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1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17张PPT)

合作探究
改革前
结果:加强了君权
皇帝
皇帝
改革后
中央 中书省:丞相
吏 户 礼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刑 工
地方
布政司 都指挥使司 按察司 监察、 司法
地方:行中书省
(行省)
民政、 财政
军政
合作探究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一、考试性质
选拔性考试,为了选拔官吏
自主学习
二、答题要求
“为圣贤立言”,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 自己的见解
当堂巩固
明朝君权的加强
八股取士
知识分子 地方
布政局
废行中书省 按察司
皇 帝
群臣 经济 人民 中 央
都司
厂卫特务机构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废丞相
吏 户
礼 兵


你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应 该创设怎样的社会环境?
一、明朝的建立:
自主学习
时间:1368年初 都城: 南京 建立者:朱元璋 年号:洪武
自主学习
换位思考:
假如你是当朝皇帝朱元 璋,你想采取哪些措施让所 有的臣民伏首贴耳地听从你 的指令呢?
自主学习
二、明初加强君权的措施
1、在地方: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2、在中央: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 负责;分散兵权,皇帝直接掌管军事大权。
第 14 课
明朝的统治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罚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元末《醉太平小令》
民谣唱道:“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 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共23张PPT)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共23张PPT)

材料二
——顾炎武《日知录》
范进“中举”后的发疯的惨相
结合材料和图片,讨论八股取士有哪些危害。
比较:明朝的八股取士与唐朝的科举制度的异同。
明朝八股取士
唐朝科举制度
限于四书五经
儒家经典、诗赋、政论
内容
不能发表个人见解
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僵 化呆板
可发表个人见解 不限文体
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 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发展,调动了人们积极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朱元璋——明朝的建立者
一、明朝的建立
阅读教材第66页内容,找出元朝灭亡的原因。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 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1351年,黄河下 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1368年,明军攻占元大都, 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明朝是由谁建立的呢?建立的时间是何时?都 城在哪里?
(2)北京和南京是全 国性的商贸城市。
(3)许多富人积极从 事商贸活动,出现了 有名的商帮,如山西 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皇都积胜图》(局部)
这幅长卷是明朝中后期北京 城繁盛景况的再现。画面注重 描绘市区商业街道的面貌,街 道上车马行人熙来攘往,茶楼 酒肆店铺林立,招幌牌匾随处
《南都繁会图》(局部)
3.科举考试的变化
明朝科举考试的范围是什么?考试要求是什么? 试卷文体是怎样的?这样的考试出现了怎样的后果?
考试范围:“四书”“五经”。 考试要求: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随 意发挥自己的见解。
试卷文体:八股文。 结果:导致知识分子读死书、死读书,成为服
八股取士的危害
材料一 八股之害等于(秦朝)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 (秦朝)咸阳之郊所坑者。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度的看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4课明朝的统治(共23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4课明朝的统治(共23张PPT)
机构
明太祖 锦衣卫
明成祖 东厂
3.八股取士
4.朱元璋分封诸王,朱棣削藩。
当堂检测
1、明朝时,掌管地方政权的机构是( D ) A、六部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三司 2、废除丞相是在下列哪个朝代( C ) A、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3、明成祖登上帝位的过程,类似于( A ) A、李世民 B、赵匡胤 C、杨坚 D、朱元璋 4、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是( C ) A、设置殿阁大学士 B、设六部分理朝政 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D、八股取士 5、下列强化君主权力的措施中,不是明太祖采取的是 (D ) A、设殿阁大学士 B、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C、撤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D、设立特务机构东厂
英雄杀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姓名: 性别: 民族: 血型: 学历: 职业: 家庭出身:
秘密 男 汉 ? 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 皇帝 (至少三代)贫农
主要经历: 1328年——1352年 放牛 ,做和尚,主要工作讨饭、撞钟 1352年——1368年 造反(这个猛) 1368年——1398年 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6、一个在明代被选为锦衣卫的人,他必须(
A、是锦衣卫学校毕业的 C、受到法律的约束
B、由东厂直接指挥 D、对臣民进行监视、侦查
D
)
7、小学生明明在一本课外读物上看到“八股取士”这个 陌生的词语,姐姐给他作了如下解释,请你找出其中不 正确的一项( C )
A、答卷的行文格式由八个部分组成 C、考生答题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帝的忠实奴仆 A、逃避南方水灾 C、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A、1318年 B、题目选自四书五经 D、考中的考生大都成为皇
八 股 文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1张PPT)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 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 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
保护皇帝,镇压 官民。
”,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明朝的“厂卫”特务机构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 他:“昨天 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 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一 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 “说的全 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 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 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
分散了行省 的权力。
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巩控固地皇方室。,
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
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进一步集中权
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 力。
接向皇帝负责。
在 中 央
把 右 调原、动来前和武的、官大后任都五命督军的府 都权分 督力为 府统中, 将归、军兵左队部、。皇 了帝军直事接大掌权握。 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
一、明朝建立
1368年,朱元璋称 帝,建立明朝,定都 应天府,他就是明太 祖。随后,明军攻占 元大都,结束了元朝 的统治。
原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
朱 元 璋 强 化 皇 权
因 目 的
在 地 方
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措施
作用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 分为三,互不统属。
2、应试的人死读书,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不利于选贤任能
科举制的演变

隋 朝
宋 唐朝






立 完展


利:克服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统治,形成比较
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共18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共18张PPT)

商业
(1)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 京 (2)出现了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
王家大院 红顶商人胡雪岩
徽州民居
日升昌
微商故里
随堂训练
• 1. 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 璋皇帝,应去( A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 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A.诗赋 B.三通四史 C.前四史 D.四书五经 • 3.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C)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明朝建立:
建立时间: 1368年 建立者:朱元璋 都城: 应天府 (今南京)
(1368-1398年在位)
明朝疆域图
地方: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 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 权力分散;
布政使司(民政和财政) 中央
提刑按察使司(司法) 都指挥使试文体
特点:文字繁简,声调缓急,讲究对仗
经济的发展
新品种?
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玉米 花 生
甘薯
马铃薯 向 日 葵
手工业
棉纺织业向北推进;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 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 心
明代青花扁壶 苏绣
上面两图晋商故里,下面两图徽商故里
D)
4.明代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A ) A、景德镇 B、越州 C、杭州 D、邢州
5.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D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结果:皇帝将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大权 收归中央

《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5张PPT)

《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5张PPT)

2020/10/18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5张PPT)
(2)手工业:① 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② 苏是州明代
的丝中织心业;③
景是德全镇
国的制瓷业中心,所产的 青花畅瓷销海内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 统治》 课件(共 25张PP T)
丝 织 品 山 茶 禽 鸟 图
重难点
朱元璋强化皇权和科举考试的变化
2020/10/18
一、明朝的建立
原因: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 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 不聊生。
一、明朝的建立(自主学习完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建立者: 朱元璋(明太祖) 时 间: 1368年
都 城: 应天(南京)
元朝灭亡的时间: 1368年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大臣上朝仪式的变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 统治》 课件(共 25张PP T)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2020/10/18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5张PPT)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举子看榜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 统治》 课件(共 25张PP T)
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宋濂吓出一身冷汗? 锦衣卫的职能是什么?
2020/10/318、设立特务机构:厂卫制度(锦衣卫、东厂) 目的: 监视官民 职能: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 特点: 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约束 发展:明成祖成立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
特务统治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集中的突出表现。
景德镇
2020/10/18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46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46张PPT)

(2)中央: 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
皇帝 皇帝 中书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读史料: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 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 ——《明史纪事本末》
秦始皇
明太祖
创立
废相
胡惟庸——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
明朝丞相胡惟庸,开国老 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擅自 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洪
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 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用这种专设的特务 机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央集权,在我国封 建史上还属少见。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 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 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 用。 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 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 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 经济的发展
1、农业
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
花 生 马铃薯
甘薯
玉米
向日葵
2、手工业
棉纺织业向北推进;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
苏绣
明代青花扁壶
3、商业
①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 ②出现了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
王家大院
明朝经济的发展
农业 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 花生和向日葵等 棉纺织业 从南方推向北方,全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手 工 业 丝织业 制瓷业 商业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从巩固国家的统一来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缓 和了社会矛盾,安定了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了经济; 但加强了对人民的镇压,特别是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说明皇帝依靠高压政策来维护统治;八股取士扼杀了 士人思想的进步,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预示着封 建制度的日益腐朽、渐趋衰落,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 了危机,使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8张PPT)

2.议一议:八股取士对教育、选
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八股取士”造成许多读书 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 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 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 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1.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2)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 直接对皇帝负责;分大都督府为五军都 督府。 (3)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 对臣民的监视和督查,加强了君权。 (4)选拔官吏方面实行“八股取士”
四、经济的发展
农业:引进美洲的玉米、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
手工业
棉纺织业:①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②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制瓷业:景德镇的青花瓷(特点:造型多 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
商业
商品经济活跃 全国性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出现商帮:晋商、徽商
问题思考 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 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厂卫制度
(1)目的:监视官民 明太祖设锦衣卫
(2)机构: 明成祖设东厂 明宪宗设西厂(1477年)
东厂公公
明代锦衣卫
(3)特点:由皇帝直接 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厂卫设有监狱、法 庭,对犯人采用剥皮、 抽筋、刺心等酷刑,制 造了大量冤错案。
锦衣卫印
厂卫特务机构(锦衣卫、东 厂、西厂)的设置,是明朝君 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自直接向皇帝负责,
5.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
(1)在地方:①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布政使司(民政财政)
皇帝
按察使司(司法刑狱)
都指挥使司(军务) 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你还记得“行中书 省”反映的是我国 历史上的哪一制度 吗?何时、由谁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元璋档案
朱元璋,男,汉族 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主要经历: 1328年—1344年 放牛 1344年—1347年 做和尚,
主要是讨饭 1347年—1352年 做和尚,
主要是撞钟 1352年—1368年 造反 1368年—1398年 做皇帝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一一、、明明朝朝的的建建立立
1.背景 元末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八股取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面影响
假如身处明朝,甲乙一起参加明朝的科举考试。根 据他们的答案,你认为他们两个谁会高中状元?
甲: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回答。 乙:回答出有创意的答案 如果你也是参考者,你想要高中状元,你会如何作答?
由此可见,八股取士的最大危害在于:
禁锢思想,培养皇帝的顺从者
一、明朝的建立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2.建立
时 间: 1368年 建立者: 朱元璋(明太祖)
都 城:应天府(南京)
3、明军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明朝疆域图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国家初建,政局不 稳,人心浮动,当 下急务就是巩固统 治,加强皇权啊!
原因: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 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D 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
A.诗赋
B.三通四史
C.前四史
D.四书五经
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
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D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吏户礼兵刑工
皇 帝
布政使司(民政和财政) 按察使司(司法)
都指挥使司(军务)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 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 濂如实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 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 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
同学们,你们知道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 中坐,却知天下事”?
自主学习课文第二子目“朱元璋加强皇权”部分, 完成表格
措施
政治上 改革官制
在中央 在地方 其他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措施
1.中央: 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皇帝
皇帝
中书省(丞相)
吏户 礼兵刑工
改制前
吏户 礼兵刑工
改制后
“胡惟庸案”——立竿见影的行政机构改革
明朝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其门生故吏 遍于朝野,形成势力集团。一次,胡惟庸的儿子在大街 上骑马横冲直撞,结果跌落马下,被过往马车压伤,之 后胡惟庸将马车夫抓住随即杀死。因他是百官之首,一 人之下万人之上,此事就此作罢,但朱元璋非常生气。 而且朝堂之上,胡惟庸常与朱元璋发生“口角”。后来, 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废除丞相,改 革行政机构。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皇帝
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 无不行不行掌省利省管掌于有。握中哪”行央些政集(权、民权力政财?布政使司和政财、政军)(—事司—大按察使司法《权)元史(军·都指挥使司务百)官志》
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皇帝
相对独立,又互相牵制,使 得皇权大大加强
朱丞元相璋制废度丞创相于,_承_秦_袭_朝_一__千__六;朱百元多璋年为的什丞么相杀制胡度惟就庸此?终结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措施
1.中央
①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②分散兵权,分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
皇帝
皇帝
大都督府 改制前
改制后
兵部
五军都督府
中左右前后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措施
2.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政 在中央
治 上
在地方
其他
思想文化上
措施
影响
废丞相和中书省,设六部; 分兵权,设五军都督府
使皇权高度集 中,君主专制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大为加强
设立锦衣卫,监视官民
“八股取士”;
禁锢思想,
考“四书”“五经”,写八股文 培养顺从者
随堂训练
1. 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明太祖,
A 应去( )
加强君权的措施
D
1
废除行中书省,地方设三司
2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3
设锦衣卫特务机构

其他 设立锦衣卫,监视官民
“看榜文”
科举考试什么时期正式建立? 明朝时有什么变化呢?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八股取士”
考试内容:《四书》 《五经》 解释题目:朱熹《四书集注》 答题格式:八股文
八股取士——资料吧
“八股文”:所谓八股文四书,:每《篇论语由》破《题孟、子承》题《大、学起》讲、 入手、起股、中股、后股《五中经、庸:束《》股诗;经八》个《部尚分书组》成《礼。记后》四股 中,每股又都必须有两股《周排易比》对《偶春的秋语》 句,共合八股, 故名曰八股文。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 字数也有限制,人们只能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写 空洞无物的文章。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措施
3、特务机构 ——厂卫制度
锦衣卫(明太祖) (1)机构
东 厂(明成祖) (2)目的:监视官民 (3)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措施
影响
政治上 改革官制
在中央 在地方
废丞相和中书省,设六部; 设五军都督府
使皇权高度 集中,君主
取消行中书省,
专制大为加
设立“三司”
4.七年级的某学生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太可
怕了! ”他说的应该 是明朝实行的哪项措施带来的后
果?( ) A.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A B.大兴文字狱
C.废除丞相
D.设军机处
5.(2016•深圳)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 下图是一位同学的历史笔记、根据内容判断这位加 强君权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