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系统概论A卷复习资料
(完整版)智能交通系统复习题1
智能交通系统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智能运输系统(ITS):就是通过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从而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地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采集、处理、传输、存储、管理、查询检索、分析、表达和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处理和挖掘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
主要有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和用户等几部分组成。
3、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就是在公交网络分配、公交调度等关键基础理论研究的前提下,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计算机、网络、GPS、GIS等高新科技集成应用于公共交通系统,并通过建立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系统、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公交电子收费系统等,实现公共交通调度、营运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智能化,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从而吸引公交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电子收费方式(ETC):是指收取过路费的全过程均有机器完成,操作人员不需直接介入,只需对设备进行管理、监督以及处理特别事件。
它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使驾驶员不需要停在收费站付费,以缓解因收费而造成的交通排队现象的技术,是收费方式的发展方向。
5、遗传算法:简称GA算法,它是在优化理论中新近发展的一种全局随机寻优算法。
它模仿生物进化过程,来逐步达到最好的结果。
6、面控:又称为区域交通信号控制,其控制对象是城市或城市某个区域中所有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
面控方式是将控制对象区域内全部交通信号的监控,作为一个交通监控中心管理下的整体控制系统,它是单点信号、干线信号、和网络信号系统综合控制的集成。
7、ATMS: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它是依靠先进的交通检测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城市道路和市际高速公路综合网络的交通营运和设施进行一体化的控制和管理,通过监视车辆运行来控制交通流量,快速准确的处理辖区内发生的各种事件,以便使得客货运输达到最佳状态。
(完整版)智能交通系统复习题1
智能交通系统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智能运输系统(ITS):就是通过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从而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地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采集、处理、传输、存储、管理、查询检索、分析、表达和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处理和挖掘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
主要有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和用户等几部分组成。
3、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就是在公交网络分配、公交调度等关键基础理论研究的前提下,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计算机、网络、GPS、GIS等高新科技集成应用于公共交通系统,并通过建立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系统、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公交电子收费系统等,实现公共交通调度、营运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智能化,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从而吸引公交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电子收费方式(ETC):是指收取过路费的全过程均有机器完成,操作人员不需直接介入,只需对设备进行管理、监督以及处理特别事件。
它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使驾驶员不需要停在收费站付费,以缓解因收费而造成的交通排队现象的技术,是收费方式的发展方向。
5、遗传算法:简称GA算法,它是在优化理论中新近发展的一种全局随机寻优算法。
它模仿生物进化过程,来逐步达到最好的结果。
6、面控:又称为区域交通信号控制,其控制对象是城市或城市某个区域中所有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
面控方式是将控制对象区域内全部交通信号的监控,作为一个交通监控中心管理下的整体控制系统,它是单点信号、干线信号、和网络信号系统综合控制的集成。
7、ATMS: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它是依靠先进的交通检测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城市道路和市际高速公路综合网络的交通营运和设施进行一体化的控制和管理,通过监视车辆运行来控制交通流量,快速准确的处理辖区内发生的各种事件,以便使得客货运输达到最佳状态。
智能交通复习资料
第四章 信息采集
感应线圈检测器 磁性检测器 红外线检测器 VIP交通检测技术 道路管检测器 声学检测器 微波雷达检测器 AVI 协作式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交通信息采集的分类
根据被采集车辆是否与采集系统进行交互可分为 :独立式采集技术和协作式采集技术。 独立式采集技术:
2 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信号优先
公共汽车信号优先过程
第三阶段:交叉口的信号机同意公共汽车提出的信 号优先请求 第四阶段:实施信号优先 根据公共汽车和前方交叉口的相对位置,通过 信号机调整信号时相,使得信号灯提前变绿灯,或 延长绿灯时间,以便公共汽车能够顺利地通过前方 的交叉口。如果公共汽车到达时正好碰到绿灯,或 者公共汽车没有晚点,那么信号时相保持不变。
信息传送 数据处理 信息利用
定位技术的分类
3.2.1常用的定位技术
• •
自主定位
DR(Dead Reckoning)定位 惯性导航定位
• • • •
星基定位
GPS定位系统 GLONASS 北斗星定位系统 伽利略定位系统
• • •
16
陆基定位
GSM网定位 信标定位 RFID定位
化信息; 主要提供方式有: 移动通信信息发布(声讯、短信、彩信、车载终端) • 信息互动性强,信息量小 现场LED显示屏 • 触摸屏—一般布置在公共场所 • 可变情报板—适合发布动态信息 • 分布面广、表现力强、播放时间自由、针对性 差 互联网信息发布 特点:广泛的,主动的
29
(2)行驶中驾驶员信息服务
2
VICS SOCRATES EURO SCOUT 中国ITS体系框架:研究方法、开发过程、服务领域 ITS体系框架的意义、组成、逻辑框架、物理框架 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
智能交通管理复习资料
智能交通管理复习资料一、智能交通管理的概念与发展智能交通管理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从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智能交通管理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60 年代。
当时,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和应用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交通管理逐渐涵盖了交通监测、交通诱导、智能公交、电子收费等多个领域。
如今,智能交通管理已经成为解决交通拥堵、提高交通安全、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
二、智能交通管理的关键技术1、交通信息采集技术包括环形线圈检测器、视频检测器、微波检测器等多种设备,能够实时获取道路上的车流量、车速、占有率等信息,为交通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数据通信技术保障交通信息在不同设备和系统之间的快速、准确传输,如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等。
3、智能控制技术通过对交通信号的优化控制,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例如,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自动调整信号灯的时长。
4、交通诱导技术借助可变情报板、互联网、手机 APP 等手段,为出行者提供实时的交通路况信息和最优的出行路线规划。
5、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对海量的交通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为交通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组成1、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这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控制路口信号灯的运行,保障交通的有序流动。
2、交通监控系统通过摄像头等设备对道路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交通异常情况。
3、交通诱导系统为出行者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和出行建议,引导车辆合理分布。
4、智能公交系统实现公交车辆的实时调度、优化公交线路等,提高公交服务水平。
5、电子收费系统如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提高收费效率,减少车辆排队等待时间。
四、智能交通管理的应用案例1、伦敦的拥堵收费系统通过对进入特定区域的车辆收取费用,减少了市区的交通流量,缓解了拥堵状况。
智能交通系统概论A卷复习资料
智能交通系统概论A卷复习资料智能交通系统概论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信息中心2.路网交通流3.路段流出函数4.路段阻抗特性函数5.行程时间6.交通控制系统7.使受到干扰的交通流恢复正常8.保留图像空间频率的低频部分,减少图像的高频部分二名词解释:给出相应英文全称,并解释其内涵。
1.VICS—Vehicl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车辆信息与通信系统2.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3.ITS—Intellgent Transport System,智能交通(运输)系统4.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5.DMB——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数字多媒体广播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做判断解释。
(判断1分,解释3分)1.现代汽车导航就是GPS。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汽车GPS导航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安装在汽车工的GPS 接收机和显示设备组成(里面还有电子地图等软件);另一部分由计算机控制中心组成,两部分通过定位卫星进行联系。
2.ITS中的先进交通管理的内容是交叉路口的信号管理。
3.实行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是指公交车行驶到路口时,可得到延长绿灯,缩短红灯的控制。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当公交车辆行驶至路口处,绿灯要变红灯的时候,若智能公交信号优先系统会适当延长绿灯时间,让车辆顺利通过;而当路口为红灯时,智能系统会适度缩短红灯时间,减少公交车在路口的等候时间;从而部分解决并改善了由于城市交通拥挤的而引发的系列公交问题。
4.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现在还没有发展ITS的必要性。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中国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薄弱,人多路少,因此造成交通拥挤十分严。
智能运输系统复习题
《智能运输系统》(A)复习题一、翻译题1、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智能运输系统2、ATIS:Advanced Traveler Information System,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3、ATMS:Advanced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4、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电子收费方式5、DSRC:Dedicated Shot Range Communication,专用短程移动通信二、填空题1、美国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领域包括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先进的乡村运输系统、商业车辆营运、自动公路系统、先进的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
2、GPS由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用户接收系统组成。
3、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由路网图形数据管理模块、图形图像操作模块、数据综合分析及决策辅助模块组成。
4、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的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主要由公交调度中心、分调度中心、车载移动站、电子站牌等几部分构成。
5、智能运输系统的标准类型有强制性标准、事实性标准、推荐性标准。
三、名词解释1、自动公路系统是指用现代化的传感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检测技术等装备公路系统,并通过车路通信和车车通信,达到车辆可自动控制方向、速度、车间距等,从而使汽车自动行驶于其上的智能化公路系统以及其他的安装设备。
2、车队管理车队管理是为了保证车队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和实现既定目标,对车队的生产、技术、经营等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实施过程。
3、智能运输系统的概念。
智能运输系统就是通过对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从而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地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四、问答题1、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的概念,并画图说明其信息流程。
智能交通系统概论,期末复习参考
绪论智能运输系统(ITS)的定义:智能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简称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人工智能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服务控制和车辆制造,加强了车辆、道路、使用者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的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系统。
交通运输的发展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部科学的发展史。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更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想象。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交通运输的发展,智能运输系统正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交通问题是指对社会或经济未能产生正效益,交通本身机能也未充分发挥的状态,即人、车、路之间的矛盾。
(拥堵、安全、环境)。
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控制需求:增加供给:实施智能运输系统。
日本是最早进行ITS研究的国家。
日本在自动公路系统方面的研究最为先进,研究内容有:1、公路与车辆、车辆与车辆之间的通信系统;2、事故监测与警报;3、使用视频、雷达监测器进行车辆间距控制;4、车辆最大速度控制;4、自动停车控制。
施智能运输系统:将人、车、路综合起来考虑,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智能运输系统解决城市交通问题——ITS。
ITS的核心:新思路:采用先进技术对交通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新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道路系统的交通效率新手段:用信息技术将驾驶者、车辆、道路设施集成新技术:信息技术:电子、通信、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化、传感器、人工智能系统工程:运筹学、管理学ITS的作用:解决交通拥堵(顺畅)减少交通事故(安全)降低环境污染(环境)节约能源综合目标:“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第二章ITS的理论基础动态交通系统分配:将时变的交通出行合理分配到不同的路径上,以降低个人的出行费用或系统总费用。
通过交通流管理和动态路径诱导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对人们已经产生的交通需求的合理配置,使得交通路网优质高效的运行。
智能交通系统概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章测试1.智能交通系统简称是()A:CPUB:ITC:ITSD:AI答案:C2.智慧出行是指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和理念,将传统交通运输业和互联网进行有效渗透与融合,形成具有“线上资源合理分配,线下高效优质运行”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A:对B:错答案:A3.ATIS是什么简称?()。
A:先进的公共运输系统B: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C: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D:先进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答案:C4.实时交通信息是出行者在什么时间获得的()。
A:出行前B:出行途中C:出行后D:计划出行前答案:B5.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是人们将先进的以下哪些技术有效综合起来,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中,()。
A:电子自动控制技术B:信息技术C:传感器技术D:计算机处理技术答案:ABCD6.ETC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简称。
()A:对B:错答案:A7.2019年,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并要求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
()A:错B:对答案:B8.公共交通信息,有助于出行者合理选择出行路线,公共交通作为人们出行的一种重要方式,已经成为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一个有效手段()A:错B:对答案:B9.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按运营服务方式,即按运营线路和站点的设置可分为:()。
A:定线定站服务B:定线不定站服务C:不定线不定站服务D:不定线定站服务答案:ABC第二章测试1.自动驾驶汽车主要依靠哪些技术,不包括以下哪项技术,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任何人类主动的操作下,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
()。
A:视觉计算B:人工智能C:雷达D:汽车维修技术答案:D2.以下哪个级别可以称为无人驾驶。
()。
A:L1-L2B:L2-L4C:L4-L5D:L1-L3答案:C3.V2X交互的信息模式包括:以下哪个是车与车之间的交互的英文缩写。
智能交通系统_复习题集(含答案)
智能交通系统_复习题集(含答案)《智能交通系统》课程习题集西南科技⼤学成⼈、⽹络教育学院所有习题【说明】:本课程《智能交通系统》(编号为14020)共有简答题,名词解释题,填空题1,填空题2,填空题3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名词解释题]等试题类型未进⼊。
⼀、填空题11. ITS系统除⼈、车、路三个要素外,必须⼜促使其⼀体化的__信息中⼼_。
2. 动态交通分配是以__路⽹交通流____为对象,以交通控制与诱导为⽬的开发出来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3. _路段流出函数__是动态交通流分配理论中的关键和特殊之处。
4. 在静态交通流分配中,路段阻抗特性函数__通过交通量和⾛⾏时间或费⽤的关系来反映。
5. _⾏程时间_____是交通流诱导的重要信息,实现系统动态路径诱导的重要基础。
6. 交通流信息的采集主要是通过_交通控制系统_____实现的。
7. 事件管理的根本⽬的是__使受到⼲扰的交通流恢复正常__,⽬标是在最短时间完成事件管理的各项活动,减少事件的影响。
8. 图像平滑属低通滤波图像处理,其⽬的是__保留图像空间频率的低频部分,减少图像的⾼频部分____⼆、简答题9. 解决交通问题的⽅法包括哪些?9. 答:(1)控制需求,最直接的⽅法就是控制车辆的增加,或者改变车型,使车辆数量减少;(2)增加供给,也就是修路;(3)实施智能交通系统。
10. ⽇本在⾃动公路系统⽅⾯研究最为先进,其具体研究容有哪些?答:(1)公路与车辆、车辆与车辆之间的通信系统;(2)事故监测与警告;(3)使⽤视频、雷达监测器进⾏车辆间距控制;(4)车辆最⼤速度控制;(5)⾃动停车控制。
11. 中国的智能运输系统逻辑框架可分为哪⼏个层次?答:(1)功能域,基本上和服务域等同;(2)系统功能,基本上和服务等同,但进⾏了功能的重新组合;(3)过程,基本上与⼦服务相同;(4)⼦过程,基本的逻辑单元。
12. 与理想⽤户最优相⽐,准⽤户最优的主要特点是?答:(1)路径选择的结果既可以是绝对最优的,也可以是次最优,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所有的优化计算⼯作;(2)除了要在⽤户的起始节点进⾏路径选择外,还要以其途中经过的节点为新的起点进⾏路径优化;(3)脱离传统的以OD量为基础的路径选择模式,将由检测器获得的⽆起终点特征的路段信息作为路径优化的依据。
智能交通系统(ITS)概论(下)80分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 目前,我国()个省市高速公路都开通了不停车收费系统。
A.21B.24C.27D.322. 能提供方便的服务和初级管理系统的地区是()A.东北部B.西部C.中部D.东部3. 美国的交通信息服务是以()为主体的。
A.ETCB.GPSC.车载导航D.511信息服务系统4. 智能交通系统概念引入中国的时间是()A.1996年B.1995年C.1994年D.1993年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 2003年伦敦实施交通拥堵收费后的结果包括()A.收费区内交通延误降低30%B.进入收费区的主要道路交通延误降低20%C.进入收费区域的交通量减少18%D.收费区域外存在明显的交通冲突2. 根据本讲,我国智能交通仍面临着那些考验?()A.智能交通发展理念有待转变和提升B.公众出行和货物运输服务以及交通安全等民生需求关注不足C.自主创新少,缺乏适合国情的关键技术和应用模式D.市场化推进机制缺乏,智能交通产业链、价值链尚未形成三、判断 ( 共 3 小题,总分: 40 分)1. 伦敦实施交通拥堵收费后,收费区域外存在明显的交通冲突。
正确错误2. 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明确中国ITS的总体需求。
正确错误3. 国内第一次国际性的智能交通交流展示会于1996年由公路所和丰田公司共同举办。
正确错误。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复习资料
中心诱导子系统是在城市的交通信息中心内进行部署,其计算能力和功率都比较强大,可以用来执行大范围的预测型诱导任务;而分布诱导子系统则配置于交通网络中的车辆上(所有车辆上的相应车载设备构成分布子系统),其功率和计算能力也比较有限,一般不能进行大范围内的通讯和过于复杂的计算,但是,可以用来收集其所处的局部区域内的实时交通信息,并据此对来自中心子系统的路径诱导信息进行修正;同时,分布子系统还可以将实时交通信息传递给中心子系统,以辅助中心子系统更新相关数据并重新求取最优的诱导路径。
中心式车辆动态路径诱导系统相对于分布式诱导系统的特(1)CDRGS从系统角度出发计算最短路,可以更简单的避免Braess矛盾效应,提高系统效率,使路网能被更充分利用;所谓Braess矛盾效应是指如果被诱导的车辆都接收到相同的交通信息,它们会被派遣到相同的、以前不拥挤的道路。
这条道路可能很快变的拥挤,交通甚至更糟。
这种现象称为Braess矛盾效应。
(2)CDRGS有简单的车载单元,而且能被控制中心有效控(3)CDRGS由稳定且功能强大的主机进行基于系统最优及某种最短路准则的路径规划,所以有时不满足个别用户的需要。
而且在系统所属车辆较多时会带来繁重的通信负担;(4)CDRGS使得车内装置花费最小。
但是在初建时由于基础设施投资较大,而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中心式动态路径诱导系统(CDRGS,Centrally Dynamic Route Guidance Systems),是基于红外信标等双向数据通信,在中心控制主机基于实时交通信息进行路径规划,为每一个可能的OD对计算最优或准最优路线,然后通过通信网络提供给用户。
分布式动态诱导系统依靠车载模块以通信网络接收到的实时交通信息完成路径引导。
换句话说,路径引导由各车辆单独负责。
分布式系统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使用户能够方便的访问远程资源,并且以一种可控的方式与其他用户共享这些资源。
2.分布式系统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这样能够方便的管理用户所需数据,处理好负载均衡;分布式另一个目标是将它的进程和资源实际分布在多台计算机上这一事实隐藏起来。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期末复习
1.智能运输系统(简称ITS)就是通过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从而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地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2.ITS研究的领域:1)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2)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3)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4)先进的乡村运输系统5)自动公路系统6)电子收费系统3.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1)控制需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控制车辆的增加,或者改变车型,使车辆数量减少,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舍弃车辆是不可能的。
2)增加供给,也就是修路。
3)实施智能运输系统。
4.智能运输系统(ITS)的主要作用:充分利用交通系统资源“削峰填谷”提高交通的便捷性提高交通系统的整效性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稳定性降低污染与促进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智能交通的优势:方便、安全、舒适、快捷5.智能交通系统的目标应体现在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效益提高目标: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减少交通拥挤,保持交通顺畅提高运输网络通行能力降低交通运输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并节约能源,提高交通运输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6.ITS对交通系统的正效应:为交通出行者提供便利为交通管理者提供有力的支持带来了社会效应7.ITS负效应:1)对出行者出行行为的影响产生了三种不良的效应现象:信息过剩现象过激反应现象集聚现象2)对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的影响3)对交通系统经济效益的影响8.智能运输系统集成应用产生的综合效益主要体现在:1.挽救生命2.时间和金钱的节省3.能耗的降得以及改善环境9.日本式最早进行ITS研究的国家。
10.信息发布形式:1.广播 2.VMS 3.互联网 4.车载GPS 5.手机11.交通拥堵是最关键的诚实交通问题12.我国大中城市存在的普通交通问题:交叉口交通混乱,通行能力很低。
任意占用道路现象十分严重。
在路上任意停车,占用人行道和行车道。
在路上任意停车装卸货物,形成道路“瓶颈”。
行人不走人行道或无人行道可用,任意横穿马路。
智能交通系统(ITS)概论(上) 课程的考试-满分
智能交通系统(ITS)概论(上)课程的考试
一、单选(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根据本讲,ITS是对通信、控制和信息处理技术在()中集成应用的通称。
A.信息系统
B.交通系统
C.运输系统
D.服务系统
2. 组织化程度最低,接入性最高的是()
A.水路
B.道路
C.管道
D.铁路
3. 第1届ITS世界大会于()年在()召开。
A.1994年、巴黎
B.1994年、旧金山
C.1995年、巴黎
D.1995年、旧金山
4. 按组织化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以下正确的是()
A.水路、道路、航空、铁路、管道
B.管道、铁路、航空、道路、水路
C.道路、水路、航空、铁路、管道
D.管道、铁路、航空、水路、道路
二、多选(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根据本讲,智能交通系统名称的确定是基于()
A.便于技术交流
B.便于划分领域
C.便于提炼关键技术
D.便于政府规划和提供财政支持
2. 2004年日本对ITS所做的调整是突出()
A.ETC
B.先进道路系统
C.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D.导航系统
三、判断( 共 3 小题,总分: 40 分)
1. 国际上ITS的主要内容是在道路上,综合运输主要考虑结点(枢纽)。
正确
错误
2. 智能交通的产生依托于通信信息高技术,所以可以用技术上的一个划分来确定其内容。
正确
错误
3. 美国提倡的顶层设计研究方法引领了整个世界智能交通的发展。
正确
错误。
智能交通系统复习
智能交通系统复习第一章:1、智能交通系统(de)定义智能交通系统是人们将现今(de)计算机处理技术、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及电子自动控制技术等有效(de)综合起来,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中,以车辆、单路、使用者、环境四者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de)最佳效果为目(de),从而建立起(de)一种作用范围大、作用发挥全面(de)实时、精确、高效(de)交通运输综合管理体系.2、ITS(de)特点信息化;整体性;开放性;④动态性;⑤复杂性;3、ITS(de)组成从物理结构上分析,ITS由6大部分组成,分别是信息管理中心、路测系统、车载系统、出行者需求管理系统、交通管理控制系统、区域路网管理系统.4、霍尔三维结构三维结构提供了ITS评价(de)步骤、评价(de)方法及类型.逻辑维把ITS评价分为7个步骤,通过类型维将ITS评价分为7种类型,通过方法维给出了可采用(de)主要方法,这样可以保证评价结果完整性和客观性,从而形成有逻辑维,类型维和方法维所组成(de)三维框架.5、ITS评价(de)基本步骤按照评价(de)时间阶段,ITS评价可以分为4类:事前评价、事中评价、事后评价、跟踪评价.6、ITS项目评价(de)内容ITS项目评价(de)内容主要有必要性评价、经济评价、综合效益评价、产业评价、风险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之上(de)整体评价.7、ITS(de)发展趋势(可能有大题)第二章:1、基础理论图论;系统论;信息论;④控制论.2、ITS(de)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人机工程学、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技术、IGS技术、GPS技术和动态交通分配技术;3、ITS(de)信息传输方式主要有4类:分别是交通管理中心和路测设施(de)通信、车与交通管理中心通信、车--路通信以及车--车通信;4、GPS系统由那些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什么组成:GPS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部分三部分组成.工作原理: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de)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收到这些信息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de)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第三章:1、交通检测技术对比分析2、物联网(de)定义物联网是将所有(de)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以实现对物品(de)智能化识别、管理和监控等功能(de)系统.3、车联网(de)定义车联网是物联网在交通领域(de)具体应用.车联网通过在车辆上装载电子标签、摄像头、雷达、GPS等传感器,对所有车辆信息进行采集.车辆可以通过GPS获取车辆(de)位置信息,通过视频摄像头、车载雷达、激光检测器等传感去来感知周围环境.当车辆进入路测设备(de)监控范围后,路测设备通过传感器来采集车辆(de)行驶速度等信息.第四章:1、交通数据(de)特征时效性;主观性;③流动性;④再现性;2、静态(de)道路交通环境数据静态(de)道路交通环境数据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保持不变或者变化较小(de)数据,主要包括:①、空间地理信息数据;、路面状况信息数据;③、交通基础设施数据;④、交通历史数据3、动态(de)道路交通环境数据动态交通数据是相对于静态交通数据而言(de),是指实时变化(de)数据,采集此类交通数据时通常以时间为序列(de)到一系列交通数据系列.童泰交通数据是智能交通系统管理和控制(de)主要对象,主要包括:①、实时交通流数据;②、发布信息数据;③、用户管理数据;4、交通数据仓库(de)设计ETL设计:即数据(de)抽取,转换和加载,是数据仓库实现过程中将数据由数据源系统向数据仓库加载(de)主要过程.从功能上看整个ETL包括数据抽取、数据转换、数据加载三个部分.5、数据挖掘方法①、关联分析;②、分类分析;③、聚类分析;④、演化分析6、GIS-T技术概述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T)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勘测设计、交通规划、交通管理等交通领域(de)具体应用与延伸,是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网、和通信线路等线性空间要素分析和建模(de)工具,也是研究地理要素沿线性网络系统运动、变化和发展(de)有利手段.第五章:1、城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简介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又称为交通共用信息平台,该系统通过整合交通运输信息资源,按照一定(de)标准完成多异构数据(de)输入,存储、交换、分发,面向应用服务,从而实现跨部门间(de)信息共享.该平台包含并行计算技术,多远信息融合技术,智能决策支持计算和云计算与云服务等技术,用以提高交通管理(de)综合水平.2、平台(de)组成城市交通信息系统主要有三大部分:交通信息采集、交通信息管理和交通信息发布.3、平台(de)基本功能①、信息汇聚功能;②、信息处理功能;③、信息提供功能;④信息展示功能.4、多源信息融合(de)基本概念指(de)是利用不同时间和空间(de)多传感器信息资源,按照特定(de)计算准则对这些信息加以自动分析和综合,得到被测随想(de)一致性描述,最终实现信息(de)优化.5、大数据(de)特点①、Volume(大量,即数据体量巨大);②、Variety(多样.即数据类型多);③、Value(价值,即价值密度低);④、Velocity(高速,即处理速度快).第六章:智能交通指挥系统1、系统关联结构图2、系统结构功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单点信号控制、干道协调控制、区域协调控制以及特殊控制.3、交通诱导系统目前主要(de)交通诱导信息发布方式主要有可变情报板发布、交通广播电视发布、互联网站发布等多种诱导方式4、出行诱导系统①、综合交通信息查询终端;②、电子站牌;③、交通广播.5、停车诱导系统停车诱导系统是由停车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传输、信息发布等四个部分组成.第七章:出行者信息服务系统1、系统组成①、车辆导航辅助系统;②、交通信息中心TIC;③、通信设备.2、系统基本功能①.通信功能;②、信息采集功能;③、信息处理功能;④、信息服务功能;信息服务功能:①、出行前(de)交通信息;②、与目(de)地(de)相关信息;③、公共交通信息;④、实时交通信息;⑤、路线导航信息.3、可变情报板系统(de)构成①、控制器;②、显示器;③、内置控制软件;④、防雷设备;⑤信息远程传输仪器.4、动态车载导航系统能划分成自主式与中心决定式两种系统.5、车联网框架在实施时会遇到四个关键点(关键技术):数据预处理、地图匹配、GPS主体识别、交通状态判别.6、智能停车系统:基于RFID技术(de)智能停车系统主要由3个子系统组成:车道子系统、站级子系统、应用服务子系统组成.第八章:智能公共交通系统1、概述:智能公共交通系统IPTS,综合应用GPS定位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建立起公共交通运营系统,以及分布在各公交站场(de)智能终端系统,实现科学(de)公共交通车辆运营调配,公交车运营时(de)可视化监控,以及全面(de)、及时(de)公共查询信息服务.2、电子卡(de)特点(1)耐用性和抗破坏性(2)数据(de)储存容量大(3)灵活性好(4)机读性好(5)安全性高3、公共交通收费电子卡系统一般包括:电子卡、车载验票机、余额验票机、发卡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4、智能化公交调度系统需要实现(de)功能主要包括:(1)、动态监视在道路上运营(de)公交车,及时对问题车辆进行抢修.(2)、实现宗调度中心、分调度中心、车辆移动站、电子车牌等设备之间(de)通信,区域调度中心能利用中心平台对运营平台进行实时调度优化.(3)实现对电子卡信息、车辆定位信息(de)跟踪与共享(4)利用电子站牌预报车辆(de)位置及到达时刻,提高智能公共交通系统(de)服务水平.5、智能调度方法(1)传统调度方法.(2)实时放车调度方法.(3)紧急情况调度方法.第九章:智能高速公路系统1、我国高速公路(de)特征(1)交通限制(2)分隔行驶(3)控制出入(4)分类收费2、匝道控制(1)控制方法:①、匝道关闭;②、匝道调节(2)调节方法:①、定时控制;②、感应调节;③、全局最优控制调节.3、区间测速(1)布点策略:①、优先选择驾驶人违法超速、违章变线及违法占用拯救车道(de)频发地点及路段;②、考虑道路几何构造及交通特征,使得监摄效率最大化,有效(de)岁区间速度进行管理.③、与以建成系统有效连接集成,防止重复投资.4、高速公路时间管理一般包括7个子过程:事件检测、时间鉴别、事件信息服务、事件响应、事件现场管理、事件条件下(de)交通管理、事件清除.5、高速公路交通疏导技术有哪几部分组成高速公路交通疏导技术包括交通控制和交通诱导两个主要部分.其中,交通控制包括人口匝道控制、主线控制、通道控制以及智能控制等;交通诱导则包括交通广播系统、可变信息板系统、车载导航系统等.第十章:ETC收费系统1、概述:ETC成为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即车辆在通过收费站时不需要停车,通过车载设备实现车辆识别,在入口处自动写入信息并完成从预先绑定(de)IC卡或银行账户上扣除相应费用(de)操作,是国际上正在努力开发和推广普及(de)一种用于道路、大桥、隧道和车场管理(de)电子收费系统.2、ETC(de)主要构成:三大子系统:自动车辆识别系统、自动车辆分类系统以及违规抓拍系统.3、基于GPS与GIS(de)收费系统主要由4个子系统组成,包括GPS系统、移动通信系统、GIS系统、收费系统.第十一章:智能物流系统1、特点:(1)智能化;(2)一体化;(3)柔性化;(4)社会化;2、关键技术(1)现代供应链管理技术;(2)可视化技术;(3)实时跟踪技术;(4)望楼花分布式仓管理及库存控制技术;(5)物流运输系统(de)调度与优化技术;(6)物流基础数据管理平台和系统集成技术;(7)云电子商务.3、智能仓储(de)特点(1)仓库管理智能化;(2)实时库存控制;(3)操作便捷化;(4)智能分析.第十二章:智能车辆系统1、关键技术(1)智能车辆系统(de)体系结构(2)驾驶人行为检测技术(4)自主驾驶技术(5)其他技术2、导航与定位系统常用(de)技术包括:视觉导航、磁导航、惯性导航、GPS 导航等.第十三章:智能车路合作系统1、智能车路合作系统(de)体系架构2、关键技术分为车载智能终端系统、智能路测系统、道路交通信息(de)融合技术、车-车/车-路通信技术四个领域.3、现有通信技术(了解)(1)ZigBee 技术;(2)蓝牙技术;(3)UWB 技术;(5)3G技术;(6)GPRS技术;(7)DMB技术;4、交通仿真系统(de)分类(1)微观仿真模型(2)中观仿真模型(3)宏观仿真模型。
智能交通复习材料
4 / 13
(3)网络层: OSI 参考模型的第三层,该层的基本工作是接收来自源计算机的报文, 把它转换成报文分组(包),而后送到指定目标计算机。 (4)传输层:传输层又称端到端协议层,它是 OSI 参考模型的第四层,也是网络高层与 网络低层之间的接口。该层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独立于通信子网的数据传输服务(即对高 层屏蔽通信子网的结构),使源主机与目标主机像是点到点简单地连接起来的一样,尽 管实际的连接可能是一条租用线或各种类型的包交换网。 (5)会话层:会话层又称会晤层,它是 OSI 参考模型的第五层。该层的任务是为不同 系统中的两个进程建立会话连接,并管理它们在该连接上的对话。 (6)表示层:表示层又称表达层,它是 OSI 参考模型的第六层。该层完成许多与数据 表示有关的功能。这些功能都是用户频繁使用的,常常由用户所拥有的程序完成。为提 高系统之间的通信效率,提供保密通信以及使存在差异的设备能实现相互通信,表示层 主要完成字符集转换、数据压缩与恢复、数据加密与解密、实际终端与虚拟终端之间的 转换等功能。 (7)应用层:应用层又称用户层,它是 OSI 参考模型的最高层,负责两个应用进程之 间的通信,为网络用户之间的通络的概念、功能与特点 概念:凡将地理上分散的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 按不同的拓扑构型连接起来,且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 络操作系统)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系统。 3.1 连接对象:计算机、数据终端等 连接介质:通信线路、通信设备 控制机构:网络协议、网络软件 功能和特点: (1) 能实现信息的快速传输和集中处理 (2)能实现计算机系统资源的共享 (3)能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及可用性 (4)能均衡负载互相协作 (5)能进行分布处理 (6)能实现差错信息的重发 (7)能提高性能价格比,易于扩充,便于维护 3.2.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1)硬件系统:计算机、数据终端、通信链路-由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组成、网络设备 2)协议和软件: 协议-通信双方在通信过程中,必须共同遵守的约定和规则。 3.4 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的 OSI(Model/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 OSI 参考模型的各层内容: (1)物理层: OSI 参考模型的第一层,目的是提供网内两实体间的物理接口和实现它 们之间的物理连接,按位传送比特流,将数据信息从一个实体经物理信道送往另一个实 体,为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透明的比特流传送服务。 (2)数据链路层: OSI 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其主要功能是对高层屏蔽传输介质的物理 特性,保证两个邻接(共享一条物理信道)节点间的无差错数据传输,给上层提供无差 错的信道服务。可以将数据链路层协议分为以下两类:即面向字符的传输控制协议(如 二进制同步通信协议(BSC))和面向位(比特)的传输控制协议(如高级数据链路控 制规程(HDLC))。
智能交通系统考试试题及答案
智能交通系统考试试题及答案1. 请简要介绍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是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控制技术,对道路交通进行监测、管理和控制,以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提升交通安全和节能环保的一种综合系统。
其主要作用包括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优化交通流量分配、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和提高交通安全性。
2. 请简述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几种主要技术手段。
智能交通系统中包含多种技术手段,主要包括:(1)车辆识别与定位技术:通过视频监控和车载GPS等技术手段,实现对车辆的追踪和定位,以便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和车辆行驶状态。
(2)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技术:通过智能信号灯控制系统,优化交通信号配时,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3)智能交通管理与调度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交通管理进行智能化管理,通过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对交通流量的动态调度。
3. 请简述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交通运行效率:通过实时监测和调度交通流量,优化道路资源利用,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2)提升交通安全性:通过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车辆定位技术,及时发现交通事故并进行处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
(3)节能环保:通过减少车辆在道路上的空转及停车时间,降低车辆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促进绿色出行,减少环境污染。
4. (1)试题一:请简要介绍智能交通系统的主要作用及应用价值。
参考答案:智能交通系统主要作用是通过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控制技术对道路交通进行监测、管理和控制,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提升交通安全和节能环保。
其应用价值在于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提升交通安全性和减少交通排放,为城市交通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发展。
(2)试题二:请简述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几种主要技术手段及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交通系统概论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信息中心
2.路网交通流
3.路段流出函数
4.路段阻抗特性函数
5.行程时间
6.交通控制系统
7.使受到干扰的交通流恢复正常
8.保留图像空间频率的低频部分,减少图像的高频部分
二名词解释:给出相应英文全称,并解释其内涵。
1.VICS—Vehicl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车辆信息与通信系统
2.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
3.ITS—Intellgent Transport System,智能交通(运输)系统
4.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
5.DMB——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数字多媒体广播
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做判断解释。
(判断1分,解释3分)
1.现代汽车导航就是GPS。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汽车GPS导航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安装在汽车工的GPS 接收机和显示设备组成(里面还有电子地图等软件);另一部分由计算机控制中心组成,两部分通过定位卫星进行联系。
2.ITS中的先进交通管理的内容是交叉路口的信号管理。
3.实行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是指公交车行驶到路口时,可得到延长绿灯,缩短红灯的控制。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当公交车辆行驶至路口处,绿灯要变红灯的时候,若智能公交信号优先系统会适当延长绿灯时间,让车辆顺利通过;而当路口为红灯时,智能系统会适度缩短红灯时间,减少公交车在路口的等候时间;从而部分解决并改善了由于城市交通拥挤的而引发的系列公交问题。
4.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现在还没有发展ITS的必要性。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中国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薄弱,人多路少,因此造成交通拥挤十分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