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往往来自于对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
化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在初中阶段进行化学的学习是有必要的。
因此要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学习的动力,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怎样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
一、开展课外活动,延伸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重视学生兴趣的广泛性和兴趣的持久性。
对于兴趣的广泛性,应使学生了解,化学与其他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与物理学、数学、生物学等等,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的广泛性。
另外,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成功化学家或是科学家的事迹,让他们明白一些成功的人他们必定博览群书、知识广泛,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发现问题。
另外,我们要带领学生展开丰富的课外活动,收集化学现象,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史、化学魔术、化学谜语、化学游戏、化学趣味实验等,以表演、比赛的方式,让学生热情参与,从而丰富化学知识,提高兴趣。
第三,要使学生主动挖掘生活、生产与化学紧密相连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在课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
在布置作业时,让学生做适量的练习题,结合教材中出现的家庭小实验,让学生把
实验“搬”回家里,三五人一组,充分利用家庭中的器物和用品(例如厨房中的一些用具和调味品),去重新探究和验证在课堂上或实验室里所做实验的结论,注意让学生把实验的步骤、现象、结论以及出现的问题等做好记录,等第二天课堂上再让各小组相互讨论、横向比较,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一一解答。
这样做,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魅力,激发学生兴趣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科学,实验是学生认识化学的窗口和源泉,化学实验生动有趣、千变万化,富有情趣魅力,是化学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优势。
形象生动的演示实验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从许多化学家的成就来源来看,他们无不热爱化学实验,而且无不是通过实验取得化学成就的。
许多化学老前辈和卓越的化学教师都一致认为,只有化学实验才能反映化学学科的特点,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因此,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并使化学实验能够充分发挥出其魅力。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使实验课变成看热闹的课堂,要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性质和变化。
教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上好每一次学生实验课,使学生一开始就注意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要注意将验证实验改为发现式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总结出该实验的目的、操作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努力使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做到步骤简明、现象明
显、结果准确、操作规范和安全,防止学生对实验产生害怕心理,降低学习兴趣。
三、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我们要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的社会价值,认识到学到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如刚开始学习化学时,我们先让学生分析,教室里到底有哪些是材质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有哪些是后来合成的?
学生经过分析会发现完全是天然的、拿来就用的东西其实微乎其微,我们再告诉学生,我们用的大多数物质都要经过合成,这个合成的过程大多需要利用化学。
在讲《燃烧和灭火》时,我们可以从最开始人类对火的一种应用以及在应用火的过程当中出现的冶金、陶瓷、冶炼等方面的应用,来展示从古代的用火到近代的用火之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在对燃烧的本质有进一步的认识之后,内燃机、蒸汽机的开发和利用,使我们的社会一下进入到工业时代。
到现在我们对如何控制火的研究,再到奥运火炬能在珠峰点燃也体现了人类对火的控制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讲到有机合成材料——塑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设想一下,当我们早上一睁眼,突然间所有的塑料制品全都消失会发生什么状况?学生就会想象:开始想到很多包装都是塑料制品的,包括常见的药瓶。
再继续想的话,其实好多管线都是塑料的,甚至包括水管,他们会发现,如果没有塑料,我们完全没有办法维持现在的生活,学生经过类似这样的活动,非常生动地体验到化学技术对改变我们的生活起到了特别重要
的作用。
四、深入学生,多鼓励、少批评
教师只有深入学生,才能了解学生,才能了解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指导。
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仅仅做一个“课堂之师”——只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而应该在课外多抽时间对学生加以辅导,多与学生交流。
这样做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以便及时地给予帮助。
另外,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
特别是课堂上,教师更应该在这方面多加注意。
因为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是爱面子、自尊心强的时候,当然,叛逆心也比较强。
而如果不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打击了学生的信心和求知欲。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可能会为此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那么以后的学习就是不快乐的,甚至可以说是枯燥的、令人厌恶的。
如果学生抱着这样的心理来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最后,教师还应不断完善自身素质,保持自己的魅力。
如果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跟不上,何谈教学的趣味性?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哪儿有兴致来听信你的言论?另外,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自制力差、感情色彩浓,对所有事物充满幻想,没有形成一定的判断力,但又有一定的是非感和强烈的爱憎意识,正是意气用事的年龄。
如果教师没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学生对你不感兴趣,也可能会因此而对你的教学失去兴趣。
更为可怕的是:时间久了,对教师的不感兴趣会转化为憎恶,那就更谈不上对教师的兴趣,对教师教学的兴趣
了。
兴趣是学习的一种动力。
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更无从谈起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工作中,要灵活地运用兴趣的要素,科学的、系统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