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表

合集下载

(整理)公路常用评定公式

(整理)公路常用评定公式

公路常用评定公式一、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H.0.1 评定路段内路面结构层厚度按代表值和单个合格值的允许偏差进行评定。

H.0.2 按规定频率,采用挖验或钻取芯样测定厚度。

H.0.3 厚度代表值为厚度的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值,即:X L=X-t a/√ ̄n*S式中:X—厚度代表值(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LX—厚度平均值;S—标准差;n—检查数量;—t分布表中随测点数和保证率(或置信度a)而变的系数,可查附表B。

ta采用的保证率:高速、一级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9%,面层为95%。

其他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5%,面层为90%。

H.0.4 当厚度代表值大于等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则按单个检查值的偏差不超过单点合格值来计算合格率;当厚度代表值小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相应分项工程评为不合格。

代表值和单点合格值的允许偏差见第7章各节实测项目表。

H.0.5 沥青面层一般按沥青铺筑层总厚度进行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分2~3层铺筑时,还应进行上面层厚度检查和评定。

二、路基、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弯沉值评定I.0.1 弯沉值用贝克曼梁或自动弯沉仪测量。

每一双车道评定路段(不超过lkm)检查80~100个点,多车道公路必须按车道数与双车道之比,相应增加测点。

I.0.2 弯沉代表值为弯沉测量值的上波动界限,用下式计算:lr =l+ZaS式中:lr—弯沉代表值(0.0lmm);—实测弯沉的平均值:S—标准差:Za—与要求保证率有关的系数,见附表I。

附表I Za值层位Za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三级公路沥青面层 1.645 1.5路基 2.0 1.645I.0.3 当路基和柔性基层、底基层的弯沉代表值不符合要求时,可将超出l±(2~3)S的弯沉特异值舍弃,重新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对舍弃的弯沉值大于l+(2~3)S的点,应找出其周围界限,进行局部处理。

用两台弯沉仪同时进行左右轮弯沉值测定时,应按两个独立测点计,不能采用左右两点的平均值。

公路工程项目-路基路面厚度检测报告(一)(钻芯法)(模板)

公路工程项目-路基路面厚度检测报告(一)(钻芯法)(模板)

试验室名称:中咨公路养护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报告编号:试验室名称:中咨公路养护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报告编号:报告说明一、项目概况受****************委托,中咨公路养护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年*月*日对***********路面桩号K****-K******层的厚度进行检测。

二、检测依据、检测方法及设备1.检测依据(1)《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沥青混凝土面层设计厚度由委托单位提供,其设计厚度值为**cm 。

2.检测方法遵照《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T 0912-2008)的要求,使用取芯机钻取沥青路面芯样,钻孔深度必须达到层厚,清除底面灰土,找出与下层的分界面。

用钢板尺沿圆周的对称的十字方向四处量取表面层至上下层界面的高度,取平均值,准确至1mm 。

检测频率为5点/km 。

3.检测设备本次检测主要仪器设备见表2-1。

表2-1 主要仪器设备表(1)计算各个断面的实测厚度T 1i 与设计厚度T 0i 之差。

i i i T T T 01-=∆式中:T 1—路面实测厚度(m ); T 1i —路面的设计厚度(m );△B i —路面的实测厚度和设计厚度的差值(m )。

(2)测定值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NT T i ∑=试验室名称:中咨公路养护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报告编号:100⨯=TSC V 式中:T i —各个测点的测定值;N —一个评定路段内的测点数;T —一个评定路段内测定值的平均值; S —一个评定路段内测定值的标准差;C V —一个评定路段内测定值的变异系数(%)。

(3)厚度代表值S n t T T L α-=式中:T L —厚度代表值; T —厚度平均值; S —标准差; n —检测点数;t α—t 分布表中随测点数和保证率(或置信度α)而变的系数。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路面工程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路面工程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路面工程————————————————————————————————作者:————————————————————————————————日期:7.路面工程7.1一般规定7.1.1路面工程的实测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其他公路(指二级及以下公路)两档设定。

对于在设计和合同文件中提高了技术要求的二级公路,其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按设计和合同文件的要求进行,但不应高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检验评定标准。

7.1.2路面工程实测项目规定的检查频率为双车道公路每一检查段内的检查频率(按㎡或m3或工作班设定的检查频率除外),多车道公路的路面各结构层均须按其车道数与双车道数之比,相应增加检查数量。

7.1.3各类基层和底基层压实度代表值(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不得小于规定代表值,单点不得小于规定极值。

小于规定代表值2个百分点的测点,应按其占总检查点数的百分率计算合格率。

7.1.4垫层的质量要求同相同材料的其他公路的底基层;联结层的质量要求同相应的基层或面层;中级路面的质量要求同相同材料的其他公路的基层。

7.1.5路面表层平整度检查测定以自动或半自动的平整度仪为主,全线每车道连续测定按每100m输出结果计算合格率。

采用3m直尺测定路面各结构层平整度时,以最大间隙作为指标,按尺数计算合格率。

7.1.6路面表层渗水系数宜在路面成型后立即测定。

7.1.7路面各结构层厚度按代表值和单点合格值设定允许偏差。

当代表值偏差超过规定值时,该分项工程评为不合格;当代表值偏差满足要求时,按单个检查值的偏差不超过单点合格值的测点数计算合格率。

7.1.8材料要求和配比控制列入各节基本要求,可通过检查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的资料进行评定。

7.1.9水泥混凝土上加铺沥青面层的复合式路面,两种结构均需进行检查评定。

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不检查抗滑构造,平整度可按相应等级公路的标准;沥青面层不检查弯沉。

7.1.10路面基层完工后应按时浇洒透层油或铺筑下封层,透层油透入深度不小于5㎜,不得使用透入能力差的材料做透层油。

路面结构层厚度

路面结构层厚度
序号
路名
长度 宽度
中山路(新华路至江北大道、西江大桥南
1
侧桥头至江南大道、江南大道至马骝塘、 3940
马骝塘至南环路)
1.1
新华路至江北大道段
440
60
1.2
西江大桥南侧桥头至江南大道段
1800
30
1.3
江南大道至马骝塘段
800
50
1.4
马骝塘至南环路段
900
56
2
廉石路西延段(港南路往西)
320
26
10
20
民族路
360
10
结构层组成
级配碎石层 水稳层 厚度(cm) 厚度(cm)
级配碎石层+水泥稳定碎石层+混凝土面层
20
20
级配碎石层+水泥稳定碎石层混凝土面层+沥青面层
20
20
级配碎石层+水泥稳定碎石层+混凝土面层
20
20
级配碎石层+水泥稳定碎石层+混凝土面层
20
20
级配碎石层+水泥稳定碎石层+混凝土面层
3
廉石路北侧支路(中山路至南郡名邸)
930
15
4
南苑街(中山路至金田路)
417
12
5
北苑街(中山路至民生东侧支路与荷城路 交叉口)
970
12
6
兴贵路(仙衣路至民生路)
350
14
7
港宝街(江北大道至金港大道)
1093
8
新华路(港宝街至中山路)
320
12
9
安吉街(金港大道至荷城路)
348
12

公路工程质量评定表格(标准表格)

公路工程质量评定表格(标准表格)

公路工程质量评定表说明1、本套表格适用于公路工程建设上运用,包括试验、检测、评定及施工原始记录。

2、本套表格包含评定标准(F80/1-2004) 要求评分的部分项目。

事实上本套表格是工程质量检验报告单所对应项目的评分表。

目的是对工程进行最终评定结论,作为交竣工验收的重要资料。

评定标准未规定的项目不列入此表。

3、总评表是评表的汇总。

权重依据评定标准附录A 的规定,因此总评表的数据来源于评表的结果。

总评表结果即得出工程项目的评定结果。

4、由于评表的规定分有部分项目可能有增减,有的评表未填写规定分。

填表人依据实际状况填写。

5、对于路途工程可分段评定,在桩号及部位栏填上起止桩号,并在表头填上“第×段共×段”,标段评定时以路途长度加权平均。

6、数据应真实牢靠,不能及施工检查数据有冲突。

甲方代表、监理工程师应细致审核把关,并比照评定标准的外观检查项目进行评定,最终签名认可。

7、路基、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弯沉值评定参见附录I8、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参见附录E9、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评定参见附录C10、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参见附录H11、路基、路面压实评定参见附录B12、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参见附录D13、水泥砂浆强度评定参见附录F14、单位、分部及分项工程的划分参见附录A15、分项工程质量评分,其检验内容包括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鉴定和质量保证资料四个部分。

只有在其运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施工工艺符合基本要求的规定,且无严峻外观缺陷和质量保证资料真实并基本齐全时,才能对分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评定。

16、分项工程的评分值满分为100分,按实测项目接受加权平均法计算。

存在外观缺陷或资料不全时,须予减分。

Z[检查项目得分×权值]分项工程得分Z 检查项目权值分项工程评分值=分项工程得分—外观缺陷减分—资料不全减分(1)基本要求检查分项工程所列基本要求,对施工质量优劣具有关键作用,应按基本要求对工程进行细致检查。

沥青路面面层常见厚度

沥青路面面层常见厚度

我国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的合理厚度应在12~18 cm(看交通量,实际采用的有很多更厚的,从工程实践的体会中了解到,16cm厚的面层仍感觉有点薄,18cm可能会较合适。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的厚度差异很大,薄的仅10cm左右,厚的20cm左右,最厚达32cm。

壳牌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在概括各国的观点和使用经验时指出,水泥底基层上沥青路面面层厚度取决于答应产生裂缝的程度,常变化在15~25cm之间。

采用沥青路面时,二级公路采用的沥青混凝土层厚度应不小于7cm,三级公路采用的沥青混合料层厚度应不小于3cm,并应根据道路交通量的大小等因素进行合理沥青层厚度的选择。

采用水泥砼路面时,二级公路板厚应不小于22cm,三级公路板厚一般不小于20cm,四级公路路面宽度为3.5米时板厚不得小于16cm,路面宽度大于3.5米时板厚不得小于18cm。

新建、改建(路面)的农村公路,路面基层应采用水泥稳定碎石、二灰碎石等半刚性材料,其厚度不应小于16cm。

新建的农村公路路面底基层应采用水泥稳定粒料(土)、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石灰稳定粒料(土)、石灰工业废渣、填隙碎石等或其它适宜的当地材料铺筑。

三级公路:基层:水稳砂砾,厚度20厘米;面层:沥青碎石+沥青混凝土,厚度10厘米。

三级公路为10年沥青贯入式适用于二、三级公路,也可作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联结层。

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表面处治可改善路面行车条件,承担行车磨耗及大气作用,延长路面使用年限。

所铺筑的沥青路面,其厚度可大于3厘米。

在计算路面厚度时,其强度一般不计。

沥青表面处治,一般用于三级公路,也可用作沥青路面的磨耗层、防滑层。

我们此次调查的路段有:广州—佛山高速公路、广州—深圳高速公路、广州—花都高速公路和深圳深南大道一级公路。

名称路段面层联结层基层广深4cm沥青混凝土磨耗层10cm沥青碎石23cm水泥碎石上基层8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25cm级配碎石底基层10cm沥青碎石下面层广佛4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6cm沥青碎石25cm6%水泥石屑上基层5cm沥青下面层25~28cm4%水泥土(石粉砂砾)底基层广花3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20cm6%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30cm4%水泥稳定碎石、石粉底基层4cm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深南5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40cm6%水泥石屑上基层8cm沥青贯入下面层15cm4%水泥石屑底基层从表中的路面结构来看,广深高速公路是最厚的,包括联结层其面层厚度为32cm,路面总厚为100~110cm,这个结构是当时外商出于商业目的,自己定的,不是从技术角度考虑的,所以受到了专家的批评,被认为是不合理不经济的结构,尤其不适用于高温多雨的广东地区深南大道是1990年建成通车的汽一级专用路,沥青面层13cm厚,沥青下面层是8cm的沥青贯入式,从使用情况来看,这段路结构较合理杭甬高速公路的情况,这条路始建于1992年,完工于1995年,路面结构为:计划后续3~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中粒式沥青混凝土4~6cm沥青碎石5~8cm二灰碎石或水泥稳定碎石28~34cm级配碎石20cm杭甬路所经地带的软土深度在全国是最严重的,深达60m,含水量70~80%,沉降量达到填一半陷一半,全线145km,有94.5km为软土,占杭甬路总长的65.2%,考虑到深层特厚软土通车后必定会出现较大的不均匀沉降,计划采用过渡路面,分二期铺筑,一期面层厚度为12cm左右,二期路面间隔5年,铺筑后为12~18cm.全线路基平均高度为3.8m.由于当时工期紧,预压期没达到要求,提前1年完工。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 F80-1---2017)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 F80-1---2017)

7 路面工程(29-39页)7.1 一般规定7.2 水泥混凝土面层7.3 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沥青碎(砾)石面层7.4 沥青贯入式面层(或上拌下贯式面层)7.5 沥青表面处置面层7.6 稳定土基层和底基层7.7 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7.8 级配碎(砾)石基层和底基层7.9 填隙碎石(矿渣)基层和底基层7.10 路缘石铺设7.11 路肩7 路面工程7.1 一般规定7.1.1 路面工程的实测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应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其他公路两档确定,路面结构层厚度检验标准均为允许偏差。

7.1.2 垫层应按相同材料的底基层检验。

透层、黏层和封层的基本要求应与本标准第7.5.1条沥青表面处置层相同。

水泥混凝土面层中钢筋加工及安装分项工程应按本标准第8章的要求进行检验。

7.1.3 水泥混凝土上加铺沥青面层的复合式路面,两种结构均应进行检验评定。

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可不检查抗滑构造深度,平整度应符合相应等级公路的标准;沥青面层可不检查弯沉。

7.1.4 稳定土基层和底基层包括水泥土、石灰土、石灰粉煤灰、石灰粉煤灰土等;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包括水泥稳定材料、石灰稳定材料、石灰粉煤灰材料、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等。

7.1.5 粒料基层完工后应及时洒布透层油并铺筑封层,透层油透入深度应不小于5mm,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透层油透入深度宜不小于3mm。

7.2 水泥混凝土面层7.2.1 水泥混凝土面层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 基层质量应符合规范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表面清洁、无浮土。

2 接缝填缝料应符合规范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3 接缝的位置、规格、尺寸及传力杆、拉力杆的设置应满足设计要求。

4 混凝土路面铺筑后按施工规范要求养护。

5 应对干缩、温缩产生的裂缝进行处理。

7.2.2 水泥混凝土面层实测项目应符合表7.2.2的规定。

7.2.3 水泥混凝土面层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应出现附录P中板的外观限制缺陷。

2 面板不应有坑穴、鼓包和掉角。

城市道路各类道路路面结构层类别、型号、厚度表3页word文档

城市道路各类道路路面结构层类别、型号、厚度表3页word文档

城市道路各类道路路面结构层类别、型号、厚度表(北京地区)注:1.符号:AC为密级配沥青砼,AM为半开级配沥青碎石。

2.本表中半刚性基层上必须喷洒透层油,各沥青层之间必须喷洒粘层油。

透层油规格和用量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JTJF40-2004表9.1.4中值,粘层油规格及用量见表9.2.3中值,粘层油一般宜用快裂或中裂乳化沥青,对于快速路、主干路宜用改性乳化沥青。

3.石灰粉煤灰碎石的没层压实厚度:常用15~18cm,最大不超过20cm,设计按此原则分层。

4.为提高基层早期强度,将上基层改用水泥稳定碎石可与石灰稳定碎石进行等厚替换。

5.非机动车道(2)的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中,若能就地取砂砾材料时,底基层可以改用复合级配的沙砾材料,厚度为18cm。

6.沥青层压实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粒径的2.5~3倍(SMA仍为2~2.5倍),道路石油沥青分为A,B,C三个等级,其适用范围见表4.2.1-1,表中道路类别按以下更改套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相当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二级公路相当于城市次干路,三级公路相当于城市支路。

以往的重交通石油沥青和中、轻交通道路石油沥青不再使用。

沥青标号100号取消,北京地区适用90号及70好道路石油沥青。

7.结构选择:①.经论证道路类别、土基回弹模量EO后,可直接查表内各层厚度数值;当采用的土基回弹量EO值在表列EO值之间时,可按内插法增建基层厚度,沥青面层不变。

②.快速路(1)适用于快速环路或国道高速公路的市区段,快速路(2)适用于快速环路之间的快速连接线,或交通量低于快速路(1)的快速路。

③.连续通行主干路适用于中间设置隔离带和部分控制出口,主干路两侧设置由辅路(或非机动车道)的主干路。

④.对于互通式立交匝道,可以采用次干路(1)的结构,但其表面层的沥青砼合料种类、型号应与主路的表面层一致;定向匝道宜用快速路(2)的结构。

⑤.快速路辅路可以采用次干路(2)的结构,当预计初期的公交车超过1辆/分钟时,宜采用次干路(1)的结构⑥.居住区内主要道路可以采用支路结构,次要道路采用非机动车道结构。

路面厚度代表值计算表第二版

路面厚度代表值计算表第二版

178 168 185 182 190 185 204 175 170 180 191 185 178 199 201 205 210 186 192 188 195 201
实 测 项 目 1△
厚度 (mm)
198
代表值 (mm)
-5
合格值 (mm)
-10
设计厚度(mm) 180
保证率(%) 90
填表员:
13
14
15
16
0.376 0.361 0.347 0.335
0.494 0.473 0.455 0.438
0.744 0.708 0.678 0.651
17
18
19
20
21
0.324 0.314 0.305 0.297 0.289
0.423 0.41 0.398 0.387 0.376
0.626 0.605 0.586 0.568 0.552
170
<设计厚度-合格值偏差的测点数
0
合格率(%)
100.0
评定结果
监理工程师:

合格 月日
说明:仅需要从黄色区域输入检测数据,其他区域为自动生成数据。
测点数 N
2
保证率 90%
2.176
保证率 95%
4.465
保证率 99%
22.501
3
1.089
1.686
4.201
1 0.275
4
5
6
7
0.819
22
23
24
25
0.282 0.275 0.269 0.264
0.367 0.358 0.35 0.342
0.537 0.523 0.51 0.498

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表(代表值自动计算)教学内容

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表(代表值自动计算)教学内容

190 186 145

项 目
1△
厚度 (mm)
合格值 (mm)
-10
设计厚度(mm) 180
一级路路面基层 保证率(%) 99
XL≥设计厚度-代表值偏差,合格率=>设计厚度-合格值偏差的检测点数所占的百分率;XL<设计厚度-代表值偏差时不合格
检测点数
28
设计厚度-代表值偏差
175
系数ta/√-n(查表) 厚度平均值-X 均方差S
山东省***高速公路***段公路工程项目
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表
施工单位: 山东省***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山东省***公路工程监理检测中心
工程名称 :第一合同段 桩号及部位:K99+888-K188+999
合 同 号 : ZC0028 编 号: GC006
项 检 查 规定值或允许
实测值
次 项目
0.31
0.306 0.301 0.297 0.292 0.288 0.284 0.279 0.275
0.27
0.266 0.263
0.26
0.257 0.254 0.252 0.249 0.246 0.243
0.24
0.237
0.487 0.477 0.467 0.458 0.449 0.442 0.436 0.429 0.423 0.416 0.409 0.403 0.396
保证率 99%
2
2.176 4.465 22.501
3
1.089
1.686
4.201
1 0.25
4
0.819
1.177
2.27
2 0.322
56
0.686 0.603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 F80-1---2017)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 F80-1---2017)

7 路面工程(29-39页)7.1 一般规定7.2 水泥混凝土面层7.3 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沥青碎(砾)石面层7.4 沥青贯入式面层(或上拌下贯式面层)7.5 沥青表面处置面层7.6 稳定土基层和底基层7.7 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7.8 级配碎(砾)石基层和底基层7.9 填隙碎石(矿渣)基层和底基层7.10 路缘石铺设7.11 路肩7 路面工程7.1 一般规定7.1.1 路面工程的实测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应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其他公路两档确定,路面结构层厚度检验标准均为允许偏差。

7.1.2 垫层应按相同材料的底基层检验。

透层、黏层和封层的基本要求应与本标准第7.5.1条沥青表面处置层相同。

水泥混凝土面层中钢筋加工及安装分项工程应按本标准第8章的要求进行检验。

7.1.3 水泥混凝土上加铺沥青面层的复合式路面,两种结构均应进行检验评定。

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可不检查抗滑构造深度,平整度应符合相应等级公路的标准;沥青面层可不检查弯沉。

7.1.4 稳定土基层和底基层包括水泥土、石灰土、石灰粉煤灰、石灰粉煤灰土等;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包括水泥稳定材料、石灰稳定材料、石灰粉煤灰材料、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等。

7.1.5 粒料基层完工后应及时洒布透层油并铺筑封层,透层油透入深度应不小于5mm,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透层油透入深度宜不小于3mm。

7.2 水泥混凝土面层7.2.1 水泥混凝土面层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 基层质量应符合规范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表面清洁、无浮土。

2 接缝填缝料应符合规范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3 接缝的位置、规格、尺寸及传力杆、拉力杆的设置应满足设计要求。

4 混凝土路面铺筑后按施工规范要求养护。

5 应对干缩、温缩产生的裂缝进行处理。

7.2.2 水泥混凝土面层实测项目应符合表7.2.2的规定。

7.2.3 水泥混凝土面层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应出现附录P中板的外观限制缺陷。

2 面板不应有坑穴、鼓包和掉角。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 F80-1---2017)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 F80-1---2017)

7 路面工程(29-39页)7.1 一般规定7.2 水泥混凝土面层7.3 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沥青碎(砾)石面层7.4 沥青贯入式面层(或上拌下贯式面层)7.5 沥青表面处置面层7.6 稳定土基层和底基层7.7 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7.8 级配碎(砾)石基层和底基层7.9 填隙碎石(矿渣)基层和底基层7.10 路缘石铺设7.11 路肩7 路面工程7.1 一般规定7.1.1 路面工程的实测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应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其他公路两档确定,路面结构层厚度检验标准均为允许偏差。

7.1.2 垫层应按相同材料的底基层检验。

透层、黏层和封层的基本要求应与本标准第7.5.1条沥青表面处置层相同。

水泥混凝土面层中钢筋加工及安装分项工程应按本标准第8章的要求进行检验。

7.1.3 水泥混凝土上加铺沥青面层的复合式路面,两种结构均应进行检验评定。

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可不检查抗滑构造深度,平整度应符合相应等级公路的标准;沥青面层可不检查弯沉。

7.1.4 稳定土基层和底基层包括水泥土、石灰土、石灰粉煤灰、石灰粉煤灰土等;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包括水泥稳定材料、石灰稳定材料、石灰粉煤灰材料、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等。

7.1.5 粒料基层完工后应及时洒布透层油并铺筑封层,透层油透入深度应不小于5mm,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透层油透入深度宜不小于3mm。

7.2 水泥混凝土面层7.2.1 水泥混凝土面层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 基层质量应符合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表面清洁、无浮土。

2 接缝填缝料应符合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3 接缝的位置、规格、尺寸及传力杆、拉力杆的设置应满足设计要求。

4 混凝土路面铺筑后按施工规要求养护。

5 应对干缩、温缩产生的裂缝进行处理。

7.2.2 水泥混凝土面层实测项目应符合表7.2.2的规定。

表7.2.2 水泥混凝土面层实测项目7.2.3 水泥混凝土面层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应出现附录P中板的外观限制缺陷。

公路常用评定公式

公路常用评定公式

公路常用评定公式一、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H.0.1 评定路段内路面结构层厚度按代表值和单个合格值的允许偏差进行评定。

H.0.2 按规定频率,采用挖验或钻取芯样测定厚度。

H.0.3 厚度代表值为厚度的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值,即:X L=X-t a/√ ̄n*S—厚度代表值(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式中:XLX—厚度平均值;S—标准差;n—检查数量;—t分布表中随测点数和保证率(或置信度a)而变的系数,可查附表B。

ta采用的保证率:高速、一级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9%,面层为95%。

其他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5%,面层为90%。

H.0.4 当厚度代表值大于等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则按单个检查值的偏差不超过单点合格值来计算合格率;当厚度代表值小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相应分项工程评为不合格。

代表值和单点合格值的允许偏差见第7章各节实测项目表。

H.0.5 沥青面层一般按沥青铺筑层总厚度进行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分2~3层铺筑时,还应进行上面层厚度检查和评定。

二、路基、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弯沉值评定I.0.1 弯沉值用贝克曼梁或自动弯沉仪测量。

每一双车道评定路段(不超过lkm)检查80~100个点,多车道公路必须按车道数与双车道之比,相应增加测点。

I.0.2 弯沉代表值为弯沉测量值的上波动界限,用下式计算:lr =l+ZaS式中:lr—弯沉代表值(0.0lmm);—实测弯沉的平均值:S—标准差:Za—与要求保证率有关的系数,见附表I。

附表I Za值层位Za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三级公路沥青面层 1.645 1.5路基 2.0 1.645I.0.3 当路基和柔性基层、底基层的弯沉代表值不符合要求时,可将超出l±(2~3)S的弯沉特异值舍弃,重新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对舍弃的弯沉值大于l+(2~3)S的点,应找出其周围界限,进行局部处理。

用两台弯沉仪同时进行左右轮弯沉值测定时,应按两个独立测点计,不能采用左右两点的平均值。

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表

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表

设计厚度(mm)
检测点数(n)
设计厚度-代表值偏差
系数ta/√-n(查表) 厚度平均值-X 均方差S
代表值XL=-X-ta/√-n*S
设计厚度-合格值偏差 <设计厚度-合格值偏差的测点数
合格率(%)
评定结果
填表人:
试验室负责人:
质检负责人:
年月日
公路工程项目
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表
施工自检

工程



桩号

及部
合同
号:编
号:
检测评定表
项 检查 次 项目
允许偏差
实测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代表值XL -5
实 测 项 目 1△ 厚度(mm)
合格值 -10
评定标准:当XL≥设计厚度-代表值偏差时,则按单个检查值的偏差不超过单点合格值来计算合格率;当XL<设计厚度-代表值偏差时,评定为不合格。

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标准及方法的探讨

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标准及方法的探讨

现上述控制标准不合理,可能导致在施工平均厚度小于设计厚度的情况下,代表值和合格值满足要求,而
《标准》对平均值又没有明确要求。为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管理控制水平,吉林省交通厅下发了《关
于发布沥青路面厚度评定补充规定的通知》(吉交发[2008]23 号),通知中对沥青路面厚度的代表值和
合格值的允许偏差进行了调整。详见表 3
2
按单点是否合格计算合格率,当代表值不合格时,合格率为零,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有不当之处。如表 4
中的检测数据。
表 4 几组沥青路面厚度检测数据计算分析表
检测项 编号

厚度实测值(mm)
要求
统计
设计
标准 检测点 计算代
合格 合格 合格
平均值
代表
法合

差 数 表值
值 点数 率

格率
总厚度 Ⅰ 135.3 140.5 161 134.5 164 159.8 150 144.3 160.3 157.5 150 150.72 11.30 10 144.17 142.5 135 9 90 91.79
进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由于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现象经常发生,为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沥青路面的设计厚度在逐步增加,
如某高速公路沥青面层设计厚度为 25(5.5+7+12.5)cm,按《标准》计算,其上面层代表值为-5.5mm,合
格值为-11mm,总厚度代表值为-12.5mm,合格值为-25mm。质量监督站在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抽查中发
高速、一级公路
代表值
合格值
-5mm
-10mm
-10%h
-20% h
-5%H
-10% H
-8mm

路面厚度计算(共6页)

路面厚度计算(共6页)

枣潜高速公路新建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hòudù)计算一、主线(zhǔ xiàn)路面1、基本(jīběn)资料枣潜高速公路(ɡāo sùɡōnɡ lù)地处Ⅴ1区,双向四车道,根据工可研究报告可知路段所在地区近期交通组成与交通量及轴载换算,见表1。

预测交通量增长率见表2。

表1 近期交通组成与交通量及轴载换算表2 预测交通量年增长率1)、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2636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1.905121E+07属重交通等级2)、当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969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7003270属中等交通等级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重交通等级2、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计算根据本地区的路用材料,结合已有工程经验与典型结构,初步拟定路面结构组合与各层厚度如下: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2×20cm水泥稳定碎石+ ? cm级配碎石。

以级配碎石为设计层,设计层最小厚度:20cm。

该结构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基层类型(lèixíng)系数为1.0,经计算(j ì suàn),路面(lùmiàn)设计弯沉值为21(0.01mm)。

利用计算程序计算得出(dé ch ū),当级配碎石厚度为20cm时同时满足设计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的要求。

表3 路面材料设计参数1)、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H( 6 )= 200 mm LS= 19.1 (0.01mm)由于设计层厚度 H( 6 )=Hmin时 LS<=LD,故弯沉计算已满足要求 .2)、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H( 6 )= 200 m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6 )= 200 m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6 )= 200 m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6 )= 200 m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6 )= 200 mm(第 5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3、交工验收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计算1)、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第 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9.1 (0.01mm)第 2 层路面(lùmiàn)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0.7 (0.01mm)第 3 层路面顶面交(miàn jiāo)工验收弯沉值 LS= 23.2 (0.01mm)第 4 层路面顶面交(miàn jiāo)工验收弯沉值 LS= 27.1 (0.01mm)第 5 层路面顶面交(miàn jiāo)工验收弯沉值 LS= 54.2 (0.01mm)第 6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70.6 (0.01mm)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32.9 (0.01mm)(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式计算)2)、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底面最大拉应力:(未考虑综合影响系数) 第 1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1 )=-0.185 (MPa)第 2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2 )=-0.017 (MPa)第 3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3 )=-0.032 (MPa)第 4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4 )= 0.032 (MPa)第 5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5 )= 0.111 (MPa)二、枢纽互通(hùtōng)路面1、基本(jīběn)资料根据(gēnjù)工可研究报告可知路段所在地区近期交通(jiāotōng)组成与交通量及轴载换算,见表4。

7路面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doc

7路面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doc

E7.2.2水泥混凝土面层质量检验评定表分项工程名称:所属分部工程名称: 所属建设项目: 工程部位:(桩号、墩台号、孔号)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编号:1、基层质量必须符合规定要求,并应进行弯沉测定,验算的基层整体模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2、水泥强度、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应符合国家标准及有关规范的规定。

3、粗基 本 细集料、水、外加剂及接缝填缝料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4、施工配合比应根据现场测定水泥的实际强度进行计算,并经试验,选择采用最佳配合比。

5、接缝的位置、要 求规格、尺寸及传力杆、拉力杆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6、路面拉毛或机具压槽等抗滑措施,其构造深度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7、面层与其他构造物相接应平顺,检查井井盖顶面高程应高于周边路面 1~ 3mm 。

雨水口标高按设计比路面低 5~8 mm ,路面边缘无积水现象。

8、混凝土路面铺筑后按施工规范要求养生。

项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实 测 值 或 实 测 偏 差 值 质 量 评 定检 查 项 目高速公路平均值 合格率权 加权 次其他公路12345得分一级公路 678910(%)值 得分代表值1△ 弯拉强度( MPa ) 在合格标准之内3 2△板厚度 代表值- 53(mm)合格值- 10实平 σ(mm)1.22.03 整IRI(m/km) 2.0 3.2 测度最大间隙h(mm)—5一般路段不小于一般路段不小于项 4 抗滑构造深度( mm )0.7 且不大于 1.1; 0.5 且不大于 1.0;特殊路段不小于 特殊路段不小于目0.8 且不大于 1.20.6 且不大于 1.15 相邻板高差( mm ) 236 纵、横缝顺直度 (mm)10 7 中线平面偏位( mm ) 20 8 路面宽度( mm )±209 纵断高程( mm ) ± 10 ± 15 10横 坡( %)± 0.15± 0.25分 项 工 程 得 分合 计外 观 鉴 定减 分 监理意见质量保证资料 减 分工程质量等级评定评 分:质量等级:222 1 1 1 11检验负责人:检测:记录:复核:年月日E7.3.2 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沥青碎(砾)石面层质量检验评定表分项工程名称:所属分部工程名称:所属建设项目:工程部位:(桩号、墩台号、孔号)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编号:基本 1 、沥青混合料的矿料质量及矿料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13路面结构厚度汇总表

13路面结构厚度汇总表
路面结构厚度汇总表
(编号: 建设项目:省道S323线新密关口至登封张庄段改建工程 施工单位: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合同号:S323Z01-4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平均值 均方差 16.09 0.32 桩 号 路段桩号: 厚度(cm) 16.2 15.7 15.9 15.8 15.8 15.7 16.5 16.5 16.5 15.9 15.9 16.3 15.8 16.5 16.3 序号 ) 分部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 设计厚度: 桩 号 厚度(cm)
统计:
复核:监理工程师:源自日期:B-4-05 路面工程
根据TJT071-98附录B n= ta √n = X1= x-ta · s √n =
评定结果:
x = s=
式中:X1:厚度代表值;X:厚度平均值; s:标准差;n:检查数量 ta:t分布表中随测点数和保证率(或置信度)而变的系数, 采用 的保证率: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9%,面层为 95%,其他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5%,路基、路面面层为90%。 当厚度代表值大于等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则按 单个检查值的偏差是否超过极值来评定合格率和计算应得分 数;当厚度代表值小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则厚 度指标评为零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格率(%)
评定结果
填表人:
试验室负责人:
质检负责人:
年月日
合格值 -10
评定标准:当XL≥设计厚度-代表值偏差时,则按单个检查值的偏差不超过单点合格值来计算合格率;当XL<设计厚度-代表值偏差时,评定为不合格。
设计厚度(mm)
检测点数(n)
设计厚度-代表值偏差
系数ta/√-n(查表) 厚度平均值-X 均方差S
代表值XL=-X-ta/√-n*S
设计厚度-合格值偏差 <设计厚度-合格值偏差的测点数
省道303线映秀至卧龙公路恢复重建工程(调整)项目
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表
施工自检

工程



桩号

及部
合同
号: 编号:检源自评定表7项 检查 次 项目
允许偏差
实测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代表值XL -5
实 测 项 目 1△ 厚度(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