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设计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数学(通用10篇)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数学(通用10篇)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数学篇1教学内容: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2页――――第37页)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
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
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
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2、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NO:1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第32页)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教学要求: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及反思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及反思第一学期教案题认识立体图形时授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及内容个人二度备与即时反思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带音乐的机器人)(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
(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一)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3)揭示概念。
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出示各类实物中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
教师板书:球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二)摸―――感知长方体。
1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2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常见的物体和图形;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和图形的特征;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
1.认识常见的物体和图形;
2.描述物体和图形的特征;
3.应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
1. 认识常见的物体和图形
1.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和图形,让他们说出自己所看到的物体和图形;
2.教师补充一些学生未能说出的物体和图形,并让学生记住它们的名称。
2. 描述物体和图形的特征
1.让学生观察一些物体和图形,并让他们说出它们的特征;
2.教师补充一些学生未能说出的特征,并让学生记住它们。
3. 应用所学知识
1.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例如:描述自己的房间、描述自己的书包等;
2.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帮助他们提高描述的准确性。
四、教学方法
1.观察法;
2.讲解法;
3.练习法。
五、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的表现;
2.评估学生的描述准确性;
3.评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
1.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帮助他们提高描述的准确性;
3.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
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数学学习中的“听”,主要指听课,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下面是小偏整理的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质疑激情: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
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
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数学: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设计思路课前一段时间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积木,正方体的积木、魔方等,圆柱体茶杯等,球体木球等在教学中,我采用“激趣引入——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巩固知识”的教学模式,首先以学生喜欢的神秘袋,引出学习内容,然后逐一了解它的大概形状特征,引导孩子有目的思考中探究并认识,像正方体: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还有6个面。
长方体:长长方方的,有平平面的。
圆柱体: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平平的,可以前后滚动。
球体:圆圆的,可以向四面八方滚动。
接着在孩子们认识物体的基础上放PPT播放物体模型图片,将孩子对物体的认识,从具体感知认识上升到抽象、理性的认识,并让孩子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中来巩固孩子对新知识的认识,锻炼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二、活动重难点:让孩子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基本特征及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三、活动目标:1、认识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能正确说出名称和基本特征,及发展空间知觉能力。
2、通过触摸感知物体的形状,来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
3、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与立方体相似的物体通过各种活动增强孩子的参与意识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活动准备:老师演示用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教具,神秘箱、12份(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立方体、PPT、4间立方体房子、眼罩、智慧树、牙膏盒、乒乓球、圆珠笔、魔方、皮球等五、活动过程过程一:1、感知正方体的特征①、用孙悟空引出课题小朋友们喜欢孙悟空吗?(喜欢),今天孙悟空来了,看,孙悟空手里拿着什么?(金箍棒),哪你们知道金箍棒是什么立方体吗?(不知道)哦,不知道是吗?等会老师就告诉你是什么立方体。
今天孙悟空不但带来了金箍棒还带来了一个神秘箱。
②、出示神秘箱这个神秘箱可神奇了,你们想不想知道里边装着什么东西吗?(想),好,让我们来看一下,这神秘箱到底装着什么东西?这时老师把手伸进去摸正方体并说:哦,我摸到了一个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物体,拿出,看这是什么?引导孩子观察,这物体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们知道吗?(不知道),它叫正方体,跟老师读一遍,(正方体)来我们跟正方体打声招呼,(正方体好),拿着正方体问这是什么?让孩子们回答(正方体),它的特征是怎样的?(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是正方体。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第一章:认识物体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
2. 培养学生对物体的分类和归纳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书本等。
2. 让学生尝试对这些物体进行分类,如家具、学习用品等。
3.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和形状。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让学生注意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2. 引导学生对这些物体进行分类,并讨论分类的依据。
3. 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的特征和形状。
第二章: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平面图形。
2. 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常见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2.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和形状。
教学活动:1. 向学生展示各种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并让学生尝试命名这些图形。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和形状,如边的长度、角的类型等。
第三章:认识立体图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
2. 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等。
2.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和形状。
教学活动:1. 向学生展示各种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等,并让学生尝试命名这些图形。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和形状,如面的数量、角的类型等。
第四章:图形拼组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图形进行拼组,创造出新的图形。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让学生使用不同形状的图形卡片进行拼组。
2. 引导学生创造出新的图形,并描述所创造图形的特征和形状。
教学活动:1. 向学生提供不同形状的图形卡片,让学生尝试进行拼组。
2. 引导学生创造出新的图形,并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所创造图形的特征和形状。
第五章:总结与复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对所学的物体和图形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在玩中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在学会辩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处于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的位置,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进行学习,使学生切实感受物体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地探索新知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生活用具,学习用具和玩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有四个小精灵要和我一起遨游数学王国,小朋友欢迎他们吗?生:欢迎。
师:好,有请小精灵登场。
(出示课件——带音乐的小精灵: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师:小精灵们见到同学们很开心,他们高兴得合在了一起,看!变成了什么?生:机器人!师:机器人听说我们一年六班的小朋友们特别聪明就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完成机器人提出的问题吗?生:有信心。
师:点击课件机器人出示问题:“你们能把我身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吗?”师补充: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机器人,同学们快动手拆一拆、分一分吧。
(学生以组为单位动手操作。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小精灵进课堂、机器人提问题的情境来导入新课,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在无形中布置了学习任务,为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作了良好的铺垫。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认识物体和图形(一)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和模型,直观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在活动中初步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形成正确表象,能认识这些物体相对应的图形。
2.体会比较、分类等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感受生活中事物的不同形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
教学重点: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能比较准确地列举现实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圆柱形状的物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玩一玩。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份神秘的礼物,想瞧瞧里面都有些什么吗?(想)那现在老师要和你们玩一个游戏,你只能伸手进去摸一摸,猜猜看,里面大概都有些什么?师请生活动,最后出示各类物品。
师: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生活中的物品来认识不同形状的物体。
(揭示课题:认识物体)二、分一分。
师:你瞧,桌上摆得那么乱,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摆放在一起吗?为什么这样分呢?三、认一认。
师:同学们把这类球型的物体都分成一类,基本上没有异议,那我们先来研究它吧!像这类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球”。
(板书:球)(以下顺序可以调)1.认识球。
(1)摸一摸,在学具袋里找到球,放在手心里摸一摸有什么感觉?(2)找一找,你在平时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是球的形状?(电脑先生也给小朋友找到了生活中这几样球形状的物品,你瞧!都有些什么?)(3)看一看,人们在画球的时候,为了简便,通常只要在圆里面添几笔就表示——球。
2.认识圆柱。
师:研究了球,我们再来看这一类的物品,它们的名字叫:圆柱。
(板书:圆柱)。
同学们在学具中找到,看看它有什么特征呢?(1)圆柱和球一样,也能滚动,但是滚动起来又有所不同。
请大家把球和圆柱放在桌上轻轻地滚一滚,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得出:大球小球真淘气,不会走路只会滚。
圆柱圆柱真奇怪,站着睡觉躺着玩。
(2)师:你知道为什么球总是爱滚?为什么圆柱站着稳当,躺下来就要滚呢?3.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小学数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5篇)
小学数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5篇)《认得物体和图形》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P32~33页做一做及练习五第2题教学要求:1、通过察看和操作,使同学初步认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育同学动手操作﹑察看本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同学活动,激发学习爱好,培育同学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1、初步认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及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质疑激情:(1)同学们,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见到形状各种各样的物体,今日老师带来了几样。
(牙膏盒﹑肥皂盒﹑牛奶盒、易拉罐、铅笔、乒乓球、魔方、笔筒、茶叶筒、弹球……)你们认得它们吗?(一一说出物体原来的名字)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同学边说老师边摆。
问:同学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呢?(同学可能会说:分成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正正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2)揭示概念:同学们说的特别对。
A:老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长方体:它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像这些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叫"长方体"。
B:直接出示形状是正方本的物体,它是正正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它们叫"正方体"C:出示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它们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有平平的面。
它们叫"圆柱"。
D:出示球状物体,它们是圆圆的。
活动1:1.请你高高举起球,相互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显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2.摸感知"长方体"。
(1)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和同学们说一说。
(2)汇报: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知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生1: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设计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目标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实践活动,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内容1.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2.立体图形: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手机、书本、杯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
(2)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2.探索(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模型。
(2)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操作等实践活动,认识各种图形,并尝试描述它们的特点。
3.比较(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异同,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4.实践(1)教师布置任务:用所学的图形知识,设计一个有趣的图形组合。
(2)学生分组进行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3)各小组展示设计成果,全班投票选出最佳设计。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6.作业(1)学生回家后,用所学的图形知识,制作一个手工作品,如用平面图形拼贴成立体图形。
(2)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作品,并拍照至班级群。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但不足之处是,部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辅导。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图形的认识程度。
2.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学生的合作意识。
4.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认识物体和图形(一)教学内容:认识物体与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在活动中初步感知他们的基本特征,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体会比较、分类等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形象思维。
3、感受生活中物体的不同形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及图形,能比较准确的列举生活实例。
教学难点:区分正方体和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教具﹑学具准备: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各种形状的物体。
包装盒、魔方、乒乓球等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质疑激情,分一分: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找不到伙伴的图形精灵,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伙伴么?请四个同学一组,来给你们带的图形精灵找朋友。
(学生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教师巡视)2、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预设:学生把牙膏盒、牛奶盒放在一起;魔方、色子放在一起;茶叶桶、易拉罐放在一起;乒乓球、弹球放在一起。
原因:长的一组、方的一组、圆的一组。
(学生可能不能分开圆柱和球)3、揭示概念: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老师说的同时举出相应的实物)二、认一认1、辨识球。
1)在你的物体堆里,找到球,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圆圆的)2)你还讲过哪些物体是球的形状?(篮球、乒乓球、足球……)2、辨识圆柱。
出示圆柱模型,“你能找到跟老师这个图形相同的物体么?”,在学生中找几个形状不同的圆柱模型,指出:无论高矮,胖瘦,只要是圆圆的,两头平平的,像柱子的物体都是圆柱。
3、区分球和圆柱。
圆柱和球一样也能滚动,但滚动起来又有所不同。
请大家把球和圆柱放在桌子滚一滚,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球前后左右都能滚,圆柱只能前后滚。
)结论:大球小球都淘气,不会走路只会滚。
圆柱圆柱真奇怪,站着睡觉躺着玩。
4、感知“长方体”。
1)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和同学们说一说。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数学教案《认识物体》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单元,它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物体的性质、分类、数量和形状等方面的知识。
本篇教案旨在帮助一年级的数学教师们针对这一单元进行教学。
以下是本教案的具体内容。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物体的性质:颜色、形状、大小、数量等;(2)学习选择物体分类的标准;(3)通过游戏与实物操作等活动,学习数的概念、数量的比较等数学基本概念;(4)认识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并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它们。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2)通过游戏和实物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3)通过数的比较与排序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2)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3)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真观察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和数量等特征;(2)通过游戏和实物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
2.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和运用简单的数学概念;(2)如何分辨和描述图形。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针对学生的个性和生活背景,创造丰富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自己去发现、体验和学习知识,从而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知识。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和学习知识,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活动教学法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游戏、手工活动等,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学习知识,使学生更加愉悦和轻松地学习知识。
四、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展示几个具有相同颜色、形状或大小的实物,引导学生讨论它们的共同特征,并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认识物体。
2.探究(30分钟)(1)根据不同的标准,将不同的物体分类,并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将更多的物品加入到分类中去。
一年级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包括两部分内容: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我们充实了原义务教材第三单元“认识图形”的内容,增加了认识平面图形的内容。
这一次将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结合起来进行编排,是为了使学生更全面、更好地认识几何形体。
而且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我们把立体图形的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并通过大量的、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感知几何形体的特征,形成清晰的表象。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各小节的教材说明1.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
(1)认识立体图形的编排特点。
教科书第32页,我们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举出了许多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物――先进行简单的分类,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然后再抽象出其一般的几何形体,给出几何名称――教科书第33页,安排了两个做一做,是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感受、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表象――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辨认出这些立体图形,并能进行表述(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的)。
(2)教学建议。
(2-1)通过操作、游戏等活动充分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
①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
因此,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经验。
上小学后,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将这种感性经验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里是学生学习几何概念的开始,认识每一个物体都应让学生摸一摸整体是什么样,局部是什么样,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认识物体和图形(三)》教学设计
《认识物体和图形(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柱和球教学重点:找到圆柱和球的特征课前准备:圆柱一个,足球、篮球、乒乓球各一个,铁丝环12只,瘦腰玻璃杯一只,铅笔若干只,煮熟鸡蛋一只,圆面一个。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每个同学都带来了一些物品,这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图形吗?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呢?有哪些特征?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
出示课题:认识图形(板书)二、你们带来的有像老师这种形状的请举手(同时出示圆柱模型)。
像这样的形状,我们就称它为圆柱。
(板书:圆柱)三、发现验检特征圆柱有哪些特征呢?请大家拿出圆柱形物品,分4人小组,仔细地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然后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5分钟以下)四、反馈:你们发现了什么?哦,对了,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的,大小一样,从上到下一样粗细。
五、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的方法,发现了圆柱具有这些特征,下面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齐读上面一段话)六、老师带来了一些物品,你们帮老师看一看都找对了吗?(出示第一张幻灯片)为什么你们所它都对了呢?那这个物品是圆柱吗?(出示两个不规则的物品:一个腰鼓,一只玻璃杯)这是为什么呢?七、刚才我们认识的圆柱都是实物图,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圆柱画成图形是怎么样的呢?(把复盖片翻上去)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已知圆柱有这么多特征,对照这些特征,看一看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形的?(学生举例)八、你们平时看到的还有哪些物品是圆柱形的,请学生举例。
总结:像这些物品,不管是高的还是矮的,厚的还是薄的,只要具有圆柱的特征,就可以判定是圆柱形的。
九、练习下面我们用刚刚学到的知识来做一做。
十、小结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画一画等方法认识了圆柱,发现了圆柱的特征,下面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认识第二位朋友。
十一、认识球:出示篮球,请同学们拿出跟吴老师手中形状一样的物品,好吗?像这种形状的物品我们就称它为球。
(板书:球)十二、分四人小组进行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的游戏。
认识物体和图形(立体图形)》说课稿
认识物体和图形(立体图形)- 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物体和图形的概念,以及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辨别和描述物体和图形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体和图形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物体和图形的特点,通过实例感知立体图形的形状和性质。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以及如何辨别和描述不同的立体图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物体和图形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展示一个球体、长方体和圆锥体的图片,并问学生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 概念讲解(15分钟)•物体:物体是有形的,占有空间的实物,具有质量和形状。
•图形:图形是平面上的形象,是物体的轮廓或投影。
3. 立体图形认识(30分钟)a. 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点•立体图形:立体图形是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图形,常见的立体图形有球体、长方体、圆锥体、圆柱体等。
•特点:–每个面都是平面图形。
–有边、顶点和面三个要素。
b. 球体•定义:球体是由无数个等距离于球心的点构成的,最简单的立体图形。
•特点:–所有的面都是圆。
–没有边和顶点。
c. 长方体•定义:长方体是由六个矩形面组成的立体图形。
•特点:–所有的面都是矩形。
–有八个顶点和十二条边。
d. 圆锥体•定义:圆锥体是由一个圆锥面和一个封闭于圆锥面上的平面区域组成的立体图形。
•特点:–有一个圆锥面和一个封闭面。
–有一个顶点和一条直线。
e. 圆柱体•定义:圆柱体是由一个圆柱面和两个封闭于圆柱面上的平面区域组成的立体图形。
•特点:–有一个圆柱面和两个封闭面。
–有两个底面和一条直线。
4. 辨识和描述立体图形(30分钟)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并找出具有立体图形特点的物体,包括球体、长方体、圆锥体和圆柱体。
然后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点,例如:球体是一个没有边和顶点的立体图形。
电教教案设计《认识物体和图形》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宁远中心校戈福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二、教学过程:
对照实物看一看、屏幕显
示实物图片
呈现学习活动图片
引导学生正确开展学习活
动
出示图片,帮助学生快速
翻书找到练习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四种图形,它们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现在请全班同学对照各个小组桌子上的各种物品,一起说说这四种图形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请同学们放学回家以后,在家里到处找一找,看看你家里有哪些物品是长方体,有哪些物品是正方体,有哪些物品是圆柱,有哪些物品是球。
下次上课的时候,老师请你把你所找到的物品向老师和全班同学介绍一下。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物体和图形》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操作、观察比较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旨在让大班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和区分各种物体和图形,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物体的特征,了解不同图形的名称和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认知水平。
二、教学目标1. 认识常见的物体和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2. 能够辨别和命名各种物体和图形。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能够认识和区分各种物体和图形,掌握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图形的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形状的玩具、卡片、画纸、彩笔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套形状卡片,用于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发幼儿的兴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东西,有四个角,四条边,而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吗?"(答案是桌子)。
2. 讲解:向幼儿介绍各种形状的名称和特点,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并展示相应的教具。
3. 实践操作:让幼儿动手操作教具,观察和比较不同形状的特征,引导他们发现图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4. 小组合作: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套形状卡片,让幼儿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认识和区分各种物体和图形。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图形的特征。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幼儿能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物体的特征,了解不同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活动中,幼儿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观察和比较,他们能够发现图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物体和图形》
龙沙小学侯敏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P32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生:(每个小组一份)鞋盒、牙膏盒、药盒、磁带盒子;易拉罐、铅笔、茶叶罐;魔方、骰子、小立方体10 个;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师: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奖品、四种抽象出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讲台上的一些实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学生自由说各个实物名称,师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伙伴们大声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组里有不同的吗?
生分组活动:说出带来的东西的名称
师:大家带的东西可真多啊!看看这些物体,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鼓励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学具分类,初步感知
A、动手操作
师:你们看一看这么多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儿吗?请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共同动手分一分。
学生分组操作,师巡视(2 分钟)
B汇报反馈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们分了几类?是怎么分的?(3 分钟)让学生边说边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他们小组是这样分的,和你们组是一样的吗?
C小结概念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每类物体起个名字吗?
指名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各种名称,并板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动手操作,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师:(举起球)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请你也举起一个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
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
师带领学生依次放回圆柱和正方体。
师:看看桌子上现在有的是什么样的物体?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在小组里和小朋友说一说。
(2 分钟)B汇报反馈
师:谁能用响亮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感觉到的?(5 分钟)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语言名称。
并板书:长方体:平面
C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的感觉。
D集体反馈各种物体的特征师: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你认识的什么物体?有什么感觉?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板书出各种物体的特征。
每汇报完一种,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找一个来看一看,摸一摸,验证了他的感觉后再板书。
E、比较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圆柱和球能滚,那他们滚的是不是一样的呢?指名生说出
自己的想法,能说清楚就要鼓励。
3、抽象思维,形成表象师:这几种物体,如果去掉了它们美丽的外衣,你还认识它们
吗?课件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一样的吗?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各种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5、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师: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还有哪些是这些形状的?
三、基本练习,巩固知识
1、找朋友:小朋友们学得都很认真,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请4名小演员分别扮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其余学生在桌上找出各自的好朋友举起来给大家看。
(如生:我是长方体,我的朋友在哪里?余生响应)
2、摸一摸:请各小组将桌上的物品重新装到盒子里,盖上,由一个同学报图形名称,另几个同学摸,“看谁摸得准”。
3、数图形:电脑出示画有各种图形的灯片,师:现在请同学们数一数,在这幅图里,长方体用了几个,正方体用了几个,圆柱和球各用了几个,把数填在这张表里。
引导学生进行统计,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及其数量。
4、搭一搭: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四个伙伴儿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现在我们就用这些物体做积木,搭一件你们最喜欢的东西,我们比赛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
你们愿意吗?看看桌上的学具,可以先讨论一下,你们组里想搭什么?然后开始动手设计吧!
5、汇报:城堡、火车、楼房、…….
四、总结
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它们,课后大家都留心去找一找吧!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了,小朋友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