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2016秋能源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哈工大卓越研究生培养专项实施方案

哈工大卓越研究生培养专项实施方案

哈工大卓越研究生培养专项实施方案一、引言在当前的大学教育领域中,研究生教育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阶段,研究生教育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更关乎国家的未来。

各高校也在不断探索创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国内知名的理工科院校,一直致力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别是通过实施卓越研究生培养专项方案,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培养环境。

二、哈尔滨工业大学卓越研究生培养专项实施方案的内容和特点1. 内容概述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卓越研究生培养专项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程设置、导师团队建设、科研项目支持、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全面实施,学校旨在为研究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和广泛的培养环境,使其在学业、科研和创新能力方面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2. 特点分析在卓越研究生培养专项实施方案中,哈尔滨工业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和科研项目支持,学校鼓励学生广泛涉猎知识,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还注重导师团队的建设,力求打造一支教学科研兼顾、国际视野广阔的导师队伍,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指导和帮助。

三、卓越研究生培养专项实施方案的意义和影响1. 对学生的意义哈尔滨工业大学卓越研究生培养专项实施方案的实施,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科研和创新工作。

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学生也将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机会,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对学校的影响卓越研究生培养专项实施方案的实施,将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有助于增强学校在国内外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通过培养更多的优秀研究生,学校也将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结语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卓越研究生培养专项实施方案,是学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创新实践。

通过全面、深入和广泛的培养手段和措施,学校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培养环境,为他们的发展和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关于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为贯彻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进一步落实《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同时为了不断转变教育理念、改进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配合本科生大类招生和培养方式改革,建立本科生—研究生一体化课程体系,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对我校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一次全面修订。

现就本次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给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基本思路本次培养方案修订要以各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位基本要求为根本依据,注重内涵建设,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统筹考虑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合理区分学位层次和学位类型。

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对研究生培养的促进作用,积极推进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的贯通培养,鼓励通过学科交叉等途径,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面向特定行业领域,强化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应用型研究生实践基地作用,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强化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

培养方案应明确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给出课程体系及培养环节的描述。

本次培养方案的修订要遵循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创新培养模式,体现学科特色,突出个性化培养,要参照国内外一流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要重视研究生课程体系的系统设计和整体优化,要重视课程学习、科学实验和论文研究工作对培养目标和学位基本要求达成度的支撑作用,并依据“高水平、国际化、学科交叉、资源共享”的原则进行制定和修订。

本次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与本科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同步进行,各学科应注意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整合与衔接,打通本硕博课程壁垒,建立一体化课程体系,并统一课程编码。

本硕博贯通的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其中包括整合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建立的全校平台课程。

全校平台课程主要包含外语、数理基础、素质提升(含研究方法、学术写作及规范、创新创业及管理、职业伦理、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等)等三大类课程。

哈工大2016秋能源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哈工大2016秋能源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REQUIREMENTS OF MASTER TRAINING PROGRAMMES研究生院2016-09前言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完成培养工作各个环节和衡量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

随着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都进入了新的阶段。

2013年为使我校硕士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为在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中进一步明确定位、保证质量,学校组织各硕士学位授权点对我校硕士生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

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全校25个一级学科开展了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分别制定了学术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培养方案。

新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对具有一级学科授权的学科,是按照一级学科或“一级学科学位课平台+方向模块”制定的;对于目前没有一级学科授予权的单位,是将二级学科进行有机的整合后,在所属一级学科围制定的。

新的培养方案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基本原则,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出发,科学、系统地设计了课程学习、科学研究、论文工作和学术交流等培养环节。

在课程设置上既注重基础性,又体现宽广性和实用性,保留了反映当代学科发展趋势和前沿性最新成果的专题课程,为拓宽研究生的视野,加强研究生综合业务素质的培养创造了条件,为了培育国际一流课程体系,在部分一级学科还特别增设了一批与国际高水平学者合作共建的课程。

新修订培养方案覆盖全校38个一级学科、7个专业学位类别、16个专业学位领域,总共64套。

共设置课程1766门,其中学位课675门,选修课717门,专题与实践课307门,含实验课程326门、补修课67门。

新修订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凝聚了我校各院(系)、各学科专家和研究生导师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智慧和经验。

新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施将更为有效地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的规化、科学化。

本方案为2014年修订版本,供2014年9月以后入学研究生使用。

哈工大能源学院研究所简介

哈工大能源学院研究所简介

能源与环境工程中心时间:2010-06-01 10:07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 167次能源与环境工程中心是2003年7月在学院管理体制改革中新组建的科研教学机构。

中心具有一支高学历、高职称、年富力强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4人(含博士生导师、教学带头人各1人),教师的博士化率高达78%,1/2的教师有在国外留学或工作经历。

紧紧围绕着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经过长期工作积累, 中心在能源高校洁净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形成了稳定的颇具特色的研究方向。

1.两相流机理及应用研究;2.固体物(煤、生物质、有机垃圾)中有机成分高效、低污染热解气化技术;3.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和各种有机废液的低污染处理技术;4.综合利用再生能源和自然循环的热泵技术;5.新式热力系统及不可逆热力学的研究。

中心教师在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每年承担着10门研究生课程和13门本科生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研究 生的培养工作。

在读研究生29人,其中硕士生23人, 博士生6人。

2003年中心科研经费155.15万 元,论文10篇。

中心现有实验室、办公室面积900多平方米。

工业电子技术研究所时间:2010-06-01 10:05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 94次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学院工业电子技术研究所 于1994年成立,主要从事大型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与自动 化成套技术、设备研究与工程应用。

在石油化工领域工业过程控制的研究和复杂系统的控制理论方面,取得多项有创新性、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的科 研成果。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

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1、大系统理论研究;2、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3、系统工程与优化;4、智能控制技术应用。

研究所现有专兼职人员10名,正教授2名(博士生导师1名),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6名。

成立以来已完成研究课题20余项,累计经费4000万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哈理工工业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哈理工工业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哈尔滨理工大学工业工程(085236)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掌握工业工程领域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工业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1)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哲学思维,能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业工程相关实践。

(2)掌握与工业工程领域工作密切相关的专门知识,以及专业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成果,了解从事领域所需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业工程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3)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工业工程实际问题,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运用必要的计算软件,进行工业工程分析和计算;具有外文文献检索能力和对外交流能力,形成较强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实际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4)培养具备复杂生产系统和服务系统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运作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能力,既掌握工程技术、又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应用型人才。

二、学科简介及研究方向1.学科简介哈尔滨理工大学于2005年获得工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

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大力支撑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教育培养体系完整,教学管理及论文指导经验丰富等突出特点,并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工业工程人才。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1995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批博士后流动站。

2001年列入第一批省高校重点学科,在“十五”和“十一五”省高校重点学科两次验收评估中均评为优秀,“十二五”免评列入省重点学科,2009年列入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优势特色学科。

“哈尔滨理工大学高新技术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于2006年列入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十一五”验收获优秀,继续列为“十二五”重点研究基地。

“管理科学与工程”团队于2001年列入省重点学科带头人梯队,2013年转为省领军人才梯队,并入选省领军人才梯队“535工程”(第二层次)建设计划;2012年高新技术发展与战略管理研究团队列入省高校首批哲学社科学术创新团队。

哈工大卓越研究生培养专项实施方案

哈工大卓越研究生培养专项实施方案

哈工大卓越研究生培养专项实施方案哈工大卓越研究生培养专项实施方案一、引言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一直以来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杰出人才。

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哈工大制定了卓越研究生培养专项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全面而系统的方案,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科研和创新人才。

二、总体目标卓越研究生培养专项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型优秀研究生,使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学术视野,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具备国际交流和竞争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工程伦理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具体举措为实现上述目标,卓越研究生培养专项实施方案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举措。

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开展科研训练和创业实践等活动,引导和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潜能,使他们在学术和工程实践中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

通过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培养研究生科研诚信意识和学术道德水准。

再次,加强国际化培养。

通过推进研究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

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通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拓展活动,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四、实施效果卓越研究生培养专项实施方案的实施效果已经初步显现。

在国际学术交流上,哈工大研究生的国际合作和交流活动明显增多,增强了研究生的国际交流和竞争能力。

在科研创新能力方面,哈工大研究生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提升了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再次,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显著增强。

在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方面,哈工大研究生的学术诚信意识和规范水准得到了显著提高。

五、个人观点我个人认为,哈工大的卓越研究生培养专项实施方案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

这一方案以培养国际一流的创新型研究生为总体目标,通过一系列具体举措的实施,有效提高了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哈工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哈工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哈工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REQUIREMENTSOFMASTERTRAININGPROGRAMMES研究生院为使我校硕士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为在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中进一步明确定位、保证质量,学校组织各硕士学位授权点对我校硕士生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

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全校25个一级学科开展了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分别制定了学术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培养方案。

新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对具有一级学科授权的学科,是按照一级学科或“一级学科学位课平台+方向模块”制定的;对于目前没有一级学科授予权的单位,是将二级学科进行有机的整合后,在所属一级学科范围内制定的。

新的培养方案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基本原则,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出发,科学、系统地设计了课程学习、科学研究、论文工作和学术交流等培养环节。

在课程设置上既注重基础性,又体现宽广性和实用性,保留了反映当代学科发展趋势和前沿性最新成果的专题课程,为拓宽研究生的视野,加强研究生综合业务素质的培养创造了条件,为了培育国际一流课程体系,在部分一级学科还特别增设了一批与国际高水平学者合作共建的课程。

新修订培养方案覆盖全校38个一级学科、7个专业学位类别、16个专业学位领域,总共64套。

共设置课程1766门,其中学位课675门,选修课717门,专题与实践课307门,含实验课程326门、补修课67门。

新修订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凝聚了我校各院(系)、各学科专家和研究生导师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智慧和经验。

新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施将更为有效地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

本方案为修订版本,供9月以后入学研究生使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8月目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1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5010108科学技术哲学50限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为2-3年。

原则上用0.75~1学年时间完成课程学习,用1~1.25学年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能源动力 工程类硕士培养方案

能源动力 工程类硕士培养方案

能源动力工程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主要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专门人才。

学位获得者应满足以下具体要求: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

在学术要求上,学生应具有能源动力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能源动力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以及相关的工程管理和经济知识。

在课程设置上,能源动力工程类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主要包括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

这些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在实践教学上,学生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

这些实践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培养方案还强调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科研项目、学术讲座、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力。

总之,能源动力工程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广阔视野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为我国能源动力领域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能源动力 工程类硕士培养方案

能源动力 工程类硕士培养方案

能源动力工程类硕士培养方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能源动力工程是一个涉及广泛领域的学科,涉及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燃料电池和核能等多个方面。

能源动力工程类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能源领域的专业人才,使他们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能够在能源领域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还包括能源动力学、热力学、传热传质等专业基础课程,使学生对能源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2. 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包括燃烧学、热流体力学、动力系统分析等专业课程,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能源动力工程的核心知识和技术。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如可再生能源技术、能源经济学等。

3. 实践课程实践课程是能源动力工程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实验课、实习课和毕业设计等。

通过实践课程,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 化石能源研究化石能源的开采、转化和利用技术,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燃烧技术、石油化工技术等。

2. 可再生能源研究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包括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水电技术等。

3. 新能源技术研究新型能源技术,如燃料电池、核能等,探索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潜力。

三、实践要求1. 实习学生需要参加实习课程,到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实践活动,了解能源动力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应用情况。

2. 论文学生需要完成研究生论文,选择一个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

3. 学术交流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四、培养目标根据以上课程设置和要求,研究生能源动力工程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深厚的理论基础通过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深入理解能源动力工程的核心理论。

全日制动力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动力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动力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领域代码:085206一、专业领域简介动力工程硕士专业依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培养在能源转换、传输及利用、节能和污染物排放控制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工程规划与设计、工程项目实施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本学科拥有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科研和工程经验丰富的学术队伍,在节能理论与技术、动力机械技术及工程应用、新能源技术及应用、泵阀热固流动模拟与优化设计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

本学科以“能源系统与动力工程”国家示范实验室、“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和“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室等一批高水平特色学科专业平台为依托,拥有一批具有鲜明能源与动力工程特色的实验系统与设备,为学科发展、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创新条件。

本学科与省内外的能源生产、能源装备研发、设计及制造单位构建起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在全国能源电力领域有较大的影响。

二、培养目标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熟悉本学科的现状、发展动态和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动力机械及设备、能源转换与与利用的工作原理及其设计制造、检测控制、试验研究的方法和技能;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主要研究方向本学科设有五个主要研究方向,如下表1所示。

表1研究方向四、培养方式1、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实行集中在校学习方式。

2、实行双导师负责制。

双导师制是指1名校内学术导师,1名校外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以校内导师为主,校外导师为辅的指导工作。

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实践部门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哈尔滨工程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哈尔滨工程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目录一、船舶工程学院 (1)1.水利工程 (1)2.船舶与海洋工程 (6)二、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 (11)1.建筑与土木工程 (11)2.航天工程 (16)三、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 (20)1.动力工程 (20)四、自动化学院 (24)1.控制工程 (24)五、水声工程学院 (28)1.电子与通信工程 (28)2.船舶与海洋工程 (32)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36)1.计算机技术 (36)2.软件工程 (40)七、机电工程学院 (44)1.机械工程 (44)2.工业设计工程 (48)八、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51)1.电子与通信工程 (51)九、经济管理工程学院 (54)1.金融硕士 (54)十、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58)1.材料工程 (58)2.化学工程 (62)十一、理学院 (66)1.光学工程 (66)十二、外语系 (70)1.翻译硕士 (70)十三、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74)1.核能与核技术工程 (74)船舶工程学院一、适用工程领域领域名称:水利工程代码:085214二、培养目标本工程领域主要是面向水利行业及相关工程部门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为: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了解本领域的热点和动态,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掌握水利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进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方面的能力。

能够胜任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4、掌握一门外国语。

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写作能力。

三、研究方向1.水工建筑物规划、设计理论及应用2.水力学及工程应用研究3.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4.水利工程结构5.海洋与海岸结构物水动力学研究四、学习年限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年。

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5800 授能源动力硕士专业学位)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能源动力领域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素质要求: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服务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工程伦理规范。

2.知识要求:掌握能源动力工程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熟悉能源动力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与前沿,掌握相关的人文社科及工程管理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3.能力要求: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主要工程方向1. 动力工程2. 电气工程三、学习年限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2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3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19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4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览表六、实践环节实践教学是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实践环节的内容包括:参加校内实验教学辅导、导师课题研究及校外企业单位的实习。

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实践结束后研究生须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由导师给出相应成绩。

七、学位论文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

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硕士生应从入学起即进入研究阶段,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报告,接触课题,进入研究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REQUIREMENTS OF MASTER TRAININGPROGRAMMES研究生院2016-09前言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完成培养工作各个环节和衡量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

随着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都进入了新的阶段。

2013年为使我校硕士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为在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中进一步明确定位、保证质量,学校组织各硕士学位授权点对我校硕士生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

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全校25个一级学科开展了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分别制定了学术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培养方案。

新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对具有一级学科授权的学科,是按照一级学科或“一级学科学位课平台+方向模块”制定的;对于目前没有一级学科授予权的单位,是将二级学科进行有机的整合后,在所属一级学科范围内制定的。

新的培养方案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基本原则,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出发,科学、系统地设计了课程学习、科学研究、论文工作和学术交流等培养环节。

在课程设置上既注重基础性,又体现宽广性和实用性,保留了反映当代学科发展趋势和前沿性最新成果的专题课程,为拓宽研究生的视野,加强研究生综合业务素质的培养创造了条件,为了培育国际一流课程体系,在部分一级学科还特别增设了一批与国际高水平学者合作共建的课程。

新修订培养方案覆盖全校38个一级学科、7个专业学位类别、16个专业学位领域,总共64套。

共设置课程1766门,其中学位课675门,选修课717门,专题与实践课307门,含实验课程326门、补修课67门。

新修订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凝聚了我校各院(系)、各学科专家和研究生导师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智慧和经验。

新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施将更为有效地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

本方案为2014年修订版本,供2014年9月以后入学研究生使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2014年8月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一、培养目标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

品行优良、身心健康。

2、能够适应科学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3、在科学研究或专门工程技术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二、培养年限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为2-3年。

原则上用0.75~1 学年时间完成课程学习,用1~1.25学年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三、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

导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每个硕士研究生制订培养计划。

导师要全面关心硕士研究生的成长,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

系统的研究生课程学习应在学校进行,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在学校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研究机构或工厂、企业进行。

四、学科和研究方向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1年3月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招收研究生。

在每个学科、专业设置若干个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的设置应适合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不宜过细、过窄。

提倡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与交叉。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按学术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两个系列设置,未实行分类培养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按学术研究型设置。

相关说明:1、学位课程学术型研究生学位课的学分之和不少于19学分;应用型研究生学位课的学分之和不少于17学分。

对学术型研究生的学位课,应明显增强其理论性和基础性,基础理论课和学科基础课可以跨学院和跨学科设置,为学生今后攻读博士学位和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学位课程必须采用课堂授课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社会实践学分除外),学位课应全部在课程学习阶段完成。

2、选修课程选修课应结合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或本领域学术前沿设置,选修课程可采用教师讲授为主,教师辅导研究生进行研讨为辅的方法进行学习。

应用型研究生的选修课应突出实践研讨性和应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

应用型研究生必须选修2学分的人文管理类课程。

3、实践环节与专题课充分利用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各类研究生教育创新实践基地等优质资源,鼓励我校知名教授为研究生开设学科前沿讲座、应用技术讲座和创新(应用)实践课等。

应用型研究生的实践环节不少于2学分。

4、学术交流在夏季学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

鼓励应用型研究生根据学位论文进展需要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有关实践活动。

具体要求由各学科确定。

5、补修课程对缺少本学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若干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

补修课程按原课程学分数的一半计学分。

补修课程列入研究生培养计划,但不列入学科的课程体系,选修补修课程的学生应同时完成本学科的规定学分。

6、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具体要求由各学科确定。

六、成绩考核研究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

学位课程必须进行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评定。

考试方法可采用笔试或口试,笔试必须有正规试卷,口试要有详细记录。

考试成绩应按标准评定,成绩等级分布要合理。

原则上考试课程的优秀率不高于25%,中等、合格与不合格的百分比合计不低于25%。

选修课、实践课与专题课一般进行考查,考核方式可采用笔试、口试,或撰写读书报告、研究报告等形式。

成绩可以按百分制评定,也可以按二级分制评定。

按二级分制评定时,计为“合格或不合格”。

七、学位论文及有关要求1、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主要目的和基本要求学位论文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使研究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在系统的科学研究或工程实际训练中得到全面提高。

学位论文工作阶段的开题、中期检查和论文答辩是硕士生培养过程中的必要环节,硕士生导师和各学科必须给予保证。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

2、题目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一般应结合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鼓励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具有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的课题。

确定学位论文工作的内容和工作量时应考虑硕士研究生的类型、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培养年限等方面的特点。

学位论文的题目一般应于第一学期结束前确定。

3、开题报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工作一般应于第二学年秋季学期开学后三周内完成。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为: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和发展情况及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案;预期达到的目标;已完成的研究工作与进度安排;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主要参考文献。

具体要求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有关要求》。

4、中期检查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一般应于第二学年春季学期开学后三周内完成。

中期检查的主要内容为: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结果;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论文按时完成的可能性。

对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检查的具体要求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的有关要求》。

5、学位论文撰写硕士学位论文是硕士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描述其研究成果、反映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硕士学位的基本依据。

学位论文撰写是硕士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必须按照规范认真执行,具体要求见《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原则上要求用中文撰写。

但在如下三种情况下,硕士学位论文可以用英文撰写:(1)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是境外兼职导师。

(2)研究生参加国际联合培养项目。

(3)研究生参加国际合作项目。

硕士学位论文用英文撰写时,必需有不少于3000字的详细中文摘要。

详细中文摘要的内容与学位论文的英文摘要可以不完全对应。

6、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学年末进行。

硕士研究生在申请答辩前,必须达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的要求。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应按照《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细则》进行。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代码:0807 学科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类型:学术研究型一、研究方向1. 煤清洁燃烧及其污染物减排2. 叶轮机械的流动控制、优化设计技术及其可靠性研究3.极端条件下的流动、传热与传质4. 电推进技术5. 微尺度热物理过程与跨尺度分析6. 目标与环境红外热像理论建模7. 流体机械/化工机械的控制及系统优化学术研究型硕士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9 学分,学院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学科基础课和学科专业课的学分之和不少于10(9)学分,专题课及实践环节不少于4学分。

课程学习阶段应完成29学分,开题报告与中期检查、学术交流等必修环节3学分。

学科(领域)代码:0807 、085206学科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工程类型:应用研究型(热模块)一、研究方向1. 能源的综合利用及节能技术2. 多相流系统工程3. 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4. 对流、气动与辐射耦合换热5. 动力机械气动热力学6. 超常参数汽轮机的优化设计7. 热力系统动态学及动力机械控制8. 流体动力元件内部流动分析9. 石油化工自动化二、课程设置所修学分的总和应不少于31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7分,学院学位课不少于8分),学科基础课和学科专业课的学分之和不少于8学分,专题课与实践环节不少于6学分。

课程学习阶段应完成28学分,开题报告与中期检查、学术交流等必修环节3学分。

应必修2学分的人文管理类课程和2学分的实践教学环节。

对学术交流的要求:学校在夏季学期主要为研究生搭建和提供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内外学者来校举办的各种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应用研究型研究生根据学位论文进展需求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有关实践活动。

第二学年的秋季学期初设置开题报告和第二学年的春季学期初设置中期检查环节,并将开题报告成绩纳入研究生的奖学金评定中。

学科(领域)代码:0807 、085206学科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工程类型:应用研究型(冷模块)一、研究方向1. 能源的综合利用及节能技术2. 多相流系统工程3. 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4. 对流、气动与辐射耦合换热5. 动力机械气动热力学6. 超常参数汽轮机的优化设计7. 热力系统动态学及动力机械控制8. 流体动力元件内部流动分析9. 石油化工自动化二、课程设置注:所修学分的总和应不少于31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7分,学院学位课不少于8分),学科基础课和学科专业课的学分之和不少于8学分,专题课与实践环节不少于6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