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用《伤寒论》经方的感悟

合集下载

2024年伤寒论心得体会6篇

2024年伤寒论心得体会6篇
(1)阳明病与心阳明病。无论寒邪热邪,一律表现为高热,另外有谵言妄语的证状。其实阳明与心有莫大关系。《内经》二阳之病发心脾,二阳就是阳明,说明阳明的病可能发自于心,也可能发自于脾。所以心病可以引起阳明病。而瞻谵言妄语是神志疾病,与外邪攻击心包有关,也正因为心包是禁宫要地,正邪交争最猛烈,所以才会出现高热症状。另外阳明病的脉象是洪脉,这正是心脉。由此推知,阳明经病的主方白虎汤,其实最重要的是解心热。在高烧、神志昏迷的时候,后世很多名医都在白虎汤的基础上加上犀角、羚羊角等味以解心热。
2024年伤寒论心得体会6篇
心得体会可以通过书写、讨论、反思等方式来表达,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和判断力,以下是我精心为您推荐的伤寒论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伤寒论心得体会篇1
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大三的时候开始学习经典,更是深有体会。而今有机会在毕业前再次选修经典,这对未来工作将会有莫大的帮助。在繁忙的找工作中,我依然会抽空学习经典,以下就我对《伤寒论》的心得体会做个分享。
至于背诵,我觉得背诵一定的原文对于中医入门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伤寒论》来说,不能背诵,头脑就不能在前后原文之间任意穿梭引用,也就无法全面细致的理解《伤寒论》的含义。经典著作中的条文,乃是从无数病例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俗话所说万变不离其宗之宗。记住它,背诵它,就能在临床上触发思绪,吃透精神,从熟生巧,别出心裁
(2)阳明病与肠胃。《灵枢经脉》说足阳明胃经主津液所生病。足阳明病引起的一个问题就是津液大亡。因此阳明病的一大特点是大汗出。汗出也是身体正邪交争后把外邪排除体外的过程。但是大汗出后出现的问题就是胃家实排便困难。依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正常的人体防御机制,可以通过高热、汗出的方式战胜外邪病排除,在体表可以排邪,那么机体是否也有可能在肠胃之内,以分泌物的形式将外邪排除,随粪便外出。但是,由于排便困难,外邪无法排除,反而在粪便上滋生,排便困难除了破坏正常代谢外,也使外邪在粪便中滋生。因此排便就成了主要矛盾。三个承气汤就是解决排便问题,大便出来了,外邪也就随之而去了。当然并非所有的阳明病都会伴随便秘,而是肠内有燥矢、有宿食、或肠胃机能有问题才引发便秘。

伤寒论读书笔记和心得

伤寒论读书笔记和心得

伤寒论读书笔记和心得伤寒论读书笔记和心得篇1《伤寒论》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经典之作,也是我深入研究的一本著作。

这次分享的是我对《伤寒论》的理解以及我从中获得的经验。

《伤寒论》的作者张仲景在序中明确提到,该书主要是关于外感热病的治疗方法,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和心得。

这本书的结构严谨,共16卷,分别阐述了六经病证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

我对《伤寒论》的理解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从表面上看,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伤寒的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这是最直接的理解。

其次,深入一层,我发现《伤寒论》不仅仅是一本医学著作,它还涉及到哲学、文化、历史等多个领域。

例如,书中强调的“阴阳平衡”、“调和”等理念,对于我们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有着重要的启示。

最后,从更深层次来看,《伤寒论》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医学思想的缩影,它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知和追求。

在阅读《伤寒论》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对中医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学习六经病证的症状和诊断方法,我能够更好地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案。

此外,我还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治疗方法,如汗、吐、下、温、清等法,这些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都有着很好的效果。

通过这次对《伤寒论》的学习和研究,我深刻认识到了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

中医不仅仅是一种治疗方法,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健康理念。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学习中医,让传统医学继续发扬光大。

伤寒论读书笔记和心得篇2《伤寒论》读书笔记与心得《伤寒论》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部巨著,它详细阐述了外感热病的发生、发展及其治疗。

这本书的作者张仲景,以其卓越的医学智慧,将伤寒病的治疗方法归纳总结,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阅读《伤寒论》的过程中,我被其独特的逻辑结构和内容组织所吸引。

全书以六经为纲,将疾病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每一经又各有不同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这种分类方式既清晰又全面,使得医生能够准确地把握病情,做出正确的诊断。

2024年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范文(2篇)

2024年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范文(2篇)

2024年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范文《伤寒论》是我国古代经典医学著作之一,由张仲景所著,并在其后的几个世纪中广泛传播和应用。

作为一名学习中医的学生,我在2024年有幸研读了《伤寒论》,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在学习《伤寒论》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古代医者对于疾病的细致观察和深入研究。

《伤寒论》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描述了多种类型的伤寒病及其病理特点、病理变化、治疗方法等。

其中,明确的病状描述和丰富的病案例分析,使我受益匪浅。

通过研读《伤寒论》,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疾病的新知识,也对中医诊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伤寒论》的学习也让我明白了中医的核心理念之一:治未病。

在文章中,张仲景提出了“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下工治不可治之病”的观点,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中医注重通过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来保持健康,强调个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对疾病的防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理念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开始更加注重养生、保持身体的平衡,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伤寒论》也给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疾病的思路。

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察和个别施治,与西医注重病因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的方法有所不同。

《伤寒论》中提出了许多独特的治疗方法,如辨证论治、方剂应用等。

这些方法的灵活运用,使中医能够在许多疾病治疗中发挥独特的优势。

通过学习《伤寒论》,我对中医治疗方法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增强了我在未来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能力。

此外,《伤寒论》的学习也让我深感中医学的博大精深。

中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其中,包括了中药学、针灸、推拿等多个方面。

《伤寒论》对这些领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归纳,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料和参考文献。

在学习《伤寒论》的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开启了我更深入学习中医的大门。

综上所述,《伤寒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丰富的学习收获。

2024年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三篇)

2024年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三篇)

2024年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____年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伤寒论是我国古代医学典籍之一,由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所著。

该书系统总结了张仲景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成为了后世医学家学习和应用的重要指南。

学习《伤寒论》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代医学的发展历程,还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以下是我对于____年学习《伤寒论》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伤寒论》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医学的博大精深。

伤寒论是针对一种特定的传染性寒热疾病而写的,但其中所包含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却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中。

通过研读《伤寒论》,我了解到中医学并非是一味地追求症状的控制和治愈,而是注重整体观察和分析,以找出病因及其规律,从而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学习《伤寒论》深化了我对中医学理论的理解,也让我对中医的独特之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学习《伤寒论》让我意识到中医学与现代医学之间的联系与融合。

尽管中医学在起源和理论基础上与现代医学有所差异,但《伤寒论》中所描述的病理变化、病因、辨证施治等方面,与现代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

例如,《伤寒论》中强调了“因时制宜”的治疗原则,与现代医学中的“个体化治疗”思想相契合;《伤寒论》中提到的“治疗要从治未病开始”,与现代医学中的“预防为主”的观念相一致。

我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将《伤寒论》作为了解中医理论的重要途径,更将其中的治疗原则与现代医学中的实践结合起来,探索着中西医融合的新路径。

第三,学习《伤寒论》让我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伤寒论作为我国古代医学的杰作,贯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医学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

通过学习《伤寒论》,我不仅了解了古代医学的发展历程,还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天人合一”的观念。

例如,《伤寒论》中所强调的“喜怒伤情”的治疗原则,与现代医学中的心理健康观念不谋而合,体现了古人对于人的身心健康的关注。

这让我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并反思现代社会中经常忽略的人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健康问题。

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范本

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范本

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范本《伤寒论》是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中的一部重要著作,是我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一。

通过学习《伤寒论》,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对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此,我将分享我学习《伤寒论》的心得体会。

首先,《伤寒论》是中医内科学的基石,它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家对伤寒病的认识和治疗经验,并阐述了中医的理论体系。

其中,《伤寒论》笼统地将病分类为六经,即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

每个经的病变表现及治疗方法都有所区别。

通过学习《伤寒论》,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理论的独特性和系统性。

其次,《伤寒论》强调了“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在治疗疾病时,中医讲究全面观察病人的症状,并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辨证论治。

这种治疗方法注重整体观察和个体化处理,与现代医学的个体化治疗理念不谋而合。

通过学习《伤寒论》,我对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再次,《伤寒论》还强调了中医的预防观念。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提出了“养阴清热”、“清热散邪”等预防疾病的方法。

这些方法强调了强身健体的重要性,阐述了中医预防疾病的理论和方法,对我个人的身体养护有很大的启发。

最后,《伤寒论》中的一些具体治疗方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伤寒论》中提到的葛根汤、桂枝汤等经典方剂,都有着明确的适应症和治疗效果。

这些方剂对中医治疗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我提供了一些临床应用的思路。

通过学习《伤寒论》,我深切体会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

《伤寒论》不仅是中医理论和实践的经典之作,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蕴含了丰富的医学知识,还融入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

通过学习《伤寒论》,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伤寒论》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中医著作,对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伤寒论》,我深入了解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学习了中医的经典治疗方剂,认识到了中医治疗的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方法的重要性。

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模板

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模板

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模板引言:《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著作之一,由东汉末年的张仲景所著。

它以病理为主线,系统总结了那个时期流行的发热性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方法。

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伤寒论》对于我们学习和理解中医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在学习《伤寒论》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体会和心得,分享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学习《伤寒论》的重要性《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经典之一,它对于我们学习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伤寒论》,我们能够了解古代医学家对于发热性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对于我们理解传统中医学理论和研究现代医学都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二、《伤寒论》的主要内容《伤寒论》主要分为六篇,分别是:太阳篇、少阳篇、阳明篇、太阴篇、少阴篇、厥阴篇。

每篇都详细介绍了相应的发热性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方法。

其中,太阳篇以寒邪为主,少阳篇以郁热邪为主,阳明篇以湿热邪为主,太阴篇以湿邪为主,少阴篇以内伤邪为主,厥阴篇以时邪为主。

通过深入学习各篇的内容,我们能够系统地了解发热性疾病的病理变化和治疗方法。

三、学习《伤寒论》的心得体会1. 深入理解中医病理学通过学习《伤寒论》,我深刻地理解了中医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伤寒论》中提到的六经脉络,表里关系,寒邪、热邪、湿邪等病理变化,让我对中医病理学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

这对于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判断疾病的病机和选择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 师法古人,不断创新学习《伤寒论》不仅仅是对古人的学习和向往,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古人的智慧,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医学。

《伤寒论》中的治疗方法虽然有些过时,但其中的一些思想和理论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我们可以结合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实践,对其中的一些理论和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人类的健康需求。

3. 注重辨证论治《伤寒论》注重辨证论治,这是中医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范本

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范本

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范本标题:《伤寒论》学习心得体会导言:《伤寒论》是古代医学巨著之一,是我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医学的宝典。

通过学习《伤寒论》,我深刻领悟到了中医治疗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对中医学的理念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学习中,我逐渐悟得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总结与分享。

一、重视病因的诊断与研究《伤寒论》中的病因诊断非常重要,它对疾病的准确诊断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病从外来感邪引起,感邪有外邪和内邪之分。

外邪即外界邪气通过呼吸、饮食等方式侵入到身体,而内邪则是人体内部由于饮食不节、情志不调等原因而发生的疾病。

通过学习《伤寒论》,我发现《伤寒论》中对病因的总结非常精准。

例如,如果患者在发病前有受凉被风吹、饮食不洁等情况,那么可以判断出患者是被外感邪气所伤,需要进行外邪的解毒与驱除。

另外,《伤寒论》中也描述到了长期饮食油腻、导致脾胃功能减退的情况,这是一种内邪,治疗时可以通过调和脾胃来根治。

因此,病因诊断非常重要,它能对疾病的治疗带来极大的帮助。

二、辨证施治,因病而异《伤寒论》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明确指出了不同病状对应的不同治疗方式。

辨证施治是中医的核心理念之一,它强调因人而异,因病而变。

在阅读《伤寒论》时,我发现里面有很多针对具体病症的分析和治疗措施。

例如,在分析感受寒邪所致病发的情况时,会对身体的寒热状况以及舌象进行仔细观察。

根据观察得出的结论,选择相应的草药进行治疗。

此外,在遇到有病不同病状的患者时,也会根据其病情的不同,制定出不同的治疗方案。

通过学习《伤寒论》,我明白了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性。

每一个患者都有其独特的体质和病情,医生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不断调整以适应患者的病情变化,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三、治未病,预防为主《伤寒论》中强调了治未病,预防为主的理念。

这一理念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减少疾病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伤寒论学习心得(精选4篇)

伤寒论学习心得(精选4篇)

伤寒论学习心得(精选4篇)伤寒论学习心得篇1学习《伤寒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从刚开始的懵懂无知到现在的略有心得,我深深感受到了《伤寒论》的博大精深。

《伤寒论》是一部以治疗外感病为主的经典中医著作,它总结了前人千百年来治疗外感病的经验和教训,系统地阐述了外感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对于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张仲景对中医的热爱和执着。

他通过多年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理论,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例如,在感冒的治疗上,张仲景提出的“解肌法”和“发汗法”,既简单又实用,效果也非常显著。

又如,在咳嗽的治疗上,他提出的“宣肺止咳法”和“收敛肺气法”,针对性强,效果立竿见影。

然而,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伤寒论》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例如,在治疗方法上,过于强调汗法,忽视了其他治疗方法的应用,导致一些病情复杂的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

此外,在方剂配伍上,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如剂量过小,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因此,我认为,《伤寒论》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

我们应该在继承《伤寒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最后,我想说的是,学习《伤寒论》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医的精髓和内涵,也让我更加热爱中医这个行业。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会更加努力,为中医临床实践做出更大的贡献。

伤寒论学习心得篇3《伤寒论》学习心得《伤寒论》是我国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的经典医书,也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医学经典之一。

学习《伤寒论》,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传统中医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

《伤寒论》主要是通过对多种伤寒病症的分类别,然后结合中医学理论,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来治疗伤寒病症的。

其中的基本证型包括太阳证、阳明证、少阳证、太阴证、少阴证、厥阴证等,每种证型都对应着不同的病症和治疗方法。

《伤寒论》读后感(通用7篇)4篇

《伤寒论》读后感(通用7篇)4篇

《伤寒论》读后感(通用7篇)4篇《伤寒论》读后感(通用7篇)4篇每次读到《伤寒论》的序,都很慨叹古人的品质。

医道能够传世,不但仅是因为能够治病,更不是因为能够赚钱,而是因为医道中包罗的修身齐家的智慧和胸襟。

在《伤寒论》序最开端写道:“怪现在居世之士,曾不注意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卒然遭邪风之气,婴十分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赉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以毙,神明消亡,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

痛夫!举世昏厥,莫能醒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痛身知已,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

哀乎!趋世之士,弛竞浮华,不固基本,忘驱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这真是如今群众的写照,现在的人把钱放在第一位,美其名曰“向钱看”,从不关怀自己的品质,更不会琢磨医术,当自己身躯展现问题的时候,忆草好吗,只能去找同样只关怀钱而不关怀医术的医生,结局显而易见。

目前许多人从不曾学习过中医或西医,就对中西医妄加评价,诚实好笑。

许多人不懂中医,不懂西医,而说道中西医联结却能大谈特谈,真实荒诞。

更有一些自认孝敬的儿女,未曾真实想过怎样对父母的身躯利于,只是遵从广告,的确让人啼笑皆非。

《伤寒论》序的后半段是写给现在的医生的:“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一直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如尺握手不如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似乎,明堂厥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罢了。

夫欲视死别生,实刁难矣。

”中医和西医说究竟只是两门学识,学识本无对错,对错取决于利用这两门学识的医生。

当医生学艺不精,而又不曾功德的时候,中医、西医都是不合算信赖的,更恐怖的是,不曾功德的人不知晓自己不曾功德。

3《伤寒论》学习心得体会(通用5篇)

3《伤寒论》学习心得体会(通用5篇)

3《伤寒论》学习心得体会(通用5篇) 3《伤寒论》学习心得体会1冬天容易感冒,为什么?有的人感冒了,不吃药不挂吊瓶,过一段时间也就慢慢好了,而有的人吃药挂水,不小心还弄个肺炎出来,为什么现在医疗条件好了,反而白血病之类的器官病变性疾病反而比以前多了?我们小时候怎么没有打那么多针,吃那么多药反而体质比现在的孩子要好?……当时处在冬天,对感冒发生了兴趣,我在网上发现了张仲景的《伤寒论》,从对人体遭遇寒气开始,描绘了我们所说的“感冒”在人体内的.一步一步的变化,一直到有些人到了“病入膏肓”,书中所写的就是我想知道的,赶紧跑到新华书店去买,谁知道非常失望,我看到的《伤寒论》就是学生时代用的教科书,这不是我想要的,就象英文原著永远比中文译著更有魅力;老外看了翻译后的我们的古诗就象喝白开水一样,永远没有我们读古诗时所能体味的那种意境。

虽然我临时看不懂,但我也要看文言文的,时间长了我会知道的越来越多,我看了那些教科书倒是懂了,还不知道是不是正确的呢,谁知道翻译成白话文的那个人自己水平任何?终于在一次图书展览会上我找到了一套中医书籍,而且正好符合我的水平,有文言文原文,不但有注释,而且还有京城名医之后写的译文,我真是心里乐开了花,毫不犹豫地买了一套。

尽管有思想准备,我还是比较晕,看不懂原文且不说,看了译文我都晕晕乎乎,好在不要考试,我慢慢看,有精力看原文,没精力对照着看,要不干脆看译文。

时间过去了半年,一本书好歹看了一遍,但我好像什么收获都没有,不懂的东西太多了。

不过我还在看,同时通过其他方式,或者是中医名家的讲解,或者对一些我们见到病症的讨论,我发现我了解的东西越来越多了,同时我也发现了我的无知,因为一个好的中医应该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我也从原来的碰到谁感冒了喜欢买弄一点医学知识到现在闭口不言。

用小侄女的话说,你们家净是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平时不常见到的书,别人不常常吃的东西。

但我相信,我们老祖宗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东西比美国200年左右的东西的含金量要高的多。

活学活用伤寒论 观后感

活学活用伤寒论 观后感

活学活用伤寒论观后感《活学活用<伤寒论>观后感》最近看了关于“活学活用《伤寒论》”的相关内容,真的是感触颇多。

刚看的时候,我感觉挺新奇的。

因为以前虽然知道《伤寒论》是医学经典,但一直没有深入去了解如何活学活用它。

我看到里面讲解《伤寒论》中的方剂时,那些一个个鲜活的病例呈现,就让我觉得原来古老的经典在现代医学实践里还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看到一个病例,是一个多年受慢性疾病困扰的患者,四处求医都没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但医生运用《伤寒论》中的经方进行辩证施治的时候,准确地把握了病症和方剂间的联系。

当时我就想到,中医真是神奇啊,这么古老的一本书,好像藏着无数把打开治病救人之门的钥匙。

看着患者的症状在经方的调理下一点点改善,我那种在观看过程中的震撼简直难以言表。

想起以前周围也有一些生病总是东奔西走看不好病的亲戚朋友,如果能够遇到这样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传统经典的医生就好了。

还有一个场景也让我很有感触,就是讲解如何根据不同季节、不同体质的人灵活运用《伤寒论》方剂。

这就好比做菜的时候,同一个菜谱要根据食客的口味和季节新鲜食材的变化调整调料的分量一样。

当时我就明白,中医绝不是千篇一律的诊治,而是要全面、动态地去看待病症。

这也让我联想到在自己生活中,有时候感冒,不同季节的症状看似类似,但细微处不同,中医辩证后用药可能就会有不同,这就是在活学活用啊。

不过在观看过程中,我也有不太理解的地方。

比如一些特别复杂病例中经方的配伍调整,涉及到多种药材的加减时,我就有点云里雾里了。

但这也更加激发了我想要深入学习的欲望。

看完关于“活学活用《伤寒论》”的内容后,我明白了《伤寒论》这部经典不仅需要我们去学习其中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现代的医疗实践中巧妙地运用它,传承中医智慧,造福更多的人。

这样的观看体验不仅仅让我对《伤寒论》有了新的认识,更让我对中医整体的魅力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伤寒论读后感(共3篇)

伤寒论读后感(共3篇)

伤寒论读后感(共 3 篇)第1 篇:伤寒论读后感伤寒论读后感范文【导语】《伤寒论》的主要方证源自《汤液经法》,其主要内容是继承和发扬、论述了这些方剂的组成和其适应证。

本学期跟着伤寒教研室的老师学习伤寒论,受益匪浅。

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前段时间出现头痛,恶寒,流涕,无发热,不恶风,电话给我,我认真一想,这不是麻黄汤证吗?加之我朋友有多囊卵巢的病史,体质不好,曾看李可的书籍说可以加巴戟,于是麻黄汤加巴戟,把方子发过去,3 天后我朋友给电话说感冒已好,并且没有了以往感冒完后的疲乏感,那时,很有成就感。

觉得《伤寒论》是一本非常好的书,那如何能进一步读好它?首先,我觉得学习《伤寒论》,注意其方证很重要。

《伤寒论》的主要方证源自《汤液经法》,其主要内容是继承和发扬、论述了这些方剂的组成和其适应证。

分析《伤寒杂病论》,其主要内容是六经辨证和辨方证,尤其注重辨方证,近代经方大师胡希恕曾提出: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是在强调经方理论的特点。

《伤寒杂病论》对每一个方证,论述非常精详,既说明其主要适应证,也详述其禁忌证及类似证、鉴别证。

例如《伤寒论》就有 20 多条提到桂枝汤。

对一个方证论述如此精细,是在告诫后人辨方证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诉人们,在辨方证时,要注意到证的病位在表、在里,还是在半表半里,证候的病性属阳还是属阴。

如《伤寒论》第 56 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第 164 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

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第148 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

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等。

根据证的情况、特点,在表属阳热实者为表阳证(太阳病),在表属阴寒虚者为表阴证(少阴病),在里属阳热实者为里阳证(阳明病),在里属阴寒虚者为里阴证(太阴病),在半表半里属阳热实者为半表半里阳证(少阳病),在半表半里属阴寒虚者为半表半里阴证(厥阴病)。

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模板

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模板

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模板《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圣经”,对于中医临床诊疗的理论和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伤寒论》,我深刻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一、全面而系统的病因病机观《伤寒论》详细记录了恶寒、发热、汗出等伤寒的病因、病机,从气候、饮食、情志、外伤等多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形成了全面而系统的病因病机观。

《伤寒论》中提出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理论,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病情判断出主要的病因,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二、阴阳平衡的治疗原则《伤寒论》中强调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阐述了病程中阴阳失衡的表现及其对疾病的影响。

针对不同阶段的病情,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原则,强调恢复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阴阳平衡是中医学思想的核心之一,它强调了人体内外的各种对立面之间的平衡关系,这一观念对临床中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们在实践中应该注重阴阳调节,避免一方过盛或不足,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辨证论治的重要性《伤寒论》强调了辨证论治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辨证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通过观察病人的脉搏、舌苔、尿液等不同的体征,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并根据辨证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伤寒论》中提出的辨病症及其相应的治疗方法,为我们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而实用的指导。

辨证论治的方法包括辨寒热、辨气血、辨虚实、辨表里等,我们在实践中应该注重细致入微的辨证分型,以便准确把握疾病的本质,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四、治未病的重要性《伤寒论》强调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提出了治未病的方法和原则。

其中讲到了人们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调节和养生保健,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这一观点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我们应该积极推广预防疾病的观念,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的发生。

读伤寒论心得800字(精选3篇)

读伤寒论心得800字(精选3篇)

读伤寒论心得800字(精选3篇)读伤寒论心得800字篇1《伤寒论》心得体会《伤寒论》是由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医学典籍,也是中医四经之一。

该书主要阐述了外感病的诊治,内容包含了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等方面,对中医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伤寒论》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张仲景对中医的独特理解和深厚的知识。

他认为外感病的发生,是由于六淫之邪气侵犯人体而形成,并且提出了“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经辨证方法,对中医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还阐述了治疗外感病的法则,包括汗、吐、下、温、补等治法,每种治法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需要灵活运用,不能盲目跟从。

同时,他也指出,外感病的治疗应该以解表为主,注重祛邪外出,同时注意调理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此外,《伤寒论》中还涉及到中药学的内容,如药物的功效、配伍等。

张仲景认为,治疗外感病需要选用药性辛温、发散的药物,如麻黄、桂枝等,同时,根据病情的需要,可以搭配使用其他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阅读《伤寒论》的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以及张仲景的医学智慧。

他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医学经验,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在医学知识方面的不足,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总之,读《伤寒论》让我深刻领悟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以及张仲景的医学智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理论思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素养,为中医临床实践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医学知识和技术,以适应医学领域的发展和变化。

读伤寒论心得800字篇2《伤寒论》心得体会《伤寒论》是由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医学典籍,书中详细介绍了多种病症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式,对中医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将围绕《伤寒论》的阅读心得进行分享,以探讨其对于现代医学的启示和价值。

借鉴《伤寒论》的心得体会

借鉴《伤寒论》的心得体会

借鉴《伤寒论》的心得体会《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作,由汉代医学家张仲景所著。

本书以伤寒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伤寒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在阅读《伤寒论》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学的博大精深,以及古代医学家们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以下是我对《伤寒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病因与病机《伤寒论》认为,伤寒病的病因主要是外感寒邪,病机为寒邪侵袭人体,导致人体阴阳失衡,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这一观点体现了中医学强调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

在现代医学中,我们也应该关注病因与病机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诊断与辨证《伤寒论》在诊断方面,主张望、闻、问、切四诊合璧,对病情进行全面分析。

在辨证方面,本书提出了六经辨证体系,将伤寒病归纳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种类型,并根据不同类型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这一辨证体系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对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三、治疗原则与方法《伤寒论》在治疗方面,强调辨证论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书中记载了大量的中药方剂,如桂枝汤、麻黄汤、甘草汤等,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这些方剂的运用,体现了中医学个性化治疗的特点。

在现代医学中,我们应该借鉴这一治疗理念,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四、预防与养生《伤寒论》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还强调了预防与养生。

书中提倡养生之道,如饮食有节、作息有常、情绪稳定等,有利于增强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更应该重视预防与养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总结《伤寒论》作为中医学的经典之作,其严谨的病因病机分析、全面的诊断辨证体系、个性化的治疗原则以及重视预防与养生的理念,都为我们现代医学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我们应该深入学习《伤寒论》的精髓,将其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伤寒论》学习体会3篇

《伤寒论》学习体会3篇

《伤寒论》学习体会 (2)《伤寒论》学习体会 (2)精选3篇(一)学习《伤寒论》的体会,一、老中医宝库:《伤寒论》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经典之作,被尊称为“老中医宝库”。

通过学习《伤寒论》,可以深入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治疗方法,对于进一步学习和应用中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治疗原则:《伤寒论》主要讲述了伤寒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是指导治疗的原则,即“疏表宣肺,清里达腑”。

这一原则强调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重要性,提醒临床医生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病机、辨证施治,从整体上调理机体,达到治愈的目的。

三、值得学习的临床经验:《伤寒论》中记载了王叔和、张仲景等许多古代医学家的临床经验,这些经验对于临床医师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通过学习《伤寒论》,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医学家在对待疾病时注重患者的整体情况,倡导个体化治疗,且注重调理机体的阴阳平衡,避免过度依赖药物,对于今天的临床实践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四、文化传承:《伤寒论》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研究《伤寒论》,可以加深对中医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学习《伤寒论》是对中国传统医学的一次深入了解和学习,不仅对医学专业人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还对于普通人了解和保护中医文化都是有益的。

《伤寒论》学习体会 (2)精选3篇(二)学习《伤寒论》让我触摸到了中医经典的魅力,也对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1. 经典可贵:《伤寒论》作为中医学的经典之一,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之一。

通过学习这部经典,我深刻感受到这些古代医师的智慧和临床经验。

他们能够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对症状进行分类,从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2. 病理分析:《伤寒论》中对病理的分析令我受益匪浅。

经典中将伤寒分为六经,每一经都有各自的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

通过对病理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伤寒论心得体会(优秀5篇)

伤寒论心得体会(优秀5篇)

伤寒论心得体会(优秀5篇)伤寒论心得体会篇1心得体会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伤寒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一部医学经典,它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和理论,并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中医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习《伤寒论》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医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注重阴阳平衡、气血畅通,治疗上强调“三分治,七分养”,注重患者的自我调养和保健。

这些理念在《伤寒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强调了“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注重调整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使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逐渐恢复健康。

在学习《伤寒论》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首先,我发现自己在理论方面还需要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其次,在实践中,我发现自己还需要更加熟练地掌握各种治疗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最后,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在学习《伤寒论》的过程中,我也获得了一些感悟和收获。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得治疗更加有效。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运用各种治疗方法,并且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最后,我也学会了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使得治疗更加顺利。

总之,学习《伤寒论》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医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医理论和实践。

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伤寒论心得体会篇2学习《伤寒论》让我深刻地理解到,中医不仅是理论知识的积累,更是实际病例的处理和诊断。

在这篇论文中,我将分享我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首先,我对《伤寒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部经典著作涵盖了中医伤寒病的防治原则,它所提出的“六经辩证”分析方法,让我对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入。

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是中医对疾病发展过程的分类,每种经都有对应的病症和治疗方法。

伤寒论学习心得

伤寒论学习心得

伤寒论学习心得伤寒论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由张仲景所著,是中医临床诊疗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在学习伤寒论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丰富医学智慧,也对中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分享一些关于伤寒论的学习心得。

首先,伤寒论对疾病的认识是全面而深刻的。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对于伤寒病的发病机理、病程变化以及治疗原则都有详细的论述。

其中所包含的疾病症状描述、辨证施治方法等,都是在丰富的临床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通过学习伤寒论,我对于伤寒病的病因病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其次,伤寒论对于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提出了“表里”、“寒热”、“阴阳”等辨证要点,这些辨证要点贯穿了整个伤寒论的论述,对于中医辨证施治方法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伤寒论,我对于中医辨证施治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加明白了中医治疗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重要性。

再者,伤寒论中的治疗原则和药物运用也是我学习的重点之一。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提出了“辛凉解表”、“苦寒解里”、“苦温解肌”等治疗原则,这些治疗原则对于中医药的运用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同时,在伤寒论中还介绍了大量的草药方剂,对于中医药的运用也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学习伤寒论,我对于中医药的运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明白了中医药在治疗疾病中的重要性。

最后,学习伤寒论不仅要注重理论的学习,更要注重实践的运用。

伤寒论中的理论知识需要通过临床实践来加以验证和运用,只有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伤寒论中的知识。

因此,在学习伤寒论的过程中,我也注重结合临床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

综上所述,学习伤寒论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通过学习伤寒论,我对于中医的理论知识和临床运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明白了中医的独特魅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

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

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doc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引言《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由汉代医学家张仲景所著。

它主要论述了伤寒及其他杂病的辨证论治,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部经典,我对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伤寒论》的历史地位《伤寒论》被誉为“医方之祖”,它不仅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而且对伤寒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奠定了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基础。

二、《伤寒论》的主要内容病因学:《伤寒论》认为伤寒是由外邪侵袭人体所致,强调了“邪气”与“正气”的相互作用。

病机学:书中详细论述了伤寒病的发展过程,包括邪气在体内的传变规律。

辨证论治:《伤寒论》提出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强调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来制定治疗方案。

方剂学:书中记载了大量的经典方剂,如桂枝汤、麻黄汤等,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三、学习《伤寒论》的体会中医的整体观念:学习《伤寒论》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的整体观念,即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辨证论治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辨证论治在中医治疗中的核心地位,每个病人的治疗方案都应个性化。

方剂学的精妙:《伤寒论》中的方剂配伍精妙,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伤寒论》的理论和方剂对现代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伤寒论》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对伤寒病的治疗:《伤寒论》对方剂的运用至今仍对伤寒病的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对其他疾病的启示:《伤寒论》的辨证论治原则和方剂学思想也适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

中西医结合:《伤寒论》的理念可以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五、总结通过学习《伤寒论》,我对中医的辨证论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有了更多的认识。

《伤寒论》不仅是中医学的宝贵财富,也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未来,我将继续深入学习中医经典,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素养和临床能力。

学用《伤寒论》经的感悟

学用《伤寒论》经的感悟

学用《伤寒论》经的感悟第一篇:学用《伤寒论》经的感悟学用《伤寒论》经方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进军:学用《伤寒论》经方的感悟 by 毛进军2014-07-26 中医师承学堂刘观涛按:一门深入《伤寒论》,每日勤修“戒定慧”。

根据来自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读者的建议,我们为检验一下学员学习的认真程度,特意在毛进军老师的系列文章中放置了“测试性文字”,请您阅读的时候格外留意一下。

对于“测试性文字”提出正确意见的读者,将予以加分奖励。

昨天的文章里,您是否已经发现“测试性问题”了呢?答案在本文的后面。

毛进军:学用《伤寒论》经方的感悟(一)经方的“道”是六经方证辨治法则我注意到,咱们师承班的创建有这么一个愿景:“三年期满,皆能行道救人”。

这句话说的很好,是一个充满自信心的祈望。

“行道”,道是什么。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句名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个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句子:“道可道,非常道”。

这个“道”的意义就是道理、法则和规律。

我们经方的道,就是《伤寒论》的六经方证辨证施治的大法和总规律。

我们能在这里共同学习、研究和探讨这个经方的“道”,首先要感谢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创立的《伤寒》“方证辨证”学说。

胡老的学说明白易懂,崇尚实效而无一丝浮华,将六经思辨步步落实在方证上,辨证识机,方证相应,药症相对,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六经方证辨证施治体系。

这个体系,大道至简,疗效彰明,可操作性强,真正是发皇了《伤寒》经方济世救人的古义。

还要感谢胡希恕先生的学术继承人,著名经方医家冯世纶教授的无私奉献。

冯老不遗余力地传授、弘扬和创新胡希恕先生的学术思想,使得胡老的学术思想和经验不被湮灭,真正是造福于世,功莫大焉。

三年学成而行道救人,这个愿望是好的,但时间是非常紧迫的,也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我们不能光是说说而已,重要的是要下真功夫。

唐代文人吕岩有句诗:“莫言大道人难得,只是功夫不到头”,这句话说的很实在,这就是说,不要说高深的道理和学问不易学到手, 只是你下的功夫还不到家罢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用《伤寒论》经方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进军:学用《伤寒论》经方的感悟by毛进军2014-07-26 中医师承学堂刘观涛按:一门深入《伤寒论》,每日勤修“戒定慧”。

根据来自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读者的建议,我们为检验一下学员学习的认真程度,特意在毛进军老师的系列文章中放置了“测试性文字”,请您阅读的时候格外留意一下。

对于“测试性文字”提出正确意见的读者,将予以加分奖励。

昨天的文章里,您是否已经发现“测试性问题”了呢?答案在本文的后面。

毛进军:学用《伤寒论》经方的感悟(一)经方的“道”是六经方证辨治法则我注意到,咱们师承班的创建有这么一个愿景:“三年期满,皆能行道救人”。

这句话说的很好,是一个充满自信心的祈望。

“行道”,道是什么。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句名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个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句子:“道可道,非常道”。

这个“道”的意义就是道理、法则和规律。

我们经方的道,就是《伤寒论》的六经方证辨证施治的大法和总规律。

我们能在这里共同学习、研究和探讨这个经方的“道”,首先要感谢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创立的《伤寒》“方证辨证”学说。

胡老的学说明白易懂,崇尚实效而无一丝浮华,将六经思辨步步落实在方证上,辨证识机,方证相应,药症相对,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六经方证辨证施治体系。

这个体系,大道至简,疗效彰明,可操作性强,真正是发皇了《伤寒》经方济世救人的古义。

还要感谢胡希恕先生的学术继承人,著名经方医家冯世纶教授的无私奉献。

冯老不遗余力地传授、弘扬和创新胡希恕先生的学术思想,使得胡老的学术思想和经验不被湮灭,真正是造福于世,功莫大焉。

三年学成而行道救人,这个愿望是好的,但时间是非常紧迫的,也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我们不能光是说说而已,重要的是要下真功夫。

唐代文人吕岩有句诗:“莫言大道人难得,只是功夫不到头”,这句话说的很实在,这就是说,不要说高深的道理和学问不易学到手,只是你下的功夫还不到家罢了。

说到这个吕岩,他的名字可能大家都不太清楚,而说到中国的神话传说八仙过海,大家可能就人人皆知了,这个吕岩就是吕洞宾,吕洞宾一生博学多才,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苦心修道有成后,下山云游四方,广为百姓解除病痛,深得百姓敬仰,百姓认为他有神仙手眼,奉他为八仙之一。

我们读《伤寒论》,学习应用仲景经方,也要有这种苦心修道的精神,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即使达不到这个“神仙手眼”的功夫,最起码也能成为一个明白医。

(二)多读或熟背,打好基本功大家不要以为《伤寒论》高不可及,只能仰望而很难企及,实际上,这部经典是非常朴素的临床治疗术。

虽然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曾说:“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但我们只要怀着一颗“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决心和信心,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勤学,苦钻,拜师,多思考,多临证,就一定能够得以掌握经方这个道,能够登堂入室。

怎么学呢?我认为,对于《伤寒论》,我们首先要下苦功夫背诵条文,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意思,只有多读多背诵,才能理解其意,顿悟其理。

背诵《伤寒》条文或重点条文,实际上就是练基本功。

我们对一个病望闻问切后,要进行辩证施治,这个辨证和这个施治,具体应用什么方子,必须得有理论依据来支持,而这个理论依据就得从《伤寒论》中去找,因此,没有对《伤寒论》经方方证理解和记忆的基本功是不行的,这就如同我们做数学题,物理题等,最基本的公式和定理必须熟记并理解了,才能知道如何入手去解析。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清乾隆蘅塘退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这就是说,通过熟背,可以将诗文中精华融入到自己的脑海中,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样一来,作诗写文章就可以张口就来,挥笔成章,这就是扎实基本功的魅力,我们学习《伤寒论》,也要先打好这个扎实的基本功。

然后主要结合胡希恕先生的学术思想来理解条文的内涵,因为我们这个师承班主要是学习《伤寒论》方证辨证的,那么,胡老的学说,就是这个辨治体系的范本。

刚才已经说了,方证辨证是一个大道至简、可操作性很强的学说,所谓大道至简,就是这个学说是比较透彻地贯通了《伤寒论》的辨治实质,将其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用一个极其简明扼要的方法予以阐释和应用,非常切合临床实用。

大家知道,大凡武林高手在搏击时总能一招制敌,绝对不会大战几十甚至数百回合才击倒对手。

经方高手呢,也是总能见病知源,审证识机,明辨方证,药到病除。

这个大道至简的“简”,实际上是浓缩了《伤寒论》高深道理和辨治实质的“简”,正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如果掌握了这种方法,正如冯老师所说的那样“人人可入仲景门”。

冯世纶老师在教学中,对胡老学术思想的阐释,不仅有继承,而且有创新,我们一定要深入进去,边学习,边思考。

(三)多做临床,多总结对《伤寒论》条文的意义有一个比较明晰的认识之后,最重要的是多做临床,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在学习中临证,临证中学习,对所学内容,在临床上多总结,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人云亦云,从而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才是真正的学习、继承和弘扬《伤寒》经方。

我们都是临床医生,在学习中必须要结合所学,多做临床,反复实践,多体悟,多总结,不仅会用,还要活用,努力达到融汇贯通,圆机活法的境界,法到活时用即灵,学到深时方通神。

经方的组成比较简单,但临床效果很好,一般没有经常使用经方辨治的医生是没有这个体会的。

过去,我在临床上,对一些常见的病证,多是应用时方,多按照教科书上的分型来辨治,有些病证自觉辨证没错,选方也比较贴切,但是临床疗效并不是太好,这使我感到非常困惑,难道中医治病就是不如西药吗?对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我也都学过,甚至考试的成绩还比较好,不过那基本上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的,考完之后就万事大吉了,束之高阁了。

虽然老师在讲课时也大都强调这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在临床上的重要性,但多是从理论到理论地解读,并没有多少在临床上实际应用的具体阐释,所以学的不深入,不扎实,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最终只是机械地背诵重点条文以应考,并没有更深层次地理解这些条文的重要临床意义,即使是毕业了,也还不会在临床上用这些经方治病。

我最初对经方重要性的认识,是从一次治疗重感冒而引起的。

有一次,一位重感冒的病人,46岁。

感冒已经3天了,症状表现为浑身冷得直发抖,体温39℃以上,自诉头痛如箍着了一般,全身筋骨关节也都是疼痛难忍,鼻塞流涕,咽痛,咳嗽,无汗,心烦异常,体温愈高,心烦不安愈重,口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脉浮紧数。

连续肌注了2次退热针剂,热退后不久旋即又起,诸症仍然不减轻,西药没有多大效果,想服用中药治疗。

我辨证后认为是风寒感冒,就给他开了一剂荆防败毒散作汤剂加味,患者服用后症状也是基本上没有多少减轻,病人更是心情烦乱。

我也有些着急,思考良久,忽然想起大青龙汤证条文:“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心中一亮,这个病不就是这个大青龙汤证嘛。

但我还从来没有用过这个大青龙汤,特别是怕这个方中有麻黄,会不会服了更加心烦呢?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开了一剂大青龙汤原方,方中麻黄只用了9克。

本来要求患者一剂药分二次服用,但病人心急,煎好的二汁,一次就服完了,没想到病人头天晚上服药后,睡了一个好觉,第二天病证就豁然而愈了。

从此之后,我就开始注意在临床上应用《伤寒》经方了,但这时的经方应用基本上都是按图索骥,根据条文所说,机械地对号入座,辨证还不是太确切,临床虽然是得失参半,但对一些病证的疗效也多是比应用时方好的。

我对经方临证逐渐有了浓厚的兴趣和信心,并重新复习并记诵《伤寒论》条文。

为了摸索经方的应用规律,我读过古今一些有关《伤寒论》注释研究的相关书籍,也曾对学习过中医运气学中的标本中气气化理论和开合枢理论在《伤寒论》六经中的应用,但可能是学习的不深入,没有把握住这些理论的要领的缘故,总觉得在临床上遇见比较复杂的病证时,很难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六经辨证中去。

可能是机缘成熟了吧,自从得以接触到了胡希恕先生独特的方证辨证体系学术观点之后,顿感耳目一新,这种注重实效地解读《伤寒论》方证内涵,直接将经方作用于病证靶点的辨治方法,使我对六经辨证有了一个全新的理念,真感觉到是找到了一把活用经方的金钥匙。

我悟出了,不论人体疾病有多少种,不论病证如何千变万化,最终也不会越出三阴三阳的表,里,半表里的病位;寒,热,半寒热的病性;虚,实,半虚实的病势。

在这些理论的框架下定位定性思辨,简洁精确,方证相应,的确可以做到出手即效。

此后,我将胡老的学术思想体系应用于临证实践中,边学,边悟,边临证实践,感到中医辨治真正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和层次,疗效的确迅速提升。

古人说“至道不繁”,其实有时候,复杂深奥的理论最终的深意是简洁明了的,简单的才是最好的。

实际上,我们遣方用药也是这样。

经方药味虽然简单,大多只是三到七味,一般不超过十二味。

但是经方组方法度谨严,药简效宏。

而现在的不少中医喜欢开大方,动辄十七、八味、二、三十味,认为是“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实际上,你如果没有韩信之才,如此点兵,就是多多易乱。

也就是说,你如果不明白《伤寒》经方的用药法度,处方遣药时心中没底,见一个症状就加一味药,头痛加点医头的药,脚痛加点儿治脚的药,甚至用西医的思路来开中药,见细菌或病毒感染就清热解毒,见血压升高就平肝潜阳等等,处方成了药物的堆砌,方无章法,药无定见,君臣不分,佐使不明,杂药乱投,想大撒网一般面面俱到,却一面也顾不到,这样的疗效就只能靠碰运气了。

《伤寒论》方证辨证理论虽然明白易懂,容易入门,但真正地做到融会贯通,圆机活法应用,也不会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是要有不畏困难的毅力和意志力去学,去钻研的。

北宋诗人苏东坡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我认为,我们学习经典经方能否有所成就,就在于我们能否做到坚持不懈,是否做到面对再大的困难,也能坚持下去,不言放弃。

这个不言放弃,就是在于要有一个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切不可学着学着,理论深入了,难懂了,便产生畏难情绪了,坚持不下去了,如果这样,是难以成功的。

英国首相丘吉尔1948年在牛津大学演讲时,谈到他的“成功秘诀”时说道:“总结一生,我送你们三句话:第一句,决不放弃;第二句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句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这个决不放弃!就是一种自信心!只有决不放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才能最终得到经方的真谛。

开场白就先说这么多吧。

这也是前一段有学员问我有没有学习《伤寒论》,将《伤寒》经方应用于临床的好方法,上面这些话就权当是回答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