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城市生态环境与用地选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所移动的距离,表示风速最 基本的指标是平均风速。平均风速按每个风向的风 速累计平均值来表示。
城市规划中多采用按照气象统计资料,编绘累年风向频率和平均 风速统计表以及累年风向频率和平均风速图的做法,直观地表达 特定城市的风环境特征,称为“风玫瑰图”(p198)。
三、城市自然环境及对规划的影响 1.地质地貌
(1)地质条件(p190) ①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指某一地区各种岩层或上层的物理性质、 软土层的埋藏深度、地下水位的深度等。 地基承载力(R)——单位面积上的承载力(T/M2)
各种地表组成物质承载力表
②地质构造
滑坡与崩塌、冲沟、泥石流、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地震
的设置,提供规划设计依据。日照标准、 建筑朝向、日照间距等因素影响到城市建 筑密度、用地指标与用地规模以及建筑群 体的布置等。
(2)城市风环境 城市地区的风环境对城市的结构、功能布局等都有
着直接的影响。在对风进行描述时,通常采用风向 和风速这两个概念。
风向频率:一定时期内某个方位上累积出现风向的 次数占总体的百分比称为风向频率。风向频率最高 的方位被称作主导风向或盛行风向。
哈 尔 滨
西 宁
重 庆
2.气候与大气
城市气候条件包括太阳辐射、大气气温、风向与 湍流、降水与湿度等诸多因素,对城市的形态、 布局、建筑物的设计均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城市气候的典型特征:城市下垫面性质发生了变 化;大气成分改变;人为热释放。
(1)太阳辐射 为建筑的遮阳设施与各项工程的采暖设施
(2)地形地貌
作为地球表面系统的下垫面,构成了城市存在与发展 的基础。由于人类对自然地形地貌的改变,城市地貌 通常是自然地貌与人工地貌的复合体。
地表形态(地形),包括地面起伏度、地面坡度、地 面切割度等。地面坡度对城市建设的影响最为普遍和 直接。
城市各项用地适用坡度
(3)地质地貌与城市规划建设
1.城市环境的特征与问题 (1)城市生态环境的特征
由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生态环境组成。 ①以人类的生存活动为主导 ②人工物质系统极度发达 ③系统不完全、非独立、对外开放,需要与外部保持物质、 能量的交换 ④偏离自然平衡点建立起的非稳态平衡系统,主要依赖人 工调节,具有脆弱性 ⑤系统稳定依赖一次性能源的消耗
滑坡与崩塌 山区或丘陵城市在利 用坡地或紧靠崖岩进 行建设时,需要了解 滑坡的分布及滑坡地 带的界线、滑坡的稳 定性状况。不稳定的 滑坡体本身,以及处 于滑坡体下滑方向的 地段,均不宜作为城 市建设用地
冲沟
冲沟是由间断流水在地层表面冲刷形成的沟槽。 冲沟切割用地,使之支离破碎,对土地的使用十 分不利。
城市规划中分析研究地质地貌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在选择和确 定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中做到避害趋利,因地制宜。 城市用地要尽可能避开地质断裂带、溶洞、人工采空区等有缺陷 的地质构造。选择地基承载力适于城市建设,地下水储量丰富、 水质良好且不影响建筑基础等地下构筑物安全、耐久的地区。 在城市结构的确定以及内部各功能布局的过程中合理利用地形条 件,构筑具有特色的城市形态。
泥石流
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
泥石流的防洪标准:
等级 重要程度 城市人口 防洪标准
1 特别重要城市 150万人以上 大于100年
2 重要城市 150—50万人 100—50年
3 中等城市
50—20万人 50—20年
4 一般城镇 小于等于20万人 20年
岩溶
地下可溶性岩石 在含有二氧化碳、硫酸盐、氯等 化学成分的地下水的溶解与侵蚀之下,岩石内部 形成空洞,这种现象称为岩溶,也称喀斯特现象。 在城市用地选择时,要查清溶洞的分布、深度及 其构造特点。
地。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 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等,非建设 用地包括水域、农林用地以及其他非建设用地等
城市建设用地(urban development land)
指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内的居住用地、公 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公用 设施用地、绿地。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指上述用地 之和,单位为hm2
(2)城市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原生、次生环境问题、社会环境问题。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次生环境问题与社会 环境问题。
由于城市中人口、物质、能量的高度集中和生产、 生活活动的高度密集,使得环境问题在城市中集中 地暴露出来。
交通拥挤、居住生活环境恶化 城市生态环境的污染 资源、能源的短缺和浪费
3.城市环境与城市规划
2.用地分类
用地分类包括城乡用地分类、城市建设用地分类 两部分,应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
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3级分类体系。大 类应采用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应采用英文 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合表示。
(1)城乡用地分类 市域内城乡用地共分为2大类、9中类、14小类。
(2)城市建 设用地分类 城市建设用地 分为8大类、 35中类、43小 类。
第六章 城市生态环境与用地选择
一、城市生态环境简介 二、城乡用地组成和用地分类 三、城市自然环境及对规划的影响 四、城市用地评定与选择 五、城市用地指标 六、城市减灾
一、城市生态环境简介
1.城市环境
18世纪英国诗人库巴在其诗句中提到:上帝创造了自 然,人类创造了城市。”
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产物,城市环境具有明显的 两面性。一方面由于城市环境的形成,人类的生存环 境与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另一方面,由于城 市的人工环境以及其中高密度的人类活动使得各种城 市问题产生、暴露与恶化,反而降低了人类生存的适 宜程度。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在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准则的基 础上,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 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尽量降低 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的有机触合。
二、城乡用地组成和用地分类
1、城乡用地组成
城乡用地 (town and country land) 指市(县)域范围内所有土地,包括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