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学(0444)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自学考试大纲
2024课程与教学论自学考试大纲2024课程与教学论自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2024年课程与教学论自学考试包括两门科目,分别是“课程论”和“教学论”。
二、考试内容1、课程论:本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同时,还需掌握不同课程理论流派如经验课程论、学科课程论、综合课程论等的基本观点和优缺点。
此外,考生还需理解并掌握课程编制、课程改革等基本内容。
2、教学论:本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同时,还需掌握不同教学理论流派如行为主义教学论、认知主义教学论、人本主义教学论等的基本观点和优缺点。
此外,考生还需理解并掌握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改革等基本内容。
三、考试形式1、笔试:两门科目均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试题类型:每门科目均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应用题等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
3、成绩评定:每门科目满分为100分,及格分数线为60分。
两门科目均及格后方可申请毕业。
四、考试时间和地点1、考试时间:2024年自学考试安排在4月和10月,具体考试日期以教育部和教育考试院的通知为准。
2、考试地点:具体考试地点以教育部和教育考试院的通知为准。
五、注意事项1、考生应提前准备好学习资料,如教材、辅导书、笔记等。
2、考生应按照通知的考试时间和地点准时参加考试,迟到30分钟以上者不得进入考场。
3、考生应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和准考证进入考场,注意准考证的打印和保管。
4、考生应严格遵守考场纪律,不得作弊、抄袭、夹带等违规行为。
5、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咨询当地教育部门或考试机构。
六、参考书目1、《课程与教学论》,作者:郝德永,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
2、《现代教学论》,作者:王策三,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
以上是2024年课程与教学论自学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
00444教育政策学(定)
教育政策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立法机关的教育政策合法化包括教育立法和法律合法性审查,行政机关的教育政策合法化包括行政立法和教育行政法规合法性审查。
2.影响教育政策制定的决策者能力因素主要包括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反思能力、预见能力。
3.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教育法律的程序一般分为4个阶段:提出法律议案、审议法律议案、表决与通过法律议案、法律的公布。
4.20.教育政策分析一般包括5个基本要素:目标、备选方案、后果、准则和模型。
5.行政机关(包括教育行政机关)教育政策合法化主要有两种形式:授权立法与职权立法。
6.如何实现教育政策制度的绩效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和程序化目标,乃是教育政策学中最主要的课题。
7.我国法律规定,行政部门制定的法规在通过及签署以后,必须报上级机关审批或备案。
8.21.政策的制定实际上是一个政治的过程。
9.教育政策制定的构成模式主要有4种:团体模式,精英模式,制度模式和系统模式。
10.教育政策分析的3个维度包括教育政策的内容分析、教育政策的组织分析、教育政策的过程分析。
11.国内比较明确地提出政策评价准则的是王春福在《试论政策评价及其标准》一文中提出的3条准则:效果、效率、效益,基本上属于后果评价范畴。
12.教育政策的合法性包括执政党教育政策的合法性和政府教育政策的合法性。
13.立法权通常分为中央立法权和地方立法。
14.教育政策制定的技术性程序和教育政策制定的制度性程序,是我国教育决策的主要制度程序。
15.与其他政策问题相比,教育政策问题具有以下方面的显著特点:综合性、历史性、动态性。
16.优化决策组织要做到如下几点:组织程序制度化、合理设置决策机构、采用较完善的组织结构。
教育政策学的特征有:综合性、,价值倾向性、层次性、-比较性- 。
17.优化决策组织要做到如下几点:组织程序制度化;合理设置决策机构;采用较完善的组织结构。
18.美国的西蒙认为,“决策制定包括四个主要阶段,即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
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制订中等专业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的意见》的通知
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制订中等专业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公布日期】1992.10.27•【文号】教考[1992]3号•【施行日期】1992.10.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招生考试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教育部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发布日期:2011年2月24日,实施日期:2011年2月24日)废止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制订中等专业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的意见》的通知(教考[1992]3号1992年10月27日)现将《关于制订中等专业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的意见》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关于制订中等专业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的意见中等专业教育自学考试(以下简称“中专自学考试”)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按照中专自学考试专业考试计划的要求,具体指导个人自学、社会助学与进行考试命题、编写自学教材和自学指导书的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应考者成绩,评估课程考试质量的重要标准。
为加强中专自学考试考试大纲建设,逐步做到课程考试的标准化、大纲结构体例的规范化和大纲具体实施的可操作性,科学、合理、准确地把握中专自学考试的规格与要求,保证考试质量,现对制订中专自学考试考试大纲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一、制订考试大纲的基本原则(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结合课程的特点和具体内容,对各门课程的学科体系及自学和考试的总体要求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二)考试大纲应参照招收初中毕业生为起点的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相应专业相应课程的教学大纲,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组织制订。
其规格标准,在总体上应与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初中起点)相同课程的结业水平相一致。
(三)课程考试内容的确定,应从中专自学考试的实际出发,在保证课程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前提下,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的要求,突出重点,力求少而精。
《教育政策法规》教学大纲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政策法规》教学大纲(白若楠编写)第一部分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一、课程性质与内容《教育政策法规》是陕西师范大学针对所有师范专业本科生、研究生设置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讲授,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教育政策法规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获得运用相关知识和理论解决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涉及教育政策法规的基本知识与理论,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学校的法律地位,教师、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教育法律救济制度以及学校管理中的有关法律问题。
二、课程目的和学习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理解现行教育政策、法规及基本理论知识,能够初步运用法律武器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法律问题,依法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理解和掌握现行教育政策法规的基础知识,增强教育法制观念,提高运用相关知识和理论解决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及建议一、学时分配本课程课内学时30,学时分配如下:教学内容学时绪论 1第一章教育政策概述 3第二章教育法规概述 2第三章教育行政机关 4第四章学校 4第五章教师 4第六章学生 4第七章教育法律救济 4第八章学校管理中的有关法律问题 4合计 30二、教学环节1、课堂讲授运用课件进行课堂讲解是本课程的重要讲授教学环节,主要讲解本课程各章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必须掌握、理解的基本知识。
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
2、学生自学对于部分章节内容可布置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课外自学。
在课堂上对思考题进行讲解。
三、作业与考试本课程围绕每章的重点内容设有复习思考题以便学生自学和复习。
教学结束要进行考试,考试题目要符合大纲要求,既要做到全面,又要体现重点,难度、题量适中。
第三部分学习内容与教学要点绪论(一)学习目的和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加强教育政策法规教育的意义、背景,了解学习教育政策法规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自觉学习教育政策法规的积极性。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21年9月《教育政策学》网考资料.pdf
单选题1.政策执行评价的侧重点在于()A.对执行过程和执行机构的行为进行检查B.对执行结果进行检查C.对执行手段进行检查D.对执行者进行检查答案:A2.下列对教育政策与教育方针关系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育政策比教育方针范围要广B.教育政策包含教育方针C.教育方针是特殊的教育政策D.教育方针包含教育政策答案:B3.教育政策运行过程中最开始的步骤是()A.教育政策问题认定B.教育政策制定C.教育政策选择D.教育政策合法化答案:A4.理性模式认为政策制定的最终目的是制定一项()A.净价值成效最大的政策B.较好的政策C.相对好的政策D.满意的政策答案:A5.团体模式对我们的最大启示是()A.策是团体间的利益均衡的结果B.政策没有最好C.政策应追求最好D.政策的根本目的是追求理性答案:A6.下列对教育政策问题的内容和解决方式影响最大的是()A.政治B.经济C.文化D.人口答案:A7.下列对教育政策执行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育政策执行是教育政策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B.教育政策执行是检验教育政策正确与否的重要手段C.教育政策执行是教育政策制定者接受反馈的重要依据D.教育政策执行是教育政策方案的重要参考答案:D8.把教育整体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并从教育系统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来理解教育政策的制定,是()给我们的最大启示A.系统模式B.团体模式C.精英模式D.理性模式答案:A9.下列对于教育政策学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育政策学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B.教育政策学对教育政策系统和运行过程进行研究C.教育政策学探索教育政策制定模式D.教育政策学希望改变教育政策运行规律答案:D10.教育政策运行过程不包括()A.教育政策问题认定B.教育政策制定C.教育政策终结D.教育政策分析答案:D11.我国大陆第一本将教育政策作为学科来研究的理论著作《教育政策学》的作者是()A.袁振国B.孙绵涛C.万里D.刘复兴答案:A12.下列不属于教育政策问题认定步骤的是()A.问题察觉B.问题分析C.问题界定D.问题陈述答案:B13.教育政策的导向功能分为()A.直接导向和简接导向B.正导向和负导向C.前导向和后导向D.现在导向和未来导向答案:A14.下列不属于理性决策模式的基本要求的是()A.知道所有的社会价值及其相对的重要性B.知道所有可能的政策方案C.知道每一政策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D.知道到底由谁执行这一政策答案:D15.中国政策制定过程的主要特点是()A.注重内输入B.注重外输入C.注重理性D.注重多元答案:A16.下列对教育政策问题发生的背景描述不正确的是()A.教育政策问题的发生与整个社会的变化关系密切B.教育政策问题的发生与政治有关C.教育政策问题的发生与经济有关D.教育政策问题的发生与人口无关答案:A17.制度模式也称()A.组织模式B.规范模式C.最佳规范模式D.目标模式答案:A18.下列不属于政策的一项是()A.关于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B.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C.高一•二班班级管理规范D.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答案:C19.综合模式包括()A.规范最佳模式和综视模式B.规范最佳模式和理性模式C.规范最佳模式和渐进模式D.理性模式和综视模式答案:A20.下列对教育政策评价的功能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利于提高教育政策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B.有利于促进教育政策实施的进程C.有利于检验教育政策实施效果D.有利于改变教育政策目标答案:D21.在实现教育政策设计主体多元化的时候,多数国家采用了()A.投票制B.集中制C.听证制D.民主制答案:C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育政策构成要素的是()A.教育政策主体B.教育政策客体C.教育政策环境D.教育政策内容答案:C23.后果评价包括政策效果评价、政策效益评价和()A.政策价值评价B.政策影响评价C.政策效能评价D.政策范围评价答案:B24.制度模式也称()A.组织模式B.规范模式C.最佳规范模式D.目标模式答案:A25.规范最佳模式的提出者是()A.拉斯维尔B.德洛尔C.林德布鲁姆D.邓恩答案:B26.团体模式的理论基础是()A.理性主义B.渐进主义C.团体理论D.精英理论答案:C27.乐观原则又称()A.开心原则B.高兴原则C.最佳收益值原则D.最佳效益原则答案:C28.规范最佳模式的提出者是()A.拉斯维尔B.德洛尔C.林德布鲁姆D.邓恩答案:B29.下列不属于政策的一项是()A.关于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B.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C.高一-二班班级管理规范D.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答案:C30.下列不属于教育政策问题的构成要素的是()A.牵涉大多数人利益B.能够被察觉C.反应价值冲突D.有经济利益答案:D31.教育政策控制功能的显著特点是()A.强制性和惩罚性B.强制性和可控性C.惩罚性和可控性D.惩罚性和协调性答案:A32.教育政策的导向功能分为()A.直接导向和简接导向B.正导向和负导向C.前导向和后导向D.现在导向和未来导向答案:A33.下列不属于布鲁默认为的政策问题形成过程的是()A.社会问题的出现B.社会问题取得合法性C.形成官方行动D.社会问题得到解决答案:D34.下列对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关系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育法律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B.教育法律的制定应以教育政策为依据C.教育法律是法律化了的教育政策D.教育法律比教育政策范围更大答案:D35.教育政策问题认定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问题界定B.问题表述C.问题察觉D.问题规划答案:A36.教育政策问题与教育问题的主要区别是()A.政府认为有必要解决B.人民认为有必要解决C.多数人需要D.集中爆发答案:A37.理性模式的理论基础是()A.理性主义B.实用主义C.渐进主义D.理想主义答案:A38.风险型决策一般采取的方法是()A.决策树法B.方面排除法C.组合排列法D.举手表决法答案:A39.系统模式的提出者是()A.拉斯维尔B.德洛尔C.林德布鲁姆D.伊斯顿答案:D40.政策设计主体可以分为()A.单一性和多元型B.政府和国家C.直线型和网格型D.政府和民间答案:A41.教育政策评价的三个基本类型是预评价、执行评价和()A.结果评价B.后续评价C.后果评价D.终结评价答案:C42.下列对于教育政策评价特征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育政策评价是对目标价值的评价B.教育政策评价是依据事实的评价C.教育政策评价是对政策实施流程的评价D.教育政策评价是面向未来的评价答案:D43.现代政策科学诞生的标志是()A.《政策科学》的出版B.《政策分析》的出版C.《政策研究》的出版D.《政策理论》的出版答案:A44.理性模式的理论基础是()A.理性主义B.实用主义C.渐进主义D.理想主义答案:A45.可以避免那些不太受欢迎也不太受反对的方案通过的决策方法是()A.淘汰投票制B.正负表决法C.赞成投票法D.博尔达计数法答案:B46.政策科学的奠基人是()A.拉斯维尔B.弗里德曼C.德洛尔D.邓恩答案:A47.“只有做到尊重客观事实,才能大大减少政策决策的主管盲目性,这体现了政策设计中的()A.信息原则B.客观原则C.预测原则D.系统原则答案:B48.渐进模式的提出者是()A.林德布鲁姆B.拉斯维尔C.邓恩D.德洛尔答案:A49.()认为机构决定了政策内容和方向A.机构模式B.团体模式C.组织模式D.精英模式答案:A50.渐进模式的提出者是()A.林德布鲁姆B.拉斯维尔C.邓恩D.德洛尔答案:A论述题1.请论述我国政策制定过程的特点及启示。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自考复习资料(整本书整理完整详尽)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第一章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概述一、名词解释1、教育政策:是一个国家和政党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任务而指定的协调教育内外关系的行动依据和准则,决定着政党和国家在教育方面的工作方向和措施。
2、教育法律:广义的教育法律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狭义的教育法律仅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教育领域的规范性文件。
3、纵向层次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即同一类型的法由不同部门立法,由不同层次的教育法律、法规组成的等级有序的纵向关系。
4、横向层次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即由某一国家机关制定的同一层级的属于不同类别的法律、法规。
5、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定义可统一句式(调整······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部门法)6、学位条例:规范各类学位授予,促进我国科学专门人才的培养的部门法。
二、简答/论述1、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教育法规之间的关系?(1)联系①都以宪法为依据;②都集中反应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都是教育规律的反映;③都是为了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2)区别①制定主体不同教育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教育法规由国务院及其各部门、直属机构,也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制定;教育政策即可由政党也可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制定。
②表现形式不同教育政策通常以决议、决定等文件形式出现;教育法律则以法律条款规范性文件形式出现。
③实施方式不同政策依靠号召、宣传等方式执行实施;法律则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④作用不同政策的作用具有指导性、调控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法律的作用则体现为规范性、强制性和稳定性。
2、教育政策体系的组成?①教育质量政策;②教育体制政策;③教育经费政策;④教师政策3、教育法律、法规体系?(1)纵向层次①第一个层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广东自学考试《教育财政学》考试大纲
广东自学考试《教育财政学》考试大纲3、公共产品的局部均衡分析4、公共产品的一般均衡分析5、公共选择理论6、政府失灵与市场缺陷7、公共教育支出决策(三)教育财政学理论研究的有关问题1、教育财政支出相关概念和统计口径2、教育财政学理论研究体系的构想四、考核要求(一)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教育经济学思想简述1、早期西方经济学家的教育经济思想(识记)2、生产劳动理论中的教育思想(领会)3、社会再生产理论中的教育思想(领会)4、劳动价值理论与教育的经济价值(领会)5、机会成本的定义(识记)6、人力资本理论(领会)7、公共选择理论(领会)8、新制度经济学(领会)(二)公共财政基本理论与教育财政支出1、公共产品的定义和性质(领会)2、混合产品的性质(领会)3、公共产品的局部均衡分析(领会)4、公共产品的一般均衡分析(领会)5、公共选择理论(领会)6、政府失灵与市场缺陷(领会)7、公共教育支出决策(领会)(三)教育财政学理论研究的有关问题1、教育财政支出相关概念和统计口径(识记)2、教育财政学理论研究体系的构想(简单运用)第三章教育财政与经济增长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理解教育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2、理解教育财政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3、掌握教育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方法4、熟练掌握教育需求与供给分析方法本章重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教育财政支出与经济的关系、教育需求与供给、教育与经济增长、教育财政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与核算本章难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教育财政支出与经济的关系、教育需求与供给、教育与经济增长、教育财政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与核算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教育财政支出与经济的关系(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二)教育需求与政府对教育产品的提供(三)经济增长中教育财政支出的贡献(四)教育财政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第二节教育与经济增长(一)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二)教育与经济增长分析方法:文献回顾(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估算结果第三节教育财政投入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与核算(一)教育财政投入与经济增长研究的理论框架(二)教育财政投入与经济增长研究方法(三)中国教育财政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估算三、考核知识点(一)教育财政支出与经济的关系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概念7、政府对教育资源的配置的调节8、教育财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9、教育财政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二)教育与经济增长1、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2、教育与经济增长的主要代表观点和方法3、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估算结果(三)教育财政投入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与核算1、教育财政投入与经济增长研究的理论框架2、教育财政投入与经济增长研究方法3、中国教育财政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估算四、考核要求(一)教育财政支出与经济的关系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概念(识记)4、教育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的影响因素(简单运用)5、教育供给的概念(识记)6、教育供给的影响因素(简单运用)7、政府对教育资源的配置的调节(综合运用)8、教育财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简单运用)69、教育财政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领会)(二)教育与经济增长1、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领会)2、教育与经济增长的主要代表观点和方法(领会)3、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估算结果(简单运用)(三)教育财政投入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与核算1、教育财政投入与经济增长研究的理论框架(领会)2、教育财政投入与经济增长研究方法(领会)3、中国教育财政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估算(简单运用)第四章教育财政的成本分析一、学习目的和要求1、掌握教育财政成本的分类2、掌握教育成本的核算方法3、掌握教育财政成本效益分析方法4、掌握教育财政的负担结构、补偿与分担方式本章重点:教育财政成本的分类、教育财政成本的核算、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教育财政成本的分担与补偿本章难点:教育财政成本的分类、教育财政成本的核算、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教育财政成本的分担与补偿二、课程内容第一节问题提出与基本状况(一)政府提供教育成本的问题1、权力和义务2、政府预算约束问题3、学生家庭的成本选择4、财政分权与公平(二)政府教育成本负担的基本状况1、教育全部成本中的政府负担2、教育财政对各级教育成本的负担情况3、各级政府教育财政对成本的负担情况第二节教育财政成本的分类与核算(一)教育财政的成本分类1、教育全成本分类:文献综述2、评价与分析3、教育财政成本的分类(二)教育财政成本的核算1、估算成本项目的标准问题2、对中国教育财政成本的估算3、对教育财政成本估算结果的简要分析第三节教育财政成本,效益分析(一)教育财政成本,效益分析的特殊性及方法确定1、教育财政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及其特殊性72、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用于教育财政分析的局限3、教育财政的成本分析方法(二)教育财政效益评价指标体系1、直接效益指标2、间接效益评价指标(三)对中国三级教育财政支出成本的实证分析1、模型建立2、模型假设3、假设分析4、数据计算和分析5、结论和正常建议(二)教育成本补偿:教育经费的其他政府筹集方式1、教育收费2、公共教育体系中的社区教育资源3、教育机构的经营性收入4、借贷收入、捐赠及发行教育公债(三)教育成本的分担:非政府方式对教育资源的提供1、基本认识和发展趋势2、存在的主要问题三、考核知识点(一)问题提出与基本状况1、教育全成本中的政府负担2、不同类型的国家教育财政对各级教育成本的负担情况3、不同类型的国家各级政府教育财政对成本的负担情况(二)教育财政成本的分类与核算1、对教育成本分类的不同观点2、教育财政成本的分类3、教育财政成本的估算方法4、对教育财政成本估算结果的分析(三)教育财政的成本,效益分析1、教育财政成本,效益方法及特殊性2、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用于教育财政分析的局限3、最低成本法4、教育财政效益评价指标体系5、中国三级教育财政支出成本的实证分析结及建议(四)教育财政成本的负担、补偿与分担1、义务教育经费负担存在的问题2、教育经费的税收安排3、教育经费的其他政府筹集方式8。
12344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自考重点
12344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自考重点在当前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学前教育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各级政府也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法规,以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
在准备12344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自考时,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哪些内容呢?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层面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我们从概念入手,简要了解学前教育的定义、意义和发展现状。
学前教育是指针对0-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其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政策已经逐渐完善,各地的学前教育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
我们需要详细了解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相关内容,包括国家政策、地方政策、相关法规等。
在国家政策方面,201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学前教育,提高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水平,提升学前教育服务能力。
而在地方政策方面,各地也相继制定了相应的学前教育政策和规划,以配合国家政策的实施。
还有一些具体的法律法规对学前教育做出了规定,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
接下来,我们还需要对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具体内容进行逐一分析和总结。
这其中包括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教育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我将一一列举这些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详细阐述每个方面的重点内容。
在文章的总结部分,我将对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和概括,以便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主题。
我也将共享自己对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展示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思考和认识。
我会按照知识的文章格式进行撰写,使用序号标注每个内容,以便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文章结构。
并且在文章中多次提及12344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自考重点,以突显这一主题的重要性。
本文将以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方式对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高质量、有价值的文章,以助您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主题。
09级教育学教育政策学复习提纲第四章整理
输入与支持范畴教育决策模式
⑴从主体构成维度分析教育决策模式,可分为:精英模式、 团体模式、制度模式、系统模式
精英模式 团体模式:团体模式的理论渊源是政治学中的团体理论 , 团体模式主张从团体竞争的角度,来描述一切有意义的 政治活动。公共政策反映的是利益团体的力量均衡(团 体的相对影响力) 制度模式:制度模式强调教育决策是政府机关的活动,国 家的政治制度和组织体制决定着教育决策系统和过程。 系统模式:把教育政策看作是政治系统在受到一定社会环 境的压力时所做出的一种反应或产出。
二、根据方法与技术的作用范围来划分
1.预测的方法与技术 ①回归分析预测法 ②趋势外推法 2.对策的方法与技术 德尔菲法 头脑风暴法 哥顿法
3.决策的方法与技术 决策树决策技术 会审法 实验决策法
⑶.从议案裁定维度分析教育决策模式,分为独裁模式、参 与模式
独裁模式:经验型决策和直观型决策
参与模式:公共利益可以通过群体对决策进行最大限度的 参与来实现
输出与反馈范畴与教育决策模式
⑴从质量判别维度分析教育决策模式,分为合法性模式、 和合理性模式
⑵从质量保障维度分析教育决策模式,分为观念规制模式、 行政规制模式、制度规制模式
⑵.从主体利益倾向维度来分析教育决策模式,可分为: 个人利益模式、团体利益模式、公共利益模式 个人利益模式:把教育决策的价值取向归结为个人利益最 大化 团体利益模式:把教育决策看成是对社会价值的一种权威 性分配过程,教育是各个利益团体相互冲突和相互斗争 的产物 公共利益模式:把教育利益作为政府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 他是建立在政府维护公共利益的有关理论基础之上的10
运筹与磨合范畴与教育决策模式
⑴.教育政策问题的认识与教育决策模式:从目标达成维度 分析教育决策模式,分为理性模式、渐进模式、综合模 式 理性模式:以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为核心,寻找问题 解决的全部可能方案,全面地预测和评估每个方案,然 后根据实现目的的程度比较各个方案的活动,可以概括 为“一个核心三个基本点”。 渐进模式:指在教育决策上主体在现行合法政策的基础上, 再根据过去的经验和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对现行政策 和新方案进行比较,经由渐进变化把旧政策转变为新政设计方案→选择并 最终确定方案
教育政策法规复习要点提纲
第一章导论1.结合教学工作实际,谈谈加强依法治教、推进依法治教的必要性。
依法治教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族法律素质,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础性工程,是维护社会稳定和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广大学生家长的迫切期望。
(1)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党的领导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
既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领域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
(2)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
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教育法律关系主体间关系变化以及民办教育的兴起等教育领域的新问题、新情况都需要依法治教。
(3)是教育行政部门改变领导方式、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与水平的必然选择。
使教育事业在微观上搞活,在宏观上健康有序发展。
(4)是培养新世纪一代新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力保证。
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的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养成守法习惯,提高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
为提高国民素质、推进民主法治进程提供强有力保证。
2.我国依法治教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如何理解这些原则?(1)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根本性原则(2)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首先解决义务教育公平性问题。
①起点上的平等——入学上的平等②过程中的平等——就学过程的平等③终点上的平等——学业成就上的平等(3)教育活动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①教育活动必须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不对个人或小集团负责。
②教育事业属于公益事业,不以赢利为目的。
③教育活动必须接受国家和社会依法进行管理和监督。
④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保证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4)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①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有什么样的权利就有什么样的义务。
②权利与义务相依存,权利人权利的享受依赖于义务人履行其义务,义务人如果不履行义务,权利人就不可能享受权利。
③权利与义务相联系,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未履行义务,也就放弃了相应的权利。
教育学09级教育政策学第一二三章整理笔记 (2)
11
什么是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 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是教育政策的不同主体基于 各自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教育政策涉及的各 种关系、矛盾或冲突时各自所持的基本价值立 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 和特定的价值方向的表达与整合。
合理的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具有以下两个规定性 一是坚持为国家发展与为教育发展的统一 二是坚持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23
新义务教育法亮点
• 其核心和灵魂是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 育均衡发展。 • 1、免费性和强制性原则更为凸显 • 2、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 • 3、更强调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 4、对义务教育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24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教育政策改革 共同趋势
1 2 3 4 5 6 7 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国家竞争力 以终身教育理念,建构教育新体系 加强基础学科教学,提高教育质量 重视道德、人格教育,培养现代化公民
改进教学方法,树立学生自信心 开放高等教育,促进大学与社会互动
顺应世界多元发展,加强国际教育合作
25
教育决策伦理规范:公平性、参与性、客观性 具体规范
教育政策执行伦理规范:原则性、灵活性、服 务性
教育政策评价伦理规范:事实性、宽容性
15
教育政策伦理的基本准则
• 以人为本 • 教育公正 • 坚守公益
16
教育政策伦理的具体规范
1.教育决策伦理规范。 这方面的伦理规范有三,即公开性、参与性和客观性。 2.教育政策执行伦理规范。 这方面的伦理规范包括原则性、灵活性和服务性三个方 面。 3.教育政策评价伦理规范。
• 教育体制政策要解决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 问题。 • 教师政策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建设一支数量足、 质量高的教师队伍的问题。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442《教育学(二)》考点汇总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二)》考点汇总1、教育学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问题。
当教育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被教育工作者议论、评说,当做一个个的“教育问题”提出来进行回答、解释并解决矛盾和疑难时,才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发端。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变化的必然趋势。
2、学习教育学的作用将使你具有教师的资格;将会告诉你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教育情景的介入将会使你学的更愉快更明白。
3、教育情境即情况、环境,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
4、教育情境的介入对教育学研究产生的影响深化理论学习;典型示范引导;逼真的模拟训练;知识转化技能;理论联系实际5、情境化了的教育学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加强了教材的教法功能;帮助任课教师克服缺少中学教育经验的局限;引起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型的变化;引导教学内容的更新。
6、教育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7、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8、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9、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学生是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10、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以教育为目的把受教育者作为对象,以其自身活动来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和变化。
11、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12、教育影响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
13、远古教育的特征非独立性;贫乏性;无阶级性14、古代教育的特征教育具有了自身的独立活动领域;教育内容丰富充实起来;教育具有了阶级性、等级性、狭隘性;体力活动与脑力活动的分离,教育的第一次分化,古代学校的出现。
15、教育目的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代码:07681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学习的一门课程,是以教育学和教育法学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着重阐述法律与教育的关系,教育法的基本原理、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如教育行政机关、学校、教师、学生的法律地位及其权利和义务。
教育中涉及的行政法律问题、民事法律问题和刑事法律问题以及法律责任和法律救济等内容。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这门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课程,本课程设置的总目标是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比较全面系统的掌握教育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了解我国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为依法治教提供知识和材料,使学习者了解如何依法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了解教育活动中带有行政法、民法、刑事法的法律问题,并依法处理学校的法律责任事故,依法保护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章教育法概述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明确依法治教的目的和意义,掌握教育法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依法治教奠定基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依法治教的意义一、依法治教的目的1、依法治教的目的(重点)2、依法治教的意义(重点)二、依法治教的基本要求1、依法治教的基本要求(重点)2、如何依法治教(次重点)第二节教育法的本质一、教育法的特征1、教育法的特征(重点)2、教育法的概念(重点)二、教育法的作用1、教育法的作用(次重点)2、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一般)三、教育法的归属及表现形式1、教育法的表现形式教育法的表现形式与效力(一般)2、教育基本法律、教育单行法律、教育行政规章、部门教育规章、地方性教育法规、地方政府教育规章的基本含义(重点)3、我国现行的教育基本法和单行法(重点)4、教育法、教育法律、教育法规等概念的相互关系(一般)5、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结构(一般)第三节教育法律规范一、教育法律规范的涵义1、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重点)2、法律规范和法律条文的区别(一般)二、教育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1、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次重点)三、教育法律规范的种类1、教育法律规范的种类(重点)2、教育法律规范的种类及含义(重点)第四节教育法律关系一、教育法律关系涵义1、法律关系的涵义及特征(一般)2、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重点)3、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重点)二、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1、教育法律规范主体的含义(重点)2、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次重点)三、教育法律客体1、教育法律客体的含义(重点)2、教育法律客体的主要内容(次重点)四、教育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1、教育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次重点)第五节教育法的实施一、教育法实施的涵义1、教育法实施的涵义(重点)二、教育法的效力1、教育法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效力(一般)三、教育守法和教育违法1、教育守法和教育违法(次重点)2、违法的条件(重点)四、教育法律责任1、教育法律责任(重点)2、追究教育法律责任的原则(一般)第二章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明确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在认识教育行政机关、学校、教师和学生法定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牢固树立教育法律意识,不断提高教育法律法规方面的修养,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政策学(0444)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教育政策学》以教育政策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论述了教育政策学的基本理论,考察了我国教育政策的历史沿革并比较分析了发达国家的教育政策,阐述了教育政策的制定。
执行与评价的原理与方法,分析研究了我国当前的主要教育政策。
本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质的课程,具有客观理论性和实践应用性特点,它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管理专业(专科)课程计划中的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的必修课程和必考课程。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是:使考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较全面地理解教育政策的基本理论,了解我国教育政策的历史及国外教育政策状况,认识我国当前的基本教育政策,比较系统地掌握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价方法,为日后在本职工作中进行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教育政策研究奠定知识和能力基础,从而具备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素养,能胜任普通中、小学学校管理及教育行政部门基层管理工作。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由于本门课程是一门既注重理论认识又注重实践应用的课程,它阐明的是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管理实践之间的关系,因而要求学习者首先应具备教育学、管理学(包括教育行政学)的基础知识,宜在先修《教育学》、《教育行政学》、《现代管理学》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课程。
又由于教育政策学的母体学科是公共政策学以及其综合性特点,因而还要求学习者具备公共政策学及相关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决策技术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使考生更好地认识教育政策的现象和规律,并运用有关理论去研究和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对于已具备教育学专业专科水平的考生来说,本课程的重点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价三部分,难点是概述部分。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教育政策学概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深刻理解教育政策的含义、本质及其功能以及教育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了解教育政策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认识和理解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政策学的问题。
-1-(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教育政策1.教育政策的概念教育政策的含义。
教育政策与教育方计、教育法律的关系。
2.教育政策的本质和特点教育政策的本质。
教育政策的特点。
3.教育政策的功能第二节教育政策学1.教育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政策学的含义。
教育政策学的理论体系。
2.教育政策学的学科性质新兴学科。
中介学科。
综合学科。
3.教育政策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与政策学科的关系。
与教育政治学的关系。
与教育行政学的关系。
与教育社会学的关系。
与教育决策学的关系。
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政策学意义。
指导思想。
途径与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1.教育政策的概念2.教育政策的本质和特点3.教育政策的功能4.教育政策学的研究对象5.教育政策学的学科性质6.教育政策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7.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政策学的建设(四)考核要求1.教育政策的概念(1)识记:教育政策的定义。
(1)领会:教育政策与教育方计、教育法律的关系。
2.教育政策的本质和特点(1)领会:教育政策的本质属性。
教育政策的特点。
3.教育政策的功能-2-(1)识记:教育政策诸种功能的含义。
(2)领会:教育政策诸种功能的特点及其体现。
4.教育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识记:教育政策学的含义。
(2)领会:①教育政策过程、教育政策内容、教育政策组织等教育政策现象表现形式;②教育政策学的理论体系构成。
5.教育政策学的学科性质(1)领会:教育政策学的新兴学科、中介学科、综合学科等学科属性。
6.教育政策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领会:教育政策学分别与政策科学、教育政治学、教育行政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决策学等学科的关系。
7.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政策学的建设(1)简单应用:分析与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政策学的意义、指导思想及途径与方法。
第二章中国教育政策的历史沿革(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我国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不同历史时期教育政策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特点。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古代教育政策1.奴隶社会的教育政策2.秦汉时期的教育政策3.魏晋及隋唐时期的教育政策4.宋元及明清时期的教育政策第二节近代教育政策1.清末:“戊戌变法”与“新政”时期的教育政策2.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政策3.民初北京政府时期的教育政策第三节现代教育政策1.“五四”时期的教育政策-3-2.南京国民党政府的教育政策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的教育政策第四节当代教育政策1.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6)的教育政策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1965)的教育政策3.“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政策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7—1989)的教育政策(三)考核知识点1.从古代、近代、现代至当代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教育政策的基本内容2.不同历史时期教育政策的突出特点(四)考核要求1.古代教育政策(1)识记:①奴隶社会的文教政策;②秦朝的文教政策;③汉朝的文教政策;④魏晋时期的文教政策;⑤隋唐文教政策。
⑥宋元时期的文教政策;⑦明清时期的文教政策。
(2)领会:我国古代文教政策制定的特点。
2.近代教育政策(1)识记:①“戊戌变法”时期教育政策的要点;②“新政”时期教育政策的要点;③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主要教育政策;④民初北京政府时期的各项教育政策。
(2)领会:近代不同时期重视教育方针(宗旨)政策的特点。
3.现代教育政策(1)识记: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教育政策的内容;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教育政策的内容;③“文革”时期教育政策的表现④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教育政策的变革。
第三章发达国家教育政策概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着重掌握发达国家教育政策的决策机构、教育政策的基本过程和教育政策理念,了解发达国家各级教育政策概况及其教育政策的发展走向。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教育政策决策机构1.正式的教育政策决策机构-4-2.非正式的教育政策决策机构第二节教育政策过程1.提出教育政策阶段2.制定教育政策阶段3.执行教育政策阶段4.改变教育政策阶段第三节教育政策理念1.基于“平等”理念的教育政策2.基于“自由”理念的教育政策3.基于“效益”理念的教育政策第四节各级教育政策1.学前教育政策2.初等教育政策3.中等教育政策4.高等教育政策第五节教育政策展望1.重视教育战略地位2.调整教育责权范围3.合理分担教育经费4.改善职业技术教育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6.突出学校服务功能(三)考核知识点1.教育政策的决策机构2.教育政策的基本过程3.教育政策理念4.各级教育政策概况5.教育政策的发展走向(四)考核要求-5-1.教育政策的决策机构(1)识记:①发达国家正式教育政策决策机构类别;②发达国家非正式教育政策决策机构类别。
2.教育政策过程(1)领会:发达国家教育政策基本过程的四个不同阶段。
3.教育政策理念(1)领会:发达国家在“平等”、“自由”、“效益”理念支配下的教育政策的基本内容。
4.各级教育政策(1)领会:发达国家学前、初等、中等、高等各级教育政策的概况。
5.教育政策展望(1)领会:发达国家教育政策的走向、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章教育政策制定(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着重掌握教育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合理的程序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技术。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教育政策制定的原则1.教育政策制定的含义和意义2.教育政策制定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二节教育政策制定的程序1.发现和提出教育政策问题2.确定教育政策目标3.拟定教育政策方案4.科学论证教育政策方案5.进行教育政策决策第三节制定教育政策的方法和技术1.按方法与技术本身的特点来划分2.按方法与技术的作用范围来划分(三)考核知识点-6-1.教育政策制定的概念2.教育政策制定的原则3.教育政策制定的程序4.教育政策制定的方法和技术(四)考核要求1.教育政策制定的概念(1)识记:教育政策制定的含义。
(2)领会:教育政策制定的意义。
2.教育政策制定的原则(1)识记:教育政策制定原则的类别和含义。
(2)领会:贯彻各项教育政策制定原则的基本要求。
3.教育政策制定的程序(1)识记:制定教育政策必须遵循的五条基本程序。
(2)领会:①发现和提出教育政策问题的途径;②教育政策目标的含义、确定教育政策目标应遵循的原则及对教育政策目标进行论证的项目;③拟定教育政策方案应注意的要点;④科学论证教育政策方案的常用方法;⑤领导如何做到教育政策决策的科学化。
4.制定教育政策的方法与技术(1)识记:①按本身特点来划分的制定教育政策的方法与技术的类别;②按作用范围来划分的制定教育政策的方法与技术的类别;③“硬”技术和“软”技术的含义;④预测方法与技术、对策方法与技术、决策方法与技术分别包括的方法种类。
(2)领会:各种教育政策制定的方法与技术的特点、作用和运用要求。
(3)简单应用:运用某种方法与技术在制定教育政策过程中进行有效的预测、对策和决策。
第五章教育政策执行(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着重理解教育政策执行的含义,教育政策执行中必须遵守的原则要求。
理解教育政策反馈与控制的含义及其作用。
了解教育政策执行的基本过程。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教育政策执行的要求1.教育政策执行的含义2.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应遵守的原则要求-7-第二节教育政策执行的过程1.教育政策执行过程的五个阶段:传达学习、调查研究、制定计划、试点推广、检查总结第三节教育政策的反馈与控制1.教育政策反馈2.教育政策控制3.教育政策的控制过程和条件(三)考核知识点1.教育政策执行2.教育政策执行的要求3.教育政策执行的过程4.教育政策的反馈与控制(四)考核要求1.教育政策执行(1)识记:教育政策执行的含义2.教育政策执行的要求(1)识记:教育政策执行的两条基本原则要求。
(2)领会:如何贯彻“慎重严肃、科学求实”的要求;如何贯彻“结合实际、灵活创新”的要求。
3.教育政策执行的过程(1)识记:教育政策执行过程的五个阶段。
(2)领会:教育政策执行过程每一阶段的工作内容与要求。
4.教育政策的反馈与控制(1)识记:①教育政策反馈的含义;②教育政策控制的含义。
(2)领会:①教育政策反馈的作用;②教育政策控制的作用;③教育政策反馈的过程以及要具备的条件;④教育政策控制的过程以及有效的政策控制应具备的条件。
第六章教育政策评价(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着重理解教育政策评价的概念、目的、意义和性质,掌握教育政策评价的准则,了解教育政策评价的类型并掌握教育政策评价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内容-8-第一节教育政策评价概述1.教育政策评价的概念2.教育政策评价的目的和意义第二节教育政策评价的标准1.教育政策投入2.教育政策效益3.教育政策效率4.教育政策回应程度第三节教育政策评价的类型1.非正式评价与正式评价2.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3.预评价、执行评价和后评价第四节教育政策评价的基本方法1.一般性“前后”对比分析2.“投影——实施后”对比分析3.政策“有一—无”对比分析4.“控制组——实验组”对比分析(三)考核知识点1.教育政策评价的概念2.教育政策评价的目的和意义3.教育政策评价的标准4.教育政策评价的类型5.教育政策评价的基本方法(四)考核要求1.教育政策评价概述(1)识记:教育政策评价的含义及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