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煤矿分类管理制度
煤矿分类管理制度
煤矿分类管理制度1. 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煤矿的分类管理,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并依法维护矿工的合法权益。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煤矿企业,包括私营和国有煤矿。
2. 管理标准2.1 煤矿分类标准煤矿按照其规模、煤矿区域环境和劳动条件等因素进行分类管理。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将煤矿分为以下五类:1.大型煤矿:年综合采煤能力在1000万吨以上;2.中型煤矿:年综合采煤能力在100万吨至1000万吨之间;3.小型煤矿:年综合采煤能力在10万吨至100万吨之间;4.微型煤矿:年综合采煤能力在1万吨至10万吨之间;5.非机采煤矿:不适用于以上四类煤矿的煤矿。
2.2 煤矿分类管理要求2.2.1 大型煤矿: - 设立完善的企业法务部门,有足够的法律人员支持; - 有健全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并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执行; - 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尾矿、煤尘和废气的排放; - 定期组织煤矿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和环保意识; - 每年进行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自查评估。
2.2.2 中型煤矿: - 设立法务部门,确保煤矿的合规经营; - 实施煤矿安全管理制度,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 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减少煤矿对环境的影响; - 组织员工参加相关培训,加强安全和环保意识; - 定期进行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检查和评估。
2.2.3 小型煤矿: - 配备专职法务人员,负责处理法律事务; - 建立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 - 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防止煤矿对环境造成污染; - 组织员工参加安全和环保培训,提高员工意识; - 定期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自查评估。
2.2.4 微型煤矿: - 应聘请外部法律服务,确保法律事务的处理; - 建立简化版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 - 遵守环境保护法规; - 参加安全和环保培训,提高员工意识; - 定期进行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检查。
2.2.5 非机采煤矿: - 承担较小规模的煤矿业务,需配备专职法务人员; - 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和手续管理; - 遵守环境保护法规; - 参加安全和环保培训,加强员工意识; - 定期进行安全和环保的自查评估。
煤矿分类分级管理制度范文
煤矿分类分级管理制度范文煤矿分类分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煤矿的分类分级管理,保障生产安全,促进煤矿产能释放,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煤矿的分类分级管理。
第三条煤矿分类分级管理应符合国家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
第二章分类分级体系第四条煤矿分类分级分为三级,分别为A级、B级和C级。
第五条 A级煤矿是指较大规模、高风险、重大安全责任的煤矿。
第六条 B级煤矿是指中等规模,中等风险,一般安全责任的煤矿。
第七条 C级煤矿是指小规模,较低风险,较小安全责任的煤矿。
第八条煤矿的分类分级由煤矿管理机构根据煤矿的规模、风险等级、安全责任等要素进行评估,并报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第三章分类分级标准第九条煤矿的分类分级标准如下:(一)煤矿规模标准:按日产煤量分为小型煤矿(日产煤量小于1000吨),中型煤矿(日产煤量1000-5000吨),大型煤矿(日产煤量大于5000吨)。
(二)煤矿风险等级标准:按照煤矿所处地质条件、开采方法、瓦斯、煤尘等安全风险因素划分,评估风险等级,风险等级越高,级别越高。
(三)安全责任标准:按照煤矿管理机构的组织架构、技术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等因素评估安全责任等级,安全责任等级越高,级别越高。
第四章分类分级管理第十条 A级煤矿应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瓦斯防治、煤尘防治、安全设备的配置及使用、事故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制度。
第十一条 B级煤矿应制定较为详细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瓦斯防治、煤尘防治、安全设备的配置及使用、事故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制度。
第十二条 C级煤矿应制定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瓦斯防治、煤尘防治、安全设备的配置及使用、事故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制度。
第五章监管与检查第十三条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对各级煤矿的分类分级管理进行监管和检查。
对于未按照规定制定相应安全管理制度的煤矿,监管部门有权责令其限期整改,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可以予以吊销煤矿许可证。
煤矿分片管理制度
煤矿分片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煤矿分片管理工作,确保煤矿生产安全、高效运行,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煤矿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煤矿全体职工,包括矿长、采煤工人、安全人员等相关人员。
三、分片管理原则1. 依法合规: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规章制度进行分片管理;2. 安全第一:确保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3. 务实高效:科学合理布局,提高生产效率;4. 人性化管理:关注员工生产生活需求,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四、分片管理内容1. 分片范围:按照煤矿地质条件、采矿工艺、生产规模等因素,对煤矿进行合理分片;2. 分片标准:根据煤矿实际情况,确定分片的标准和指标,确保每个分片的生产任务合理、可行;3. 分片计划:根据分片标准,编制每个分片的生产计划,并定期进行调整;4. 分片人员安排:根据分片生产任务,合理安排生产人员及相关技术管理人员;5. 分片设备维护:严格按照设备维护和保养计划,确保分片设备的正常运行;6. 分片安全保障:加强对各个分片的安全管理,确保生产作业中的安全生产。
五、分片管理程序1. 制定分片计划:根据煤矿生产情况和分片标准,制定每个分片的生产计划;2. 安排人员任务:根据分片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人员及相关技术管理人员;3. 设备维护调整: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设备维护和调整;4. 定期检查:定期对各分片进行安全检查和生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5. 总结交流:对每个分片的生产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6. 汇报上级:将每个分片的生产情况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六、分片管理责任1. 矿长:负责制定分片具体计划,并严格落实;2. 安全人员:负责对各个分片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生产;3. 生产人员:严格按照分片计划进行作业,确保生产任务完成和质量达标;4. 技术管理人员:负责分片设备的维护和调整工作。
七、分片管理检查1. 定期检查:煤矿领导定期对各个分片进行检查,确保分片工作的规范运行;2. 不定期抽查:安全监管部门随机抽查各分片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指出;3. 巡视检查:煤矿安全员定期对各分片进行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露天煤矿人员分类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露天煤矿人员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生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矿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露天煤矿所有在职员工。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员工进行分类管理,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标。
第二章人员分类第四条露天煤矿员工分为以下四类:1. 管理人员:包括矿长、副矿长、各部门负责人等,负责煤矿的全面管理工作。
2. 技术人员:包括工程师、技术员、技师等,负责煤矿的技术研发、技术改造和技术指导工作。
3. 操作人员:包括采掘工、装载工、运输工等,负责煤矿的日常生产操作工作。
4. 服务人员:包括维修工、保洁工、保安等,负责煤矿的辅助性服务工作。
第三章人员管理第五条管理人员:1. 矿长、副矿长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2. 各部门负责人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
3. 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六条技术人员:1. 具备相关专业学历或资格证书,熟悉煤矿生产工艺、设备操作和维护。
2. 参与煤矿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新技术推广工作。
3. 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第七条操作人员:1. 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身体条件,能够适应露天煤矿工作环境。
2. 接受岗前培训和操作技能培训,确保安全生产。
3. 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考核,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八条服务人员:1. 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接受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确保服务质量。
3. 定期对服务人员进行服务态度和服务技能考核,提高其服务质量。
第四章奖惩第九条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条对违反规章制度、影响安全生产的员工,给予批评、警告、降职、辞退等处分。
第五章附则第十一条本制度由露天煤矿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煤矿分类管理制度(通用版)
煤矿分类管理制度(通用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煤矿分类管理制度(通用版)一、矿井分类我矿为一类矿井,属灾害不严重或有能力管控灾害的煤炭生产企业。
二、隐患的分类标准和程序(一)按隐患种类可分为“一通三防”、水害、顶板、机电、提升运输、消防、安全管理和其他隐患。
(二)按隐患整改难易程度可分为A级、B级、C级。
A级隐患:整改难度大,矿方解决不了,需上报县煤管办帮助组织整改;B级隐患:整改难度一般,区队解决不了,需由矿井统一组织整改;C级隐患:整改难度较小,需由区队组织整改。
(三)安全隐患分类表分类分级A级B级C级一通三防1、矿井通风能力不足2、主扇风机性能达不到要求3、矿井通风系统不合理1、采区通风系统不完善2、采区防尘系统不健全或供水达不到要求3、巷道严重失修,进回风巷道断面不足而未及时处理的4、采、掘面风量达不到要求5、局扇安设位置不当吸循环风的6、监控系统及断电装置不完善的7、1、不按规定安装和使用局扇,随意停电、停风,随意撕开风筒,风筒距离超过规定;临时停风地点不立即撤人、断电;不设栅栏提示警标的2、采掘工作面煤尘超标3、通风系统中出现单道风门或同时打开风门造成风流短路;通风设施质量低劣,跑漏风严重,主要进回风联络巷风门没有设联锁装置的4、局扇无上架,风筒破口漏风严重,吊挂弯曲不直,接口无反压边5、盲巷停风不按规定及时密闭的防治水1、奥灰水侵入2、采区(复杂)老空积水3、雨季洪水溃入井下4、矿井供电线路、设备老化1、三灰水的影响2、钻空封闭不良3、采区泵房排水能力不足4、中央泵房水仓淤积严重5、防水闸门失灵6、迎头顶水掘进及上覆积水回采1、不按规定对本矿的老空积水情况及相邻矿井的开采积水情况定期核查的2、采掘工作面出现出水征兆未及时回报而又不采取果断措施确保安全的顶板特除高应力区的开采1、工作面初次放顶撤面,缺支柱严重2、主要巷道严重变形(失修)3、工作面悬顶超过规定4、严重的软底与复合顶板工作面1、采掘工作面过变化带2、超前支护、端头支护不按规定支设或支设不合格,断层处、顶板破碎处控制不力的3、工作面两巷折梁断柱4、空顶作业5、工作面支柱初撑力低6、机头机尾未打压柱的机电运输1、主副井提升设备有严重缺陷2、矿井主排水设备失修或管路能力不足3、矿井单回路供电4、主扇风机备用风机起不到备用作用的5、矿井供电线路、设备老化1、采区泵房供电能力不足2、罐道磨损严重3、采区上、下山管理4、主提升绞车绳老化5、主要运输大巷轨道老化6、采区提升设备老化或保护不齐全7、主提升地点无候车室8、副井安全保护不齐全9、主要运输大巷高度不符合要求1、主提升装置各种保护试验失效,各种保护不起作用2、提升钢丝绳磨损断丝锈蚀,使用时间超过规程规定未更换或未按规定检验和检查的3、压风机(包括风包)安全阀断水、断电、超温、超压、保护装设不全或不起作用的4、井上下使用的高低压开关操作机构失灵,闭锁装置不起作用的5、井下三大保护及照明信号等不按规定使用或保护不起作用的,电动机综保及过流短路保护人为甩掉不用的综合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采1、悬移支架工作面管理2、悬移支架工作面安装、回撤其它1、井筒严重变形2、矿井安全出口不符合要求1、放炮透老巷2、大煤仓施工3、井下通讯设施不符合要求1、采煤工作面出口不畅通2、炮眼封泥不符合要求3、瞎炮处理三、管理措施矿井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实行3级管理,即班组、区队和矿井。
煤矿分片管理制度
煤矿分片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煤矿生产经营管理,科学合理地安排生产生活,保障煤矿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煤炭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煤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分片管理。
三、职责(一)煤矿企业的职责1. 加强对分片管理工作的组织和领导;2. 制定并完善分片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工作任务;3. 加强对分片工作人员的监督和考核;4. 做好分片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5. 加强对分片管理工作的宣传和培训,提高职工安全防范意识;6. 及时总结和传播先进的分片管理经验,推动全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二)分片管理人员的职责1. 严格遵守煤矿企业的各项制度和规章制度,时刻维护煤矿的生产秩序和安全生产;2. 按照分片管理制度,认真履行分片监管职责,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可靠;3. 加强对分片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指导,做好分片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4. 积极开展职工安全防范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5. 协助煤矿企业做好分片工作总结和经验传播……四、分片管理制度(一)分片范围的确定1. 分片范围应当根据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安全生产条件等具体情况确定;2. 分片范围应当要求生产效益、安全生产状态和存在的问题等因素;3. 分片范围的确定应当充分考虑职工的生产技能、综合素质等因素……(二)分片管理制度的建立1. 煤矿企业应当制定并完善分片管理制度,明确分片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工作任务;2. 煤矿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分片管理考核机制,对分片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定期检…五、分片管理工作1.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2. 现场巡查和监督3.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4. 安全生产督查和整改5. 安全生产事故处理和应急处理……六、处罚措施1. 依法依规处罚违反分片管理制度的行为,对于严重影响煤矿生产安全的违法行为可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对于造成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故应当追究刑事责任;2. 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隐患的,应当及时责令停产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七、附则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煤矿企业应当根据本规定制定相应的分片管理制度,加强对分片管理工作的组织和指导,确保煤矿的生产安全。
煤矿分类管理制度
煤矿分类管理制度一、引言煤矿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但随着国家对煤炭行业的监管加强,煤矿的管理也越来越重要。
煤炭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以确保矿山安全、顺利、高效生产。
本文主要介绍煤矿分类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二、煤矿分类管理的重要性煤矿分类管理是指根据煤炭企业的特点和煤矿不同的生产环境,将煤矿分为不同的等级,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以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和更高的安全生产水平。
煤矿分类管理对于煤炭企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同的煤矿环境会影响到煤矿的安全生产,效益和管理水平。
通过将煤矿分类,有利于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规范煤炭企业生产行为,减少煤矿生产事故,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煤矿分类的标准和方法目前,我国的煤矿分类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1. 产能分类标准按照煤矿的产能大小将煤矿划分为几个等级,一般是按照年产能和日产能来划分。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容易实施,但是不适应煤炭企业的各种特殊情况。
2. 地质条件分类标准按照煤矿开采的地质条件将煤矿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有的地方会根据煤的品位、矿体结构、采矿方案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
3. 安全生产分类标准按照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将煤矿划分为不同的等级,这种分类标准是根据煤炭企业的安全技术管理水平制定的。
4. 能耗分类标准按照煤炭企业的能耗水平将煤矿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主要是考虑煤炭企业的节能环保功效。
以上几种标准可以相互结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定,以建立科学合理的煤矿分类标准。
四、煤矿分类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1. 建立煤矿分类管理制度对于不同等级的煤矿,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管理制度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分类管理责任制煤炭企业需要在不同的等级煤矿中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岗位责任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管理范围,保证管理不出现漏洞。
1.2 建立分类管理档案建立分类管理档案,主要是为了全面了解煤矿的生产环境,根据分类标准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定期进行档案维护和更新。
煤矿分区管理制度
煤矿分区管理制度随着煤矿开采的不断深入,煤矿安全管理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为了确保煤矿生产安全和高效,提高煤矿管理水平,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十分必要。
煤矿分区管理制度是管理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力措施之一。
本文将从煤矿分区管理制度的基本概念、制度内容、实施要求、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基本概念煤矿分区管理制度是指根据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在煤矿内部划分出若干个区域,并对各个区域制订不同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加强对各个区域的管理,以确保生产安全和高效。
煤矿分区管理制度是煤矿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在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基础上的延伸和完善,是深化煤矿安全管理改革的新举措。
二、制度内容1. 划分区域:根据煤矿的生产特点和实际情况,将煤矿划分为生产区、通风区、运输区、安全监测区等不同区域。
各个区域之间要明确边界,划分清晰,便于管理和监控。
2. 确定管理标准:对不同的区域,制订相应的管理标准,包括生产作业标准、安全技术标准、设备运行标准等,确保各个区域的管理达到要求。
3. 配备专门人员:为各个区域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各自区域的管理工作,包括安全监测、生产调度、设备维护等,提高管理效率。
4. 加强安全教育:对各个区域的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5. 建立管理档案:对各个区域的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管理档案,包括日常巡检记录、设备运行情况、事故处理情况等,便于查阅和整理,为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三、实施要求1. 制度落实:煤矿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煤矿分区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工作,制定明确的实施方案和时间表,确保各项措施有序推进。
2. 组织落实:矿方要组织各个部门和单位全力支持煤矿分区管理制度的实施,加强沟通和协调,形成合力推动,确保制度有效运行。
3. 加强监督:对煤矿分区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4. 持续改进:煤矿分区管理制度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制度更加科学和合理。
煤矿分类管理制度
煤矿分类管理制度煤矿分类管理制度随着煤炭产业的进展,煤矿的等级和规模也日渐扩大,对于煤矿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保障煤矿的安全,合理利用资源,对不同等级和规模的煤矿订立不同的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订立一份1500字的煤矿分类管理制度。
一、煤矿分类1、依照采煤规模划分1.1 小煤矿:年采煤量在100万吨及以下的煤矿;1.2 中煤矿:年采煤量在100万吨至500万吨的煤矿;1.3 大型煤矿:年采煤量在500万吨以上的煤矿。
2、依照煤矿等级划分2.1 一等煤矿:年采煤量在300万吨以上的煤矿,并且是国家重点煤炭企业;2.2 二等煤矿:年采煤量在80万吨以上的煤矿,并且是省级重点煤炭企业;2.3 三等煤矿:年采煤量在30万吨以上的煤矿,并且是市级重点煤炭企业。
二、煤矿分类管理制度2.1 小煤矿2.1.1 生产管理1、小煤矿应设立安全生产负责人,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2、组织开展安全培训,保证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做好生产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
2.1.2 安全生产1、保证现场设备安全牢靠,开工前对设备进行检查。
2、安全管理中突出重点岗位,加强对岗位的监测,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
3、调配人员对安全设施进行检查,适时维护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设施。
2.1.3 非生产管理1、完善防火防盗设施,订立消防预案。
2、建立环保制度,实施污染整治。
3、做好道路、桥梁、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2.2 中煤矿2.2.1 生产管理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确定生产计划和生产任务,并依据要求完成生产指标。
3、加强采掘门进行管理,每天进行检查和维护工作。
2.2.2 安全生产1、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各项制度,加强安全监管。
2、开展安全宣扬教育,加强安全责任意识。
3、对岗位环境进行监测,并适时处理。
2.2.3 非生产管理1、加强道路、桥梁、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2、做好防火防盗设施和消防预案的订立。
煤矿分类管理制度
煤矿分类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煤矿分类管理工作,保障煤矿生产经营的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类煤矿的分类管理工作。
三、分类原则煤矿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1.依据煤矿产能、资源、技术水平、安全生产等因素进行分类;2.分类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准确反映煤矿的实际情况;3.分类应动态调整,与煤矿生产运营情况保持一致。
四、分类标准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以下分类标准:1.依据煤矿产能,可分为大、中、小、微型煤矿;2.依据煤矿资源,可分为有煤炭储量、无煤炭储量煤矿;3.依据煤矿技术水平,可分为先进、普通、落后煤矿;4.依据煤矿安全生产,可分为煤矿监管级别、煤矿事故紧急响应等级。
五、分类管理责任1.煤矿企业负责人应对煤矿分类管理负总责,建立健全煤矿分类管理制度并向有关部门报告分类情况;2.煤矿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分类工作,制定分类计划、发放分类通知、组织分类检查等;3.煤炭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煤矿分类管理工作的实施。
六、实施步骤1.煤矿企业应准备完整的相关资料,包括煤炭储量、产能、准予生产证书、安全生产情况等;2.煤矿管理部门应制定分类方案,报煤炭主管部门审核,并向煤矿企业下达分类通知;3.各煤矿企业应认真按照分类通知要求完成分类工作,并认真整改分类中存在的问题;4.煤矿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分类检查和复查,确保煤矿分类结果真实可靠。
七、分类管理的效果分类管理将会对煤矿生产经营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1.帮助煤矿企业更好地认识自身发展状况,有利于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2.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对不同分类的煤矿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管理和监督;3.有利于推进煤矿规范经营、安全生产、环保治理等工作,促进煤矿可持续发展。
八、补充说明1.本制度应明确煤矿分类的具体标准,确保分类结果真实准确;2.煤炭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煤矿分类管理工作的监督,确保分类工作实施到位;3.煤矿企业应认真整改分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响应国家的安全生产、环保治理等政策。
煤矿各种管理制度范文
煤矿各种管理制度范文
1.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根据《安全生产法》和《煤矿安全规程》,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可控。
该制度包括煤矿安全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生产标准和规范、安全风险评估等内容。
2. 生产管理制度:
煤矿生产管理制度应包括生产计划管理、生产工艺和设备管理、生产责任制、生产检验检测与控制、生产质量管理、设备维护与保养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保障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3.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为了降低煤矿开采和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煤矿应制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包括矿井环境监测、环境污染防治、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环境投入与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内容。
4. 职工管理制度:
煤矿职工管理制度应包括职工招聘和选拔、人员培训与发展、职工权益保护、职工安全与健康管理、劳动纪律与奖惩制度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保障煤矿职工的权益和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5. 设备管理制度:
煤矿设备管理制度应包括设备维护保养、设备鉴定与检验、设备安全与使用等方面的内容,保证煤矿设备的安全可靠使用,提高煤矿生产效率。
以上仅是煤矿各种管理制度的简要范文,具体的内容需根据具体煤矿的情况进行制定。
同时,煤矿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执行还需要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确保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合法合规。
煤矿分类管理制度
煤矿分类管理制度首先,煤矿分类管理制度应当根据煤矿的不同特点和开采条件进行分类。
煤矿分为地下煤矿和露天煤矿两种类型,地下煤矿主要指地下开采煤炭的矿井,露天煤矿主要是指地表开采煤炭的矿山。
这两种类型的煤矿具有不同的开采难度和安全风险,需要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
对于地下煤矿来说,可以根据煤层的埋深和地质条件进行进一步的分类。
埋深较浅的煤矿相对来说安全风险较低,管理要求相对较低;而埋深较深的煤矿则面临更高的安全风险,需要加强管理措施。
在分类管理制度中,可以要求埋深较深的煤矿建立完善的瓦斯抽放和通风系统,加强地质监测和灾害预警工作。
对于露天煤矿来说,可以根据矿山规模和开采方式进行分类。
规模较小的露天煤矿相对来说管理要求较低,而规模较大的露天煤矿面临更多的安全隐患,需要加强管理措施。
在分类管理制度中,可以要求规模较大的露天煤矿建立完善的坡面稳定和矿山疏散系统,加强安全培训和设备维护工作。
其次,煤矿分类管理制度应当设置相应的管理要求和措施。
对于不同类型的煤矿,应当制定不同的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
例如,对于地下煤矿来说,可以要求煤矿企业建立完善的瓦斯监测和管理制度,加强对于瓦斯超标地点的管控和封闭工作;对于露天煤矿来说,可以要求煤矿企业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加强对于高边坡、高边坡顶平台等高风险区域的监测和控制。
另外,煤矿分类管理制度还应当强化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
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煤矿的监督检查,确保煤矿企业严格遵守分类管理制度的要求。
对于违反分类管理制度的煤矿企业,应当严格追究责任,依法予以处罚,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整改。
同时,应当对符合标准的煤矿加大政策支持和奖励,鼓励其维护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煤矿分类管理制度是保障煤矿工作人员安全和煤矿开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根据煤矿的不同特点和开采条件进行分类,并设置相应的管理要求和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提高煤矿的安全性和产能。
但同时,也需要加强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确保煤矿企业严格遵守分类管理制度的要求。
矿区分类管理制度
矿区分类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了加强对矿区的管理,推进矿区分类管理、提高矿区利用效益、保护环境,促进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区矿产资源区域特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本区所有矿区的管理,包括采矿权的管理和矿区的开发和利用。
3、矿区分类管理制度是指按照矿区不同的开发利用目的、矿产资源类型和矿区环境特点,对矿区进行分类管理,制定相应的开发和利用政策和措施。
二、分类管理原则1、分类设区。
根据矿区的资源特点、地质条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将矿区划分为不同的开发利用区域,并对各类开发利用区域进行不同的管理。
2、分类管理。
根据矿区的不同属性,实行差别化管理,对矿区的开发和利用实行分类管理。
按照矿区的不同属性,对其开发和利用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措施。
实行分类管理,做到因地制宜,达到矿区开发和利用的最佳效果。
3、分类管理。
根据矿区的不同属性,对其开发和利用实行分类管理。
根据矿区的不同开发和利用属性,对其进行分类管理,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措施。
4、分类规划。
对矿区进行分类,进行详细的规划,并要根据不同的开发和利用属性,制定不同的规划。
合理规划,做到科学开发、可持续利用。
5、分类保护。
根据矿区的不同属性,对其进行分类保护,根据矿区的资源特点、生态环境等条件,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三、矿区分类管理1、按照资源属性进行管理。
根据矿产资源的类型和分布情况,对矿区进行分类管理。
针对不同类型的矿产资源,制定不同的开发利用政策和措施。
2、按照矿区的地质条件进行管理。
根据矿区的地质条件,分为适宜开采的矿区和不适宜开采的矿区,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制定不同的开发利用政策和措施。
3、按照矿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管理。
根据矿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分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相对稳定区,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制定不同的开发利用政策和措施。
4、按照矿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行管理。
根据矿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分为资源富裕区和资源贫乏区,针对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制定不同的开发利用政策和措施。
煤矿分类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文书煤矿分类管理制度日期: 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煤矿分类管理制度二、隐患的分类标准和程序(一)按隐患种类可分为一通三防、水害、顶板、机电、提升运输、消防、安全管理和其他隐患。
(二)按隐患整改难易程度可分为A级、B级、C级。
A级隐患:整改难度大,矿方解决不了,需上报县煤管办帮助组织整改;B级隐患: 整改难度一般,区队解决不了,需由矿井统一组织整改;C级隐患:整改难度较小,需由区队组织整改。
(三)安全隐患分类表2、采区防尘系统不健全或供水达不到要求3、巷道严重失修,进回风巷道断面不足而未及时处理的4、采、掘面风量达不到要求5、局扇安设位置不当吸循环风的6、监控系统及断电装置不完善的1不按规定安装和使用局扇,随意停电、停风,随意撕开风筒,风筒距离超过规定;临时停风地点不立即撤人、断电;不设栅栏提示警标的2、采掘工作面煤尘超标3、通风系统中出现单道风门或同时打开风门造成风流短路;通风设施质量低劣,跑漏风严重,主要进回风联络巷风门没有设联锁装置的4、局扇无上架,风筒破口漏风严重,吊挂弯曲不直,接口无反压边5、盲巷停风不按规定及时密闭的1不按规定对本矿的老空积水情况及相邻矿井的开采积水情况定期核查的2、采掘工作面出现出水征兆未及时回报而又不采取果断措施确保安全的1采掘工作面过变化带2、超前支护、端头支护不按规定支设或支设不合格,断层处、顶板破碎处控制不力的3、工作面两巷折梁断柱4、空顶作业5、工作面支柱初撑力低6、机头机尾未打压柱的1主提升装置各种保护试验失效,各种保护不起作用2、提升钢丝绳磨损断丝锈蚀,使用时间超过规程规定未更换或未按规定检验和检查的3、压风机(包括风包)安全阀断水、断电、超温、超压、保护装设不全或不起作用的4、井上下使用的高低压开关操作机构失灵,闭锁装置不起作用的5、井下三大保护及照明信号等不按规定使用或保护不起作用的,电动机综保及过流短路保护人为甩掉不用的三、管理措施矿井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实行3级管理,即班组、区队和矿井。
煤矿实施分类管理制度范本
一、前言为加强煤矿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保障矿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分类管理制度。
二、制度目标1. 明确煤矿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安全生产目标实现;2. 规范煤矿生产过程,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3. 提高煤矿管理效率,促进煤矿可持续发展。
三、制度内容1.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1)矿长对本矿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对矿工生命财产安全负总责。
(2)矿长授权分管安全生产的副矿长、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等具体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3)各级管理人员和矿工均应明确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安全生产措施。
2.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煤矿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并分解落实到各生产单位。
(2)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生产单位、矿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
(3)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对矿工进行定期安全教育培训,提高矿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4)安全投入保障制度:加大安全投入,确保安全生产设施设备完善,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3.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1)安全生产检查: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2)安全专项整治:针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3)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建立健全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确保事故得到及时处理。
4.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制度(1)应急预案编制:根据煤矿实际情况,编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职责、措施等。
(2)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应急救援:发生事故时,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确保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5. 安全生产分类管理制度(1)按照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将煤矿划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个等级。
(2)高风险矿井: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监管,确保安全生产。
(3)中风险矿井:在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监管。
煤矿分层次管理制度
煤矿分层次管理制度一、前言煤矿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煤矿生产环境危险性较大,工作条件较差,人员管理矛盾较为突出,管理不善容易引发事故。
因此,建立科学、健全的煤矿分层次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煤矿生产效率,保障安全生产。
二、煤矿分层次管理制度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煤矿管理效率在煤矿生产中,人员繁多,责任繁重。
如果没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制度,容易出现管理漏洞,导致生产混乱,事故频发。
通过建立分层次管理制度,可以明确各个管理层级的职责和权限,使得管理更加有条不紊,提高管理效率。
2、有利于加强安全防范煤矿生产环境复杂多变,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通过分层次管理制度,在各个管理层级之间建立起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和安全预警机制,有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安全隐患,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3、有利于提高员工素质在煤矿生产中,员工素质和技能对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分层次管理制度,可以根据员工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技能水平,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奖惩机制,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
4、有利于规范煤矿生产秩序煤矿生产环境复杂多变,需要依靠规章制度来规范生产秩序。
分层次管理制度可以明确每个管理层级的职责和权限,规范生产秩序,减少管理混乱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煤矿分层次管理制度的内容1、煤矿领导层管理制度(1)确定煤矿的生产目标和发展方向;(2)制定煤矿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3)指导和监督各部门的工作,并对工作成果进行评价;(4)处理煤矿的重大事务和管理决策。
2、煤矿中层管理制度(1)制定煤矿的工作计划和预算;(2)负责煤矿的生产计划和安全生产管理;(3)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4)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价和考核。
3、煤矿基层管理制度(1)负责具体的生产任务和作业安排;(2)监督和检查员工的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3)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中的安全隐患;(4)负责员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矿区分类管理制度范文
矿区分类管理制度范文矿区分类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矿区的分类管理,维护矿区的秩序,保障矿区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矿区内所有人员。
第三条矿区的分类管理应当坚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益,保障安全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
第四条矿区分类管理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符合矿区的实际情况,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第五条矿区分类管理由矿区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各级责任人员必须依法履行职责,确保矿区的分类管理工作有效进行。
第六条矿区分类管理按照矿区的经营管理特点和所处位置的不同,划分为生产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和社会管理四个方面进行分类。
第二章生产管理第七条生产管理是矿区分类管理的重要方面,包括生产计划、生产组织、生产设备管理和生产成本管理等。
第八条矿区生产计划应当合理安排,根据市场需求和矿区资源情况进行科学调配,确保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九条矿区生产组织应当健全,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和高效。
第十条矿区生产设备管理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第十一条矿区生产成本管理应当做到合理控制,减少浪费、提高效益,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提高矿区的经济效益。
第三章安全管理第十二条安全管理是矿区分类管理的重中之重,是保证矿区人员和财产安全的基础。
第十三条矿区安全管理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十四条矿区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健全,明确责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安全工作的有效实施。
第十五条矿区安全设施应当完善,预防措施到位,确保人员、设备和环境的安全。
第十六条矿区安全培训应当定期进行,增强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第四章环境管理第十七条环境管理是矿区分类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对矿区周边环境的保护和对矿区内环境的治理等。
第十八条矿区周边环境保护要做到“三同时”,即在矿区扩建或改造工程同时,对周边环境进行保护,确保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煤矿分类管理制度
煤矿分类管理制度1.引言为了规范煤炭生产过程中的管理行为,确保煤炭安全生产、保障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煤炭生产企业的煤矿生产管理。
煤矿包括井下、地上采矿、洗煤、运输、储运等关键环节。
3.煤矿分类1.井下煤矿:指采掘工作面长度在1000m及以下且采高在1.9m及以下的煤矿。
井下煤矿一般使用在矮山、低山、平原等地区。
2.井下煤矿(大采高煤矿):指采掘工作面长度在1000m及以下且采高在2.5m及以上的煤矿。
井下煤矿(大采高煤矿)一般使用在中、高山等地区。
3.露天煤矿:指煤炭储量丰富且采挖方式为露天开采的煤矿。
露天煤矿一般使用在山区。
4.合盖煤矿:指采煤工作面位于水对涌区,采掘工作面长度在800m及以下、采高在1.9m以下(不包括合田剥采),且在地质条件较好、采煤难度较小的煤矿。
5.合盖煤矿(大采高煤矿):指采掘工作面长度在800m及以下且采高在2.5m及以上的合盖煤矿。
4.煤矿管理4.1 基础设施建设管理1.井下煤矿(1)井下煤矿体系分类标准设计、施工、验收及竣工验收应经专业检测,并严格遵守国家及行业规范标准。
(2)井下煤矿运送工具(如矿车、索道)的安全防护设备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安装。
矿车应安装防护钢板,防止煤矿外源性因素对小车及工人的伤害。
索道的防护措施应该进行定期检测。
(3)井下煤矿照明设备应严格按照行业规范安装,保证工作面有充足照明。
使用时注意防止井下液体及煤炭灰尘的侵蚀。
2.井下煤矿(大采高煤矿)(1)井下煤矿体系分类标准设计、施工、验收及竣工验收应经专业检测,并严格遵守国家及行业规范标准。
特别需要注意支护、排水等工程技术问题。
(2)井下煤矿运送工具(如矿车、索道)的安全防护设备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安装。
矿车应安装防护钢板,防止煤矿外源性因素对小车及工人的伤害。
索道的防护措施应该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安全。
(3)井下煤矿照明设备应严格按照行业规范安装,保证工作面有充足照明。
煤矿分级管理制度
煤矿分级管理制度煤矿分级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包括:领导责任制度、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技术管理制度。
在煤矿分级管理制度中,领导责任制度是最为重要的一环,领导责任制度能够将煤矿管理工作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使每一位管理者都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使得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在煤矿中,生产管理制度是最基本的,它的具体内容包括:保护设备、炭气检查、煤炭检查、监控、通风、供电等方面的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在煤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整个分级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实施能够有效地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技术管理制度是在煤矿分级管理制度中同样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规定了各项技术工作的进度和要求,将技术管理与生产管理相结合,最终提高了煤矿生产水平。
煤矿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能够保障煤矿的正常运行,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煤矿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充分按照在国内外煤矿的管理模式开展研究和探索,必要时引进和采用新的管理技术,提高煤矿的管理水平。
对煤矿中各种危险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解决方法与措施,避免了煤矿生产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了员工和煤矿的安全。
并对煤矿生产技术作了系统的改进和提高,能够有效地提高了煤矿的生产效率,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在煤矿分级管理中,领导责任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领导根据生产实际负责相应的工作任务,在工作压力下,及时有效的推动管理工作;提高各级领导的责任感,增强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沟通。
生产管理制度的实施能够提高煤矿生产的效率,保障煤矿生产技术的进步。
安全生产和技术管理制度的实施能够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同时,还有效地保障了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总之,煤矿分级管理制度是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合理划分和管理的一种制度。
它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同时还能够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了煤矿的经济效益。
煤矿各类管理制度
煤矿各类管理制度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生产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
要求企业领导要亲自抓安全生产工作,履行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职责,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
各级管理人员要按职责划分,做到层层传导、一岗双责。
2. 安全管理制度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安全技术监督管理制度、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控制制度等。
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档案和资料,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反馈机制,建立安全生产信息交流共享平台。
3. 安全培训管理制度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制度,包括新员工培训制度、安全操作培训制度、安全技术培训制度等。
要求企业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防能力。
4. 安全检查管理制度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检查管理制度,对生产设备、安全防护设施、作业环境等方面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生产场所的安全生产。
5. 安全奖惩管理制度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制度,发挥奖惩的激励作用,对安全生产工作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奖励,对安全生产违规行为及时予以处罚,确保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
二、劳动用工管理制度1.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招聘、培训、激励、考核、离职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2. 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劳动用工关系,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减少劳动纠纷的发生。
3. 薪酬福利管理制度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薪酬福利管理制度,制定公平公正的薪酬福利政策,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4. 劳动保护管理制度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劳动保护管理制度,包括职业病防护、劳动安全防护、劳动卫生保障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5. 员工关系协调管理制度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员工关系协调管理制度,处理好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维护企业的稳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分类管理制度
一、矿井分类
我矿为一类矿井,属灾害不严重或有能力管控灾害的煤炭生产企业。
二、隐患的分类标准和程序
(一)按隐患种类可分为“一通三防”、水害、顶板、机电、提升运输、消防、安全管理和其他隐患。
(二)按隐患整改难易程度可分为A级、B级、C级。
A级隐患:整改难度大,矿方解决不了,需上报县煤管办帮助组织整改;B级隐患:整改难度一般,区队解决不了,需由矿井统一组织整改;C级隐患:整改难度较小,需由区队组织整改。
(三)安全隐患分类表
分类
分级
A级
B级
C级
1、矿井通风能力不足
2、主扇风机性能达不到要求
3、矿井通风系统不合理
1、采区通风系统不完善
2、采区防尘系统不健全或供水达不到要求
3、巷道严重失修,进回风巷道断面不足而未及时处理的
4、采、掘面风量达不到要求
5、局扇安设位置不当吸循环风的
6、监控系统及断电装置不完善的
7、
1、不按规定安装和使用局扇,随意停电、停风,随意撕开风筒,风筒距离超过规定;临时停风地点不立即撤人、断电;不设栅栏提示警标的
2、采掘工作面煤尘超标
3、通风系统中出现单道风门或同时打开风门造成风流短路;通风设施质量低劣,跑漏风严重,主要进回风联络巷风门没有设联锁装置的
4、局扇无上架,风筒破口漏风严重,吊挂弯曲不直,接口无反压边
5、盲巷停风不按规定及时密闭的
1、奥灰水侵入
2、采区(复杂)老空积水
3、雨季洪水溃入井下
4、矿井供电线路、设备老化
1、三灰水的影响
2、钻空封闭不良
3、采区泵房排水能力不足
4、中央泵房水仓淤积严重
5、防水闸门失灵
6、迎头顶水掘进及上覆积水回采
1、不按规定对本矿的老空积水情况及相邻矿井的开采积水情况定期核查的
2、采掘工作面出现出水征兆未及时回报而又不采取果断措施确保安全的特除高应力区的开采
1、工作面初次放顶撤面,缺支柱严重
2、主要巷道严重变形(失修)
3、工作面悬顶超过规定
4、严重的软底与复合顶板工作面
1、采掘工作面过变化带
2、超前支护、端头支护不按规定支设或支设不合格,断层处、顶板破碎处控制不力的
3、工作面两巷折梁断柱
4、空顶作业
5、工作面支柱初撑力低
6、机头机尾未打压柱的
1、主副井提升设备有严重缺陷
2、矿井主排水设备失修或管路能力不足
3、矿井单回路供电
4、主扇风机备用风机起不到备用作用的
5、矿井供电线路、设备老化
1、采区泵房供电能力不足
2、罐道磨损严重
3、采区上、下山管理
4、主提升绞车绳老化
5、主要运输大巷轨道老化
6、采区提升设备老化或保护不齐全
7、主提升地点无候车室
8、副井安全保护不齐全
9、主要运输大巷高度不符合要求
1、主提升装置各种保护试验失效,各种保护不起作用
2、提升钢丝绳磨损断丝锈蚀,使用时间超过规程规定未更换或未按规定检验和检查的
3、压风机(包括风包)安全阀断水、断电、超温、超压、保护装设不全或不起作用的
4、井上下使用的高低压开关操作机构失灵,闭锁装置不起作用的
5、井下三大保护及照明信号等不按规定使用或保护不起作用的,电动机综保及过流短路保护人为甩掉不用的
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采
1、悬移支架工作面管理
2、悬移支架工作面安装、回撤
1、井筒严重变形
2、矿井安全出口不符合要求
1、放炮透老巷
2、大煤仓施工
3、井下通讯设施不符合要求
1、采煤工作面出口不畅通
2、炮眼封泥不符合要求
3、瞎炮处理
三、管理措施
矿井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实行3级管理,即班组、区队和矿井。
班组实行班排查,主要排查整改生产作业现场隐患;区队实行日排查,主要排查整改本区队作业区域内的隐患;矿井实行周排查,主要排查整改矿井重大、较大隐患和一般隐患。
(一)安全隐患排查方法
建立健全隐患排查制度。
矿井按不同生产性质、工作范围、作业特点、危害因素分别编制各作业岗位隐患排查卡、班组隐患排查卡、区队隐患排查卡,矿安检科编制全矿隐患排查整改通知表。
1、岗位人员每班对照岗位隐患排查卡内容要求,进行岗位隐患排查,班组长对本班组隐患排查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并持班组隐患排查卡对班组作业范围内隐
患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确认无危险时方准人员作业。
当班作业结束,收集整理隐患排查整改情况,形成班组隐患排查台账。
2、安全生产系统管理科室、区队,对照本系统隐患排查卡内容要求,对分管区域内的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将排查卡反馈至安全监控调度中心。
同时,由科室、区队值班干部收集整理后,形成科室、区队隐患排查台账,并由专人负责。
3、矿井主要负责人、安全负责人要根据全矿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安排,每周组织一次全面隐患排查,矿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矿全面隐患排查分析会,对当月矿
井隐患进行梳理分析,由安全检查部门统一建立全矿隐患排查台账,实行档案化
管理,并经矿主要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按要求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矿安全检查部门每月参照备案的安全检查表,重点排查重大、较大隐患、一
般隐患,建立隐患排查整改台账,跟踪、督查隐患整改情况,实施隐患排查整改
闭合管理。
(二)隐患整改及上报
矿井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矿长必须亲自安排本单位的日常隐患排查及整改工作。
每班对现场隐患进行排查,指派专人负责隐患的整改。
隐患整改必须坚持“五定”原则,确保整改落到实处。
要认真填写隐患排查及整改记录、验收记录,指派专
人负责,并建立台账。
C级隐患由区队负责及时组织整改,整改报告经区队负责人签字后报矿安检部门。
B级隐患由矿安检部门对隐患提出整改意见,指导隐患单位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并督促落实整改。
对资金投入较大或需要多单位共同整改的隐患,应提交矿
安全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A级隐患由矿安全办公会议研究,提出初步整改方案上
报县煤炭管理办公室,经县煤炭管理办公室审批后积极组织整改。
各级各单位对日常隐患排查、专项安全检查、全面安全检查、季度安全大检查查出的各类的隐患,按照“五定”的原则落实整改,做到隐患整改“五落实”、“五到位”纳入隐患整改档案,实行闭合管理。
(三)隐患整改验收及销号
隐患整改复查验收情况应纳入各级隐患排查台账,隐患整改复查验收合格,经复查验收人员签字,予以销号。
C级隐患整改完成后,由矿包片领导复查验收;B级隐患整改完成后,由矿组织安全检查部门验收;A级隐患整改完成后,由矿组织预验收,报县煤管办复查验收。
(四)重大隐患整改
重大隐患的整改由矿长负责,组成重大隐患整改领导小组,在主管业务部门指导下,做出停产或停止使用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备设施的决定,制定针对性安全技术措施,限期进行整改。
对可能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重大隐患,应及时告知。
矿安检部门对全矿的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建档管理,节点控制,逐项验收,做到排查整改闭合管理到位。
重大隐患排查整改实行“一案一档”管理,保存期至少一年。
存档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重大隐患评估定级材料,矿井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报告表,监管部门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指令书,重大隐患整改方案;监管部门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跟踪督查记录表,重大隐患整改完成评估报告,安全生产重大
事故隐患整改完成报告书,监管部门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完成审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
四、奖惩规定
(一)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落实隐患排查整改责任。
生产单位是隐患排查整改的主体,主要负责人对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全面负责,各级分管副职对分管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负责,区队长对本工作区域的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负责;矿安检科对全矿范围的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负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督促整改落实责任。
(二)建立“前追后究”制度。
“前追”:矿安全检查部门按分管业务范围,在生产区域发现了重大、较大隐患,而下一级管理人员在同一作业区域、同一班次没有发现,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后究”:所有工作区域因为隐患没有被排查发现且没有及时进行治理而发生事故的,要对有关人员进行追究责任这样,一级抓一级,一级监督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环环相扣,形成了自上而下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工作体系,使安全管理的压力得到了层层传递。
(三)矿井每季度对各各单位隐患管理进行一次检查,评比第一名奖2000元,最后一名罚2000元。
本制度自二〇一六年十月一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