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杯水老师须有一桶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学生一杯水老师须有一桶水

李彩云

星期四一天,我有幸前往襄樊市铁路文化宫学习了来自湖北省各县市的八位优质课老师的精彩的语文优质课,收获颇丰,感触颇深。

这八节课选自不同的课型,课堂教学特点也是各有千秋。但是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教师感情真挚的语言、表情的熏陶感染。如《为中华之崛起》一文的教学,谢老师不仅播放了上海瓜分租界、上海外滩公园门前竖起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木牌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局,知道当时由于中华不振,中国人备受外国人欺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教师在授课时,自始自终都语调低沉,感情悲痛,使学生的心中都涌起一股国不如人的揪心的疼。《慈母情深》一文,教师在简介了作者的基本情况后,向同学们出示了作者成名后的一段话,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之情。感触最深的是《枫桥夜泊》的教学,教师的朗读水平很高,诗一读罢,不仅把学生带入了那种深远、忧愁的意境之中,更是使全场的老师都沉湎其中,博得了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试想:学生在这样浓郁的情境下,怎能不产生"我要学"的强烈热情呢?

二、扎实训练,落实双基

小学语文教学就应该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懂得基本的语文技能以及语言运用等规律。“课改”与“双基”是有机结合的。教学中,我们既不能追求“双基”而进行机械枯燥的语言文字训练,更不能因实践新课程理念而热衷于花样无实的形式,要扎实好双基,追求双赢,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相互映衬。如《酸的和甜的》中,老师开课就检测学生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在讲课的过程中,更是发现学生一有发音错误,就及时纠正。如“一会儿”的读音纠正。老师还边学课文边相机解释词语。如“迫不及待、大口大口”。最值得我学习的是老师的

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学习“颗”。老师先引导学生静态观察这个字应该怎么写,再引导学生分别从字形、字意上比较“颗、棵”二字的区别。在这一部分老师设计了选词填空,使学生明白在颗粒状的物体前用“颗”,在植物前用“棵”。最后引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如《酸的和甜的》一文的教学中,老师放手让学生自由练读第一自然段,借助文中的插图,想象小狐狸此时的心情。学生在品读中,有的读出了小狐狸吃不到葡萄,心里很难过;有的读出了小狐狸吃不到葡萄,心里很伤心;有的读出了小狐狸吃不到葡萄,心里很着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哪些词句紧紧揪住了你的心。在这些教学中,教师没有做任何繁琐的分析,这种开放灵活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课堂上充满生动和乐趣。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枫桥夜泊》这节课不但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还教给学生“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这一读书方法,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精神。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在指导学生朗读“中华不振啊!”这一句时,老师注重了学生自读自悟,摈弃另外传统了解析方法,通过品读,让学生体会出这是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旧社会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在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上,老师更是下了功夫,如《慈母情深》一文中,老师在指导朗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站起来了,我的母亲。”这句时,老师通过默读、指名读、师范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品读,读出作者的心酸、难过、悲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品味作者当时的心情,老师又把这三句话改成了一首悲情的小诗,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在读中品味语言的精妙,在读中品味作者的情感,在读中品味文中的意境。

回顾自己的平时教学,深深地感到差距之所在呀!也就是通过这几节课,我

才真正地领悟出“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须有一桶水”的含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继承传统,扎实教学

语文新课程理念是以深厚的传统语文教学理念为背景的,很多的传统语文教学方法手段,都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且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如熟读成诵、学思结合、博览群书等)。我们根据新课程理念改革创新语文教学的方法手段,必须建立在继承和发扬优良的语文教育传统之上,不能搞全盘否定。比如,强调自主学习,并不就要彻底放弃接受学习,像范读、范写、领读、直接告诉、难句的讲解等传统教学方式照样是可以使用的,在学生一遍又一遍读不通课文的情况下,教师适时地示范或领读一下,能帮助学生一下子读通读顺,既鼓励了学生的信心,也节省了时间。又如,“语文课标”指出:“不应该完全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思考。”这说明部分的分析还是必要的,如面对文章整体要找一个切入点,当然要分析;在具体形象的描绘后或在情感活动的熏陶后,教师以简明的语言,对文章某部分进行分析、讲解、提炼、归纳,作出小结,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当然要分析;对段意的归纳,对中心思想的体会,都离不开必要的分析。当然,分析不宜多而杂,更不能变成繁琐分析,这就要求分析要适时,不宜处处分析,尽可能以读或其他个体的言语取代。

2、落实双基,扎实训练

教学中要紧扣知识点:即一篇课文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一般可从生字、词汇、作家作品、修辞、文学常识等方面去选取,一篇文章宜突出落实某几点。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落到实处。语文是唯一以言语方式为教学内容的特殊学科,它主要不是学习文本的内容,而是学习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言语形式。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词和句组成了一篇篇的课文,因此,抓好词句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最基本的特征,也是小学语文区别于中学、大学语文的主要标志。对词或句的品味揣摩,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方法,而对词句的品味常常又是和品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品读”之“品”从三口,谓之“品读”,这实质意味着必须多次地、比较性地读,读出意境,读出情味。品读的功用主要是加深对词语和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只有通过品词品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