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共10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本单元所学课文内容和生字词。
2.能够理解并正确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编写简单的段落。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和生字词。
2.帮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表达方式,撰写简单的段落。
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用简洁连贯的语言表达要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前准备的图片或教具,引导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引入课文题目,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学习新课1.跟读课文,讲解生字词词义和使用方法。
2.分段理解课文,帮助学生掌握故事情节。
3.分组讨论,学生自由表达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3.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寓意和人物性格。
2.让学生自由发挥,改编故事情节或编写故事结局。
3.分组演讲,展示学生自己编写的段落或故事。
4. 总结反思1.审视学生的表现并点评,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2.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收获。
3.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分享成功经验。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写一篇文章,描述自己的一个有趣经历。
3.默写本单元所学生字词,以检验记忆效果。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堂中,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他们能够准确朗读课文并理解故事情节,但在自由表达和写作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和表达,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单元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单元备课本单元由四篇课文组成。
其中《飞机遇险的时候》《千里跃进大别山》《雷锋日记二那么》三篇为讲读课文,《在金色的海滩上》为阅读课文。
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上,有写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有写我们的好典范雷锋叔叔的,也有写当代生的,四篇课文都有较强的思想教育意义,教学中应注意加强语文根底知识训练,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道德行为培养。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在前面字、词、句、篇等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训练的根底上,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在训练学生注音识字、学词造句、说话写话、同音字近义字辨析、句段篇章构造的过程中,重点训练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课文某一段分层次,概括段意和每一层的意思,学写日记等。
训练要求:教学《飞机遇险的时候》要重点训练字、词、句,了解常用动词的叠加,学会给自然段分层次,概括段意及理解每一层次的意思。
教学《千里跃进大别山》要会给第8自然段分层次,能概括段意和每一层次的意思,了解比喻的句式,知道运用比喻的好处。
教学《雷锋日记二那么》要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学写日记。
教学《在金色的海滩上》要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姑娘的高尚品质,能抓住主次,读懂篇幅较长的课文。
本单元(含根底练习)可安排13到15个课时,同时可安排1至2课时的复习。
教法上要表达“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那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
要坚持多读,让学生反复读,读中理解,教师的讲读不宜面面俱到地逐句逐段串讲,而应抓住问题的关键,以开展促进学生思维为突破口,对有利于开展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地方要详讲,地方那么略讲。
坚持读写结合,让学生积极动手,同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自愿地写,快快乐乐地学。
本单元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注意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尤其要克服“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要注重学生的口语训练,让学生当众说话,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丰富和开展学生的语言。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备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奇妙的发现”,选编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蝴蝶的家》三篇课文。
这些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和发现,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用较快的速度阅读,把握主要内容,并能体会文章是怎样留有疑问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自然的欲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是怎样留有疑问的。
2. 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蝙蝠和雷达》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决疑难问题。
4. 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第二课时:《呼风唤雨的世纪》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决疑难问题。
4. 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第三课时:《蝴蝶的家》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探索欲望。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决疑难问题。
4. 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并总结。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写信》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写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主题是“写信”。
在现代社会,虽然通讯方式日益多样化,但书信作为一种传统的交流方式,仍有着独特的价值。
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围绕着家国情怀展开,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爱国之情和责任担当。
而写信这一习作任务,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以更加真挚、细腻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在教材中,首先明确了写信的对象可以是亲友,也可以是其他人,并给出了一封信的范例,让学生了解书信的基本格式和内容要求。
接着,教材通过提示语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确定写信的主题和内容。
此外,教材还强调了写信要注意格式规范、语言得体、表达真情实感等要点。
二、整体设计思路本次习作教学以“书信传情,沟通你我”为主题,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的家国情怀,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确定写信的对象和主题。
在讲解书信格式和内容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范文赏析、小组讨论、自主写作、互评互改等环节,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评价能力。
最后,通过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写信的魅力和成就感。
三、教学目标了解书信的基本格式和内容要求,掌握正确的写信方法。
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写作,表达真情实感。
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写信,增进学生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和内容要求。
(2)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写作,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内容,使书信具有真情实感。
(2)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互评互改,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五、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书信的重要性和魅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
四、学生独立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交流与讲评。
1.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
2.每个话题选出代表作讲评。
六、修改誊抄。
1.生根据讲评修改习作,可同桌互相提建议修改。
2.誊抄习作。
七、拓展活动
话题一:编成短剧演一演。
话题二:开展读书心得展示活动。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默读,从中选择一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也可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体会。
4.背名句竞赛。
5.你还搜集了,我们回忆了自己成长的经历,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了别人的成长故事。你打算怎样展示这些成果呢?(自由说)
2.个人或分组汇报自己展示成果的形式,根据不同形式安排展示程序。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
单元
专题
课型
精读课文
任课教师
课时
4课时
总 课时
课题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与习作: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
2.我的发现:通过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和习惯,体会到:读书时要深入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如果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还搜集了其他成长名言,也可以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欣赏,使所有人都得到激励。还可以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喜欢的或最有针对性的名言写成卡片,放在自己经常能看到的地方,时刻激励自己前进。也可以鼓励学生准备一个名人名言摘记本,把自己喜欢的名言记在上面,陪伴自己成长。
3.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4.总结,评奖。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时教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主题。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故事内容,理清故事情节,展开想象。
3.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口头表达,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正确朗读本节课的课文。
2.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口头表达。
2.理解课文中的隐含意思,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和思考。
四、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2.课文录音3.教学反馈表格4.黑板、彩色粉笔五、教学过程1. 热身(10分钟)•通过游戏、歌曲等方式让学生放松情绪,进入学习状态。
2. 导入(5分钟)•引入本节课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听读课文(1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和语音语调。
4. 分组朗读(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音表达能力。
5. 口头表达(1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看法。
6. 考察(10分钟)•针对学生的口头表达和理解能力进行点评,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或写一份读后感,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通过听读、口头表达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希朿学生们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能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
四篇课文体裁多样,有古诗、记叙文和现代诗,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担当精神。
其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梅兰芳蓄须》都是以第三人称来写的,通过主要人物的言行来体现人物的品质。
《延安,我把你追寻》中的重点语句象征性较强,需借助相关资料帮助理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与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一要素是在三年级“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本册教材在第四单元安排了“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要素,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学习如何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1.认识31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1个字,会写15个词语。
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出塞》《夏日绝句》;朗读、背诵古诗《别董大》。
3.能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能查找资料,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情怀。
4.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抱负。
三、课时安排古诗三首……………2课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 课时梅兰芳蓄须…………1课时延安,我把你追寻………1课时习作………………2课时语文园地……………………1课时单元测试……………4 课时20世纪初,中国受帝国主义欺凌、压迫之时,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愿,如今,我们的祖国已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任人欺凌的中国,如今的中国日益崛起。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你可曾想过:今天你是为什么读书?【练】写出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内容23 梅兰芳蓄须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介绍人物事迹的记叙文,主要讲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为拒绝日本人的邀请而蓄须,充分显示了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的全面教学方案(学历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的全面教学方案(学历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的全面教学方案(学历案)一、单元概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以“自然与人文”为主题,选取了《观潮》、《走月亮》、《繁星》和《普罗米修斯》四篇课文。
本单元旨在通过阅读理解、写作、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了解自然规律,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本单元的生字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通过观察、实践,学会观察自然、描写自然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和理解本单元的生字词。
(2)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表达方式。
(2)学会观察自然、描写自然的方法。
四、教学安排本单元的教学时间为2周,每周5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周:第1课时:课文《观潮》的教学第2课时:课文《走月亮》的教学第3课时:生字词教学与练习第4课时:口语交际教学与练习第5课时:语文园地实践活动第二周:第1课时:课文《繁星》的教学第2课时:课文《普罗米修斯》的教学第3课时:生字词教学与练习第4课时:写作教学与练习第5课时:语文园地实践活动五、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问题驱动、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组教材以“成长故事”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受到许多启发,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
在进行本组教学时,应以“成长的故事”为核心,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习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单元教学重点
1.在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的问题,留下成长的足迹。
2.学习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课时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课时
《乌塔》 1课时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课时
《语文园地》 5课时
单元测试 3课时。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第一单元备课(集体备课)第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第三单元备课(集体备课)第四单元备课(集体备课)第五单元备课(集体备课)第六单元备课(集体备课)第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第八单元备课(集体备课)目录第一单元备课(集体备课)一、单元内容总述1.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感受自然之美”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组成。
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能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教学重点(1)能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大潮的壮观,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走月亮》,无不充盈着快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
通过阅读,感受《现代诗二首》中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
充满童真、童趣的《繁星》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2)教学时应通过重复有豪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研究并应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风景时的感受。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放置内容教学要点时1观潮本课描写了钱塘大潮的壮美。
重点是感受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
21.通过初读—课教学建议研读—熟读的程序引导学生体味钱塘江大潮的景观之奇。
2.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领学生1进入课文情境。
2走月亮本课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小手在月光下散步的美妙情景,重点是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
3现代诗二首本课描述了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心爱,重点是通过有豪情的朗读课体裁会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感情。
4*繁星本课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
重点是研究并应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研究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对美妙生活的向往。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8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见县下发的效果检测题
教学反思
上完了这篇课文后之后,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可以有所改善:
1.在教学时,建议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柯岩在回信劝告国强时是非常真诚、耐心的,这样才可能令国强信服。然后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推想: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何看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教师要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形成互动。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四、讨论交流,了解书信好处
1、猜一猜:这么多可以和柯岩老师倾诉烦恼的方式,张国强为什么选择写信而不选择打电话或其他方式呢?
2、交流:写信好友那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处呢?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a、有的地区还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可以用书信与外沟通。
b、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可以用书信表达。
c、有时候见字如见人,书信让人有温暖的感觉。
d、……
五、观察发现,认识书信格式
1、自由观察两封信的格式,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边在黑板上按信的格式板书:
(1)称呼。(把对说信任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正文。(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如果说的事多,就应该分段些,写完一件再写一件。每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
1、出示练习,让学生根据内容改成书信的格式。
练习内容:今天,小明写信通知哥哥爸爸得了急病,请哥哥收到信后马上回家。
2、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3、指名在黑板写,全班校正。
七、作业:写信
温馨提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全单元课文】教案完整版
(1)“明月”一词一直代表思乡。明月夜夜照边关,征人怎能不思乡?
(2)“万里长征人未还”,就是说出征边塞的士兵至今还没有回家。
(3)一个“长”字道出了时间之久。
(4)在老师的指导下齐读诗句。
2.(1)有感情地朗读3、4句诗,借助注释理解征人们渴望的是李广那样的良将来平定战争,渴望和平,渴望回家……
3.同桌互相背诵,互相检查。
1.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反映边地战争的艰苦和征人思乡之苦。
2.找出共同点时,可引导学生从题材方面入手。
3.小组背诵时,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四、指导书写,朗读延伸(用时:8分钟)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杰、亦、雄、项。
2.示范书写,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3.引导学生学习《凉州词》。板书课题。
4.解题并介绍王翰。
5.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
6.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情境。
7.引导学生把想象的情境说具体、说生动。
8.引导学生交流获得的新感受。
9.引导学生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两首诗。
10.指导背诵古诗。
3.同桌之间互认互考,开火车读词语。借助工具书重点理解:“若有所思、疑惑不解”等词语。
1.教师要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在学习中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理解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理解,不要为解词而解词,要适当结合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用时:15分钟)
(2)朗读诗句,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第七单元爱国情怀世人只把雄伟坚固、千年不倒的万里长城看作世界的奇迹,殊不知,由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爱国之心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筑就的精神长城,才更令人叹服。
英雄的中国人民凭着这种坚毅的精神抵御外敌入侵,经受历史磨洗,在追求自由、和平的历史上书写了辉煌而壮丽的篇章。
翻开这浓墨重彩的史册,上面记载着令所有中国人铭刻心间的难忘岁月,激荡着让所有中国人欢欣鼓舞的爱国情怀。
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为了和平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戍边将士,一起和少年时期便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的周恩来对话,一起去结交抗战时期不畏身危、蓄须抗日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再一同前往革命圣地延安,接受熏陶,继承并发扬延安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让爱国情怀充盈我们内心,将爱国思想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心田。
本单元课文是以“保卫国家”为主题编排的,展现了中国一脉相承的保家卫国的思想。
无论是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都紧紧围绕这个主题编排设计,有描写古代抗敌将士的,有讲述现代名人维护国家尊严的,还有歌颂革命精神的,这些内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都传达出对爱国思想的热烈赞颂。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古诗三首 2借助注释和关键词体会诗歌内涵,感受诗人对国家的深深热爱之情。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抓住两个过渡段,讲清三件事,明白“中华不振”的含义,懂得“振兴中华”的必要性。
梅兰芳蓄须 1 把握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他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延安,我把你追寻1借助朗读的方式,利用搜集到的资料和文中的插图,理解诗歌主题。
习作写信 1 了解书信的格式、内容及写信的好处;培养写信的兴趣。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1积累形容人优秀品质的词语和一首送别诗;学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反问句的妙处,懂得说话要使用恰当的语言和语气。
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21古诗三首文本分析:《出塞》是一首怀古伤今的感时之作,它通过描写月照边关时戍边士卒思慕良将的强烈感情和报国建功的愿望,抨击了唐玄宗开元年间边将无能,致使边衅四起的现实,表现了诗人王昌龄诚挚的爱国热情。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2.能够正确书写生字,并能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3.能够认识和理解课文中的生词,能够在合适的语境中正确运用;4.能够初步了解和理解作文的要求,初步培养自己的书写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自觉进行预习和复习;2.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3.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合作,互相帮助,互相学习;4.能够认真完成作业,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正确书写生字;2.难点: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初步了解作文的要求。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教学内容•课文学习: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小红的烦恼》,培养学生的语感。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词,能够正确运用。
3. 教学准备•课文PPT、课本、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4. 教学步骤1.初步导入:观看课文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文朗读: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3.生词讲解:解释课文中的生词,让学生掌握词义。
4.情感抒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展开课文主题讨论。
5.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1. 教学内容•作文指导: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作文的结构和要求。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写一篇简短的作文。
•难点:初步掌握作文写作技巧和结构。
3. 教学准备•作文纸、笔、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4. 教学步骤1.引入作文:让学生看一幅图片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2.作文结构:讲解作文的开头、主题、结尾等部分构成。
3.写作指导:提供写作要点和范文,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4.作文展示:部分学生进行作文展示,互相评价。
5. 课后作业•完成作文练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和作文指导,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单元备课
年级:四、一(Yi) 第七(Qi)单(Dan)元
学校
主讲人
时间
项目
集 体 备 课 主 要 内 容
单元教
材简析
本单元以“成长的故事”为主题,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成长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时受到启发,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本单元选编了四篇课文,其中两篇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两篇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中年作家肖复兴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修改他的一篇作文及请他做客的事,从中,以培养学生写后要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作文地好习惯;《乌塔》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文对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问题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
单元教
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并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4、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5、学习叶圣陶先生伟大的人品与文品,懂得学习作文首先应学会作人的道理。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两课时
乌塔一课时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课时
语文园地七五课时
共计:十一课时
教学建议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这几篇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同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另外,应建议学生运用课上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五彩池》,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小学语文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学语⽂部编版⼈教版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备课教学设计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七单元⼀、单元整体概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围绕“家国情怀”这⼀⼈⽂主题编排了4篇课⽂:《古诗三⾸》《为中华之崛起⽽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从不同⾓度讲述了名⼈成长的故事。
课⽂选材精炼,含义深刻,让学⽣在阅读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
结合课标和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在教学本组课⽂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初步把握⽂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进⽽积累语⾔。
本组教材的重难点是:⼀是引导学⽣通过读书来感受成长的快乐,激发学⽣对成长的认识,从⽽得到启发。
⼆是在阅读中体会⽂章的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体会课⽂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并引导学⽣不断积累语⾔,增强语感。
难点是深⼊体会周恩来⽴志的原因。
《延安,我把你追寻》,毕竟那段历史我只是从书中了解⼀点,对学⽣还说就更陌⽣了,加之学⽣搜集资料的途径较少,所以,在教学这⼀课时,难度很⼤。
我只有凭⾃⼰对教材的理解,采⽤讲授、灌输式的学习⽅式。
诗的第⼀、⼆⼩节,是理解的难点,因为诗中的⽐喻的本体没有显现,⼤多数学⽣不知道把什么⽐作燕⼦追寻春光,我告诉学⽣结合题⽬来理解。
在学⽣知道后,再让学⽣体会“我”追寻延安的⼼情是急切的。
⽂中的“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含义直接让学⽣结合《英才教程》来理解。
但效果不好。
学得较轻松的是⼆、三⼩节。
第五、六⼩节也是结合《英才》让学⽣来理解。
花了两节课的时间才把课⽂学完。
不过,在课堂上给学⽣读的时间较多,⼤部分学⽣在学完课⽂后,能把课⽂背诵下来。
这也是学习这课的⼩⼩收获吧。
2.本单元重难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内容。
本单元的课⽂都是历史精典古诗故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抱负。
《古诗三⾸》其中《出塞》作者是唐代诗⼈王昌龄。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语文园地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语文园地七》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诗歌《小锄头》的意境和情感。
2.能够准确朗读诗歌《小锄头》。
3.能够掌握诗歌《小锄头》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4.能够进行短文朗读训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1.能够在朗读时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能够通过朗读提高语文表达水平。
3.能够通过诗歌欣赏培养审美情操。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理解。
2.激发学生体验诗歌的美和力量。
3.提高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小锄头》的意境和情感。
2.准确朗读诗歌《小锄头》。
教学难点1.短文朗读的表达能力提高。
2.对诗歌的把握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 情感营造介绍诗歌《小锄头》背景,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让学生思考勤劳劳作的重要性并展开讨论。
2. 学习诗歌呈现诗歌《小锄头》,逐句解读,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带领学生朗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活动设计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读,展示表现。
4.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内容包括课文填空、诗歌朗读等。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诗歌领悟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对诗歌意境的引导和讨论。
下一堂课计划增加联系生活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以上为教案内容,仅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共计11 课时)王舍人中心小学任海燕单元备教学内容:教材120—141页。
教学目标: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有关的段落。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家中做客的事;《乌塔》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一个人在欧洲旅游的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事情。
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受到许多启发,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学情分析:学生对名人的故事了解相对较少,因此教学前一定要先让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为理解课文内容作准备。
方法措施:1、应以“成长的故事”为核心,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2、学习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3、进行综合性学习,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故事,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并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把了解到的故事和想到的问题,课时安排: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课时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课时乌塔1课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1课时语文园地七2-3课时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内容:教材121—125页。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的难点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学情分析:课文记叙的事情发生在20世纪初,学生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周恩来的生平了解比较少,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准备。
教学目标: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 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准备:课文记叙的事情发生在20世纪初,学生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周恩来的生平了解比较少,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准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数:1)教学过程: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同学们,你们现在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回头看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读书?二、观看录像,感受情景。
同学介绍搜集周总理的资料看有关周总理小时候的录像资料,特别是讲他在修身课上回答校长的情景。
【设计意图:使学生养成搜集整理的习惯。
切身感受当时的情景,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三、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教师强调要求:(1)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解释。
(2)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书上作上记号,待会在全班交流。
(3)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四、反馈交流1.学生自由读课文词语方面重点检查“焦点、耀武扬威、得意扬扬、铿锵有力、诸生“等词语的意思。
学生提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课文写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讲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使学生在读中悟,在悟后有感情的朗读。
随堂练习:第二课时(课时数:2)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尊重学生自身的体会,不要强求学生所有的体会都一样。
教师相机的作出指导。
如:从“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的第一部分。
思考:你从这部分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体会到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设计意图:在读中体会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自由读第二部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2.学生读完课文后,想象当时的情景,四人小组演习当时情景。
3.学生演完后,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这样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
] .学生想一想当时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沉思什么呢?写一写当时他沉思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演结合。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四、课外延伸。
1.阅读关于写周恩来总理故事的书,从而进一步了解伟人。
作业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体会到周恩来是一个善于观察周边的事情。
全班朗读这部分,注意要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演结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内容:教材126—130页。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学情分析: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阅读他们的作品。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作品,初步了解这两位作家。
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特别是在写作文和改作文方面的收获。
教学目标: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教学准备:教师:收集有关的资料学生:做生字卡片,收集有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数:3)教学过程:一、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
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2、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3、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学生认真听以旧课文引入,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为学习课文做准备。
]二,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三,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四,默读课文五,学习生字新词。
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①划出生字新新。
②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总体把握文章内容。
[设计意图: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复习运用过去学习生字的学法,学以致用]六,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七,作业朗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读后谈收获。
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总体把握文章内容。
第二课时(课时数:4)教学过程:一、复习运用过去学习生字的学法,学以致用1.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2读感悟课文。
①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②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从复习入手,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
人物评价:①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②说话练习:[设计意图:可以从获奖前后经过及原因等方面来设计提问。
]四、教学总结。
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
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
叶圣陶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五、语文活动:肖复兴同学作文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后来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1、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
2、小组模拟采访活动。
3、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采访活动。
[设计意图: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理解能力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体现语文课的特点。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六、作业布置:1、仿照课文肖复兴说的“不下苦功夫,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这句话定一句励志的话,署名为:未来**家。
2、以肖复兴同学的名义给叶圣陶先生写一封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请自己到他家作客。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从兴趣入手布置作业,学生乐于做。
]27* 乌塔(课时数:5)教学内容:教材131—133页。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学情分析:课前师生可以一起观察欧洲地图,了解欧洲的主要国家、著名城市,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应侧重指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就课文的内容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