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粮食的物理特性

合集下载

第二章3 粮堆的物理性质和粮食仓库

第二章3 粮堆的物理性质和粮食仓库

(三)粮堆内的水分热扩散(湿热扩散) 粮堆内发生的湿热扩散(水分从高温部位向低温部位 扩散移动,使低温部位粮食水分增加)现象是造成粮 堆内部水分转移和局部水分增高的又一重要原因。 湿热扩散所造成的粮堆局部水分增高,常发生在阴冷 的墙边,柱石周围和粮堆底部。 (四)粮堆水分的再分配 粮食水分再分配是在吸附作用基础上发生的一种吸附 平衡现象。粮食中的水分能通过水汽的解吸与吸附作 用而转移,这一规律就叫做水分再分配。 高水分粮食的水分向低水分粮食转移。
气体变化的总趋势:氧气逐渐减少和二 氧化碳逐渐积累。 原因:粮堆内各种生物成分的代谢活动。
5.5 粮食仓库
一、粮仓的主要功能 贮存和转运 粮仓要求: 1 1)良好的防潮、隔热、通风密闭的性能。仓 顶隔热最重要。 2)有利于防止鼠、雀危害。 3)考虑谷物特点,保证强度(侧面压力)、 耐久性和稳定性。 4)有利于粮仓机械化的实施。
四、自动分级的形成
散落性使粮食自上而下降落时产生自动 分级。 收获的粮食,包含着各种杂质以及不饱 满粒、破碎粒。它们的形状、大小、轻 重,都不一样。因此其散落性也不同。 粮食在入仓入囤时,同一质量的粮食籽 粒、同一性质的杂质就自然集中在同一 部位,形成自动分级。
5.3 自动分级与储藏的关系
自动分级有利于粮食的清理,而不利于粮食 的保管。 粮食清理可以利用粮食自动分级这一物理特 性,采用风车、筛子、去石机等机械,除去 混杂在粮食中的杂质。 粮食保管时,杂质多、水分大的粮食集中在 粮堆某一部位,使这一区段孔隙度小、潮湿 而易滋生虫、霉,成为粮食发热霉变的发源 地。
三、吸附性和吸湿性
(一)吸附性的概念、吸附作用的形式与分 类 吸附作用:固体表面滞留和浓集气体分子的 作用。 粮食是富有毛细管的胶质物体,吸附能力是 很强的。 粮食与气体分子发生吸附作用有两种形式: 1)物理吸附,比较容易解吸,如粮粒对二氧 化碳的吸附,在通风几天后即可彻底除去; 2)化学吸附,这种吸附发生化学反应,不易 解吸,被吸附的气体分子不易除去。

第二章 粮食的生理性质

第二章 粮食的生理性质

绪论1.粮油通常是粮食、油料及其加工产品的总称。

2.粮油储藏的意义与任务:(一)意义:粮油储藏是整个粮油流通领域的蓄水池。

1.解决粮食生产的季节性、间断性与人们对粮食需求的连续性之间的矛盾;2.解决不同粮种地域性生产与全国性消费之间的矛盾;3.可保持市场稳定,应付突发事件。

(二)任务:最基本的任务有三个:1.延长安全储藏期,最大限度地减少粮油在储藏期间的损失。

2.保持及改善储粮品质。

3.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储藏费用。

所以有“三高” 、“三低”的提法:即低损失、低污染、低成本;高质量、高营养、高效益。

3.现代粮食储藏技术:粮情测控、机械通风、环流熏蒸和谷物冷却。

4.粮油储藏技术的发展趋势:经济伦理-科技伦理-可持续发展。

具体而言,粮仓性能多样化,仓储作业机械化,粮食流通四散化(装、运、储、卸),储藏技术综合化,储藏控制智能化。

第一章粮食的物理性质1.试叙述粮堆的组成及其与粮食储藏的关系。

一、粮堆的组成成分主要有:粮粒、杂质、储粮害虫、微生物以及粮堆内的气体成分。

二、各组分与粮食储藏的关系(一)粮粒与粮食储藏的关系由于同类粮食的品种、种植和生长条件、生长部位、收获时间、收获方式和脱粒方式、晾晒与否导致粮食粮食入仓的水分、入仓温度以及耐储藏时间各有差异,影响了储粮的稳定性以及储粮过程中的日常管理。

(二)杂质与储粮的关系杂质对储粮稳定性的影响主要包括:1.有机杂质具有较强的呼吸能力,使储粮稳定性下降。

2.有机杂质是虫霉的滋生场所,为以后粮食发热霉变提供条件。

3.杂质聚集的地方,改变了粮食的孔隙度,为以后储粮的发热霉变提供了条件。

4.杂质超标,同时也会影响储藏粮食的等级。

(三)储粮害虫与粮食储藏的关系储粮害虫对粮食储藏的影响包括:1.由于虫害的影响,造成粮食重量的损失。

2.有些害虫喜食粮食籽粒的胚芽,使得种粮的发芽率降低甚至完全丧失。

3.有些害虫蛀蚀粮食的胚乳,使粮食的营养价值降低。

4.储粮害虫的一些生命活动导致粮食发热。

粮食

粮食

全麦粉
将清理干净后的小麦经过特殊粉碎研磨加工,达到一定粗细度 且包含皮层、胚芽和胚乳全部组成部分的小麦粉为全麦面粉。有 时是在小麦粉中回添加一定粗细度和比例的戴皮,通过混合均匀 形成全麦粉。由于全麦粉中麸皮含有更丰富的营养成分如微量元 素、矿物质、维生素、必需氨基酸等。因此,全麦粉具有更高保 健营养功能。但由于麸皮的“稀释”作用,导致全麦粉制作食品 的功能和口感性较差,这就要求磨制全麦粉的小麦原料品质更好 并添加更多的增筋剂。
八宝粥
“八宝粥”一般以粳米、糯米或黑糯米为主料,再添加辅料, 如绿豆、赤豆、扁豆、白扁豆、红枣、桃仁、花生、莲子、桂 圆、松籽仁、山药、百合,枸杞子、芡实、薏仁米等熬制成粥。 我国不同地区的人们根据自己饮食喜爱,选用不同的用料。不 同品牌的罐装“八宝粥”其用料也不同,但是基本上是四大类 原料:米、豆类、干果类、中药材。家庭熬制“八宝粥”,有 时还会加板栗、胡萝卜、香肠、咸肉等。
专用粉
专用粉是相对于通用粉而言,针对不同面制食品的加工特性和 品质要求而生产的小麦粉。专用粉种类很多,一般常见有:面 包粉、饼干粉、饺子粉、馒头粉、面条粉、蛋糕粉、自发粉、 汤用粉、面糊粉等等。每一种专用粉根据加工相应的面制食品 时的工艺技术条件、饮食消费习惯、配方、地域等还可以细分。 高档专用粉属高附加值产品,能给加工企业带来较高的效益。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质量和多品种的面制 食品需求量日益增大,按食品的种类和质量要求,生产不同适 应性的专用粉,以供给家庭、作坊和大型面制食品加工企业使 用,已经成为我和回生现象为基础的。大米 成分中70%以上是淀粉,在水分含量适宜的情况下,当加热到一 定温度时,淀粉会发生糊化(熟化)而变性,淀粉糊化的程度主 要由水分和温度控制。糊化后的米粒要快速脱水,以固定糊化淀 粉的分子结构,防止淀粉的老化回生。回生后的淀粉将给制品以 僵硬、呆滞的外观和类似夹生米饭的口感,而且,人体内的淀粉 酶类很难作用于回生的淀粉,从而使米饭的消化利用率大大降 低。

粮食与农产品行业的粮食储存与加工技术培训资料

粮食与农产品行业的粮食储存与加工技术培训资料
产品检验方法
掌握产品检验的流程和方法,包括抽样、化验、感官评价等。
包装材料与标识
了解不同产品的包装材料选择及标识要求,确保产品包装符合相关 法规和标准。
生产安全注意事项
安全操作规程
学习生产线各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危险源识别与防控
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如机械伤害、电气事故等,并掌握相应 的防控措施。
熟悉了农产品加工的基本流程和操作
培训中详细介绍了农产品加工的基本流程,包括原料选择、清洗、破碎、分离、干燥等步骤,以及各步骤中的操作要 点和注意事项,使学员们对农产品加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提升了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现场教学和模拟操作,学员们亲身参与了粮食储存和农产品加工的实际操作,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 识的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
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药剂喷洒或熏蒸仓库 ,杀死害虫或阻止其繁殖。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 生物制剂控制害虫数量。
综合防治
采用上述两种或多种方法相结 合的综合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02
粮食加工技术概述
加工目的和意义
提高粮食食用品质
通过加工去除杂质、异味,改善 口感和色泽,提高粮食的食用价
值。
延长保质期

标识清晰
对入库粮食进行标识,包括品种 、等级、数量、入库日期等信息
,方便后续管理。
库存检查与记录管理
定期检查
定期对库存粮食进行检查,包括质量、湿度、温 度等指标,确保粮食储存安全。
记录管理
建立完善的库存记录管理制度,对入库、出库、 检查等操作进行详细记录,方便后续追溯。
问题处理
发现库存粮食存在问题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 理,防止问题扩大。

粮食原料

粮食原料

粮食陈化的指标
1、色泽气味
2、脂肪酸值
3、品尝评分值
粮食在储藏期间(尤其在粮食含水量
大和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脂肪的水解比
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都要快,脂肪酸增加
显著,产生羰基化合物,形成陈米味。
淀粉的糊化与老化
• 生淀粉分子靠分子间氢键结合而排列得很紧密, 形成束状的胶束,彼此之间的间隙很小,即使水 分子也难以渗透进去。具有胶束结构的生淀粉称 为淀粉。淀粉在水中经加热后,一部分胶束被溶 解而形成空隙,于是水分子进入内部,与余下部 分淀粉分子进行结合,胶束逐渐被溶解,空隙逐 渐扩大,淀粉粒因吸水,体积膨胀数十倍,生淀 粉的胶束即行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膨润现象。继 续加热,胶束则全部崩溃,形成淀粉单分子,并 为水包围,而成为溶液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糊化, 处于这种状态的淀粉成为α淀粉。
豆类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 豆类蛋白质是全价的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8 种氨基酸, 见表2。 作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的蛋氨酸,其在豆类蛋白质的 含量与FAO/WHO标准模式相比分别为蚕豆22%,豌豆 31%, 绿豆 38%,红小豆40%,豇豆59%。其它除蚕豆的苯丙氨基 酸70%之外,余下各项均在85%以上。每种豆类均有2~4项在 100%以上,最为优异的是赖氨酸比值达到115%~133%,可 作为提取赖氨酸的原料。
B 焦糖化作用
2、酶促褐变
粮食的贮藏特性
1、呼吸与贮藏
2、后熟与贮藏
3、发芽
4、陈化与贮藏 5、粮食的发热与霉变


• 一、稻米的生产、消费与流通 • (一)稻米的分类 • 1、按植物学分类:粳型稻的粳米和籼型稻的籼米。 籼稻主要分布在华南热带和淮河、秦岭以前亚热 带的平川地带,具有耐热、耐强光的习性,它的 植物学性状,如粒形细长、米质粘性较弱、叶片 粗糙多毛、颖壳上毛稀而短以及较易落粒等,都 与野生稻米相似。粳稻主要分布在南方的高寒山 区、去贵高原以及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具有耐 寒,耐弱光的习性,粒形短而大、米质粘性较强, 叶片毛较少甚至无毛,颖壳上毛长而密以及不易 落粒等,和野生稻差异较大。

储粮特性基础知识

储粮特性基础知识

储粮特性基础知识粮堆的组成包括:①基本粮粒:每公斤粮食中含有的粮粒,小麦3万粒,稻谷4万粒,玉米3~4千粒,蚕豆8百~1.2千粒,油菜籽34万~48万粒;②有机和无机杂质;③一定数量和种类的微生物;④粮粒间孔隙中的空气;⑤被感染粮食的储粮昆虫、螨类。

这些物质共处同一粮堆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而构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储粮体系。

储粮的安全性不仅取决于各类粮的自身情况,而且也取决于整个粮堆的总体情况。

因此,要做好安全储粮工作,就必须了解这些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与影响。

一、粮食的散落性粮食是一种散粒体,内聚力很小,粮粒在自由下落形成粮堆时,由于粮粒的移动性和重力作用,粮粒会向四周滑落形成一个圆锥体,这种性质称为粮食的散落性。

角是指粮食由高点落下时自然形成的圆锥体斜面与底面水平线的夹角(α)。

静止角与散落性成反比,即散落性大静角小;散落性小,静止角大,几种粮食的静止角如表1所示。

图1:G-粮粒的重力,N-粮粒对斜面的压力,α-静止角, P-粮粒沿斜面的下滑力,F-粮粒受到的摩擦力粮食的散落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粮粒的大小、形状、表面的光滑程度、成熟度、容重、水分及杂质的含量等。

如果粮粒的粒大、饱满、比重大、粒状圆形、表面光滑、水分低、杂质少,那么这种粮食的散落性就大,反之,其散落性则差。

如表2所示,含水量和含杂率的不同,影响了大豆的静止角。

由表看出含水量大、含杂率高,静止角大。

表2 大豆水分与杂质对静止角的影响散落性好的粮食,在运输过程中容易流散,对于装卸车船、出入仓库的作业都比较方便。

但若将粮食以一定高度存放在粮仓内,粮食会由于散落性的原因而对仓壁产生横向的侧压力。

粮食的散落性愈大,对仓壁的侧压力就愈大;粮堆愈高,对仓壁的侧压力也愈大。

因此,对同一个仓房,装散落性小的粮食时,可以适当增加装粮的高度;而装散落性大的粮食时,就要适当降低装粮的高度。

如果不注意这一点,一旦侧压力超过了仓壁的承受能力,就会危及仓房的安全。

各种粮食的物理特性

各种粮食的物理特性

粮粒及粮堆的构成粮食是小麦、稻谷、玉米、谷子、大麦等禾谷类籽粒及薯类、豆类等的总称。

由于受到遗传特性、地理环境和栽培条件等因素影响,每一种粮食的形态特征各不一样,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这些都对粮油储藏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粮食的构成归纳为:从粮油储藏的角度出发,粮食中包围在胚和胚乳外部的种皮,形成了抵御不利储藏环境的保护组织,对粮食储藏是有利的。

而粮粒的胚部则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和水分,生命活动旺盛,最容易受到虫霉感染。

一般说来,胚越大,储粮稳定性越差,这是储粮不利的一面。

因此,各种粮食构造不同,是导致各种粮食储藏稳定性差异的原因之一。

粮食颗粒堆聚而成的群体叫做粮堆。

粮食储藏研究的对象是粮食群体,而不是单一的粮食籽粒。

据测定500克稻谷约20000粒、小麦15000粒、玉米1500——2000粒、蚕豆400——600粒、油菜籽170000——240000粒。

通常粮仓装粮50——250万千克,形成数目相当大的粮粒组成的粮食群体——粮堆。

影响粮食储藏稳定性和粮食储藏质量的主要物理因素是粮食的散落性、自动分级、孔隙度,对于各种蒸气和气体的吸收、吸附和解吸能力以及粮食的热传导、湿热扩散与热容量等。

在粮堆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这些基本物理因素直接影响储粮稳定性。

粮食的流散特性粮食的流散特性主要包括散落性、自动分级、孔隙度等。

这是颗粒状粮食所固有的物理性质。

粮食具有流散特性的根本原因是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内聚力小,不足以在重力的作用下使粮粒保持垂直稳定,致使粮食在堆装、运输、干燥、加工等过程中表现出流散特性。

一、散落性粮食在自然形成粮堆时,向四面流动成为一个圆锥体的性质称为粮食的散落性。

粮食的颗粒大小、成熟度的差异、杂质数量的多少等都和散落性密切相关。

粮食散落性的好坏通常用静止角表示。

静止角是指粮食由高点落下,自然形成圆锥体的斜面与底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静止角与散落性成反比,即散落性好,静止角小;散落性差,静止角大。

粮油仓储知识题

粮油仓储知识题

第一部分粮油仓储知识题(共141道题:填空题:70道,判断题:50道,简答题:21道)一、填空题:(共70道)1、粮食是人类主食食料的统称,它包括原粮和成品粮。

2、粮油质量标准是对粮油产品分类、质量要求、名词术语、检验方法和包装、储存、运输等所做的技术规定。

3、粮食的物理性质是指粮食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反映出的多种物理属性。

如粮食的流散特性(自动分级、散落性);粮食的热特性(导热性和导温性);粮食的吸附特性(吸湿特性和气体吸附特性、湿热扩散);粮食的应力裂纹等。

4、粮食籽粒是粮堆的主体。

粮食籽粒本身是活的有机体,在储藏过程中维持着一定的新陈代谢活动,处于缓慢的分解状态。

5、糙米属于颖果,由果皮、种皮、外胚乳、胚乳及胚所组成。

6、小麦籽粒是由果皮、种皮、外胚乳、糊粉层、胚乳和胚组成。

7、玉米籽粒是由皮层、胚乳和胚组成。

8、粮食在储藏过程中最重要的吸附特性是粮粒对水气的吸附与解吸的性能即吸湿特性,它是粮食吸附特性的一个具体表现。

9、在粮油储藏中,温度的概念包括气温、仓温和粮温,即大气温度、仓内温度、粮堆温度,通常称为“三温”。

10、色泽包括颜色与光泽。

各种不同的粮油均有其固有的色泽。

新鲜的粮食,光泽鲜明,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渐变灰暗。

缺氧储藏的粮食在出仓进入常规储藏后色泽迅速变化。

11、粮食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强弱与温度、湿度和氧气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12、储粮害虫是储粮昆虫中的主要类群,储粮昆虫是指能在干燥的储粮环境中正常发育、生长、繁殖的一类昆虫。

13、储粮霉变一般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

14、储粮发生霉变,主要受环境水分条件的影响,在返潮、结露、吸湿或水浸等情况下极易发生。

15、一般将霉变分为劣质霉变、结露霉变、吸湿霉变、水浸霉变四种类型。

16、一般所说的储粮害虫,不仅包括危害储粮的有害昆虫,而且还包括危害储粮的螨类、鸟类、啮齿动物及其他一些节肢动物。

17 、螨类的体躯一般可分为颚体和躯体两部分。

各种粮食的物理特性

各种粮食的物理特性

粮粒及粮堆的构成粮食就是小麦、稻谷、玉米、谷子、大麦等禾谷类籽粒及薯类、豆类等的总称。

由于受到遗传特性、地理环境与栽培条件等因素影响,每一种粮食的形态特征各不一样,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这些都对粮油储藏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粮食的构成归纳为:从粮油储藏的角度出发,粮食中包围在胚与胚乳外部的种皮,形成了抵御不利储藏环境的保护组织,对粮食储藏就是有利的。

而粮粒的胚部则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与水分,生命活动旺盛,最容易受到虫霉感染。

一般说来,胚越大,储粮稳定性越差,这就是储粮不利的一面。

因此,各种粮食构造不同,就是导致各种粮食储藏稳定性差异的原因之一。

粮食颗粒堆聚而成的群体叫做粮堆。

粮食储藏研究的对象就是粮食群体,而不就是单一的粮食籽粒。

据测定500克稻谷约20000粒、小麦15000粒、玉米1500——2000粒、蚕豆400——600粒、油菜籽170000——240000粒。

通常粮仓装粮50——250万千克,形成数目相当大的粮粒组成的粮食群体——粮堆。

影响粮食储藏稳定性与粮食储藏质量的主要物理因素就是粮食的散落性、自动分级、孔隙度,对于各种蒸气与气体的吸收、吸附与解吸能力以及粮食的热传导、湿热扩散与热容量等。

在粮堆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这些基本物理因素直接影响储粮稳定性。

粮食的流散特性粮食的流散特性主要包括散落性、自动分级、孔隙度等。

这就是颗粒状粮食所固有的物理性质。

粮食具有流散特性的根本原因就是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内聚力小,不足以在重力的作用下使粮粒保持垂直稳定,致使粮食在堆装、运输、干燥、加工等过程中表现出流散特性。

一、散落性粮食在自然形成粮堆时,向四面流动成为一个圆锥体的性质称为粮食的散落性。

粮食的颗粒大小、成熟度的差异、杂质数量的多少等都与散落性密切相关。

粮食散落性的好坏通常用静止角表示。

静止角就是指粮食由高点落下,自然形成圆锥体的斜面与底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食品原料的特性

食品原料的特性

galacturonic acid
有机酸 主要是柠檬酸、苹果酸和酒石酸。 含氮化合物 蛋白质、氨基酸、酰胺、氨的化合物及 硝酸盐等。

单宁物质 ——具有涩味、能够产生褐变及与金属离子产 生色泽变化的多酚类物质。



适度的单宁含量可以给产品带来清凉的感觉, 也可以强化酸味; 在单宁含量较高的原料加工过程中,pH的控 制十分重要。pH高时,易发生酶促褐变, 单宁酸 pH低时又易发生自身的氧化缩合; 与蛋白质产生絮凝,可用于果汁澄清。
(4)鱼贝类的保鲜
鲜度判定:感观法、细菌学方法、物理 学方法、化学方法 保鲜方法 -冰冷却法(0~3℃,7~12d) -冷却海水冷却法 (0~1℃) -微冻保鲜法(-3℃,20~30d)

第二节

食品新资源
食品蛋白新资源 食用油料新资源 淀粉新资源 食品新糖源 膳食纤维
一、食品蛋白新资源

2. 大豆

蛋白质 大豆中平均含有40%的蛋白质,其中有 80~88%是可溶的,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组成大豆蛋白的氨基酸有18种之多,含 有8种必需氨基酸,且比例比较合理,赖氨 酸含量相对稍高,蛋氨酸、半胱氨酸含量 略低。
大豆在加工过程中易产生豆腥味: 油脂 大豆中的脂类(不饱和脂肪酸)在脂肪氧 大豆油脂不含胆固醇而含大量的亚油 化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降解,形成氢过氧化物, 酸和亚麻酸,故不仅不会造成血管壁上 它们极不稳定,裂解后形成异味化合物。加工 的胆固醇沉积,而且还对血管壁上沉积 过程中经常采用加热、调整pH、闪蒸、添加还 的胆固醇具有溶解作用。 原剂和铁离子络和剂等方法脱除豆腥味。
(3)果胶物质 果胶是由半乳糖醛酸形成的长链。根据果胶分 子中的羧基被甲醇酯化的程度,可以将其分为 高甲氧基果胶和低甲氧基果胶。 碳水化合物 甲氧基含量低于 ①果胶溶液具有较高的粘度 7%的果胶 (1)糖类:单糖、多糖 ②果胶是亲水性的胶体,其水溶液在适当的条 (2)淀粉:由葡萄糖分子经缩合而成的多糖 件下能够形成凝胶。 (4)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粮食储藏技术-物理特性

粮食储藏技术-物理特性

2.影响孔隙度的因素
(1)粮食的形状大小和表面状况:粮粒大、完整、表面 粗糙的,孔隙度就大;粒小、破碎粒多、表面光滑 的,孔隙度就小。 (2)粮食的含水量越高,孔隙度越小。 (3)粮食的杂质含量越高,孔隙度越小。 (4)粮食种类与储藏期限。 (5)粮堆的不同部位:底层所受压力大,孔隙度较小。
3.孔隙度与粮食储藏的关系
检疫性害虫
原产美洲大陆,现为国际 性的主要储粮害虫,大谷 蠹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 既耐干热,也耐湿热。危 害玉米最严重。
谷斑皮蠹:是一种危害性很 大,极难防治的害虫,能严重 危害多种植物性产品,如小 麦、大麦、麦芽、燕麦、黑 麦、玉米、高粱、稻谷、面 粉、花生、干果、坚果等谷 类、豆类、油料植物贮藏品。
2.自动分级的类型
(1)重力分级 主要是由于物料所受到的重力不同而产生 的分级现象,粮食在长途散装运输或振动、筛 理等过程中易发生重力分级。
散装原粮长途运输后,大而轻的物 料就会浮到最上面;细而重的物料 就会沉到底部;而较细、较轻、较 大、较重的物料分布于两者之间, 从而形成了分层的现象。
重力分级示意图
粮食储藏技术
第二章 粮食的物理特性
粮食特性:通常是指粮食在储存、运输等过程中所表现 出的各种物理的及生理的属性。如粮食的流散特性(散 落性和自动分级)、导热性、粮食的吸附性、粮食呼吸 作用等。这些特性与储粮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物理特性:流散性、热特性、吸附性等。 粮食特性 生理特性:呼吸、休眠、后熟等。
散落性好的粮食,在运输过程中容易流散,对于装车、装 船、入仓出库操作都比较方便,可节省劳力与时间。但散 落性较大的粮食对装粮容器的侧压力也大。装粮时对散落 性大的粮食就要降低堆装高度,对于散落性较小的粮食则 可以酌情增加高度。 粮食储藏期间散落性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粮食的 储藏稳定性。安全储藏的粮食总是具有良好的散落性。如 果粮食出汗、返潮、水分含量增大,霉菌滋生,就会使其 散落性降低;严重的发热结块会形成90°的直壁状,完全 丧失了散落性。 生产中计算侧压力,用于确定不同粮食的堆粮线,对仓墙 强度不够的仓房,常采取外围加固的做法。

粮食的生理特性

粮食的生理特性

粮食的生理特性
2.1 粮食的呼吸作用
呼吸的概念:在生物体内氧化有机物质并同时释放能量的一个生理过程。

呼吸作用是气体交换、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完成的。

粮粒中的有机物质均可作为呼吸的底物被消耗。

呼吸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粮食呼吸对储粮安全的影响主要有:
⏹粮食呼吸会产生大量的水分;
⏹呼吸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热量;
⏹粮食中的有机物作为呼吸底物被消耗;
⏹粮食的呼吸会造成粮堆内的CO2积累;
⏹粮食的无氧呼吸会导致酒精的积累;
⏹粮食的呼吸作用能促进小麦等粮食品种后熟作用;
⏹利用粮食的呼吸作用,进行自然缺氧储藏(气调储藏);
2.2粮食的后熟作用
⏹粮食从收获成熟到生理成熟的变化过程, 称为“后熟作
用”。

⏹完成后熟作用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后熟期”。

⏹通常以粮食种子的发芽率达到80%以上作为完成后熟
作用的标志。

2.3粮食的陈化与寿命
寿命当种子群体的生活率降低到50%时,称为种子的半活期。

而半活期的长短即称作种子的寿命。

3粮食的储藏特性
粮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和储藏物,其除了具有其他储藏物少有的物理特性、生理特性、生态特性外,还具有更特殊的储藏特性。

粮食的储藏特性通常说明了粮食在储藏过程中的稳定性,即粮食的储藏特性一般是指与其在储藏期间各种变化相关的特性的总称。

粮食的储藏特性包括:
粮食的结构特征、粮食的生理特性、粮食的生化特性和粮食的储藏稳定性。

小麦的基本知识

小麦的基本知识

一.小麦粉的理化特性1.小麦粉的物理特性小麦粉通称面粉,其物理特性是表示面粉品质优劣的一些物理特征,包括下列3项:①色泽是对面制品颜色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小麦经磨粉机逐道研磨,使其胚乳部分磨细成面粉。

由于小麦的皮色和粒质不同,面粉的色泽也有所差异。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般白皮小麦生产的面粉比红皮小麦色泽白,硬质小麦生产的面粉比软质小麦色泽要次。

这是因为在制粉过程中,面粉内不可能不含有麦皮,白皮小麦的皮色在面粉中不太明显,而红皮麦皮混入粉内则使面粉色泽呈褐红色。

硬质小麦的胚乳带轻微的乳黄色,粉质小麦的胚乳为白色;原料含灰土过多或有较多的芥子,未经彻底清理和精选使面粉的色泽带有青灰色或极细的黑色斑点;磨辊轧距过紧,引起磨辊发热,也可使粉粒呈暗灰色。

我国对面粉色泽的检查,是以标准样品来对照,达到标准的为合格,反之则较差。

这种方法一般是用眼睛感官鉴定,有些工厂也采用白度仪测定面粉的色泽。

我国目前对面粉的白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大部分厂家都是自定标准,以鉴定面粉的色泽。

②粒度是指面粉的粗细程度,即由筛网规格决定的物理特性。

由于面粉的质量和用途的不同,对粒度大小的要求也不一致。

我国面粉的种类对其粒度的要求是:特制一等粉粒度不超过160微米,特制二等粉粒度不超过200微米,标准粉粒度不超过330微米。

对某些专用面粉的粒度是根据它的成品要求而定,如砂子粉要求粗细粒度均匀,一般为250-350微米。

③吸水量是指面粉制成面团时面粉加水量的多少。

由于面粉的质量不同,含水量不同,吸水量也不同。

面粉的吸水量与面粉的蛋白质含量有密切的关系,蛋白质含量高,吸水量大;蛋白质含量低,吸水量小。

吸水量还与面粉中的损伤淀粉有关。

损伤淀粉吸水率约为健全淀粉的5倍(健全淀粉的吸水率为0.44%,损伤淀粉的吸水率为2.0%),故面粉中损伤淀粉多,将使面粉的吸水率增大。

但损伤淀粉吸进的水分,在面团发酵过程中,还会从内部分离出来,引起面团民粘,使面制品的质量受影响。

第九章粮食贮藏特性和品质变化

第九章粮食贮藏特性和品质变化
第九章 粮食贮藏特 性和品质变化
教学要求
要求掌握粮食后熟作用、陈化;熟悉粮 食呼吸作用和发芽;了解粮食在贮藏过 程中的其它一些变化。
重点内容:后熟作用、陈化、发芽。 难点内容:陈化生理。
一.概况
粮食的概念:粮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泛指粮食系 统仓储部门保管的各种商品。
粮食包括:食用粮、油料和种子粮。 食用粮:包括谷类、豆类和薯类。 谷类:包括原粮和成品粮。 原粮:稻谷、三麦、玉米、高梁等; 成品粮:大米、面粉、玉米粉、小麦等; 豆类:蚕豆、豌豆、赤豆、绿豆、芸豆等。 薯类:甘薯、薯干。 油料:大豆、油菜籽、花生、棉籽、芝麻、茶籽、
3、通风条件、粮堆间的氧气,也会影响 粮食的呼吸作用。
(三) 后熟作用
1.种子后熟的概念 什么是粮食的后熟呢?粮食的后熟是说在粮 食收获以后,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发育成熟的 过程。新粮在田间收获时并没有完全成熟, 储藏的最初的一段时间内,种子的胚,也就 是将来发育成长为新植株的部位,发育仍在 继续,这时粮食的呼吸作用旺盛,由于没有 完全成熟,发芽率很低,加工以后品质也不 太好,并且也不好保管。新粮经过一段时间, 胚发育完全了,呼吸作用也渐渐平稳了,粮 食这时达到了最高的水平,品质也得到了改 善,并且更便于储藏了
思考题和习题
思考题: 1、粮食贮藏和果蔬贮藏关键因子有何区别? 习题: 1、简述粮食的后熟过程的生理生化和物理变
化。 2、简述粮食陈化的生理生化和物理变化。 3、简述影响粮食后熟的因素。 4、如何延缓粮食陈化?
有机酸是粮食发酸的基础物质。
4、粮食褐变
褐变主要包括酶促褐变(酪氨酸褐变) 和非酶促褐变(氨基酸和还原糖反应) 两种类型。也有一些微生物菌体和代谢 产物带有颜色。
从外观上看,新鲜粮食外表光亮,陈化后的 粮食外表变得灰暗。玉米陈化后,脐部变成 褐色;大豆陈化后,脐部呈褐色圈,叫"红 眼"。从味上看,新鲜粮食有它特有的香味; 粮食陈化后,香味丧失,甚至有一种令人不 快的"陈味",口味变差,严重时甚至不宜 食用。不但原粮会陈化,加工后的米面等更 易陈化,大米陈化后米饭粘性、油性都变差, 并有一种"陈米味"。面粉陈化后发酵能力 变差,发紧、发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粒及粮堆的构成粮食是小麦、稻谷、玉米、谷子、大麦等禾谷类籽粒及薯类、豆类等的总称。

由于受到遗传特性、地理环境和栽培条件等因素影响,每一种粮食的形态特征各不一样,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这些都对粮油储藏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粮食的构成归纳为:从粮油储藏的角度出发,粮食中包围在胚和胚乳外部的种皮,形成了抵御不利储藏环境的保护组织,对粮食储藏是有利的。

而粮粒的胚部则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和水分,生命活动旺盛,最容易受到虫霉感染。

一般说来,胚越大,储粮稳定性越差,这是储粮不利的一面。

因此,各种粮食构造不同,是导致各种粮食储藏稳定性差异的原因之一。

粮食颗粒堆聚而成的群体叫做粮堆。

粮食储藏研究的对象是粮食群体,而不是单一的粮食籽粒。

据测定500克稻谷约20000粒、小麦15000粒、玉米1500——2000粒、蚕豆400——600粒、油菜籽170000——240000粒。

通常粮仓装粮50——250万千克,形成数目相当大的粮粒组成的粮食群体——粮堆。

影响粮食储藏稳定性和粮食储藏质量的主要物理因素是粮食的散落性、自动分级、孔隙度,对于各种蒸气和气体的吸收、吸附和解吸能力以及粮食的热传导、湿热扩散与热容量等。

在粮堆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这些基本物理因素直接影响储粮稳定性。

粮食的流散特性粮食的流散特性主要包括散落性、自动分级、孔隙度等。

这是颗粒状粮食所固有的物理性质。

粮食具有流散特性的根本原因是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内聚力小,不足以在重力的作用下使粮粒保持垂直稳定,致使粮食在堆装、运输、干燥、加工等过程中表现出流散特性。

一、散落性粮食在自然形成粮堆时,向四面流动成为一个圆锥体的性质称为粮食的散落性。

粮食的颗粒大小、成熟度的差异、杂质数量的多少等都和散落性密切相关。

粮食散落性的好坏通常用静止角表示。

静止角是指粮食由高点落下,自然形成圆锥体的斜面与底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静止角与散落性成反比,即散落性好,静止角小;散落性差,静止角大。

粮粒在粮堆斜面上停止或运动与否,受到粮粒在斜面上受力的制约。

图1-2是粮粒在斜面上受力分析图:重力G可分解为垂直压力N和倾斜分力P,如忽略粮粒间高低不平的相互作用力,粮粒在斜面上还受到摩擦力F,如果粮粒与粮堆的斜面摩擦系数为f,则摩擦力F为N*f。

图中分力P是使粮粒下落的力,F是阻碍粮粒下滑的力,当P>F时,粮粒就下落,当P<F时,粮粒就停留在斜面上。

粮粒的大小、形状、表面光滑成度、容量、杂质含量都对粮食的散落性有影响。

粒大、饱满、圆型粒状、比重大、表面光滑、杂质少的粮食散落性好,反之则散落性差。

不同粮食之间,上述外观特征明显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散落特性。

表中给出了主要粮种静止角的大小。

表1-1 主要粮食的静止角(度)粮种静止角起静止角止变动范围小麦23 38 15大麦28 45 17玉米30 40 10稻谷37 45 8大米23 33 10糙米27 28 1大豆24 32 8黍20 25 5芝麻24 30 8油菜籽20 27 7表中所示,大豆粒大、呈圆型、表面光滑,其散落性比粒形较小、表面粗糙的稻谷好的多。

此外,粮食中含杂量增加,其散落性会降低,粮食水分含量增加散落性也降低。

这是由于粮食水分增加,使粮食表面粘滞,粮粒间的摩擦力增大的结果。

当粮食发热霉变后,散落性会完全丧失,形成结顶。

表1-2给出了同一种大豆含水量、含杂率与散落性的关系。

表1-2 大豆水分含量与含杂率对静止角的影响粮种水分% 静止角含杂率% 静止角大豆11.2 23.3 3.0 25.0大豆17.7 25.4 1.0 23.8粮食散落性的另一量度是自流角。

自流角是粮粒在不同材料斜面上,开始移动的角度,即粮粒下滑的极限角度。

自流角是一个相对的值,它既与粮粒的物理特性有关,又与测试时用的材料有关。

同种粮食在不同的材料上测定的自流角不同,不同种粮食在相同的材料上自流角也不相同。

粮食的自流角是粮堆的外摩擦角。

表1-3给出了三种麦类在不同材料上的自流角。

表1-3 三种麦类在不同材料上的自流角自流角表示的是某种粮食在某种材料上的滑动性能。

自流角愈大,滑动性能愈差;自流角愈小,滑动性能越好。

粮食的散落性在粮食储藏、装卸运输机械及储藏设施的设计中都是一个重要因素。

储藏期间散落性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粮食的稳定性。

安全储藏的粮食总是具有良好的散落性。

如果粮食出汗、返潮,水分增大,霉菌滋生,就会使散落性降低;严重的发热结块会形成90度角的直壁状,完全丧失散落性。

散落性好的粮食,在运输过程中容易流散,对于装车、装船、入仓出库操作较方便,可节省劳力与时间。

但是散落性较大的粮食对装粮容器的侧压力也大。

装粮时对散落性大的粮食就要降低堆装高度,对散落性较小的粮食则可酌情增加高度。

粮堆对仓壁的侧压力可按下式简化计算:P=1/2γh2tg(45°-α/2)式中:P——每米宽度的仓壁上受的侧压力(千克/米);γ——粮食的容重(千克/立方米);h——粮食的堆高(米);α——粮食的静止角。

生产中计算侧压力,用于确定不同粮食的堆粮线和堆垛形式,对仓墙强度不够的仓房,常采取包打围的作法。

散落性是确定自流设备的理论依据。

当使用输送机送粮食时,输送机皮带和水平面的夹角应小于自流角和静止角;当安装淌筛和自流管时,淌筛面、自流管面和水平面的夹角应大于自流角和静止角,这样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二、自动分级一般说来,任何一批粮食,都是非均质的聚集体。

粮粒有饱满的、瘪瘦的、完整的、破碎的,形态多种多样。

杂质也轻重不同,大小不一。

在散落时彼此受到的摩擦力和重力不同,运动状态也不同。

因此粮食在震动、移动或入库时,同类型、同质量的粮粒和杂质就集中在粮堆的某一部分,引起粮堆组成成分的重新分布,这种现象称为自动分级。

例如,小麦在形成粮堆时的自动分级现象,从顶部到底部各个部位的组分呈现出有规律的分布:破碎粒、轻浮夹杂物、杂草种子在底部比顶部为多(见表1-4)。

表1-4 自然形成粮堆时的分级情况较轻杂质% 0.51 2.14杂草种子% 0.32 1.01砂石杂质0.13 0.49瘪粒% 0.09 0.47自动分级现象的发生与粮食输送移动时的作业方式、仓库类型密切相关。

作业方式不同,自动分级状况也不相同;仓房不同,自动分级现象也不相同。

按其作业方式、仓房类型和粮堆形成的条件可大体分为四种情况:(一)自然流散成粮堆粮食自高点自然流散成粮堆时,粮粒与粮粒之间、粮粒与杂质之间以及杂质与杂质之间受到的重力、摩擦力不同,同时落下时受到的气流浮力也不相同。

这些差异相互作用的结果使较重的杂质落在圆锥体的中心部位,而较轻的、破碎的粮粒及杂草种子就沿着斜面下滑至圆锥体的底部。

因此,随着圆锥体的不断扩大,杂质就在圆锥粮堆的底部不断积累,最终形成基底杂质区(图1-3)。

(二)房式仓入粮房式仓粮食入库一般有输送机进粮和人工入粮两种。

输送机进粮又分移动式和固定式。

若移动式入库,一般是输送机头先从仓山墙处开始,随入粮逐步由内向外退移。

因此,饱满的粮粒和沉重的杂质多汇集于机头落下的粮堆中央部位;沿输送机两侧的粮食含有较多的瘪粒和较轻的杂质,形成带状的杂质区;在皮带输送机下形成糠壳杂质区。

若固定式入库,粮食入库就有多个卸粮点,那么像自然流成堆一样,在一个仓房内部形成多个圆窝状杂质区,即每个卸粮点有一个基底状杂质区。

房式仓人工入粮时,由于倒粮点分散,边倒边匀,自动分级就不明显,杂质组合比较均匀。

(三)立筒仓进粮立筒仓因筒身较高,粮粒从高处落下,下落的粮食流动会带动空气运动,在仓内形成一个涡旋气流(图1-4),涡旋气流的运动,将粮面细小的、较轻的杂质吹向筒壁。

随着粮面在仓筒内逐渐升高,靠近筒壁处形成环状轻型杂质区。

而沉重的杂质多集中在落点处,形成一个柱状重型杂质区。

出仓时正好相反,比较饱满和比重大的粮粒首先流出,靠近仓壁的瘪小籽粒和轻浮杂质后流出。

所以粮食品质也因出仓的先后不同而差异(表1-5)作业部位容重(克/升)碎粒% 不饱满粒% 杂质%进仓中心704.1 1.84 0.09 0.60 仓壁667.5 2.20 0.47 3.80出仓出粮30分钟666 1.80 1.54 2.50 经3.5小时660 3.50 5.0 2.98经4.5小时496 1.70 9.0 19.90按自动分级形成的原因,自动分级又可归纳为重力分级、浮力分级和气流分级。

重力分级的情况明显地发生在有震动运输过程中。

如散装粮食长途运输后,大而轻的物料就会浮在最上面,细而重的物料就会沉到底部,而较细、较轻、较重的物料分于两者之间,从而形成了分层现象。

浮力分级是说明粮粒下落过程受力不同而造成自动分级的。

粮粒g由高点下落,会受到空气的阻碍作用,空气对粮粒产生浮力p(见图1-5)。

当P>g时,粮粒飘浮走;P<g 时,粮粒下落;P=g时,粮粒悬浮。

显然,当气流的浮力一定时,重的粮粒下落速度较快,轻的粮粒下落较慢。

而轻的杂质在慢慢的下落过程中,由于物体重力、受力方向的改变也随时变化,使较轻的杂质飘移落点,从而形成分级现象。

气流分级通常发生在露天堆粮的过程中(见图1-6)。

当输送机在风天卸粮时,在下风处就会聚集较多的轻杂质,从而形成自动分级现象。

这种情况在皮带输送机、扬场机的作业中都会发生。

自动分级现象使粮堆组分重新分配,这对安全储粮十分不利。

杂质较多的部位,往往水分较高,孔隙度较小,虫霉易滋生,是极易发热霉变的部位,如不能及时发现还能蔓延危及整堆粮食。

因此,对自动分级严重的地方,要多设检测层点,密切注意粮情变化。

自动分级中灰尘集中的部位,孔隙度小,吸附性大,在熏蒸害虫时,药剂渗透困难,影响杀虫效果。

同时,在通风降水降温过程中,也因空气的阻力加大,使风速达不到规定要求,造成局部温度、水分偏高。

在粮食储藏过程中也可利用自动分级有利的一方面。

如利用气流分级清理粮食,使用筛子震动去掉重杂质等。

防止自动分级最积极的办法是预先清理粮食。

此外,在粮仓上安装一些机械装置,使粮食均匀地向四周散落,减轻自动分级现象。

如皮带输送机头部的抛粮机构,在卸粮时扇面不断旋转,借助粮流惯性冲力,将粮食均匀地抛出。

也可在入粮口安装锥形散粮器或旋转散粮器。

立筒仓采用中心管进粮与中心管卸粮的方式,可以有效减缓粮食分级现象。

三、孔隙度孔隙度是由粮粒本身结构与粮堆中粮粒间存在空间所造成的。

在整个粮堆中,粮粒所占体积百分比叫做密度,孔隙所占的百分比叫做孔隙度。

从宏观上讲,粮堆中的孔隙是粮粒与粮粒之间的空间,这是粮食在储藏中维持正常有氧呼吸,进行水分、热量交换的基础。

从微观上讲,构成孔隙的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因素是粮粒内部存在的微孔,它虽然在整个孔隙度中占有较少的比例,但它的作用远远复杂于宏观的孔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