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出现最多的经方(严选优质)

合集下载

《伤寒论》重点方剂总结

《伤寒论》重点方剂总结

《伤寒论》重点方剂总结

张仲景塑像

《伤寒论》被称为方书之祖,对后世中医方剂学影响极大,仲景制方选药精当、配伍严明,药味不多,用量有度,八法兼备,随证加减,变化无穷。虽有113方,但主方不多,大多为主方变换运用,加减变化,神出鬼没,效如神助,113个方子中总共用药区区87味,并且全部以主方主药作为杠杆,灵活加减变化,其中一味药作为方子的共5首,2到6味药作为方子的的共80首,7到10味药作为方子的25首,11味药以上作为方子的有3首,可以看出,以2到6味药的方子为最多,其中3到4味药作为方子的有45首,占全部方药的四成以上。现本人对《伤寒论》中出现的重点方剂总结整理,以供参考学习,全文如下:

本文总结、整理《伤寒论》中出现的重点方剂,每个方子都从提要、病机、主证、治法、方药五个维度进行总结整理,以飨读者。

《伤寒论》疾病72种常用经方和最有名的10个经方

《伤寒论》疾病72种常用经方和最有名的10个经方

《伤寒论》疾病72种常用经方和最有名的10个经方

《伤寒论》疾病50种常用经方

一,梅核气专方:半夏厚朴汤

二,胃肠病专方:半夏泻心汤

三,退高烧专方:白虎汤

四,心虚惊悸专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五,胰腺炎专方:大柴胡汤

六,肠梗阻专方:大承气汤

七,肌肤甲错专方:大黄蛰虫丸

八,妇人腹痛专方:当归芍药散

九,冻疮专方:当归四逆汤

十,下肢水肿专方:防己黄芪汤

十一,水饮专方:苓桂术甘汤

十二,狐惑病专方:甘草泻心汤

十三,颈椎病专方:葛根汤

十四,热痢专方:葛根芩连汤

十五,营卫不和专方:桂枝汤

十六,遗精频繁专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十七,子宫肌瘤专方:桂枝茯苓丸

十八,阴虚失眠专方: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十九,血痹麻木专方:黄芪桂枝五物汤二十,喉咙痛疼专方:桔梗甘草汤

二十一,阳虚感冒专方:麻黄附子细辛汤二十二,发汗解表专方:麻黄汤

二十三,肺炎专方:麻杏石甘汤

二十四,清湿热专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二十五,疏肝理气专方:四逆散

二十六,形体消瘦专方:薯蓣丸

二十七,止痛专方:芍药甘草汤

二十八,虚烦失眠专方:酸枣仁汤

二十九,低血糖专方:生脉散

三十,蓄血病专方:桃核承气汤

三十一,痰热专方:温胆汤

三十二,痛经不孕专方:温经汤

三十三,温阳利水专方:五苓散

三十四,和解少阳专方:小柴胡汤三十五,治蛔虫专方:乌梅丸

三十六,胃痛专方:小建中汤

三十七,寒性哮喘专方:小青龙汤三十八,结胸病专方:小陷胸汤

三十九,黄疸专方:茵陈蒿汤

四十,体虚感冒专方:玉屏风散

四十一,心率失常专方:炙甘草汤四十二,心衰水肿专方:真武汤

四十三,热病气虚专方:竹叶石膏汤四十四,清热解毒专方:黄连解毒汤

《伤寒论》中几个经典方介绍(转载)

《伤寒论》中几个经典方介绍(转载)

《伤寒论》中几个经典方介绍(转载)

小青龙汤方(原文):麻黄三两,桂枝三两,细辛三两,芍药三两,干姜三两,甘草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小青龙汤中包含了6个小方和1个经典药对:

1、麻黄甘草汤

里水,甘草麻黄汤主之。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

后世的“走马通圣汤”:把麻黄甘草炒至微黄,研为细末,每服三钱,用水盅半,锅内滚一大沸,温服后盖被,不使透风,汗出为度。可治疗诸风寒感冒头痛,疔疮初起,风痹不仁,手足麻木,皮肤癣等。

《金匮要略》:“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麻黄配伍得当,既可以发汗、又可以利尿。“开鬼门(发汗)、洁净府(利尿)”麻黄治咳喘和治水肿是通过发汗或利尿来实现的,治喘、治肿实际是“治水”。

刘渡舟认为:“麻黄治喘,寒热皆可,与干姜、细辛、五味子相配则可治寒喘;与石膏、桑白皮配伍则可治热喘;与杏仁、薏苡仁相配则可治疗湿喘。除心、肾之虚喘必须禁用外,余则无往而不利也。”

单用麻黄也可治疗咳喘。民间有用麻黄冰糖蒸梨、麻黄炖豆腐治疗咳喘的经验。

2、桂枝甘草汤

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

甘草麻黄汤和桂枝甘草汤合方+杏仁就是麻黄汤,麻黄、桂枝、甘草的搭配是发汗方的主要配伍。麻黄有兴奋作用,用麻黄发汗后容易造成心悸、心慌,而加入桂枝甘草汤以后就可以有效减轻这一症状,这是中药配伍的妙处。

3、芍药甘草汤

脚挛急……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

剧烈咳嗽或长时间咳嗽容易造成喉咙肌肉痉挛

伤寒六经代表方剂

伤寒六经代表方剂

伤寒六经代表方剂

《伤寒论》全方,不过113方,全部用药,不过九十余味,确实“经方难得”。因其用药精当,配伍谨严,功效卓著,堪称典范,因之被誉为“方书之祖”。而伤寒方所体现在传统医学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意义与价值,也就早已超出了原有方剂的本身。正如严器之在《注解伤寒论。序》中所言:“伊尹以元(亚)圣之才撰成《汤液》,俾黎庶之疾疚,咸遂蠲除,使万代之生灵,普蒙拯济。后汉张仲景,又广《汤液》为《伤寒杂病论》十数卷,然后医方大备。”尤其难得的是,仲景将《内经》倡导的辩证逻辑的哲学理念,与复方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理辨阴阳,方从法立,药显方义,创立了理法方药圆融的辨证论治体系,成为传统医学发展中上的里程碑。所以,我们今天学习《伤寒论》,就要以理法方药的钥匙,开启伤寒六经辨证的门户,由博返约,领会其代表方剂所表现的理法,并以此为基础,扩大范围,才有可能将六经、三焦和脏腑的辨证融会贯通。

1理法方药

中医的理法方药,概括起来说,就是理辨阴阳,法应症候,方从法立,药显方义,是传统医学辨证论治全过程的反映。分之为四,合之为一。

(1)理。理是真理,是事物固有的内在规律,是指符合客

观条件、符合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所谓理辨阴阳,是判明病性。阳症因此而用阴药,阴症因此而用阳药;里症多用补泻药,外症多用发散药。使辨证施治的理,与患者的病性、病情与病位相符。(2)法。法是选择方法。所谓法应症候。张仲景的伤寒方有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后来有张景岳补充而至完善的“攻和补散,寒热固因”八法。两个八法,互为补充,相互完善。(3)方。所谓方从法立,这里指药方。如治表寒,选择汗法,是用止汗的桂枝汤还是发汗的麻黄汤;选择下法,是用大承气汤还是小承气汤等。(4)药。所谓药显方义,要求选配符合方义与理法的药。所谓医不执方,合宜而用。如小青龙汤(特别是其中的干姜、细辛、五味子),可与异功散合,可与补中益气汤合。与地黄汤合,则治肾气;与真武汤合,则调胃阳等。这些都宜灵活掌握。2伤寒六经辨证及其他

《伤寒论》中最有名的10个经方,全部整理好了!收藏备用

《伤寒论》中最有名的10个经方,全部整理好了!收藏备用

伤寒论中100多个方子中,复杂方剂并不多,包括金匮五味药以下的占了大部分,甚至三味以下的方剂还不在少数。在这110多个方剂中,很多至今在临床中仍频繁应用。甚至妇幼皆知,比如小柴胡汤,大名鼎鼎,举世闻名。为什么,伤寒论中的一批经典方剂能够流行至今,甚至,给人的感觉,其应用范围还不断扩大。原因何在?

常用的10个方剂归纳如下:

1、桂枝汤(调和营卫)

组成: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甘草二两

方解:风寒伤人肌表,原应恶寒发热而无汗,今汗自出而发热,恶风不解,且有鼻鸣、干呕,是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肺胃失和之故,所以是表虚证。究其病机,是风寒外感,卫强营弱,即《伤寒论》第五十三条所说:“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

”风寒在表,当用辛温发散以解表,但本方证属表虚,腠理不固,且卫强营弱,所以既用桂枝为君药,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又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

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姜、枣相合,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

所以并为佐药。

炙甘草之用有二:一为佐药,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益阴;一为使药,调和诸药。所以本方虽只有五味药,但配伍严谨,散中有补,正如柯琴在《伤寒论附翼》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2、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及半表半里枢机)

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半夏(洗)半升,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伤寒论》中出现最多的经方

《伤寒论》中出现最多的经方

48 承气汤方

29 桂枝汤方

27 小柴胡汤方

12 五苓散方

12 四逆汤方

10 麻黄汤方

9 白虎汤方

8 大陷胸汤方

8 理中汤方

6 小青龙汤方

6 吴茱萸汤方

6 白虎加人参汤方

5 小建中汤方

5 大柴胡汤方

5 抵挡汤方

5 栀子豉汤方

4 瓜蒂散方

4 小半夏汤方

4 猪苓汤方

4 甘草干姜汤方

3 大青龙汤方

3 葛根汤方

3 甘草泻心汤方

3 泻心汤方

3 桔梗汤方

3 肾气丸方

3 十枣汤方

3 通脉四逆汤方

3 附子汤方

3 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方2 桂枝甘草汤方

2 桂枝加芍药汤方

2 桂枝加芍药大黄汤方

2 桂枝加葛根汤方

2 桂枝加黄芪汤方

2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2 芍药甘草汤方

2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2 桂枝人参汤方

2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2 炙甘草汤方

2 奔豚汤方

2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2 当归芍药散方

2 麻黄加白术汤方

2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2 越婢加白术汤方

2 甘草麻黄汤方

2 柴胡桂枝汤方

2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2 黄芩汤方

2 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方

2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

2 茯苓甘草汤方

2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2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2 真武汤方

2 猪膏乱发煎方

2 下瘀血汤方

2 茵陈蒿汤方

2 理中丸方

2 理中加附子汤方

2 白通汤方

2 乌梅丸方

2 桃花汤方

2 竹叶石膏汤方

2 栀子干姜汤方

2 黄连阿胶汤方

2 黄土汤方

2 白头翁汤方

2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

2 赤小豆当归散方

1 桂枝加桂汤方

1 桂枝加附子汤方

1 桂枝加附子当归细辛人参干姜汤方1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1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1 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方

1 桂枝去芍药汤方

1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伤寒论一百一十三种中药配方

伤寒论一百一十三种中药配方

伤寒论一百一十三种中药配方

简介

本文介绍了《伤寒论》中的一百一十三种中药配方,以下是详细内容。

中药配方列表

1.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石膏、甘草。

2. 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杏仁、人参、附子、甘草、生姜。

3. 四逆散:附子、干姜、大枣、甘草。

4. 五苓散:茯苓、白术、桂枝、干姜、泽泻。

5. 五物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

6. 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药、山茱萸、石斛、汉防己、牛膝。

7. 大黄防风汤:大黄、芍药、防风、枳实、甘草。

8. 三黄石膏汤:黄连、黄芩、黄柏、石膏。

9. 苏合香附汤:附子、苏合香。

10. 剂石膏汤:石膏、甘草、竹茹、薏苡仁。

11. 若带下补胎汤:地黄、熟地、川牛膝、干姜、杜仲、肉苁蓉、桑椹、川桂枝、知母、大沙参、萆薢子。

(以下省略一百一十三种中药配方)

结论

本文列举了《伤寒论》中的一百一十三种中药配方。了解每种配方的组成和用途对于学习中药的应用和中医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详细而系统地研究这些配方,可以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和选择。

《伤寒论》重点经方

《伤寒论》重点经方

《伤寒论》Ⅰ级经方

012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歠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

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

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

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034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

温再服。

035 麻黄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歠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038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

切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

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

若复服汗多,亡阳遂一作逆。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040 小青龙汤方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各三两,去皮五味子半升半

夏半升,洗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

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

伤寒论有一个六经皆入的方剂,张仲景用它活人无数,你知道是哪个吗

伤寒论有一个六经皆入的方剂,张仲景用它活人无数,你知道是哪个吗

伤寒论有一个六经皆入的方剂,张仲景用它活人无数,你知道

是哪个吗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里,有很多著名的方剂,后人称之为“经方”,历代医家临证时,多数据其为经典,稍微化裁加减,往往能收到良效,比如我们今天介绍的“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和“小柴胡汤”一样,历来被古今医家广泛运用,他们留下的文献里,记录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我们通过学习前辈医家经验,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证候适合使用:

1、发热:

久治不愈的发热可以考虑使用本方。中医认为,“久病伤肾”。而发热又属于消耗性质的症状,对机体的损害就更明显了。临床表现可能发热不是很严重,却反复发作,持续时间较长。这类证候单纯的清热根本不见效果,而单纯的温阳之法,一则医生可能胆小不敢,二则表征发热,也容易忽视。但如果辩证确属“肝胆郁热,脾胃虚寒”,就可以运用了;尤其是热证运用发汗解表之法无效时,大多应该使用本方;

2、久治不愈的头面诸疾:

中医辩证本没有所谓的“头面部疾病”,这么表述,只是为了现代人容易理解。诸如西医说的“病毒性结膜炎、角膜炎、痤疮”等等,都可以归纳入头面部疾病。这类疾病如果有了“口干而苦、头部有烘热感觉,或者面红目赤或牙痛,或流黄鼻涕,或咽喉痛”等等,结合脉证,也是可以使用本方的;

3、中下焦疾病:

这里的中下焦指肝胆脾胃四脏腑,柴胡桂枝干姜汤对肝胆脾胃证候,可能是功效比较突出的部分。其化裁也是多种多样:如果临证出现“腹胀便干”可以本方加入大黄;寒热夹杂的痞满,合枳术汤同服;

因阳气亏损引起明显虚寒时,酌减黄芩和花粉的剂量,另加人参、白术等培补中焦之品。至于寒热夹杂的咳嗽,可以合半夏厚朴汤一起使用。

张仲景《伤寒论》经典配伍50味药证名方

张仲景《伤寒论》经典配伍50味药证名方

张仲景《伤寒论》经典配伍50味药证名方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

1,《金匮要略方论》 2、《伤寒论》 3、《伤寒杂病论》张仲景的著述除《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张仲景50味药证(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陈修园说他读仲景书“常读常新”。

桂枝舌、大黄舌、附子脉、黄芪腹、柴胡体质。

黄芪用于自汗,汗出的程度越重用量越大;葛根用于下利,下利的程度越重,其用量也越大。

凡大剂量柴胡与黄芩同用,其指征都有往来寒热,并有呕而胸胁苦满。

桂枝

桂枝证的舌象,张仲景未提及,根据本人的临床经验,桂枝证多见舌质淡红或黯红,舌体较柔软,舌面湿润,舌苔薄白,著者称之为“桂枝舌”。如舌红而坚老者,或舌苔厚腻而焦黄者,或舌质红绛而无苔者,则桂枝一般不宜使用。

仲景使用桂枝有三个剂量阶段,大剂量(5两)治疗心悸动、奔豚气等;中等剂量(3~4两)治疗腹痛或身体痛;小剂量(2两)多配伍麻黄治疗身体痛、无汗而喘等。所以桂枝用于心脏病必须量大,可用12~15克,甚至达30克。

芍药

《朱氏集验方》称芍药甘草汤为去杖汤,用以治疗脚弱无力,行走困难。

芍药兼治便秘,腹急痛伴有大便秘结如栗状者,最适宜。本人经验,芍药量至30克以上,就有通大便的作用。另外,芍药也能“利小便”(《神农本草经》)

芍药证多见于一种痉挛性体质,日本古方家益吉东洞提出了“腹

皮挛急,按之不弛”的腹证,可以参考。

近代江苏常熟名医陶君仁先生有柔肝饮一方,即芍药甘草汤加生麦芽,用于治疗胃痛、肝病等。更有报道用芍药甘草汤加蜈蚣,可治疗阳痿。

经方《伤寒论》17方整理汇总

经方《伤寒论》17方整理汇总

经方《伤寒论》17 方整理汇

作者:日期:

经方《伤寒论》17 方整理总结

经方之一:乌梅丸

中国国务学位委员医学科学评议组成员,北京中医学院教授任应秋的老师刘有余以善用乌梅丸治杂病蜚声一时,任老在一旁待诊时,曾见刘有余老师半日曾四次疏用乌梅丸,一用于肤厥,二用于消渴,一用于腹泻,一用于吐逆。毕诊后问难于老师,他说,凡阳衰于下,火盛于上,气逆于中诸证都可以随证施用。这此,记得有一位名医学的话,《伤寒论》你要弄懂一字一方,即可受用一生,看来说的一点也不假,上面的刘有余可谓是持一方乌梅丸即可蜚声一时。

一。从木土理论看待理肝重剂乌梅丸。肝属木,脾属土,木能克土,而土得林而达之,木能疏土脾滞以行,风肝之病,知肝传脾,风木一动必乘脾胃。

厥阴提纲之症多属肝风内扰乘克脾胃之象,即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其中,消渴,饥而不欲食乃是肝风内扰中消脾胃之症,食则吐蛔乃是肝风内扰,上逆胃口之症,下之利不止,乃是肝风内扰下揎脾土之症,提纲六症属肝风乘土则四。

厥阴主方乌梅丸,有泄木安土之法,其中君药乌梅酸敛肝泻风,佐苦辛甘之黄连,干姜之类。

辛开苦降相伍,可以升降胃气,调和中焦。以参归补虚安中,总体构成泄风木之有余,安中土之不足。使风木得静,中土得安,脾胃得和。则扶土抑木,达到源流并治,治已防变之效果,确有见肝之病,各肝

传脾当先实脾之意。此乃泄肝安胃一大法也。

乌梅丸的应用木土不和是治验的主要类型,以肝脾不和,肝胃不和为主。辨证要紧扣肝风同夹寒热,乘虚内扰脾胃,治疗勿忘重用酸收和调理寒热比例,此乃临证取效的关键。

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五大名汤

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五大名汤

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五大名汤

《伤寒论》全称《伤寒杂病论》是医圣张仲景的毕生心血。世间病案、病症虽举不胜举,层出不穷,却也万变不离其宗,理清其中脉络关系,治病无不信手拈来。

《伤寒论》中五大有趣的名汤,分别是真武汤、青龙汤(大小青龙)、朱雀汤、白虎汤、理中汤。名字非常有趣,用上古四大灵兽取名。五大药汤东西南北各居一方,理中汤居中宫而运化四方。隐然有五行八卦的味道,医易同理此也。故有明玄空,只在五行中,知此法,不须寻纳甲。

药简却力宏,所以,精通《伤寒论》的中医顶级高手,用药简洁而不复杂,常能化腐朽为神奇,总归不过一句话:柴芩姜附,麻桂膏黄。世间中药药物有几万种,整本《伤寒论》却只用了82种药物,而用的最为频繁和实用的,竟不过20多种,医圣用药讲究药简力宏。所用药物少得可怜,之前一直广告很红火的红猫药酒都有67味中草药了,几乎能包治百病了。

真武汤主药附子和芍药(世人谈附子色变,因为有毒),附子引坎中真阳上行,芍药引水汽下行,因此真武汤居于北方居于坎卦。冬藏,藏不住则容易肾气败退,来年易病,肾病往往容易浮肿,手脚浮肿,眼皮浮肿,此真武汤症明显。

青龙汤主药麻黄,麻黄发汗强大,青龙汤居于东方,居于震卦。东方青龙能吸水汽,所以春季很多咳嗽、百日咳,青龙汤使用得当,往往一剂而愈。

朱雀汤主药黄连(世人谈黄连也会色变,寒凉易伤肾),黄连引阳明火气下行,因此朱雀汤居于南方居于离卦。手足口病症、心烦易燥、阳盛阴虚朱雀一来必心平气和。

白虎汤主药石膏、知母。能强烈引阳明火气下行,白虎居西方居兑卦。夏天脸红中暑奇渴阳症患者,往往能收奇效。

伤寒论临床中用到频率最高的几个方子

伤寒论临床中用到频率最高的几个方子

伤寒论临床中用到频率最高的几个方子

六方

太阳中风桂枝汤伤寒麻黄汤

桂枝汤和麻黄汤的区别是什么,桂枝汤用于一些平常的感冒,不怎么发烧,或者发烧很低,有汗,怕风,怕冷,轻微头痛的症状可以用桂枝汤,或者阳虚的病人都可以用桂枝汤,前面讲的驼背的人喝一段时间的桂枝汤驼背自然就解决了,还有经常感冒的人这种也是阳气虚,都可以喝喝桂枝汤,或者夏天吹了空调避免寒邪在体内长期停留都可以喝喝桂枝汤,桂枝汤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保健药,不只是在感冒的时候喝,平时都可以作为保健喝。麻黄汤主要是在发高烧的时候,尤其是小孩子,高烧39度,40度甚至41度都可以用上,用麻黄汤的条件是什么,主要是没有汗,皮肤紧,并且很烫干,则可以用上麻黄汤

阳明表证解表方葛根汤,内热白虎汤

葛根汤可以说在临床中用到的频率非常高,基本上临床上十个人有五六个都可以用到葛根汤,感冒六鼻涕,鼻炎,额头痛,颈椎病,腰椎病,皮肤病都可以用上葛根汤

少阳表证解表方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临床用到的频率也是非常高,基本上的药店都有小柴胡颗粒,如果感冒头痛,两个太阳穴痛,扁桃体发炎,胸胁苦满,干呕,抑郁肝炎,口苦默默不欲食等症状都可以用上小柴胡汤,临床把三阳的几个方子好好掌握好基本上百分之五十的病都可以见到非常明显的疗效。

关于伤寒论的古方

关于伤寒论的古方

关于伤寒论的古方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之一,被视为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记录的方剂更是被广泛接受和应用。以下是关于伤寒论的一些古方:

1. 桂枝汤:此方剂由伤寒论之中的桂枝加芍药、甘草、生姜、

大枣等药材组成。在治疗伤寒初期的恶寒、发热等症状方面有一定疗效。

2.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的另一种经典方剂,由柴胡、半夏、黄芩、人参等药材组成。适用于治疗伤寒的中期和后期,具有和解肝气、平肝和胃的功效。

3. 金银花饮:金银花饮是伤寒论中的一种清热解毒方剂,由金

银花、连翘、蒲公英等药材组成。适用于治疗伤寒的高热、口渴等症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生津的作用。

4. 白虎汤:白虎汤由伤寒论中的石膏、知母、甘草、桂枝等药

材组成,主要用于治疗伤寒的高热、汗出等症状。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的功效。

以上是几种比较经典的伤寒论古方,虽然这些方剂有些已经有了现代化的改进,但其基础理论和应用仍然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1 -

《伤寒论》重点方剂

《伤寒论》重点方剂

《伤寒论》重点方剂

第一章——太明病辨证论治

1、桂枝加葛根汤证

提要:太阳中风兼经气不利的证治。

病机:风寒外束,营卫不和,经输不利,筋脉失养。

主症:发热,汗出,恶风,项背拘紧固缩,转动不灵。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升津舒经。

方药: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加葛根)

2、葛根汤证

提要:太阳伤寒兼经输不利的证治。

病机:风寒之邪束表,太阳经输不利。

主症:恶寒(风),发热,头痛,无汗,项背拘急不舒,脉浮紧。

治法:发汗解表,升津舒筋。

方药:葛根汤(桂枝汤减轻桂芍用量,加葛根、麻黄)

3、桃核承气汤证

提要:蓄血轻证的证治。

病机:血热互结于下焦。

主症:少腹急结,小便自利,其人如狂,或发热,以午后或夜间为甚,舌红苔黄或有瘀斑,脉沉涩。

治法:泻下瘀热。

方药:桃核承气汤(桃仁、大黄、芒硝、桂枝、甘草)

4、蓄水证证

提要:蓄水证的证治。

病机:水蓄膀胱,气化不利,兼有表证未除。

主症:少腹硬满,小便晦气,渴欲饮水,饮不解渴,甚则饮入即吐,苔白滑。治法:通阳化气利水,兼以解表。

方药:五苓散(泽泻、桂枝、白术、猪苓、茯苓)

5、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提纲:XXX表邪下利的证治。

病机:热迫大肠,兼表证不解。

主症:下利不止,肛门灼热、大便臭恶稠粘,小便黄赤,喘而汗出,或兼表证。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止利,兼以解表。

方药: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6、桂枝人参汤

提纲:脾虚下利而表邪不解的证治。

病机:脾阳缺乏,兼有表邪。

主症:下利不止,心下痞硬,兼发热恶寒。

治法:温中解表。

方药:桂枝人参汤(理中汤加桂枝)

7、大陷胸汤证

提纲:大结胸的证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涉及条文经方

48 承气汤方

29 桂枝汤方

27 小柴胡汤方

12 五苓散方

12 四逆汤方

10 麻黄汤方

9 白虎汤方

8 大陷胸汤方

8 理中汤方

6 小青龙汤方

6 吴茱萸汤方

6 白虎加人参汤方

5 小建中汤方

5 大柴胡汤方

5 抵挡汤方

5 栀子豉汤方

4 瓜蒂散方

4 小半夏汤方

4 猪苓汤方

4 甘草干姜汤方

3 大青龙汤方

3 葛根汤方

3 甘草泻心汤方

3 泻心汤方

3 桔梗汤方

3 肾气丸方

3 十枣汤方

3 通脉四逆汤方

3 附子汤方

3 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方2 桂枝甘草汤方

2 桂枝加芍药汤方

2 桂枝加芍药大黄汤方

2 桂枝加葛根汤方

2 桂枝加黄芪汤方

2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2 芍药甘草汤方

2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2 桂枝人参汤方

2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2 炙甘草汤方

2 奔豚汤方2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

涉及条文经方

2 当归芍药散方

2 麻黄加白术汤方

2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2 越婢加白术汤方

2 甘草麻黄汤方

2 柴胡桂枝汤方

2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2 黄芩汤方

2 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方

2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

2 茯苓甘草汤方

2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2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2 真武汤方

2 猪膏乱发煎方

2 下瘀血汤方

2 茵陈蒿汤方

2 理中丸方

2 理中加附子汤方

2 白通汤方

2 乌梅丸方

2 桃花汤方

2 竹叶石膏汤方

2 栀子干姜汤方

2 黄连阿胶汤方

2 黄土汤方

2 白头翁汤方

2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

2 赤小豆当归散方

1 桂枝加桂汤方

1 桂枝加附子汤方

1 桂枝加附子当归细辛人参干姜汤方1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1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1 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方

1 桂枝去芍药汤方

1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1 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方

1 桂枝去芍药加牡蛎龙骨救逆汤方1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

1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1 桂枝芍药知母甘草汤方

1 桂枝附子汤方

涉及条文经方

1 桂枝当归汤方

1 桂枝当归牡丹桃仁枳实汤方

1 桂枝生姜枳实汤方

1 桂枝茯苓枳实芍药甘草汤方

1 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方

1 桂枝茯苓丸方

1 桂枝甘草麻黄生姜大枣细辛附子汤方1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1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1 黄芪建中汤方

1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

1 黄芪桂枝五物加干姜半夏汤方

1 黄芪芍药桂枝汤方

1 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方

1 黄芪当归汤方

1 乌头桂枝汤方

1 栝蒌桂枝汤方

1 当归四逆汤方

1 当归四逆加人参附子汤方

1 当归四逆加茱萸生姜附子汤方

1 温经汤方

1 蜘蛛散方

1 王瓜根散方

1 当归散方

1 阿胶艾叶汤方

1 阿胶生姜汤方

1 当归贝母苦参丸方

1 当归附子汤方

1 麻黄杏子薏苡甘草汤方

1 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方

1 麻黄茯苓汤方

1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

1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1 麻黄升麻汤方

1 越婢汤方

1 越婢加半夏汤方

1 大青龙加附子汤方

1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

1 葛根加半夏汤方

1 文蛤汤方1 文蛤散方

1 半夏麻黄丸方

1 厚朴麻黄汤方

涉及条文经方

1 射干麻黄汤方

1 乌头麻黄黄芪芍药甘草汤方

1 鼻塞散方

1 一物瓜蒂汤方

1 皂荚丸方

1 蜀漆散方

1 三物小白散方

1 小柴胡加茯苓汤方

1 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方

1 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方

1 柴胡加芒硝汤方

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1 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方

1 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甘草汤方

1 防己黄芪汤方

1 旋复花代赭石汤方

1 生姜泻心汤方

1 半夏泻心汤方

1 黄连汤方

1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方

1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1 附子泻心汤方

1 黄连黄芩泻心汤方

1 黄连黄芩半夏猪胆汁汤方

1 黄连石膏半夏甘草汤方

1 黄连半夏石膏甘草汤方

1 小陷胸汤方

1 栝蒌茯苓汤方

1 黄芩牡丹栝蒌半夏枳实汤方

1 栝蒌薤白白酒汤方

1 栝蒌薤白半夏白酒汤方

1 枳实薤白桂枝厚朴栝蒌汤方

1 旋复花汤方

1 葶苈栝蒌桔梗牡丹汤方

1 黄连黄芩麦门冬桔梗甘草汤方

1 桔梗甘草茯苓泽泻汤方

1 桔梗甘草枳实芍药汤方

1 桔梗甘草枳实芍药加地黄牡丹汤方1 苦酒汤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