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学中镜子意象的对比研究
博尔赫斯小说的“镜子”意象分析
子” 所体 现 的双重性 ( 结构上表 现 为对称 性 ) 、 多 重性
及无 限循 环 . 使它 具有 更重要 的意义 , 这就 是作 为叙
人 的性 格 的双 重性 和 两 面 因素 , 与一 重 性及 单 面性 相 比具 有增 殖 性 , 所 以也 同样 可 以归 纳 到 “ 镜子 ” 意 象 中 。正 是在 这 种意 义 上 , 所 有 这类 意 象都 可 以统 称 为“ 镜 子” 意象。
然而镜子所体现的双重性结构上表现为对称性多重性及无限循环使它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这就是作为叙事的空间结构模式以及进行小说阐释和展示的动力隔绝又弥合小说与读者阅读心理和期待视野之间的距离
第2 2 卷 第1 0 期( 2 0 1 7 )
甘 音高 忏亍 拒
博 尔赫 斯 小 说 的“ 镜 子" 意 象 分 析
安 维 宁
( 定西 师 范高等 专科 学校 中文 系 , 甘 肃定 西
摘
7 4 3 0 0 0 )
要: 在 博 尔赫斯 的 小说 中 , “ 镜子” 意 象作 为“ 抽 象感 知世 界 ” 重 要 的形 式 意 义 , 可 以说 是
他 的 小说创 作 的基础 。通 过分 析博 尔赫 斯 最具代 表性 的 小说 《 叛 徒 与英雄 的主题 》 和《 特隆、 乌 巴克 尔、 奥 比斯 ・ 特 蒂乌斯 》 , 讨 论“ 镜子” 意 象是如何 作 为博 尔赫 斯 小说 “ 抽 象感 知世界 ” 的形 式
设性质。 比如拉 美 作家 马尔 克斯 的小说 《 百 年孤独 》 、 法 国现代 派诗 人 瓦雷里 的诗 《 水仙 恋语 》 等, 都有 “ 镜
浅谈中西方诗歌意象的不同之处
浅谈中西方诗歌意象的不同之处浅谈中西方诗歌意象的不同之处中西方不同的哲学、文化背景,决定了中国古代意象诗学与西方现代意象诗学的不同特征。
这种不同主要表现为:1。
形上路径与形下路径的不同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意象”这一概念都包含两个内容,即“意”和“象”。
前者为主观,后者为客观。
主观的“意”要通过客观的“象”来表现,客观的“象”是主观的“意”的表现方式。
“意”是目的,“象”是手段。
“象”是作者为表达“意”而精心选择的客观事物或景象。
我国古典意象理论强调的是“意”,即“象外之象”,后一个“象”蕴涵着具有“形上”特色的成分。
这正是从《周易》到玄学所秉持的“象”思维的表现,是西方“意象”理论不具备的特质。
西方意象论偏重于“象”的复现,即重视达到目的所采取的手段,因而更多“形下”的特色,更强调意象在诗歌中的主体地位,意象是诗的本体,意象就是诗。
中西方在通过“意象”表达情志的最终目标上是相似的,只是具体路径有所差别。
这正是西方人难以真正体会中国古典诗歌神韵的重要原因。
2。
客观物象与主观图像不同中国古代诗学中论及的“象”多指客观物象,而“意”均不露声色地包容在物象中。
中国古代有很多的咏物诗,都是亦物亦人,亦人亦物,都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⑦,都是物我一体,难以分解。
而西方现代意象论的意象则是融入了诗人内在情感的心理图像或主观图像。
他们所选用的意象只是诗人心灵的物态化,是诗人表达自己感觉或情绪的“客观对应物”,缺少含蓄蕴藉。
⑧意象派既非现实主义的主观反映客观,也非浪漫主义的直接表达主观,而是把主客观紧密地结合在意象之中。
他们所追求的意象虽然独立鲜明,在表达上与中国古典诗歌非常近似,但却缺少中国古典诗歌那种深刻的内涵,也就是韵外之韵,味外之味。
这是因为,中国古代诗学意象生成过程中多注重体物得神、即景会心的感物传统;而西方现代意象诗学认为,诗的意象生成过程是理智与感情的复杂经验的展示,体现的多是主观意志对自然或物象世界的渗透浸染。
西方文论与中国古代文论的比较文
西方文论与中国古代文论的比较文/ 禹艳【摘要】文艺理论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由于所赖以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民族文化心理、文艺实践活动的不同,具有明显的差异。
从文学理论体系的本体特征、概念内涵、文艺观念等几个方面加以比较,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各自表现,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的理解。
【关键词】本体特征、再现、表现从中西方文艺理论的本体特征上来看西方文论重再现,中国文论重表现,这一观点在国内最早是由山东大学的周来祥先生提出来的。
近些年来不少研究者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认为无论是中国文论还是西方文论都是既有再现的因素,又有表现的因素,因此不能简单地说西方文论重再现而中国文论重表现。
其实,如果从问题的主要方面来看,周来祥先生的观点还是有相当的说服力的。
我们不妨从文论史的角度对中西文论在理论体系上的差异作一个简要的回顾。
西方文学理论是以古希腊史诗、戏剧为主要考察对象的,所以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文学理论便很自然地将模仿和再现视为文学的基本特征。
如西方文论的重要奠基者柏拉图就明确指出:客观世界是对“理念”的模仿,而文学艺术则是对客观世界的模仿,正是柏拉图开了西方模仿说的先河。
紧接着,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扬弃了他老师的理论,亚氏在《诗学》中说: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实际都是模仿,只是所用的媒介,所取的对象,所采用的方式各不相同而已。
亚里士多德正是以“模仿”为基础而建立起他的诗学体系,他甚至把音乐这种侧重表现人的心灵和情感的艺术,也说成是最富模仿性的艺术。
亚氏的模仿说在西方文学理论史上的影响长达二千余年,西方后来的文学家,理论家们都无不祖述其说。
如十六世纪的西班牙著名小说家塞万提斯宣称对于文学创作来说,“所有的事只是模仿自然,自然便是它唯一的范本。
”[1]法国著名的戏剧理论家狄德罗也认为:“既然因果关系很显然地摆在我们的面前,那么前面最好是完全照相着物体的原样给它们介绍出来。
模仿得愈完善,愈能符合各种原因,我们就会愈觉得满意。
博尔赫斯小说的“镜子”意象分析
博尔赫斯小说的“镜子”意象分析安维宁【摘要】在博尔赫斯的小说中,“镜子”意象作为“抽象感知世界”重要的形式意义,可以说是他的小说创作的基础.通过分析博尔赫斯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叛徒与英雄的主题》和《特隆、乌巴克尔、奥比斯·特蒂乌斯》,讨论“镜子”意象是如何作为博尔赫斯小说“抽象感知世界”的形式而存在的.【期刊名称】《甘肃高师学报》【年(卷),期】2017(022)010【总页数】3页(P26-28)【关键词】“镜子”意象;“镜子”模式;博尔赫斯【作者】安维宁【作者单位】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甘肃定西7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博尔赫斯有一首名为《镜子》的诗:我看不到你,但知道你的存在,这件事增长了我对你的恐惧,你居然成倍增加那些构成并且包括我们的事物的数目,你死去的时候会复制另一个,另一个,另一个……①诗中反映出博尔赫斯对镜子的现象世界不断地增殖感到恐惧。
他在面对镜中的另外一个自己时,对人类存在本身产生了怀疑,正是这种怀疑促使“镜子”意象成了他的小说中的基本意象,同时也是其小说“抽象感知世界”的基本构建方式。
这意味着博尔赫斯的“镜子”意象具有很广泛的概括意义。
它不仅可以具体表现为现实的、真正的镜子及其相关属性,而且可以具体表现为一切能增殖的东西,诸如百科全书、图书馆、梦等。
同时由于人的性格的双重性和两面因素,与一重性及单面性相比具有增殖性,所以也同样可以归纳到“镜子”意象中。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所有这类意象都可以统称为“镜子”意象。
那么,“镜子”意象就不仅仅是博尔赫斯个人化的创造,它还具有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普遍意义和公设性质。
比如拉美作家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法国现代派诗人瓦雷里的诗《水仙恋语》等,都有“镜子”的意象。
但他们作品中的“镜子”意象更多地表现为现代情感的寓言——自我封闭、自足、自恋的寓言。
在《百年孤独》中,“镜子”意象的寓意由冰块、玻璃传达出来。
210991684_绘画的镜像叙事及其话语隐喻——从“镜子”意象看西方“再现”观念的变迁
艺术设计研究2023 01期绘画的镜像叙事及其话语隐喻—从“镜子”意象看西方“再现”观念的变迁杨向荣 唐紫琪在西方艺术史上,镜子是一个特殊的意象,一直是绘画的传统母题。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中,镜子兼具指称性的再现功能和象征性的隐喻功能。
15世纪杨·凡·艾克所作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17世纪委拉斯开兹所作的《镜前的维纳斯》和《宫娥图》,维梅尔所作的《音乐课》中的镜像出现了对再现的偏离。
随着20世纪现代艺术观念的转变,镜子的再现功能遭遇困境,出现了再现危机。
在马奈的《弗里·贝尔杰酒吧》、毕加索的《镜前少女》和马格利特的《禁止复制》等作品中,镜子不再是再现的摘要:在西方绘画史上,镜像最初以逼真摹仿为核心观念,这是对传统再现观念的确证。
文艺复兴时期,镜像一方面在视觉相似的基础上再现摹仿对象;另一方面开始偏离现实。
在现代艺术中,镜像偏离指涉性,完全颠覆和抛弃了再现。
镜像从确证再现到偏离再现,再到颠覆再现的艺术实践中,实际上是绘画在不断地重构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进而以此回应图像再现内涵的观念变迁。
在镜像对再现观念的挑战和冲击中,古典绘画的理论范式和诸多原则遭遇危机,同时也引发了艺术实践中再现观念的重构,为解读艺术与现实之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镜像;再现;图像叙事;话语隐喻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18 (2023) 01-0100-08The Mirror Image Narrative of Painting and Its Discourse Metaphor—The Change of the Western Concept of “Representation” from the Image of “Mirror”Yang Xiangrong Tang ZiqiAbstract :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 mirror image initially takes lifelike imitation as the core concept, which is the confirm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repre-sentation concept. During the Renaissance, on the one hand, mirror image reproduced imitated objects based on visual similarity; on the other hand, it begins to deviate from reality. In modern art, mirror image deviates from reference, completely subverts and abandons representation. In the artistic practice of mirror image from confirmation representation to deviation representation, and then to subversion representation, it is actually painting that is constantly reconstruc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reality, so as to respond to the conceptual change of the connotation of image representation. In the challenge and impact of mirror image on the concept of representation, the theoretical paradigm and many principles of classical painting encountered crisis, and triggere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representation in art practice, providing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reality. Key words : Mirror Image; Representation; Image Narrative; Discourse Metaphor媒介,反而成为再现视觉秩序的破坏者和颠覆者。
中西方文学中镜子意象的对比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现代叙事艺术与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2 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3 对罗伯特•弗罗斯特自然诗的尝试性研究4 从文化差异角度研究英文新闻标题翻译的策略5 An Adaptation-based Approach to Brand Name Translation6 从输出原理探讨非英专业英语口语活动的设计7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策略8 论价值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9 简析商务沟通中的非语言沟通10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基督教对美国黑奴的精神救赎11 埃德娜的觉醒——对《觉醒》的心理女性主义分析12 论杰克伦敦的个人经历和信仰对《野性的呼唤》主人公巴克命运的影响13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95 80 35 64014 从《虎妈战歌》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15 从《喜福会》看中国女性在美国的职业倾向16 违反合作原则所表达的会话含义—以《越狱》中Theodore Bagwell话语为例17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18 On Michael Moore's Fahrenheit / From the Rhetoric Perspective19 英国喜剧电影和美国喜剧电影的不同特点分析20 试述《亚当夏娃日记》的圣经情结21 英汉谚语中“爱”的情感隐喻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22 论《龙年》中呈现的中国文化23 《老人与海》中马洛林形象的不可或缺性24 浅析新闻中模糊语的翻译25 《红字》中海斯特性格分析26 On“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Elegance” in Translation of Business Contract27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新析28 论英语新词对现代英语的影响29 从合作原则看《傲慢与偏见》中的会话含义30 小说《红字》中字母A的象征意义31 激励小学生积极说英语的教学法32 从文学作品中透析东西方女性异化现象33 浅析《黑暗的心》女性形象的作用34 从跨文化角度对品牌名称的研究——以化妆品品牌为例35 简爱:魅力人格———从心理学角度分析36 浅析商务谈判中非言语交际的核心地位37 从文化内涵的角度看汉语动物习语的英译38 从美国电影中透视个人主义:以《当幸福来敲门》为例39 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差异研究40 如何培养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技能41 法律语言特征和法律语言翻译42 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影响43 乌托邦和老子道家思想的比较研究44 全身反应法在少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杭州英之辅EF语言培训为例45 从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看《简·爱》46 浅析“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47 An Analysi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 carlett’s Personality in Gone with the Wind48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的中美家庭观差异49 从《狼改变美国》看人的狼性生存法则50 Reflections on the Inner Beauty of Jane Eyre51 《喜福会》中的女性身份重建52 The Application of 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Instruction53 法律英语词汇特点及其翻译54 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55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与英国相异的原因探索56 文学作品的风格及其可译性57 《红字》中的基督教因素初探58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5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60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性格分析61 从《荆棘鸟》中三个女性形象解读女性主义发展6263 浅析英语谚语的文化内涵及其汉译64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象征手法的解析65 人性在《红字》中的体现66 论乔治•艾略特《亚当•比德》中的道德冲突67 种族沟通的桥梁——对《宠儿》中两个丹芙的人物分析68 论《织工马南》中的象征意义69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70 论《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象征71 译者主体性对翻译风格的影响分析72 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73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74 中西方空间观对比研究75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76 从养老模式的异同看中西“孝”价值观77 《呼啸山庄》和《远离尘嚣》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的对比78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野草在歌唱》中的女性角色79 多丽丝•莱辛《屋顶丽人》与威廉•福克纳《干旱的九月》中女主人公的对比研究80 关于英汉动物习语区别的研究81 工业化进程下人的主体性的追问——梭罗的《瓦尔登湖》82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83 从《人性的枷锁》分析毛姆的写作手法8485 汉英称赞语的对比研究86 抱怨类外贸信函的语篇分析87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on Politeness88 中式菜肴命名的文化内涵与英译89 Schema Theory on the English V ocabulary Teaching in High School90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中的双关鉴赏91 委婉语的适用性原则和策略92 我看简爱的爱情93 谈成长中的大卫•科波菲尔的情感波折94 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研究95 性格、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96 A Study of English Reading Strategies in the High School97 浅谈《简爱》的女性意识98 浅析中国政治文献中排比句的翻译策略99 中西节日文化的对比100 中国旅游指南的中译英研究(开题报告+论)101 从语用原则视角分析政治演讲中的语用策略102 《安尼尔的鬼魂》中“鬼魂”的象征意义探究103 澳大利亚传记文学中的土著文化:以《我的位置》为例104 杰克凯鲁亚克与垮掉的一代105 商务英语新词构词研究106 英语商务信函中礼貌策略的应用107 xx大学影视英语教学调查108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109 中西方婚礼文化对比110 从礼貌原则分析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的语用特色111 An Analysis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Nature and Civilization in Wuthering He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criticism112 英语模糊限制语的分类界定及其语用功能113 语言迁移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的试探性分析研究114 《洛丽塔》男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分析115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116 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看中英谚语的文化意象117 A Study of Chinglish as Found in Students’ Writings118 广告语篇的语用分析119 美剧网络字幕翻译研究120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121 你是爱丽丝吗?从《爱丽丝梦游仙境》中人物看作者刘易斯.卡罗尔的写作意图122 从文化角度探析中英基本颜色词的比较和翻译123 中西方酒文化对比分析124 嘉莉妹妹在通向成功道路上的挣扎125 英汉恐惧隐喻对比研究126 浅析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27 翻译的对等性研究及其应用128 《喜福会》中母爱主题的文化阐释129 非传统式英雄——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看《名利场》130 论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的人马》中对真理与自我认知的追求131 A Contrastive Study on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13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33 用交际翻译理论看英语文学书名汉译134 试析《宠儿》中的象征手法13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36 A Study on Chinglish of EFL Learn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China137 Influence of Western Food Culture upon Chinese People138 金融危机对中美人民经济生活造成不同影响的文化根源139 A Brief Study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China--from its Future Developing Prospective 140 论《他们眼望上苍》中黑人女性身份的建立141 臻于完美的人物魅力——对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的分析142 英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在英语成语中的体现143 中西方身体语言的差异的研究144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主流审美观对美国黑人的影响145 从《简爱》和《达洛维夫人》浅谈女权主义的发展146 目的论指导下的报刊新词英译147 谈中国唐诗中数字的翻译148 《茶馆》英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149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科技英语与科普英语的汉译150 体育新闻标题汉译中修辞的作用——以历届奥运会为例151 浪漫和现实冲突下的宿命论思想——赏析欧·亨利的《命运之路》152 英语国家国歌中爱国主义的话语建构15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54 《威尼斯商人》的新历史主义解读155 广告英语标题翻译的修辞特点156 论《阿甘正传》中的美国梦157 显现的被动•隐现的自我——《看不见的人》中被动语态的身份建构功能研究158 电影《暮色》中人物对白的言语行为分析159 功能对等视角下记者招待会古诗词翻译策略研究160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避免方法161 圣地亚哥,一位让人敬佩的英雄——海明威《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分析162 翻译历史观:新闻发布会口译研究163 Improvi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ral Engl ish by Applying English Songs164 On Elizabeth’s Rebellious Spirit in Pride and Prejudice165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务合同翻译166 中西方酒文化之比较研究167 英语毕业论文)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分析商务谈判中的报价策略168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隐喻研究169 《红楼梦》两英译本中习语翻译的比较170 功能对等角度下《最后一片叶子》的翻译策略171 艾米莉狄金森死亡诗歌的解读172 The Analysis of Daisy in The Great Gatsby173 浅析莎士比亚《辛白林》中的女性形象174 从《理智与情感》中看人格与性格对婚姻选择的影响175 旅游英语翻译的研究176 《小妇人》结局分析177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应用178 中国与日本茶文化的比较179 功能文体学视角下的商务合同文体分析及翻译18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81 A Brief Study of the Causes o f Emily’s Tragedy in A Rose for Emily182 跨文化交际策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183 女性主义视角下《大地》的解读184 Application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Top Talk185 A Comparative Study on Metaphors of FIR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a Cognitive Perspective186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Teaching187 解读西方传统童话中两位典型女性形象188 Ezra Pound’s Attempt to Find a Savior in His Poetry Writing189 《第十二夜》中女性人物特征分析190 《红楼梦》中文化词的翻译191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研究192 从《丧钟为谁而鸣》看海明威死亡情节成因193 浅谈商标的特点及其翻译194 简•奥斯汀《诺桑觉寺》中人物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同态度195 试论霍桑小说《胎记》中的象征主义196 论色彩在《红字》中的运用与艺术效果197 《祝福》两种英译本对比研究198 探析《红字》中齐灵渥斯的恶中之善199 《金色笔记》中女性主义的误读开题报告+论文( )200 Feminism under the Traditional Masculine Standards。
中外文论中的镜喻
中外文论中的镜喻当我们在探讨文学作品的本质时,一个有趣的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镜喻在中外文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中国文论到外国文论,镜喻的含义和用法各不相同,但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深刻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比较和分析,探讨镜喻在中外文论中的内涵和价值。
在中国文论中,《韩非子·喻志篇》曾有言:“故镜正,则尘垢止;言论公,则身蔽忘。
”这里,韩非子巧妙地以镜喻公正,认为公正的言行就像明镜一样,可以止住尘埃和污垢,揭示出人性的美好。
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代中国对于文学作品的期许:作品应该如明镜一样,真实反映出社会的善恶美丑。
而在外国文论中,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个典型的例子。
他在《理想国》中提出,文学作品应该像镜子一样,真实反映出现实世界。
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的构建需要哲学王的智慧,而文学艺术则需要扮演“镜子”的角色,将现实世界的现象真实地呈现出来。
此外,他在《法句篇》中提到:“镜子即正义。
”这里,镜子被赋予了正义的象征,意味着文学作品在反映现实的同时,也应该追求正义和真理。
当我们深入挖掘镜喻在文论中的意义时,可以发现它具有以下特点:1、镜子可以比喻文学作品的本质。
文学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社会的现实和方方面面,如同社会现象的镜子。
2、文学作品应该尽可能真实地反映现实。
像镜子一样,文学作品不应该夸大或缩小现实,而应该如实地呈现出社会的善恶美丑。
综上所述,镜喻在中外文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揭示了文学作品的本质,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新视角。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运用镜喻来丰富自己的作品,使它们更加真实、深刻地反映出社会的现实和人类的情感。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借鉴前人的镜喻理论,不断拓展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为文学作品的创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
此外,镜喻还提醒我们,文学作品应该追求正义和真理。
作为社会的镜子,文学作品不仅要真实反映出现实,还应该勇敢地揭示社会的不公和丑恶,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浅析镜子在中西方绘画中的体现
浅析镜子在中西方绘画中的体现作者:徐冉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年第10期摘要:镜子这一本体在中西方的绘画中都有着重要地位和特定的象征意义,这些象征意义大同小异,都是特定时代里的社会文化在绘画上的缩影。
关键词:鏡子;象征意义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9.028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9-0040-01从人类对着水面看见自身的形象,到现如今我们起床洗漱时的常常看见的镜子,镜像反射这一简答的物理现象对于我们思考自身,思考世界都充当了重要角色。
而作为绘画本体的镜子在中西方绘画中又有着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呢?一、中国传统画中镜子的出现及其象征意义我们在苏汉臣的《靓装仕女图》中也能发现,仕女娴静的面容是在镜子上表现出来。
画家在表现人物侧身和背影时,可以通过镜子将人物的面容反射出来,和画外的观者产生联系。
《旧唐书》卷七十一中记载,唐太宗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可见。
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镜子不单单有反射物体的物理功能,经常拿来用作为对比,关照的手段。
这在顾恺之《女史箴图》中的第四段里有所体现。
画的是妇女在对镜梳妆。
旁边题字“人咸知修其容,而莫知饰其性”画面右边的妇女正侧身对镜自理,画家利用镜面反射的原理,巧妙地在镜面上展现出妇人顾影自怜的神态。
左边有一妇女照镜,她身后有一女子在为其梳头。
由此可见,画家用想向世人强调人格品质的修养大于对容貌的修饰,起到教化宫中妇女的作用。
同时,顾恺之也在画中通过镜子表达了自己的“悟对”的美学观念,两位妇女对镜自赏,不单单反映出女性爱美是天性,画家也将镜中影像和镜前正在“修容”的妇女形成“悟对”关系。
中国传统画中的镜子不单单可以在构图方面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在文化内涵经常将镜和鉴联系在一起,在绘画上用镜子表现出“鉴”的含义,且镜子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又很丰富,甚至可以将“心”,“古”,“人”,“屏风”等物象代替“镜子”的物象在画面上表达出来。
中西方诗歌意象比较研究
中西方诗歌意象比较研究摘要: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深厚积淀形成的典型意象以及古代诗学中的意象理论,对世界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英国的意象派,还是此后美国诗人伊兹拉·庞德发起的“意象派运动”,无不受到中国古典意象理论的影响。
中西方不同的哲学、文化背景,决定了西方现代意象诗学与中国古代意象诗学的不同特征,两种意象理论在交流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意象派;诗歌意象;异同在中西方漫长的诗歌发展历程中,意象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诗歌美学范畴。
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深厚积淀形成的典型意象以及古代诗学中的意象理论,对世界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英国的意象派,还是此后美国诗人庞德发起的“意象派运动”,无不受到中国古典意象理论的影响。
中西方不同的哲学、文化背景,决定了西方现代意象诗学与中国古代意象诗学的不同特征,两种意象理论在交流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一、中西方诗歌意象的契合相通之处注重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固有的传统,中国古典意象理论和中国诗歌对美国意象派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美国诗人埃温说:“到如今,不考虑中国诗的影响,美国诗就无法想象。
这种影响已成为美国诗传统的一部分。
”①这种影响使得美国意象派诗歌中的意象与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具有相通之处。
1.主客契合交融美国意象派诗歌中的意象与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的实质都在于主观情意与客观景物契合交融,创造出“象外之意”。
在中国,意象这一概念的古义是“表意之象”,是指用来表达某种抽象的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以“神用象通,情变所孕”揭示了意象创造的真谛,即诗人在创造活动中“心物交融”,“情景交触”,达到内意与外象契合交融的境界。
意象派诗歌运动领袖庞德给意象下的定义是“一刹那间所表现出来的理性和情感的复合物”②。
关于复合物,庞德在《关于意象主义》中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扩展:意象可以有两种。
西方文论与中国文学-意象研究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亚瑟·韦利语),所以意象研究在西方被认为是研究诗歌和诗剧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种方法源远流长,至本世纪面貌便焕然一新。
在我国,意象研究也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论说。
如果移西就中,或者中西相照,将会为我国古诗意象的研究增添许多有意义的内容。
第一节意象研究的由来“意象”一词的西文是“image”,源自拉丁文“imago”。
在文艺复兴之前,这一术语仅仅指普通意义上的“影像”、“仿制品”或“复制品”,并不指诗歌中的艺术形象。
那时,人们用一个专门的批评术语“icon”,来指艺术作品中的“某物之像”,还用一个一般的概念“enargia”,来指“使读者似乎看见了某物的过程”。
诗人运用意象创作诗歌,但并不自知,反倒认为自己是在借助“修辞”而进行思考。
文艺复兴时代修辞与逻辑的融合,孕育了一种视诗人为“制造者”的诗歌观,一首好诗被目为“人工”产品。
十七世纪末叶,在新科学、经验主义等哲学思潮的影响下,“人为的”一词带上了贬义,运用修辞变成了一种损害客观真实的不诚实行为。
一些散文家和诗人起而反对使用比喻,批评术语便随之发生了变化,“意象”即是填补语汇空白的术语之一。
这时英国哲学家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强调,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感觉通过意象印在脑海里,想象则是储存感觉印象(即意象)的巨大仓房。
英国文学批评之父德莱顿(John Dryden,1631~1700)不仅接受了霍布斯的想象说,把它比喻成一只小狗,“在记忆的田野上徘徊、搜寻,直到惊起追捕的猎物”;而且开始把意象用于诗歌批评——分析玄学派诗人的艺术手法。
他甚至十分明确地声称:用意象描写,这本身就是诗歌的顶峰和生命。
1不过,这并不是当时普遍认可的观点。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倾向把意象视为纯粹的装饰品,宛如蛋糕上增添滋味的樱桃。
到了十八世纪,一些批评家开始重视诗歌中意象的作用,渐渐意识到诗人的创造力在于“想象”,也就是在于他脑海中“意象”的丰富性。
西尔维亚·普拉斯诗歌中的镜子意象与母性凝视
西尔维亚·普拉斯诗歌中的镜子意象与母性凝视作者:仝冀豫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35期摘要:西尔维娅·普拉斯(Sylvia Plath)是当代杰出的英语诗人。
本文通过对诗人在《镜子》与《晨歌》两首诗中所使用的“镜子”意象,借用“母性凝視”概念,结合安东尼·吉登斯(Antony Giddens)的自我认同学说,对诗歌中呈现出的不同层面的“他者”进行解读,探究“我”分别作为“母性凝视”下的客体和主体,如何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并尝试解释“母性凝视”对于个体自我构建的意义。
论文先对母性凝视概念进行界定,而后分析普拉斯如何通过诗歌叙事和镜子意象,来对抗加诸“我”(persona)身上的图像呈现,同时探寻“母性凝视”对于自我构建的作用。
关键词:母性凝视;他者;西尔维亚·普拉斯;镜子意象一、母性凝视与自我认同“母性凝视”(maternal gaze)这一概念,常出现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领域之中。
“母性凝视”关注重点为母亲和婴儿之间眼神凝望的互动。
在婴儿发展早期,“母性凝视”影响婴儿自我认同,为其构建本体安全。
本论文中的分析将拉康镜像阶段中的他者概念及以其女性主义学说中的他者凝视理论,因此“母性凝视”这一术语被借用来指代两个维度他者概念的交叉和连接,这一概念内涵得以扩展。
因此在本文分析中,母性凝视之下的“自我”面对的是两个层面的他者。
吉登斯的自我认同理论认为,自我认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关键转折点在于个体感受并获取本体安全感。
他指出,个体的本体安全感源于婴儿早期经验中培养的“基本信任”。
在婴儿时期,婴儿由于受到“母亲的/爱怜般的注意”[1],而建立其对世界的“基本信任”。
吉登斯指出,在正常环境中,本体安全感是一种保护性的情感疫苗,帮助个体抵御“存在性焦虑”[2],抗拒着未知的威胁和危险。
婴儿时期所感受到的母亲的注意,属于一种返回的凝视行为。
母性凝视,可以说是婴儿建立基础信任最直接的推力。
博尔赫斯诗歌中的镜子意象分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2 从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角度简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3 爵士时代美国东西部的差距在盖茨比的人生悲剧中所扮演的角色4 《丧钟为谁而鸣》中罗伯特.乔丹性格的多视角分析5 The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Margaret Mitchell’s Gone with the Wind and Alexandra Ripley’s Scarlett6 教师在农村初中英语游戏教学中的角色分析--以某中学为例7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Main Female Characters in Golden Notebook8 中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的纠错策略9 论例句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10 浅议英语语言中的委婉及其应用11 《大地》中赛珍珠女权主义分析12 中西方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礼貌的语义差别13 以赫索格为代表的索尔贝娄作品中知识分子的困境与出路14 On Wisdom of Tao in Tao De Jing and the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Based upon Translations of Wu(无)and You(有)15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805 990 74 916 Chinese Auto Companies’ Cross-border Acquisi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fluences on the Chinese Auto Industry—A Case Study of Geely’s A cquisition of V olvo17 Tragic Elements——An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 Holden’s growth experience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18 Metaphorical Analysis of Polysem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19 从关联理论角度谈电影《灰姑娘的故事》的字幕翻译20 霍桑及其矛盾思想在《红字》中的体现21 目的论与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22 英语习语中隐喻的汉译23 从女性角度分析《喧哗与骚动》中的堕落与升华24 《德伯家的苔丝》苔丝和《红字》海斯特的悲剧命运的比较25 种族沟通的桥梁——对《宠儿》中两个丹芙的人物分析26 从中美文化差异看中国人创新能力的缺失与培养27 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28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29 论奥斯卡王尔德童话中的唯美主义30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调查31 从认知语境角度探究社交语用失误的原因32 《夜莺颂》的翻译技巧探究33 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黑色基调---在美国梦里挣扎34 论美国黑人现代流行音乐及其影响35 试析《旅游巴士》中的犹太文化内涵36 解读海尔奥运营销战略37 On Michael Moore's Fahrenheit / From the Rhetoric Perspective38 The Comparis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India39 浅谈《简•爱》的女性意识40 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重要性41 对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中“爱”的比较及其文化影响初探42 从诗歌分析威廉.华兹华斯的人生观和自然观43 礼貌原则框架下化妆品广告语篇研究44 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45 从人格特质理论探析简爱的个人特质46 A Tentativ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McDonald’s Success47 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性格的双重性48 《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49 汽车品牌文化内涵50 浅析《掘墓人的女儿》所体现的犹太寻根主题51 “集体无意识”理论观照下艾米莉的悲剧性52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in Senior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53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Wolf Images Between Wolf Totem and The Call of the Wild5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French Higher Education55 浅析商务谈判中的恭维语应用56 《洛丽塔》男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分析57 拒绝话语跨空间映射的认知解读—以商务洽商为例58 迷惘一代的英雄:厄内斯特海明威与弗雷德里克亨利59 浅论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及其女性主义意识60 论小说《德库拉》中的哥特元素61 论企业对员工过度压力的管理62 英语文化中的禁忌语63 析乔治艾略特在《织工马南》中的语言特色64 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方法探究65 论《紫色》中西莉的精神意识的创建66 《雾都孤儿》中批判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分析67 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68 The Effects of Family Education on Personalities in Little Women69 网络英语中的新词探究70 从文化差异角度研究商标翻译71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Numerical Idioms and English Numerical Idioms72 应用学习动机理论优化高中英语学困生73 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元小说叙事研究74 探究哈利波特的英雄成长之路75 《绝望的主妇》中的中产阶级女性独立意识的研究76 企业文化构建的话语分析路径77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78 《等待野蛮人》中的寓言式写作手法79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Animal glossari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80 《嘉莉妹妹》中赫斯特伍德人生悲剧81 论《暮光之城•暮色》中英译汉的词类转译82 谭恩美《喜福会》中人物对话含义及其功能分析83 从个人英雄主义角度解读《肖申克的救赎》84 从跨文化的视角看旅游英语翻译85 从《道连葛雷的画像》角色看王尔德86 A Preliminary Study on Racial Discrimination in America87 从广告层面比较研究中美文化差异88 浅析英汉问候语的文化异同89 《福尔摩斯历险》所折射的英国侦探小说的要素90 On Application of TBLT to Junior High School Oral English Teaching91 简析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92 The Influenc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n Translation9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94 论《宠儿》中社区与逃离的关系95 论中英商业广告及其翻译96 A Study of Humor in Films and TV Series Subtitles and Its Translation97 高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98 从日常交际礼貌用语失误看中西方文化差异99 中英礼貌用语差异100 从语言角度看中英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101 试析《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伦理冲突102 论《红字》中体现的清教思想103 论文学翻译中“原作之隐形”存在的必然性104 《请买票》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105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双关语的研究106 论《看不见的人》的主人公的心理成长历程107 A Comparison between Jane Eyre and Elizabeth—Two Female characters in Jane Eyre and Pride and Prejudice108 拒绝话语跨空间映射的认知解读—以商务洽商为例109 论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的人马》中对真理与自我认知的追求110 中美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分析111 从目的论角度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112 《野性的呼唤》的社会达尔文主义113 《隐形人》中格里芬的心理剖析114 浅谈《竞选州长》中的幽默与讽刺115 从《教长的黑面纱》看霍桑的象征主义116 中西方悲剧爱情故事折射出的文化差异—《穆斯林的葬礼》与《荆棘鸟》之比较117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Gratitude Expressions118 政治委婉语的取效性行为分析119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Light of the Skopostheory:A Case Study of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120 中西节日的对比研究121 凯瑟琳安波特作品中的女性话语权威122 英语会话中间接拒绝语的语用研究123 浅析英文商标翻译中的问题及对策124 电影《苔丝》的缺失——与原著《德伯家的苔丝》的比较125 英汉禁忌语异同之分析与比较126 美国牛仔和牛仔文化127 论科技英语新词的翻译128 浅谈中美饮食文化差异129 从心理学角度探析爱米莉的爱情悲剧130 Which Woman is More Popular in Modern Society: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ss and Jane 131 英汉“走类”动词短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132 汉英导游词中国俗词汇的翻译策略研究133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赶”的英译13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35 对中西方传统节日之文化差异的研究136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137 On the Translation of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 in Wuthering He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138 浅论中文商标的翻译139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生活大爆炸》中幽默字幕的汉译140 《围城》中文化词的英译策略14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主义”142 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矛盾情感143 对《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悲剧性分析144 从哈姆雷特心理变化轨迹浅析其性格发展阶段145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146 “垮掉的一代”形成的背景探析147 美国电影片名翻译研究148 论《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象征149 On House’s Model for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A Case Study of Li Mi’s Chen Qing Biao150 《喜福会》中的女性身份重建151 《德伯家的苔丝》环境细节描写的作用152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153 跨文化交际中的移情及其能力的培养154 从认知语境的角度解读《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隐含意义155 人力资源管理浅谈156 《紫色》女主人公性格分析157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建构浅析158 从会话含义理论看《家有儿女》159 从文化角度简要分析词语的意义160 第二语言习得中语用迁移现象的分析161 高中英语写作前口语活动设计与实施建议162 The Loss and Gain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163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听力课堂焦虑的影响及解决策略164 高中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165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色彩的象征意义166 关于高中英语课堂内自主学习的思考167 瓦尔登湖畔的隐士:反抗与变革168 从奥巴马访华报道看中美媒体报道差异169 中外服装品牌英文标签语言的跨文化研究170 从杨必翻译的《名利场》看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17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72 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173 从福柯的后人道主义视角看赫尔米娜之死——解读赫尔曼黑塞作品《荒原狼》174 Feminism in The Awakening175 跨文化营销策略研究--以宝洁为例(开题报告+论)176 从中英语言中的幽默表达看中西方思维差异177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奶妈和《西厢记》中的红娘人物形象比较178 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讨179 英语电影对白汉译180 论简•奥斯丁《理智与情感》中两姐妹的成长181 Risk Comparing of Documentary Collection and Letters of Credit182 英汉委婉语比较研究183 从心理学角度试析简爱性格的对立性184 浅析《贵妇画像》中的心理描写185 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主角萨拉女性意识的体现186 打破沉默——接骨师之女中“沉默”主题的解读187 H.G.威尔斯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措辞研究188 英汉文化差异对英语俚语汉译的影响189 中国领导人讲话中中国特色词汇的汉英翻译190 社会变化对马克•吐温文学风格的贡献191 论英语演讲开场的决定性因素和相关策略192 性别差异在外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193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其短篇小说的人物对话194 功能对等视角下记者招待会古诗词翻译策略研究195 关于英语谚语翻译的一些意见196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和达西关系的转变197 透过好莱坞校园电影解析美国青少年的特点198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人物的认知局限199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新析200 论《等待戈多》中的荒诞与象征。
西尔维亚·普拉斯诗歌中的镜子意象与母性凝视
76西尔维亚•普拉斯诗歌中的镜子意象与母性凝视文/仝冀豫 摘要:西尔维娅•普拉斯(Sylvia Plath)是当代杰出的英语诗人。
本文通过对诗人在《镜子》与《晨歌》两首诗中所使用的“镜子”意象,借用“母性凝视”概念,结合安东尼•吉登斯(Antony Giddens)的自我认同学说,对诗歌中呈现出的不同层面的“他者”进行解读,探究“我”分别作为“母性凝视”下的客体和主体,如何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并尝试解释“母性凝视”对于个体自我构建的意义。
论文先对母性凝视概念进行界定,而后分析普拉斯如何通过诗歌叙事和镜子意象,来对抗加诸“我”(persona)身上的图像呈现,同时探寻“母性凝视”对于自我构建的作用。
关键词:母性凝视;他者;西尔维亚•普拉斯;镜子意象一、母性凝视与自我认同“母性凝视”(maternal gaze)这一概念,常出现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领域之中。
“母性凝视”关注重点为母亲和婴儿之间眼神凝望的互动。
在婴儿发展早期,“母性凝视”影响婴儿自我认同,为其构建本体安全。
本论文中的分析将拉康镜像阶段中的他者概念及以其女性主义学说中的他者凝视理论,因此“母性凝视”这一术语被借用来指代两个维度他者概念的交叉和连接,这一概念内涵得以扩展。
因此在本文分析中,母性凝视之下的“自我”面对的是两个层面的他者。
吉登斯的自我认同理论认为,自我认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关键转折点在于个体感受并获取本体安全感。
他指出,个体的本体安全感源于婴儿早期经验中培养的“基本信任”。
在婴儿时期,婴儿由于受到 “母亲的/爱怜般的注意”[1],而建立其对世界的“基本信任”。
吉登斯指出,在正常环境中,本体安全感是一种保护性的情感疫苗,帮助个体抵御“存在性焦虑”[2],抗拒着未知的威胁和危险。
婴儿时期所感受到的母亲的注意,属于一种返回的凝视行为。
母性凝视,可以说是婴儿建立基础信任最直接的推力。
对于个体而言,在想象阶段接触到的母性凝视,不断刺激尚无自我意识的个体迈向自我觉醒。
中国古代小说中镜意象的叙事功能演变
从古代到近代,中国古代小说中镜意象的叙事功能经历了从简单 的物象描述到复杂的象征表达的演变。
文化背景的影响
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背景对镜意象的叙事功能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
目前对古代小说中镜意象的研究还存在一 些不足之处,如研究范围不够广泛,缺乏 对不同类型小说的对比分析等。
02
随着时代的发展,镜意象的叙事功能也在不断演变,反映了不
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古代小说中镜意象的叙事功能演变及其背后
03
的文化内涵。
研究目的和方法
目的
通过对中国古代小说中镜意象的梳理和分析,揭示其叙事功能在不同时代的 演变及其文化内涵。
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相关小说文本,对其中的镜意象进行深入分析和归纳 。
在古代宗教信仰中,镜子通常被视为神圣的物品。例如,在佛教中,
镜子被用来象征内心的清净和智慧。
镜意象的演变过程
镜子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镜子的象征意义经历了多次演变。在早期的作品中,镜子通常被赋予辟邪、祈福等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镜子的象征意义逐渐变得复杂和多样化。
镜子的叙事功能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镜子的叙事功能也逐渐演变。早期作品中,镜子通常被用来预示未来的事件或显现人物的 命运。随着小说的发展,镜子的叙事功能逐渐变得复杂,它不仅可以预示事件的发展,还可以反映人物的内心 世界和情感变化。
镜意象在小说叙事中的功能
强化故事情节
某些小说中,镜子成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元素,如《红 楼梦》中的宝钗照镜、林黛玉看到自己的倒影等。
塑造人物形象
通过描写人物在镜子前的反应和行为,刻画人物性格、心理和情 感。
中西诗学中的镜子隐喻读后感
中西诗学中的镜子隐喻读后感英文版Mirror Metaphor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oetics: ReflectionsThe mirror metaphor has been a common theme in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poetry, symbolizing self-reflection, introspection, and the search for truth. In Chinese poetry, the mirror is often used to represent the inner self, reflecting one's emotions, thoughts, and desires. The mirror is seen as a tool for self-examination, a way to gain insight into one's own nature and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around them.Similarly, in Western poetry, the mirror is a powerful symbol of self-awareness and self-discovery. Poets use the mirror as a metaphor for the human condition, reflecting the complexities of human emotions, relationships, and experiences. The mirror becomes a lens through which the poet can explore their own identity, fears, and desires.One of the most famous examples of the mirror metaphor in Western poetry is Sylvia Plath's poem "Mirror," in which the mirror becomes a reflection of the speaker's own aging and mortality. The mirror symbolizes the harsh reality of time passing and the inevitability of death, forcing the speaker to confront their own mortality and the fleeting nature of life.In Chinese poetry, the mirror metaphor is often used to explore themes of identity, memory, and self-reflection. Poets use the mirror as a way to capture the fleeting moments of life, to reflect on the past, and to contemplate the future. The mirror becomes a tool for self-exploration, a way to connect with one's innermost thoughts and emotions.Overall, the mirror metaphor in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poetry serves as a powerful symbol of self-awareness, introspection, and the search for truth. Through the mirror, poets are able to explore the complexities of human emotions, relationships, and experiences, and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mselves and the world around them.中西诗学中的镜子隐喻读后感镜子隐喻在中国和西方诗歌中一直是一个常见的主题,象征着自我反思、内省和对真理的追求。
“情感折射”与感物兴怀”:中西方表现理论之同异
“情感折射”与感物兴怀”:中西方表现理论之同异作者:王睿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8期王睿(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新闻传播学院,山东威海 264209)摘要: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形象地把文学比喻为“镜与灯”,作家就是不断在镜里模仿、在灯中表现的创造者;中国的文学批评传统则崇尚情感的自然表达与表现,以期实现“物我合一”。
中西两种诗学均侧重情感的自然流露,同时也各有其特点。
关键词:“灯”理论;“物感”说;同异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8-0112-03美国著名学者艾布拉姆斯在他的著作《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有两个形象的隐喻,即“镜”与“灯”。
所谓“灯”,就是“把心灵比作一种发光体,认为心灵也是它所感知的事物一部分”[1]。
而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则一直秉承“诗缘情”、“诗言志”的传统,强调心灵的真实表现和情感的自然流露。
一、从“镜”到“灯”:情感折射的表现艾布拉姆斯用“镜”与“灯”形容了诗学的两种倾向:一种是“镜”代表的摹仿理论,侧重于分析作品与自然的关系,认为文艺就是自然的摹仿再现;一种是“灯”代表的表现理论,研究作品与作者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表现和外化,或者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外观。
“镜子说”来源于苏格拉底的《国家篇》,他在阐释诗歌的真实性质时打了一个比方:艺术家在创造一个东西或事物的时候,“只需要旋转镜子将四周一照——在镜子里,你会很快得到太阳和天空,大地和你自己,其他动物和植物。
”[2]后来人们通常认为柏拉图援引了这一例子,用“镜子”来说明艺术本质和宇宙本质的关系。
之后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人又对镜子说的内涵加以丰富充实。
“镜子说”就是形象的“摹仿说”,这种理论对后期浪漫主义的兴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世纪英国的批评家哈兹里特在其最重要的美学论文《论一般的诗》中认为,“镜子”无论朝向诗人还是朝向外部世界,都只能从单一的方向来反映所呈现的事物,他认为加上“灯”这一比方的寓意更加丰富。
中西方文学中镜子意象的对比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Research on the Re-cre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Trademarks in Different Cultures2 运用目的论对比分析爱伦•坡《黑猫》的两篇中文译本3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人物性格分析4 英语禁忌语的语用研究5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草根营销以及策略6 学生写作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及其改进方式7 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8 朗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9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颜色词的蕴义10 八十年代以来汉语中英语外来语及翻译11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799 75 79 3812 从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和《猫和老鼠》对比中美儿童教育的差异13 《呼啸山庄》男主角希斯克利夫的性格分析1415 英汉动物习语文化内涵对比与翻译1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7 论跨文化因素对广告汉英翻译的影响18 从英汉动物成语比较中英文化差异19 The Awakening of the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Pride and Prejudice20 目的论在英语儿歌翻译中的应用21 Humor and Satire in Running for Governor2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23 论《蝇王》中戈尔丁对人性之恶的解析24 从语言学的角度解析幼儿双语教学中存在的误区25 浅谈电影台词的翻译技巧--以《追求幸福》为例26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比较27 论中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教学28 英语学习能力与风格的性别差异研究29 “In”与“Out”的认知解读30 是什么在作祟?—论保罗爱情失败的原因31 On the Female Character During the War Through A Farewell to Arms32 田纳西•威廉斯《玻璃动物园》中的南方淑女形象33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34 中英日委婉语语言特征35 Demystification of Model Minority Theory36 试析英语中的性别歧视及去性别化改革37 试析《生死疲劳》英文版风格之再现:文学文体学视角38 麦当劳法则及其在美国社会的影响39 浅析非言语交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40 从《生活的艺术》看林语堂的人生艺术41 从“三美”原则看《荷塘月色》的翻译42 中西饮食文化和典型传统中国菜名翻译之间的差异43 A Southern Elegy—a Feminist Study o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44 从目的论的角度比较研究《茶馆》的两个英文译本45 《时间中的孩子》成长主题分析46 Approaches to the Limits of Translatability for English Palindromes47 英汉语中恐惧隐喻的认知分析48 Advertising Language: A Mirror of American Value49 (英语系经贸英语)中国儿童消费市场乱象分析及应对策略50 论合作语言学习在英语精读课上的应用51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身份的矛盾性52 浅析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和融合53 浅析文化差异对中西商务谈判的影响54 英汉称赞语回应的对比研究55 不可撤销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56 商务网站的英译策略57 中西文化中的颜色内涵之异同58 王尔德童话中的美学观和内在矛盾59 An Analysis of American Dream--A Case Study of The Great Gatsby60 对《儿子与情人》中的自然环境描写的研究61 论散文翻译中的风格再现——以朱纯深、张培基英译《匆匆》为例62 《傲慢与偏见》与《劝导》中婚姻模式的对比研究63 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浅析商宴之道64 从基督教教义分析《红字》中的罪恶与救赎65 《基督山伯爵》与《肖申克的救赎》中男主人公的形象比较66 从《印度之行》看福斯特的人文主义思想观67 工业化进程下人的主体性的追问——梭罗的《瓦尔登湖》68 英汉模糊语言对比研究及其翻译69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求索之路70 从中英文动物隐喻看中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71 Differences of Time Orientatio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al Background72 动物成语的英译73 安妮赖斯小说《夜访吸血鬼》的新哥特世界74 美国俚语的文化及特征75 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帽子和鸭子的象征意义76 《呼啸山庄》的女性主义诠释77 浅谈英语委婉语的作用和原则78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79 从《尼克亚当斯故事》中探析父亲情结对海明威人生观的影响80 弗朗西斯•培根论说文风格传译策略研究81 论《兔子, 跑吧》中哈利的逃避主义8283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求索之路84 浅谈中西方非言语交际中身势语差异85 电影《阿甘正传》影视分析86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谈唯美主义艺术观87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88 On Dynamic Equivalence and Theory of ―Three Beauties‖—with Xu Y uanchong’s Translation of Tang Poems as an Illustration89 中西葬礼文化的对比研究90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91 浅析奥斯卡王尔德童话作品中的唯美主义思想92 女性主义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情态意义解读93 善,还是恶――《我弥留之际》中安斯性格分析94 A Probe into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the Eco-awareness of Hemingway95 Rhetorical Art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f Business Transaction Correspondence96 一小时的自由,永恒的女权主义--评析凯特・肖邦的《一个小时的故事》97 Jane Austen’s Opinion towards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98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电影片名翻译9910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between Wang Anyi’s Everlasting Regret and Virgina Woolf’s Mrs. Dalloway101 浅析《老人与海》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102 从电影《碟中谍》系列探讨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103104 中英动物习语使用和翻译的差异研究105 公示语汉英翻译探讨106 王佐良《雷雨》中的汉语俗语英译的信息减值研究107 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附带习得108 《论语》中“孝”的英译——基于《论语》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109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女性性意识的觉醒分析110 从“米兰达”的人物形象看凯瑟琳安波特的女性观111 丘吉尔《就希特勒入侵苏联发表的讲话》的修辞赏析112 功能对等视角下记者招待会古诗词翻译策略研究113 试析厄内斯特.海明威的悲观主义倾向的成因及其在《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体现114 国外品牌翻译及其接受度研究115 论被动句的翻译116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117 浅析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118 对比研究《珊瑚岛》和《蝇王》主题的冲突性119 不做房间里的天使——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120 电影《暮色》中人物对白的言语行为分析12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下的《奥兰多》122 对英语影视片名翻译的研究123 从美国总统选举看其民主政治124 Translation Strategy on Culturally-loaded Expressions in Prison Break125 浅谈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126 汉英道歉语回应之比较127 论旅游广告的显影性128 《蝇王》主题之原型解读129 言语行为理论下的英语广告双关130 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分析《大卫•科波菲尔》三个中译本131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hina's Middle School132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133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文化因素及其对策134 勃莱特.阿什利--《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新女性135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研究电影名字的翻译136 从李安的父亲三部曲看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137 浅析《到灯塔去》中女性主义思想在两位女主人公身上的体现138 “逍遥骑士”——浅析年代美国嬉皮士文化139 论网络语言的语音变异140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141 英语专业新生英语阅读习惯调查142 化学专业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研究143 合作原则视角下《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144 中医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145 Cultural Barriers in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s146 无法规避的体制——权力视阈下的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147 观电影《刮痧》简析中西文化价值冲突148 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分析奥巴马总统竞选辩论的语篇特点149 哈里的迷惘与自我救赎——《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哲学解读150 中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比较151 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Fuzzy Language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152 托尼•莫里森小说的家庭关系153 跨文化交际中恭维语的语用失误及其文化透视154 圣地亚哥,一位让人敬佩的英雄——海明威《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分析155 中学生词汇自主学习对阅读能力影响初探156 英汉“走类”动词短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157 现代英语新词分析158 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159 论文化背景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160 《苍蝇》的叙事艺术及悲剧主题探究161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写作风格162 试比较中美中学历史教育中历史思维的培养163 《丧钟为谁而鸣》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164 商标翻译中的功能对等165 A Study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166 大学生英语学习归因倾向的调查研究167 目的论视角下公益广告的翻译168 On the Differences of Jocasta Complex in Sons and Lovers and Jin Suo Ji169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乔丹•贝克的人物分析170 浅析英语歧义句的成因及消除171 英语介词的翻译172 To Obey or Rebel –A Study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Moment in Peking 173 论翻译单位174 《黄鹤楼》五个英译本的语义等值研究175 语境与英语词汇教学176 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傲慢与偏见》中的对话177 浅析“苹果”广告中的文化因素178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研究179 《西风颂》两个汉译版本的文体分析180 《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181 初中生英语词汇教学策略182 从原型批评角度浅析《小伙子古德曼布朗》183 《论自然》—浅析爱默生的超验主义自然观184 从电影《刮痧》看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危机185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186 语言艺术与目的性操纵的杂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187 从《印度之行》看福斯特的人文主义思想观188 “It be adj for sb to do sth”中形容词制约研究189 《德伯家的苔丝》环境细节描写的作用190 英语基本味觉词“甜/苦”的隐喻机制191 宗教枷锁下的人性挣扎——《红字》中丁梅斯代尔形象解读192 On Michael Moore's Fahrenheit / From the Rhetoric Perspective193 浅析儿童自然英语教学法的心理学优势194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英语广告中隐喻的翻译195 论《小妇人》的叙事技巧196 论汉语景点名称的英译197 英汉语篇中的省略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方法——以《雪》译文为例198 凯特肖邦《觉醒》中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199 爱默生的自然观--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论自然》200 《玉石雕像》中的非言语交流。
从镜意象看卞之琳对中西诗歌的借鉴与融合
从镜意象看卞之琳对中西诗歌的借鉴与融合作者:吴思颖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08期摘要:作为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现代派的代表性诗人,卞之琳醉心于西方象征派,同时又从中国古典诗学中汲取营养,形成了自己精巧玲珑、意蕴深远又富有理智和哲理的独特诗风。
本文基于中西方文化语境中的镜意象,探析卞之琳诗歌中的镜意象及其对中西诗歌的借鉴与融合,更加深入了解其诗歌中的意蕴与思想内涵。
关键词:卞之琳;镜子;意象;现代派;中西融合一、中西方文化语境中的“镜”无论是中国古典诗歌还是西方象征派诗歌,意象都作为一种诗歌独有的语言符号而广泛存在。
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象征派诗歌这两种诗学资源无疑都是生产意象的温床,纵然整体上使用意象的范式有很大不同,但对于某些意象又有着重合之处,镜子就是中西诗歌意象选取上的一个交汇点。
对于镜子这个意象古今中外有着纷繁复杂的阐释,但我们可以总结出中西方对于镜子这一意象的理解范式。
西方现代哲学家普遍将镜子隐喻的“看”的现代性哲学范式当作是镜子主要传达的内容,象征主义作为一种对自验主义的反动,否定对外部世界的机械摹仿,提出表现内心世界并认为这是更深刻的现实,这实际上就是要打破洞察一切的冰冷的“巨镜”,对追求确定性、主体性的现代性哲学的一种反叛。
而中国文化语境中的镜在后期受到佛教的“空”和道教的“静”的影响,更多的则是指向人内心深处的一种自我认同或是“比喻向作者提供作者自我形象的周围环境”,多在虚静玄空的语境中使用,具有形而上学的意味。
于是镜子成为了对中国形而上学的古典诗学追求的隐喻。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后现代哲学虽然本身有不同层次的哲学思考,但在打破主客对立范式的共同指向上存在契合。
但由于中国诗学文化源远流长,受到各种不同的思想影响,镜的含义也呈现出其他丰富的文化含义。
如《诗经·大雅》中“殷鉴”的典故表明镜又照见得失之含义;从“破镜重圆”之典故中可以看出镜子还象征着爱情。
综上所述,在镜这一意象上既有大体上的中西方意象使用传统的差异,在具体蕴含的哲学思想上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契合,但又有着各自的特性。
中国心灵哲学中的镜子比喻——兼与西方哲学比较
中国心灵哲学中的镜子比喻——兼与西方哲学比较张二平【摘要】中国心灵哲学借用镜喻展示了丰富人学内涵,认为人是与天相通,具有情感、德性、理智诸多心灵层面的综合主体.借用镜喻,道家表述了以理化情的道理;佛教阐释了明心见性的真谛;早期儒家重视认知,借用镜喻说明格物致知的理论;宋代理学则探讨心灵三方面,走向了综合主体的建构.而西方传统心智哲学,借用镜喻通过主客二分的世界观将人定义为认知主体.【期刊名称】《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07(028)004【总页数】4页(P29-32)【关键词】镜喻;情感;德性;认知;主体建构【作者】张二平【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21中国哲学,无论儒、释、道,都以其深刻的心灵哲学理论,对人性中的认知、情感、德性诸层面分别做了深入的研究。
在表述上,“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1]11,镜子比喻就是有名的一例。
一道家较早在哲学意义上使用了镜子比喻。
《老子》云:“涤除玄览,能无疵乎!”(《十章》)河上公注:“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故谓之玄览。
” 高亨《老子正诂》:“览、鉴古通用……玄者,形而上也,鉴者镜也……玄鉴者,内心之光明,为形而上之镜。
能照察事物,故谓之玄鉴。
”老子说:“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起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五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十六章》)谓通过收视反听,混一物我,乃可藏明于内,以心通天。
庄子也讲镜子比喻,他说:圣人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2]207。
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鑑也,万物之镜也。
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体焉[2]337。
“迎”者,事未到而预先忧虑也。
“将”者,送也,事已去而心未去。
“胜物”指不受外物支配,“不伤”也指自我不受拘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现代叙事艺术与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2 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3 对罗伯特•弗罗斯特自然诗的尝试性研究4 从文化差异角度研究英文新闻标题翻译的策略5 An Adaptation-based Approach to Brand Name Translation6 从输出原理探讨非英专业英语口语活动的设计7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策略8 论价值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9 简析商务沟通中的非语言沟通10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基督教对美国黑奴的精神救赎11 埃德娜的觉醒——对《觉醒》的心理女性主义分析12 论杰克伦敦的个人经历和信仰对《野性的呼唤》主人公巴克命运的影响13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95 80 35 64014 从《虎妈战歌》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15 从《喜福会》看中国女性在美国的职业倾向16 违反合作原则所表达的会话含义—以《越狱》中Theodore Bagwell话语为例17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18 On Michael Moore's Fahrenheit / From the Rhetoric Perspective19 英国喜剧电影和美国喜剧电影的不同特点分析20 试述《亚当夏娃日记》的圣经情结21 英汉谚语中“爱”的情感隐喻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22 论《龙年》中呈现的中国文化23 《老人与海》中马洛林形象的不可或缺性24 浅析新闻中模糊语的翻译25 《红字》中海斯特性格分析26 On“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Elegance” in Translation of Business Contract27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新析28 论英语新词对现代英语的影响29 从合作原则看《傲慢与偏见》中的会话含义30 小说《红字》中字母A的象征意义31 激励小学生积极说英语的教学法32 从文学作品中透析东西方女性异化现象33 浅析《黑暗的心》女性形象的作用34 从跨文化角度对品牌名称的研究——以化妆品品牌为例35 简爱:魅力人格———从心理学角度分析36 浅析商务谈判中非言语交际的核心地位37 从文化内涵的角度看汉语动物习语的英译38 从美国电影中透视个人主义:以《当幸福来敲门》为例39 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差异研究40 如何培养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技能41 法律语言特征和法律语言翻译42 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影响43 乌托邦和老子道家思想的比较研究44 全身反应法在少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杭州英之辅EF语言培训为例45 从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看《简·爱》46 浅析“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47 An Analysi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 carlett’s Personality in Gone with the Wind48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的中美家庭观差异49 从《狼改变美国》看人的狼性生存法则50 Reflections on the Inner Beauty of Jane Eyre51 《喜福会》中的女性身份重建52 The Application of 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Instruction53 法律英语词汇特点及其翻译54 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55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与英国相异的原因探索56 文学作品的风格及其可译性57 《红字》中的基督教因素初探58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5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60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性格分析61 从《荆棘鸟》中三个女性形象解读女性主义发展6263 浅析英语谚语的文化内涵及其汉译64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象征手法的解析65 人性在《红字》中的体现66 论乔治•艾略特《亚当•比德》中的道德冲突67 种族沟通的桥梁——对《宠儿》中两个丹芙的人物分析68 论《织工马南》中的象征意义69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70 论《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象征71 译者主体性对翻译风格的影响分析72 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73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74 中西方空间观对比研究75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76 从养老模式的异同看中西“孝”价值观77 《呼啸山庄》和《远离尘嚣》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的对比78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野草在歌唱》中的女性角色79 多丽丝•莱辛《屋顶丽人》与威廉•福克纳《干旱的九月》中女主人公的对比研究80 关于英汉动物习语区别的研究81 工业化进程下人的主体性的追问——梭罗的《瓦尔登湖》82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83 从《人性的枷锁》分析毛姆的写作手法8485 汉英称赞语的对比研究86 抱怨类外贸信函的语篇分析87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on Politeness88 中式菜肴命名的文化内涵与英译89 Schema Theory on the English V ocabulary Teaching in High School90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中的双关鉴赏91 委婉语的适用性原则和策略92 我看简爱的爱情93 谈成长中的大卫•科波菲尔的情感波折94 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研究95 性格、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96 A Study of English Reading Strategies in the High School97 浅谈《简爱》的女性意识98 浅析中国政治文献中排比句的翻译策略99 中西节日文化的对比100 中国旅游指南的中译英研究(开题报告+论)101 从语用原则视角分析政治演讲中的语用策略102 《安尼尔的鬼魂》中“鬼魂”的象征意义探究103 澳大利亚传记文学中的土著文化:以《我的位置》为例104 杰克凯鲁亚克与垮掉的一代105 商务英语新词构词研究106 英语商务信函中礼貌策略的应用107 xx大学影视英语教学调查108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109 中西方婚礼文化对比110 从礼貌原则分析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的语用特色111 An Analysis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Nature and Civilization in Wuthering He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criticism112 英语模糊限制语的分类界定及其语用功能113 语言迁移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的试探性分析研究114 《洛丽塔》男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分析115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116 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看中英谚语的文化意象117 A Study of Chinglish as Found in Students’ Writings118 广告语篇的语用分析119 美剧网络字幕翻译研究120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121 你是爱丽丝吗?从《爱丽丝梦游仙境》中人物看作者刘易斯.卡罗尔的写作意图122 从文化角度探析中英基本颜色词的比较和翻译123 中西方酒文化对比分析124 嘉莉妹妹在通向成功道路上的挣扎125 英汉恐惧隐喻对比研究126 浅析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27 翻译的对等性研究及其应用128 《喜福会》中母爱主题的文化阐释129 非传统式英雄——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看《名利场》130 论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的人马》中对真理与自我认知的追求131 A Contrastive Study on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13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33 用交际翻译理论看英语文学书名汉译134 试析《宠儿》中的象征手法13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36 A Study on Chinglish of EFL Learn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China137 Influence of Western Food Culture upon Chinese People138 金融危机对中美人民经济生活造成不同影响的文化根源139 A Brief Study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China--from its Future Developing Prospective 140 论《他们眼望上苍》中黑人女性身份的建立141 臻于完美的人物魅力——对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的分析142 英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在英语成语中的体现143 中西方身体语言的差异的研究144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主流审美观对美国黑人的影响145 从《简爱》和《达洛维夫人》浅谈女权主义的发展146 目的论指导下的报刊新词英译147 谈中国唐诗中数字的翻译148 《茶馆》英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149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科技英语与科普英语的汉译150 体育新闻标题汉译中修辞的作用——以历届奥运会为例151 浪漫和现实冲突下的宿命论思想——赏析欧·亨利的《命运之路》152 英语国家国歌中爱国主义的话语建构15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54 《威尼斯商人》的新历史主义解读155 广告英语标题翻译的修辞特点156 论《阿甘正传》中的美国梦157 显现的被动•隐现的自我——《看不见的人》中被动语态的身份建构功能研究158 电影《暮色》中人物对白的言语行为分析159 功能对等视角下记者招待会古诗词翻译策略研究160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避免方法161 圣地亚哥,一位让人敬佩的英雄——海明威《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分析162 翻译历史观:新闻发布会口译研究163 Improvi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ral Engl ish by Applying English Songs164 On Elizabeth’s Rebellious Spirit in Pride and Prejudice165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务合同翻译166 中西方酒文化之比较研究167 英语毕业论文)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分析商务谈判中的报价策略168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隐喻研究169 《红楼梦》两英译本中习语翻译的比较170 功能对等角度下《最后一片叶子》的翻译策略171 艾米莉狄金森死亡诗歌的解读172 The Analysis of Daisy in The Great Gatsby173 浅析莎士比亚《辛白林》中的女性形象174 从《理智与情感》中看人格与性格对婚姻选择的影响175 旅游英语翻译的研究176 《小妇人》结局分析177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应用178 中国与日本茶文化的比较179 功能文体学视角下的商务合同文体分析及翻译18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81 A Brief Study of the Causes o f Emily’s Tragedy in A Rose for Emily182 跨文化交际策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183 女性主义视角下《大地》的解读184 Application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Top Talk185 A Comparative Study on Metaphors of FIR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a Cognitive Perspective186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Teaching187 解读西方传统童话中两位典型女性形象188 Ezra Pound’s Attempt to Find a Savior in His Poetry Writing189 《第十二夜》中女性人物特征分析190 《红楼梦》中文化词的翻译191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研究192 从《丧钟为谁而鸣》看海明威死亡情节成因193 浅谈商标的特点及其翻译194 简•奥斯汀《诺桑觉寺》中人物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同态度195 试论霍桑小说《胎记》中的象征主义196 论色彩在《红字》中的运用与艺术效果197 《祝福》两种英译本对比研究198 探析《红字》中齐灵渥斯的恶中之善199 《金色笔记》中女性主义的误读开题报告+论文( )200 Feminism under the Traditional Masculine Stand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