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耳和听觉练习题

合集下载

科学《耳和听觉(一)》试题(浙教版七年级下).doc

科学《耳和听觉(一)》试题(浙教版七年级下).doc

1.下列关于耳的各部分功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B.耳廓的作用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感觉细胞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入脑部【解析】选A。

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并不是为了产生声波而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

2.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 )A.外耳道内B.鼓膜内C.鼓室内D.耳蜗内【解析】选D。

耳蜗的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的听觉感受器。

3.(·宁夏中考)某人用尖锐的器具掏挖“耳屎”,不小心戳穿某结构导致耳聋。

该结构可能是( ) A.耳廓B.咽鼓管C.鼓膜D.半规管【解析】选C。

“戳穿”应该可以理解成一张“膜”之类的东西被“戳穿”,而这些结构中只有鼓膜是一张膜。

4.乘车时闭着眼睛也能准确地辨别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和上、下坡情况,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A.鼓膜B.前庭和半规管C.听小骨D.大脑【解析】选B。

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而这些结构中只有前庭和半规管存在于内耳中。

5.由于_________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而且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

答案:双耳1.人的听觉产生于( )A.听觉感受器B.耳蜗C.鼓膜D.听觉中枢【解析】选D。

任何人的感觉都是在大脑中形成的。

2.鼻﹑咽﹑喉受细菌感染时,病菌可能通过哪个结构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A.半规管B.咽鼓管C.外耳道D.耳廓【解析】选B。

因为咽鼓管连通咽部与鼓室。

3.某人失聪后,经医生检查认为耳的结构没有受到损伤,那么可能病变的部位是( )A.听神经和听觉中枢B.内耳C.鼓膜D.中耳【解析】选A。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耳先接受刺激,由听神经传入大脑,在大脑中形成听觉。

如果耳的结构没有受伤,则应该是听神经或大脑中对应形成听觉的部位有问题。

4.猫和狗的听觉很灵敏,耳朵能转动,是为了( )A.能把声音放得更大B.能更加集中注意力C.能更多地收集声波D.以上说法均不够确切【解析】选C。

(完整版)耳和听觉练习题

(完整版)耳和听觉练习题

1.人耳能听到鼓面被敲击后发出的声音,而听不到手臂上下挥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人手臂上下挥动的频率太低B.人手臂上下挥动的振幅太小C.人手臂上下挥动不是振动D.人手臂不是发声的物体2.假如跟你家一墙之隔的邻居经常放音响或引吭高歌,为了减少这些声音对你学习、休息的影响,下列采取的方法没有用的是( )。

A.将门、窗关紧B.用棉花塞住耳朵C.将门、窗打开,让空气加快流动D.将门、窗关上后再把棉毯挂在窗上3.形成听觉的正确路径为( )。

A.声波→耳→听神经→听觉中枢B.声波→外耳→中耳→内耳C.声波→外耳→中耳→耳蜗D.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4.患中耳炎很可能导致耳聋,其原因是( )。

A.听觉感受器受损伤B.听神经受伤C.鼓膜和听小骨受伤D.大脑皮层听觉中枢损伤5.大剧场的四周墙壁要修得凹凸不平,目的是( )。

A.增强声音的反射B.减弱声音的反射C.为了装饰剧场,美观漂亮D.为了增大音量6.声音从水中发出,再经空气传入人耳,在此过程中一定不变的是( )。

A.响度B.音色C.音调D.不能判断7.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A、耳廓B、鼓膜C、听小骨D、耳道8.下列属于内耳结构的是()A.鼓膜 B.鼓室C.听小骨D.耳蜗9.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

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10.发生晕车、晕船等症状,其原因是()A、由于睡眠不足引起B、小脑调节平衡的能力弱C、躯体感觉中枢受到了过强的刺激D、前庭和半规管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11.人的听觉形成于()A、耳蜗B、听觉感受器C、听神经D、脑部听觉中枢12.先轻敲一下大钟,然后再用力敲一下大钟,两次听到大钟发出的声音()A、音调改变了B、响度改变了C、音色改变了D、声音传播的速度改变了13.男同学一般总是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即音调一般比女同学的低。

7X.1.3耳和听觉-练习(windy)

7X.1.3耳和听觉-练习(windy)

《对环境的察觉》第三节检测A卷(基础强化)一、我会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 分,共24分)1、听觉感受器位于-----------------------------------------------------------------------------()A、鼓室B、前庭C、半规管D、耳蜗2、形成听觉的正确路径为--------------------------------------------------------------------()A、声波外耳中耳内耳B、声波外耳中耳耳蜗C、声波外耳听小骨耳蜗D、声波耳听神经神经中枢3、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嘴或捂紧双耳的目的是------------------------------------()A、保持身体平衡B、减少声音入耳C、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D、以上说法均不对4、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范围主要决定于声音的------------------------------------------()A、响度B、频率C、音色D、音调5、对人类来说较理想的安静环境应----------------------------------------------------------()A、不超过50分贝B、不超过70分贝C、30—40分贝D、不超过0分贝6、关于噪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是一种污染是公害B、长期处在高噪声环境下会影响健康C、噪声不会污染环境D、以上说法均不对7、“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A、音调的高低B、音色的好坏C、响度的大小D、上述说法都的道理8、听朋友打电话,凭说话声就知道是谁,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发出的下列选项中的哪一方面不同()A、音调B、响度C、音色D、以上都不对9、蜜蜂载着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40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飞出采花,还是采了蜜回家,养蜂人主要是依据什么特征来辨别的()A、声音的音调不同B、声音的响度不同C、飞行的路线形状不同D、飞行高度不同10、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居民的干扰,常在公路两旁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

第3章第2节耳与听觉(习题)

第3章第2节耳与听觉(习题)

《耳与听觉》习题一、基础达标1.在耳的结构中,听小骨遗传导的是( )A.神经冲动B.兴奋C.振动D.电流2.耳内能感受声波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A.与听觉有关的神经B.鼓膜C.听小骨D.耳蜗3.中耳炎可能导致耳聋,其原因是( )A.听觉器官损伤B.鼓膜、听小骨损伤C.听觉神经损伤D.大脑听觉中枢损伤4.奥运开幕式上二千零八人击缶而歌共颂论语千古名句.那么观众能将外界的声波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部位在( )A.听小骨B.鼓膜C.耳蜗内D.前庭5.下列关于耳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外耳道收集声波B.鼓膜把声波转变成振动C.耳蜗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D.咽鼓管连通中耳和口腔6.下列关于耳的结构中正确的是( )①鼓膜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传递②耳郭能收集声波③咽鼓管将声波传到内耳④耳蜗形成听觉.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7.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震动刺激的接受和听觉的形成分别是在( )A.耳蜗和听觉中枢B.鼓膜和耳蜗C.位听神经和大脑皮层D.听小骨和位听神经二、综合提升8.“总想听听你的声音…”人听到的声音,来处于空气的振动.空气振动越剧烈声音越大.______把振动向内传送到一个很薄的膜,它就是______.它的振动被三块______传送到内耳.内耳有一个大约30多毫米长的叫做______的螺旋状的管子.内耳中,把振动变成神经冲动传入______,你就产生了听觉.9.如图为人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直接接受声波刺激的是[ ]______,它把声音的振动转变为机械振动,然后通过[ ]______传到内耳,刺激[ ]______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 ]______传导到大脑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10.如图为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①耳能感知一定声波信息的器官,当外界的声波信息由外耳道传到[ ]______,使其产生振动.②当呼吸道发炎时,病菌易通过[ ]______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③表演舞蹈《千手观音》的演员生活在无声世界里,人工耳蜗(电子耳蜗)的出现为这些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孩子恢复听觉带来希望,请你猜测:人工耳蜗能让这些孩子听到鸟儿清脆的叫声和舞台上优美的乐曲吗?答:______.(填“能”或“不能”)《耳与听觉》习题答案一、基础达标1.【答案】C【解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2.【答案】D【解析】在耳朵的结构中.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的作用将声波传至鼓膜,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A.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是听神经,传导神经冲动,但不是产生神经冲动.故A错误;B.鼓膜的作用是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故B错误;C.听小骨的作用是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故C错误;D.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故D正确.3.【答案】B【解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咽鼓管一端连通咽部,另一端连通鼓室.得了中耳炎如不及时治疗,病菌就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的鼓室,损伤鼓膜、听小骨,使产生振动、传导声波的功能丧失,导致耳聋.可见B正确.4.【答案】C【解析】A.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A错误;B.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B错误;C.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C正确;D.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D错误.5.【答案】B【解析】A.外耳道,有传导声波的作用.A错误.B.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B 正确.C.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C错误.D.中耳与咽相连的结构是咽鼓管,D错误.6.【答案】A【解析】据分析可知:①鼓膜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传递,正确;②耳郭能收集声波是正确的;③将声波传到内耳的听小骨,③错误;④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接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④错误.所以①②正确.7.【答案】A【解析】A.耳蜗是接受振动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部位;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是形成听觉的部位.A正确;B.鼓膜能够接受声波的刺激并产生振动,耳蜗耳蜗是接受振动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部位.B错误;C.位听神经是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的结构,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是产生听觉的部位.C错误;D.听小骨的功能是将振动传到内耳的结构,位听神经是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的结构.D错误.二、综合提升8.【答案】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大脑【解析】将空气的振动传入中耳的是外耳道;声波的刺激传给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振动通过三口听小骨传到内耳;内耳中有个蜗牛状的结构叫耳蜗,能够接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9.【答案】3鼓膜;5听小骨;8耳蜗;7;听神经【解析】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首先接受声波刺激的是鼓膜,在声波的撞击下,引起鼓膜的振动;然后经过中耳的三块听小骨将振动传到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发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听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然后形成了听觉.10.【答案】①.[5]鼓膜;②.[6]咽鼓管;③.不能【解析】图中结构名称;①半规管,②耳蜗,③听神经,④外耳道,⑤鼓膜,⑥咽鼓管.①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②咽鼓管一端连着鼓室,另一端连着咽部,因此鼓室通过咽鼓管与口腔相通.口腔或呼吸道中的病菌可以从咽部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发炎的.因此人体在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时,有时可能会发生中耳炎.③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人工耳蜗内没有听觉感受器,因此不能听到.。

耳朵和听觉专题练习 A4普通版

耳朵和听觉专题练习 A4普通版
16.其他感觉器官:上端的鼻黏膜中有对气味敏感的细胞。及两侧的突起能辨别酸、甜、苦、咸。能感受外界冷、热、触、痛、压等刺激。
17.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外耳道→(产生振动)→听小骨(感受声音信息)→→听觉→大脑一定区域→形成听觉。
18.耳是重要的听觉器官,它包括、和三部分。中耳是传导声波的通道,由、和组成。
从图中可以看出: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耳的基本结构。
(3)挖“耳屎”是不良的习惯,易将图中的_______损伤。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中的_________所指的结构。听觉形成的部位_______________(填数码)
(4)老年人耳聋眼花,耳聋一般是传导性耳聋,是因为____________不能发挥其正常作用;而眼花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本题考查耳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A
【解析】
试题分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10.A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的②是耳廓,收集声波;③是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④是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①是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⑥是鼓室;⑤是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这就使鼓室内空气和大气相通,因而通过咽鼓管,可以平衡鼓室内空气和大气压之间有可能出现的压力差,这对于维持鼓膜的正常位置、形状和振动性能有重要意义;⑦是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⑧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七下科学第二章第节复习题(已校正)

七下科学第二章第节复习题(已校正)

七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第3节耳和听觉复习题学生用1.有关人的耳廓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没有耳廓很难看,所以主要作用是美观B.耳廓是为人遮风挡雨的C.耳廓主要防止杂物进入耳道中D.耳廓主要是收集外界声波,使人听声音更加清楚2.(2013•广东)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人耳能听到各种频率的声音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3.(2012•广元)小张看到蝴蝶翅膀在振动,却听不到声音,但能听到蚊子声,这是因为()A.蝴蝶翅膀振动产生次声波,蚊子声是超声波B.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响度超过90dB,超出人的听觉范围C.蝴蝶翅膀振动频率低于人的听觉频率范围,蚊子声的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D.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比蚊子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慢得多4.根据下图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B.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小C.人不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5.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B.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C.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6.助听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仪器()A.引起头骨、颌骨振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B.引起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C.产生超声波直接作用在听觉神经引起听觉D.产生声波直接作用在听觉神经引起听觉7.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机上人员要张口做吞咽动作或咀嚼口香糖;在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使咽喉管张开或闭嘴同时堵住双耳,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以防止()A.听小骨损坏B.听觉神经损坏C.鼓膜被震破D.以上都不对8.关于人的听觉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人耳的听小骨断裂,人就永远失聪B.若只是传导障碍,只要将声音的振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感知声音C.若人耳的鼓膜破裂,人就无法听到声音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9.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A.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觉声神经B.外耳道---耳蜗---听小骨----鼓膜---听觉声神经C.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声神经D.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觉声神经10.甲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7次,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假如你闭上眼睛,这两种昆虫从你头附近飞过,那么()A.能听到甲昆虫飞过,但不能听到乙昆虫飞过B.能听到乙昆虫飞过,但不能听到甲昆虫飞过C.甲、乙两种昆虫飞过都能听见,但甲的声音更微弱D.甲、乙两种昆虫飞过都听不见11.在夜深人静时,偶尔会发现猫突然警觉起来,并竖耳谛听,这是因为()A.猫听到了响度很小的声音,而人却听不到B.猫听到了低频声,而人却听不到C.猫听到了高频声,而人却听不到D.猫的发声频率范围较宽12.现有正在振动着的物体甲单摆每秒摆动10次,乙蝙蝠的声带以105Hz的频率振动,丙口琴上的簧片每秒振动800次,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均是声源,且人耳都能听到声音B.甲、乙、丙均是声源,且人耳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C.甲、乙不是声源,丙是声源D.甲、乙、丙都不是声源13.贝多芬患了耳疾以后为了创作,他用一段木棍顶在钢琴的盖板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他这样做的目的是()A.利用骨传导听声音B.牙齿可以发出声音C.利用气体传声D.贝多芬不同于凡人,有特异功能14.关于双耳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大小B.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远近C.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准确判定声音传来的方向D.声音从人的正前方或正后方传来时,人耳不易分辨清楚15.(2013•武汉)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16.(2012•中山)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音色一定不同B.音调一定不同C.响度一定不同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17.(2012•宜宾)小强在使用小提琴前、常常旋动琴弦轴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18.(2007•南充)如果用手按在自行车车铃的金属盖上,无论你怎样用力打铃,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手按在车铃上时()A.影响了车铃的正常振动B.车铃就不会振动C.没有铃声传出D.车铃周围就没有了传声介质19.(2003•福州)我们平时所说的“女高音”、男低音”,这里的“高”、“低”指的是()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20.频率为100Hz的声音()A.每分钟振动100次B.人耳听不见C.响度比10Hz的一定大D.以上都不对21.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音调的是()A.“引亢高歌”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C.“请勿高声喧哗”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22.(2011•张家界)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23.(2005•柳州)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A.瓶子振动,水的高度B.水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C.瓶内空气振动,水的高度D.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24.某同学将一把长15cm的钢尺紧压在课桌边缘,拨动它使之振动发声,三次露出桌面的长度分别是10cm、8cm、5cm,比较三次发声音调,最高的是()A.10cmB.8cmC.5cmD.一样高25.(2013•漳州)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B.用声呐探测海深C.用B超做体检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26.(2012•荔湾区一模)如图所示,A为信号源,B为接收器,A、B之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A分别发射出次声波、紫外线、可见光和无线电波信号时,接收器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A.次声波B.紫外线C.可见光D.无线电波27.(2012•泰安)使用复读机学习英语,调节音量按钮时改变了声音的()A.频率B.音调C.响度D.音色28.(2007•荆州)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下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B.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C.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29.(2009•济宁)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初中科学精品试题:耳和听觉(第一课时)课后作业

初中科学精品试题:耳和听觉(第一课时)课后作业

七年级科学下册2.3.1 耳和听觉(第一课时)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听到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失聪的人如果只是传导障碍,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让他感知声音的B.如果只是一只耳朵失聪,人是能够准确的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的C.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听小骨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鼓膜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D.自己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导使人感知声音的2.现有一款新型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贴在额骨两侧,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传到听觉神经后,就可以听到声音了关于此耳机的说法错误的是()A.佩戴者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B.耳机发出的是超声波信号C.可以帮助部分听力障碍患者听到声音D.一定程度上可保障听力健全的人在户外使用时更安全3.北宋时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士兵们感知声音的途径是()A.空气﹣﹣耳膜﹣﹣听觉神经B.空气﹣﹣头骨﹣﹣听觉神经C.大地﹣﹣耳膜﹣﹣听觉神经D.大地﹣﹣头骨﹣﹣听觉神经4.有时用力擤鼻涕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擤鼻涕影响了()A.鼓膜的振动 B.听小骨的振动C.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 D.神经冲动的传导5.下列关于耳的各部分功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D.振动传入中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6.某人失聪(没有听觉能力)后,经检查,医生认为中耳的结构没有受到损伤,那么可能发病的部位是()A.听神经和听觉中枢 B.鼓膜 C.中耳 D.内耳7.进入夏季,白天时间变长,适当的午睡可以帮助同学们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看书打瞌睡,头部下垂立即惊醒,此过程中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A.鼓膜和听小骨 B.前庭和半规管C.耳蜗和听小骨 D.前庭和耳蜗二、填空题8.声波先到达外耳,耳廓像漏斗一样接受声音,并把声音聚集起来,引向,使其产生振动。

耳和听觉练习

耳和听觉练习

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第3节耳和听觉图1-3-1例1在声音传递给大脑过程中,下列部分出现故障会使人失去听觉的是(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听觉神经思路导引:根据耳的结构及听觉的形成过程来分析。

解析:如图1-3-1是耳的结构图。

声波在传递时,先由耳道传至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振动又引起听小骨振动,振动再冲击耳蜗上能力题练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第3节耳和听觉知识题练题练1 D解析:人耳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内耳中的前庭和半规管有感觉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的感受器。

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现象,例如晕车、晕船、晕机等。

题练2 答案:因为巨声会形成鼓膜的内外压力差,导致鼓膜破裂,以为咽鼓管连接鼓室和口腔,张嘴、捂耳是为了保持鼓膜内外压力相等。

解析:遇到巨大响声时,鼓膜外的压力会远大于鼓室内的压力,这样就很容易造成鼓膜破裂,所以需要张嘴捂耳以保持鼓膜内外压力相同,更好的保护鼓膜。

题练3 B 解析:“震耳欲聋”说明声音响度大,使人的耳朵都快聋了。

题练4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别。

玻璃杯中装入的水量不同,玻璃杯的振动频率不同,因此发出的敲击声调不同。

同样,腹部有水无水,肚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敲击声调也就不同。

题练5 C 解析:该题所考的知识点为减弱噪声的方法。

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选项A、D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项B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只有选项C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题练6 B 解析:在公路两侧架设屏障——声障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方法题练题练7答案:音色大解析:不同的乐器,即使按照相同的曲谱进行演奏,我们仍然能够区别出每种乐器的声音来,钢琴不同于小提琴,小提琴不同于大提琴,这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通过比较音色的不同,可以区别不同的乐器。

人的声音的音色因人而异,经常听到熟人讲话,便对熟人的声音的音色比较熟悉,所以听到声音就能分辨出是哪位熟人在讲话。

耳和听觉习题精选

耳和听觉习题精选

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

不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A.音调高 B.音调低 C.响度大 D.响度小
2、为了减少噪声的干扰,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A.在耳朵里塞进一小团棉花 B.选用噪声较小的机器
C.将门窗紧闭 D.关闭所有的声源
3、“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A.音调高低 B.音色好坏
C.响度大小 D.都有可能
4、下图所示的标牌表示的意思是( )。

A.此地有乐队,可以出租 B.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C.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5、人听到声音的过程为( )。

A.声音耳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神经
B.声音耳廓耳蜗听小骨鼓膜听神经
C.声音耳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
D.声音耳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二、非选择题
1、你知道吗?蛇是没有耳朵的。

不过蛇能通过身体感受到正在接近它的动物活动所产生的振动,从而“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由此可见,蛇是利用了________传声去“倾听”敌人和猎物的。

2、控制噪声可以从三方面着手: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耳与听觉有关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中列出了一些音阶的频率。

根据表中的数据你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2.3 耳和听觉 同步练习及答案

2.3 耳和听觉 同步练习及答案

2.3 耳和听觉同步练习及答案一、单选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B. 人们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C. “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2.温州市域铁路S2线正在建设中,北起乐清市虹桥镇,终点瑞安人民路站,为解决噪声扰民问题,轻轨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A. 声源处B. 人耳处C. 空气中D. 传播过程中3.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A. 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4.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通常称之为理想实验法或科学推理法,下列研究过程中也采用了这一方法的是( )A. 观察各种发声体并归纳得出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 用叩桌面的方法研究固体可以传声C. 用敲鱼缸的方法研究液体可以传声D. 用特殊装置研究真空不能传声5.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宇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A. 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B.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C. 改变薄塑料尺滑过梳子的速度D. 改变吹笔帽的力度6.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大声喧哗是产生噪声的原因之一B. 声音弱到一定程度,人就听不见了,叫次声波C. 超声波一般人听不到,原因是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超过340 m/sD. 超声波声音太强,所以人听不见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B. 汽车上装消声器,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 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8.下列有关现象和分析正确的是()A. 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B. 将闹钟放在密闭钟罩内,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 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D. 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9.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 )A. 扬声器发声时泡沫粒跳动B. 音叉发声时溅起水花C. 抽出空气铃声减弱D. 大钟发声时球被弹起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B.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 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 声音从空气传播到水中,声速将变小11.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会消失,这是因为( )A. 手挡住了锣发出的声音B. 手按住锣面,使锣面停止了振动C. 手使锣面振动加快D. 无法判断12.一只电铃放置在玻璃罩内,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当用抽气机把玻璃罩中的空气抽掉时,将发生( )A. 电铃的振动停止了B. 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C. 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D. 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音13.美国贝尔通讯公司的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信用卡,这种信用卡只能对它们主人的声音作出反应,每次你要刷卡的时候都需要对着信用卡说上两句话,只有声音与事先录制的用户声音相吻合才能够顺利刷卡。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2.3耳和听觉(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2.3耳和听觉(含解析)

2.3耳和听觉一、单选题1.人耳能接受声波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A. 鼓膜B. 听小骨C. 耳蜗D. 外耳道2.下列属于内耳结构的是( )A. 耳廓B. 耳咽管C. 听小骨D. 耳蜗3.听觉的形成部位是( )A. 鼓膜B. 听觉中枢C. 半规管D. 听觉神经4.宁波地铁正在建设中,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A. 声源和人耳处减弱噪声B. 阻断噪声的传播途径C.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D. 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5.宁波地铁在建设过程中,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A. 声源处B. 传播过程中C. 人耳处D. 声源和人耳处6.每当国歌响起,我们会肃然起敬,能接受音乐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A. 听小骨B. 半规管C. 耳蜗D. 鼓膜7.七年级学生到东方山水乐园实践活动,小羿同学做过山车时,因为害怕把眼睛闭上了,但他仍旧感觉到过山时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或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A. 耳蜗和前庭B. 前庭和半规管C. 半规管和鼓膜D. 鼓膜和听小骨8.新“七不规范”中,“言语不喧哗”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 )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频率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B. 声音的音色不同,传播速度不同C. 声控开关是通过音调来控制电路的D. 乐队演出时,可通过音色来识别乐器10.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A. 音色B. 音调C. 响度D. 频率二、填空题11.白居易有诗词写到:“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人们是通过声音的________识别出“琵琶声”的。

“琵琶声”是靠弦的________产生的。

12.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________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填“响度”“声调”或“音色”)。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练习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练习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练习一、我学会了1.外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

中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内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________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________,从而使________能正常振动。

2.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________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________,使其产生振动。

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________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________。

它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________感受器。

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________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3.听觉通常会随年龄的增大而越来越________。

有些人由于听觉器官某一部分受了损伤,再听到声音了。

人们把这种状况叫做________。

耳除了听觉以外还有________的作用,因为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________。

4.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________。

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________,音调就越________。

儿童说话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________,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的________。

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________赫之间。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________赫。

把高于________赫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________赫的声音叫做次声。

5.声音的强弱叫做________。

声源的振动幅度越________,声音的响度越________;距离声源越________,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________。

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________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

6.使人烦躁不安,我们把这类声音叫做________声。

控制噪声的措施:防止噪声的________;阻断噪声的________;防止噪声进入________。

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2耳与听觉 同步测试(含答案)

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2耳与听觉 同步测试(含答案)

2__耳与听觉__1.人耳能接受声波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A.鼓膜B.听小骨C.耳蜗D.外耳道2.听觉的形成部位是( B )A.鼓膜B.听觉中枢C.半规管D.听觉神经3.中耳包括( )A.鼓室、听小骨、耳蜗等B.耳蜗、前庭、半规管等C.外耳道、鼓膜、听小骨等D.鼓膜、鼓室、听小骨等4.下列属于内耳结构的是( )A.耳廓B.耳咽管C.听小骨D.耳蜗5.(2018·扬州)某人发生听觉障碍后去检查,结果表明大脑和耳的结构并无损伤。

那么,推测发病的部位可能是( )A.听神经B.中耳C.鼓膜D.耳蜗6.(2019·乳山期中)如图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鼓膜能将振动转换为声波B.G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形成听觉C.F听神经,与咽相连,使儿童易患中耳炎D.听觉形成顺序为C→D→A→G→F→大脑的听觉中枢7.下列关于骨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指经过听骨链的传导途径B.敏感性与气传导基本相同C.在声波正常传导中作用很小D.耳蜗病变时通常不受损8.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耳的是( )A.遇到巨响时赶紧捂住嘴巴B.用微型耳机听大声的音乐C.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D.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9.乘坐飞机的乘客在飞机起降时最好张开嘴,或闭嘴和堵耳,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B.防止大脑中的听觉中枢受损C.保持半规管的平衡D.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10.(2019·长沙模拟)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A.他的眼睛还可以看见近的物体B.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C.由于双耳效应,能判定声音传来的方位D.是一种条件反射11.小明做了下面的探究实验:第一次他把铅笔放在离嘴不远处,敲击铅笔,耳朵听到了声音;第二次他用牙齿把铅笔咬住,用同样大小的力去敲击铅笔,这时他也听到了声音。

(1)两次听到的声音不同的是____。

2.3耳和听觉(精选练习)(原卷版)

2.3耳和听觉(精选练习)(原卷版)

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第三节耳和听觉精选练习一、夯实基础1.(2019•朝阳)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B.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C.利用B超检查身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铃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2.(2019•永州模拟)支付宝用户可以对支付宝账号设置“声音锁”。

设置时用户打开支付宝APP,对着读出显示的数字,APP将主人的声音信息录入,以后打开支付宝时,APP会把录入的数字随机组合,主人无论轻声或大声,高音或低音,只要读对APP显示的数字即可打开支付宝。

支付宝设置“声音锁”利用了声音的()A.响度和音调B.响度和音色C.音调D.音色3.(2018•广东东莞市)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响度B.演奏时,用力拉紧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提高声音的音调C.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D.小提琴的音色和二胡的音色相同4.(2018•南京玄武区校级期中)以下利用了超声波来获取信息的是()A.大象的“声音”交流B.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预报台风、地震或监测核试验5.(2018•浙江舟山普陀区期中)如图所示的四种声现象中,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的是()A.甲和乙B.甲和丁C.丙和丁D.乙和丙6.(2018•新洲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人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B.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C.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D.当活塞在管中位置如图甲时,吹出的音调最高7.(2013•江苏宜兴市校级一模)美国一所监狱常常出现闹鬼现象里面的犯人和狱警经常出现恶心、呕吐,严重的产生幻觉。

耳和听觉件同步练习

耳和听觉件同步练习

清楚 点拨:在耳朵构造中,耳廓是位于头部两侧,
前凹后凸,起收集声波的作用。
返回
夯实基础 巩固练
9.某同学坐过山车时,因为害怕而闭上眼睛,但仍能
感觉到过山车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和减速,
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B )
A.耳蜗
B.前庭和半规管
C.听小骨
D.大脑
夯实基础 巩固练
点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刺激并产生 神经冲动。因此人们闭眼坐车时,也能 准确辨别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及是否在 上下坡行驶,接受这种刺激的感受器位 于前庭和半规管。
返回
夯实基础 巩固练
11.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正确的传播途径是( C ) A.良好的耳朵——介质——物体振动 B.介质——物体振动——良好耳朵 C.物体振动——介质——良好耳朵 D.物体振动——良好耳朵——介质
夯实基础 巩固练
点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然后经过 介质,传入人耳中,声音会引起耳朵鼓 膜的振动,此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 织传给听神经,再传给大脑,所以人最 后会听到声音。
返回
第节 耳和听觉-件 + 同步练习(PPT优秀课件)
第节 耳和听觉-件 + 同步练习(PPT优秀课件)
培优探究 拓展练
21.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双耳效应
眼睛常用来确定发声物体的位置,但如果你将双眼蒙上 ,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这是为什么?这是因 为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 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 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位的重要基 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第节 耳和听觉-件 + 同步练习(PPT优秀课件)
第节 耳和听觉-件 + 同步练习(PPT优秀课件)

浙江省七年级下学期科学第3节《耳和听觉》训练含答案

浙江省七年级下学期科学第3节《耳和听觉》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期末专题训练:耳和听觉一、选择题1.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

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2.在物理学中对声音的特征的描述有“响度、音调、音色”这些词,请选出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我这破锣似的喉咙,怕唱不好”,形容发出的声音音色太差B.“这个蚊子飞来飞去,吵死了”,形容发出的声音响度大C.“他音起得太高,我唱不上去”,这里的“音”是指声音的音调太高D.“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响度大3.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马尾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 )A.加大摩擦弦的力量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C.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4.学校每周一的室外晨会上,常用的扩音设备是用来()A.加大声音的速度B.提高声音的音调C.改变声音的音色D.增大声音的响度5.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丁声音最有可能是乐音B.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C.乙和丙声音的音调相同D.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6.唐代诗人岑参的诗中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胡琴、琵琶、羌笛各是一种乐器,它们演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A.音调、响度B.音色、响度C.音色、音调D.音色、音调、响度7.噪声已成为现代城市环境污染重要因素之一。

下列措施不能直接减弱噪声的是()A.在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植树B.给摩托车、汽车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C.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噪声检测仪D.纺织工人在车间工作时戴上耳罩8.2022年央视元宵晚会上,宇航员王亚平在空间站弹奏悠扬的《茉莉花》为全国人民送上祝福。

关于琴声说法正确的是()A.悦耳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B.琴声通过声波从空间站传回地面C.用力拨动琴弦,琴声的音调变高了D.琴声在空间站里的传播速度是3×108m/s9.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耳能听到鼓面被敲击后发出的声音,而听不到手臂上下挥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人手臂上下挥动的频率太低B.人手臂上下挥动的振幅太小
C.人手臂上下挥动不是振动D.人手臂不是发声的物体
2.假如跟你家一墙之隔的邻居经常放音响或引吭高歌,为了减少这些声音对你学习、休息的影响,下列采取的方法没有用的是( )。

A.将门、窗关紧B.用棉花塞住耳朵
C.将门、窗打开,让空气加快流动D.将门、窗关上后再把棉毯挂在窗上
3.形成听觉的正确路径为( )。

A.声波→耳→听神经→听觉中枢B.声波→外耳→中耳→内耳
C.声波→外耳→中耳→耳蜗D.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
4.患中耳炎很可能导致耳聋,其原因是( )。

A.听觉感受器受损伤B.听神经受伤C.鼓膜和听小骨受伤D.大脑皮层听觉中枢损伤5.大剧场的四周墙壁要修得凹凸不平,目的是( )。

A.增强声音的反射B.减弱声音的反射C.为了装饰剧场,美观漂亮D.为了增大音量6.声音从水中发出,再经空气传入人耳,在此过程中一定不变的是( )。

A.响度B.音色C.音调D.不能判断
7.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道
8.下列属于内耳结构的是()A.鼓膜 B.鼓室C.听小骨D.耳蜗
9.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

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10.发生晕车、晕船等症状,其原因是()
A、由于睡眠不足引起
B、小脑调节平衡的能力弱
C、躯体感觉中枢受到了过强的刺激
D、前庭和半规管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
11.人的听觉形成于()
A、耳蜗
B、听觉感受器
C、听神经
D、脑部听觉中枢
12.先轻敲一下大钟,然后再用力敲一下大钟,两次听到大钟发出的声音()
A、音调改变了
B、响度改变了
C、音色改变了
D、声音传播的速度改变了
13.男同学一般总是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即音调一般比女同学的低。

其原因是男学声带振动的频率与女同学的相比()
A、较低
B、较高
C、一样
D、时高时低
14.2007年5月17日,“中华情•和谐海西”大型文艺晚会在闽江公园盛装上演。

观众能区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三者皆有
二、填空题
1.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声音是发声体________而产生的。

钢琴、吉它、笛子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

也可以从它们的__________分钟。

3.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__________高,这是因为同学说话的声带振动比较__________的缘故。

4.减少噪声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1.A 2.c 3.D 4.B 5.B 6. C 7-14BDBDDBAB
二、
1.音调、音色响度
2.振动音色
3.音调(或频率) 快
4.在声源处减弱耷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发散拓展可以除草、发电,制冷、除虫、克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