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的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缺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复制不同类型缺氧动物模型的方法。
2. 了解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组织中毒性缺氧的分类及特点。
3. 观察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血液颜色变化。
4. 探讨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机体在氧气供应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
根据缺氧的原因和机制,缺氧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乏氧性缺氧:由于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而导致的缺氧,可分为低张性缺氧和高张性缺氧。
2. 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或血液中氧含量降低而导致的缺氧。
3. 组织中毒性缺氧: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而导致的缺氧。
本实验通过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动物模型,观察缺氧对机体的影响,从而了解缺氧的病理生理机制。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4只,体重20克左右。
2. 实验仪器:缺氧瓶(100ml-125ml带塞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广口瓶、恒温水浴箱、5ml或2ml刻度吸管、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乏氧性缺氧实验:(1)取小白鼠4只,标记编号(甲、乙、丙、丁)。
(2)将甲、乙、丙三只小白鼠放入缺氧瓶中,加入5g钠石灰,塞紧瓶塞。
(3)观察并记录三只小白鼠的呼吸、活动、血液颜色变化等指标,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
(4)记录小白鼠的死亡时间及耗氧量。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1)取小白鼠1只,放入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广口瓶中。
(2)观察并记录小白鼠的呼吸、活动、血液颜色变化等指标,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
(3)记录小白鼠的死亡时间。
3.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实验:(1)取小白鼠1只,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0.5ml。
(2)观察并记录小白鼠的呼吸、活动、血液颜色变化等指标,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
(3)记录小白鼠的死亡时间。
4. 对比实验:(1)取小白鼠2只,一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另一只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作为实验组。
小鼠的缺氧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小鼠的缺氧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摘要】目的复制不同类型缺氧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节律变化规律和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特点;观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不同和外界环境温度不同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了解临床应用冬眠及低温疗法的意义;掌握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条件重要性方法本实验从缺氧的不同环节入手通过密闭装置、注射亚硝酸钠、氯丙嗪等复制小鼠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组织性缺氧病理模型,观察呼吸变化及皮肤黏膜的颜色改变。
实验通过动物的不同代谢状况、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动物所处环境温度,观察动物的缺氧耐受性结果第一组注射亚硝酸钠后立即注射亚甲基蓝的小鼠肝脏颜色为鲜红色,而未注射亚甲基蓝的小鼠肝脏颜色为咖啡色;第二组用冰浴和氯丙嗪处理过的小鼠比未经处理的小鼠对缺氧的耐受性更强结论亚硝酸钠能造成机体中毒,亚甲基蓝有解毒作用;氯丙嗪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当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降低动物所处的环境温度时,其代谢速率降低,组织细胞耗氧少,从而加强机体的缺氧耐受性【关键词】缺氧亚硝酸钠亚甲基蓝氯丙嗪中枢神经系统温度耐受性【引言】当供应组织的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时,机体的技能和代谢可发生异常变化,这种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缺氧是多种疾病共有的病理过程。
许多原因都能使机体发生缺氧。
不同类型的缺氧,其机体的代偿适应性反应和症状表现有所不同。
根据缺氧的原因不同可将缺氧分为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四种类型[1]。
【实验材料和方法】1.实验材料1.1实验对象:小白鼠1.2药品和试剂:亚硝酸钠溶液、亚甲基蓝溶液、生理盐水、氯丙嗪1.3实验器材:量筒、广口瓶、移液管、鼠笼、注射器2.实验方法2.1 去小鼠四只,取体重相近的两只小鼠分为一组,另外两只为另一组。
2.2第一组:取体重相近的两只小鼠分为编号为1、2号,1号小鼠先注射亚硝酸钠0.2ml,随后立即注射亚甲基蓝0.2ml;2号小鼠同样先注射亚硝酸钠0.2ml,随后注射0.2ml的生理盐水。
实验四几种常见的缺氧类型和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实验四几种常见的缺氧类型和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实验目的】1.学习复制不同类型缺氧的动物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缺氧中呼吸的反应和皮肤、粘膜及内脏的颜色变化,从而掌握缺氧的分类和特点,同时了解不同类型缺氧的解救方法。
2.观察低温及氯丙嗪、普萘洛尔等药物对动物耐缺氧力作用的影响。
【实验原理】因组织供氧不足或利用氧障碍时,机体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可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缺氧是多种疾病共有的病理过程,许多原因都能使机体发生缺氧,不同类型的缺氧,机体的代偿适应性反应和症状表现有所不同。
根据缺氧的原因和血氧变化的特点可将缺氧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四种类型。
将动物放置于密闭的容器内,使其吸入气中的氧分压逐步降低以复制低张性缺氧模型。
低张性缺氧主要表现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氧含量减少,组织供氧不足。
正常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浓度约为26g/L,低张性缺氧时动、静脉血中的氧合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增高。
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浓度达到或超过50g/L时,可使皮肤、黏膜呈青紫色,称为紫绀。
一氧化碳(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高210倍,当吸入气中含有0.1%CO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可能有50%为碳氧血红蛋白(HbCO)。
HbCO不能与O2结合,同时还可抑制红细胞的糖酵解,使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生成减少,氧离曲线左移,HbO2中的O2不易释放,从而加重组织缺氧。
当血液中的HbCO增至50%时,动物可迅速出现痉挛、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
此时,动物的动脉血含过多的HbCO,其皮肤、黏膜呈HbCO的樱桃红色。
亚硝酸盐可使血红素中的Fe2+氧化成Fe3+,形成高铁血红蛋白(HbFe3+OH),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高铁血红蛋白中的Fe3+因与羟基结合牢固而失去结合氧的能力,或者血红蛋白分子中的四个Fe2+中有部分氧化成Fe3+,剩余的Fe2+虽能结合氧,但不易解离,导致氧离曲线左移,使组织缺氧。
病理生理缺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缺氧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观察和记录缺氧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3. 探讨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4. 学习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机体组织细胞因氧气供应不足而引起的生理和生化变化。
根据缺氧的原因和发生部位,缺氧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乏氧性缺氧:由于血氧含量降低所致,如高山反应、一氧化碳中毒等。
2. 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含量或性质改变所致,如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
3. 组织中毒性缺氧: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气的能力降低所致,如氰化物中毒、窒息等。
本实验采用小鼠作为实验对象,通过模拟缺氧环境,观察和记录缺氧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分析不同缺氧类型和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健康小鼠(体重20克左右)4只。
2. 实验仪器:缺氧瓶(100ml-125ml带塞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恒温水浴箱、5ml 或2ml刻度吸管、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乏氧性缺氧实验a. 将小鼠分为两组,每组两只。
b. 将甲组小鼠放入缺氧瓶中,瓶内加入5g钠石灰,密封瓶口。
c. 将乙组小鼠放入另一个缺氧瓶中,瓶内加入相同量的钠石灰,并加入一定量的甲酸和浓硫酸,密封瓶口。
d. 观察并记录两组小鼠的存活时间、呼吸频率、心率等生理指标。
2. 血液性缺氧实验a. 将小鼠分为两组,每组两只。
b. 向甲组小鼠腹腔注射5%硝酸钠溶液0.5ml,造成贫血模型。
c. 向乙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
d. 观察并记录两组小鼠的存活时间、呼吸频率、心率等生理指标。
3. 组织中毒性缺氧实验a. 将小鼠分为两组,每组两只。
b. 向甲组小鼠腹腔注射0.1%氰化钾溶液0.5ml,造成氰化物中毒模型。
c. 向乙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
d. 观察并记录两组小鼠的存活时间、呼吸频率、心率等生理指标。
缺氧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缺氧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缺氧是指生物体在环境中氧气供应不足或缺乏时的一种生理状态。
缺氧类型主要有海拔缺氧、水下缺氧、组织缺氧和高原缺氧等。
缺氧对生物体的影响是潜水员、登山者、高原居民等经常面对的重要问题。
海拔缺氧是指在高海拔地区,如登山活动中,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分压降低,导致氧气摄取减少,进而引起缺氧的状态。
海拔缺氧的严重程度与海拔高度成反比,对人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对缺氧的反应主要是心率增加,血液黏稠度增加,但血压通常保持稳定。
呼吸系统则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来增加氧气摄取。
另外,饮食、年龄、体质、运动能力等因素对海拔缺氧的耐受性也有一定影响。
水下缺氧是指潜水员在长时间潜水期间由于水中氧气供应有限,导致体内氧气消耗过大,最终出现缺氧的状态。
水下缺氧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如呼吸系统频率增加、心脏负荷增加等。
而潜水员的缺氧耐受性主要与个体的体能、兴奋剂使用、气体混合物种类、潜水深度和时间、潜水技巧等因素有关。
另外,心血管状况、心肺功能和红细胞数量对缺氧耐受性也有一定影响。
组织缺氧是指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在供氧不足时出现缺氧现象,通常发生在心肌、脑组织等高度依赖氧气供应的组织。
造成组织缺氧的原因有心脏疾病、肺部疾病、贫血等。
缺氧对组织的影响会导致细胞功能紊乱、代谢紊乱,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组织坏死或功能障碍。
影响组织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主要有组织本身对氧气需求量、血液供应情况、氧气传递能力等。
高原缺氧是指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在较低气压和氧气稀薄的环境中所产生的缺氧状态。
高原缺氧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呼吸和循环系统的适应与代偿。
高原适应是指人体在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后产生的一系列适应反应,包括增大呼吸器官容积、增加红细胞数量、提高心肺功能等。
影响高原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主要有个体的遗传背景、长期生活在高海拔的经验、身体适应能力等。
总的来说,缺氧耐受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个体的生理状态和遗传背景等。
缺氧及其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缺氧的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目的】:复制不同类型缺氧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节律变化规律和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特点;观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不同、外界环境温度不同及年龄不同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了解临床应用冬眠及低温疗法的意义;掌握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条件重要性。
【方法】:乏氧性缺氧中,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氯丙嗪作为对照,计算耗氧量。
亚硝酸钠中毒中,注射亚硝酸钠溶液后,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美蓝作为对照,取肝脏观察血液颜色。
【结果】:甲(实验组)耗氧率R=A/W*t=0.0214;乙(对照组)耗氧率R=A/W*t=0.0427。
亚硝酸钠中毒:甲组小鼠肝脏颜色:鲜红色; 乙小鼠肝脏颜色:棕褐色。
【结论】:氯丙嗪可缓解缺氧,小鼠存活时间更长;美蓝可解救小鼠亚硝酸钠中毒。
关键词:乏氧性缺氧;亚硝酸钠中毒;温度Abstact : [Objective]:copy of different types of hypoxia mode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nge of respiratory rhythm and skin mucous membrane color were observed during hypoxia; central nervous system function state observation of different external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different age and different effects on hypoxia tolerance; underst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hibernation hypothermia therapy; master control experiment and control of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importance.[Methods]: hypoxic hypoxia, were injected with saline and chlorpromazine as control, calculation of oxygen consumption. Sodium nitrite poisoning, injection of sodium nitrite solution, were injected with saline and methylene blue as a control, the liver to observe the color of blood.[results]: a (experimental group) oxygen consumption rate of R=A/W*t=0.0214;B (control group) oxygen consumption rate of R=A/W*t=0.0427. Sodium nitritepoisoning: the first mouse liver color: bright red; B mice liver color: brown. [Conclusion]: chlorpromazine can alleviate the hypoxia, mice survived longer ; methylene blue can save sodium nitrite poisoning in mice.Key word: hypoxic hypoxia ;blood hypoxia ;cycle hypoxia ;tissue oxygen toxicity 引言:当供应组织的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可发生异常变化,这种病理过程称之为缺氧。
缺氧的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精选.)
机能学实验报告缺氧的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摘要:【目的】:复制不同类型缺氧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节律变化规律和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特点;观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不同、外界环境温度不同及年龄不同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了解临床应用冬眠及低温疗法的意义;掌握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条件重要性。
【方法】:乏氧性缺氧中,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氯丙嗪作为对照,计算耗氧量。
亚硝酸钠中毒中,注射亚硝酸钠溶液后,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美蓝作为对照,取肝脏观察血液颜色。
【结果】:甲(实验组)耗氧率R=A/W*t=0.0214;乙(对照组)耗氧率R=A/W*t=0.0427。
亚硝酸钠中毒:甲组小鼠肝脏颜色:鲜红色; 乙小鼠肝脏颜色:棕褐色。
【结论】:氯丙嗪可缓解缺氧,小鼠存活时间更长;美蓝可解救小鼠亚硝酸钠中毒。
关键词:乏氧性缺氧;亚硝酸钠中毒;温度引言:当供应组织的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可发生异常变化,这种病理过程称之为缺氧。
缺氧是多种疾病共有的病理过程。
许多原因都能使机体发生缺氧。
不同类型的缺氧,其机体的代偿适应性反应和症状有所不同。
1、材料1.1 实验对象:18~22g小鼠,新生鼠;1.2 器材: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高灵敏压力换能器;500Iml 广口瓶(带有橡皮管及橡皮塞)2 个,1ml 注射器,剪刀,镊子;1.3 实验试剂:氯丙嗪;生理盐水,亚硝酸钠溶液,美蓝,冰块。
2、方法2.1 乏氧性缺氧1.1.1取两只老鼠先编号,再进行称重,并记下数据。
2.1.2对1号鼠按0.1ml/10g进行腹腔注射氯丙嗪,注射完后冰浴10~15分钟,而对4号鼠则腹腔注射相同量的生理盐水,并将它放在室温下10~15分钟。
时间到后,将两只老鼠放入500ml广口瓶内,塞进瓶塞,并将移液管放入盛满水的量筒内计入当时的液面高度数据。
2.1.3实验观察观察皮肤黏膜颜色变化,呼吸频率的快慢,活动强度,至小鼠死亡,记录其存活时间。
缺氧
脑细胞内外酸中毒
溶酶体膜受 损释出溶酶
脑微循环扩张淤 血通透性升高
微循环内血流 慢,血液浓缩
蛋白质分解
细胞渗透压升高
微血栓形成
神经胶质细胞和 脑间质水肿 微血管细胞肿胀 神经细胞水肿钙超载 毛细血管受压 脑疝 脑水肿、颅内高压 管腔狭小 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 少,缺氧进一步加重
中枢神经系功能障碍
缺氧时,细胞代谢和形态改变
小
结
缺氧是在许多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常见 的病理过程。因此,对缺氧的概念、类型及其 各类型缺氧的血气变化特点应在理解中掌握。 缺氧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组织细胞代 谢性改变 各系统的 功能改变
氧化过程减弱,ATP生成减少 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 组、肺、中枢及造血的失代偿性改变
1、细胞内用氧加强,能量相对不足:(ADP、AMP及P生成多) 其原因: A、三羧酸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B、氧化磷酸化减慢;
线立体及胞浆内还原型NAD升高,抑制柠檬酸脱氢酶
2、无氧酵解加强:乳酸增多是细胞内酸中毒的主要原因 代谢性酸中毒:缺氧,可使氧化酶活性降低而各激酶活性 高,因而酵解不全产物增多(乳酸、酮体、非蛋白氮)。 3、肌红蛋白增加: 4、细胞损伤(钠多钾少),细胞水肿并钙离子增多
氧中毒
持续性吸入高浓度的氧或纯氧,而出现 肺部或神经系统症状,称氧中毒。
氧中毒时,由于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和活性氧引起 组织细胞的损伤
1、肺型氧中毒:咳嗽、呼吸困难、胸骨后疼痛、肺活量减少, 肺部炎症病变及充血、水肿、出血或不张。
2、脑性氧中毒:视听障碍、恶心、抽搐或眩晕等。
防治:1.临床采用鼻导管吸氧法,使氧与外界 空气混合后再吸入肺胞。 2.吸氧不宜超过8-12小时,可采用间断吸氧或高 低浓度交替。
缺氧的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试验的讨论问题1解读
缺氧的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试验的讨论问题小组成员:1、请给出本实验的五个关键词缺氧氯丙嗪总耗氧率 CO 亚硝酸盐美兰存活时间2、请指出临床上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意义①血氧分压PO2:又称血氧张力,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越多,血氧分压越高。
动脉血氧分压取决于吸入气体的氧分压和外呼吸的功能状态,正常约为100mmHg;静脉血氧分压反映内呼吸状态,正常约为40mmHg。
②血氧容量CO2max: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完全氧合后的最大带氧量,取决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量及其与氧结合的能力。
③血氧含量CO2: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的氧量,包括物理溶解的和与Hb结合的氧量。
正常动脉血氧含量约为19ml/dl,静脉血氧含量为14ml/dl,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约为5ml/dl(反映组织从单位容积血液内摄取氧的多少)。
④血氧饱和度SO2:Hb结合氧的百分数,约等于血氧含量/血氧容量。
正常动脉血氧饱和度为95%~98%,静脉血氧饱和度为70%~75%。
⑤氧解离曲线:PO2与SO2之间的关系曲线,S型。
血氧饱和度变小,氧解离曲线右移。
⑥P50:血氧饱和度为50%时的血氧分压,反映Hb与氧的亲和力。
3、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有哪些?年龄、身体机能和代谢状态、营养、锻炼等都是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总的来说就是耗氧过大(供氧不足)及用氧障碍两点。
4、请简要归纳缺氧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
急性缺氧由于机体来不及代偿而较易发生功能代谢障碍,慢性缺氧时通常既有代偿性反应又有损伤性反应。
呼吸系统主要是代偿性肺通气量增加;循环系统主要是心排出量增加、血流重新分布、肺血管收缩和毛细血管增生;血液系统主要是红细胞增多、向组织释氧能力增强;神经系统会出现意识模糊甚至丧失;细胞、组织主要是对氧的摄取和利用能力增强5、缺氧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血液性缺氧、低张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
6、低张性缺氧的原因与发病机制是什么?血氧变化有何特点?原因: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静脉血分流。
缺氧及解救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研究缺氧对小鼠的影响,了解缺氧的表现和生理机制。
2. 掌握缺氧解救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动物实验操作技能。
3. 分析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动物体内氧气供应不足,导致组织细胞无法进行正常的有氧代谢,产生一系列生理和生化反应。
本实验通过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模型,观察缺氧对小鼠的影响,探讨缺氧解救的方法。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昆明小白鼠20只,体重20-25克。
2. 实验器材:缺氧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恒温水浴箱、注射器、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方法1. 乏氧性缺氧实验(1)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
(2)将甲、乙、丙、丁组小鼠分别放入装有5g钠石灰的缺氧瓶中,密封瓶口。
(3)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活动状态、死亡时间等指标。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1)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
(2)将甲、乙、丙、丁组小鼠分别放入装有10%一氧化碳气体的缺氧瓶中,密封瓶口。
(3)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活动状态、死亡时间等指标。
3. 缺氧解救实验(1)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
(2)将甲、乙、丙、丁组小鼠分别放入装有5g钠石灰的缺氧瓶中,密封瓶口。
(3)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活动状态、死亡时间等指标。
(4)当小鼠出现明显缺氧症状时,立即将小鼠取出缺氧瓶,放入装有新鲜空气的容器中,观察并记录小鼠的恢复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乏氧性缺氧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乏氧性缺氧组小鼠的呼吸频率逐渐减慢,活动状态逐渐减弱,最终死亡。
死亡时间与缺氧瓶的密闭性、小鼠个体差异、钠石灰等因素有关。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组小鼠的呼吸频率逐渐减慢,活动状态逐渐减弱,最终死亡。
死亡时间与一氧化碳浓度、小鼠个体差异、缺氧瓶的密闭性等因素有关。
3. 缺氧解救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缺氧解救组小鼠在取出缺氧瓶后,呼吸频率逐渐恢复,活动状态逐渐好转,大部分小鼠得以存活。
缺氧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缺氧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一、实验目的: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变化规律和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特点;观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不同、外界环境温度不同及年龄不同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了解临床应用冬眠及低温疗法的意义;掌握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条件重要性。
二、实验材料:18~22g小鼠,新生鼠;500Iml广口瓶(带有橡皮管及橡皮塞)2个, 1ml注射器(配针头),剪刀,镊子。
钠石灰,氯丙嗪,生理盐水,亚硝酸钠溶液,亚甲蓝,冰。
三、实验方法:1. 乏氧性缺氧(氯丙嗪处理)i.取2只小鼠,观察正常呼吸频率(次/10s),并注意其呼吸深度。
观察活动等一般情况及耳、尾、口唇的颜色。
取两只小鼠,标记为A、B,分别按0.1ml/10g腹腔注射氯丙嗪和生理盐水,之后将小鼠 A只放入冰块上10~15min。
ii.将2个广口瓶口瓶塞所连的移液管分别插入2个大量筒a、b中,记录液面最低点数据va1, vb1。
a广口瓶加入钠石灰,b广口瓶加入等量的钠石灰,待A鼠进入冬眠期时,将两只小鼠分别同时放入广口瓶a、b中,插塞紧橡皮塞。
记录量筒液面下降量及小鼠的反应状况和存活时间。
2 亚硝酸钠中毒i.取小白鼠2只,观察正常呼吸频率及皮肤黏膜颜色后,分别向腹腔内注射50g/L亚硝酸钠0.2ml,其中1只在注射亚硝酸钠后,立即腹腔注射10g/l亚甲蓝0.2ml,另一只注入生理盐水0.2ml作为对照。
ii.记录小鼠存活时间,小鼠猝死后解剖小鼠尸体,取出肝脏至于滤纸上,观察记录2只小鼠血液、肝脏的颜色。
四、实验结果:1.实验数据乏氧性缺氧:va1=61 ml, va2=56ml vb1=58ml,vb2=40 mlva1- va2=5 ml vb1- vb2=18 mlta=27min tb=16min小鼠A总耗氧量:R=耗氧量/存活时间/存活时间=0.0076小鼠B总耗氧量:R=耗氧量/存活时间/存活时间=0.040小鼠缺氧后皮肤粘膜的颜色:青紫色(紫绀)2. 亚硝酸钠中毒:小鼠亚硝酸钠中毒后,血液、肝脏颜色变为咖啡色;另一只小鼠用亚甲蓝解救后,血液、肝脏颜色仍为红色。
呼吸缺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缺氧的类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2. 探讨不同缺氧条件下,机体代偿性反应的机制。
3. 分析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机体组织细胞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无法维持正常代谢活动的一种病理状态。
根据缺氧发生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乏氧性缺氧:指因吸入气体中氧分压降低导致的缺氧。
2. 血液性缺氧:指因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导致的缺氧。
3. 组织中毒性缺氧:指因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降低导致的缺氧。
本实验主要研究乏氧性缺氧和血液性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并探讨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家兔2. 实验仪器:缺氧瓶、恒温水浴箱、呼吸计、血氧饱和度计、钠石灰、氯丙嗪、生理盐水、亚硝酸钠溶液、美兰等。
3. 实验试剂: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
四、实验方法1. 乏氧性缺氧实验:(1)将小白鼠放入缺氧瓶中,瓶内放入一定量的钠石灰,以吸收二氧化碳。
(2)观察并记录小白鼠的呼吸频率、心率、活动状态等指标。
(3)每隔一定时间,取出小白鼠,测量其血氧饱和度。
2. 血液性缺氧实验:(1)将小白鼠分为两组,一组注射亚硝酸钠溶液,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
(2)观察并记录两组小白鼠的呼吸频率、心率、活动状态等指标。
(3)每隔一定时间,取出小白鼠,测量其血氧饱和度。
3. 缺氧耐受性实验:(1)将小白鼠分为几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吸入。
(2)观察并记录小白鼠的呼吸频率、心率、活动状态等指标。
(3)每隔一定时间,取出小白鼠,测量其血氧饱和度。
五、实验结果1. 乏氧性缺氧实验:(1)小白鼠在缺氧瓶中存活时间随着氧分压的降低而逐渐缩短。
(2)呼吸频率、心率逐渐加快,活动状态逐渐减弱。
(3)血氧饱和度逐渐降低。
2. 血液性缺氧实验:(1)注射亚硝酸钠溶液的小白鼠,其呼吸频率、心率、活动状态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
(2)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
3. 缺氧耐受性实验:(1)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小白鼠的呼吸频率、心率逐渐加快。
病理生理学-缺氧
氧分压 (mmHg)
血红蛋白在标准状态下的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肺: PO2 100 mmHg. Hb>95%氧合 组织:PO2:40mmHg. Hb 75% 氧饱和度
25% 的O2 被组织利用
P50: SO2为50%时的氧分压,反映Hb与O2的亲和力 正常为26-27mmHg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动脉血氧含量 - 静脉血氧含量,反映组 织对氧的摄取和利用能力。
19ml/dl
14ml/dl
A
O2 O2
O2 O2
O2
V
5ml/dl
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SO2)
概念:
Hb结合氧占氧容量的百分数。
SO2 =
血氧含量-溶解的氧量 血氧容量
100%
正常值: SaO2 93%~98% SvO2 70%~75%
(一)原因
❖ 缺血: ischemic hypoxia
动脉
毛细血管 内压↓
静脉
❖ 淤血: stagnant hypoxia
动脉
毛细血管 内压↑
静脉
机制
19ml/dl
A
O2 O2 O2 O2 O2
O2 O2
12ml/dl
O2
V
7ml/dl 单位时间流经组织的总血量 总氧量
各型缺氧血氧变化的特点
缺氧类型 PaO2 CO2max CaO2 低张性
SaO2
CO2 (a-v)
血液性
循环性
四、组织性缺氧(histogenous hypoxia )
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能力障碍引起的 缺氧称为组织性缺氧。
(一)原因
组织中毒
氰化物、硫化物、砷化物、甲醇等毒物阻断呼吸链
缺氧病理生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缺氧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探讨不同类型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和病理生理机制。
3. 通过实验观察缺氧对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如呼吸频率、心率、血液pH值等。
4. 分析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小白鼠(体重20克左右)10只。
2. 实验仪器:呼吸频率计、心率计、血液pH计、注射器、玻璃管、缺氧装置等。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5%亚硝酸钠溶液、1%美兰溶液、1%氰化钾溶液等。
三、实验方法1. 将小白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2只。
2. 第一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3. 第二组(低张性缺氧组):将小白鼠放入缺氧装置中,通过通入氮气使氧气浓度降低至5%以下,持续观察其生理指标变化。
4. 第三组(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组):将小白鼠放入缺氧装置中,通入一定浓度的一氧化碳,持续观察其生理指标变化。
5. 第四组(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组):将小白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溶液,持续观察其生理指标变化。
6. 第五组(氰化钾中毒性缺氧组):将小白鼠腹腔注射1%氰化钾溶液,持续观察其生理指标变化。
7. 观察并记录各组小白鼠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液pH值等生理指标变化,直至动物死亡。
四、实验结果1. 对照组:小白鼠生理指标无明显变化。
2. 低张性缺氧组:呼吸频率和心率逐渐加快,血液pH值降低。
3.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组:呼吸频率和心率明显加快,血液pH值降低,动物死亡时间约为30分钟。
4.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组:呼吸频率和心率逐渐加快,血液pH值降低,动物死亡时间约为40分钟。
5. 氰化钾中毒性缺氧组:呼吸频率和心率迅速加快,血液pH值降低,动物死亡时间约为10分钟。
五、实验分析1.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缺氧会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生理和病理生理反应,如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血液pH值降低等。
2. 不同类型缺氧的影响:低张性缺氧和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对机体的影响较为相似,表现为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血液pH值降低。
缺氧的类型和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缺氧的类型和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一、实验目的(1)通过复制不同类型缺氧,了解缺氧的分类原则。
(2)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的表现以及呼吸节律和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规律二、观察指标动物一般状况,呼吸频率和深度,存活时间,皮肤粘膜和肝脏颜色改变三、方法与步骤(一)乏氧性缺氧1. 取钠石灰少许(约5g)和1只小鼠放入密封广口瓶内,观察和记录动物缺氧前的一般状况、呼吸频率(次/10s)和深度、皮肤和口唇颜色。
随后塞紧瓶塞,记录时间,每3min重复观察上述指标1次,如有其他变化,随时记录,直至动物死亡。
2. 动物尸体留待其他缺氧实验完成后,再依次打开腹腔,观察和比较血液和肝脏颜色。
(二)血液性缺氧1.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准备一氧化碳发生装置。
将1只小鼠放入广口瓶中,观察其正常表现后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
用刻度吸管取甲酸3ml放于试管内,沿试管壁缓慢加入浓硫酸2ml,塞紧(可用酒精灯稍加热,加速CO的产生,但不可过热,以免液体沸腾。
如果CO产生过多过快,则动物迅速死亡,而血液颜色改变不明显)。
观察指标与方法同上。
2.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选取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观察正常指标。
分别通过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0.3 ml,随后立即取其中 1只动物腹腔内注入 l%亚甲蓝溶液0.3 ml,另 1只立即注入生理盐水0.3 ml;观察指标方法同上。
比较 2只小鼠的表现及死亡时间。
(三)氰化物中毒性缺氧(1)取小鼠 1只,观察正常指标后,腹腔注射0.l%氰化钾 0.2 ml。
(2)观察2只小鼠上述指标的变化及死亡时问。
1、将测氧瓶内空气容积装置的全部管道充满水,并向量筒加水至刻度,2、将缺氧瓶上的两橡皮管全部打开,其中之一与装置相连,3、装置内水因虹吸作用吸入缺氧瓶内,待瓶内全部充满水时,立即夹紧装置的弹簧夹,4、读出量筒上液面下降的毫升数,即为缺氧瓶内的空气容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复制不同类型缺氧,了解缺氧的分类原则;
2.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的表现以及呼吸节律和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规律;
3.外界环境温度不同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4.了解临床应用冬眠及低温疗法的意义。
二、实验材料:
体重相近的健康小白鼠4只,耗氧量测定装置一套,带密封胶塞的广口瓶、lml 注射器,钠石灰,氯丙嗪,生理盐水,亚硝酸钠溶液,美蓝溶液。
三、实验方法:
1、低张性缺氧:
(1) 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分别作以下处理:甲鼠腹腔内注入0.25%氯丙嗪
10 ml/g,待甲鼠安静以后再放入冰浴盆中冰浴直至老鼠进入人工冬眠为止;
乙鼠腹腔内注入生理盐水10 ml/g,约10-15min。
(2) 上述处理后,将小白鼠分别放入装有钠石灰的广口瓶内,然后塞紧瓶塞,连
通测氧耗装置。
开始计时,观察并记录小鼠存活时间及用耗氧装置测定的总耗氧量和呼吸、皮肤黏膜情况,以后每3min重复观察上述指标一次,直至动物死亡。
2.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1)取甲、乙小白鼠2只,观察正常表现后,分别向腹腔内注射5%亚硝酸钠0.3 ml,
甲在注射亚硝酸钠后,立即腹腔注射1%美兰溶液0.3ml,乙注入生理盐水
0.3ml作为对照。
(2)每3min观察和记录上述指标一次,直至小白鼠死亡。
将尸体编号留待解剖。
四、实验结果:
五、实验讨论:
由于吸入气体氧分压降低而使肺泡氧分压降低,导致血液从肺摄取的氧减少而引起的供氧不足,称为乏氧性缺氧。
低张性缺氧时,动脉血的氧分压、氧含量和氧饱和度均降低,皮肤、粘膜呈现青紫色,称为发绀。
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Fe2+)可在亚硝酸盐等氧化剂作用下被氧化而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二价铁变成三价铁因与羟基牢固结合而失去携氧能力,加上血红蛋白分子的四个二价铁中有一部分氧化为三价铁后还能使剩余的Fe2+与氧的亲和力增高,即通过变构效应使氧离曲线左移,血红蛋白结合和释放的氧量都减少,导致组织缺氧。
高铁血红蛋白呈棕褐色,故亚硝酸盐中毒时皮肤、粘膜呈现类似发绀的青紫色,称为肠源性发绀。
六、实验结论:
低张性缺氧时老鼠呼吸急促,皮肤黏膜变成青紫色,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也使皮肤黏膜变成青紫色。
温度低,使老鼠进入冬眠状态能使老鼠耗氧量减少。
七、参考文献:
陆源. 林国华,杨午鸣主编. 机能学实验教程. 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