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心理学-第三章 现场心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犯罪人的受教育程度。 尤其是有遗留文字、字条的案件; 抢盗物品,如书籍种类、电脑游戏碟片、港台明 星画册反映兴趣雅好,间接反映教育、年龄等; 其他的辅助判断标准,如作案的设计策划复杂程 度,犯罪的类型(采取电脑窃取、伪造、诈骗或 走私、操纵股市等智力犯罪)。
4.犯罪人的气质特点
一般认为: 胆汁质的犯罪人易产生暴力犯罪,如抢劫、伤
第三章 现场心理
第一节 概述
1.犯罪心理画像定义
在侦查阶段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对未知名的 犯罪嫌疑人进行相关的行为、动机、心理 过程以及心理特点进行分析,进而通过文 字形成对犯罪嫌疑人的人物形象及活动征 象的描述。 对犯罪人的行为和心理特征的描写刻画。
美国联邦调查局利用人类行为科学和实用心理学 的原理,将大量刑事犯罪案件现场中反映出的心 理痕迹进行分析、评估、标定,并在美联邦调查 局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建立相应的模式,通过这 种计算机模式对杀人、强奸案,尤其是对系列杀 人案和强奸案的罪犯进行个性心理分析,从而给 罪犯心理画像,缩小侦查范围,其成功率在 60%左右。
2、犯罪人的兴趣、爱好。
个人的兴趣与爱好往往能够反映在现场遗留及缺失 物品中。
如专抢盗照片、邮票和文物;没有带走的物品;系 列案件中的犯罪人为纪念意义的收藏、保留。
如嗜好烟酒毒对相应物尤感兴趣。
3.犯罪人的智力、能力和认知水平。
犯罪人的行为方式、手段及其类型反映能力水平。 实施诈骗需要动脑筋、研究保护人心理、能说会
美国FBI心理画像专家Holmes指出八种最适合心理画像的犯罪形态: 虐待折磨之性攻击行为; 切割摘出内脏之凶杀案件; 死后之肢解尸体行为; 缺乏动机之纵火案件; 色欲及切断手足之谋杀案件; 仪式主义(行为惯技)之犯罪; 强奸案件; 恋童癖。
通常,心理画像技术对于犯罪过程显现出特定而稳定
美国:10%的罪犯做10余案件,比90%的罪犯 只做一起案件总数还要多。
国内
20% 惯犯、累犯 → 80% 的案件
90% 以上 侵财案件 都是各类犯罪团伙所为
2、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概念
广义:是指犯罪现场客观事物形象的心理属 性,包括犯罪行为作用于犯罪现场而引起 的一切能揭示犯罪心理的现象和状态。
2.犯罪行为人伪造、伪装现场痕迹掩盖心理痕 迹时,要认真研究现场伪装情况、造成的行为结 果及损伤情况,从中判断犯罪行为人真正的犯罪 动机和需求。
(二)犯罪人知情特征
与被害人是否熟悉、相识及是否熟悉犯罪现场。 表现为:作案时间恰当、地点合理、目标准确
等。还有被害人解除戒备心理行为;心理痕迹 是信任;对被害人眼睛、十指的破坏;被害现 场的水杯、烟头、瓜果等的摆放反映互动特征。 注意:反复长期的踩点可改变知情特征。
职业习惯:如果长期从事某种稳定的职业,人 会形成特有的该职业习惯(素质)。不仅有利 于其从事其职业活动,而且会反映在日常生活 中。
表现为具体行为动作特征、 习惯用语,也包括 宏观的处世原则、分析问题的观点、解决问题 的方法、风格等方面。
(四)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1.作案时的情绪状态,是否紧张慌乱甚至恐 慌,是否刻意伪装伪造现场,结合犯罪技 能水平,进而可以推断有无犯罪经验,是 初犯还是累犯惯犯。
(六)其它
犯罪人的个人基本特征(载体)
(重叠交叉传统现场分析内容)
人数、性别、年龄、身高和体貌特征等。
3. 为侦查破案提供心理学参考依据
第二节 现场心理分析的内容
一、现场心理呈现的规律: 作案人心理(外化)→作案行为(结果)→ 现场物质痕迹(物证) 反之:根据现场痕迹物证→ 重建行为过程→ 作案人心理。 即:勘验痕迹→ 分析行为 → 推测心理。
二、对犯罪人的心理分析
(一)犯罪人的作案动机 每一个行为都有动机。动机是犯罪行为的内
的心理行为特征,或精神病理特征的犯罪嫌疑人较为有效。
二八定律(少数人做了大多数案件)
美国监所犯罪人群中,因为人格缺陷犯罪的约占 40%,一旦犯罪就不止一次,他们做了90%的 案件。
宾大追踪40年的研究也发现5%的犯罪人如惯偷 扒手几乎终生为业。
绝大多数的犯罪人不是系列性作案,但绝大多数的 犯罪却是系列犯罪人所为。系列杀人案作案被害人 少则3人,多则30人,平均24人。
害、杀人等; 多血质的犯罪人较易选择盗窃、诈骗等; 粘液质的犯罪人多选择贪污、走私等犯罪方式。
即便是同类型犯罪,不同气质的犯罪人也会采用 不同的犯罪手段。
胆汁质的杀人者多采用暴力式、激情式; 抑郁质的杀人者则多采用投毒、暗下毒手等手
段。
但是,抑郁质的人,在对自我的高度控制崩溃的 时候,可以出现严重的暴力犯罪,而且在作案 手段上表现出异常的残忍性。
二、目的与作用
1.复现导致现场物质痕迹产生的作案人的行为过程 特点和心理状态。
确定现场物质痕迹(物证)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关 系,从而认识作案过程,推断案件情节和性质。
2. 分析推测作案人心理。
(1) 分析作案人的动机、目的; (2) 刻画作案人的生理和个性心理特征; (3)从而正确认识案件性质。
信仰型动机。
矛盾纠纷型动 机(占54.22%)
具有这些动机的犯罪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又表现为预谋犯罪和激情犯罪两
种形式。郑州市2006年以来至2012年底破获的855起命案中,预谋犯罪285起, 33.33%;激情犯罪570起,占66.67%。
根据案件现场判断动机和需求的方法:
wenku.baidu.com1.现场明态痕迹与心理痕迹一致时,根据明态 痕迹就能够判断动机和需求。
2)物质痕迹是心理痕迹的载体。 心理痕迹离不开现场物质痕迹,物质痕迹是心理痕迹的载 体,没有它,抽象的心理痕迹就无从表现,不能单独存在。
3)心理痕迹和现场物证痕迹可以相互印证、补充。
通过作案人的现场心理痕迹分析,再现其作案的 行为过程,按照其行为顺序、路线和动作特点,可 能更多地发现其遗留下的物质痕迹。 在侦查过程中,对两种痕迹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更及 时准确地揭示犯罪情况。
心起因。 为什么作案及为什么这样作,从行为方式、
现场情况、结果、顺序、陈述等多方面综合分 析。
一 作案动机与需求的分析
作案动机是推动犯罪行为人实施犯罪 行为的直接动力。
+ 需求
诱因
犯罪动机
情感纠葛型动机(占 11.23%)
心理变态型动机 (占2.46%)
性侵害型动机 (占9.14%)
侵财型动机(占 22.95%)
3. 狭义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概念
是指犯罪人在犯罪现场实施犯罪行为时: 通过遗留在现场的有形物质痕迹; 相关人员的记忆(描述); 犯罪人自身犯罪心理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
表现出的犯罪人特定的、一致的、典型的心理 特征。
4、心理痕迹同物质痕迹的关系
区别
1)存在形式不同。
物质痕迹以物质实体的形态存在和表现; 心理痕迹抽象地、隐含地存在于记忆和物质痕迹中。
2)获取痕迹的手段不同。
物质痕迹利用感官和科学仪器,直接观察和提取; 心理痕迹靠分析来判断和推测。
3)作用不同。
物质痕迹是法定证据; 为侦查活动提供线索。
心理痕迹与物质痕迹的联系
1)心理痕迹同物质痕迹一样,都与犯罪行为相关,都是犯罪 行为的客观反映。 物质痕迹是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变化状态,犯罪行为是 犯罪心理等的外化表现,犯罪心理痕迹是对犯罪行为以及 所造成的物质变化状态的客观反映,因此它们具有一致性、 吻合性。
道;偷盗行为需要眼好、手快、反应灵活,即观 察、思维和行为能力。 特殊能力(专业/职业)。如解剖、医药、电脑、 驾驶、攀登、开锁匠盗保险柜等。
认知水平:有的盗窃犯罪现场凌乱不堪,有明 显翻动过的痕迹,但是应该发现的金钱和较为 贵重的物品却没有被发现拿走,说明犯罪人注 意范围较为狭窄、粗心。
作案现场的混乱往往说明犯罪人思维混乱、计 划性差等。
(三)生活及行为(职业技能)特征
通过犯罪现场遗留及缺失物品、作案工具和作案手 段、方法、技能等可以分析犯罪人生活及行为特征 乃至职业特征。
犯罪人生活特征:如盗窃案件中,流窜犯、本地人。 流窜藏身地情况(随地排泄/食物)等。
犯罪行为习惯(惯技):系列撬盗保险柜案使用锯 片锯断合叶;摩托飞车抢夺;专抢劫银行顾客/摩 的/出租车;劫杀性工作者等其他犯罪行为习惯。
5.犯罪人的性格特征。
犯罪人在作案行为中常常表现出其独有的、稳定 的性格特征。
如书写的字迹、走路的姿势、左手习惯(左撇 子)、现场痕迹处理情况等,而这些也正是分析 其性格特征的关键因素。
凶残狡诈与良知敦厚;沉着冷静与慌乱毛躁果断 与优柔寡断;谨慎细致与马虎粗糙。
(五)犯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判断是否是心理障碍、人格变态、智力 低下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