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重要题型全总结

合集下载

物理题型归纳总结高中

物理题型归纳总结高中

物理题型归纳总结高中高中物理是学生们学习的一门重要科目,考试中物理题型占有一定比重。

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物理考试,我们需要对物理题型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答各种类型的物理问题。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题型进行归纳总结,以供学生们参考。

一、选择题选择题是高中物理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主要考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选择题分为单选和多选两种形式,下面将对这两种形式进行简要总结。

1. 单选题单选题是最常见的选择题形式之一,要求从四个选项中选择出一个正确答案。

在解答单选题时,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题目要求,并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在考试中,我们要注意审题,理解题目的意思,并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进行答题。

2. 多选题多选题要求从多个选项中选择出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

解答多选题时,我们需要仔细分析每个选项,并结合自己对题目的理解,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在考试中,我们应当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限制条件,准确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二、计算题计算题是高中物理考试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主要考察对物理公式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下面将对计算题进行总结。

1. 基础计算题基础计算题要求根据已知条件和物理公式进行计算,计算出题目所要求的结果。

在解答基础计算题时,我们需要熟练掌握常用的物理公式,理解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

2. 复杂计算题复杂计算题相对于基础计算题来说,难度较大,需要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在解答复杂计算题时,我们要注意整体的思路和方法,分析问题,找到解题的关键步骤,逐步解决复杂的计算过程。

三、应用题应用题是物理考试中较为综合和灵活的一种题型,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实际问题中。

下面将对应用题进行总结。

1. 实验题实验题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和实验原理,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

在解答实验题时,我们需要熟悉实验操作和实验过程,理解实验原理,并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与解题方法全汇总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与解题方法全汇总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与解题方法全汇总题型1 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

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题型2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

题型3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

(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题型4 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提炼与拓展)(附答案)【可修改文字】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提炼与拓展)(附答案)【可修改文字】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中物理常考题型(提炼与拓展)(附答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与直线运动研究一、本章题型综述本考点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章节,是整个物理基础内容之一,是动力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本考点涉及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诸多物理量,基本公式也较多,同时还有描述运动规律的s-t图象、v-t图象、测定加速度时用到的“逐差法”等知识近两年来,高考主要考查直线运动的有关概念、规律及其应用,重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及v-t图象。

对本考点知识的考查既有单独命题,也有与牛顿运动定律以及今后学习的电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磁场中通电导体的运动、电磁感应现象等知识结合起来,作为综合试题中的一个知识点加以体现,以中等以上的试题出现,作为综合试题中的一个知识点,本考点还可以与航海、航空、铁路等交通方面知识新情境综合。

本章十大题型:题型一平均速度的计算类问题题型二刹车类问题题型三匀变速运动中重要规律应用类问题题型四直线运动图象类问题题型五追及与相遇类问题题型六自由落体运动类问题题型七匀变速往复(竖直上抛)运动类问题题型八纸带类问题题型九自由弦运动等时性应用类问题题型十运动学常见的思维转化方法类问题二、题型演练与以题说法题型一平均速度的计算类问题【范例】一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A、B、C三点,已知AB=BC,AB段平均速度为20m/s,BC 段平均速度为30m/s,则可求得(ABC)A.速度VbB.末速度C.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以题说法】一、相关知识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s/t,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它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求平均速度的关键是:明确所求的是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或是哪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2.关于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1)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是时,二者才相等。

(2)当物体做往复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时,由于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这是平均速度的大小要小于平均速率。

高中物理题型全归纳

高中物理题型全归纳

高中物理题型全归纳一、力学问题力学问题主要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个方面。

1.静力学问题主要研究物体在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需要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矩、重心等基本概念。

2.运动学问题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3.动力学问题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与力之间的关系,需要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基本概念。

二、运动学问题运动学问题主要包括匀变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圆周运动等类型。

1.匀变速直线运动需要掌握速度公式、加速度公式、位移公式等基本公式。

2.抛体运动需要掌握运动的分解与合成、竖直上抛运动、斜抛运动等基本规律。

3.圆周运动需要掌握向心加速度、角速度、线速度等基本概念。

三、动力学的速度和加速度动力学的速度和加速度问题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和加速减速的规律。

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需要掌握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2.加速度是描述物体加速减速的物理量,需要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四、力学分析力与运动的关系力学分析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主要研究物体在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和变化规律。

1.需要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的基本概念。

2.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3.理解力矩的概念,掌握力矩的计算方法。

五、能量问题与能量守恒定律能量问题与能量守恒定律问题主要研究物体的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规律。

1.需要掌握动能、势能、机械能等基本概念。

2.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掌握能量守恒的计算方法。

3.了解各种形式的能量转化过程和条件。

六、热学问题热学问题主要研究物体的热性质和热现象。

1.需要掌握温度、热量、内能等基本概念。

2.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

3.了解热传递、热对流、热辐射等基本规律。

高中物理必修一力学经典题型总结(高分必备)

高中物理必修一力学经典题型总结(高分必备)

高中物理必修一力学经典题型总结(高分必备)经典力学是高中物理的一部分,是物理学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掌握力学的经典题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力学中的经典题型,以帮助同学们在研究和应试中取得高分。

1. 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力学中最简单的运动形式之一。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速度、位移和时间是基本的物理量。

1.1. 速度和位移相关题型- 速度、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根据速度和位移的定义,我们可以用物体的位移和运动时间计算其速度。

-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时的速度。

- 速度和加速度相关题型:当物体在直线上做匀加速运动时,加速度的变化率可以用速度的变化率来表示。

1.2. 加速度相关题型- 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上做匀加速运动时,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公式来计算,如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和加速度公式。

- 自由落体运动:当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落体时,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在垂直上抛运动和自由下落运动中经常涉及。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与作用力的关系,它是经典力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2.1. 力的平衡和力的叠加- 力的平衡: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称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力的平衡条件可以用于解决静力学题目。

- 两力平衡和三力平衡:当物体受到两个或三个力作用时,可以利用力的平衡条件解题。

2.2. 动力学题型-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 F = ma 表示。

- 加速度和质量相关题型:当给定物体的质量和作用力,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3. 万有引力和力的合成3.1.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公式: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相关。

可以用公式 F = G * (m₁ * m₂)/ r²计算引力。

高中物理经典题型

高中物理经典题型

高中物理经典题型高中物理经典题型通常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多个领域。

下面我将为你详细介绍一些典型的高中物理题型。

1. 力学题型:(1)平抛运动:给定初速度和发射角度,求物体的飞行时间、最大高度、最远水平距离等。

(2)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求物体的位移、末速度等。

(3)弹性碰撞:已知两个物体的质量和初速度,求碰撞后的速度和动能损失等。

(4)万有引力:已知两个物体的质量和距离,求引力大小和引力势能等。

2. 热学题型:(1)理想气体定律:已知气体的压力、体积和温度,求气体的物态方程和摩尔质量等。

(2)热传导:给定导热系数、温度差和材料厚度,求热传导速率和热阻等。

(3)热容量:已知物体的质量、热容和温度变化,求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等。

(4)热力学循环:已知循环的各个过程,求功和热量的交换以及效率等。

3. 光学题型:(1)光的折射和反射:已知入射角和折射率,求折射角和反射角等。

(2)薄透镜成像:已知物距、焦距和透镜类型,求像距、像高和放大率等。

(3)光的干涉和衍射:给定光的波长、光程差和干涉条件,求干涉条纹的位置和衍射角等。

(4)光的色散:已知光的入射角、折射率和波长,求折射角和色散角等。

4. 电磁学题型:(1)库仑定律:已知两个带电物体的电荷和距离,求电场强度和电势能等。

(2)电路分析:给定电阻、电压和电流,求电路中的功率、电阻等。

(3)电磁感应:已知磁感应强度、导线长度和速度,求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等。

(4)电场和磁场的运动:已知带电粒子的质量、电荷和速度,求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的受力和运动轨迹等。

以上只是一些高中物理经典题型的简要介绍,每个题型都有更加具体和复杂的变体。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运用物理公式、数学方法和逻辑推理等技巧,结合实际情境进行分析和求解。

高中物理常考必考题型

高中物理常考必考题型

高中物理常考必考题型物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试科目。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都会遇到一些常考必考的题型。

这些题型不仅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而且涉及的知识点也比较基础和重要。

本文将就高中物理常考必考题型进行讨论,希望可以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备考和学习。

一、选择题选择题是高中物理考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题型之一。

这类题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两种形式。

常见的选择题题干通常会给出一些情景或者实验现象,要求学生根据已知知识点和题干情境进行推理和选择正确答案。

举例来说,一道常考的物理选择题如下: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B.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大小不完全相等,方向相对C.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大小不完全相等,方向相同对于这道题目,正确答案应该是C项,因为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计算题计算题是高中物理考试中另一个常考必考的题型。

这类题型通常涉及到物理公式的运用和计算过程的合理性。

学生在答题时需要正确掌握相关的公式和计算方法,同时要注意计算过程中的单位转换和数值计算。

举例来说,一道常考的物理计算题如下:一个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已知物体下落的时间为3秒,重力加速度为10m/s²,求物体下落的距离。

解题时首先要利用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S=1/2gt²,代入已知数值进行计算,得出物体下落的距离为45m。

三、分析题分析题是高中物理考试中比较灵活和综合性的题型之一。

这类题型通常会给出一些实验现象或者图表数据,要求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

学生需要通过综合应用知识点和物理规律进行分析,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解答。

举例来说,一道常考的物理分析题如下:实验中发现两种物质在同一个条件下燃烧时间的长短不相同,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对于这道题目,学生可以从物质的燃烧特性、分子结构等方面入手,分析可能的原因包括物质的密度、分子结构、燃烧热值等不同所致。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和必考题型梳理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和必考题型梳理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框架高中物理必修二题型梳理题型一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

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

(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题型二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

思维模板:题型三圆周运动问题题型概述:圆周运动问题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按其运动性质可分为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

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多为匀速圆周运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一般为变速圆周运动。

对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重在考查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及临界问题,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则重在考查最高点的受力情况。

思维模板:(1)对圆周运动,应先分析物体是否做匀速圆周运动,若是,则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向心力,由列方程求解即可;若物体的运动不是匀速圆周运动,则应将物体所受的力进行正交分解,物体在指向圆心方向上的合力等于向心力。

(2)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可以分为三个模型:绳模型:只能对物体提供指向圆心的弹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为重力等于向心力。

杆模型:可以提供指向圆心或背离圆心的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是速度为零。

题型四天体运动类问题题型概述:天体运动类问题是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及圆周运动的综合性题目,近几年来考查频率极高。

思维模板:对天体运动类问题,应紧抓两个公式:对于做圆周运动的星体(包括双星、三星系统),可根据公式①分析;对于变轨类问题,则应根据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分析轨道的变化,再根据轨道的变化分析其他各物理量的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与解题方法全汇总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与解题方法全汇总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与解题方法全汇总1、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4、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思维模板:(1)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满足x=v0t,y=gt2/2,速度满足vx=v0,vy=gt;(2)斜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上抛(或下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列相应的运动方程求解。

高一物理全部题型总结归纳

高一物理全部题型总结归纳

高一物理全部题型总结归纳高一物理作为中学阶段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

本文将对高一物理常见的题型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应对考试。

一、选择题选择题是高中物理考试中占比较大的一部分题型。

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选择题的形式也有所不同。

下面就针对几个典型的知识点,总结一下常见的选择题形式。

1. 力与运动力与运动是物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涉及到的选择题主要包括:力的计算、平衡条件、斜面运动等。

例题如下:(1)一个物体以1m/s^2的加速度水平运动,经过2秒钟其速度变为3m/s,求物体的初速度是多少?A. 1m/sB. 2m/sC. 3m/sD. 4m/s(2)一个物体以一个力的作用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斜面的角度为30°。

若斜面上的摩擦力为5N,该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合力大小为:A. 5NB. 10NC. 15ND. 20N2. 光学光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高中物理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其中涉及到的选择题形式有:光的反射、折射、光的成像等。

例题如下:(1)一束光射在一个平面镜上,成像距离镜子10cm,物体距镜子20cm,求物体到成像的距离比为:A. 1B. 2C. 0.5D. 0.25(2)一个凹透镜的焦距为20cm,当物体放在凹透镜的焦点上时,成像位置在无穷远处,此时物体与成像的距离比为:A. 0B. 0.5C. 1D. 2二、填空题填空题是考察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一种题型。

下面总结几个常见的填空题形式。

1. 动力学动力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常见的填空题形式有:速度的计算、加速度的计算、作用力的计算等。

例题如下:(1)一个物体以匀加速度运动,其初速度为2m/s,加速度为3m/s^2,经过多长时间速度会达到8m/s?(2)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受到一个10N的水平力作用,求物体的加速度。

高中物理必考题型和做题技巧

高中物理必考题型和做题技巧

高中物理必考题型和做题技巧高中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它涉及到生活中各种现象和技术的原理解释。

要想在物理学科中取得好成绩,必须熟悉各种题型及其解题技巧。

下面我们将对高中物理必考的题型和做题技巧进行介绍。

一、选择题选择题通常是物理考试中占比较大的一类题型。

这种题型主要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概念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解题技巧:1. 通读全题:在做选择题时要先通读题目,了解题目所涉及的知识范围。

2. 排除法:当我们经过分析觉得两个选项都有可能时,可以通过排除法锁定一个选项,提高答对题目的概率。

3. 审题后再选:做选择题时,考生可以把握好时间,在认真审题后再进行选择,减少失分的可能性。

4. 对比选项:对比选项的细节信息,分析答案的合理性,从而推断出正确答案。

二、计算题物理学科中的计算题也是一种必考题型。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掌握物理公式及其应用,进行数值运算,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解题技巧:1. 整体思考:做物理计算题时,首先要在做题前对题目进行整体思考,找出物理公式。

2. 列式计算:在计算时,为了减少错误,一定要逐步列式计算,保证精确性。

3. 检查答案:当我们得出计算结果时,一定要进行答案的检查,确保答案正确性。

三、阅读题阅读题是最近几年高考中物理必考的题型,要求考生对文章进行理解,从文章中挑选出有用信息,进行判断、分析。

解题技巧:1. 通读全题:在做阅读题时,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题及其围绕的知识点和考点。

2. 理解文章:可以在做阅读题之前,对文章进行简单的概括,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及其内涵。

3. 分析问题:在阅读文章之后,仔细分析问题,找寻问题的答案。

4. 做好笔记:在分析和检查阅读题答案时,考生可以做好笔记,记录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点。

四、综合题物理综合题是一种常见而经典的物理考试题型,它既包括阅读理解题,又包括计算题。

做综合题既考察了考生的物理知识,又考察了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解题技巧:1. 合理规划做题时间:综合题通常比较复杂,需要考生对做题时间进行合理规划,从而避免时间不足的情况。

高中物理题型总结

高中物理题型总结

高中物理题型总结高中物理考试中常见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实验题。

以下是对这几种题型的详细总结:选择题:选择题是高中物理考试中最常见的题型,通常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

选择题通过给出若干选项,考验学生对于物理概念、公式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解答选择题的方法是首先通读题目,明确考点,然后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在选择题中,需要注意理解题目的表述,并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推导和计算。

填空题:填空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将空格处填上正确的物理概念、公式、计算结果等。

填空题的考点通常包括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物理现象的解释和描述。

解答填空题的方法是仔细阅读题目,注意题目要求,并根据相关知识进行填写。

解答题:解答题是高中物理考试中较为复杂的题型,通常要求学生用文字、图表、计算等方式对与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解答题的考点通常涉及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

解答题的解答思路可以是先明确问题要求,然后列出所给条件,进行计算和推导,并给出最终的解答。

实验题:实验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相关条件,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答问题。

实验题的考点主要包括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问题解答等。

解答实验题的方法是先明确实验目的和所给数据,然后分析数据的特征和规律,并运用相关的物理概念和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和分析。

在解答高中物理题时,除了掌握相关知识,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和考点。

2. 注意物理概念和公式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3. 运用逻辑思维和推导能力,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4. 注意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清晰度,避免模糊和不明确的表达。

5. 验算结果,确保计算准确性。

6. 注意单位和数量的使用,避免混淆和错误。

总之,高中物理题型多样,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物理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方法和解题思路。

通过不断练习和总结,可以提高解答物理题的能力。

高一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和必考题型梳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和必考题型梳理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二题型梳理题型一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

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

(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题型二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

思维模板:题型三圆周运动问题题型概述:圆周运动问题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按其运动性质可分为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

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多为匀速圆周运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一般为变速圆周运动。

对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重在考查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及临界问题,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则重在考查最高点的受力情况。

思维模板:(1)对圆周运动,应先分析物体是否做匀速圆周运动,若是,则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向心力,由列方程求解即可;若物体的运动不是匀速圆周运动,则应将物体所受的力进行正交分解,物体在指向圆心方向上的合力等于向心力。

(2)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可以分为三个模型:绳模型:只能对物体提供指向圆心的弹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为重力等于向心力。

杆模型:可以提供指向圆心或背离圆心的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是速度为零。

题型四天体运动类问题题型概述:天体运动类问题是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及圆周运动的综合性题目,近几年来考查频率极高。

思维模板:对天体运动类问题,应紧抓两个公式:对于做圆周运动的星体(包括双星、三星系统),可根据公式①分析;对于变轨类问题,则应根据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分析轨道的变化,再根据轨道的变化分析其他各物理量的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高中物理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

高中物理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

高中物理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题型1: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题型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

题型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

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主要有两种情况。

(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题型4: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思维模板:主要有两种情况。

高中物理十大题型

高中物理十大题型

高中物理十大题型一、动态平衡问题力学中的动态是指物体的存在状态是连续变化的,但是两个相互联系的状态的变化很微小,很缓慢。

平衡是指物体处在各个状态是又满足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共点力中的各个力有变化的也有不变化的,比如重力总是恒定的,不变的。

二、追击相遇问题追击相遇问题,主要涉及三个问题,即时间,位移和速度及其相互关系,在直线运动中,追击相遇的问题的各种情形中,难点在于二次相遇问题,可以利用图像法求交点坐标,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求根的方法求得相遇的时间,地点或位移。

三、弹簧类问题问题在于竖直放置的弹簧。

重点在对于弹簧的形变,加速度,速度,能量变化的分析。

物体与弹簧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也是多样的,弹簧的放置方式有水平的,竖直的也有置于斜面上的。

又是要考虑重力与弹力的关系,重力总是不变的,弹力是可变的。

因此要善于抓住变与不变的关系以及由此引起的其他的物理量的变化。

四、传送带问题传送带问题和板块问题是有其共性的,都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的运动,有区别的地方是在于传送带一般总要考虑摩擦的。

而板块模型问题要分为有摩擦的和没有摩擦的两种情况。

还有一点传送带只起到支撑作用,一般不考虑它的质量问题。

传送带的具体问题有各种各样的情况,但是根本的是物体要牛顿运动定律和遵循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

五、板块模型板块模型一般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组合而成的,滑块小,木板长是常见的现象,滑块在木板上运动,分为理想和非理想的两种情况,实际的情况总是有摩擦的,一般遵循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转化守恒定律。

六、等效的超失重问题满足牛顿运动定律的问题,例如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一些问题也可以看做为等效的超重和失重问题。

汽车过桥问题,航天器里面的超失重的问题等,在满足牛顿运动定律的范围之内,凡是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等于重力加速度的都可以看做为等效的超失重问题。

七、卫星变轨问题卫星变轨的问题不仅是轨道的变换,还包含着多个物理量的变化问题,还包含着轨道半径,引力的大小,速度,角速度,周期,系统能量的变化等问题。

高中物理题型清单

高中物理题型清单

高中物理题型清单
高中物理的题型清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质点的直线运动:包括基本公式的应用、技巧公式的应用、经典图像处理、
特殊图像拔高、加速度的两类求解方法、运动学结论、比例关系的应用、追及相遇问题、打点计时器的应用、光电门的应用等。

2.相互作用:包括弹力、摩擦力、四类已知力的分解、正交分解法、三角函数
法、矢量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正弦定理法(拉密定理)、整体法和隔离法(从研究对象角度)、结论专题、连接体的分析、综合拔高处理等。

3.力学实验中速度的测量问题: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等实验中都要进行速度的测量。

4.电容器问题:电容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学元件,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主要考
查电容器的电容概念的理解、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因素及电容器的动态分析三个方面。

1/ 1。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一、力学1. 牛顿定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题型:计算题、应用题2.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题型:计算题、应用题3. 机械能守恒定律题型:计算题、应用题4. 重力和万有引力定律题型:计算题、应用题5. 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题型:计算题、应用题6. 简谐振动和波动题型:计算题、应用题二、光学1. 折射定律和光的反射、折射题型:计算题、应用题2. 光的干涉和衍射题型:计算题、应用题3. 光的色散和光的波粒二象性题型:计算题、应用题三、热学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定律题型:计算题、应用题2. 内能和功题型:计算题、应用题3. 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和绝对温度题型:计算题、应用题四、电学1. 电阻、电流和电压题型:计算题、应用题2. 静电场和电势题型:计算题、应用题3. 电流和电磁感应题型:计算题、应用题4. 电路中的串联与并联题型:计算题、应用题五、现代物理1. 相对论和光电效应题型:计算题、应用题2. 波粒二象性和量子力学题型:计算题、应用题以上列举的知识点和题型是高考物理中必考的内容,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除了理解这些知识点,学生还需要多做相关的题目来提高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同时,对于每个知识点,还需要了解常见的物理实验和现象,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高考物理是一门需要理解、应用和推理能力的科目。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并熟练运用各个知识点,同时还要培养解题思维和实验能力。

以下将详细介绍高考物理的必考知识点及题型。

首先是力学部分。

牛顿定律是力学中最基本的定律,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物理现象的分析与计算。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牛顿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公式,并能够应用到力学问题的解决中。

此外,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重力和万有引力定律、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等知识点也是高考必考的内容。

针对这些知识点,题目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计算题和应用题。

高中物理必考经典题型+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必考经典题型+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考试常见的类型总结下来有16种,怎样才能做好每一类型的题目呢?就是要掌握这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题型1: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题型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

题型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

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主要有两种情况。

(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高中物理各大题型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各大题型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各大题型总结归纳物理作为一门科学学科,是研究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规律的重要学科之一。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各种不同的题型,包括选择题、计算题、分析题等。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各大题型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选择题选择题是高中物理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主要测试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选择题通常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

在解答选择题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仔细阅读题目和选项,理解问题的意思;2. 排除干扰项,选择正确答案;3. 注意计算和单位转换,确保答案的准确性;4.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和限定条件,避免错误答案的产生。

二、计算题计算题是高中物理考试中需要进行数值计算的题目。

计算题主要测试学生对物理公式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在解答计算题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明确题目要求,确定需要使用的公式;2. 合理选择数据和单位,注意数据的准确性;3. 进行运算,注意计算过程的逻辑性和准确性;4. 根据题目要求,得出最终的计算结果。

三、分析题分析题在高中物理考试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分析题主要测试学生对物理概念和实际应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解答分析题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仔细审题,确定问题的关键点和要求;2. 使用物理概念和原理进行分析,进行合理推理和判断;3. 结合实际情况,分析问题的可能原因和解决办法;4. 给出清晰、准确的解答,说明推理过程和答题思路。

四、实验题实验题是高中物理考试中相对较少见的题型。

实验题主要是以实验现象、数据和图表为基础,要求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和实验方法进行分析和推理。

在解答实验题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仔细阅读实验现象和数据,理解问题的背景和要求;2. 运用物理知识和实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推理;3. 注意数据处理和单位转换,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4. 根据实验结果,给出合理和科学的结论。

总结:高中物理各大题型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6理综23)荡秋千是大家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将来的某一天,同学们也许会在其他星球上享受荡秋千的乐趣.假设你当时所在星球的质量是M、半径为R,可将人视为质点,秋千质量不计、摆长不变、摆角小于90。

,万有引力常量为G.那么,(1) 该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星等于多少?(2) 若经过最低位置的速度为v0,你能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1. (07江苏1。

)假设太阳系中天球的密度不变,天体直径和天体了间距离誉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地球绕太阳公转近似为勺速圆周运胡,则下列物理量变化.正猝的是()A.地球的向心力变为缩小前的一半B,地球的向心力变为缩小前的116C.地球税太阳公转周期与蜩小前的相同D.地球统大阳公转周期受为痛小前的一半14 < 2009北京丰台区存二期木)2D08年9月25日,我国继「'神舟"五号、六号载人飞船后只成助地发射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如具把“神舟”七号裁人飞船绶地球运f诸作是同一轨道上的习嚏圆周运切,手肮员洲得自己^地心倾习谗圆用运动的周朋为人距地面的高度为且已知地球半径为甲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莒,万有引力恒星为》你能计算出下面哪些物理量?育持算的量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不能计算的量说明理由。

:L)地球的质量;:2)飞朋线速度的太小;〔笠飞船所需的向一辆车通过一根跨过定滑轮的绳PQ提升井中质量为m的物体,如图8-28所示:绳的P端拴在车后的挂钩上,Q端拴在物体上,设绳的总长不变;绳的质量、定滑轮的质量和尺寸、滑轮上的摩擦都忽略不计.开始时,车在 A 点,左右两侧绳都已绷紧并且是竖直的,左侧绳绳长为H.提升时,车加速向左运动,沿水平方向从A经过B驶向C.设A到B的距离也为H,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B .求车由A移到B的过程中,绳Q端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其斜面的倾角。

=30°,另一边与地面垂直,顶上有一定滑如图所示,一固定的楔形木块,轮。

一柔软的细线跨过定滑轮,两端分别与物块A和B连结,A的质量为4m , B的质量为m,开始时将B按在地面上不动,然后放开手,让A沿斜面下滑而B上升。

物块A与斜面间无摩擦。

设当A沿斜面下滑S距离后,细线突然断了。

求物块B上升离地的最大高度H.例1知右图所示,一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的半圆形轨道其半微=0.5m T轨道在C处与水平地面相切.在C处放一小物块,给它,水平向左的初速度%=S m/私结果它沿运动,通过A点,最后落在水平地面上的。

点,求G O 间的距离此取匝力加速知二10m/s2.如图3所示,倾角为30。

的光滑斜面的下端有一水平传送带,传送带正以6 m/s的速度运动,运动方向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物体可以视为质点),从h=3.2 m高处由静止沿斜面下滑,物体经过A点时,不管是从斜面到传送带还是从传送带到斜面,都不计其动能损失.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物体向左最多能滑到传送带左右两端AB的中点处,重力加速度g=10 m/s2 (1)物体由静止沿斜面下滑到斜面末端需要多长时间?(2) 传送带左右两端AB间的距离至少为多少(3) 上述过程中物体与传送带组成的系统产生的摩擦热为多少?(4) 物体随传送带向右运动,最后沿斜面上滑的最大高度H为多少?L *** {L光精洒告的水平(11上,用R为2L的艳辩轻H遂扳港个或量妈为m的帝电小耳A 拜的带电齿为中山,B球的带面销为-3*5q『祖威-带巾系蹄,如图所示.NQ,M P均童百于水平直且相距4L.是切A和8分副都止于隹裁MP的曲凿-地MP的距离构为L、H A拜即琲纹hlQ的距禺为3L・若祝小耳为励度,不计KHfflJjhjp. MP. NQ网骊上水T间石的句强电场.场弟度为E,求:(1> &电系统的苏度大小I帝刖徐兼从开蜻步动到善度隼一探为零所震时间队及R琲电皆诟附装化更(提示,别整体分析)相距40km的A、B两地架两条输电线,电阻共为800Q,如果在A、B 间的某处发生短路,这时接在A处的电压表示数为10V,电流表的示数为40mA,求发生短路处距A处有多远?L乙有灯泡心彪并联于龟源两端,这时路端电压当关掉2如寄则路蜻龟压升为U;=175V试求:<1)电、源电动密,内阻参KT⑵前后而;履荔灯实际清就的功率各务大*?⑴若使龟灯正常度光还应关掉多少盏灯?1&如图12所示的申躇中,已却四个电阳的阻俏为K1=1Q、R T=2U,Ks=3口、fU 二4口,电源电动势E二如、内旧:二0. 20 f试求:(1)$闭舍,蚪断开肘,通过%和孔的电茄之比⑵$和5,都闭台时的总申溃F *如图所示,带负电的粒子垂直磁场方向进入圆形匀强磁场区域,出磁场时速度偏离原方向60角,已知带电粒子质量m=3 x 10-2O kg, 电量q=10-13C,速度v0=105m/s,磁场区域的半径R=3 x 10-1m,不计重力,求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1O-12所示,空中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和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滑块沿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滑块•・'_•'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 ,滑块与墙碰撞后速度为原来的一•了•’半。

滑块返回时,去掉了电场,恰好也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原来电厂二■■场强度的大小【例18】如图用示.在水平台商卜掳设两釜很长但电阳可忽略的平行导机ND和PQ,导轨间第度L=0.50 m水平部分是粗糙的重于匀强磁场中商感应强度B=0 60匚方向竖直向上倾斜部分是光渭的修也没有磁场.直导线麻旺可在导轨上涓动原量均为m="0瓦电阻均为R=(U5 Q.b放在水平导轨上q置亍斜导轨上高h-0.。

免m迎无初速释步设左运切过程中a.bfa]距离足够远且始终与导轨沁、PQ 接服并垂宜哗勰应电流的磁场可忽略不计一求:(1)由导线和导瓠组成回路的感应电流最大值是多少?火*.⑵女躁导线与水平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u =0」。

挡导线b M的速度达到最大值时.寻线己的加谅度多大?_i /Q\V(少如果朝与水平导轨间光滑旧路中产生多少焦耳热? ,------ 匕-」旦【例题nJ如图所私呈m = zd内阻不计. M是一楣裸辱线,两端套在两楣套伸在匀强携场中的裸孕殁上.密场的琏感应舞度日=0. 5 T, m3长£=。

一5乃电阻不计,可以自由J»4-(1)昌S眇开酎,求电流表和宅压表参数.(?)当5闭合的馨同,日&被去住不求电流表和电玉表的示数,以及&b 所受约杰孑氏_⑶当"自由滑动后,它格向什么方向运动?电淀表和电丘表的示寂如何变化?读秋定姓说E 私⑷当电压美示话逐浴接亡"T时,电流表的示数将怎样? *的速竟最至将越向务大?er艮号一此的速度在此皿& 求电乏表知屯流麦的云教-S X <? X X图所示,直线形挡板p1p2p3与半径为r的圆弧形挡板p3p4p5平滑连接并安装在水平台面b1b2b3b4上,挡板与台面均固定不动.线圈c1c2c3的匝数为n,其端点cl、c3通过导线分别与电阻R1和平行板电容器相连,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为d,电阻R1的阻值是线圈c1c2c3阻值的2倍,其余电阻不计,线圈c1c2c3有一面积为S、方向垂直于线圈平面向上的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均匀增大.质量为m的小滑块带正电,电荷量始终保持为q,在水平台面上以初速度v0从p1位置出发,沿挡板运动并通过p5位置.若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场为匀强电场,p1、p2在电场外,间距为1,其间小滑块与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其余部分的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求:(1)小滑块通过p2位置时的速度大小;(2)匚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场强度的取值围;(3)经过时间t,磁感应强度变化量的取值围. 如图所示,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水平放置,电阻不计,导轨间距为l,左侧接一阻值为R的电阻.区域cdef存在垂直轨道平面向下的有界匀强磁场,磁场宽度为s.一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棒MN 置于导轨上,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受到F= (0.5v + 0.4)N(v为金属棒运动速度)的水平力作用,从磁场的左边界由静止开始运动,测得电阻两端电压随时间均匀增大. (已知l = 1m, m= 1kg , R= 0.3 Q , r= 0.2Q, s= 1m)(1)分析并说明该金属棒在磁场中做何种运动;(2)求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3) 若撤去外力后棒的速度v随位移x的变化规律满足寥产且棒在运动到ef处时恰好静止,则外力F作用的时间为多少;(4) 若在棒未出磁场区域时撤去外力,画出棒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随位移的变化所对应的各种可能的图线电阻可忽略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长s= 1.15 m,两导轨间距L = 0.75 m ,导轨倾角为30° ,导轨上端ab接一阻值R= 1.5 Q的电阻,磁感应强度 B = 0.8 T的匀强磁场垂直轨道平面向上.阻值r = 0.5 Q ,质量m= 0.2kg的金属棒与轨道垂直且接触良好.从轨道上端ab处由静止开始下滑至底端,在此过程中金属棒产生的焦耳热Q= 0.1 J.(取g = 10 m/s2)求:(1) 金属棒在此过程中克服安培力做的功W安;(2) 金属棒下滑速度v = 2 m/s时的加速度a;(3) 为求金属棒下滑的最大速度vm,有同学解答如下:由动能定理W重一W安=1/2mv2由此所得结果是否正确;若正确,说明理由并完成本小题;若不正确,给出正确的解答如图所示,间距为l、电阻不计的两根平行金属导轨MN、PQ(足够长)被固定在同一水平面,质量均为m、电阻均为R的两根相同导体棒a、b垂直于导轨放在导轨上,一根轻绳绕过定滑轮后沿两金属导轨的中线与a棒连接,其下端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C,整个装置放在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开始时使a、b、C都处于静止状态,现释放C,经过时间t, C的速度为v1 , b的速度为v2.不计一切摩擦,两棒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重力加速度为g,求:(1)t时刻C的加速度值;⑵t时刻a、b与导轨所组成的闭合回路消耗的总电功率如图所示,水平面固定着足够长且光滑的平行金属轨道,轨道间L = 0.40m,轨道左侧连距接一定值电阻R = 0.80 Q .将一金属直导线ab垂直放置在轨道上形成闭合回路,导线ab的质量m= 0.10kg、电阻r= 0.20Q,回路中其余电阻不计.整个电路处在磁感应强度 B = 0.50T 的匀强磁场中,B的方向与轨道平面垂直. 导线ab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以加速度a= 2.0m/s2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⑴5s末的感应电动势大小;⑵5s末通过R电流的大小和方向;(3)5s末作用在ab金属杆上的水平拉力F的大小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的金属导轨ab、cd竖直放置,导轨间距离为L,电阻不计.在导轨上端接一个额定功率为P、电阻为R的小灯泡.整体系统置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方向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现将一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棒MN从图示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 金属棒下落过程中保持水平,且与导轨接触良好.下落过程中小灯泡亮度逐渐增大,在某时刻后小灯泡保持正常发光,亮度不再变化.重力加速度为g.求(1)小灯泡正常发光时,金属杆MN两端的电压大小;(2)磁感应强度的大小;(3)小灯泡正常发光时导体棒的运动速率重庆卷-£]用已调零且选择旋钮指向欧蝇档”XIV位置的多用表测某电阳阳俏,根据题村图1所示的表盘,被测电阻阻值为若将该表选择浦钮宽于ImA挡测电流,表盘仍题22图1所示/则被电流为 _________ mA«n o(n?上海徐正区期亲测试).』分)如题¥图1图所示为多用表测量某一电阻、某一电压或某一电流时指针在刻度壮停留的位置,若选择旋钮在①小1也”位置』惭额憧电阻的阻值为grw位置,则所规撮电压的值为 j®4:50mA z:位置,贝U所测量电流的值为队【例U从下歹JO材中迭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电路来测量电流表A1的内阻己,g 求方法简捷,有辱可能高的精确度,并测量多组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