思考和采取保护措施。

其中可能的方案包括:1.推广节水和循环用水。

我们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等多种途径,推广节水和循环用水技术。

在生产和消费和其他方面也要采取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2.加强水资源保护。

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从源头保护水资源,加强河流湖泊的治理和保护,严格限制水资源的开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推广
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
柳旭光罗飞
(山东金山地质勘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烟台265400)
摘要:环境地质灾害属于自然灾害中十分重要的一种类型,环境地质灾害的发生对人们的生命妥全及财产安全均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及危害,有效防止环境地质灾害也就十分必要,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及价值。

为能够有效避免环境地质灾害的发生及危害,相关人员应当对环境地质灾害现状加强认识,并且要提出相关有效措施进行防治,从而使环境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使人们的生命财政安全得到更好的保证。

关键词:环境地质灾害;现状;防治措施
就目前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来看,环境地质灾害的发生率表现出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并且环境地质灾害发生的严重程度也越来也高,因而环境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也就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研究中主要针对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环境地质灾害实际青况,并且实现环境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进而确保社会安全稳定发展。

1常见的环境地质灾害现状及类型
1.1泥石流
在目前的环境地质灾害中,泥石流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这种灾害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突发性,并且发生比较快
objExcelApp.ActiveSheet.Cells.Clear
objExcelApp.ActiveWorkBook.Saveas<4E:W"& str&".xls"
objExcelApp.WorkBooks.C lose
objExcelApp.Quit
Set objExcelApp=Nothing
2.4报表选择性显示及打印
图1报表查询画面速,同时在较短时间内会冲出大量泥沙以及石块,在较宽阔的堆积区域内会不断漫流堆积,其属于洪流中比较特殊的一种,通常情况下都是在山区沟谷中出现,一般都是由于冰雹、暴雨及融水等因素激发而得以形成。

对于泥石流灾害的发生而言,其对于人们社会生产生活会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会产生毁灭性灾害。

目前,我国仍有很多泥石流沟存在,在这些区域内泥石流发生的频率比较高,并且规模也比较大,所产生的危害比较严重,泥石流甦的宜甌因就是人们不合理开发。

所以,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实际开发过程中,需要对环境地质灾害的防治加强重视,以避免环境地质灾害产生不利影响。

1.2地震
在各种环境地质灾害中,地震属于危害性最大的一种,在地震发生会有较大范围的影响产生,很容易有社会事件形成。

对地震这一环境地质灾害而言,其作用过程主要就是地球内部应力调整以及平衡,由于我国的地理位置为三大板块相軫汇之处,地郴造运动鹹比较活跃,大部分的活动都处于地壳内部的不稳定断裂带,还有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接触的部位。

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我国的很多区域均属于地震多发区,并且还有很地区的强震概率出现较高。

为了在运行系统下,直接显示报表,便于数据査询,通过WinCC画面编辑将所有报表,如作业报表、日报表、月报
表和年报表,用1个下拉菜单进行选择。

通过从SQL Ser­ver2005数据库中将数据调出来显示在用户归档表格控
件中,直接进行打印,报表查询画面如图1所示。

也可以通过打开Excel应用程序从硬盘中选取所存储的Excel文件,在项目未激活状态时,可以直接打开Excel应用程序,访问硬盘中存储的报表。

3结束语
本文通过用户归档实现了自定义报表的记录、保存、查
询及打印,有效解决了WinCC自身报表的局限性,此方法可以用于其他监控系统中。

参考文献:
[1]苏昆哲.深入浅出西门子WinCC V6(第2版)[M].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2]张晓黎,张巍.Visual Basic+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系
统开发与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收稿日期=2019-05-28)
《湖北农机化》2019年第15期
技术推广
1.3地面沉降
对于地面沉降这一环境地质灾害而言,其表现出的特点就是持续周期相对而言比较长,成因比较复杂,发展比较缓慢,所产生的影响范围比较广,防治也比较困难。

人们在开采地下资源过程中,如果超量开采或者有不利自然因素存在,则会导致地表土体压缩,地面标高会出现大面积降低情况,从而导致地面沉降问题发生。

就目前我国实际情况而言,很多区域的地下水水位均有所降低,由于未能够得到及时有效补充,且各种采矿活动及地壳变化的影响等,均会导致出现地面沉降情况。

1.4滑坡及崩塌
对于滑坡这一自然灾害而言,其主要发生在具有斜坡的地理位置,对于其中有些土体而言,在重力作用下会沿特定软弱结构面出现下滑情况,而崩塌主要由于重力作用的影响,岩土体会由母体中脱离,从而导致滚动、堆积以及崩落的状况出现。

目前,我国很多山区都会经常发生滑坡地质灾害,通常情况下,丘陵地区所发生的滑坡及崩塌也比较多,但规模相对而言要小「現
2环境地质灾害防治的有效策略及措施
2.1充分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为能够使环境地质灾害的防治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首要任务就是应当对环境地质灾害加强重视。

作为政府部门,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当针对地质灾害防治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

由于环境地质灾害出现的主要原因为过度开发及开垦,若政府部门未能够通过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限制,则这种情况必然会越来越严重,最终会严重影响自然环境。

对于这种情况的存在,政府部门应当在原有管理制度中增加责任制度,要求开发单位或者开发个人自然环境状况恢复。

其次,针对环境地质灾害,政府部分应当有效开展宣传工作。

由于泥石流及山体滑坡等环境地质灾害会严重影响当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而政府部门应当向当地居民定期进行环境地质灾害相关知识宣传,主要就是指导人们了解灾害发生的有趟急措施,并且针对有些地质灾害要能够进行预估及判断。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可使人们对这些环境地质灾害更好地了解,从而也就能够使其所产生危害大大降低。

第三,针对环境地质灾害设立专项基金。

在环境地质灾害的防治方面,除选择一定方法实行预防,在灾害发生之后选择有效应急措施进行处理也十分必要,针对这一方面,政府部门可设置专项基金,以解决灾后重建工作中的有关资金问题,保证灾害发生之后能够得以尽快恢复。

2.2合理实行环境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在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际开展中,科学合理地实行防治规划也是十分重要的_点,在环境地质灾害的防治方面可提供有利指导,因而有效制定环境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并且不断进行完善十分必要,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对于环境最大承载能力需充分考虑。

对于地质环境而言,其属于自然资源的一种,在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及利用的基础上,可实现当地经济及相关行业的有效发展,然而,由于这种资源比较有限,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合理评估环境最大承载能力,在此前提下合理进行开发及开采,避免由于不合理开采而引起地质灾害。

其次,对于由于自然因素而引起的地质灾害而言,应当以预防为主,同时需要与治理及避让进行有效结合,对于由于人为因素而导致的环境地质灾害而言,应当在遵循“谁引起,谁治理”的原则的基础上实行合理规划。

对于自然因素而引起的自然灾害而言,由于无法准确进行预估,在制定防治规划过程中需要将这一方面作为重点,以发生灾害后有关避让措施及相关治理方式作为辅助手段进行利用,从而使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最大程度保证。

2.3应用高新技术防治环境地质灾害
在环境地质灾害的防治过程中,高新技术的应用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有利于环境地质灾害防治效果的提升,因而实现高新技术的合理应用十分必要。

首先,应用高新技术实现数据观察以及研究。

对于很多自然环境的有关数据而言,由于传统技术水平的限制,并未能够得到有效探测及记录,而通眇寸卫星云图技术及遥感技术等相关科学技术的利用,对于特定地区内的有关自然环境数据,有关工作人员可对其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对这些数据实行深入分析,可有效提升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效性。

其次,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效开展灾害救援。

在出现环境地质灾害之后,政府部门的相应速度对于灾后救援工作的开展具有直接影响,而通过对互联网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可使灾后救援工作实现有效开展,使救援效率实现有效提升,也就能够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更好的保证严」。

3结束语
环境地质灾害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类自然灾害,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危害,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会造成严重威胁,因而对环境地质灾害进行有效防治也就十分必要。

为能够使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需要充分清楚认识环境地质灾害现状,选择掌握相关的防治措施,以减少环境地质灾害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杨保奇.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探究[J].世界有色
金属,2019(05):255-256.
[2]张国华.地质灾害勘查方法与防治措施[J].居舍,2019
(14):187+172.
[3]倪涛.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和地质环境应用探讨[J].建材与
装饰,2019(14):227-22&
(收稿日期=2019-06-26)
《湖北农机化》2019年第1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