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管理调查表

合集下载

疾控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评价表

疾控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评价表
2
是2;不齐全1;否0
5.按规定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或者对所采集的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作详细记录
1
是1;不规范0.5;否0
6.设施设备符合相应的条件要求,有生物安全标识和消毒设施(二级实验室有带可视窗的自动关闭门、生物安全柜等)
2
是2;不规范1;否0
7.进入实验室配备个人防护用具齐全,实验室靠近出口处设有手卫生设施设备。(二级实验室有洗眼器和喷淋装置)
1.实施免疫规划,制定本地区第一类疫苗的使用计划

是为合格;否☆
2.购进、接收疫苗时索取疫苗生产企业的证明文件、疫苗储存、运输温度监测记录
3
是3;不齐全1;否0
3.疫苗接收、购进、分发、供应、使用登记和报告记录
3
是3;不规范1;否0
*4.按照使用计划将第一类疫苗分发到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乡级医疗卫生机构
合格项次数□□
3
合格3分;1项次不合格0
*
生物安全柜□抽检件数□□合格件数□□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3
合格3分;1项次不合格0
实际得分
应得分
标化得分
*13.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批准证明、包装材料、运输人员防护措施及培训记录、运输交通工具等运输情况资料
1
是1;不齐全 0.5;否0
14.实验活动结束将菌(毒)种或样本就地销毁或者送交保藏机构保藏
2
是2;记录不全1;否0
*15.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该实验室从事的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有关的感染临床症状或者体征,以及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时,依照规定报告并采取控制措施
1
是1;否0
3.医疗废物交接、运送、暂存及处置登记完整

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中的主要环节之一,为了加强我院疫情报告,做到及时、准确,不漏报、不错报、不瞒报、不缓报、不谎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疫情管理制度如下:1、全院每一个医务人员均为疫情报告责任人,都有法定传染病报告的义务。

对发现疑似或者确诊的传染病应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向卫生防疫站报告。

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禽病毒、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 小时内、农村应于6 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 小时内、农村应于12 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 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2、各临床科必须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制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制度,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如实按要求项目进行填写,不得缺项、漏填。

3、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即将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报信息科,住院病人还需在传染病疫情登记簿和病历中登记或者记录。

4、信息科负责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收发和核对,设立传染病报告总登记簿,统一填报有关报表,并在规定时限内实现计算机网络直报。

5、如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由责任报告人报告科主任,科主任即将向信息科报告,信息科负责向院领导报告,由院领导在发现之时起2 小时内向卫生局报告。

6、医疗卫生人员未经当事人允许,不得将传染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

7、医务科、信息科、预防保健科负责对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管理。

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督导记录表

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督导记录表

现场查看
现场查看、调 查
被督导单位负责人(签字):



督导结果
(2)乡镇(街道)人员亲自参与处理(6分)。抽查 。
例,一起未参与处理


现场查看
(3)处置结束10天内上报加盖公章的纸质处置表。是否按时上交。( 是 否 )
以上报资料
村卫生室接诊病人要登记规范门诊日志,门诊日志设置项目不全按比例扣分,是否使用, ( 是 否 )设置是否齐全( 是 否 )。
抽查 月 日至 月 日手足口病 例,规范处置 例。
现场查看 现场查看
2、人员资质 二、狂犬病
暴露处置 3、信息登记及告知
接种人员资质。( 有 无 ) 是否规范填写暴露者信息,并进行告知。( 是 否 )
现场查看 现场查看
4、成果报告
每月3日前上报上月电子版或纸质版接种报表,本月无接种的乡镇(街道)也要“零"报告 。是否按时上报。( 是 否 )
1、应急预案
现场查看 现场查看 现场查看 现场查看 现场查看
四、病例管 1、病例管理 理及村医门 诊登记
2、村医门诊登记
五、单病管 理
手足口病督导
六、存在问 题及建议
(1)甲肝、伤寒、手足口病管理率100%。查看病例追踪管理登记,现场处置照片;上门
或电话核实对病家的消毒、宣传指导情况。抽查
例,规范处置
例。
现场查看
被督导单 位: 督导时
项目
工作内容
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督导记录表
评分标准
督导方式
一、疫情监 测
3、自查自纠、结果反馈及 分析通报
(1)、疫情管理人员每旬对门诊、住院部进行监测。(

安徽省卫生厅关于开展省直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及依法执业执法检查的通知-卫办监督[2011]190号

安徽省卫生厅关于开展省直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及依法执业执法检查的通知-卫办监督[2011]190号

安徽省卫生厅关于开展省直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及依法执业执法检查的通知正文:---------------------------------------------------------------------------------------------------------------------------------------------------- 安徽省卫生厅关于开展省直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及依法执业执法检查的通知(卫办监督〔2011〕190号)各省直医疗卫生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律规范,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和医疗服务市场秩序,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安徽省2011年卫生监督重点检查计划》(卫监督秘〔2011〕263号)的要求,我厅将于2011年10月17日-11月10日对省直医疗卫生单位开展传染病防治执法检查和依法执业监督检查。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检查对象省立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省立儿童医院、省立友谊医院、省立新安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安徽省肿瘤医院、安徽省妇幼保健所、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安徽省半汤温泉疗养院、安徽省肺科医院、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共19所省直医疗卫生单位。

二、检查内容(一)传染病防治执法检查内容1.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

医疗废物的管理、分类、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有关情况;是否存在丢弃、转让、买卖医疗废物及非法回收利用等问题。

2.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

设置负责消毒管理工作的部门,制定并落实有关规章制度情况;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情况;血液透析等重点部门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建立对住院病人合并传染病的消毒隔离措施等。

传染病信息报告规范

传染病信息报告规范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手足口病、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11种 )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三、报告病种
其他传染病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年终总结
点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202X
一.医疗机构职责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信息报告培训;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
二、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
工作单位: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学生应在此栏填写就读学校和所在班级。 联系电话: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 病例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 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 现住地址: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村、组。现住址的填写, 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 职 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打√。 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打√。采供血机构报告填写献血员 阳性检测结果;乙肝、血吸虫病例须分急性或慢性填写。 发病日期:本次发病日期;
八、报告时限
九、审核
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报告卡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核实。
转诊病例发生诊断变更、死亡时,由转诊医疗机构填写订正卡,

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附表资料讲解

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附表资料讲解

附件1
二级及以上医院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评价表
其他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评价表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评价表
填表说明:
1. 监督检查结果以计分的形式,综合评价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状况。

实际得分占总分85沖上为传染病防治优秀医疗卫生机构;60-85%为合格单位;60% (不含60%以下的为重点监督单位。

2. 综合评价采用计分制,按照评分标准判定应得分数和实际得分。

3. ★为关键项,如发生即认定为重点监督单位。

4. ☆为重点项,此项不合格则该项目整体不得分。

5. *为合理缺项。

合理缺项时,应在总分中减掉该项分值,为应得分。

即应得分=100-合理缺项分。

例如医院不开展预防接种工作,总得分应减掉预防接种管理的单项分值,标化后得分=(各项实际得分的总和/应得分)x 100。

总得分=(实得分/应得分)x 100。

附件4
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汇总表
附件5
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分项监督评价结果汇总表
卫生计生局单位(盖章):。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自查表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自查表

是□ 否□
4.8 发热门诊(诊室)就诊患者必须登记有效信息。
是 否□
-2-
检查 项目
检查内容和工作要求
检查 结果
4.9 发热诊室对检出发热且有流行病学史的、或发热伴有严重呼吸道或消化道症 状(有重症、高危因素,病情进展快)、或超出诊断能力、或发现 可疑线索的 患者,要及时报告、隔离、转运到对口发热门诊,不得允许其 自行转院或离院。
同的防护级别,制定符合本单位医务人员科学防护的制度和指引。 6.2
是□ 否□
职 业 6.2.2 加强医务人员科学防护培训,不同岗位人员熟知本岗位防护 是 否□ 防 级别,能正确选用防护用品,避免过度防护或防护不到位。
护 6.2.3 医务人员能正确、熟练穿脱防护用品,防护用品被污染时应 是 否□ 及时更换。
可 就诊;进入诊疗区域后发现可疑患者,迅速安置在相对隔离区 域。
是□ 否□

患 者 转 运
3.2.4 无发热门诊(诊室),可疑患者(①发热②有流行病学史③ 呼 吸道症状明显,三者有其一)1 小时内向对口发热门诊(诊室) 报 是 否□ 告,按照就近原则规范转运。
3.2.5 有发热诊室,只能接诊无流行病学史的发热患者,有流行病 学史的发热患者同样按照就近原则规范转运至对口发热门诊。
设有引导
是□ 否□
与普通患者的诊疗流程交叉。
4.2 发热门诊至少设置 2 间诊室,宜设置 1 间备用诊室。诊室至少可以摆
放1 张诊查床、一张工作台。至少设置 1 间隔离留观室,为单人间,有设置独立 是□ 否□
的卫生间。
4.3 发热门诊符合“三区两通道”要求,设有清洁区、潜在污染区(缓冲区)和
污染区,三区划分清晰,有醒目标识,有患者通道和工作人员通道。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修订版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修订版

(3)负责信息报告网络系 统的维护和应用性能的改进 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
PPT课件
12
能够建立以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为主导,疾控机构技术支持,卫生监督部门执法的联动工作机制,对传染病报告进行监
一、组织机构职责 督、指导,有效的落实奖惩制度。
配合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
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情况

进行监督检查,对不能履
PPT课件

17
通过电子签名和时间戳保障电子交换文档信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传染病信息报告 推行传染病病人的身份识别,建立以病人为主索引的传染病电子档案的管理新模式。
学生或托幼儿童须填报所在学生和班级,便于学校聚集性发病的辨别。
传染病报告卡统一格式,可采 用纸质或电子形式填报,内容 完整、准确,填报人签名。其 中纸质报告卡要求用A4纸印刷 ,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字 迹清楚。电子交换文档应当使 用符合国家统一认证标准的电 子签名和时间戳。
行职责的单位或个人依法
进行处置。
PPT课件
13
一、组织机构职责
2.确立或指定具体部门和专职人员、配备 专用计算机和相关网络设备,保障疫情报 告及其管理工作。
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必须配备2名或 以上专职人员,一级医疗机构必须配备1 名专职人员,村卫生室(社区)、诊所、 门诊部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人员。
3.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时 ,应实现辖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专网 或虚拟专网的互联互通,数据实时同步, 并具备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及数据自动抽 取交换的功能模块,须满足传染病报告管 理工作要求,符合网络直报系统的数据采 集与交换的相关标准。
PPT课件
22
二、传染病信息报告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 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 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 非典型肺炎的病人或疑似病 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 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20231221发热门诊+医疗机构检查表-更新版

20231221发热门诊+医疗机构检查表-更新版
发热门诊疫情防控督导检查表(20231221更新)
医疗机构名称:
序号
检查项目
1 发热门诊有辖区派驻的专班专人值守。
2
定点医院(特指金银潭医院)、发热门诊工作人员每7天检测一次核酸(单 检)。
3
预检分诊点标识清楚,相对独立,通风良好,能提供医用外科口罩和手消毒 物品等。
发热门诊独立设置,与普通门诊物理隔离,“三区两通道”(清洁区、潜在污染
4 区、污染区、医务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布局流程合理,标识清楚,有缓冲区

5
发热门诊能够提供挂号、检验、检查、取药一站式服务; 输液、留观等均闭环管理。
6 发热门诊配备专用CT设备。
CT设备每查一人,须消毒空气(紫外线照射30分钟)、物表后方可检查下一
7 位患者。使用人机共存紫外线循环空气消毒机的应持续开机并经常检查确保
13
应配备感染防控相关的设施设备,如消毒杀菌设备、流水洗手装置等。发热 门诊各区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设施。
14 疑似患者单间隔离,确诊患者集中收治到定点医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5 发热患者转诊流程清晰。
16
落实消毒隔离制度,规范使用消毒产品,开展发热门诊日常消毒工作,并做 好记录。
17 医疗废物管理收集、分类、转运、登记规范。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
检查情况
21
核酸采样检测及新冠肺炎与其他传染病网络直报准确、及时,医院有专人负 责发热门诊信息上报工作,公共卫生科有人24小时值守。
22 建立特殊岗位轮换制度
23 定点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集中住宿管理
24
定点医院参与新冠肺炎确诊、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救治的工作人员集中 住宿管理
25 换岗休整时,须间隔24小时行核酸检测为阴性后,方可居家隔离14天轮休

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督导记录表【范本模板】

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督导记录表【范本模板】
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督导记录表
被督导单位:督导人员:督导时间:年月日
督导项目
具体内容
方法/标准
指标/结果
备注
组织
管理
领导重视,传染病预检分诊、诊断隔离、医院感染管理、报告转诊制度是否完善
查看相关文件
有()无()
是否有防病会议或培训记录
查看相关文本
有()无( )
是否有本单位相关的传染病暴发事件应急预案
查看资料
是()否()
是否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
查看资料、现场查看
是()否()
是否做好了传染病确诊检测、转诊等工作
查看资料、现场查看
是()否()
是否做好重点传染病追踪随访和病人治疗期间管理工作
查看资料
是()否()
是否及时开展或协助流行病学调查
查看资料、询问相关人员
是()否()
医疗废物处置是否符合要求
查看文字资料
有()无()
是否成立了应急(防控传染病)机构
查文字资料
有()无()
是否指定了专(兼)职人员负责防病和疫情报告工作
查看文字资料、询问职工
是()否()
是否设立了发热和腹泻门诊,设置是否合理现场源自看是()否( )疫情
报告
管理
是否建立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卫事件发现、收集、汇总、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查文字资料
是()否()
是否建立传染病病例发现与报告工作流程
查看相关资料
是()否()
学生传染病报告登记信息是否完善(班级、联系方式等)
查传染病报告卡
是()否()
全年发生疫情(或突发卫生事件)是否及时报告
查看相关资料
是()否()
是否有传染病漏报、错报

河北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

河北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

河北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2017年版)为进一步掌握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情况,促进报告质量稳步提高,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一)了解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对全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评估。

(二)评价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法定传染病诊断与报告管理履职、制度落实等情况。

(三)了解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二、组织领导省卫生计生委负责全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的制定,组织开展全省现场调查,对每年的调查结果进行通报;各市卫生计生委负责本地调查工作的实施,开展本级现场调查;县(市、区)级卫生计生委负责组织开展具体调查工作。

省级、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调查方案的培训和指导,配合本级卫生计生委完成现场调查和复核工作,汇总分析各上报数据,撰写调查报告.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配合本级卫生计生委开展调查工作,并完成信息采集、分析、数据汇总上报、调查报告撰写等工作.三、调查对象和方法(一)调查对象- 0 -调查对象包括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维护的医疗机构。

(二)调查方法本调查方案的调查方法分常规调查和专项调查.常规调查即日常督导。

专项调查属于国家卫生计生委指令性调查。

1。

日常督导县(市、区)日常督导: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对辖区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维护的所有医疗机构进行督导.查阅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电子病例),抄录初步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的病历信息,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每季度核实10例病例,乡级医疗机构每季度核实5例病例,病例不足时核实当月全部法定传染病病例。

抽查的病例应当包括不同月份的病例,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查阅同一个病种原则上不能超过抽查病例数的50%。

同时应当注意抽查不同传播途径的法定传染病。

传染病登记表格模板

传染病登记表格模板

国家法定传染病登记本阳城县惠民肛肠诊所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为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保证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传染病的科学管理,特制定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为传染病责任报告人。

二、门诊医生诊治病人,必须登记门诊日志,要求登记项目准确、完整、字体清楚。

三、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以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时,城镇6小时内,农村1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疾控中心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发现乙类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城镇12小时内、农村24小时内、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四、责任报告人发现麻疹、白喉、百日咳、脊灰、流脑、乙脑、伤寒及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疟疾、出血热等我市重点管理等传染病及疑似病人,以最快方式报告疾控中心并配合疾控中心搞好流行病学调查。

五、责任报告人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应准确、完整、字体清楚,在规定时间内及时报告卫生院指定疫情管理人员。

六、诊治传染病人时,要按规定做好消毒、隔离施。

七、疫情管理人员要按规定做好疫情的收集报告工作。

八、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人、医院负责人不履行职责,违犯以上规定,按《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报告内容: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脊髓灰质炎、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未分型、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戊型、未分型、麻疹、流行性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痢疾〔细菌性、阿米巴性、肺1 / 6结核<涂阳、仅培阳、菌阴、未痰检>、伤寒<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Ⅰ期、Ⅱ期、Ⅲ期、胎传、隐性、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

新冠疫情防控医院督查表

新冠疫情防控医院督查表
预检分诊
对所有进入医院人员及车辆进行预检分诊(四查一问),包括车内所有人员:
1.四查:查体温、查口罩查健康码和行程码、查72小时核酸(不以核酸结果阻挡患者进入院区);一问:问流行病学史(每日更新);2.值班人员规范佩戴口罩。
3.物表地面清洁,落实消毒频次并记录。
1.值班人员是否掌握四查一问?
2.中高风险地区是否每日更新?
2.提问工作人员流行病学史、工作人员闭环管理要求;
3.查看防护是否到位?防护用品备量是否充足?
4.查看消毒记录、员工健康监测、发热门诊入室登记等资料。
核酸检测
1.工作人员按要求频次检测核酸;
2.发热门诊患者核酸"逢进必检”,单管单采;
3.新住院患者、陪护持24小时内核酸结果办住院,省一码通核酸结果互认,科室需做好核酸阴性查验登记。
医疗废物
1.发热门诊、核酸采样点、PCR实验室医疗废物属于“新冠医废”;
2.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交接登记符合要求。
1.提问哪些属于“新冠"医废?
2.查看医废收集及交接登记。
疫情防控督查表
检查日期:年月曰督查人:
检查项目
工作要求
检查方法
存在问题
标准预防
L医务人员能规范佩戴口罩、落实手卫生;
2.门急诊、医技科室、核酸采样点人员落实“一米线”,无聚集;
3.就诊患者落实“一人一诊一室";4.工作人员及时提醒督促就诊者及陪人戴好口罩。
1.查看医务人员、患者及陪人口罩佩戴情况?
样情况?记录不符合要求的员工科室及姓名。
2.查看科室落实新住院患者、陪护核酸查验工作。
病区管理
1.加强病区门禁管理,做好患者及陪护健康监测;
2.病区原则上不探视,探视必须确保安全;

传染病防控工作检查表

传染病防控工作检查表
二、严格学生健康管理。切实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追查与登记制度,对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做好因病缺勤病例的追查与登记,及时全面掌握学生健康状况。发现以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丘疹、疱疹,可能还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的学生时,应立即通知家长及时送诊,并遵医嘱采取居家或住院方式进行治疗,病愈后方可入园、返校。
传染病防控工作检查表
(托幼机构)
受检单位:检查单位:
陪检人员:检察人员:
检查时间:年月日
检查内容
检查项目
检查要点
检查结果
备注
机构和人员
是否建立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联系人机制,指定1名副园长作为健康副园长,专项负责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是()否( )
是否任命一名专职人员专门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是()否( )
五、严格落实疫情停课制度。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病例所在班级应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当地疾控部门风险评估,托幼机构应适时停课10天。
六、严格落实专业指导制度。建立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联系人机制,托幼机构指定1名副园长作为健康副园长,专项负责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卫生健康部门统筹安排1名疾控人员和1名医务人员作为相应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联系人,具体联系并现场指导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导频次:手足口病高峰期(4-6月和9-11月)每月不少于2次,其他月份每月不少于1次。
三、严格做好通风消毒。教室和宿舍等场所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每天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应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注意戴口罩、手卫生。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表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表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表一、概述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表是用于记录和追踪传染病疫情的重要工具。

通过填写此表,可以有效地掌握疫情的传播情况,为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表的基本内容、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表格设计1、标题:在表格的顶部居中位置填写“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表”。

2、填写日期:在表格的右上角填写报告日期。

3、填写人员信息:在表格的左上角填写相关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基本信息。

4、病例信息:表格的主体部分包括病例的各种信息,如病例编号、姓名、性别、年龄、现住址、发病时间、就诊时间、诊断结果、接触史等。

5、疫情报告信息:包括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等信息。

6、处理情况:记录疫情处理情况,如隔离治疗、追踪接触者、消毒等措施。

7、备注:根据需要填写其他相关信息或说明。

三、填写方法1、标题:直接填写“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表”。

2、填写日期:使用阿拉伯数字填写报告日期,格式为YYYY-MM-DD。

3、填写人员信息:按照实际情况填写相关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基本信息。

4、病例信息:根据病例的实际情况填写相关信息。

注意填写完整、准确,包括病例编号、姓名、性别、年龄、现住址、发病时间、就诊时间、诊断结果、接触史等。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

5、疫情报告信息:填写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等信息。

6、处理情况:根据疫情处理情况填写相关信息,如隔离治疗、追踪接触者、消毒等措施。

7、备注:根据需要填写其他相关信息或说明。

如有需要,可以使用附页进行补充说明。

四、注意事项1、及时性:在发现疫情时应及时填写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表,以便及时掌握疫情情况并进行有效处理。

2、准确性:确保填写信息的准确性,避免因信息错误导致误判或漏报。

3、完整性:应完整填写表格的所有内容,包括病例信息和处理情况等,以便于后续处理和分析。

传染病疫情登记表是记录传染病疫情的重要工具,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附件)

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附件)

附件1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登记表(门诊、住院登记)注:请在相应位置填写编号,(1)医院级别标准1:①省级②地市级③县区级④乡镇级;(2)医院级别标准2:①三级②二级③一级或未分级(以当年《医院分级管理标准》为准);(3)病例来源:①门诊②住院;(4)科室类型包括:①内科②儿科③感染科④急诊⑤腹泻病⑥肝炎门诊⑦其他,请具体注明;(12)发病日期缺失时填写病人就诊日期;(15)网络直报系统中自动生成的唯一编号;(17)可填写未进行网络报告原因等。

被调查单位: 调查时间:年月日调查组成员:附件2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调查表单位名称:级别:①省级②地市级③县区级被调查单位领导签字: 调查时间: 年月日调查组成员签字:附件3各级疾控中心调查表单位名称: 级别:①省级②地市级③县区级被调查单位领导签字:调查时间:年月日调查组主要成员签字:附件4医疗机构调查表单位名称:近3年年均门诊量:人次; 全年传染病报告数: 人次医院级别标准1:①省级②地市级③县区级④乡镇级医院级别标准2:①三级②二级③一级或未分级;被调查单位领导签字:调查时间:年月日调查组主要成员签字:附件5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登记汇总表附件620**年度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调查报告(单位)20**。

(日期)撰写提纲一、调查内容和方法(一)调查范围。

(二)调查内容。

1.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2.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现状。

(三)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

(四)质量控制。

二、调查结果(一)基本情况。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

1。

法定传染病报告率.2.法定传染病报告及时率。

3.纸质(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

4。

纸质报告卡填写准确率。

5。

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

6.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完整率.(三)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与网络直报管理. 1。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1)经费保障情况。

(2)传染病报告管理督导检查情况。

(3)建立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奖励机制情况。

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一、总则(一)目的1、提高传染病监测的敏感性和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提高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质量,及时、准确地掌握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细则》、《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等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制度。

(三)疫情报告及信息管理工作的原则1、按照“网络直报,逐级审核上报,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属地化管理,依法报告,依法管理”的原则。

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监测病例遵循属地管理。

2、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四)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乡村级卫生医疗机构(卫生所、个体诊所),各负其责,实施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的报告。

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制度(一)组织管理卫生院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具体职责为:1、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当地卫生院负责对行政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负责收集、核实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料;设置专门的举报、咨询热线电话,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的报告、咨询和监督;设置专门工作人员搜集各种来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信息。

2、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配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搜集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

3、负责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维护和管理,疫情资料的报告、分析、利用与反馈;开展技术指导。

4、负责人员培训与指导,对下级卫生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卫生机构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审核1、卫生院防保科每天应进行疫情信息网络监控;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例异常增加、罕见传染病病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相关公共卫生信息,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为业务科室及时提供传染病疫情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江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管理调查表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法人(负责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 床位数____________ 医疗机构级别三级□ 二级□ 专科2008年度门诊总人数(次) __________2008年度住院总人数(次) __________ 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门诊总人数(次) __________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住院总人数(次) __________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报告法定传染病例数_______________一、疫情报告管理制度1.预防保健机构(科,室) 有□ 无□2.专人负责疫情报告工作有□ 人无□3.疫情报告制度3. 1工作总结(查2008年) 有□ 无□3. 2传染病报告制度有□ 无□3. 3传染病报告登记制度有□ 无□3. 4疫情报告培训记录有□ 无□3. 5传染病报告登记记录有□ 无□3. 6门诊日志记录有□ 无□3. 7违反规定处理情况有□ 无□若有,处理事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结果二、传染病网络报告情况1.是否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现了网络直报是□ 否□2.网络直报上网方式宽带上网□ 拨号上网□3.网络直报系统是否畅通(开机检查) 是□ 否□4.网络直报是否专机专用是□ 否□5.网络直报开机到登陆时间__________ 分钟6.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是否有因计算机故障不能进行网络直报是□ 否□若有,停止网络直报的时间_____天7.网络直报计算机维护的部门是CDC□ 本机构□ 其他__________8.无网络直报时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方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三、报告传染病疫情情况1.门诊报告传染病疫情情况各科室对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间接诊法定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与本院报告登记记录进行复核1.1 内科门诊人次数法定传染病病例__________与本院登记记录复核 __________例疑似法定传染病病例__________与本院登记记录复核 __________ 例1.2 儿科门诊人次数法定传染病病例__________ 与本院登记记录复核__________ 例疑似法定传染病病例__________ 与本院登记记录复核__________ 例1.3 医院感染科核查门诊人次数法定传染病病例__________ 与本院登记记录复核__________ 例疑似法定传染病病例__________ 与本院登记记录复核__________ 例1.4 皮肤性病科门诊人次数法定传染病病例__________ 与本院登记记录复核__________ 例疑似法定传染病病例__________ 与本院登记记录复核__________ 例2.从下述各科室每科至少抽取5例法定传染病(或疑似)病例(若不足5例按实际情况抽取)与所属CDC复核(抽取病例按"患者姓名(病种)"格式填写)符合率为__________%3.传染病报告登记本有□ 无□3.1 门诊内科查出法定传染病(疑似)病例_____登记符合_____ 例缺_____ 例网络直报传染病报告符合时限要求报告符合_____ 例不符合_____ 例3.2 门诊儿科查出法定传染病(疑似)病例_____登记符合_____ 例缺_____ 例网络直报传染病报告符合时限要求报告符合_____例不符合_____ 例3.3 医院感染科查出法定传染病(疑似)病例_____ 登记符合_____ 例缺_____ 例网络直报传染病报告符合时限要求报告符合_____ 例不符合_____ 例3.4 门诊皮肤科查出法定传染病(疑似)病例_____登记符合_____ 例缺_____ 例网络直报传染病报告符合时限要求报告符合_____ 例不符合_____ 例3.6网络直报核实中未能查实病例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传染病报告登记项目完整情况(查登记记录) 完整□ 缺__________ 例缺项为:姓名□ 性别□ 年龄□ 发病时间□ 初诊时间□地址□ 确诊时间□ 报告时间□ 报告人□3.8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否进行了技术指导是□ 否□2008年进行了技术指导__________ 次.四、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疫情管理的工作的建议(可另附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陪检单位人员: 年月日监督员: 年月日医疗机构(含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疫情管理调查表机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人(负责人) 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医疗机构级别一级□其他床位数__________2008年度门诊总人数(次) _______2008年度住院总人数(次) ________ 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门诊总人数(次) ____________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住院总人数(次) ____________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报告法定传染病例数____________疫一、疫情报告管理情况1、预防保健机构(科,室) 有□ 无□2、专人负责疫情报告工作有□ 人无□二、疫情报告制度1、工作总结(查2008年) 有□ 无□2、传染病报告制度有□ 无□3、传染病报告登记制度有□ 无□4、疫情报告培训记录有□ 无□5、传染病报告登记记录有□ 无□6、门诊日志记录有□ 无□7、违反规定处理情况有□ 无□若有,处理事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传染病网络报告情况1.是否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现了网络直报是□ 否□2.网络直报上网方式宽带上网□ 拨号上网□3.网络直报系统是否畅通(开机检查) 是□ 否□4.网络直报是否专机专用是□ 否□5.网络直报开机到登陆时间_______分钟6.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是否有因计算机故障不能进行网络直报是□ 否□ 如有,停止网络直报的时间______________。

7.网络直报计算机维护的部门是CDC□ 本机构□ 其他____________。

8.无网络直报时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报告传染病疫情情况1.门诊报告传染病疫情情况以下各科室共抽10例法定传染病(疑似)病例待与本院登记本复核1.1 内科门诊人次数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传染病病例______________复核______________例疑似法定传染病病例______________复核______________例1.2 儿科门诊人次数法定传染病病例______________复核______________例疑似法定传染病病例______________复核______________例2.从上述各科室共抽10例法定传染病(疑似)病例待与所属CDC复核(抽取病例按"患者姓名(病种)"格式填写)符合率______________。

3.传染病报告登记本有□ 无□3.1 门诊查出法定传染病病例_____登记符合_____例缺_____例门诊查出疑似法定传染病病例_____登记符合_____例缺_____例网络直报传染病报告符合时限要求报告符合_____例不符合___例3.2 传染病报告登记项目完整情况(查登记记录) 完整□ 缺______例缺项为:姓名□ 性别□ 年龄□ 发病时间□ 初诊时间□地址□ 确诊时间□ 报告时间□ 报告人□3.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否进行了技术指导是□ 否□2008年进行了技术指导______________次五、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陪检单位人员: 年月日监督员: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