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与万圣节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4
一、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它的主要活动为祭祀兼有娱乐;而万圣节尽管也称作“鬼节”已没有了祭祀模式,成为人们娱乐狂欢的节日。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
在这个节日中,人们以祭祀为主。
通过祭祖扫墓,来表达哀思,追念先人的恩情,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而且扫墓祭祀祖先时,气氛严肃,步骤繁复。
举家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先给亲人墓除草、添土,修整坟头;然后,陈设供品,点燃香烛,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健康、家族兴旺;祭罢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或把纸钱压在坟头,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最后再次叩头行礼祭拜,吃掉酒食回家。
另外,和其他节日不同的是,清明的节期还很长,以四月五日清明为中心推算,有十日前八日后或十日前十日后之说,在这20天的日子里都属于清明节,有些地区可长达一个月。
清明节期时间长的原因,是不少亲人远离在外,需要协调时间以便一起参加祭祀活动。
由于清明节在每年的四月四日至六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踏青的好时候,所以祭祀后,人们有时还可以参与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植树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但这个节日,主要的活动是祭祀,兼有娱乐。
所以,它既有祭祀时的悲伤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祭祀和适度狂欢的节日。
美国的万圣节是每年的十月三十一日。
大约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传入美国。
一八四五年,爱尔兰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土豆大饥荒,饿死了一百多万人。
为了逃避饥荒,贫苦的爱尔兰人抛弃家园挤上开往北美的船只,移民美国。
这些爱尔兰移民的定居,不仅为美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也带来了他们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
爱尔兰人过的节日———鬼节万圣节,也逐渐在美国扎根、开花、结果。
但在新的环境中,美国的万圣节仅保留了一部分原有的习俗,将原有的祭祀模式慢慢摆脱,其活动已经没什么宗教色彩,并向着怪诞、放纵和狂欢的方向发展。
小孩子们提着南瓜灯一边喊着“Trick or Treat”(不招待就捣蛋)一边挨家挨户地要糖,大中学生和成年人也举行各种名目的狂欢活动,装神弄鬼吓人,制造快乐的恐怖气氛,尽情寻找快乐,各大城市还有鬼节盛大狂欢游行。
如加拿
2 / 4
大蒙特利尔的鬼节狂欢庆典有7.5万人参加了狂欢活动,今年的人数可望突破10万。
鬼节在北美成了一年之中仅次于圣诞节的第二大狂欢的民俗节日,将万圣节变成了一年一度的狂欢节。
二、清明节的参与主体多为年长者,而万圣节的参与主体却以年少者为主。
清明节,成群结队的人们扶老携幼地前去扫墓祭祖。
家祭是祭祀的主要内容。
在进行烧香、焚烛、添酒时,定有男性长者主持;
人们在祭祀磕头时,也是长幼有序,男先女后。
在过去,甚至不允许女性参加祭祀活动。
而美国的万圣节的参与主体却是年少者。
万圣节是儿童们情玩乐的好时候。
它在孩子们眼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节日。
夜幕降临,收拾停当后,一群群装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杰克灯”,跑到邻居家门前,威吓般地喊着:
“要恶作剧是给款待”、“给钱还是给吃的”。
如果大人不用糖果、零钱款待他们,那些调皮的孩子就说到做到:
好,你不款待,我就捉弄你。
他们有时把人家的门把手涂上肥皂,有时把别人的猫上颜色。
这些小恶作剧常令大人啼笑皆非。
三、清明节的载体凝重、严肃,而万圣节的载体轻松、创新。
“一切文化都需要物质载体。
”节日的载体是能传达承载物质文
化的途径。
例如清明节里烧的纸钱、各种冥品、祭品、西方万圣节的奇装异服、南瓜灯、面具、骷髅等都可视为节日的载体。
清明节的载体几千年来变化不大,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扫墓的习俗逐渐简化,文祭祀、平安清明的主题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以清洗墓碑、摆放鲜花、不留坟头、不立墓碑的树葬等追忆亲人的方式,被一些人所采用。
然而在广大农村,纸钱仍大行其道,并且将现代生活的享受元素加入到其中,如用钱纸制作的家电、手机、别墅等生活奢侈品。
然而,不管如何变幻,这些载体仍然是为祭祀服务,人们将对祖先的敬仰之情,渗透到这些节日载体中,并透出虔诚、凝重、严肃。
美国的万圣节却别出心裁,从古代的骷髅到现代的面具,从兽皮
到现在的奇装异服,从夸恐怖的南瓜头到狞笑丑恶的巫婆,既诙谐又轻松。
3 / 4
甚至有人把自家的房子打扮成一座鬼屋,门口是硕大的黑蜘蛛和黑猫警长把门儿,窗户里面蓝光闪闪,鬼火荧荧,不时还有小鬼儿探出头来,发出瘆人的狞笑。
在万圣节中,人们尽情释放自己,不拘于传统的祭祀仪式,不断创出新颖活动。
这些节日文化载体早已超出了最初的祭祀功能,成了人们自娱自乐、减轻压的“减压阀”。
四、节日内涵分析。
人们生存形态必然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式与内容。
数千年来,中国是个以农业为主导的社会。
古时主要靠手工劳动,对单个家庭来说,家庭的兴旺与劳力的多少有很大关系。
而祭祖能强化人们的家族观念,强调人们的生育意识,增进家族的团结,有利于人们
在生产中互帮互助中华民族的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都少不了祭
祖仪式,体现了宗法社会浓厚的血缘关系。
正由于此,年年岁岁,4月5日前后,总有成群结队的中国人扶老携幼地前去扫墓祭祖。
即使在素以新派自诩的上海,“土得掉渣”的清明也能动员起超过700万的市民,挤着堵着涌向城郊和周边地区,只为奉上一瓣心香,表达自己对祖先的尊敬,对先人的怀念。
除清明节外春节、中元节等重要节日也要为祖先上坟扫墓春秋四时祭祀,向祖先进献时鲜食品。
祭祖也是凝聚民族团结的重要方式,黄帝是中华民
族的祖先,自唐代始历朝历代每年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弘扬民族
大同的观念。
同时,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儒家文化一直占统治地位,家族或宗族礼法制度在人们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个人是处于家族或宗族关系之中的,人们之间首要的关系是血缘关系,血缘关系是“孝道”存在的基础。
在家庭的内部有严格的等级,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使其具有了鲜明的以“父性制为中心、以血缘为基础”的节日文化特征。
因此,承载了中国人血缘子孙继承绵延传统价值观的清明节,祭祀时气氛的庄严肃穆,长幼尊卑有序,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
与拥有悠久封建制的中国不同,美国的历史
是书写在干净利落的一张白纸上的。
独立战争之前,在没有任何
封建思想残余的美洲大陆上,欧洲资本主义所崇尚的自由、平等
观念,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思潮的传播使美国人相信每
个虔诚的基督徒与上帝之间都有一种精神上的联系。
因此,无论
地位高低,财富多少,在上帝面前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没有等级之分,尊卑之别,人人都是上帝的子女。
4 / 4
个人追求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注重个体人格的张扬和个体之间
的情感诉求。
因此在万圣节,青年们去看恐怖电影,大人们组织化妆舞会,到处是夸张恐怖的南瓜头,狞笑丑恶的巫婆骑着扫帚,小鬼骷髅满地乱跑,大人在这一天给孩
子讲令人害怕的不敢睡觉的鬼故事,兴奋地在恶作剧和精心构思
出来的各种奇装异服的游戏中度过夜晚??连Google 的图标在这天都变为了充满古旧诡异的图案。
总之,在美国万圣节这一天,所有人都在制造“恐怖”,戴起面具加入狂欢,玩的不亦乐乎。
所有人都在恐怖中制造快感,展现和张扬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已无丝毫欧洲国家传统的祭拜先人的鬼节“万圣节”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