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保健PPT课件
合集下载
(5)早产儿保健ppt课件
早产儿生理特点 血液系统
• 血容量 足月儿85ml/kg ,早产儿89-105ml/kg • 出生时白细胞数量较多(15-20×109/L) 4-6天内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 血红蛋白含量较高(Hb 153-156±12-13g/L) • 维生素K依赖因子Ⅱ、Ⅶ、Ⅸ、Ⅹ活性低
• 易早期出现贫血,贫血程度重
系统
住院期间常见问题
• 呼吸窘迫综合症(RDS) • 呼吸暂停 • 慢性肺部疾病 • 动脉导管未闭
出院后注意事项
慢性肺疾病恢复期,肺功 能逐步恢复,需合理喂养、 关注呼吸、肤色、哺乳能 力,预防感染。
若出院时仍未闭合,需动 态复查,并关注呼吸、心 率、肤色、哺乳能力。 合理喂养,注意哺乳能力、 呕吐、腹胀、排便情况。
早产儿出院后护理 营 养 ü 强化母乳--早产儿最优化的喂养方式 • 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出院前评价 营养状况不满意者需要继续强化母乳喂养至 胎龄40周 • 此后母乳强化的热卡密度应较住院期间略低, 如半量强化(72kcal/100ml),根据生长情况 而定
早产儿出院后护理 营 养 ü 配方奶喂养 • 早产儿配方奶: 人工喂养的极(超)低出生体 重儿需要喂养至胎龄40周;如母乳喂养体重增 长不满意可混合喂养(早产儿配方奶不超过每 日总量的1/2),作为母乳的补充。 • 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PDF): 各种营养素和 能力介于早产儿配方奶和标准配方奶之间的一 种早产儿过渡配方奶,适用于人工喂养的早产 /低出生体重儿或作为母乳补充。
• 早产儿: 1、 常出现周期性呼吸,即呼吸停止<20秒, 但不伴有心率缓慢及发绀
2、呼吸暂停:呼吸停止>20秒,伴有心率缓 慢<100次/分及发绀 3、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生理特点 消化系统
早产儿课件PPT课件
蛋白质需求量大
早产儿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需要 更多的蛋白质来支持生长发育。
母乳喂养优势及技巧
母乳喂养优势
母乳可提供早产儿所需的 全面营养,同时有助于增 强免疫力、促进智力发展 等。
母乳喂养技巧
早产儿吸吮能力较弱,需 采用特殊的哺乳姿势和喂 养方法,如侧卧哺乳、挤 压乳房等。
母乳强化剂使用
对于部分早产儿,医生建 议使用母乳强化剂以提高 母乳的营养密度。
早产儿课件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早产儿概述 • 早产儿生理特点 • 早产儿营养需求与喂养策略 • 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 早产儿心理行为发展及干预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早产儿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259 天)的新生儿,其中胎龄小于28 周者称为极早早产儿或超未成熟 儿。
社会对早产儿家庭的关注和支 持将不断加强,为早产儿家庭
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加强呼吸道管理,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促进肺部发育。
呼吸道感染
注意手卫生和环境清洁,避免交叉感染,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消化系统疾病防治策略
喂养不耐受
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方式,逐渐增加奶量,避免过 度喂养。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保持肠道通畅,避免感染,必要时手术治疗。
胃食管反流
调整喂养姿势和奶量,避免过度喂养和哭闹时喂 奶。
。
02
认知行为疗法
引导早产儿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
03
家庭干预
对家庭环境进行评估和干预,提高父母的育儿技能和改善家庭氛围。
早产儿保健PPT课件
• 败血症 • 肺炎
早产儿常规护理和随访 注意预防感染。
10
早产儿出院后护理
保温 营养 感染预防 体位
11
保温
正常体温(36.5-37.5℃) 手足温暖 室温控制(24-26℃/22-24℃/18-22℃) 袋鼠式护理 带帽 洗澡(室温25℃±,水温35-40℃,迅速擦干)
• 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出院前评价 营养状况不满意者需要继续强化母乳喂养至 胎龄40周
• 此后母乳强化的热卡密度应较住院期间略低, 如半量强化(72kcal/100ml),根据生长情况 而定
17
早产儿出院后护理 营 养
配方奶喂养 • 早产儿配方奶: 人工喂养的极(超)低出生体 重儿需要喂养至胎龄40周;如母乳喂养体重增 长不满意可混合喂养(早产儿配方奶不超过每 日总量的1/2),作为母乳的补充。 • 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PDF): 各种营养素和 能力介于早产儿配方奶和标准配方奶之间的一 种早产儿过渡配方奶,适用于人工喂养的早产 /低出生体重儿或作为母乳补充。
• 生理反射较弱 • 易发生脑室管膜下出血----双下肢痉挛性脑瘫
脑室管膜下存在丰富的胚胎生发层组织 • 易发生脑白质损伤-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6
早产儿生理特点 泌尿系统
• 浓缩功能差和肾溶质负荷重。需更多的水才能 完成对溶质的排出 • 肾糖阈较低,尿糖阳性率高 • 晚发性酸中毒
碳酸氢根阈值低,排酸能力差
30
对出生胎龄≤34W,或出生体重<2000g的 早产儿,应进行眼底病变筛查,随诊直 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
31
筛查间隔时间应根据第一次检查结果而定。 如双眼无病变或仅有1期病变,可隔周复查一次, 直到ROP退行,视网膜血管长到锯齿缘为止。
早产儿保健讲解PPT
早产儿的皮肤较薄,容易受伤和感染 早产儿的呼吸系统不完全发育,需要特 殊呼吸支持
早产儿的身体特点
早产儿的消化系统较不健全, 需要特殊的喂养方式
早产儿的保健 要点
早产儿的保健要点
早产儿需要在保温箱中保持恒温,避免 感冒和体温过低 早产儿需要经常观察呼吸情况,及时就 医处理呼吸困难
早产儿的保健要点
早产儿的康复 训练
早产儿的康复训练
早产儿可能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帮助促 进身体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康复训练可以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 等方面的专业指导
早产儿的康复训练
家庭成员需要积极配合康复训 练,源自进早产儿的康复进程早产儿的心理 支持
早产儿的心理支持
早产儿的家庭成员需要给予早产儿充分 的关爱和心理支持
早产儿的发育监测
早产儿发育不良时,需要及时 就医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早产儿的家庭 护理
早产儿的家庭护理
家庭成员需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 免给早产儿带来感染风险
家庭成员需要提供温暖和安全的环境, 为早产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早产儿的家庭护理
家庭成员需要定期与医生交流 ,了解早产儿的健康状况并咨 询相关问题
家庭成员可以通过亲子互动、温暖的陪 伴等方式,帮助早产儿建立安全感
早产儿的心理支持
家庭成员需要理解早产儿可能 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给予积极 的心理支持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早产儿需要定期体检,及时发 现和处理身体问题
早产儿的喂养 方式
早产儿的喂养方式
早产儿刚出生时无法吸吮,需要通过胃 管喂养
随着早产儿成长,可以逐渐过渡到母乳 或奶粉喂养
早产儿的喂养方式
早产儿喂养需要按照专业医生 的建议进行,避免过度喂养或 不足喂养
早产儿的身体特点
早产儿的消化系统较不健全, 需要特殊的喂养方式
早产儿的保健 要点
早产儿的保健要点
早产儿需要在保温箱中保持恒温,避免 感冒和体温过低 早产儿需要经常观察呼吸情况,及时就 医处理呼吸困难
早产儿的保健要点
早产儿的康复 训练
早产儿的康复训练
早产儿可能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帮助促 进身体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康复训练可以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 等方面的专业指导
早产儿的康复训练
家庭成员需要积极配合康复训 练,源自进早产儿的康复进程早产儿的心理 支持
早产儿的心理支持
早产儿的家庭成员需要给予早产儿充分 的关爱和心理支持
早产儿的发育监测
早产儿发育不良时,需要及时 就医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早产儿的家庭 护理
早产儿的家庭护理
家庭成员需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 免给早产儿带来感染风险
家庭成员需要提供温暖和安全的环境, 为早产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早产儿的家庭护理
家庭成员需要定期与医生交流 ,了解早产儿的健康状况并咨 询相关问题
家庭成员可以通过亲子互动、温暖的陪 伴等方式,帮助早产儿建立安全感
早产儿的心理支持
家庭成员需要理解早产儿可能 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给予积极 的心理支持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早产儿需要定期体检,及时发 现和处理身体问题
早产儿的喂养 方式
早产儿的喂养方式
早产儿刚出生时无法吸吮,需要通过胃 管喂养
随着早产儿成长,可以逐渐过渡到母乳 或奶粉喂养
早产儿的喂养方式
早产儿喂养需要按照专业医生 的建议进行,避免过度喂养或 不足喂养
2024版早产课件ppt课件
学习方法更得当
通过本次学习,我意识到对于医学知识的学习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 的结合,同时也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和总结反思。
下一讲预告及预备工作
下一讲内容预告
我们将深入探讨早产儿的护理和管理,包括早产儿的特点、护理原则、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
预备工作建议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下一讲的内容,建议学员提前预习相关教材资料,并思考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所 学知识。同时,也欢迎学员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我们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并发症预防
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引起早产的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 压疾病、糖尿病等。
处理措施
对于已经发生的早产并发症,如胎膜早破、胎儿窘迫等,需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如使用宫缩抑制剂、抗生素等,同时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情况,必要时及时终止妊 娠。
04
早产儿护理要点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倡导孕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 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等,以 降低早产风险。
指导孕妇自我监测
教育孕妇学会自我监测胎动、体重、 血压等生理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并就医。
定期产检及筛查高风险人群
规范产检流程
制定详细的产检计划,确保孕妇 在孕期接受全面、系统的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早产的
操作技巧
宫颈环扎术是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通过缝合宫颈内口来加强 宫颈管张力,防止早产。手术操作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术后 需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情况。
辅助生殖技术在早产中应用
辅助生殖技术
包括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可用 于治疗因生殖道异常、内分泌失调 等原因引起的早产。
应用方法
根据孕妇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选 择合适的辅助生殖技术进行治疗。 同时需注意控制多胎妊娠等风险。
通过本次学习,我意识到对于医学知识的学习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 的结合,同时也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和总结反思。
下一讲预告及预备工作
下一讲内容预告
我们将深入探讨早产儿的护理和管理,包括早产儿的特点、护理原则、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
预备工作建议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下一讲的内容,建议学员提前预习相关教材资料,并思考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所 学知识。同时,也欢迎学员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我们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并发症预防
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引起早产的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 压疾病、糖尿病等。
处理措施
对于已经发生的早产并发症,如胎膜早破、胎儿窘迫等,需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如使用宫缩抑制剂、抗生素等,同时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情况,必要时及时终止妊 娠。
04
早产儿护理要点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倡导孕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 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等,以 降低早产风险。
指导孕妇自我监测
教育孕妇学会自我监测胎动、体重、 血压等生理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并就医。
定期产检及筛查高风险人群
规范产检流程
制定详细的产检计划,确保孕妇 在孕期接受全面、系统的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早产的
操作技巧
宫颈环扎术是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通过缝合宫颈内口来加强 宫颈管张力,防止早产。手术操作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术后 需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情况。
辅助生殖技术在早产中应用
辅助生殖技术
包括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可用 于治疗因生殖道异常、内分泌失调 等原因引起的早产。
应用方法
根据孕妇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选 择合适的辅助生殖技术进行治疗。 同时需注意控制多胎妊娠等风险。
早产临床防治指南(2024版)解读PPT课件
04
孕期管理与保健工作推进
孕期营养指导及体重控制策略
个性化营养指导
根据孕妇身体状况、孕期阶段和营养 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指导方案。
体重控制目标设定
设定合理的孕期增重目标,避免孕妇 体重增长过快或过慢。
营养补充剂使用建议
在必要时,合理使用营养补充剂,以 满足孕妇和胎儿的特殊营养需求。
饮食结构调整
包括营养支持、呼吸管理、感染防控等在内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案。
02 03
小于胎龄儿康复均水平的第10百分位或 以下)的生长迟缓问题,制定包括早期干预、营养促进、运动训练等在 内的康复治疗方案。
其他类型早产儿康复方案
根据不同类型的早产儿(如合并症早产儿、多胎早产儿等)的实际情况 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家属参与和支持
加强孕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孕妇对 孕期心理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规律产检和异常情况处理流程梳理
规律产检重要性强调
强调规律产检的重要性 ,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健 康状况得到及时监测和
评估。
产检项目和时间安排
明确产检项目和时间安 排,确保各项检查得到
及时完成。
异常情况处理流程
梳理异常情况处理流程 ,确保在发现异常情况 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
时发现并处理孕期问题。
建立预警机制
02
制定孕期早产预警指标和阈值,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启动
预警机制并进行干预。
加强孕期健康教育
03
通过孕期课程、健康讲座等形式,提高孕妇对早产的认识和预
防意识。
案例分析:成功降低早产风险
案例一
高龄孕妇通过个性化筛查和孕期监测,成功降低早产风险并顺利 分娩。
案例二
多胎妊娠孕妇在产检中发现宫颈缩短,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后成功 避免早产。
2024年度《早产》PPT课件
18
母婴同室环境设置要求
01
02
03
04
独立空间
确保母婴同室有足够的面积, 提供私密的独立空间,保障母
婴的隐私和安全。
温馨舒适
营造家庭化、温馨舒适的氛围 ,有助于母婴放松身心,促进
亲子关系的建立。
设施完善
配备婴儿床、尿布台、哺乳椅 等必要的设施,方便母亲照顾
婴儿,提高护理效率。
清洁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消毒 ,确保母婴同室的清洁卫生。
《早产》PPT课件
2024/2/2
1
目录
CONTENTS
• 早产概述 • 早产预防策略 • 早产儿救治措施 • 母婴同室护理模式探讨 • 早产相关伦理问题思考 • 总结与展望
2024/2/2
2
01
早产概述
2024/2/2
3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分娩者。此时娩出的新生儿称早产儿,体重 1000~2499g。各器官发育尚不够健全,出生孕周越小,体重越轻,其近远期 并发症越多,病死率越高。
预防动脉导管未闭、心功能不全等,需密 切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给予 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消化系统并发症
神经系统并发症
预防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需关注喂养耐 受情况、保持大便通畅等。
预防颅内出血、脑白质损伤等,需加强神经 系统监测、控制惊厥发作等。
2024/2/2
17
04
母婴同室护理模式
探讨
2024/2/2
6
早产对母婴影响
2024/2/2
对母亲的影响
早产可能导致母亲出现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等并发症,同时还会增加母亲的心理 压力和焦虑情绪。
2024年《早产临床防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02 早产原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早产发生原因分析
母体因素
包括年龄、孕产史、疾病史、生活方式等,如高龄产妇、多胎妊娠 、既往早产史、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都可能增加早产风险。
胎儿因素
胎儿自身的因素也可能导致早产,如胎儿畸形、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胎膜早破等。
胎盘及羊水因素
胎盘功能不全、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羊水过多或过少等也可能导致 早产。
危险因素识别与评估
早期筛查
通过孕早期筛查,及时发现并 干预可能增加早产风险的疾病
和不良因素。
高危人群管理
对高龄产妇、多胎妊娠、既往 早产史等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管
理和监护。
孕期监测
加强孕期监测,及时发现并处 理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降低
早产风险。
预防措施与建议
加强孕期保健
孕妇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孕 期营养,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
早产儿脑血管发育不完善,易发生颅内出血 ,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
低血糖
早产儿糖原储备不足,易发生低血糖,影响 大脑发育。
预防措施制定和实施
加强孕期保健
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孕期并发症 ,降低早产风险。
提高分娩技术
采用先进的分娩技术,减少产伤和窒息 等并发症的发生。
早产儿特殊护理
对早产儿进行特殊护理,包括保暖、喂 养、呼吸支持等。
早产儿危害性及重要性
危害性
早产儿由于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容易出现多种并 发症,如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感染等。这些 并发症不仅威胁早产儿的生命,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后 遗症。
重要性
早产儿是新生儿科和儿科医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对于早产儿的治疗和护理需要更加专业和细致的照顾 ,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提高存活率。同时,对于 早产儿的家庭和社会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因此,加强早产儿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早产课件ppt
01
宫颈扩张≥1cm;
03
02
出现规则或不规则宫缩,伴有宫颈管的进行 性缩短;
04
超声检查发现胎膜完整,无胎膜早破;
早产预测评分≥5分;
05
06
未满37周的妊娠终止。
早产的鉴别诊断
01
假性早产
孕妇在妊娠晚期可能会出现规则或不规则的宫缩,但宫颈口并未开大,
这可能是由于子宫敏感度较高或孕妇过度劳累所引起的。此时需要与早
早产课件
CONTENTS
• 早产概述 • 早产的识别与诊断 • 早产的治疗与护理 • 早产的预防与控制 • 早产案例分享与讨论
01
早产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196-258日)间分娩者。
分类
根据分娩时孕周的不同,早产可以分为极早早产(28-32周)、中度早产(3234周)和晚期早产(34-37周)。
措施。
03
早产的治疗与护理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早产的原因和 程度,制定相应的药物治 疗方案,包括抑制子宫收 缩药物、促进胎儿肺部成
熟的药物等。
抗生素治疗
早产儿容易发生感染,医 生会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
治疗。
营养支持
早产儿需要额外的营养支 持,医生会根据情况给予 静脉营养或口服营养补充
。
护理措施
定期随访
对早产儿进行定期随访, 评估其生长发育情况,及 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05
早产案例分享与讨论
案例一:双胞胎早产的挑战与应对
总结词
双胞胎早产的挑战与应对
详细描述
双胞胎早产是临床常见的状况,两个胎儿的发育和健康状况可能存在差异,对孕妇和胎儿都可能带来风险。本案 例将分享一些双胞胎早产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包括如何评估胎儿的健康状况、如何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以及如何 管理孕妇和胎儿的风险等。
早产儿保健管理PPT课件
早产儿保健管理
哈尔滨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吴晶
内容
1
前言
2
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
3
早产儿保健服务指南
4 哈尔滨市卫生计生委实施意见
前言
发生 率
全球:>10% 我国:7%左右 我市: 2%左右
新增早产儿1500万/年;
早产儿
死亡 率
全球每年死亡早产儿110万,占 新生儿死亡率36%; 我国——婴儿死亡的首位死因;
其他医疗机构 (登记、汇总、上报)
定义范围
信息统计
工作职责
指标
工作
规范
信息管理
早产儿保
健管理 质量控制
医疗卫生机构: 严格执行。
建立自查制度,定期自查
接受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 质量检查
妇幼保健机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其他医疗机构
住院前管理 住院期间管理 出院后管理
定义范围 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
早产儿
定义范围 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
早产儿 保健
1
是指各级各类医疗 机构为早产儿提供 的医疗保健服务
早产儿 专案管理
2
是指按照本规范要 求定期对早产儿进 行生长发育监测和 指导等综合管理。
一般情况下, 评价生长发育时 建议使用矫正年龄至24 月龄。 小于28周出生的早产儿 ,可使用矫正年龄至36 月龄。
早产儿 出院后
特殊检查:早产儿视
网膜病(ROP)筛查、 视力检查、听力检查, 及其他必要辅助检查
喂养、护理、疾 病预防及早期发
展促进指导
异常情况早期识别 和处理
早产儿保健管理——出院后管理
转诊
• 对随访中发现的诊断不明、治疗无效、神经心理行为发育可疑或异常儿,及 时转至相关专科或上级医疗机构就诊。
哈尔滨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吴晶
内容
1
前言
2
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
3
早产儿保健服务指南
4 哈尔滨市卫生计生委实施意见
前言
发生 率
全球:>10% 我国:7%左右 我市: 2%左右
新增早产儿1500万/年;
早产儿
死亡 率
全球每年死亡早产儿110万,占 新生儿死亡率36%; 我国——婴儿死亡的首位死因;
其他医疗机构 (登记、汇总、上报)
定义范围
信息统计
工作职责
指标
工作
规范
信息管理
早产儿保
健管理 质量控制
医疗卫生机构: 严格执行。
建立自查制度,定期自查
接受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 质量检查
妇幼保健机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其他医疗机构
住院前管理 住院期间管理 出院后管理
定义范围 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
早产儿
定义范围 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
早产儿 保健
1
是指各级各类医疗 机构为早产儿提供 的医疗保健服务
早产儿 专案管理
2
是指按照本规范要 求定期对早产儿进 行生长发育监测和 指导等综合管理。
一般情况下, 评价生长发育时 建议使用矫正年龄至24 月龄。 小于28周出生的早产儿 ,可使用矫正年龄至36 月龄。
早产儿 出院后
特殊检查:早产儿视
网膜病(ROP)筛查、 视力检查、听力检查, 及其他必要辅助检查
喂养、护理、疾 病预防及早期发
展促进指导
异常情况早期识别 和处理
早产儿保健管理——出院后管理
转诊
• 对随访中发现的诊断不明、治疗无效、神经心理行为发育可疑或异常儿,及 时转至相关专科或上级医疗机构就诊。
早产儿的护理ppt课件
定期检测早产儿血清胆红素水平,观察皮肤、巩膜黄染情况。
干预措施
对轻度黄疸的早产儿,加强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对重度黄疸的早产儿,给予蓝光照射、换血等治 疗。
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及应对方案
风险评估
对早产儿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出生体重、胎龄、喂养情况、疾病状况等,确定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
应对方案
对高危早产儿给予密切监测,及时发现消化道出血症状;对已经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早产儿,给予禁食、胃肠减压 、止血、输血等治疗。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早产儿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母体内分泌失调、子宫 内感染、胎盘功能不全、多胎妊娠、孕妇年龄过小或过大等 。
危险因素
早产儿的危险因素包括出生体重过低、胎龄过小、宫内窘迫 、产伤、窒息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早产儿出现严重的并 发症,如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低血糖、低钙血症等 。
和尿布疹。
眼部护理
保持眼部清洁,避免分泌物堆积; 定期检查眼睛有无发红、流泪等异 常表现,预防眼部感染。
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喂奶后适当喂水冲 洗口腔;避免使用安抚奶嘴,预防 口腔感染和牙齿畸形。
睡眠姿势调整与安全保障措施
睡眠姿势调整
根据早产儿情况选择合适的睡眠姿势,如仰卧、侧卧或俯卧;定期更换睡眠姿 势,避免头部受压变形。
提供足够营养支持
01
尽早开始喂养
根据早产儿的吸吮、吞咽和呼吸协调能力,选择合适的开始喂养时间,
通常生后2-4小时即可试喂糖水。
02
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
根据早产儿的病情和吸吮能力,选择经口喂养、胃管喂养或静脉营养等
方式。
03
监测生长发育情况
定期测量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和头围等指标,并根据生长曲线评估生长
干预措施
对轻度黄疸的早产儿,加强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对重度黄疸的早产儿,给予蓝光照射、换血等治 疗。
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及应对方案
风险评估
对早产儿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出生体重、胎龄、喂养情况、疾病状况等,确定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
应对方案
对高危早产儿给予密切监测,及时发现消化道出血症状;对已经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早产儿,给予禁食、胃肠减压 、止血、输血等治疗。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早产儿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母体内分泌失调、子宫 内感染、胎盘功能不全、多胎妊娠、孕妇年龄过小或过大等 。
危险因素
早产儿的危险因素包括出生体重过低、胎龄过小、宫内窘迫 、产伤、窒息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早产儿出现严重的并 发症,如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低血糖、低钙血症等 。
和尿布疹。
眼部护理
保持眼部清洁,避免分泌物堆积; 定期检查眼睛有无发红、流泪等异 常表现,预防眼部感染。
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喂奶后适当喂水冲 洗口腔;避免使用安抚奶嘴,预防 口腔感染和牙齿畸形。
睡眠姿势调整与安全保障措施
睡眠姿势调整
根据早产儿情况选择合适的睡眠姿势,如仰卧、侧卧或俯卧;定期更换睡眠姿 势,避免头部受压变形。
提供足够营养支持
01
尽早开始喂养
根据早产儿的吸吮、吞咽和呼吸协调能力,选择合适的开始喂养时间,
通常生后2-4小时即可试喂糖水。
02
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
根据早产儿的病情和吸吮能力,选择经口喂养、胃管喂养或静脉营养等
方式。
03
监测生长发育情况
定期测量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和头围等指标,并根据生长曲线评估生长
2024年《早产临床防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02 早产临床防治策略加Βιβλιοθήκη 孕期保健与宣教孕前咨询与教育
针对适龄夫妇开展孕前优生 咨询,普及早产防治知识。
定期产检
加强孕期定期产检,及时发 现并处理可能导致早产的潜
在因素。
健康生活方式
指导孕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 式,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
动、充足睡眠等。
早期识别与干预高风险人群
高危因素筛查
对有早产史、宫颈机能不全、 子宫畸形等高危因素的孕妇进
行筛查。
早期干预措施
针对筛查出的高风险人群,采 取宫颈环扎术、孕酮补充等早
期干预措施。
心理关怀与支持
为高风险孕妇提供心理关怀与 支持,减轻其焦虑、抑郁等不
良情绪。
优化产程管理与胎儿监护
产程管理
加强产程观察与管理,及时发 现并处理产程中的异常情况。
胎儿监护
采用胎心监护、超声等手段对 胎儿进行持续监护,确保胎儿 安全。
02
危险因素包括孕期高血压、糖尿 病、心脏病等母体疾病,以及不 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滥用 药物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早产儿出生后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喂养困难、体温调节不稳定、黄疸等症状。部分早产儿还可能伴 有视网膜病变、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主要依据早产儿的出生史、临床表现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头部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诊 断颅内出血等病变。
远期预后评估及干预策略
通过对早产儿的长期随访,评估其远期预后情况,包括生长发育、神经心理发育、健康状况等方面 。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
预后评估
干预策略
根据早产儿的实际情况和预后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干预策略。如针对生长发育迟缓的早产儿, 加强营养支持和运动锻炼;针对神经心理发育异常的早产儿,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等。同 时,定期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天内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 血红蛋白含量较高(Hb 153-156±12-13g/L) • 维生素K依赖因子Ⅱ、Ⅶ、Ⅸ、Ⅹ活性低 • 易早期出现贫血,贫血程度重
5
早产儿生理特点 神经系统
• 大脑皮层兴奋性低,对外界刺激反应易于疲劳, 以睡眠状态为主。皮层下中枢兴奋性高, 呈蠕动样动作,早产儿肌张力较足月儿低。
80
105.3
14
早产儿出院后护理 营 养
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对早产儿尤其重要,其营养价值和生物学功能
更适合早产儿的需求: • 蛋白质含量高,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的比例70:30;
脂肪和乳糖量较低,易于吸收;钠较高,利于补 充丢失。 • 母乳中某些成分对小肠的成熟起一定作用。 • 为早产儿提供最理想的免疫防御和免疫调节。 • 富含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对促进早 产儿CNS和视网膜的发育有积极的意义。
住院期间常见问题 出院后注意事项
神经系统 代谢 感染
• 脑室内出血 •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 早产儿视网膜病 • 听力筛查异常
• 黄疸、高血糖、低血糖、 低钙血症......
(代谢性疾病筛查)
头围、卤门、骨缝 头颅B超/MRI/听力/眼底复查 定期神经精神及运动发育评估 合理营养/早期教育
注意喂养、黄疸消退情况、 常规维生素D补充。
7
早产儿生理特点 免疫系统
发育不成熟 • 特异性免疫
①皮肤粘膜屏障 皮肤娇嫩 ②血补体水平等低下 • 非特异性免疫
①lg M ②lg G ③slg A
8
早产儿住院期间常见问题和出院后注意事项
系统
住院期间常见问题 出院后注意事项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 呼吸窘迫综合症(RDS) • 呼吸暂停 • 慢性肺部疾病
1、 常出现周期性呼吸,即呼吸停止<20秒, 但不伴有心率缓慢及发绀
2、呼吸暂停:呼吸停止>20秒,伴有心率缓 慢<100次/分及发绀
3、呼吸窘迫综合征
3
早产儿生理特点 消化系统
• 最基本的进食动作→觅食反射、吞咽反射 • 吸吮、吞咽的协调性 • 溢乳 • 肠壁通透性:以吞饮方式(phrocytosis)吸收,易产生
15
早产儿出院后护理 营 养 早产儿母乳的缺陷
• 母乳仅能提供早产儿所需要蛋白量的1/3 和一部分营养素
• 若单纯以母乳来满足早产儿的蛋白需求, 则至少需要>300ml/kg/d奶量(含有的能 量超过所需),即使这样,仍不能满足早 产儿对其他营养成分的需求
16
早产儿出院后护理 营 养 强化母乳--早产儿最优化的喂养方式
早产儿保健
1
早产儿/低体重儿定义
• 早产儿(<37周) • 晚期早产儿(34-36周) • 极不成熟早产儿(28-32周) • 超未成熟早产儿(23-27周)
• 低出生体重儿(<2.5 kg) • 极低出生体重儿(<1.5 kg) • 超低出生体重儿(<1kg)
2
早产儿生理特点 呼吸系统
• 呼吸频率 40-45 (<60次/分) • 膈肌运动为主--腹式呼吸 • 早产儿:
18
早产儿出院后护理 营 养
强化营养选择标准
• 出院时体重<1800g(或2000g)可以继续应用 强化剂:全量母乳强化剂或早产儿配方奶喂 养;直到体重达到1800g(或2000g)后,可 改为部分母乳强化剂或早产儿出院后配方粉 喂养
• 动脉导管未闭
慢性肺疾病恢复期,肺功 能逐步恢复,需合理喂养、 关注呼吸、肤色、哺乳能 力,预防感染。
若出院时仍未闭合,需动 态复查,并关注呼吸、心 率、肤色、哺乳能力。
• 喂养不耐受 •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合理喂养,注意哺乳能力、 呕吐、腹胀、排便情况。
9
早产儿住院期间常见问题和出院后注意事项
系统
12
早产儿出院后护理 营 养
1、奶的选择 • 母乳喂养+母乳添加剂 • 母乳喂养+早产儿配方奶 • 早产儿配方奶→早产儿PDF→普通配方奶
(根据体重增加情儿出院后护理 营 养
各种奶方宏量营养素构成
标准 配方奶
出院后 配方奶
早产儿 配方奶
早产儿 母乳
母乳 强化剂
母乳 + 强化剂
过敏与感染 • 肠道无菌:生后2日出现双歧杆菌(biforbavilli),7日
达到高峰,为新生儿的优势菌。母乳喂养 儿的酸性粪便有利于双歧杆菌的生长 • 早产的特殊问题:如低蛋白血症、低血糖、坏死性小肠
结肠炎,黄疸等 • 生长发育快,胃肠道发育不成熟,负担重-肠胀气
4
早产儿生理特点 血液系统
• 血容量 足月儿85ml/kg ,早产儿89-105ml/kg • 出生时白细胞数量较多(15-20×109/L)
• 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出院前评价 营养状况不满意者需要继续强化母乳喂养至 胎龄40周
• 此后母乳强化的热卡密度应较住院期间略低, 如半量强化(72kcal/100ml),根据生长情况 而定
17
早产儿出院后护理 营 养
配方奶喂养 • 早产儿配方奶: 人工喂养的极(超)低出生体 重儿需要喂养至胎龄40周;如母乳喂养体重增 长不满意可混合喂养(早产儿配方奶不超过每 日总量的1/2),作为母乳的补充。 • 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PDF): 各种营养素和 能力介于早产儿配方奶和标准配方奶之间的一 种早产儿过渡配方奶,适用于人工喂养的早产 /低出生体重儿或作为母乳补充。
能量
(kcal/100ml)
67
72-74
80-90
67
13
80
蛋白质
(g/100ml) 1.4-1.5 1.8-1.9 2.2-2.3
1.6
1.0
2.6
蛋白能量比
(g/100kcal)
2.2
2.5-2.9 2.5-2.9
2.4
7.7
3.3
钙剂
(mg/100ml)
35-54
70-80
80-90
25.3
• 败血症 • 肺炎
早产儿常规护理和随访 注意预防感染。
10
早产儿出院后护理
保温 营养 感染预防 体位
11
保温
正常体温(36.5-37.5℃) 手足温暖 室温控制(24-26℃/22-24℃/18-22℃) 袋鼠式护理 带帽 洗澡(室温25℃±,水温35-40℃,迅速擦干)
• 生理反射较弱 • 易发生脑室管膜下出血----双下肢痉挛性脑瘫
脑室管膜下存在丰富的胚胎生发层组织 • 易发生脑白质损伤-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6
早产儿生理特点 泌尿系统
• 浓缩功能差和肾溶质负荷重。需更多的水才能 完成对溶质的排出 • 肾糖阈较低,尿糖阳性率高 • 晚发性酸中毒
碳酸氢根阈值低,排酸能力差
5
早产儿生理特点 神经系统
• 大脑皮层兴奋性低,对外界刺激反应易于疲劳, 以睡眠状态为主。皮层下中枢兴奋性高, 呈蠕动样动作,早产儿肌张力较足月儿低。
80
105.3
14
早产儿出院后护理 营 养
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对早产儿尤其重要,其营养价值和生物学功能
更适合早产儿的需求: • 蛋白质含量高,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的比例70:30;
脂肪和乳糖量较低,易于吸收;钠较高,利于补 充丢失。 • 母乳中某些成分对小肠的成熟起一定作用。 • 为早产儿提供最理想的免疫防御和免疫调节。 • 富含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对促进早 产儿CNS和视网膜的发育有积极的意义。
住院期间常见问题 出院后注意事项
神经系统 代谢 感染
• 脑室内出血 •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 早产儿视网膜病 • 听力筛查异常
• 黄疸、高血糖、低血糖、 低钙血症......
(代谢性疾病筛查)
头围、卤门、骨缝 头颅B超/MRI/听力/眼底复查 定期神经精神及运动发育评估 合理营养/早期教育
注意喂养、黄疸消退情况、 常规维生素D补充。
7
早产儿生理特点 免疫系统
发育不成熟 • 特异性免疫
①皮肤粘膜屏障 皮肤娇嫩 ②血补体水平等低下 • 非特异性免疫
①lg M ②lg G ③slg A
8
早产儿住院期间常见问题和出院后注意事项
系统
住院期间常见问题 出院后注意事项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 呼吸窘迫综合症(RDS) • 呼吸暂停 • 慢性肺部疾病
1、 常出现周期性呼吸,即呼吸停止<20秒, 但不伴有心率缓慢及发绀
2、呼吸暂停:呼吸停止>20秒,伴有心率缓 慢<100次/分及发绀
3、呼吸窘迫综合征
3
早产儿生理特点 消化系统
• 最基本的进食动作→觅食反射、吞咽反射 • 吸吮、吞咽的协调性 • 溢乳 • 肠壁通透性:以吞饮方式(phrocytosis)吸收,易产生
15
早产儿出院后护理 营 养 早产儿母乳的缺陷
• 母乳仅能提供早产儿所需要蛋白量的1/3 和一部分营养素
• 若单纯以母乳来满足早产儿的蛋白需求, 则至少需要>300ml/kg/d奶量(含有的能 量超过所需),即使这样,仍不能满足早 产儿对其他营养成分的需求
16
早产儿出院后护理 营 养 强化母乳--早产儿最优化的喂养方式
早产儿保健
1
早产儿/低体重儿定义
• 早产儿(<37周) • 晚期早产儿(34-36周) • 极不成熟早产儿(28-32周) • 超未成熟早产儿(23-27周)
• 低出生体重儿(<2.5 kg) • 极低出生体重儿(<1.5 kg) • 超低出生体重儿(<1kg)
2
早产儿生理特点 呼吸系统
• 呼吸频率 40-45 (<60次/分) • 膈肌运动为主--腹式呼吸 • 早产儿:
18
早产儿出院后护理 营 养
强化营养选择标准
• 出院时体重<1800g(或2000g)可以继续应用 强化剂:全量母乳强化剂或早产儿配方奶喂 养;直到体重达到1800g(或2000g)后,可 改为部分母乳强化剂或早产儿出院后配方粉 喂养
• 动脉导管未闭
慢性肺疾病恢复期,肺功 能逐步恢复,需合理喂养、 关注呼吸、肤色、哺乳能 力,预防感染。
若出院时仍未闭合,需动 态复查,并关注呼吸、心 率、肤色、哺乳能力。
• 喂养不耐受 •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合理喂养,注意哺乳能力、 呕吐、腹胀、排便情况。
9
早产儿住院期间常见问题和出院后注意事项
系统
12
早产儿出院后护理 营 养
1、奶的选择 • 母乳喂养+母乳添加剂 • 母乳喂养+早产儿配方奶 • 早产儿配方奶→早产儿PDF→普通配方奶
(根据体重增加情儿出院后护理 营 养
各种奶方宏量营养素构成
标准 配方奶
出院后 配方奶
早产儿 配方奶
早产儿 母乳
母乳 强化剂
母乳 + 强化剂
过敏与感染 • 肠道无菌:生后2日出现双歧杆菌(biforbavilli),7日
达到高峰,为新生儿的优势菌。母乳喂养 儿的酸性粪便有利于双歧杆菌的生长 • 早产的特殊问题:如低蛋白血症、低血糖、坏死性小肠
结肠炎,黄疸等 • 生长发育快,胃肠道发育不成熟,负担重-肠胀气
4
早产儿生理特点 血液系统
• 血容量 足月儿85ml/kg ,早产儿89-105ml/kg • 出生时白细胞数量较多(15-20×109/L)
• 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出院前评价 营养状况不满意者需要继续强化母乳喂养至 胎龄40周
• 此后母乳强化的热卡密度应较住院期间略低, 如半量强化(72kcal/100ml),根据生长情况 而定
17
早产儿出院后护理 营 养
配方奶喂养 • 早产儿配方奶: 人工喂养的极(超)低出生体 重儿需要喂养至胎龄40周;如母乳喂养体重增 长不满意可混合喂养(早产儿配方奶不超过每 日总量的1/2),作为母乳的补充。 • 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PDF): 各种营养素和 能力介于早产儿配方奶和标准配方奶之间的一 种早产儿过渡配方奶,适用于人工喂养的早产 /低出生体重儿或作为母乳补充。
能量
(kcal/100ml)
67
72-74
80-90
67
13
80
蛋白质
(g/100ml) 1.4-1.5 1.8-1.9 2.2-2.3
1.6
1.0
2.6
蛋白能量比
(g/100kcal)
2.2
2.5-2.9 2.5-2.9
2.4
7.7
3.3
钙剂
(mg/100ml)
35-54
70-80
80-90
25.3
• 败血症 • 肺炎
早产儿常规护理和随访 注意预防感染。
10
早产儿出院后护理
保温 营养 感染预防 体位
11
保温
正常体温(36.5-37.5℃) 手足温暖 室温控制(24-26℃/22-24℃/18-22℃) 袋鼠式护理 带帽 洗澡(室温25℃±,水温35-40℃,迅速擦干)
• 生理反射较弱 • 易发生脑室管膜下出血----双下肢痉挛性脑瘫
脑室管膜下存在丰富的胚胎生发层组织 • 易发生脑白质损伤-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6
早产儿生理特点 泌尿系统
• 浓缩功能差和肾溶质负荷重。需更多的水才能 完成对溶质的排出 • 肾糖阈较低,尿糖阳性率高 • 晚发性酸中毒
碳酸氢根阈值低,排酸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