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评价考试复习总结.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水资源:可以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应当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

并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得以利用。广义:地球上一切具有直接利用或潜在利用价值

的天然水。狭义: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人类社会直接利用,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

保证,并能在短时期内得到恢复的天然水。

2.水资源评价:是指对于水资源的源头、数量范围及其可依赖程度、水的质量等方面的确定,并在其基础上评估水资源利用和控制的可能性。

3. 水资源评价分区:是在一个时期内相对固定并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分区模式,以利于在一个

相当长的时期内各项水利规划都采用统一的基本资料,也有利于不同时期规划成果的参照与

比较。

4. 大气水:以水汽、水滴和冰晶形式存在于大气中的水。大气水是降水的来源。每天全球有12%的大气水降落到陆地或海面上。其全球大气水平均更新时间为天。

5.干旱指数为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比值,是反映气候干湿程度的指标。蒸发能力是指

充分供水条件下的陆面蒸发量。

6.地表水资源的概念:广义的地表水资源,是指存在于地球表面不同形态的水体总量,包

括河流水、湖泊水、冰川水、沼泽水和海洋水等。狭义的地表水资源,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中由当地降水形成的、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

7.还原计算的概念:通过一定的途径,将人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有明显影响以后的观测资料“还原”到其本来面目,即不受人类活动明显影响的状态,以保证样本的一致性。这种计算过程常称为还原计算。

8.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他用水的基础

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

(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

9.允许开采量: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的条件下,不引起水质恶化和水位持续下降等不良后

果时开采的浅层地下水量。

10.给水度:含水层的释水能力,表示单位面积的含水层,当潜水面下降一个单位长度时在重

力作用下所能释放出的水量,数值上等于释出的水的体积与释水的饱和岩土总体积之比。

11.渗透系数: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它定义为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表示流体通过孔

隙骨架的难易程度。

12.导水系数:具有一定粘滞度的地下水在单位水力梯度作用下,通过单位宽度含水介质的

流量。

13.水资源管理:为了保证特定区域内可以得到一定质和量的水资源,使之能够持久开发和

永续使用,以最大限度的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境而进行的各项活动(包括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方面)。

14.地下水资源 : 赋存于地壳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本身又具有不断更新、恢复能力的各种

地下水量可称为地下水资源 . 地下水资源具有可恢复性、调蓄性和转化性等特点。

15.水均衡法 : 水均衡法实质上是用“水量守恒”原理分析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通用性

方法。

16.水资源总量:某特定区域在一定时段内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补给的有效数量总和,

即扣除河川径流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部分。

17.水资源管理:就是为保证特定区域内可以得到一定质和量的水资源,使之能够持久开发

和永续使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境的要求而进行的各项活动

( 包括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方面) 。

1.水资源的特性

答: 1)循环性和有限性:地表水和地下水不断得到大气降水的补给,开发利用后可以恢复

和更新。但各种水体的补给量是不同的和有限的,为了可持续供水,水的利用量不应超过补

给量。 2)时空分布不均匀性: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大。3)用途广泛性:水资源用途广泛,不仅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城乡生活,而且还用于水力发电、航运、水产养殖、旅游娱乐等。4)经济上的两重性:水的可供利用及可能引起的灾害(如

由于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当,造成水体污染、地面沉降等人为灾害),决定了水资源在经济上的两重性,即有正效益也有负效益。

2. 水资源评价:目的—查清流域或区域水资源的水帐和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内容:通常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一般是针对

某一特定区域,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需水量的调查和可供水量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服务;作用: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前提、水资源规划依据、

保护和管理水资源基础。水资源评价和管理的任务: 1 水资源的调查工作:1)研究特定区域内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及其转化关系;2)阐明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

空分布特点; 3)分析计算需、供水量。 2 水资源的供需分析; 3 寻求优化方案—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评价和管理的内容:水资源区划;水资源量的计算;水质评价;水资源供需分

析;水资源开发规划;水资源系统分析;水资源管理。

3. 水资源评价分区的原则

答:①保持七大江河及主要水系的整体性,以利于对流域、水系、水资源量及水资源利用进行分析。②分区要兼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③要满足并协调各项专业规划的基本要求,如防洪规划、水力发电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区划中应重视自然地理,包

括气候、地形、地貌等条件。④顾及水资源利用分区,同时考虑水资源管理的要求。⑤三

级区的划分应掌握规模适中、总量适当的原则,规模不宜过大或过小,以利于用指标系列进行

控制。

4.水资源评价分区的方法

答:① 一级区保持大江大河的整体性。即将全国划分为松花江区(简称)、辽河区、海河区、黄河区、淮河区、长江区、东南区、珠江区、西南诸河区、西北诸河区10 个区。②二级区以保持河系的完整性为原则,共划分为77 个。③三级区在征求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划分。④计算分区单元的确定,可在三级区的基础上以

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地级市)来划分。⑤ 流域与各省、市也可根据当地的特点

和工作需要细化到四级区或五级区。

5.资料收集要求

答: 1)尽可能使选择资料的雨量站在评价区内分布均匀,同时又能反映地形变化对降水量

的影响。 2)尽可能选择资料质量好,系列较长的资料。 3)还要收集评价区域外围的降水资料,

利于资料插补延长和比照。

6. 降水资料审查

答:( 1)可靠性审查:可靠性审查是指对原始资料的可靠程度进行鉴定。审查内容: 1)观测方法与成果可靠性;2)整编方法和成果质量。审查方法: 1)与邻近站资料比较 2)与其它水文要素比较。

( 2)一致性审查:是指一个系列不同时期的资料成因是否相同。审查方法: 1)单累积曲线法:设有年降水系列Xi ( i=1 , 2,),则有t

X i

X

ct

式中: Xct 第 t 时段的累积降水量。i

若降水资料一致性好,过程线的总趋势呈单一直线关系或具有周期性摆动,若降水资料一

K i X i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