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的水解教学反思
盐类水解案例设计及反思
盐类的水解案例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山东省枣庄市在素质教育开展以来选择的是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教材,由于教学时间为36学时,时间有限,而《化学反应原理》涉及的内容较多,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让其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我进行了分组探究方法,分组实验法,再通过密台阶的问题设置突破“盐类水解”这个难点,此案例是我上公开课,验收课的实录。
二.教学目标1.学生学会判断正盐溶液的酸碱性。
2. 学会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三.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质教学难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教具准备 pH试纸、表面皿、浓度相同的CH3COONa、Na2CO3、NH4Cl、Al2(SO4)3、NaCl、KNO3溶液四.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发现问题→探究原因→总结规律教学过程[情景创设]根据你所知的物质分类Na2CO3属于哪类?俗名叫什么?溶液是否显中性?实验探究[分组实验]1.用pH试纸检验CH3COONa、 Na2CO3 、NH4Cl、Al2(SO4)3、NaCl、KNO3溶液的酸碱性。
(复习pH试纸使用方法,强调规范性)[讨论]由上述实验结果分析,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成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盐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规律: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发现问题为什么盐溶液会呈现酸性、碱性或中性呢?(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探究原因(分组探究)1. CH3COONa的水溶液显碱性的原因:[讨论](1)写出醋酸钠在水溶液中电离的方程式?(2)写出水电离的方程式?(3)CH3COONa溶液中存在着几种离子?(4)溶液中哪些离子可以结合成弱电解质?(5)生成弱电解质时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结合学生的讨论,利用动画模拟CH3COONa的水解过程,生动形象地说明CH3COONa的水解原理。
[讲解]CH3COONa溶于水时,CH3COONa电离出的CH3COO-和水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难电离的CH3COOH,消耗了溶液中的H+,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产生更多的OH-,建立新平衡时,c(OH-)>c (H+),从而使溶液显碱性。
盐类水解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引导填表
填表
加工信息
提问:水的电离平衡受到什么影响?
陈述
理解本质
强调水解本质
下定义
深入理解本质
概括水解规律
朗读并理解
把握规律
以NH4Cl水解为例
分析移动方向
运用勒夏特列原理
联系水解的应用,交流溶液配制、除油污、净水剂等方面的应用
体会
联系实际
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
析例
学方法并解题
1.从前面化学平衡知识来看还好,但从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作业、检测以及学生的反映综合看,学生对弱电解质电离知识的抽象性感到困难,容易陷于迷思状态。因此,在盐类水解知识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走的认知发展线是抓联系、作对比、重分析、细梳理。2.我认为学生本节最主要的障碍点是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和水解平衡与电离平衡交织问题。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应与学生共同营造生机勃勃的生态课堂。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盐类水解概念和规律、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和利用。
难点: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溶液中离子浓度比较大小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测盐溶液pH实验
进行实验
运用水解知识
讲解盐与盐反应,举例讲解
学习思路并解题
建
理解水解为吸热反应
归纳小结,举例
学习,解题
将盐类水解知识系统化、强化、深化
七、教学评价设计
我设计的是学生化学学习自我评价表,栏目有:预习、上课与思考、实验和解释、作业和检测,实施以来对一些同学确实起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盐类水解》课后教学反思
《盐类水解》课后教学反思一、引言《盐类水解》是化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我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这门课程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和教学设计。
然而,在教学结束后,我对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因此,本文将对《盐类水解》课后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教学过程回顾在本次课程中,我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等。
在课堂讲授环节,我通过PPT展示了盐类水解的基本概念和水解方程式的推导过程。
我尽可能地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结合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和公式。
在实验演示环节,我选择了一个简单的酸碱中和实验,通过添加不同盐类到酸碱溶液中,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记录水解反应的过程。
最后,在小组讨论中,我将学生分成小组,在每个小组中让学生合作解决一道实际问题,促进他们的思考和交流。
三、教学反思与问题分析虽然我在教学设计上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尽管我尽量使用生动有趣的例子和实验演示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在课堂上还是会有一些学生表现出对盐类水解这个抽象概念的兴趣不高。
这可能与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要性认知不足,以及教学内容的晦涩难懂有关。
2. 学生对水解速率计算的理解不深入在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时,我给出了一些简单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然而,部分学生并没有完全理解这些计算方法的背后原理,导致他们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无法有效应对。
3. 缺乏充分的实践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少量的实践训练机会,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和其他因素,学生没有足够多的机会进行实践练习。
这导致他们对水解反应的理解还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运用到具体实践中。
四、改进措施与建议基于对课程教学的反思和问题分析,我认为以下改进措施可以提高教学效果: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可以通过增加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和案例,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盐类水解的概念。
《盐类的水解》课后教学反思
盐类的水解盐类的水解是高中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作为老师,我认真地反思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以期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学内容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着重介绍了两种盐类的水解:弱酸盐和弱碱盐。
我通过多种形式的讲解、实验演示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水解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
另外,我也重点强调了弱碱盐的缓冲作用及其实际应用,鼓励学生自主思考。
我认为,针对盐类的水解,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水解方程式的写法,更需要让他们理解其中的化学本质,把它们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实验演示以及小组探究和讨论。
这些方法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专注度,并且促使他们主动和积极地学习。
其中,实验演示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加深他们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通过板书、PPT和示意图等形式,我让学生跟随我的步骤,思考和提出问题。
而且,在落实作业方面,我也通过口语、书面和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彼此交流和分享个人的观点和心得。
教学效果通过教学效果的评估,我认为在盐类的水解这个课时中,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大部分学生在初步接触后,已经对水解有了一定理解,并且能够熟练地写出弱酸盐和弱碱盐的水解方程式。
而且,在实验演示和小组探究中,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思辨能力,并且能够把实践中的问题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
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我认为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探究,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盐类的水解机理和应用。
另外,在教材和作业方面,我也要详细和规范,让学生的观念更加明确。
总结通过盐类的水解这个课时的反思,我发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本质,而非记忆表面知识。
教学方法的多种运用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知识,而互动和交流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做到多样化和深度化的教学,把知识真正地传导给学生,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盐类水解的应用》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选取了工业流程题为载体学习了盐类水解的应用,重点突出如何利用盐类水解的原理来进行物质
的制备,反应条件的控制;课堂模式采用“一题两讲”以及化学兴趣小组汇报探究实验成果,提高学生学
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巧妙地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取得较好的效果;
2.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课堂节奏控制并不能做到游刃有余;原本第二小题设计为课堂练习,而处理第一题
所用时间较多,所以直接以例题的形式呈现出来;
3.在对学生评讲内容点评时尚做不到用语精炼,在课堂之中也没有及时更正学生的一些不规范用语。
从教学实际中我还体会到,教学要精心设计,多方面准备,灵活实施,才会真正落实教学的有效性。
今后我将以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为突破口,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盐类水解教学反思范文(精选7篇)
盐类水解教学反思范文(精选7篇)盐类水解教学反思范文(精选7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盐类水解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盐类水解教学反思1 一、对高考考纲的思考“盐类的水解及应用”是电解质溶液理论的组成部分,它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
高考在这部分的考察比重很大,而且重现率是100%,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和盐溶液PH的判断是考察的二大热点。
本节知识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是前面已学过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所以,本章节的知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二、对于教学设计的思考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过去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探究性学习,而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最适宜在教学中进行,通过选择学科内容中适当的探究点,激发学生开放性思维,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这就对新课程下的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针对本章节的知识特点,我采取了如下教学模式:(1)从实验所观察的客观事实出发,联系以前所学过的电离平衡知识,推出盐的水溶液呈现出不同的酸碱性的原因。
此方法存在的优点是:条理性比较清晰,推理论证严谨。
缺点是,要求对弱电解质的电离有相当程度的认识,而部分学生前面的基础打得不够牢靠,可能会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
(2)通过分析盐类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都是一个可逆反映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类比能力,然后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做到了既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又要兼顾学生的能力培养。
(3)为了能够对盐类水解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我个人在教学上对盐类水解的规律做了一个总结口诀。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快速记忆知识要点。
(4)为了规范盐类水解方程式、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我通过严格要求自己的板书设计,以及请学生自己动手在下面写,和叫个别同学到黑板上写的“参与式教学”,达到对答题规范性的培养。
盐类水解——教学反思
盐类水解——教学反思《盐类水解——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这节课是选自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第三章第三节《盐类水解》第一课时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归纳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内容在教学中也是一个重难点,所以我选择了《盐类水解》作为教育叙事研究的课题。
2.课堂教学记录下面着重从三维目标的达成上分析三位教龄分别为5年、24年的教师的授课。
2.1教龄5年的新教师(本人)我这节课的三维目标为,知识与技能: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掌握强酸弱碱盐和弱碱强酸盐的水解的规律。
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归纳盐类水解的酸碱性与其类型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其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1)导课我这节课是以三个问题贯穿整节课的。
首先提出第一个问题:从电解质角度分析什么叫做盐?学生做出回答: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这个问题让学生回忆了必修一关于电解质的概念,从物质的微粒组成角度分析盐的定义。
再提出第二课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盐溶液pH值均为7?学生会对此有所疑问,以前没有涉及到盐溶液pH值的知识,但是在高一时学习NaHCO3、Na2CO3的知识时,学生已经了解到有些盐并不是中性的。
在此基础上学生分组实验:利用pH试纸测定NaHCO3、Na2CO3、NH4Cl、CuCl2、NaCl的pH值,根据实验事实确定盐溶液的酸碱性。
学生快速的测定.紧接着提出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这些盐的pH值呈现不同的酸碱性?学生可以依据水的电离和溶液pH值的知识分析出是部分盐改变了溶液中H+和OH-的关系。
那到底是什么改变了水的电力平衡呢?小组讨论这三个问题后,这节课的基本矛盾就出现了,盐和水的反应导致了溶液呈现出了不同的pH值。
(2)概念学习——盐类水解以NH4Cl为例分析:NH4Cl溶液显酸性,说明NH4Cl溶质中有和OH-结合的为例导致溶液中H+的量大于OH-的量。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与反思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与反思一、设计理念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采取活动探究与理论探究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去,实现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1)盐类的水解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原理的基础上讨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行为,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学生也知道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规律,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2)盐类水解是后续电化学学习的必备基础。
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2、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
难点:盐类水解的方程式的书写。
三、学生分析从学生已有的经验看,盐是学生较为熟悉的一类物质,由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溶于水能发生电离。
学生从实验中选取的几种盐知道,这些盐既不能电离出H+,也不能电离出OH-,但盐溶液不都为中性。
从这一表面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思考溶液中H+和OH-浓度的关系,进而从溶质微粒与溶剂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角度理解盐类的水解的实质。
四、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1)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和规律(2)能够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反应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1)能从微粒间相互作用这一微观本质的角度去理解盐溶液呈现酸碱性这一宏观现象。
(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探究盐类水解的规律,锻炼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在思考分析过程中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启发,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与快乐。
(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3)建立个性与共性、对立与统一的科学辩证观。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启发讨论和比较归纳法六、教学过程[温故激疑,引入课题]多媒体展示一盛水的烧杯,回顾水电离的特点,提问水显中性的原因?追问在水中加入酸或碱后显什么性及原因?[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原因的回忆,明确溶液的酸碱性由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相对多少决定,为分析盐溶液的酸碱性做好铺垫。
对《盐类的水解》课的反思
对《盐类的水解》课的反思
崔靖睿
本节课我们基于科学魔术的情境,通过实验探究从宏观层面认识了盐溶液的酸碱性规律,接着通过对具体盐溶液中微观粒子行为的分析,构建了盐类水解的模型,了解了盐类水解的实质,最后利用模型和原理,解释魔术的奥秘,联系生活实际,对生产生活中的净水方案予以客观评价。
整个课堂紧扣化学核心素养,通过多种活动方式感知模型-建立模型-运用模型。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要能深挖盐类水解模型的内核,水解的综合性较强,是对离子反应、水的电离及平衡移动思想的综合应用。
对于本班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流程让学生真正掌握盐类水解原理的概念。
首先根据实验结果思考溶液中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并发现矛盾点,再通过学生自学解决关键问题,接着师生共同构建氯化铵水解的模型,学生在此基础上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构建其他盐类的水解模型,最终得出盐类水解的概念与特点。
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教材,在关键之处提出关键问题,学生通过思考解决问题完成学习内容的内化,教师利用关键问题推动课堂的开展,将内容分为不同层次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课堂的把控力不到位,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后会比较兴奋,在实验环节结束之后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仍然放在药品上,对本节课中知识的关注不够,学习效果不好。
2019年12月5日。
《主题三 第四节 盐的水解》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化学高教版21农林牧渔类
《盐的水解》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盐的水解概念,掌握盐的水解规律,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盐,并了解它们的水解程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学会分析盐的水解过程,掌握测定盐的水解程度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和规范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盐的水解原理和规律,实验观察和分析。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测定盐的水解程度,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盐。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类型的盐,如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等。
2. 准备实验器材,如试管、滴定管、烧杯等。
3.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视频素材。
4. 设计课堂互动问题和讨论话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验展示不同盐溶液的酸碱性,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溶液酸碱性的原因,进而引出盐的水解。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现象的展示,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为后续盐的水解原理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1)盐的水解定义(2)影响盐的水解的因素(3)盐的水解的应用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授,使学生对盐的水解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通过盐的水解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探究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盐溶液酸碱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盐类化合物,它们的性质和应用分别是什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了解盐的水解的实际应用。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盐的水解原理及应用。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盐的水解原理及应用的理解。
6.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2)自行搜集一些生活中的盐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让课堂成为学生持续发展的摇篮——《盐类的水解》教学反思
让课堂成为学生持续发展的摇篮——《盐类的水解》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面临诸多挑战和困惑。
然而,这些挑战也为我们提供了反思和成长的机会。
本文将对我所教授的《盐类的水解》这门课进行教学反思,探讨如何使课堂成为学生持续发展的摇篮。
首先,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持续发展,我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在课前,我充分准备了所需的教学资源和实验材料,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还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我鼓励了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为了让学生持续发展,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盐类的水解》这门课程重点讲解了盐类在水中的溶解和水解反应过程。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我采用了实验教学的方法。
通过设计一系列富有趣味性的实验,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这样的实践性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对盐类水解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此外,为了让学生持续发展,我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盐类的水解》这门课中,我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能够相互交流、讨论并共同解决问题。
我提出了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这样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此外,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持续发展的摇篮,我还采用了多元评价的教学方法。
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测验、小组展示和作业评价等,我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进步和问题所在。
同时,我也注重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奖励,激励他们持续努力学习。
综上所述,通过我对《盐类的水解》这门课程的教学反思,我意识到了课堂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在课堂中,我注重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并采用多元评价方法。
这些举措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他们在课堂中不仅能够获取知识,更能够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化学反应原理《盐类的水解》点滴反思
化学反应原理《盐类的水解》点滴反思相信大家对于传统教学都非常熟悉,大多数的人还是传统教学下的产物,而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传统教学以教师的主动讲授和学生的被动学习为特征,教师占有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和尊重。
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于现在这个多变的时代。
所以课改的实施那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在经过一个多余的培训学习,使我提高了教学思想,学习到了许多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技巧,找到了自身的差距与不足。
在培训学习中我也常常通过实践来巩固我的学习成果。
如我会先上一堂传统的课堂,然后在结合我在培训学习中学到的教学方法与技能,再上一堂课改型的课堂。
下面就我上过的课程《盐类的水解》为例谈谈我的点滴感悟: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并不会主动的预习,被动的等老师给出重点、难点,基本上老师就包揽了所有的任务。
在上完传统课的《盐类的水解》后,个人觉得效果并不理想,当堂检测的题答对的学生基本不到百分之三十;而我在别的班级又上一堂不同于传统课的《盐类的水解》。
在上课之前,我做了一些“手脚”,鼓励学生自主预习,我会告诉他们这节课我们将会做实验。
学生就很兴奋,不用我要求他们自觉的就拿出书本在那儿认真的预习。
而我在上课中也发现课程进行的很顺利,因为学生在预习中已经把本节的内容进行梳理划分,而且他们跟着你的步伐能够保持一致。
这是建立在对于整节课的知识内容有一个很好地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的效果。
而且在上课的十分钟我会给出十分钟的时间给他们自主的完成我给他们设计的导学案,因此学生们能很快的跟上我的思路。
二、引领学生合作学习传统的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基本上很少存在学生活动的情况。
而单纯的讲授导致学生被动式的学习的课堂效果非常的不好。
《盐类的水解》一课我采用传统的模式—填鸭式教学,一节课基本上从开头到结束基本上都是教师在讲解,课堂效果非常差。
学生听着非常乏味,有些心不在焉,有些在下面搞小动作,有些甚至在睡觉,课后我对一些学生进行了调查,学生总体反应是课堂太枯燥,没有活力,而且也跟不上老师的思路;而在改进后的《盐类的水解》上我做了调节,在他们做导学案的“独学”阶段完成后让他们自主的搭配学习,可以三人一组,四人一组等。
2023年盐类水解教学反思范文(精选7篇)
2023年盐类水解教学反思范文(精选7篇)盐类水解教学反思1一、对高考考纲的思索“盐类的水解及应用”是电解质溶液理论的组成部分,它属于化学基础理论学问。
高考在这部分的考察比重很大,而且重现率是100%,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和盐溶液PH的推断是考察的二大热点。
本节学问涉及的学问面较宽,综合性较强,是前面已学过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学问的综合应用。
所以,本章节的学问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二、对于教学设计的思索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过去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探究性学习,而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最相宜在教学中进行,通过选择学科内容中适当的探究点,激发学生开放性思维,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这就对新课程下的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针对本章节的学问特点,我实行了如下教学模式:(1)从试验所视察的客观事实动身,联系以前所学过的电离平衡学问,推出盐的水溶液呈现出不同的酸碱性的缘由。
此方法存在的优点是:条理性比较清楚,推理论证严谨。
缺点是,要求对弱电解质的电离有相当程度的相识,而部分学生前面的基础打得不够牢靠,可能会在学习上存在肯定的学习困难。
(2)通过分析盐类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都是一个可逆反映过程,培育学生的科学类比实力,然后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做到了既抓基础学问的落实又要兼顾学生的实力培育。
(3)为了能够对盐类水解有一个全面的相识,我个人在教学上对盐类水解的规律做了一个总结口诀。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快速记忆学问要点。
(4)为了规范盐类水解方程式、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我通过严格要求自己的板书设计,以及请学生自己动手在下面写,和叫个别同学到黑板上写的“参加式教学”,达到对答题规范性的培育。
(5)盐类的水解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大量科学事例,来培育学生学以致用的骄傲感,达到对学生情感看法价值观的培育。
2024最新-盐类水解 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优秀3篇
盐类水解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优秀3篇第二课时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是美丽的小编给家人们分享的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优秀3篇,欢迎参考阅读。
盐类水解教学设计篇一《盐类水解》教学设计广东惠来县第一中学高二化学备课组刘洪第一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盐类水解的概念,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以及盐类水解对溶液的酸碱性的影响规律。
2、初步掌握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1、学会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合理猜想并能设计出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并能对实验作出科学性分析。
2、掌握探究的一般步骤。
情感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主要教学方法分组探究实验教学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及盐溶液酸碱性规律判断。
教学难点对比试验能力的培养和实验科学性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老师讲述】Na2CO3俗名叫纯碱,是因为其水溶液呈碱性。
——让学生产生认识冲突,激发其求知欲。
【演示实验】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
现象:溶液变红结论: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提出问题】那么这些盐的溶液怎么会呈碱性,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中性溶液中C(H+)=C(OH-);酸性溶液中C(H+)>C(OH-);碱性溶液中C(H+)【老师总结】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
【提出问题】Na2CO3溶于水时只能电离出Na+和CO32-,并没有电离出H+或者OH-并且水电离出的H+和OH-是相同的,但为什么其溶液却呈碱性呢?【老师讲述】这是因为Na2CO3溶于水时生成的CO32-与水电离出的H+反应生成弱电解质,从而导致溶液中C(H+)【板书】盐类水解是,盐电离出的阴离子或者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或者氢氧根离子反应。
【老师讲述】那么盐类水解有什么样的规律呢?要解决上述[huabuqi]问题,就得学习本节第1 页内容。
二、新课推进【老师讲述】我们通过简单分析不难看出,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碳酸钠溶于水电离出的Na+和CO32-中的一个或者两离子的影响,使的水中H+和OH-不再相等而造成的。
《主题三第五节盐的水解》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化学高教版加工制造类
《盐的水解》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盐的水解概念,掌握盐的水解规律,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盐的水解情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盐的水解原理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及数据分析。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量筒、滴定管、恒温水浴等。
2. 实验试剂:不同类型的盐(如氯化钠、醋酸钠、硫酸铵等)、水、酚酞指示剂、氢氧化钠、盐酸等。
3. 教学课件:盐的水解原理图、实验操作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1) 回顾之前学过的化学反应类型。
(2) 展示常见的盐,介绍它们的组成。
(3) 提问:盐溶液是否都显中性?如何证明?引出课题。
2. 实验探究(20分钟)(1) 实验一:测定NaCl、NH4Cl、CH3COONa等不同盐溶液的酸碱性。
(2)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盐溶液的酸碱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3) 提问:如何解释盐溶液酸碱性的原因?3. 讲授新课(25分钟)(1) 介绍水解的概念。
(2) 讲解盐的水解原理。
(3) 举例说明常见的盐类及其水解情况。
4. 学生实验(20分钟)(1) 提供实验器材:试管、胶头滴管、烧杯等,学生动手实验。
(2) 要求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3) 提问: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是否一致?为什么?5. 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盐的水解原理及其应用。
(2) 强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6. 布置作业(2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自行查阅有关盐的水解的资料,准备下次课的分享。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盐的水解原理,掌握盐的水解规律,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盐的水解反应。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够掌握盐的水解过程和方法,提高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盐类水解》教学反思
《盐类水解》教学反思
小时候跟着体育教师学习广播操,每一节每一个动作都要认真操练,而且是把每一节都进行分解传授。
从这里也受到一些启发,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否可以借鉴以下,注重结果固然重要,但关注过程和方法更为关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目的、过程和方法!在盐类水解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循序渐进的问题。
一:对水解的理解要循序渐进
盐类的水解,根据水解的离子可以逐步进行阐述。
先单一离子的水解,如醋酸钠、氯化铵等。
然后两种离子的水解,有相互促进的如硫化铝、醋酸铵等,有相互抑制的,如硫酸亚铁铵。
再根据促进的程度,分促进的厉害的和轻的等。
二:对水解的应用要循序渐进
水解的应用种类较多,一气学完,不利于学生的消化和吸收。
可以借助教材如利用碳酸氢钠和硫酸铝溶液的双水解讲授灭火,借助氯化亚锡的实验引出配制三氯化铁,借助硫化铝的水解讲述物质的制备,借助醋酸钠的实验讲述热碱去污等等,这样分开处理就可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三:对水解方程式的书写要循序渐进
根据水解离子的多少,水解方程式的书写也要做好分解讲授。
先写单一离子水解的,再写多元弱酸、弱碱离子水解的,再写阴阳离子都水解的。
这样,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就能降低难度,易于掌握。
可见,一气呵成是魄力,但循序渐进,分步进行也不失为一种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类的水解》教学反思
安丰中学化学组
准备这次备课,我收获了很多,深刻地体会到,要真正上好一节课真的很不简单,编写的教案和制作的课件,在备课组成员的帮助下,经过了多次的修改才比较尽如人意,因为要考虑的因素实在很多,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不能马虎。
当然,在修改的过程中,我也得到了成长,我想作为一名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百分百的完美。
这节课《盐类的水解》,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是前面已学过的离子反应、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本节的教学与前面的教学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本节的学习。
在后面的教材编排中,有很多地方也要用到盐类水解的相关知识,比如:泡沫灭火器原理和明矾的净水原理等等。
所以本节教材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在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理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盐溶液呈酸碱性的规律以及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水解的实质。
对于本节课的处理方式,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1、创设能引导学生参与的情境,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用电离理论和平衡移动原理展开讨论,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3、织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对盐的组成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学生熟悉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之间的内在联系。
4、以讨论、小结的方式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盐类水解原理和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5、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探究,验证自己的假设。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解决探究过程中不断生成的新问题,引导学生沿着自己设定的方向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到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能落实知识点
6、运用多媒体技术,列出本节的知识系统板书,明确一些概念和规律,
7、多角度,多侧面的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
需求。
通过以上的方法:提出问题、实验探究、理论分析、讨论总结、课堂练习、实验验证、教师引导等多个环节的精心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以达到师生双向活动,起到共鸣作用,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利于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实施,能够帮助学生把握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迁移应用的目的。
实验的设置能够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便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通过对本节课的精心设计,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的充分的调动,学习效果很好。
当然由于本人经验不足,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很多同行也给我提出的宝贵的意见和指导,这些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努力克服,现归纳如下:
1、注意实验操作规范
2、在对一些实验结果的解释要注意措词
3、尤其注意细节问题,比如“pH”不能说成“pH值”
4、化学用语书写要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