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作品批判现实主义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狄更斯作品批判现实主义论文
摘要:狄更斯的作品是对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社会生活现实的高度概括。我们可以通过他的作品更好的了解英国历史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他作品中体现的批判现实主义与人道主义精神不光对中国现代小说创作有着很大意义,对世界文学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一、引言
本文主要简析狄更斯作品中所包含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想。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什么是批判现实主义;第二部分简述狄更斯三个时期代表作品中表现出的批判现实的思想内容;第三部分结束语。
二、批判现实主义
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它下定义的是高尔基。高尔基指出:“资产阶级的‘浪子’的现实主义,是批判的现实主义;批判的现实主义揭发了社会的恶习,描写了个人在家庭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却不能够给人指出一条出路。批判一切现存的事物倒是容易,但除了肯定社会生活以及一般存在显然毫无意义以外,却没有什么可以肯定的。”
三、狄更斯生平三个时期代表性作品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一)1836年到1842年
这一时期狄更斯对现实社会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虽然对英国社会有所揭露和批判,但态度温和,对社会许多问题的解决还抱着比较乐观的态度,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那些罪恶是可以补救的。并相信善
可以胜恶,在艺术形式上体现了幽默讽刺的特色。
1836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这部小说也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部杰作。这部作品的精彩之处是揭露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特别是对英国法律的揭露和批判。狄更斯通过对主人公亲身的真实经历的描写,对英国资产阶级的法律作了无情抨击。但在狄更斯的笔下,匹克威克这个富裕的资产者虽然有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的特点,但是却又是一个忠厚乐观、慷慨无私和天真的人。
1837年《雾都孤儿》以连载形式在杂志《本特来杂集》上连载,当时狄更斯任该杂志编辑。小说中的奥利弗也是狄更斯笔下的第一儿童形象。这部作品中潜藏的强烈情感打动了同时代的读者。这种激情一部分来自于狄更斯自己的童年经历,另一部分来自于它作为一名记者,为所目睹的穷人的生活环境而产生的愤懑。但其背后隐藏的却是对1834年《济贫法》的抗议。法律规定穷人只有在设立的济贫院中生活劳动才能接受公共资助。这些法律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中产阶级对艰苦劳动的过分强调。狄更斯为那些没有发言权的人呐喊,用他的批判将政治和文学联系了起来。
(二)1842年到1850年
这段时间他访问了美国、意大利、瑞典、法国。通过耳闻目睹加深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导致了他的作品中的乐观感大大削减,加深了对社会的批判,艺术风格也日益深沉丰富。
1842年,应美国文学家欧文等人的邀请,狄更斯访问了美国,但
访美之行之后他在《游美札记》一书中,对美国人民以及社会某些方面给予肯定的同时,他也揭露和批判了美国社会的拜金主义,民主虚伪主义,尤其是对奴隶制的残酷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1846至1848年。在《董贝父子》中,他通过塑造一个冷酷傲慢、唯利是图的资产阶级典型人物董贝先生和董贝先生的家庭关系来揭露英国资产阶级丑恶的灵魂,把握住了金钱这一资本主义世界的核心问题,揭示出资产阶级的百丑图和金钱对人的腐蚀作用,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也冷峻了起来;
1849至1850年,创作了《大卫科波菲尔》这又一批判的力作,在这部具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小说里,狄更斯借用小大卫在自身的经历和经验,从许多方面回顾并总结了自己的生活,反映了他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人道、博爱的人生哲学和生活理想。并通过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社会的腐蚀作用,暴露了金钱的罪恶,从而揭开了“维多利亚盛世”的美丽帷幕。与此同时,通过主人公大卫奋斗成名的经历,赞美了忠诚正直。勤奋坚毅的美好品格,对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儿童教育、腐败的司法界和好利者的丑恶面目,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鞭笞和抨击了贪婪伪善的恶习。
(三)1850年到逝世
由于对社会黑暗面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年龄的增长,婚姻生活上的不幸等,这一时期的作品充满着感伤基调以及对现实的失望和批判,也是其创作繁荣时期。
在1854年创作的小说《艰难时代》中,反映了40年代末英国资产阶级在残酷的镇压宪章运动后,残忍的剥削压榨工人,促成了日益尖锐的劳资矛盾的真实状况。同时也通过描述工人的悲惨遭遇呼吁人与人之间的宽容和理解;
在1859年的小说《双城记》中,揭露了法国大革命前深深激化了的社会矛盾,强烈抨击贵族阶级的荒淫残暴,并深刻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狄更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描述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来警告英国统治者要以法国的经验教训为前车之鉴,借古讽今。同时也通过对革命恐怖的描写来警告人民群众不要心怀愤懑并妄图以暴抗暴,应该为英国现状找一条新出路;
1860年的《远大前程》是又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以维多利亚时期早期的英格兰为背景描写了人们对财富和提高社会地位的渴望以及突然跻身上层社会不得不面对的的那些严格规定和要求,主人公匹普追求远大前程的虚幻性和渺茫性,再次批判及反映了金钱统治与犯罪盛行的英国社会境况;
狄更斯一生刻苦勤勉,因长期繁重劳动和对现实的失望,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于1870年6月9日死于中风,享年58岁,留下一部未完稿的侦探小说《艾德温.德鲁德之谜》。他的墓碑上写道:“他是贫穷、受苦与被压迫人民的同情者;他的去世令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英国作家。”这正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一辈子都在为受压迫的下层人民群众对不公正的社会发出呐喊。
四、总结
狄更斯的作品是对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社会生活现实的高度概括。我们可以通过他的作品更好的了解英国历史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他作品中体现的批判现实主义与人道主义精神不光对中国现代小说创作有着很大意义,对世界文学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参考文献:
[1] 王佐良.英国文学史[M].商务印书馆,1996.
[2]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刘炳善.A Short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