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资料
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5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5篇)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知识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很高兴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场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知识讲座。
在这个繁忙而多变的阶段,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学业成绩,更需要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
让我们深入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方面面,并学会如何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
一、认知心理健康1.1 理解心理健康的本质心理健康并非简单地消除心理疾病,更涉及积极的情感体验、稳定的心态和对自我的认同。
这需要我们建立积极的心理信念,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以及有效处理生活压力。
1.2 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表明,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一个心理健康的个体更容易适应生活的变化,更有能力面对压力,从而提高生活的幸福感。
二、压力管理与情绪调节2.1 压力的类型及其影响深入了解压力的来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
学业、人际关系、未来规划等都可能带来不同形式的压力,而过大的压力则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
2.2 积极的压力应对策略通过身体锻炼、艺术创作、冥想等方式,可以释放身心的紧张感,同时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面对困难的抗压能力。
2.3 情绪调节的技巧学会认知情绪,通过情感表达、自我冷静等技巧来调节情绪,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控自己的情感反应。
三、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3.1 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尊重他人、倾听他人需求、展现真实的自我,都是构建健康人际关系的关键。
3.2 解决冲突的方法学会冷静分析问题、倾听对方意见、学会妥协等解决冲突的技巧,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避免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四、自我认知与目标设定4.1 认知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深入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潜能,有助于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
4.2 设定合理的人生目标明确自己的远大目标,并分解为可实现的短期目标,有助于激发内在动力,增强对未来的掌控感。
五、心理健康教育与资源5.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初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新完整版
初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新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初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解读学习压力一什么是学习压力学习压力,是指人在学习中所承受的精神负担。
这种精神负担,迫使人一定要在学习上取得成功,获得理想的学习成绩。
压力是怎样产生的由于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都需要学习。
学习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如同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一样,都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
在这种需要下产生学习动机,在这种动机下引发学习行为,而这种学习行为又是指向一定目标的,如考高中、考重点中学,如果这个行为结果与目标是一致的,那就不会感到压力的存在,或者压力很小,但行为结果常常与目标不一致,这就出现行为受阻,那么人的能量会积聚在受阻的地方,产生一种不舒服感,这种感觉长期聚积在内心就形成压力。
可见,压力的产生与我们的目标和目标能否实现有关。
需要——动机——行为——目标——压力有压力好不好压力对人并非都是坏事,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一种力量来推动我们,因为人通常都有点惰性。
假如,凡是有压力的事我们都不去做,那么我们人类的智慧就不会发展到今天的网络和纳米技术时代。
正是生存的压力让我们改变了自然同时也改变了我们自身。
学习生活中,有压力存在,感受压力是正常的。
但压力过大,对人产生的破坏也是巨大的。
很多人由于承受不住过大压力,要么对他人造成伤害,如浙江金华的徐力同学,因无法忍受来自母亲的压力,用刀杀死母亲。
要么自毁自己,如宁夏平罗中学的魏民同学,即没有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也没有与同学发生矛盾,只是因为学习成绩的波动带来巨大压力自杀身亡。
学习压力带来的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压力是把双刃剑,关键是我们如何利用它。
二学习压力大的种种表现学习压力大的同学,往往对学习成绩非常敏感,惟恐考不好。
其主要表现在: 1 对老师传授的知识不感兴趣,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破坏课堂纪律,抄作业或不完成作业等; 2 害怕考试,对考试表现出明显的焦虑,考前过分紧张,睡不好觉,考试时脑子里一片空白,平时会做的题都忘得一干二净,或发生病理反应;如头晕、肚子疼、容易疲劳、没有食欲等; 3 因为学习好,对自己总是有很高的要求,总想争第一,稍有失误就痛不欲生; 4 和家长关系紧张,特别厌烦家长督促检查自己的学习,不愿意和家长讨论有关学习的事,对家长提出的成绩及排名要求非常反感并表现出强烈的反抗; 5 因成绩差而过分自卑,对自己没有信心,经常为自己的成绩或其他方面的不足而苦恼,心理脆弱,有时会因此而离家出走或产生轻生念头;6 学习成绩并不好,但却感觉自己一点儿学习压力都没有,说到做不到,也不知道怎么学习,心理很烦。
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一)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一)一、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旨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理谐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
这一定义表明,心理健康既表现在个体与环境互动时的适应行为上,也蕴含在相对稳定并处于动态发展和完善中的心理特质上。
这两者又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个体与环境互动时的适应行为正是其内在的良好心理特质使然,而个体在对环境的良好适应中,又发展并完善了己的心理特质。
二、心理健康标准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具体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志是: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地有效率的生活。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是:①认知过程正常,智力正常;②情绪稳定乐观,心情舒畅;③意志坚强,做事有目的;④人格健全,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均正常;⑤养成健康习惯和行为。
无不良行为;⑥精力充沛地适应社会,人际关系良好。
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奥乐波特(G.W.Allport)提出了六条标准:①力争自我的成长;②能客观地看待自己;③人生观的统一,④有与他人建立亲睦关系的能力;⑤人生所需的能力、知识和技能的获得;⑥具有同情心,对生活充满爱。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AHMaslw Mitteleman)列出了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①充分的安全感;②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③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④与现实环境能保持接触;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⑥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⑧适度的情绪表达及控制;⑨在不违背团体要求的情况下,能作有限度的个性发挥;⑩有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标准。
研究者在心理健康标准问题上之所以存在分歧,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就客观原因而言,这是由于衡量人生理健康与否时所采用的身体各项形态、生理和功能指标那样具体而客观。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嘿,同学们!咱今天就来讲讲中学生心理健康这个事儿。
你们想啊,咱中学生就像那小树苗,正茁壮成长呢,这心理健康可就好比是阳光雨露,少了可不行!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候,心里好像有一群小蚂蚁在爬,痒痒的,让你坐立不安?或者突然觉得心情很低落,好像天上的乌云都跑到自己心里来了?这其实都很正常啦!咱们这个年纪,心里的想法就像那春天的花一样,一朵接一朵地冒出来。
比如说考试没考好,哎呀,那心里可难受了,觉得自己好像啥都不行。
这时候咱可不能就这么垂头丧气下去呀!你想想,那爱迪生发明灯泡还失败了那么多次呢,咱一次考试算啥呀!咱得拍拍自己的胸脯,说声:“加油!我能行!”这就好比是走路摔了一跤,咱得赶紧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继续大步向前走。
还有啊,和同学闹矛盾了,心里也会不舒服吧。
别着急,这时候就得学会换位思考。
你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也许就能理解他为啥那么做了。
就像你喜欢吃苹果,人家喜欢吃香蕉,你不能因为自己喜欢苹果就觉得人家喜欢香蕉不对呀。
大家各有各的喜好,各有各的想法,互相理解一下,矛盾不就解决啦?再说说和父母的关系。
有时候他们好像不理解我们,老是管这管那的。
别急别急,他们也是关心咱呀。
他们就像那老母鸡,总想把我们护在翅膀底下。
咱呢,有时候也得和他们好好聊聊,让他们知道咱已经长大啦,有自己的想法啦。
同学们,心理健康真的很重要啊!它就像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一样,保护着我们。
要是心理不健康,那可就像身体生病一样难受呢。
咱得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遇到困难不退缩,和同学朋友好好相处,和父母多沟通。
咱可不能让那些小小的烦恼就把咱打倒了呀!要像那向日葵一样,永远朝着太阳,开开心心的。
别小看自己的力量,你们每个人都像是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有着自己独特的光芒。
所以呀,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哦!让我们一起在这美好的中学时光里,健康快乐地成长吧!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共3篇)(新)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共3篇)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共3篇)#3楼回目录初中学生叛逆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叛逆期心理特点及其调适各位同学:今天我的讲座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1、我们怎么处理日渐麻烦的人际关系.2、青春期我们的性心理特点及其应对方法。
首先,我们讲第一个问题:怎样处理日渐麻烦的人际交往问题。
所谓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
在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称为人际关系。
我们中学生的人际交往对象主要是三类:朋友和同学、老师以及父母。
我们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主要有这样几点:1、友谊占着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
朋友之间的情谊为友谊,它是建立在理想、兴趣、爱好等一致和互相依恋基础上的一种感情关系。
研究表面,儿童时期情感上最依恋的是父母,朋友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感依恋便逐步有父母转向了朋友,并日益得以确定和加强。
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结交朋友最多是在中学时期。
2、小团体现象突出。
由于空间上容易接近、年龄相当、品行相同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中学生都加入到非正式的小团体中。
这些小团体一般由39人组成,其成员相互间有高度的忠诚感,在行为方面也有很大的约束力。
3、师生关系有所削弱。
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视老师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对老师有了新的认识,并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对于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也有了更明确的看法。
4、易与父母产生隔阂。
不少中学生都觉得与父母难以沟通,有话宁可与朋友讲,也不愿对父母说。
无论在价值观念、交友方式、生活习惯,乃至着装打扮等方面,都容易与父母产生摩擦,不断加剧与父母间的心理隔阂。
总之,由于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都明显增强,中学生渴望人际交往的同时,有容易出现闭锁、防御、自卑、“娇骄二气”等交往心理障碍,应该注意加以克服。
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材料
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材料讲稿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从中学生心理健康开展的特点中可以看出,中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的稳定程度、自我价值体系的建立水平、人际关系是决定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其它,对学习的适应性也仍旧是左右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把中学心理健康标精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学习适应性、自我认知与现实感、个性开展的良好性四个方面。
1、学习适应性: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通常有比拟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具体、切合实际;学习的自觉性强;特长制定学习方案,并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表现出意志力强、学习信心足的特点。
在对待考试问题上,他们沉着冷静,灵敏应对。
2、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
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一般与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的关系处理得比拟融洽,而很少发生冲突。
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具有同情心,待人热情、宽容、诚恳,而不是胆小、怕羞、不和群、表情冷淡或忸怩作态。
3、自我认知与现实感:自我认知指对自己的心理过程与特征及其表现的认知,而现实感则指个人对自己同现实之间关系的认知。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往往有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自我评价恰当。
在对现实的感知能力上,他们能够客观地认识现实,并依据对现实的认识来给自己做出恰当的人生开展定位,有与现实联系紧密的自我价值体系。
4、个性开展的良好性:个性是指比拟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
人的个性结构主要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组成。
其中个性倾向性包含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包含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在个性开展上,应表现出良好的态势,即作为心理动力系统的个性倾向性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和谐,个性心理特征上的一些成分则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如情绪操作能力强、善良、自律等。
二、心理健康的中学生的行为有如下特征1、中学生应当乐于学习、生活。
初中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初中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1.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了解心理健康对个人幸福的影响,以及对学业和人际关系的
积极影响。
- 强调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密切关联。
2. 压力管理
- 定义压力及其来源,分析初中生常见的压力源。
- 提供有效的压力管理策略,包括寻求支持、运动锻炼、培养
爱好等。
- 鼓励学生学会调整心态,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3. 情绪管理
- 引导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型和表达方式。
- 提供情绪管理技巧,包括深呼吸、积极思考和与他人沟通等。
- 告诉学生通过适当的方式宣泄负面情绪,如写日记或参加体育活动。
4. 人际关系与沟通
- 引导学生认识到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提供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技巧,如积极倾听、尊重他人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 强调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包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及学会倾听他人。
5. 心理健康资源
- 介绍学校提供的心理健康资源,如心理咨询师和学生支持小组。
- 提供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症状和应对方法,以帮助学生识别自己或他人可能面临的问题。
通过本次讲座,我们希望初中生能够增加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掌握一些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的方法,改善人际关系,并知晓学校
提供的心理健康资源。
我们相信,良好的心理健康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全文5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全文5篇]第一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青春期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指导中学阶段是人生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不仅是中学生文化科学素质发展得黄金期,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得关键时期,而且还是个体身心发展急剧变化并充满矛盾的“危机期”。
面对这样一个重要时期,我们要充分理解学生得身体和心理得变化,并要给予及时、全面、人性化的帮助,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危机期”。
第一讲:青春期青少年的生理特点从年龄特征上来说,中学生处在从青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
青春发育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生长迅速,变化急剧。
有人曾把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变化归纳为“三大巨变”,即身体外形的剧烈变化,体内机能迅速健全,性器官和性机能的发育成熟。
1、身体外形的剧烈变化。
在中学阶段,中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头围、肩宽、骨盆等都在加速增长。
以身高体重为例,中学生的身高每年少则增长6-8厘米,多则增长10-11厘米;体重一般每年增加5-6公斤,突出的可增加8-10公斤。
第二性征的出现是中学生外形剧变的又一表现。
所谓第二性征是指性发育的外部特征。
如男孩子开始出现上唇生须、喉结增大、声音变粗或嘶哑、腋毛、第一次遗精等,女孩子出现乳头突起,声调变高、第一次月经出现。
2、体内机能的迅速健全。
中学生身体内部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迅速增强,并逐步趋向成熟。
以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为例,在青春发育前期,大脑重量和体积的增加较前减少,但内部结构复杂起来,大脑皮质的沟回组织和神经元细胞已经完善,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步平衡,特别是内抑制机能逐渐发育成熟;到青春发育后期,第二信号系统不仅已据优势地位,而且在概括和调节功能上也有显著发展。
青春发育期脑和神经系统的基本成熟为中学生心理的渐趋成熟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可能性,但中学生毕竟处于从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阶段,脑和神经系统尚有待进一步锻炼。
初中生心里健康教育讲稿
初中生心里健康教育讲稿《青春心理健康:让我们共同关注内心世界》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关于青春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中学生,我们正处于一个心理和情感上变化较大的阶段,我们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诸多问题,关注我们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在这个阶段,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正在迅速发育,我们的情感和情绪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
我们可能会面临自我认知、同伴关系、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挑战,并且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压力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心理健康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需要关注和照顾我们的内心世界。
其次,我们要学会正确认识和应对自己的情绪。
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我们可能会感到焦虑、沮丧或者愤怒等多种情绪。
这些感受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处理,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心理健康。
所以,我们要学会表达和倾诉自己的情感,寻求支持和帮助。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积极的心态和有效的应对压力的方式,可以通过运动、音乐、读书等方式来舒缓自己的情绪。
最后,我们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我们健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习惯,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心理自护能力和应对能力。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
总之,我们作为青春期的学生,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
通过正确认识和有效应对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建立积极的心态,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迎接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
中学生心理辅导讲座内容
中学生心理辅导讲座内容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人们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为了帮助中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业压力、调适情绪、培养积极心态,一场专门针对中学生心理辅导的讲座被组织起来。
本文将针对该讲座内容进行探讨,并提供相应建议。
I. 成功和失败观念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成功和失败常常成为中学生心理负担的主要源头之一。
因此,在讲座中,我们需要向中学生传达正确而积极的成功与失败观念。
1. 接纳失败并从中学习:有时候,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失败。
然而,真正重要的是如何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并鼓励自己去改善。
了解到每个人都可能遇到挫折,并接受这种现实是关键。
2. 成功是一个长期过程:告诉中学生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它通常需要艰苦努力、时间和耐心。
中学生应该明白,为了取得成功,必须付出努力,并且坚持不懈。
3. 制定合理目标:引导中学生设定可行的目标,并鼓励他们制定达到这些目标所需的步骤和计划。
帮助他们确保这些目标既具有挑战性又符合实际情况。
II. 情绪管理1. 了解情绪表达方式:帮助中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适当地表达与处理这些情绪的方式。
提醒他们在面对负面情绪时要避免抑郁、暴力或消极行为。
2. 培养社交支持系统:鼓励中学生与家人、朋友和老师建立积极的亲密关系。
强调好朋友和信任关系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同时提供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沟通与交流。
3. 学会放松:向学生介绍一些自我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运动等。
讲解这些方法如何有效舒缓压力,促进内心平静。
III. 压力管理1. 时间管理:教导中学生如何有效地规划时间、分配任务,并控制延迟和拖延行为。
帮助他们明智地选择优先事项,避免焦虑。
2. 学会说“不”:告诉学生在必要时可以拒绝他人的请求,以保护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同时教育他们学会妥协与同伴合作。
3. 物理锻炼:鼓励中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或进行适度的身体活动,让他们通过释放能量来缓解压力。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学课件
目录 引言 了解初中生心理特点 认识常见的心理问题 培养积极心态和心理健康 建立有效的心理支持体系 总结
引言
引言
为什么重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对学习的重要性
引言
本次讲座的目标和内容概述
了解初中生心 理特点
了解初中生心理特点
青春期的身体和心理变化 对自我认知和自尊的形成
建立有效的心理支持体系
学校心理辅导员的作用和资源 家庭和朋友的支持与理解
建立有效的心理支持体系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渠道和途 径
总结
总结
鼓励初中生重视心理健康 提供帮助和信心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了解初中生心理特点
社交关系的重要性和挑战
认识常见的心 理问题
认识常见的心理问题
学习压力和焦虑 自卑和自尊问题
认识常见的心理问题
情绪管理困难
培养积极心态 和心理健康
培养积极心态和心理健康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拓展兴趣爱好和社交圈子
培养积极心态和心理健康
学会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
建立有效的心 理支持体系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五篇材料)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五篇材料)第一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中学生心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九(1)班梅雨季节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如流感、甲流、流行性脑炎、腮腺炎、猩红热、麻疹、水痘等呼吸系统传染病,这些传染病容易在人群密集、人员流动性大、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发生,因此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十分重要,希望每位老师和家长都要参加到防病工作当中来。
1、开窗:每天开窗通风一小时,胜过服用保健品。
2、流水洗手:严把病从口入,手为先的关口3、锻炼:春天阳光中的紫外线是最好的杀菌武器,同时又是最廉价、最天然的补钙的产品。
4、除陋:不随地吐痰、不对着人咳嗽或打喷嚏。
5、及时发现、及时隔离:一旦发现自己或周围人出现发烧、四肢酸痛、咳嗽、流鼻涕、打喷嚏、全身出现皮疹或皮肤黏膜出现淤斑、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等症状时,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确诊为呼吸道传染病的病人要注意隔离,在家里或集体宿舍要与健康人分开居住,必要时到医院进行隔离,生活用品和碗筷等餐具也要分开使用,并进行消毒。
6、休息:不要带病坚持上班或者上学,有病要及时休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
7、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保护:在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要做好自我保护。
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如商场、电影院等。
饮食卫生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有一些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和行为,但很多人对此尚未重视起来,这对身体健康十分不利。
“病从口入”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注意:1、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
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
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
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2、生吃瓜果要洗净。
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3、不随便吃野菜、野果。
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中学生心理健康主题讲座教案
中学生心理健康主题讲座教案目标:- 介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 提供有效的工具和策略来帮助中学生维护心理健康时间:60分钟教学内容:1. 引言(5分钟)- 介绍主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关注心理健康?2. 了解心理健康(10分钟)- 解释什么是心理健康- 强调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关联性- 举例说明心理健康对研究、人际关系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性3. 常见心理健康问题(20分钟)- 睡眠问题:讨论睡眠不足和失眠的影响- 压力和焦虑:介绍高考压力和学业压力的应对方法- 自我形象和自尊:讨论对自己的看法和自我接受的重要性- 社交媒体影响:强调社交媒体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供建议4. 改善心理健康的工具和策略(20分钟)- 促进良好的睡眠:讲解睡眠惯和建议- 应对压力:呼吸练和放松技巧- 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鼓励自我肯定和积极心态- 使用社交媒体的健康方式:设定时间限制和优先关注正面内容5. 总结和反思(5分钟)- 结合课堂讨论总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应对策略- 邀请学生提问和分享心得体会教学资源:- 幻灯片(包括相关图表和图片)- 班级白板和马克笔- 学生手册(包含课堂练和补充信息)评估和反馈:- 课堂讨论和学生参与度- 学生提问和答案的准确性和深度- 学生完成的练和补充材料注意事项:- 尊重学生的隐私和个人经历,鼓励开放的讨论氛围- 提供支持和资源,例如心理咨询和社交服务- 在课堂中避免给出不正确或无法证实的统计数据-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建立积极的生活习惯和社交关系。
中学生心理辅导讲座内容摘要
中学生心理辅导讲座内容摘要一、了解中学生心理特点及问题1. 中学生心理特点:进入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经历大幅度的变化,存在情绪波动、自我认同困惑等特点。
2. 常见心理问题:压力过大、自卑心理、焦虑和抑郁情绪、人际关系困扰等。
二、提升中学生自尊与自信1. 理解自尊意义: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肯定和尊重程度,影响着个体对待他人、环境以及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态度。
2. 培养中学生自尊方法:a) 给予肯定和积极评价:注重发现学生的优势和潜能,并及时鼓励赞美;b) 推崇合理目标:帮助学生设定实际可达到的目标,并引导他们逐步实现;c) 鼓励主动参与决策:增加中学生在班级活动或家庭事务中的参与感。
三、缓解中学生焦虑情绪1. 了解焦虑原因:时间压力、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是中学生焦虑情绪的主要来源。
2. 应对焦虑方法:a) 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合理规划学习和休闲时间,避免过多事务堆积;b) 进行有效的学习技巧培训:教授学习方法和记忆技巧,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完成任务;c) 鼓励心理释放:提倡锻炼身体、参加体育活动、听音乐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四、改善中学生人际关系1. 了解人际关系问题:中学生常面临同伴关系紧张、欺凌和排斥等问题,容易导致孤立和自卑。
2. 提升人际交往能力:a) 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包括倾听对方、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建立互相尊重的交流模式;b) 鼓励合作与团队意识:培养中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合作精神与责任感;c) 开展社交技能培训课程:教授如何与他人建立友谊和维护关系的技巧。
五、帮助中学生适应学业压力1. 了解学业压力问题:中学生面临大量作业、考试压力以及升学竞争等,容易导致焦虑和消极情绪。
2. 解决学业压力方法:a) 指导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根据课程安排和个人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学习时间表;b) 鼓励尝试完善和灵活化的评估方式:引导中学生超越传统分数观念,注重掌握知识和实际能力;c) 提供心理支持渠道:建立心理咨询机构或提供专门辅导老师,让中学生能够随时寻求帮助。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讲稿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讲稿一、引言尊敬的各位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讲座。
心理健康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我们的青春期,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压力。
因此,了解和关注我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学会正确的应对方法,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二、认识心理健康1.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上的正常状态,包括积极的情绪状态、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正面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心理发展。
2.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是我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更好地面对挫折和困难,并且拥有更高的自尊和自信心。
三、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1. 压力与焦虑初中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社交等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
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地认识和应对这些压力,寻找适合自己的放松和缓解压力的方式。
2. 自我认同与自尊青春期是一个自我认同和自尊心形成的重要时期。
我们可能会感到自卑、不自信,甚至迷失自我。
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培养自尊心。
3. 情绪管理与情绪调节情绪是我们内心的一种表达,但是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困扰,如愤怒、沮丧、焦虑等。
我们需要学会正确地管理和调节情绪,通过积极的方式来释放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 提高自我认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
2. 增强心理抵抗力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应对挫折和压力的能力,增强心理抵抗力,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变化。
3. 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我们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友谊和合作。
五、培养心理健康的方法1. 寻找心灵的寄托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写作、绘画等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寻找心灵的寄托,释放压力。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最新).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健康的含义古往今来,人人都希望健康。
因为健康总是与家庭的幸福、学业的成功和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有人曾这样描述:人生有两大意愿,一是家庭幸福,二是事业有成。
如果家庭幸福为10分,事业有成为100分,那么健康就是0前面的那个“1”,可见没有健康一切都无从谈起。
什么是健康?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有什么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是什么关系?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途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这就是本章所要探讨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健康健康一词,按照传统的观念和习惯的看法多限于生理健康,主要是指躯体发育良好,生理功能正常,而很少考虑心理方面的健康。
例如,《现代汉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对健康的解释为:“(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
”《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把健康界定为:“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
”这样理解显然是不全面、不完整的。
人既是一个生物性的个体,也是一个社会性的个体。
人的健康不仅受生物因素的制约,也受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成立时,在其宪章中对健康的含义做了科学的界定:“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就是说健康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表现为个体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种良好的机能状态,亦即生理和心理上没有缺陷和疾病,能充分发挥心理对机体和环境因素的调节功能,保持与环境相适应的、良好的效能状态和动态的相对平衡状态。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
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卫生,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
就是说能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备受关注,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愈发突出。
在中国,学业压力、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问题成为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一系列行为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发生。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这些问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背景介绍部分将介绍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以及为什么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背景信息,可以更好地把握全面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势,从而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教育政策和措施。
背景介绍也可以引起社会各界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和关注,进一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和深化。
1.2 重要性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中学生是未成年人群体中的重要一部分,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经历着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面临着来自学业压力、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挑战和困扰。
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关注,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调节情绪、处理压力,并且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问题行为的发生,如自残、欺凌等。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个身心健康的中学生更容易适应学习和生活,更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将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当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和推广。
1.3 目的引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并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升他们解决问题、应对挑战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讲座
目录 引言 了解心理健康 常见的心理问题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 结束语
引言
引言
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本讲座目的
什么是心理健康 - 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心理适应能力
了解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 学业成绩、人际关系、身
体健康等方面
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 - 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
康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 提供心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心
理素质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 学校心理辅导员、专业机构等的服
务
结束语
结束语
感谢参与本次讲座 希望大家能关注并关心学生心 理健康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常见的心理问 题
常见的心理问题
压力与焦虑 - 学业压力、考试焦虑等
常见的心理问题
抑郁与情绪问题 - 自卑、孤独等
常见的心理问题
行为问题与适应困难 - 注意力不集中、适应新环境等
提高学生心理 健康的方法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
建立良好的学校环境 - 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提
供支持和资源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一——青春期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指导中学阶段是人生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不仅是中学生文化科学素质发展得黄金期,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得关键时期,而且还是个体身心发展急剧变化并充满矛盾的“危机期”。
面对这样一个重要时期,我们要充分理解学生得身体和心理得变化,并要给予及时、全面、人性化的帮助,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危机期”。
第一讲:青春期青少年的生理特点从年龄特征上来说,中学生处在从青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
青春发育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生长迅速,变化急剧。
有人曾把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变化归纳为“三大巨变”,即身体外形的剧烈变化,体内机能迅速健全,性器官和性机能的发育成熟。
1、身体外形的剧烈变化。
在中学阶段,中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头围、肩宽、骨盆等都在加速增长。
以身高体重为例,中学生的身高每年少则增长6-8厘米,多则增长10-11厘米;体重一般每年增加5-6公斤,突出的可增加8-10公斤。
第二性征的出现是中学生外形剧变的又一表现。
所谓第二性征是指性发育的外部特征。
如男孩子开始出现上唇生须、喉结增大、声音变粗或嘶哑、腋毛、第一次遗精等,女孩子出现乳头突起,声调变高、第一次月经出现。
2、体内机能的迅速健全。
中学生身体内部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迅速增强,并逐步趋向成熟。
以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为例,在青春发育前期,大脑重量和体积的增加较前减少,但内部结构复杂起来,大脑皮质的沟回组织和神经元细胞已经完善,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步平衡,特别是内抑制机能逐渐发育成熟;到青春发育后期,第二信号系统不仅已据优势地位,而且在概括和调节功能上也有显著发展。
青春发育期脑和神经系统的基本成熟为中学生心理的渐趋成熟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可能性,但中学生毕竟处于从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阶段,脑和神经系统尚有待进一步锻炼。
3、性器官和性机能的发育成熟。
在中学生中,女性从十一、二岁左右生殖器官开始发育,至十三、四岁出现月经初潮,这标志着女性发育的即将成熟;男性生殖器官的成熟比女性要晚,到十五岁时,男性睾丸的重量才接近成人,十六岁左右出现首次遗精,首次遗精意味着男性性机能的成熟。
性器官和性机能的发育成熟,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重大影响。
一方面,它刺激了中学生成熟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也给中学生带来很多异性交往和性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
第二讲: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青少年期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也是人生发展变化的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人生当中最富有特色的时期。
处于这个时期的中学生,由于生理上的迅速发育,特别是中学生的性机能发育成熟导致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形成一系列独特的心理特征。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分为认知、情感、意志、个性发展。
1、认知的发展在感知方面,中学生的感知、观察能力在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上有显著发展。
随着学习动机的激发和智力活动自觉性的提高,中学生逐步学会根据教学和实践任务的要求,较长时间地、集中地观察要认识的事物;在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必须观察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时,他们不仅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特征,更加全面地感知事物。
在注意方面,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明显发展,就是对当前不感兴趣或存有困难必须学习的材料,也能集中精力加以注意。
在良好教育的影响下,中学生注意的自觉性和保持注意的习惯逐步形成,注意的品质进一步增强。
在记忆方面,中学生的记忆力达到一生记忆力的“黄金”时期。
他们记忆的有意性进一步提高,逐渐学会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自觉地提出短期或长期的记忆任务;他们理解记忆的能力随年级增高而不断上升,相反,机械记忆的比重随年级增高而逐渐减少;他们的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也在发展,其中,抽象记忆的发展呈稳定增长的趋势,形象记忆的发展在初中三年级后则有所下降。
在思维方面,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初中阶段的“经验型”抽象思维向高中阶段的“理论型”抽象思维发展,也就是从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支持的抽象思维,向根据理论来进行逻辑思维的抽象思维发展。
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初中阶段的独立性、批判性、自觉性有显著增长,但还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高中阶段向着思维的深刻性、组织性方面进一步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初中阶段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高中学生喜欢独立思考,追求创新,鄙视陈腐之见或浅薄的认识,日益学会辩证地看问题,但也存在固执己见而不易改变的特点。
在想象方面,中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逐步增加,想象的现实性不断提高。
例如中学生的作文能够围绕中心思想进行连贯构思,这是他们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的例证;在文学创作、艺术表现、科技小发明或社会实践活动中,不少中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较高的创造性和务实性,这是他们的创造性想象和现实性品质日趋发展的例证。
在言语方面,中学生不仅广泛掌握了各种日常概念和生活用语,而且还掌握了很多科学概念和学术用语,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
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本族语言复杂的语法结构,语言越来越准确、生动、优美,口头言语和书写言语都达到了一定的修养水平。
当然,有些中学生的言语表达还存在着词不达意、堆砌词藻、不合规范等缺点,需要进一步锻炼和纠正。
随着外语学习的普遍展开和不断深入,中学生对语言的认识日益深化,不少中学生通过对本族语和外国语的异同比较,进一步增加了对语言的认识。
2、情感的发展从中学生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来看,有这样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中学生的情绪高亢强烈,充满热情和激情,活泼向上,富有朝气。
二是情感的两极性明显,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同中学生主客观矛盾的增多和青春期生理发育有关。
三是情感内容的社会性越来越深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的内容与水平愈益丰富和提高。
四是情感的自我调节和表现形式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高中学生,其情感表露越来越带有文饰、内隐和曲折的性质。
五是中学生的友谊感迅速增强,并且出现两性爱情的萌芽,这种情况若引导得当,可促进其心理品质和行为的发展,但若处理不当,则会造成一些中学生的哥儿们义气,拉帮结伙,早恋或两性关系上的“劣迹”形为,对些应引起高度重视。
3、意志的发展中学阶段学习活动的范围和难度的增加,以及青春发展期生理上的剧变和情感的波动,要求中学生大力增强意志的控制能力。
这种客观需要推动了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使之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中学生意志行动的目的性不断提高,他们对外界或成人指令的依赖性随年级升高而逐渐下降,根据目的任务自觉作出意志决定的水平则随年级升高而递增;中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随年级升高而增强,这同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和集体舆论的约束力有很大关系;中学生的其他意志品质,如果断性和自制力,在良好教育的培养下也有很大发展,不过在初中阶段,轻率、冲动的现象还经常可以看到,这需要教育者的耐心引导和帮助。
特别需要把意志的培养和情感的调控结合起来,以情炼意,以意制情,在控制情感的过程中锻炼优良的意志品质。
4、个性的发展就中学生意识倾向性的发展来看,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迅速,并逐渐接近成熟,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性等愈益明显地表现出来,不过在初中阶段,自我意识的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积极的引导和教育;中学生的兴趣沿着方向日渐明确,个人兴趣不断扩展和分化、男生一般偏“理”,女生大多重“文”的趋势向前发展,这种情况在中学生兴趣发展的指导中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中学生的理想在其形式上,是按照形象、综合形象和概括性理想的水平向前发展的,中学生理想的发展还具有现实性随年级增高越来越强,稳定性随年级增长越来越大的特点;中学阶段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从萌芽到初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中学生对人生意义的理解随年级增高而水平上升,但总的来说,中学生的世界观可塑性很大,尚需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磨炼和发展。
就中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来看,集中反映在良好性格特征的锤炼和性格品质的发展上。
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意志特征之间的密切程度,随年级增高而加深;中学生的性格特征在初中阶段可塑性较大,到高中一、二年级时便趋于成熟或基本定型;在良好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社会化的积极结果在学生性格的发展上越来越得到明显的反映。
因此,抓紧中学生性格成熟或定型前的锤炼或“塑造”工作,是促进中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
总之,中学生身心发展既具有儿童期的幼稚特点,又具有成熟期的特点,在父母和老师眼中有时由于体形身高的变化被看成是大人,有时又由于不懂人情世故,缺乏生活常识而被当作孩子对待。
在挫折面前,他们自己也会感到是处在既不是大人又不是孩子的时期,是哪边也靠不上的时期,也可以说是“上不上,下不下”的极不稳定的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
结果在这一时期,中学生出现了三大心理矛盾: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自我意识迅猛增长与社会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情感激荡要求释放与外部表露趋向内隐的矛盾。
第三讲: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指导针对前述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受到的心理困扰十分明显,心理矛盾含突出,从近年来我们在咨询活动和实际操作中了解到的情况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一、学习类问题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围绕学习产生的心理矛盾占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反映有二:1、目前,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老师学校期望也比较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有一高中女生,升入高中后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竞争对手也发生了变化,使她感到十分不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从初中时的全年级前几名落至高中的141名。
前来咨询时她痛苦地说:“17年来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无能,每当看到父母期望的目光,就非常难过,不知如何做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闷、烦恼、忧愁、气愤充满头脑,看见书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
”还有一位男生也谈到,自己平常学习不错,偶而还可以给他人以指导,但一接近考试就紧张,总怕自己考不好,拼命准备、夜不能眠。
而考试前又会感到头痛、甚至还会发烧,最后不是被迫中断考试,就是坚持下来成绩也不好。
循环往复,到了一听考试就恐惧就紧的地步。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差的同学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
有位重点学校的学生就谈到:“每当看到听到别人考试作弊时,自己心理就不平衡。
当自己成绩不理想时又会埋怨老师不公平,觉得认真学习真没意思,不想再学了,还有位学生告诉我们学生中有种说法“有出息的靠关系,没出息的靠分数。
”学习好的同学在学生中威信不一定高,而成绩平平人缘好的同学却常常受到青睐,在推举各种代表时常会当选,所以就觉得学习没劲,不想努力去读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