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主任工作初探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基石先导细节保障
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班主任工作同样如此。
“苦”和“累”是班主任的共同感受。
但班主任工作不仅有其自身的规律可循,也有许多方法与技巧。
只要我们善于掌握班主任工作的艺术,在苦干中巧干,就会把我们自己从繁琐的班主任工作中解放出来,实现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目的。
一、以学作基石
有人对班主任做过这样的分类:一种是班主任不在,学生也能做好,这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种是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这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另一种是班主任在,学生仍然做不好,那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
当班主任不难,难的是当好班主任。
我认为,班主任工作质量如何,取决于班主任是否愿意并能否主动地去承担这一工作。
有了工作的主动性,才会想方设法地去管理好自己的班级。
那么方法从哪里来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去吸纳、去创新,“师夷长技以超夷”。
记得自己初当班主任时,面对教室里吵作一团的学生、犹如闹市的课堂纪律、层出不穷的违纪现象、科任老师的“兴师问罪”,我几乎是束手无策,只怨学生素质太差。
然而看到相邻班级的学生专注学习,自己又心有不甘,耐着性子对学生“软磨硬泡”,也对学生使出了“师道
尊严”,学生暂时被我的“师威”所震慑,表面上“俯首称臣”,但过后还是“涛声依旧”。
之后,我开始反省自己,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经常向有经验的老班主任请教,与同事们谈论班级管理,从中吸取经验为自己所用;暗暗观察别的班主任是如何管理班级的,就连别的班主任批评学生时我也会不失时机地待在一旁当“旁听生”。
每到一个教室听课或监考时,我也仔细观察教室内环境的布置、张贴的班级班规等,并且记录下来,不断地吸收借鉴别人的一些成功做法。
看多了,交流多了,我还真悟出了一些门道,脑子里有了“顿悟”和灵感。
我重新定位了自己的班主任角色,更新了自己班级管理的理念,调整了自己的班级工作思路,完善了班级管理的模式,结果真的有事半功倍、得心应手的感觉,班级管理也上了一个大台阶。
二、以言行作先导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有人说教师是一本无字的书。
班主任作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引导者,我们这本“书”就更要经得起学生阅读,真正做到用自己规范的言行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读出自己的身体力行,读出自己的表里如一,读出自己的人格魅力,这样才会使学生“亲其师、信师道”。
1.树立信誉和形象。
现在的学生,对自己的言行可能不怎么计较,却把班主任看成是“完美”的化身,对班主任可谓要求“苛刻”。
班主任就要从学生的这一心态出发,在信誉和形象上下番功夫。
自己做不到的不要说,讲过的一定要做到,尤其是对自己的要求,更要“言既出,
行必果”,否则,树形象难,毁形象易,“一言失了信,万句挽不回”。
试想,一个信誉和形象扫地的班主任能让几个学生信服?每学期开学之初,我都会向学生作出承诺,只要自己有违规言行就要为学生们服务一次。
开始,学生们将信将疑。
有一次,因为学生家长来找,我到教室时,已经正式打了上课铃;学生个个都露出了微笑,有些学生还在窃窃私语,意思自然很明确。
学生起立后,我向学生宣布:明天我做值日。
当我一宣布完,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事后,一位学生在周记中说我是他见过的班主任中“守信第一人”,其中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2.率先垂范,注重言传身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
”我有一个原则,就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
比如:每天早、中、晚.我坚持提前十分钟左右到教室(恶劣的天气更是如此)等候学生的到来;绝不在教室周围和学生或是老师“窃窃私语”;见到学生或听到学生和自己打招呼时,我一定也会向学生问好,或是回敬学生一声问候,回报学生一个甜甜的微笑等等。
学生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就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句主动的问好”、“一个亲切的微笑”,对于班主任来说可能微不足道,但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让他的心情一天都阳光灿烂。
再比如说,我们天天强调学生的养成教育,而我们自己的办公桌、办公室却经常乱七八糟,教育的说服力从何谈起?在这一点上我特别注意:每天进教室,先把讲台抹一抹;见到地上的垃圾随手捡起放进垃圾桶;需要在办公室找学生谈心,必先把清洁卫生搞干净。
这些举手之劳,如果我们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其润物无声的效果是千言万语都无法企及的,必将在学生的心里产生一种强大的示范教育作用。
三、以细节作支撑
教育,育人是关键,但习惯最重要。
习惯在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教育更是如此,所以,班主任一定不能忽视教育中的一些细小环节。
1.细微处显品性。
我时常告诫学生:“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些随意的小动作更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品性和为人。
为了使学生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要求学生做事要懂得分寸,言行要注意细节。
如在课堂上,要求学生“铃声一响,进入课堂,书放桌上,眼望前方”。
小到书怎样摆放,作业怎样交给老师,预备铃响后干什么,与人交往的礼仪举止等都作了规范,要求每个学生既要自觉净化自然环境,又要避免“语言污染”。
一旦遇到学生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我会在第一时间内反复多次地强化训练。
“磨刀不误砍柴工”,今天的“磨刀”,是为了从细节上塑造学生以后高尚的品德和为人,或许正是这一细节成就了学生的人生。
2.从现在做起。
没有对比,就找不到差距,找不到差距,就会失去前进的原动力。
有了对比,找出了差距,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在班级中就会形成一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良好氛围。
比如在文理分科后,为了使学生摒弃陋习,重塑自我,我利用“先人为主”效应,在读
报课、周会课等时间,组织学生自己谈体会、写心得,对照自己分班前的言行,哪些做好了,哪些需要加强,自己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总结自己的过去,说说自己的将来,分班前是怎么想的,分班后是如何做的,现在应该做什么,要为同学留点什么。
按照班规,结合自身,要求学生利用班会活动、晚自习等时间对照自己的言行,当天做得怎么样,以后还应该怎么做,哪些方面要继续发扬,哪些方面还需进一步努力;与做得好的同学相比,差距在哪里。
一方面自己找,另一方面要同学帮着找。
通过自查自纠,同学帮助,小组评比与个人评比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表扬和自我表扬,使学生在言谈举止、行为习惯上受到了一次大洗礼。
四、以爱作保障
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塑造美好心灵的力量。
但是,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它不仅是语言上的表达,更是行动上情真意切的关爱! 1.让每个学生都有尊严。
研究表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被尊重、需鼓励的欲求就越强。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班主任工作的对象,又随时显示出一种“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表现在:班主任的引导与要求,都要经过学生情感的过滤或内化,转化成学生自身的认同和归属。
班主任如果不尊重学生,而是一味地践踏他们的尊严,怀疑他们言行,即使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好,再怎么“用心良苦”,他们也不会领情;即使你教育目标再正确,教育方法再科学,你的教育
也无法实现期望的目标,学生面对班主任的教导只会无动于衷,甚至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
师生这种感情上的相悖,怎能让学生心悦诚服?
2.做到“一个也不丢”,对学生一视同仁。
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潜能。
当然,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年龄、个性、心理特点以及接受能力的大小进行了解、掌握是完全必要的。
这既便于教师因材施教,也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但前提是班主任不应该促成班级学生的“两极分化”,否则,就会陷入旧的“后进生”没转化、新的“后进生”不断产生的恶性循环中。
我们应当抓“两头”、推“中间”,不可忽视任何一个学生个体,要让班级的每个成员都能感受到班主任的“阳光雨露”。
综上所述,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善于去发现、去总结、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