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新部编版1
(备好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精品教学设计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通过史事,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1945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了解汪精卫叛国、皖南事变等历史事件;了解张自忠、左权等的英雄事迹;掌握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和内容;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的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通过对中共七大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历史意义。
【导入新课】视频播放抗日战争相关视频,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展示2022年课程标准和本节课核心素养【讲授新课】一、全民族坚持抗战(一)日本侵华政策的转变1.【自主学习】结合课本内容,梳理日本侵华政策的转变(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完成梳理,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国共两党对日变化1.国民党①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
作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旨在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用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了解抗战的背景、起因,探讨胜利的重要因素,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国家意识。
本文将对该教案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其教学价值与效果。
在教学的引入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与抗战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到抗战历史的话题中。
同时,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中国面临的困境,为后续内容做好铺垫。
在教学内容的呈现部分,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分组演练等,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抗战的具体起因和经过。
通过对南京大屠杀、淞沪会战等重要战役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和中国人民的困境。
在讲解中,教师可以融入一些小故事,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可感性,使学生更加印象深刻。
在教学的拓展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并结合课堂讨论,提出一些问题,如何评价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贡献?如何评价国共合作对抗战胜利的作用?如何通过宣传和动员,凝聚全国人民战胜外敌的意志?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教学的巩固和拓展部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组活动,如分角色讨论、小剧场表演等,让学生联系实际,将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情境中去。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独立思考的作业,如写一篇小论文,谈谈你对抗战胜利的理解和评价等,用以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上述的教学设计,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其通过引入、呈现、拓展和巩固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情感、认知和思维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同时,通过课堂中的互动和讨论,学生的历史理解和思考能力将得到有效的培养。
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优质教学设计
《10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胜利的意义,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和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战争胜败的原因,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和现实的关系,增强学生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过程。
2.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和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1.分析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2.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的领导艺术和智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今天繁荣昌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的努力奋斗。
那么,在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人民取得胜利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起探寻这段光辉的历史。
2.讲授新课活动一: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1)教师布置任务: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胜利的意义。
(2)小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有何重要意义?(3)教师小结: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奋斗的胜利。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和维护了国共合作,形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人民不分党派、阶级、民族、地域,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换来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道路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活动二: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学生阅读教材情境,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相关史实。
(2)小组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6.22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抗日战争胜利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同时加深全班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认识和理解。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白板、历史图片和地图、教材、笔记本电脑等。
2. 课程平台:学校的学习管理系统(LMS),用于发布教学材料、作业和考试成绩。
3. 信息化资源:历史视频资料、抗日战争相关的音频访谈、在线历史数据库和电子书籍等。
作业布置与反馈
1. 作业布置:
本节课的作业布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复习抗日战争胜利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简要概述。
b. 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要求学生列举至少三个并简要说明。
c. 思考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要求学生列举至少两个并简要阐述。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历史学科的四个方面进行设计,以符合新教程的要求。这四个方面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文化素养。
1. 时空观念:通过学习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背景,把握抗日战争的重要时间节点和地理分布,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2. 史料实证:在学习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分析,学会从多元的角度审视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案
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相关图片、地图及文字史料(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了解国民党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具体的抗战史实及日军的残酷暴行(唯物史观) ; 通过自主思考及合作探究,客观理解抗日战争中国共两个战场的历史地位及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并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同时, 通过国际视角的分析,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最终,通过对本课的整体学习,使学生能够从中深切感悟到战争的残酷以及中华民族所表现出的英勇不屈的抗战精神,进而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历史意识,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并为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努力奋斗(家国情怀)二、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2、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的胜利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重要的历史意义。
三、教材分析:教科书为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总共有十个单元,本课是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下的一课。
《中外历史纲要》的单元划分体现了多元史观,直接采用了历史研究的新概念和新说法,“学术观点”一栏,贴近学术,切合高中教学的需要。
四、学情分析:1、本课程教授的学生为高一年级的学生。
2、知识储备:初中时学过抗日战争一课,了解抗日战争的原因和结果,但是过程不清晰。
3、学习能力:记忆里,观察力,想象力有所提升,思维活跃,能区分主要和次要。
注意力能够集中。
需要帮助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4、学习兴趣:好奇心强,对于历史中的具体事件的经过感兴趣。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了解抗日战争一系列史实,知道全面抗战路线。
2、难点: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通过史实学习与分析,真正理解抗日战争为何“伟大”?五、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分析法,归纳法与探究法等。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案1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与目标1.通过时间轴或表格进行知识梳理、时空定位,整理中共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等史实,以及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知道上述史实的时空范围。
2.通过对教材内容内在关联性的分析,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抗战,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3.通过史料分析,理解抗战胜利的意义,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4.除却知识目标,历史学科还肩负着人文教育的功能以及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任务,故本课尝试推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的习得和落地。
二、教学内容分析第24课《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抗日战争的胜利》隶属《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在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与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之间起着知识内容、专题线索方面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
内容标准是: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具体抗战,从而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抗战,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认识中共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八年级时已经学习过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共5个课时的知识,对本课考纲和指导意见所要求的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更多的是要求学生了解和识记一般基础知识,学生的历史知识较为零散和孤立,缺乏联系性,更缺少历史学科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渗透,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一、课标内容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历史非常感兴趣,有很多影视片反映了这段历史,同学们也看过相关的影视剧。
对这一内容已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老师要教会学生区別影视剧与历史原貌之间的方法。
准确掌握历史真实面貌,还要让学生认识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史料讲解、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归纳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华政策的变化;通过了解全国各阶层团结抗战的情况,能够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培养分析、归纳、表述历史史实的能力。
(重点)目标3:阅读教材,识记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并能够根据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和内容,分析出中共七大的意义。
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光明。
(重点)目标4:阅读教材及观看视频,识记日本投降的时间。
(重点)目标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小组合作探究出抗战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树立民族自豪感,并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精神。
(重点、难点)四、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展示日本在密苏里号上签投降书图片。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在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
之后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中国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伟大贡献。
抗日战争是怎样赢得最后胜利的? 这一胜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重要的启示?2.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二、新课讲授板块一:全民族坚持抗战1.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华政策有何变化?为什么?广州、武汉沦陷后,日军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遂改变策略。
(1)对国民党:政治诱降,辅之军事打击(2)对中共: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3)对占领区: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2.面对日本对华政策的变化,中国各阶层持怎样的态度?(1)国民党:①亲日派:汪精卫公开叛国,1940年成立南京伪国民政府②顽固派:1941年1月,制造“皖南事变”。
(2)共产党:坚持抗战,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①1943年秋天,中央机关在枣园的书记处礼堂举行了纺线比赛。
②王震率359旅南泥湾开荒。
3.全民族抗战: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战)阅读课本105页第一段回答问题。
板块二:中共七大1.认真阅读课本105-106中共七大部分,完成表格2.日本投降视频3.日本投降的国际国内背景形势(1)国际: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德国在欧洲败局已定;②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遭到美国、英国的连续打击,节节败退,陷入困境;③美国投掷原子弹和苏联对日宣战(2)国内:中国军队对日寇发动全面反攻。
出示图片:(1)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2)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3)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战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
4.日本投降的过程(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2)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签字仪式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举行。
出示图片:板块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1.合作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2)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表格式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表格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本学期的重点章节。
本课主要介绍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包括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胜利的原因。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历史画卷,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的重要性和胜利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和意义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并深入探讨胜利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胜利的原因,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抗日战争胜利的敬意和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和胜利的意义。
2.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胜利的原因,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教师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并深入探讨胜利的意义。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等资料。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原因。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并深入探讨胜利的意义。
6.22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1. 对于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影响,可以通过对比教学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上的几次重大战争,让学生自己发现抗日战争胜利的特殊性。然后,通过展示抗日战争胜利前后的国内外形势,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
2. 对于抗日战争胜利背后的历史原因和国内外因素,可以通过问题驱动法和小组讨论法来解决。在讲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原因时,可以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胜利的内在逻辑。例如,抗日战争为何能在1945年取得胜利?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的角色和作用是什么?等问题。同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观点,从而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背景和原因。
b. 关注学生在作业中对于抗日战争胜利意义和影响的阐述,判断其理解和掌握程度,并给出具体反馈意见。
c. 评估学生在作业中对抗日战争胜利背后历史原因和国内外因素的分析能力,对于分析不准确或不全面的地方,教师应给予指正和指导。
d. 针对学生作业中关于抗日战争胜利对国际地位和国内政治格局的影响的阐述,教师应检查学生的分析深度和观点合理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目的: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学习体系,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用时:45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要求紧凑,突出重点,注重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学生能够准确地记住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标志和国内外影响,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e. 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对于有创新和独特见解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八通过问题驱动法和小组讨论法来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然而,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方面,我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关注。对于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我应该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和作业,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抗日战争的胜利 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20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共“七大”的时间、地点,掌握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的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活动过程1、导入新课课前播放革命歌曲《团结就是胜利》。
讲解1945年的国际国内形势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2、新课讲授(1)中共七大(让学生观看视频比结合课本P103—P104内容,讨论并归纳出本次代表大会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①时间:1945年4月地点:延安(学生回答)②背景(在肯定学生回答后详细讲解)③内容(学生回答,教师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行归纳讲解)提问:团结体现在哪里?胜利体现在哪里?师:(肯定学生回答,进行归纳)团结是因为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全体党员空前团结。
胜利是此次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中国人民期盼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日本无条件投降(2)抗日战争的胜利①日本无条件投降A、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抗战胜利和日本投降并且阅读课本P104内容,找一找哪些因素促使了日本无条件投降a、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
b、苏联对日宣战并进攻中国东北的日军。
(苏联投入174万人与日本最为精锐的陆军关东军进行殊死搏战)c、中国抗日军民展开大规模反攻。
(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将原本分散的抗日革命根据地一一连通,彻底粉碎了日本想要灭亡中国的迷梦)B、课件打出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图,直观的了解这三股强大攻势,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C、播放视频:过渡二:抗战胜利后,举国欢庆,阔别大陆50年之久的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②台湾光复A、课件打出台湾光复的图片及资料B、师提问:近代台湾是如何和祖国分离的?生: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C、师提问:现在的台湾呢?生:蒋介石退居台湾后,与大陆分离。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学案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历史意义教学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历史意义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视频曲——抗日战争的胜利时刻)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
经过十四年的抗战,中国军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胜利。
中国军民是如何坚持抗战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全民坚持抗战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叙述,思考: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提示:日军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教师提问:日本侵略者政策的改变,对中国抗战有什么影响?提示:在日本的诱降下,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
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3.教师讲述:面对新的情况,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行动。
同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日伪军的封锁。
4.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说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有哪些。
提示:5.教师强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目标导学二:中共七大1.教师引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去了解中共七大。
2.教师讲解:补充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
国内:在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企图夺取抗战胜利的果实,中国人民面临着黑暗和光明两种前途和命运的选择。
国际: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前夕。
3.教师提问:根据背景可以知道,中共七大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提示: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样道路的问题。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和胜利原因。
(2)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战役和英雄人物的事迹,深入剖析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
(3)结合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4.历史意义:阐述抗日战争胜利对我国历史的重要意义,包括民族独立、民主改革、国家发展等方面。
(三)学生小组讨论
针对讲授阶段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主题如下:
1.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其影响。
2.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3.抗日战争胜利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观点和思考过程,适时给予引导和点拨。
在本节课的总结归纳阶段,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回顾:
1.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战役。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全民族抗战的伟大意义。
3.抗日战争对当代青年的启示和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检验学生对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胜利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作任务:
(四)课堂练习
设计以下课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1.列举抗日战争中的三个重要战役,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影响。
2.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并谈谈你对全民族抗战的认识。
3.结合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谈谈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5.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珍惜和平,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情怀、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第22课。
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日本投降两个部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认识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一次伟大斗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上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抗日战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他们对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和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此外,学生对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的了解有限,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丰富和深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抗敌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难点: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学生对英雄人物的认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战争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案例教学法:通过介绍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引导学生学习英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抗日战争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料的课件。
2.资料:收集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的相关资料。
3.课堂练习题:设计针对本课内容的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抗日战争胜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
提问: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如何到来的。
同时,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抗日战争的残酷,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态度,弘扬全民族浴血奋战、英勇抗战的精神风貌。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情感教育:通过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弘扬全民族浴血奋战、英勇抗战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6.课后实践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采访身边的抗战老英雄,了解他们的亲身经历,进一步深化对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认识。
7.评价与反馈: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反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在高一上学期的历史学习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发展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针对本章节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学生普遍对抗日战争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具体过程、重大事件、英雄人物等方面可能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主要战役、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的知识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得到拓展和提升。
4.学生在合作交流、表达方面,可能存在一定不足。教师应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其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主要战役、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全民族浴血奋战的精神风貌。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抗日战争的胜利》名师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抗日战争的胜利》名师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抗日战争的细节和深层次原因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和意义。
2.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历史知识水平。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抗日战争的胜利场景,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抗日战争的经过,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程。
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抗日战争的艰辛。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教师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确保他们正确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如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与反思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标志,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史实。
理解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意义,日本投降的原因,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图片、声音、课件等多种形式的资料资源辅助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中来。
提出问题和组织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的活跃性,形成互动式教学活动。
让学生集体合作讨论老师提出的思考题,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指导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结合前面所学的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结合前面几节课学习的知识,对比分析为什么抗日战争会胜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抗日战争的胜利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对于世界,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它是自近代以来中国抵御外国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战争的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但是,中国人民的损失也是巨大的,无法用数字来衡量。
引导学生进行对战争的反思,以此培养他们憎恶、痛恨战争和热爱、维护和平的思想感情及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日本投降的时间和标志,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析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意义以及探讨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对比分析抗日战争中国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
三、复习检查导入(复习导入法):老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几节课已经学习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了解了九一八事变的大概史实,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雏形。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震惊全世界的南京大屠杀,还有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爱国行动,等等。
那么,在我们学习新课前,复习一下上一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3.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同学们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改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主要过程、关键战役。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历史意义及其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3.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实证、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抗日战争胜利的深层原因,特别是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
2.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相互关系及其在战争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知欲,为后续学习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情感基础。
2.提出问题: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这场战争有什么了解?为什么说它是全民族的浴血奋战?这场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理解:学生能够掌握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主要过程、关键战役以及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全民族抗战的形成、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相互配合,以及国内外抗日战争的历史贡献。
3.史料实证,培养能力:提供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实证,分析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4.课堂讨论,激发思考: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5.情感教育,弘扬精神:结合教学内容,关注情感教育,通过讲述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引导学生感受民族自尊、自信和自豪,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17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并学习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认识并讲述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意义。
2、了解并认识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播放相关影片,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七大”的意义。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发言,培养其探究学习精神。
2、通过播放短片和阅读教材,学生自行分析此时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结合前面所学习过的近代史的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血肉奋战,获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通过学习本课,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及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分析“七大”召开的历史意义经及探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中国军队开始局部反攻
指导学生阅读本节课文。
1、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进行局部反攻(1944——1945年春)
2、国民党正面战场局部反攻的起点——湘西会战(1946年4月)
二、中共“七大”召开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积极探讨:
(1)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及背景是什么?
(2)你能归纳并理解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吗?
(3)中共“七大”的召开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
1、时间、地点:1945年,延安。
2、主要内容:(1)制定党的政治路线;(2)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3)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
3、历史意义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1、抗战前的国际国内形势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要求学生从两个方面归纳:
(1)国际:一是盟军对日反攻,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二是苏联对日宣战。
(2)国内:一是毛泽东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人民全面反攻;二是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军队向日占区推进。
2、日本无条件投降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看图片及课内“史海拾贝”,增强学生的感知认识,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升华爱国主义情感。
四、台湾回归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台湾回归(1945年10月25日)
提问:
(1)台湾被殖民统治了多少年?何时回归祖国?
(2)你是如何看待台湾回归这一历史事件的?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组织学生探讨:
(1)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进行过哪几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结果如何?(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果中国都失败了,并与侵略者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
(2)抗日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原因有哪些?
[教学小结]
1944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得大进展后,中国军民的局部反攻也取得了重大胜利。
及时召开的中共“七大”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战后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在世界反
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特别是中国人民的英勇反击下,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