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论文
综合自然地理课程论文——北碚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 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
综合自然地理课程论文题目:北碚区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姓名:学号:院别:专业:班级:课程教师:目录摘要 (2)1.前言 (2)2.北碚区概况 (2)2.1 北碚区的地理位置 (2)2.2 北碚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2.2.1 地势地貌 (2)2.2.2 气候特征 (3)2.2.3 植被土壤 (3)2.2.4 水文条件 (3)2.2.5 矿产资源.......................................................................................................... .33.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对旅游产业的影响 (3)3.1 北碚区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3)3.2 北碚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自然地理环境优势 (3)3.2.1 优越的地理位置 (3)3.2 .2 丰富的旅游资源 (4)3.3 北碚区旅游产业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制约 (4)4.北碚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4)4.1 利用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优势,提高旅游的知名度 (4)4.2 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产业 (4)5. 结束语 (4)参考文献 (5)北碚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摘要:本文从北碚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出发,分析得出:北碚区的旅游产业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且核心旅游产品突出、市场广阔等优势,存在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健全、宣传力度不够大等劣势,面临交通条件不断改善等机遇和周边地区的竞争的威胁。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北碚区旅游产业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发挥优势、改善劣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关键词:北碚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旅游产业,对策1 前言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是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和需求的旅游企业的集合。
旅游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具有高拉动性,它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带动性,旅游需求的增长会拉动交通、宾馆、餐饮、景区以及度假设施等一系列相关行业增加投资。
地理论文参考范文
地理论文参考地理论文参考范文导语: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论文参考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地理论文参考范文一摘要:人文精神体现着人类文明素养和文化精神,教师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实现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在人文精神的引领下,才能够真正推动社会的发展。
地理学科作为初中教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文精神,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建立做人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对真理不懈追求的信念。
本文就对人文精神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探究,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人文精神;教学方式新课改中明确强调了,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人文精神被高度重视的今天,教师要将人文精神作为初中地理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地理学科作为初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人文素质教育有着更大的紧急性和迫切性。
纵观当前初中教学阶段,学生的个性发展、思想情感和人文素养缺失极为严重,因此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把让人文精神回归、重建当作重要前提。
一、人文精神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1)新課标注重人文精神的教育随着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人文教育的内容。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更加注重建立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精神等各方面的认识,不断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学生对于实际社会生活的关注度,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多样的特性,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新课标中也明确的指出了,地理学科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不断渗透人文精神,让地理教学越来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综合自然地理论文12-沙漠化1
有关沙漠化与荒漠化问题的研究——以中国北方为例李金龙(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 由于环境与发展不相协调所引起的沙漠化问题不仅造成了资源环境体系的破坏而且波及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所以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我国是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沙漠化(Sandy Desertification)是我国荒漠化(Desertification)的主要类型之一,是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地关系不相协调所造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
由于原生沙漠戈壁与沙漠化形成发展的时空范畴不同、成因的主导因素不同和演变的可逆性不同,要求我们在开展沙漠化基本问题的探索、确认主要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沙漠化研究和防治的重点区域,为国家沙漠化防治战略决策的制订和技术措施的执行提供科学依据,使沙漠化防治工程在国家有限经费的投入下,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达到多快好省的效果。
关键词:沙漠化;研究内容;重点区域;中国北方1.沙漠化和荒漠化的概念及区别1.1沙漠化的概念和内涵1.1.1沙漠化的概念关于沙漠化(sandy desertification)的概念国内外不同的专家和学者,由于他们的专业背景和所强调的研究内容不同,并从各自学科的侧重面出发,特别是从各国的实际出发,对沙漠化做出了许多不同的解释。
荒漠化( desertification )一词,最早出现在Lavauden 1927年的一篇科学论文中,他使用“desertification”一词来描述Sahara地区荒漠化的景观,指出这一地区的荒漠化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1949年,法国科学家A.Aubreville在研究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的稀树草原更替进展过程时使用了“desertification”一词,用来描述稀树草原化的极端情况,即荒漠植物稀少的干旱区范围扩大,通常是向半干旱地区的扩展。
自然环境成因分析研究论文(推荐5篇)
自然环境成因分析研究论文(推荐5篇)第一篇:自然环境成因分析研究论文摘要:涠洲岛是中国最年轻、最大,也是最美的火山岛,它位于北京师范大学北海附属中学所在的广西北海市。
通过实地考察、资料分析、调查采访,我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对涠洲岛进行科学探究,从旅游开发(社会科学)、景区交通(环境科学)、群落调查(植物学)等角度对涠洲岛进行了全面的科学探究,获得了非常重要的成长经历。
关键词:涠洲岛;体验;创新;成长;探究涠洲岛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北部湾海域中部,东望雷州半岛,东南与斜阳岛毗邻,南与海南岛隔海相望,西面面向越南。
经纬度范围为20°54’—21°10‘N,109°00—109°15‘E,总面积24。
74平方千米。
我校地处北海市,离岛仅24海里,坐船上岛1小时左右,甚至学校有部分学生就是土生土长的涠洲岛人。
涠洲岛是中国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是由火山喷发堆凝而成的岛屿,有海蚀、海积及溶岩等景观,对于地理学科而言,具有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科学研究价值。
所以,我决定对这座美丽的岛屿进行科学探究。
一、涠洲岛自然情况分析2016年,涠洲岛再次荣获中国国家海洋局公布的“十大美丽海岛”称号。
作为4A景区,最大的特色当属其穿越远古的地球记忆,凝固火与水的天作之美。
美景包围着涠洲岛的整个海岸线,而这些景色几乎都是因火山喷发而造就。
经过时光岁月沧桑的风化、海水孜孜不倦的雕琢,最终形成了涠洲岛如此奇绝独特、鬼斧神工的地质景观。
二、研究项目考察(一)自然地理考察1、参观涠洲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了解地质方面的相关情况,包括涠洲岛火山的形成、地层与地质年代的划分、岩石的分类与形成、地壳运动与海陆变迁等。
2、考察涠洲岛的海岸(五彩滩),了解涠洲岛的海洋侵蚀与沉积地貌。
3、了解涠洲岛动植物物种特点,完成涠洲岛生物多样性的初步调查报告,探讨对学生开展生物多样性实践调查的可行性。
(二)人文地理考察1。
自然地理学论文
浅析汶川大地震摘要:作为一名四川学子,我亲身经历了08汶川地震。
对于地震的感受比较深。
课上听了老师讲的有关汶川大地震及其灾害的相关内容之后,那过去了四年的回忆重新浮出,所以这次论文决定写汶川地震,由于学识所限,分析、见解可能不深刻甚至可能有些论点不准确,望读者见谅。
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地震的发震断层是四川龙门山逆冲带的前锋灌县—安县断层,或此断层附近新产生相同产状的断层。
这次地震国务院发布的遇难人数是69226人,受伤人数374643人,失踪人数17923人。
这次大地震发生在下午两点,这是不幸中的大幸,如果是晚上我想前面的数据会呈几何倍数增长。
关键词:2008年5月12日、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汶川大地震、浅源地震、地壳运动、板块摩擦碰撞、能量、破裂、灾难。
前言:公元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04秒历史将铭记这一因灾难而停驻万千同胞生命、因灾难而绽开万千感动的时刻。
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历史将铭记这一因灾难而斑驳、因灾难而更加美丽的地理位置。
炎黄子孙,只手亦有撑天力;炎黄子孙,我齿你唇永相依,炎黄子孙,可敬可赞可歌泣!中华大地,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炎黄子孙,十亿颗深爱这土地的心;汶川地震,全国倾力相救,爱国热忱,照耀祖国大地;汶川地震会影响我们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
因此我用借助课堂、同学交流、网络得到的地理知识总结我对地震及板块运动碰撞的一些看法和理解。
汶川大地震的相关信息1.震源:汶川县映秀镇牛圈沟莲花心地表以下15公里地壳脆——韧性转换带处。
2.震中:汶川县映秀镇牛圈沟莲花心。
3.震源深度:15千米4.震级:8级5.地震类型:为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浅源性地震。
6.地震烈度:见下图。
汶川大地震中地震烈度统计表7. 影响地区:汶川大地震中五十千米范围内的县城和两百千米范围内的大中城市地区受灾最为严重。
中国除黑龙江、吉林、新疆外的省份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其中以陕甘川三省震情最为严重。
综合自然地理
综合自然地理第一篇:综合自然地理自然区划的基本原则自然区划的基本原则是从事自然区划工作的准则,是选取区划标志、指标,采用区划方法,以及建立区划等级单位系统的准则。
发生学原则——发生统一性原则和相对一致性原则、区域共轭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
发生学原则:发生统一性和相对一致性是一切区域的本质属性,在自然区划中,必须阐明区域自然综合体的统一形成过程和古地理分化过程,即必须遵循发生统一性原则和相对一致性原则,统称为发生学原则。
1.区域共轭性:自然区划的研究对象是自然区域,区域共轭性是一切自然区域的基本属性——统一性、唯一性、地域上的不可分割性。
1.综合性原则与主导因素原则:在自然区划工作中,必须查明区域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各种矛盾的各个方面,用全力找出其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是从事自然区划工作应当遵循的综合性原则。
自然区划的主要方法一、古地理方法1、基本思路:在自然区划工作中,运用古地理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去查明区域分异的历史过程,揭示地表区域分异规律,认识自然区域的发生统一性,是贯彻自然区域发生学原则的主要方法。
二、部门区划叠置法与地理相关分析法1、部门区划叠置法(1)基本思路:主要是利用部门自然区划的成果,直接将部门区划图(如气候区划图、地质地貌区划图、土壤区划图以及植被区划图等)相互重叠和对比分析,进行分区划界。
三、主导标志法1、基本思路:就是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某种能够反映地域分异主导因素的标志和指标作为分区划界的客观依据,是贯彻主导因素原则的基本方法。
四、地域聚类法1、基本思路地域聚类法:就是在土地类型制图或景观类型制图的基础上,自下而上逐级聚类分析,把具有发生学联系和共轭关系的不同土地类型单位或景观类型单位合并为一定的自然区域,是贯彻发生统一性和地域共轭性原则的一种区划方法。
五、自然区划工作程序1、两种基本类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进行自然区划,就是根据大、中、小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性,在大的地域单位内逐级揭示其内在差异性,先划分高级区域单位,后划分低级区域单位。
地理科学 自然地理学 大学期末论文
地理科学自然地理学大学期末论文摘要:本篇论文主要探讨了地理科学中的自然地理学,介绍了自然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地学领域的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和整理,以及对自然地理学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对自然地理学的相关知识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本篇论文对于进一步推动地理科学研究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1. 引言地理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包括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两大分支。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重要的一个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地球上各种自然环境、自然地貌、自然资源以及与人类社会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重点围绕自然地理学展开探讨。
2. 自然地理学的定义和概述自然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研究地球上自然环境的学科,其研究范围涵盖了地球的地理现象、地貌特征、气候变化、水文地理、生物地理等。
自然地理学通过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要素的研究,揭示了地球上自然环境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其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
3.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变化、水文地理、生物地理等。
地形地貌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形形态、地貌特征以及地理景观的形成与演化。
气候变化是自然地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内容,研究地球各地的气候类型、变化规律以及气候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水文地理是自然地理学中研究地球水资源的学科,研究水文循环、水文地貌、水资源开发利用等。
生物地理是自然地理学中研究生物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研究地球上各种生物群落的分布规律、物种演化与迁移等。
4.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自然地理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数学模型等。
实地考察是自然地理学的基础和核心,通过实地观察和实地调查,获取地理现象和地理要素的准确数据。
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航空或卫星等遥感平台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广泛应用于自然地理学的研究中。
自然地理论文1000字
自然地理论文1000字篇一1.国内外自理教育的发展历程1.1国内地理教育的发展情况地理教育走进课堂源自清朝末年,在讲述中国地理的同时也涉及外国地理。
在民国时期,在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中各个年级每周都会有2节地理课,主要讲述中国地理和外国地理,只有高三下学期才会专门开设自然地理课程。
上世纪50年代,地理教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拓展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常常会针对地理知识开展小组课外活动,这个时期是我国青少年地理知识比较健全的时期,也是建国以后地理教育发展最为健康的阶段,极大的提升了地理教育在文化教育中的地位。
高中自然地理主要是研究经过人类作用和未经人类作用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并逐渐发展成为地理教育的独立分支,完善了地理教育的结构,丰富了地理教育的内容。
1.2国外地理教育的发展情况日本高中地理教材以世界地理为核心内容,其中主要针对世界地理的不同主题和不同区域,帮助学生了解世界范围内各国的地理环境和人们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英国高中地理教材立足于城市的现代化,并紧紧围绕本国工业生产为主的基本国情,以城市地理为核心,间接的引入自然自理知识。
德国中学地理教材所讲述的内容相对独特,没有按照传统的地理学科体系,重点集中在区域地理当中。
因此从上述几个国家的地理教育形式来看,未来高中地理教育的内容将会朝着“主体式”内容体系发展。
2.自然地理内容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分布以及内容的关联性从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关于高中地理教材中自然自理内容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因此开展本次研究意义重大。
地理知识包含文科知识和理科知识,对我国文理分开施教的教育模式来说比较特殊,而且地理教育在我国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出现过较大的变化,因此研究地理教材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主要分析自然地理知识在地理教材中占据的比重。
2.1高中地理教材中自然地理知识分布情况及比例当前,在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的上册中,第二单元的第七节内容讲述的是大气环境,严格来说这一节课程的内容属于环境学,则教材中其他课程的内容均属于自然地理学,而必修教材下册和高中地理选修一的内容则全部属于人文地理。
自然地理的学术论文
自然地理的学术论文篇一镜泊湖自然地理环境考察摘要:通过自然地理综合实习,对镜泊湖地质地貌、土壤、动物及植物等自然地理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特征分析,对研究镜泊湖环境变迁具有一定的价值,并提出利用遥感技术考察镜泊湖环境方法更佳。
关键词:自然地理环境;考察;遥感;镜泊湖一、镜泊湖自然地理环境1.镜泊湖地质地貌环境。
地理专业所进行的野外地理实习主要区域在镜泊湖。
镜泊湖坐落于黑龙江省南部牡丹江地区宁安县境内,处于北纬433~442,东经12854~12910。
在张广才岭与老爷岭的微微群山之中,镜泊湖距离牡丹江市大约90km,距宁安市60km。
镜泊湖为火山堰塞湖,镜泊火山为密山敦化火山带的一部分,受密山敦化断裂影响,火山活动频繁。
多次发生构造运动和岩浆侵入,火山多次喷溢,早在更新世和全新世的早期阶段也曾发生了早期、中期、晚期和近期玄武岩喷发,第四纪中晚期火山爆发玄武岩岩浆堵塞牡丹江河道形成镜泊湖,世界第二高山堰塞湖,中国最大的火山堰塞湖。
全湖的面积约为90km2,平均水深40m,湖水的浅处蒲草丛生,天气稍微晴朗时,能形成草甸。
湖水十分清澈,湖水流经东京城、宁安县最后到达牡丹江市,终与牡丹江汇聚一起。
镜泊湖有典型、稀有、系统、完整的火山地质遗迹、水体、峡谷、湿地等自然地质,是进行地质、地貌等综合自然地理实习的极佳去处,为地理学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以镜泊湖为中心,周围是断块剥蚀的低山,海拔高度大约600m~700m,相对高度约为300m~400m,最高的山应属当地的老黑山,大约是911m,主要的组成矿物是橄榄岩和玄武岩。
低山的主要组成矿物是花岗岩。
其次是熔岩台地,面积大约为200km2,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微熔岩地貌类型,有熔岩陇、熔岩陷阱、熔岩隧道等。
而该地区最著名的地貌即是镜泊湖地区的一万年前的休眠火山群爆发,大量的熔岩喷出,待岩浆冷却、收缩后,火山顶部就塌陷下来,而在此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什么地貌)树木、森林等。
自然地理学论文3000字
自然地理学论文自然地理学论文3000字自然地理学的论文大家是怎么样写的呢?各位相关专业的同学们,我们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论文吧!自然地理学论文摘要:通过分析当前国内及广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从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实验教学模式入手,以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为最终目标,以实验课程设置、实验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内容为核心的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实验教学的新探索。
关键词: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改革随着国家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各高校都在逐步加强实验教学研究,提高实验教学的前沿性和创新性。
[1]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2,3]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地球概论等分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加强理论教学外,还要通过野外实习、室内实验等实践教学的强化训练加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直观认识,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和生活中。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顺应时代发展对地理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1]一、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实验教学现状分析1.国内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实验教学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高校普遍开展了以增加基础课课时、压缩专业课课时、重视实践教学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教学改革。
[4]在改革过程中,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由原来的按照分支学科设置课程,如“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水文学”、“气象与气候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等,[5]转变为设置综合的自然地理学课程或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
受地理学科本身特点所限,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的实验教学还存在着开设的实验项目少、实验课时不足、创新性实验项目较少、实验教学效果较差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优化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的实验教学,提高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实验教学的效率和前沿性、创新性。
2.广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实验教学现状广西师范大学自2008年开设地理科学专业以来,将“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水文学”、“气象与气候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地球概论”等自然地理系列课程列为专业基础课与专业必修课。
综合自然地理 综述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研究综述摘要以地域单元作为重要层次,同时深入探讨人地关系、综合讨论人和自然关系是综合自然区划的重要内容。
建国近60年来,对中国自然区的划分也提出过各类方案,而随着社会发展,单一地对自然或者某一部门进行的区划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因此,本文通过阅读大量综合自然区划相关文献,阐述了综合自然区划的定义、目的以及划分原则,并对各类典型区划方案展开分析,得出各区划方案的特点。
对综合区划发展研究历史进行分析,并做出评述、归纳,得出其发展动向和趋势。
关键词综合地理区划方案原则PS: 学弟学妹们,若要当作业上交记得修改哦~~~(*^__^*)0引言综合自然区划能全面地反映自然界的地域分异,每个被划分出来的区域,有其各自的自然特征、发展历史及开发利用方向。
对其内容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查明自然地理综合体的地域分异规律和结构特征,还可为拟订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建设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综合自然区划是根据地理自然综合体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将地域加以划分,进而按区划单位来认识自然综合体的发生、发展与分布规律[1]348。
建国以来,我国地理学家对中国综合自然地理环境采用区划的方法进行的研究,并曾提出过各类概念。
如:林超于1954 年提出的“中国自然地理区划”,黄秉维于1958年提出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以及赵松乔于1983年提出“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等。
本文将通过阅读《中国综合自然区划(草案)》、《中国自然地理纲要》等各类相关文献,对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和区划方案作一概述。
1区划目的、原则及方法1.1区划目的近百年来,区划研究的目标有较大变化[2]410。
20 世纪50 年代,研究目的是为农业生产服务[2]411,同时也要为教育、科学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不同等级的分区,各有不同重点服务的对象[3]126。
20 世纪80年代以后, 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呼声日益高涨[2]411。
因为随着人类活动能力的加强,自然生态系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类的干扰,如何改善生态环境并使之与经济发展想适应,进而达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对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要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并且区分不同区域的主要环节问题,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环节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可续依据,生态区划就是以此为目的[4]1。
自然地理论文(共5篇)
自然地理论文(共5篇)第一篇:自然地理论文论环境要素对生物的影响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和生物群周围一切生物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或生物群生存的各种因素。
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发生了一次飞跃,人类开始认识到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中的各个组分和各种反应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要素通常是指阳光、水、空气、温度、生物、岩石、土壤等。
人工环境要素包括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
在这里我们只讨论自然环境要素对生物的生理过程、形态构造及地理分布都产生了哪些影响。
生物在与环境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过程中,每个种都留下了深刻的环境烙印。
一.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1)植物对光强的生态适应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较低,阳生植物高,如果长期低于此值将造成饥饿而生长不良,或受荫部分枝叶枯落。
(2)动物对光强的生态适应光强影响动物的生活方式。
如弱光下的夜行性动物(猫头鹰)和强光下的昼行性动物(大多数鸟类)。
二、温度与生物温度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1)植物对低温的适应形态结构适应:有些植物通过改变生长形态躲避寒害,例如高山上匍伏地面的乔灌木和分枝密集的垫状(枕状)植物。
(2)植物对高温的适应:植物避热方式主要在于减少强烈辐射造成的增温,如叶面或表皮毛反射光线,叶片侧向阳光等,或通过蒸腾消耗热能降温。
(3)动物对温度的适应: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同类个体大,因为它们单位体重的散热量比个体小的动物相对少些。
三.水对生物的生态作用旱生植物能借助生理上和形态上的一些特性在干旱条件下保持植物体内适宜的含水量。
Ⅰ.根系很深且比较发达Ⅱ.叶面积缩小或消失Ⅲ.茎叶肉质化Ⅳ.叶面具有角质或腊质保护层,可以在体内保持大量水分,茎杆发生肉质化。
(3)动物对水分的适应生态类在干旱环境条件下,动物出现了许多适应干旱环境的特征:① 迁徙,旱季来临时往往发生大规模迁徒。
毕业论文自然地理学硕士
毕业论文自然地理学硕士自然地理学毕业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探讨了自然地理学在解决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全球问题方面的重要性。
本文的主要结论是,通过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和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学专业可以为政策制定者和社会提供重要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以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环境挑战。
关键词:气候变化,自然地理学,环境,可持续发展,全球问题Introduction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学科,包括地貌、气候、水文学等多个方面。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对于环境的破坏程度也在不断升级。
这种全球问题的提出,也正是自然地理学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的原因。
然而,许多人并不了解自然地理学在应对这些环境问题中的作用,因此本文的目的就是强调自然地理学在解决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问题方面的重要性,并探索自然地理学如何在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方面发挥作用。
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问题气候变化是自然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这种变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如工业化和能源使用的增加,导致全球温度升高所引起的。
气候变化对全球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了各种问题。
其中包括更频繁的极端气候事件(如飓风、洪水和干旱),海平面上升以及冰川和冻土融化等。
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各种学科的专业知识。
自然地理学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学科之一,它可以提供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深刻理解和解释。
例如,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可用于帮助政策制定者开发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
自然地理学可能会详细分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影响,这将有助于制定出解决方案,并推广先进技术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自然地理学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自然地理学具有广泛的研究方法和工具,这些方法和工具可以用于解决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
例如,地貌学专业可以通过培训环境监测人员来收集和分析地球表面的数据。
此外,自然地理学专业还可以进行数学建模来测量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这些测量数据可以用于制定政策和解决方案,以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关于地理环境保护论文(优秀范文5篇)
关于地理环境保护论文(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关于地理环境保护论文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全球大小不同的自然综合体内部的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外部具有独特性的整体。
地理环境中各要素和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地理环境中这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这一要素的变化影响到另外要素的变化。
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信风带控制的大陆中心和大陆西岸,由于常年受到副高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控制,因此,气候极其干燥。
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浅或全无,物理风化强烈,风成作用盛行,形成大片沙漠、砾漠,植被稀疏,动物则因食物不足而相当贫乏。
以上各要素之间是一环扣一环,一个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
当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时,其它要素因受其影响,相应的也会发生变化。
如人类在沙漠地区引水灌溉,改变水这个要素,就会使其它因素以及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沙漠中的绿洲。
又如,在赤道两侧,一般是热带雨林地区,但在赤道两侧的安第斯山脉和东非高原,由于地形这个要素发生了变化,引起其它要素以及整个地理环境也发生变化。
安第斯山脉地理环境呈垂直分布,而东非高原则属热带草原景观。
另外,地理环境各要素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
如赤道两侧低平地区,由于全年高温多雨,因而生长茂密的热带雨林,地面发育着砖红壤,森林内生活着多种动物,在这里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是原因,茂密的热带雨林等是结果。
但在某些热带雨林地区,由于人为的滥伐,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反过来也会影响气候、土壤、动物等,使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出现草原及半荒漠景观。
显然,在这里植被的变化是原因,其它要素的变化却成了结果。
其次,地理环境中,这一部分会影响到另外的部分,这一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到另外部分的变化。
如北美洲和欧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西风带,欧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侧,北美洲位于两大洋之间,但欧洲气候海洋性显著,而北美洲却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北美西部高山高原地区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西风深入内地,使太平洋的影响仅局限于太平洋沿岸一带,而对东部广大地区的影响则很小,完全不可能同大西洋对欧洲气候的影响相比。
初中地理自然地理范文
初中地理自然地理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自然地理自然地理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本文将从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五个方面阐述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地形是地球表层地貌的总称,包括山地、平原、高原、丘陵和盆地等基本类型。
地形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需要了解地形的形成原因、主要特征以及地形对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方面的影响。
1.地形形成原因:地形的形成受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外力侵蚀、沉积作用等。
2.地形特征:不同地形具有不同的特征,如山地陡峭、平原广阔、高原起伏、丘陵崎岖、盆地低平。
3.地形影响:地形影响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方面。
如山地阻挡冷空气和暖空气的运行,形成地形雨;高原上空气稀薄,导致气温较低;盆地底部地势低平,易积水成湖等。
气候是地球表层大气环境长期统计的平均状态,包括温度、降水、湿度、风等要素。
气候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需要了解气候的形成原因、主要特征以及气候对地形、水文、生物和土壤等方面的影响。
1.气候形成原因:气候主要受地球公转、地形、海洋和地表特征等因素影响。
如地球公转导致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形成不同的气候带;地形影响气候的分布和变化;海洋储存大量的热量,调节全球气候等。
2.气候特征:不同气候具有不同的特征,如热带雨林气候温暖湿润、沙漠气候干燥炎热、寒带气候寒冷干燥等。
3.气候影响:气候影响地形、水文、生物和土壤等方面。
如气候影响降水的分布,进而影响水文;气候决定植被的类型和分布;气候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等。
水文是研究地球表层水体的分布、运动和质量等方面的科学。
水文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需要了解水文的形成原因、主要特征以及水文对地形、气候、生物和土壤等方面的影响。
自然地理学论文
自然地理学论文班级:地信10901学生姓名程思奋学号:*********日期: 2011.5.24地球表层系统的特征-------从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摘要: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地球表层系统,构成了地球表层环境。
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能量、物质与信息的交换完成的。
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体现在地球表层环境的结构与特征上。
地域分异规律是对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结构与特征的归纳与刻画,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土壤的形成离不开大气、水、岩石与生物的参与,也是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
关键字:地球表层系统相互作用能量传递结构特征1.地球表层四大圈层的概念①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2000~16000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
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空气,它们也可认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100公里的高度范围内,其中75%的大气又集中在地面至10公里高度的对流层范围内。
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因为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适合飞机飞行。
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因为平流层的臭氧层吸收了大量的紫外线。
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含有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对人类的无线电通信活动有重要作用。
地球大气圈是一个保护层,使人类免受有害射线的照射,同时提供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氧气。
人类每天都在呼吸新鲜空气,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空气与阳光、水分一样是不可缺少的。
没有大气圈,人类乃至生物界将不能生存。
②水圈: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的总称,包括海洋、湖泊、河流、沼泽、冰川以及土壤和岩石孔隙中的水,生物圈中存在的水等。
水圈的主体是世界大洋,其面积占全球面积71%左右。
综合自然地理考试论文
本科生课程论文天山垂直带性分异规律及南北坡对比研究学院:城环学院年级:2010 级专业:地理科学姓名:王桂香学号:2010214272天山垂直带性分异规律及南北坡对比研究【摘要】当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时,气温随地面高度的增加而递降,一定范围内降水量递增,不同高度层带水热组合特征各异,首先形成气候垂直带,进而导致其他地理要素发生相应变化,形成地貌、植被、土壤等垂直带和自然景观垂直带,这就是垂直地带性分异。
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山体高大,其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明显,而且南北坡差异较大两面有截然不同的。
关键字:天山,垂直自然带,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南北坡对比。
1 概述天山是中亚东部地区(主要在中国新疆)的一条大山脉,横贯中国新疆的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
古名白山,又名雪山,冬夏有雪。
故名,匈奴谓之天山,唐时又名折罗漫山,高达二万一千九百尺,长约2500km,宽约250~300km,平均海拔约5km。
最高峰是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m,汗腾格里峰海拔6995m,博格达峰的海拔5445m。
这些高峰都在中国境内,峰顶白雪皑皑。
新疆的三条大河——锡尔河、楚河和伊犁河都发源于此山。
天山山脉把新疆分成两部分:南边是塔里木盆地;北边是准噶尔盆地。
天山山脉把新疆分成两部分:南疆与北疆。
南疆是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吐鲁番盆地;北疆是乌鲁木齐、吐鲁番地区、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昌吉地区、伊犁、博尔塔拉等地区等。
新疆的地理特征是“三山夹两盆”,新疆最北部为阿尔泰山,中部为天山,最南部为昆仑山系。
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为准噶尔盆地,天山和昆仑山系之间为塔里木盆地。
天山以北,称之为北疆。
2 垂直地带性规律天山是干旱区典型的巨型山系,自西向东其主峰脊线的海拔高度均超过永久雪线以上,自然地理各要素,尤其是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升高的梯度递变十分明显,这就决定了天山山地土壤植被的垂直分异序列也十分清楚。
2.1 天山垂直自然带体系2.1.1 基带的确定基带是决定垂直带结构特征及其地位的最基本的因素,因而基带的确定时间里垂直自然带的第一步。
综合自然地理
三峡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姓名:邹全文学号:2008210104[摘要]三峡工程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问题复杂多样的工程。
它的建设给库区人民带来很多影响,本篇论文收集了一些关于山峡水库的资料对他进行一些平估分析来探索出三峡水库的生态环境效应。
下面将从气温、相对湿度、生物多样性、库区水质来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它的生态效应评价。
关键词三峡大坝气温、相对湿度、生物多样性、库区水质库区水质1.三峡工程及库区生态环境概况1.1三峡工程基本概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的中段,坝址在三峡之珠——湖北省副省域中心城市宜昌市的三斗坪,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设计正常蓄水水位枯水期为l75米(丰水期为14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
水电站左岸设14台,右岸12台,共26台水轮发电机组。
水轮机为混流式,单机容量均为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000亿千瓦时。
后又在右岸大坝“白石尖”山体内建设地下电站,设6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
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垂直升船机,均布置在左岸。
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船闸,位于左岸临江最高峰坛子岭的左侧,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米×34米—5米(长×宽—坎上水深),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年单向通过能力5000万吨。
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承船箱有效尺寸为l20米、18米、3.5米,一次可通过一艘3000吨级客货轮或1500吨级船队。
工程施工期间,另设单线一级临时船闸,闸室有效尺寸240米×24米×4米。
1.2三峡库区基本概况三峡库区包含长江流域因三峡工程修建而被淹没的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株归县、兴山县、恩施市巴东县;重庆市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开县、万州区、忠县、涪陵区、丰都县、武隆县、石柱县、长寿县、渝北区、巴南区、江津区及重庆核心城区(包括渝中区、沙坪坝区、南岸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和江北区)等25县市区,统称为三峡库区(图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课题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
专业地理科学
指导教师庞有智老师
班级 2009级2班
姓名祁秀珍
学号 008
二0一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未来变化,以及人类与整体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简言之,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一门整体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科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揭示了自然地理环境地整体性与地域分异,并强调运用综合观点和方法研究自然地理环境。
因此它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理所当然应发挥重要作用。
综合自然地理学在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应用性自然区划、自然保护、景观生态设计、区域开发, 以及自然环境发展变化的预测等方面所做的贡献, 归根结底都是为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这一总目标服务的。
一、为农业服务的综合自然地理研究
农业生产是人们依靠自己的劳动, 通过一定的生产方式, 利用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以获取生活资料的过程。
因此, 农业生产并非单纯的经济再生产, 也是自然再生产。
农业生产比任何其他生产都更紧密地联系着和依赖着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不仅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和环境并作为农业生产力的一部分参与生产过程, 而
且影响农业地域分工, 决定其季节性和生产周期。
更重要的是, 自然条件并不是只以其某一组成成分作为一种因素或资源制约农业生产, 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对
农业生产发生作用。
因此, 仅仅依靠对自然界“分割的部分”即个别成分的研究, 是不可能成功地从事农业生产的。
作为农业生产目标的生物产量, 除人类生产活动的作用之外, 实际上是自然地理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或者说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效应的体现。
关于生产综合体结构特征和农业生产潜力的研究, 是使农业获得预期产量的前提。
此外, 自然地理综合体某一要素的变化必然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体的相应变化。
在这方面的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无疑有助于防止农业生产中诸如由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因破坏植被而加剧水土流失, 因土地及其他资源利用不当造成土地紧张、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等弊病。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是现代化农业的指导方针, 综合自然区划研究、土地类型研究, 以及自然条件和资源的评价, 对于指导农业贯彻因地制宜原则可以发挥最显著的作用。
1、综合自然区划的农业应用
我国的综合自然区划研究具有为农业服务的优良传统。
20 世纪50 年代末期制定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着重反映了农业生产的需要。
为农业服务的综合自然区划在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时, 特别重视与作物生长关系密切的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及人类活动的地域特征, 并从中选取对农业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或指标作为区划依据。
因此, 所划分的自然区既能反映自然界的地域分异规律, 又能反映农业生产潜力和发展方向的区域差别。
1984 年正式出版的《中国自然区划概要》,该区划把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依据当作主要的任务, 把“重视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自然要素”当作区划原则之一; 在等级单位系统的确定与各级自然单元的划分指标上也优先考虑农业生产需要; 区划报告还专设一章进行农业自然资源评价, 探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阐述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 以及加强自然保护等众多方面的问题。
2、土地类型研究的农业应用
土地类型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只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第一步,对农业土地类型单元建立土地清册。
农业土地类型是在通用的土地类型的基础上进行的。
其分类的主要标准是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其次是他的利用特点。
第二步,开展农业土地类型的质量评价。
农业土地类型的质量评价与一般土地类型的评价有区别, 其特点在于选取评价项目和确定指标都有明确的针对性。
第三步,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制定土地开发利用与综合整治规划。
为因地制宜地布局农牧业生产,建立科学的用地结构,以及定向改造土地和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力的种种实际问题服务。
二、城市和工程建设中的综合自然地理研究
1、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自然条件是城市生存的根本条件,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对于城市的产生、发展
和特点, 始终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影响着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改变自然环境整体。
因此,综合自然地理学可以在城市建设的许多方面做出贡献, 例如, 城镇体系的布局、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城市形象策划及城市用地评价等等。
任何城市都包含许多地段。
这些地段尽管不可能存在地带性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方面的差异, 但仍具有不同的综合自然特征, 相对于城市中心的地理区位也有差别。
通过对城市用地的综合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土地分等, 编制土地分析图和评价图, 可以为合理选择城市用地, 正确划分其功能区及制定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进行一般性工程评价时, 通常应编制景观级应用自然区划图, 并以景观作为基本评价单位, 最后还需进行景观的工程评价分类。
对于特定的工程评价, 例如公路、铁路的工程评价, 则需要具体分析各路段的地方性条件, 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地方性标志。
《中国公路自然区划》在这方面提供了比较系统的成功经验。
三、为旅游业服务的综合自然地理研究
旅游地开发建设必须首先进行旅游地规划。
综合自然地理学可以在区域背景条件分析、旅游资源特征与评价、旅游功能区划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旅游活动将对旅游地的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且主要是不利的
影响,并可能最终破坏其地理系统的稳定性。
破坏和挖取表土、捕捉动物、采摘植物枝叶花卉、损毁建筑物、污染环境、引发火灾等, 是旅游地经常发生的情况。
因此,需要按不同土地类型进行旅游地的稳定性评价、容量分析和自然保护研究。
综合自然地理学在这些方面的优势也很明显。
四、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景观学与生态学相结合形成的景观生态学( landscape ecology ) , 具有运用地理学方法研究生态系统的特色。
而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则是现代地理学领域中的新兴应用研究方向。
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是地理学中的生态研究的主要内容, 只不过从前偏重于探讨自然对人类的影响, 而现在愈来愈注重两者的相互作用, 尤其是人对自然的作用。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是综合自然地理学应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人类生
活的各个领域及国民经济各部门, 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