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初探

合集下载

滨水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初探

滨水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初探
发做准备 。
2 ) 良好 的社会效益 和经济 效 益。滨水 城市 公共 空 间应 能够 充分地将水 系与城 市生活融合起来 , 为 市民提供具有 特色 的休 闲 娱乐场所 , 同时带动城市商业经 济的发展 。我们的 目标就是 将杨 泗港开发 区设计成 为生态而又充满活力 的城市客厅 。 3 ) 体现地域性水文化 。滨 水城 市公 共 空 间应该 能够 承 载和
水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其品质好坏与设计优 劣直 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与城 市形 象。
关键词 : 滨水城市 , 公 共空间 , 设计 中图分类号 : T U 9 8 4 . 1 1 3 文献标识码 : A
1 概述
水是生命 的摇 篮 , 也是人 类 文 明的孕 育者 。纵观 历史 , 绝大
滨 水 城 市 公 共 空 问 设 计 初 探
邓 由 酉
( 福建工程学院建筑 与城 乡规划学院 , 福建 福州 3 5 0 1 0 8)

要: 通过 对武汉 杨泅港开发 区概念性设计 的分 析 , 探讨 了滨水城 市公共 空间 的设 计思路 与手法 , 指 出滨 水城 市公共空 间是滨
的观景条件 , 也便于水上活动 与岸 上活动 串联 ; 滨 水空 间纵深 大 , 2 ) 滨 水景 观带—— 将 活力 注入 滨 江 。滨水 景 观 带 主要 由
在设计过程 当中 , 我们始终遵循 以下几点原则 : 其 以线性水体布置为 内容 , 为人们提供 明确 的走 向关 系。景观道 包含一个大型摩天轮 , 顶高约 1 5 0 m, 取名 为“ 长江之 眼” , 令观光 1 ) 对生态环境 的保护 。水 资 源是 滨水 城市 赖 以生存 和 发展 者能于长江上游饱览城市美景 与江河风光( 见图2 ) 。 的基础 , 滨 水城市公 共空 间设计 应 以保护 水资 源为第 一 要务 , 尽 量避免垃圾 的形成及 污染物的排放 , 并充 分考虑城 市防洪 排涝 的 要求 , 建立一个安全 、 稳定、 健康 的基 础水 环境 , 为 合理 有效 的开

城市公共绿地与地下商业空间复合设计初探——以南京市西流湾公园地下商业为例

城市公共绿地与地下商业空间复合设计初探——以南京市西流湾公园地下商业为例

图1 西流湾公园原始风貌图图2 整合后地块用地情况规划图2018.09/住宅科技 09图3 场地主入口示意图图4 项目地下用地组成图4.2.2 功能的有机整合一方面,在规划设计中,将西流湾公园分为不同的主题区域,包括大型主题活动区、文化游憩区、运动休闲区、科普区以及商演、展览区,将多种活动形式引入绿地中,丰富了公园绿地的使用功能,扩大了绿地使用时间和使用人群范围;另一方面,将公园配套服务设施置于地下,融入到地下商业中。

这样既能增加地上绿色开敞空间的面积,又能促进传统地下商业的转型,从而丰富地下商业的功能,使其成为地下商业综合体。

西流湾公园地下商业空间:主要在地下一二层设置了大量不同业态的商业,如餐饮、超市、会所、零售、展览等;在地下一层及其夹层中设置非机动车停车位;地下三、四层设置了机动车停车位。

通过这些方法来为10住宅科技/2018.09图5 地下一层平面图图6 地下二层平面图图7 地下三层平面图图8 下沉广场、中庭平面示意图上临时停车处以及地下停车位。

这种将人流、非机动车流、机动车流严格分开的做法,大大提高了地面交通通行效率(图9)。

地下部分:一方面,人行流线在地下商业内部形成环通。

西流湾公园地下商业与周边的住宅、青少年宫、大唐商业、地铁等都预留出入口接通,实现与周边建筑地下空间及地铁公共交通系统的无缝连接。

另一方面,地下内部主要车行流线也形成环通。

西流湾公园地下车库与大唐商业、青少年宫车库整体连通,实现区域停车整体化,交通流线得到高效组织(图10、11)。

4.2.5 开敞空间最大化首先,该项目将场地内原有面向主干道的青少年宫图9 地上交通流线组织图图10 地下人行流线组织图图11 地下车行流线组织图2018.09/住宅科技 11(下转第24页)。

城市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初探

城市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初探

城市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初探作者:王飞虎丁键来源:《建筑与文化》2013年第07期摘要: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而地下公共空间作为地下空间中的核心地位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本文根据城市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的开发特征,深入分析并提出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内容和方法,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开发特征;规划设计;布局;规模预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的日益紧缺,以地铁为代表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加大,地下公共空间开发正在成为我国各大城市建设新的热点。

地下公共空间是指向市民开放、用于公共活动的地下空间,包括地下广场、地下商业文化设施、轨道交通站点、公共步行通道以及公共停车库、防灾救灾空间等。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下面就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展开分析。

1城市重点建设区域划定城市重点建设区域是城市最富变化的区域,是城市交通、金融、商业、办公、娱乐、服务、信息等功能最为集中的中心地区。

其划定遵循以下原则:(1)城市公共活动聚集点及公共建筑开发强度高和建设量大的地区。

(2)人群密集、流动性强的地区,如大型交通枢纽地区(以大型对外交通设施为主体的综合客运交通换乘枢纽、以市内公共交通设施为主体的综合客运交通换乘枢纽)。

(3)城市近期建设的重点建设区域和城市综合体建设区域。

2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开发特征重点建设区域的地下公共空间开发一方面要体现城市空间发展的公共性,是服务于公共事业为主的,无论所有权归属如何,其服务对象一定是大众化全民化的;另一方面地下公共空间的功能主要是商业娱乐、商务办公、文化体育、动态交通(轨道、车行、步行)、静态交通(停车)、市政公用设施以及防灾等社会功能。

3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规划设计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开发主要从开发类型、功能定位、规划布局、竖向规划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为每个重点建设区域的详细规划提供依据,以便最终确定每个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的开发范围、功能布局和规模容量。

适于停留的城市小尺度公共空间初探

适于停留的城市小尺度公共空间初探

首先。从. 个城市的宏孓 面- 宝 兰 娓 来讲。
诞生于1 4 年的系统论自6 年代 以后得 98 O 到重大的推广和发展 同时对城市规划也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了影响,它提出了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
这样的特点——适于人们停留。

理论。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空间大系统中的
一个子系统 ,其自身也是具有一定空间形态和 秩序 的完整系统 。城市公共空间也应该具有 点、线、面的空间秩序与组织.应该将集中与 分散相结合。现代城市规模的超大性 ,使得 以 往一个城市 广场或街道的组织模式不可能实 现 ,所以在大的范围内耍利用 ” 有机分散”的 规划理论 ,形成多中心多轴线 并且充分利用 城市 的小尺度空 间。 在现代 的城市规划中,由于中心与轴线对
由此可见 城 市公共空 问的人性化 是现在 仍 然值得我 们努 力的方 向 怎样 的空 间才具有
8 2006 年
第 6期
维普资讯
mm唧 [ 11Il | l l iiI● 建 筑 设 计 u |111I iLl I nlJ啊 i
设施 ”。C ・ 亚历 山大在 模 式语 言 : 镇 建 城
体 的、 富有 人 性 的个体 而不 是 抽象 的 集体 名
词 人 民 。 ”
筑结构》中对开放空间的定义则是: ” 任何使
人感 到舒 适 、具 有 自然 的屏 靠并可 以看往 更广 阔空 间的地 方 ,均可 称之 为开 放空 间 。”
的 主人 已 经对 自 己创 造 的 杰作 开 始 招 架 不住
了 我们在城 市里迷失 了自己。现在 ,我们

定要 明确 城 市 开放 空 间和 城 市一 样 是 属 于
人 的 ,是 为人所服务 的 是市民进行城市生

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设计初探

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设计初探

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设计初探摘要】建筑行业的深度发展,使得其在很多领域的设计都向着和谐化、专业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公共建筑作为建筑类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外部空间的设计,必然要兼具公共性与统一性,目前,我国在这个方面的研究贠处于刚起步的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共建筑外部空间的各项功能以及设计问题,也越发得到重视,文章从几个方面对公共建筑外部空间的公共化融合设计进行分析探索,希望能够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公共建筑;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设计引言公共建筑在城市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各项功能也越发完善,在众多城市中,都有自己的地标性公共建筑物,可以说,它是一个城市发展一定阶段的结果。

因此,公共建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目前我国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公共建筑与周边地区环境、人们生活状况差异大,无法实现公共性,外部空间没有专门进行规划,形式单一,这样的结果,就是公共建筑外部空间功能被制约,甚至是完全丧失。

基于这些问题,设计人员应该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争取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重丰收。

一、公共建筑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设计的主要方向实现公共建筑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具体要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1.首先,要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所谓的公共建筑外部空间目前是向着更加多元化、公众化、层次的方向发展,过去的外部空间封闭性强,形式单一,无法与现代化的城市风格相适应,因此,必然逐渐被取缔。

2.其次,要从实践层面进行分析,设计应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以及地基地形的优势,借助有力的区位条件,建立城市立体交通系统。

将各方面的资源尽心有机整合,这样才能够为工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提供支持,实现公共建筑与城市景观深度融合。

3.从塑造精致城市的历史使命层面,我国当今的城市建设水平较之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多数城市建设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城市及公共建筑的人性化设计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公共建筑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也要立足于创造人性化的公共建筑外部空间,实现人、建筑、自然的和谐统一。

小城镇公共空间的塑造与建设规划初探

小城镇公共空间的塑造与建设规划初探

属感和认同感 。借助塑造特色的公共空间促进小城镇的文脉传承与科学发 展, 不仅 能够 改善 小城 镇公 共 空 间环 境 , 同时 展现 地域 特 色 , 且 对小 城镇 健 康
可 持续 发展 以及 小 城镇 发展 建设 外 在与 内涵 相统 一具 有重 要 的意义 。
2 小城 镇公 共空 间构成 要素
3 . 2 2景观 的 维 系
小 城镇 是 最淳 朴 文化 的 发源 地 , 在 小城 镇 空 间 中 , 历 史建 筑 遗 迹和 有 使
用价值的建筑等物质遗产成为该地区发展的历史见证和居 民活动的印证 , 而
更 重要 的 是其 蕴 含着 祖祖 辈 辈 延续 下 来 的具 有 当地人 文 特 色 的 民俗风 俗 等 非 物质 遗 产。 小城 镇 的公共 空 间 中我们 可 以寻 找 当地 特 有 的人文 景观 与小 城 镇 发展 的轨迹 , 构 成该 地域 的文 化特 色 , 成 为小 城 镇公 共 空 间 的精 神 价值 所
3 . 2 . 1 文脉 的传 承
发展 中的重 要作 用 也没有 得 到相 应 的重视 。 这使 很 多小 城镇 自身 所具 有 的独 特文 化 与 环境 在 盲 目推 进 发展 过程 中渐 渐模 糊 , 甚 至被 丢弃 , 越 来 越多 的小 城镇 本 土 文化 面临 历史 真实 性 的流失 , 小城镇 居 民也 渐 渐地 丧 失 了基本 的归
囵匿四 四
规划设计
小城镇公共 空间的塑造 与建设规划初探
金锋 淑 赵通
沈 阳建筑大学 1 1 O 1 6 8 I
辽宁 沈阳
北京 Biblioteka 北京维拓 时代建筑设计院 1 0 0 0 2 5
摘要: 本 文针 对 快速城 市 化进 程 中小城 镇 公 共空 间在 小城 镇 建 设 中现存 的 问题 , 进行 简 单 的分析 , 提 出小 城镇 公 共 空 间特有 的 构成 因 素。对 不 同层次 的规 划控 制 引导 、 公 共 空 间的 内涵塑 造 以及 人 性化 需 求等 方面 总结 小城 镇公 共 空 间的规 划途径 , 确保 公共 空 间 的规划 能够 达 到其发 展 目标 与规 划理 念 的充分 发 挥 , 引导 小城 镇 的合 理发 展 , 并在 建设 中协调 当地 的经 济社 会发 展 与 民风 民俗 , 更好 地体 现公 共 空 间的重 要意 义 。 关键 词 : 小城 镇 ; 公 共 空 间; 文脉传 承 ; 建 设规 划

城市公共空间声景设计初探

城市公共空间声景设计初探

觉 的景观,是用双耳捕捉的景观 。声景观概念的 提 出和发展不仅给声学研究带来 了全新的角度,
也 给 景 观研 究注 入 了活 力 ,其 理 念 的核 心 内容是
在城市公共空间研究和设计 中把声音作为空 间环 境 的一个组成部分,对设计对象的声环境进行全
面 规 划 和设 计 ,明 确认 知和 积极 表现 其 中固 有 的 听 觉 要 素 ,并 加 强 其 与总 体 空 间 的协 调 ,让 空 间

值观有关,带有鲜明的感情成份,有助于表现一 定区域 的文化特征,能够创造空间感 、烘托场所 感,并强化特定场所的归属感和认 同感,如重庆 和 川东的川江号子 、北京老城街头的叫卖声、南
京的 “ 南京 吆 喝 ”等 等 就都 是 极 具地 域 风 俗 文化 特 色 的 声 音 。声 景 观 是 相对 于 视 觉景 观 而 言 的 听
( )自然声景 1
表 1 公 共 空间 的声 景 元 素 构成
声景元素分 类
典型声景构成元素
自 然声
作者 单位 :戈珍平 ,重 庆 大
学 建 筑 城 规 学 院 硕 ± 研 究

风声 、水声 、雨声 、乌鸣声 、虫鸣声 树 叶的沙沙声 广场的广播声 、人工水 景声 、工地机械声 、交通工具声
2公 共空间声景元素的分类及评价 .
21 共 空 间 的 声景 元素 分类 .公 公 共 空 间 中 的 声 景 元 素 主要 分 为 自然 界 声
1 述 . 概 很 多人对城市的感情。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叫卖 、
声音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记忆 ,它代表了 景 、人工声景和人文声景三种 ( 1 ,其中: 表 )
声 音景 观正 被 逐 渐 破坏 殆 尽 。针 对 当前城 市 景观 体现和表达,它既是~种美学,也是社会观察的 规 划 中 以视 觉 为 中心 的倾 向 ,本 文对 公共 空间 中 重 要对 象 。上 世 纪 6 代 末 到 7 代 初 ,加 拿 0年 0年 的 声音 景 观进 行 了分析 ,引入 了声景 观 设 计 的概 大科学 家 R MuryS h fr . r c ae 教授提 出了 “ a 声景” 念 与方 法 ,并 指 出将 中 国古 典 园林 中的 “ 景 ” 借 、 的概 念 ,这 促进 了人 们 对 听 觉行 为 和 声 环境 的 再

赋魅四策:公共设计中的感性魅力营造理论初探及案例研究

赋魅四策:公共设计中的感性魅力营造理论初探及案例研究

赋魅四策:公共设计中的感性魅力营造理论初探及案例研究一、《赋魅四策:公共设计中的感性魅力营造理论初探及案例研究》的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空间的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的“脸面”,不仅关系到市民的生活品质,还承载着城市文化、历史和社会价值观的传承。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通过公共设计来提升城市的品质和魅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感性魅力是指通过艺术、文化、自然等元素的融合,创造出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空间氛围。

在公共设计中,感性魅力的营造可以有效地提升市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进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在公共设计中实现感性魅力的营造,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赋魅四策:公共设计中的感性魅力营造理论初探及案例研究》旨在通过对公共设计中感性魅力营造的理论探讨和案例分析,为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书首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感性魅力进行了界定和分类,然后通过对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剖析,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公共设计的感性魅力营造策略。

这些策略包括:以文化为核心的内涵式营造、以自然为基础的生态式营造、以艺术为导向的形式式营造以及以科技为驱动的智能式营造。

通过对这些策略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公共空间的感性魅力,使其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城市空间。

1. 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及其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公共空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和社交的场所,还承载着城市的文化、历史和地域特色。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空间的质量和功能日益受到关注。

一个优质的公共空间可以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甚至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

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充分考虑公共空间的布局和营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公共空间有助于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一个宜居的城市需要有足够的公共空间供市民休闲、娱乐和社交。

这些空间可以包括公园、广场、步行街等,它们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良好的生活氛围。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方法初探_以深圳为例_杨晓春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方法初探_以深圳为例_杨晓春

规划设计[摘 要]《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强调作为公共物品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应在实现“公平”的基础上体现“活力”。

规划结合深圳市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界定了公共开放空间的内涵,确定将人均公共开放空间面积和步行可达范围覆盖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保障足够的公共开放空间面积和数量、提高公共开放空间周边用地的功能复合性等具体手段,并建议加强政府实施监督和管理,以有效实现“公平”与“活力”。

[关键词]公共开放空间;评价指标;深圳[文章编号]1006-0022(2008)06-0024-04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BUrban Op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Method Research —A Case Study of Shenzhen City/Y ang Xiaochun, Sima Xiao, Hong T ao[Abstract] Shenzhen special economic zone urban op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stresses open space as public property and deems it should exhibit vitality based on fairness. The planning defines its connotation and takes average open space area and pedestrian area as major control indexes. The planning aims to effectively realize fairness and vitality by keeping enough open space, improving mixed use of land around open spaces, and strengthening governmental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Key words] Public open space, Appraisal indexes, Shenzhen city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方法初探 —以深圳为例□ 杨晓春,司马晓,洪 涛公共空间是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的、属于公共价值领域的城市空间。

基于城市形象塑造的公共空间导识系统设计初探的开题报告

基于城市形象塑造的公共空间导识系统设计初探的开题报告

基于城市形象塑造的公共空间导识系统设计初探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当前,城市形象塑造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形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塑造和提升公共空间的形象已成为城市管理者和规划者的重要任务。

同时,城市导识系统的建设已成为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

导识系统旨在帮助市民和游客更加有效地利用城市的公共空间,提高城市的可读性和辨识度。

因此,在城市形象塑造的背景下,基于公共空间导识系统的设计和研究也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设计和研究基于城市形象塑造的公共空间导识系统,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辨识度和可读性,促进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提升。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实地调研和市民、游客的问卷调查,获取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需求和需求特征,进而设计和研究符合城市形象塑造和使用需求的导识系统。

四、研究内容和预期成果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实地调研,获取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需求和特征;2.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市民和游客对城市公共空间导识系统的需求和期望;3.设计和研究基于城市形象塑造的公共空间导识系统,包括导识信息的形式和布局、导识系统的标识和标志设计等;4.在实际场景中测试和验证导识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5.撰写相关的学术论文和设计文献,为城市公共空间导识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预期成果:本研究主要的预期成果包括设计和研究基于城市形象塑造的公共空间导识系统,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和形象塑造的效果,为城市形象塑造和公共空间导识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方法初探——以深圳为例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方法初探——以深圳为例

民意识和社区凝聚力的地区级或社 区级的公共空间
则很少。
步将公共空间的名称明确为公共开放空间。
2 剃 秘 鞋撼 4 簿 瓣
维普资讯
2005 年

从 建 设 和 谐社 会 的 目 的 出



深 圳 市政府 大抓 社 区 建 设


强 调基 层
I  ̄n c l h n h ns e i l c n mi o e u b no e p c y t m ln ig sr s e p ns a ea u l r p r Rl l l S e z e p ca o o cz n r a p n s a e s s e p a n n te s so e p c sp b i p o e t e c y
在整个封建时期都被统治阶级 占据 ,代表着皇权、
宗族权,是封闭型的空间。今天中国的城市空间仍
论应用领域,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理解都存在着一些 然延续着这样的传统——广场、公园代表着城市政 分歧。在国内,同济大学周进提 出的概念具有较高 府意志。因此,我国的公共空间体现 出市级政治性 的认同度:“ 城市公共空间是属于公共价值领域的城 集会型空间占主导,以楼盘为单位 的私密性 、半私 市空间,主要是城市人工开放空间,或者说人工因 密性空间大量存在的特征① ,真正有助于形成市 [ 素占主导地位的城市开放空间” 。因此,本文亦进 [
ae n e eta ra s jr nrl d x sT ep n i isoe et e az i e s n il e i ra d d sr n e o t e e .h l n g m fci lr le a n s d t i b k p g a p i a a ma c oi o n a n a t f v ye i f r a vat y e n y

旧城区小型公共空间更新初探

旧城区小型公共空间更新初探
探 寻 旧城 公 共 空 间更 新 的 方 法 。
民共享 。然而 我 国 自古就 有 “ 院墙情 节 ” 的传统 , 为达 到确保 安 全、 方便管 理等的需要 , 市空间 中竖起一道道 围墙 , 城 形成一座座
2 城 市 需要小 型公 共空 间
尺度 巨大的“ 城堡” 人为地 割裂 了城市 空 间的有机整 , 济南—— 山东省省会 , 著名泉城和历史 文化名城 。此 次调研 彼此隔离 、 体, 形成 了一个个城 市孤岛—— “ 单位 大院”典 型 的 3 不 同规 模 的公 共 空 间 , 别 是 : 个 分
. 旧城 的公共空 间体 系却在 更新 过程 中变得 “ 支离 破碎 ” 。面 对 旧 2 1 旧城 区小型公 共 空间的缺 乏 公共 空间是城 市 的重 要资 源 , 属于公 共资产 , 应为全体 居 理 城 区公共空间的“ 失落 ” 文 中将 以小型公 共空 间更新 为切 人点 , ,
关键词 : 旧城 区, 型 公 共 空 间 , 小 更新
中 图分 类 号 : 9 4 TU 8 文献标识码 : A
1 旧城 区公 共空 间更新 的现 状
泉城 广场 : 位于 济南市 中心 , 与“ 西 天下第 一泉” 的趵突泉 公
银座 、 沃尔玛等一些大 型的商业 设施 分布 四周 , 规划 在我 国近年来 旧城更 新不断升温 的形势 下 , 旧城公共 空间的 园隔路 相望 。 总用地 l .6hl。泉城 广场 于 19 6 9 n2 9 9年 1 0月 1日正式 开放。大 更新 出现 了不少 的误 区和浮 躁心 态。不少 城市 旧城 区拆 除破 旧 的街 区新建 大尺 度广场 、 绿地 ; 旧城 区机 动车道在不断扩张 , 为了
众 公 园 : 于 济 南 市 1城 区 的 西 南 角 , 园 面 积 约 3h , 化 比 位 日 公 m2绿

城市微型公共空间的五感体验设计方法初探

城市微型公共空间的五感体验设计方法初探

城市微型公共空间的五感体验设计方法初探作者:曹彦萱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年第10期摘要:城市微型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面积小、数量多、与人互动频繁的特点。

而如今,在我们身边有大量因设计不当而利用率低下或被闲置的微型公共空间。

城市设计可以从人的五感体验出发,丰富人们的空间体验,激活消极空间,营造有活力的、人们愿意停留使用的微型公共空间。

关键词:微型公共空间;五感体验;空间设计一、城市微型公共空间(一)城市微型公共空间的定义根据城市公共空间的层次结构研究,将城市公共空间根据规模尺度、效用范围、要素特征和运行机制分为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微观层次。

宏观层次主要针对市域范围内公共空间的整体结构和分布格局;中观层次以此为基础包括城市天际线、城市各类公共空间的数量、公共空间的模式和风格等;微观层次与人的互动最为直接频繁,成果多以工程产品呈现,涉及空间的尺度、形状、材料等具体要素,与人的使用息息相关[1]。

(二)城市微型公共空间的研究现状廖方提出城市微观层次的公共空间的界定和作用[1]。

萨娜、刘志科、李彦华在《城市微型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提出城市微型公共空间能提高城市景观品质,丰富城市文化生活[2]。

威廉·H·怀特的《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中列举了大量的城市小空间的研究案例,提出一系列有利于城市小尺度空间营造的设计要素[3]。

日本著名的犬吠工作室2014年在広岛市现代美术馆举办名为“Micro Public Space”的展览,他们在对人的生活行为与环境设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展出一系列与人的活动相关的设计作品,小型公共图书架、小型休憩亭和临时性的遮蔽装置等作品也展示出对微型公共空间的关注。

Hans Frei和Marc Bhlen将在城市中的微型公共空间的功能进行归纳,有微型公共艺术博物馆、微型公共市场、微型公共舞台、微型公共书报亭、微型公共公园、微型公共图书馆、微型公共修理店、微型公共城市农场等22种功能[4]。

阳城县东门广场设计初探的开题报告

阳城县东门广场设计初探的开题报告

阳城县东门广场设计初探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与改造逐渐成为重要议题,而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社交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山西阳城县也不例外,而东门广场更是其中的代表。

东门广场位于阳城县城东门外,地处市区中心,是阳城县最繁华的区域之一,也是阳城县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的重要中心,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然而,由于历史沉淀和发展过程的不断变化,东门广场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在道路交通、行人流线、设施设备、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行人通行不畅、交通安全存在隐患、文化体验缺少互动性等。

因此,对东门广场的提升设计已经成为建设阳城县“城市新中心”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东门广场进行初步调研和设计初探,为广场的后续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也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和改造提供思路。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阳城县东门广场进行初步设计探索,提出广场整体规划和设计的具体思路和方案,满足广场的实用性、舒适性、文化性等方面的需求。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对阳城县东门广场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广场的历史、现状以及人们对广场的需求。

(2)综合分析广场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人流密度等要素,制定广场整体规划。

(3)根据广场的整体规划,进行具体的景观设计、设施设备的规划布局等。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收集和分析有关城市广场设计和规划方面的相关资料和文献,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实地调研法:通过实地走访和观察,了解广场的实际情况,并对广场周边环境、人流密度等数据进行调查和分析。

(3)问卷调查法:通过对用户和相关群体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用户对广场的需求和意见,为广场设计提供参考意见。

四、研究进程1.文献调查:阅读相关城市广场设计和规划方面的文献,了解广场规划和设计的一般思路。

微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艺术责任——城市空间艺术化初探

微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艺术责任——城市空间艺术化初探

空间
城市 设计 求太 、求 气魄 ,城 市设计 师 醉
心千 设计 供人 们空 中欣 赏的 几何 图案 景观 ,却 忽
a t l p o r r s c g s of u r i i r es ban poce i i o W i s n ch f l l h
城 乡规 划 ・ 园林 景 观
Ub n P ni G r n ad cp r l n g‘ ad s Ln sa e a a n e
微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艺术责任
— —
城市 空间艺术化初探
Ar s 0ns b ¨ y o n t Re p _ i t f Ur ba Desgn or i f M ir — u i p c c o p bl S a e: c
A e t tv t y o ts i P o s fUr a pa e T n a ie S ud n Aritc r gr so b n S c e
沈大炜 彭 韬
S en D h owel P g T en oo
中 图分 类 号
文献标识码
忧 寿城 设 " e 自 #
快 的生 活 环境 的 设计 梦 想 到9 年代 “ 市 设计 0 城
框 架f a e n F a w r ) U r n D s me o k b g r 交的 “ 二次订 单设 计( e o d a e e i ) scn—r r sn … d d g 到 当下体 现政 绩 的大广 场、 宽马路 的 E尺度 公共
台理设 计。 “ 城市 空 而言 ,划 分土地 所 有杈 对 』
的城市 规划 和划 分空 问使 用枫 的城 市设计 是 对城 市 空问 资源 的分 配 ,是从 二维 到三 维、从 划 分空

公共空间对城市的“缝合”作用初探

公共空间对城市的“缝合”作用初探

公共空间对城市的“缝合”作用初探随着宝安中心区滨海片区、机场地区的区域地位不断提升,干线路网和轨道交通的建设,处于滨海片区和机场之间的碧海正在逐渐从边缘走向区域发展的中央地带。

规划以构建连接区域、有机生长的空间结构以及营造层次鲜明的公共活动场所等设计手法,通过公共空间网络缝合各城市功能区,形成滨海城市整体意象。

标签:公共空间;缝合;有机生长;宝安中心区图1 区位示意图宝安中心区碧海片区地处珠江口东岸,与滨海片区共同构成深圳市目前唯一的滨海中心区——宝安中心区。

碧海片区南部紧邻宝安中心区滨海片区,东部临近西乡老城区和平峦山、铁仔山郊野公园,西部是正在建设的大铲湾港区,北部靠近宝安国际机场,总用地约824公顷[1]。

2010年编制完成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碧海片区所在的宝安中心区将与前海、后海共同构成深圳城市双中心之一的前海中心[2],大大提升了宝安中心区的地位。

同时,大铲湾港区、沿江高速、地铁一号线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碧海片区的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

1 现状概况目前,碧海片区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区域为现状建成区,主要用地功能为居住和工业,还有相当数量的旧村用地。

现状可供直接开发的用地比较紧张,约110公顷,占总用地的14%,主要分布在宝源路与海滨大道之间。

图2 现状用地及开发潜力分析图现状道路交通特征为:初具规模的主次干道骨架,尚未完善的支路网络,缺乏联系和组织的步行系统。

图3 现状道路及空间肌理分析图宝安是一个有山、城、海特色的城市,碧海片区更是临山望海,但是现状空间形态平淡,整体城市意向模糊。

亟需制定整体空间形态策略,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意向明确的整体空间轮廓,全面提升城市环境。

2 回顾与展望2.1 区域发展路径回顾:从边缘走向中央二十年前,碧海片区所在的西部滨海区域还处于城市发展的边缘;随着宝安中心区滨海片区、机场地区的区域地位不断提升,干线路网和轨道交通的建设,处于滨海片区和机场之间的碧海正在逐渐从边缘走向区域发展的中央地带。

地域性城市公共空间初探

地域性城市公共空间初探
2 1 年 第 5期 01
第3 7卷 总 第 1 3期 6
J S c 眦 n Bu. ih f i l d
材 me i s M rnt
・53 ・
2 1年 1 01 O月
地 域 性 城 公 共 空 间初 市 探
周 媛
( 陕西 理工 学 院土木 与建 筑工 程 系 ,陕西 汉 中 7 30 ) 20 1
( )阅读 大地 。大 自然 的风 、水 、雨、雪 ,植物 的繁 2 衍和动物 的运 动过 程 ,灾 害的蔓 延过 程等等 ,都刻写 在大
地 上 。 同时 ,大 地 景 观 是 一 部 人 文 的 书 :大 地 上 的 足 迹 和 道 路 , 门和 桥 ,墙 和 篱 笆 ,建 筑 和 城 市 , 以及 大 地 上 的 文 理 和 名 字 ,都 讲 述 着 关 于 人 与 人 ,人 与 自然 的 爱 和 恨 ,人 类 的 过 去 、现 在 甚 至 未 来 。 因此 ,阅 读 大 地 是 在 认 识 自然 , 而更 重要 的 是 认 识 人 自己 。
( ) 自然环境的引入手 法。在进行文 化广场 的环 境设 1 计时 ,大量 引入 树林 、绿化 、花 卉 、草坪 、动物 、水等 自
然 环境 ,是 文 化 广 场 环 境 设 计 的 重 要 手 法 。例 如 前 文 提 到
4 结束 语
综合上述 ,城 市设计 中文化广 场的设 计是城 市设 计的 重 要 课 题 ,它 反 映 了城 市 整 体 性 设 计 的 重 要 性 ,说 明 在 任
中的作用 。雕塑 是雕 、刻 、塑三 种制作 方法 的统称 ,是设
计师运用形 体与材 料来 表 达设计 意 图与 思想 的一种 方法 ,
成功 的雕塑作品不仅在人为环境中有强大 的感染力 ,而且 ,

关注交往助动的现代公共空间设计初探

关注交往助动的现代公共空间设计初探
不 入 地 渗 人 到 了人 类 生 活 的 方 方面面 ,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 建 筑 学 领 域 显 然 也 已 自觉 或 不 自觉地对其作 出了回应 。作为与 人类生活密切相 关的领域 ,建筑 学语 言 与社会 学语 言能 够对接 , 需要 被物 化到 具象 的空 间之中 , 进 行空 间再 生产 。
系 。 关 注形 态 和 美 学 的 设 计 思 路 。 应 该 转 移 到 关 注 个 体 活 动 与 群 体 交 往 上来 。产 生 出 现 代 公 共 空 间 设 计 的新 原 则和 新 思路 。 关 键 词 :现 代 性 ,公 共 空 间 , 交 往 。社 会 性
地渗 透到 人 类社会 之 中 。“ 现代
_ 作论 创理
口 万


要 :在 公 共 空 间 的设 计
1 提出问题的背景
题 、农村 问题等很多 西方国家不
曾遇到 的新 问题 ,毫无疑问 ,中 国式的现代性是独 一无二的 。现 代性 的波 澜从 西方 扩展到 中 国 , 往往被压缩 、杂交和 本土化 ,对 于这个庞大 复杂的议 题 ,各方面 的研 究讨 论也 亟待 展开 。 1 2 建筑学语言与社会学语 .
“ 公共领域 ”和 “ 公共权力 ” ;他 们 需要交往的空间 ,在 这种 空间 中可 能什 么也不会产 生 ,也可 能 产生出许多意想不到 的东西 。公
都需要被考察 ,也可 以说 ,社会 空 间 可 以 从 这 三 个 层 面 上 与 物
文 重点讨 论的关 注交往 的 设计 , 从 某 种 程 度 上 来说 主 要 侧 重 于 对第 ( 3)个层 面的探讨 。
行为都意味着交流 ,但是大多 数 共 空 间 与 传 统 公 共 空 间相 比有 德 国哲 学 家 哈贝 马 斯 在 对 交 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初探
发表时间:2016-12-30T11:42:49.097Z 来源:《建筑建材装饰》2016年3月第5期作者:黄晓龙
[导读] 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城市空间设计进行了分析介绍,供大家参考。

(新疆四方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42)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城市空间设计进行了分析介绍,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初探
前言
所谓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

同时,它是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之处。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急剧扩张,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和建设中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传统和特色在丧失,绿地空间在减少,城市的建设和公共空间越来越让人感到是为了供他人观赏,而缺少为公众所使用,很少考虑从人性的尺度、人性的功能出发,离大众的情感距离也越来越远。

“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正在使城市空间环境走向人性化的反面,这种现状使得探寻和研究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现象分析
1.1缺失人参与的城市公共空间
所谓的公共空间是指具有开放、公开特性的,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

公共开放空间建设是城市人文景观的主要内容,而公共空间艺术则是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和与之相应的环境设计,同时也是公共空间建设的核心与灵魂。

为什么人们喜欢去丽江等古镇旅游,因为那是根植于当地人们心底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中人是其中的景色而不是一个旁观者。

在那没有精心设计过的公共空间里,却流露出的是对人性的关注,是人的体验,在场所中体验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

离开了人的活动、人的故事和精神,公共场所空间便失去了意义。

1.2设计师主持设计的城市公共空间
自从有了设计师之后,那些没有设计师的公共空间的丰富含义似乎便失去了。

设计师或者为表现自己而设计,或者为他所依附的神权、君权、财权或机器而设计,却忘记了为人和生活的人而设计。

只要简单地回顾一下城市景观的历史,就能发现很少在为人自己而设计。

这里“人”是指普通的人,具体的人,富有人性的个体。

(1)唯设计师的设计。

以往,建筑及城市设计强调经济、实用、美观,把美观与经济和实用割裂甚至对立,而且把美限于“观”,这本身就是个误解。

(2)为君主和权贵而设计的城市。

纵观城市发展的整个历史,在大部分时间里,人们都在为君主和权贵设计城市。

从北京的紫禁城到意大利的罗马再建计划和希特勒的柏林,再到英法殖民主义者在亚、非、拉的新城,城市设计无不是权贵们的集权欲、占有欲和炫耀欲的反映。

(3)为机器所设计的城市公共空间。

工业革命给城市景观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主宰城市、主宰自己生活的主人—机器。

2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应体现人性化
所谓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就是能够创造条件,让人在其中有愉悦的心理体验的空间。

在这样的空间里,人们可以通过各种行为的活动获得亲切、舒适、自由、尊严、愉悦、轻松、安全、活力、有意义的心理感受,那是一个展示自身价值的空间,是一个供人分享、同欢、看和被看的所在,是寄托希望并以其为归宿的地方,离开了人的活动、人的故事和精神,公共空间便失去了意义。

人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需要交流、需要运动、需要领地、需要安全、需要挑战。

马斯洛认为人的行为需求分为五个层次,而我们的公共空间需要承载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

一个城市的人群结构、经济结构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考虑的重点。

因此,需要设计的场所能让人性充分发挥。

3如何让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
3.1注重人的行为及心理活动是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的前提
人性化的公共场所是浪漫、自由、充满诗意的,是人的活动踩踏和磨练出来,是根据人的运动轨迹所圈划的,那是民主的、人人都认同、人人参与的物化形态。

这些场所归纳起来,都有以下几大物质特点:(1)它们是最经济的,就地取材,应自然地势和气候条件,是用最少的劳动和能量投入来构筑和管理的。

(2)它们是最便宜的,最适合人的尺度、人的比例,是绝对自由的。

(3)它们都是有故事的,而且这些故事都是与这块场所和这块场所的使用者相关的。

人的行为活动是需要一定空间的,那么,将人的行为活动放在哪儿?这些行为活动需要多大的空间?这都是需要我们考虑的问题,是人的行为活动对我们的空间设计提出的要求。

我们的人不是笼统意义上的人,而是落实到具体每一个参与到这个公共空间中行为活动的人,是我们空间景观的参与者、构成者。

3.2城市公共空间要传承地域及文脉
现在公共空间所具备的形貌、比例、感觉、品质及象征意义与不同历史时期均有较大差异,但其所包含的实质生活—公共生活是始终未变的。

要阅读大地:中国南北气候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要求;体验生活:各地方文化差异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体现和要求;聆听故事:各民族信仰、民俗等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体现和要求。

3.3心理层次的关怀
设计如果仅仅追求一种功能至上的原则,想以此向人性化靠拢,是行不通的。

一旦理性压倒人的个性,也就偏离了人性。

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物理层次关怀的同时,也关心人的心理、关怀人的情感。

例如那些日光充足的室内“街道”就为身居办公室的白领和生产工人邂逅创造了条件,也促进了不同职业的人群进行沟通。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筑、构筑物的适度围合,形成积极空间,增强使用者的安全感、领域
感,从而使公共空间增强场所感、领域感而对人们具有吸引力。

当空间规模过大时,可利用植物、地面高差、铺地、色彩、设施等创造尺度宜人的空间环境。

可见,注重心理关怀的人性化设计反映了城市公共空间“为人而设计”的本质特征。

3.4是社会层次的关怀
在我国的一些学者看来,开放空间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它包括自然风景、公共绿地、广场、道路和休憩空间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以至整个环境的演变过程以及对人类的影响,研究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改善人类的聚居环境。

加强策划与规划,从城市整体结构方面做好战略性公共空间规划,使资源、能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尽可能少地消耗一切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达到自然、社会、经济效益三者的统一。

3.5对人群细分的关怀
弱势人群因其自身生理、心理特点和整个社会环境系统缺乏针对他们的考虑,而使他们的自由行为受到限制。

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消除由于身体不便带来的障碍,即无障碍设计,且尽量满足最有可能使用该场所的群体的需要,同时也鼓励其他群体的使用,并确保群体之间的活动不相互影响,让儿童、老人、残疾人都可能享受户外公共生活的乐趣,特别是针对母婴、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需要,在公共空间设计、建设时也理应给予体贴关怀,使他们也能共享现代科技文明成果。

只有顾及了人类本身的内在需求并在城市空间诸要素、空间表现特征、空间美学意义等多个层面上加以设计的互动与经营,才能使城市公共空间达到与人类需求同步的形态特征和美学意境。

4结语
对公共空间的酝酿、策划、营造、设计、使用、维护和改造都应以人为本,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实现对人性化的关注。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性化设计完全是设计本质的要求,是设计本源的回归。

参考文献:
[1]过伟敏.环境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王建国.城市设计(第三版)[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