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比句-教案
排比句教案

排比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能够掌握排比句的基本结构,明白排比句的用法;
2. 能力目标:能够在实际运用中,运用排比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3. 情感目标: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排比句的基本结构,明白排比句的用法;
教学难点:把排比句运用到实际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准备一些排比句的例句,以及相应的练习题;
2. 学生准备:准备好笔和纸,以及相应的学习工具。
四、教学过程
Step 1:Warm-up
1. 让学生回顾一下简单句,复合句,并熟悉它们的基本结构;
2. 引导学生了解排比句的基本概念,让学生能够掌握排比句的结构;
Step 2:Presentation
1. 让学生看几个排比句的例句,让学生熟悉排比句的结构;
2. 给学生几个例句,让学生分析排比句的结构,学习排比句的用法;
Step 3:Practice
1. 给学生几个排比句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排比句的运用;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运用排比句表达自己的思想;
Step 4:Consolidation
1. 让学生总结排比句的基本结构,以及排比句的用法;
2. 引导学生把排比句运用到实际中。
小学排比句教案

小学排比句教案导言:排比句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同构的排列和对比,突出主题和表达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授排比句能够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学会灵活运用语言,提升写作水平。
本文将从什么是排比句、排比句的作用以及如何教授排比句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什么是排比句排比句属于修辞手法的范畴,是通过同构的排列和对比来表达特定意义和情感的一种句子结构。
它通常由两个或更多的成分组成,这些成分有着相同的结构和形式,通过并列的方式排列在一起,以突出其旨意。
例子: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个例子中,“金风玉露”和“胜却人间无数”是两个并列的成分,它们结构相同,运用排比句的方式在句子中并列出现,使作品的意境更加生动,表达了金风玉露的美妙与非凡。
二、排比句的作用排比句在写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能够帮助作者更好地表达思想和情感,使文章更加有趣、生动和有力。
以下是排比句的几种常见作用:1. 强调感情:排比句通过成分的并列排列,可以有效地增强情感的表达力。
当作者想要表达强烈的情感时,排比句可以起到突出作用,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2. 突出对比:排比句的一大特点是通过对比来表达意义。
通过明显的对比,作者可以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3. 增强说服力:排比句通过成分的重复和并列排列,可以增强说服力。
当作者想要说服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时,排比句可以帮助他用更加有力的语言说服读者。
三、如何教授排比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排比句,教师应该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1. 示例演练: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排比句例子,让学生从中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作用。
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这些例子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对排比句的感知能力。
2. 组织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情景和要求来写排比句。
例如,要求学生以“春天来了”为主题,写出至少三个具有对比的句子。
二年级语文排比句教案: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年级语文排比句教案: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孩子们在学习中需要掌握更多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综合素质。
语文排比句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对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本文将从什么是语文排比句、语文排比句的作用、如何教二年级学生排比句这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什么是语文排比句语文排比句是一种用相同语法结构或语言形式的句子或词组,来强化语言表达的一种修辞手法。
它的最大特点是用起来能够给语言表达带来一份活力与感染力,是时下非常常用的修辞形式之一。
其中,常见的语文排比句包括三个以上有相同语法结构的句子,如“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无欢踏青,美景寥寥”。
二、语文排比句的作用语文排比句不仅能增加语言表达的力度、气象,而且还可以使语言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具体来说,它能够帮助孩子:1、加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让语言更加生动。
2、调动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孩子的语言表达手段,培养孩子的语言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如何教二年级学生排比句在教孩子排比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让孩子了解语文排比句的基本概念。
孩子们需要了解排比句的定义、特点以及它的用途,让孩子了解到什么是排比句以及它的特点。
2、通过例句展示排比句的特征和优势。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例子向孩子展示排比句,并介绍排比句的特点和优势,让孩子能够通过例子感受排比句的魅力。
3、讲解语文排比句的基本句式,让孩子掌握句子结构及运用。
孩子们需要掌握语文排比句的基本句式,教师可以从句子的结构、语言形式等方面让孩子更好地掌握排比句。
4、让孩子进行排比句的创作。
在初步了解了排比句的概念、特点和句式后,让孩子开始创作排比句。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话题,让孩子自由发挥、尝试创作。
四、教学案例话题:我的家乡例句:我家乡的山有秀,水有清,花有香;在我家乡,有着晴朗的蓝天,明媚的阳光,柔美的云彩;在我家乡,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温馨的人情味道,还有丰富的乡村文化。
五年级排比句训练教案设计(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五年级排比句训练教案设计(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排比句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能够正确运用排比句进行表达。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排比句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排比句示例文本3. 练习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让学生初步感受排比句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排比句的定义,分析排比句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明白排比句的作用。
3. 示例分析:分析排比句示例文本,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效果,学会欣赏和分析排比句。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自己编写排比句,并进行交流分享。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运用排比句进行创新表达。
五、课后作业:1. 抄写本节课学习的排比句示例文本。
2. 运用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喜欢的季节。
3. 创作一个排比句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课堂练习的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总结排比句的特点。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3.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提高。
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复述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排比句在文章中的作用,了解排比句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3. 学习排比句的种类,如:人物排比、事物排比、情感排比等,让学生丰富自己的表达能力。
4. 进行排比句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排比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5.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借鉴,提高写作水平。
排比句的教案

排比句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排比句的魅力教学目标:1. 理解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
2. 学会使用排比句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3. 能够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灵活运用排比句。
教学重点:1. 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
2. 排比句的运用技巧。
3. 排比句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白板、黑板、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笔、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排比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我要的不是金钱,不是名利,我要的是自由!”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引起注意。
二、讲解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1. 教师简要解释排比句的定义:排比句是指通过重复使用相同或相似的语法结构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2. 教师详细介绍排比句的特点,包括:重复性、对比性、韵律感和修辞效果等。
三、分析排比句的运用技巧(1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排比句例子,分析其中的运用技巧,如平行结构、修辞手法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些技巧对于增强表达的效果有何作用。
四、练习排比句的写作(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话题,如环境保护、互联网、友谊等,要求学生使用排比句进行写作。
2.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修改,然后选择代表进行展示。
五、应用排比句的口语表达(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他们运用排比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场景,如辩论、演讲等,运用排比句进行口语表达。
六、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出对本节课的建议和意见。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收集更多的排比句例子,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2. 学生可以尝试在其他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灵活运用排比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会了运用排比句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
五年级排比句训练教案设计(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五年级排比句训练教案设计(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排比句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排比句的定义:排比句是一种修辞手法,指的是句子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排列在一起的句子。
2. 排比句的特点:结构清晰,语气强烈,富有表现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学会运用排比句进行表达。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排比句进行创意表达。
四、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例子,让学生理解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
2.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意表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排比句的例子,引发学生对排比句的兴趣。
2. 讲解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理解排比句的基本概念。
3. 分析实例:通过分析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排比句的特点。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排比句的练习。
5. 创意表达: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运用排比句进行创意表达。
6.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对排比句的学习兴趣。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他们对排比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创意表达:评价学生在创意表达环节的思维活跃度和语言组织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课后作业的提交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句训练: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对比句,理解其与排比句的区别和应用场景。
2. 修辞手法学习:介绍其他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夸张等,扩大学生的语文知识面。
3. 文学作品欣赏:让学生阅读或欣赏包含排比句的优秀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八、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小学排比句讲课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排比句的特点,学会运用排比句表达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排比句的特点及运用。
2. 学会运用排比句进行写作。
教学难点:1. 排比句的构成及运用。
2. 学生在写作中如何运用排比句。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小黑板3. 排比句相关练习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排比句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排比句的特点。
2. 让学生回顾自己所学过的排比句,激发学生对排比句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1.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排比句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排比句的构成及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排比句的构成要素,如:主语、谓语、宾语等。
3. 教师举例说明排比句在写作中的运用,让学生了解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三、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一些句子,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排比句,哪些不是。
2. 教师给出一些句子,让学生修改成排比句。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排比句的特点及运用。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运用排比句进行写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排比句的掌握情况。
2.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讲授1.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排比句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排比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一些主题,让学生运用排比句进行写作。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点评对方的排比句作品。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排比句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运用排比句进行写作。
教学反思:1.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排比教案初中

排比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排比修辞手法,能够识别和运用排比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举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黄河颂》,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排比修辞手法,能够识别和运用排比句。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排比修辞手法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黄河颂》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步感知:学生自读《黄河颂》,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气势,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3.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排比修辞手法,分组进行讨论,总结排比句的特点。
4. 举例分析:教师挑选一些典型的排比句,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
5. 实践运用:教师布置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排比修辞手法进行创作,可以是诗歌、散文或其他文学体裁。
6. 分享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7. 小结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排比修辞手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对《黄河颂》的内容理解和情感体验。
3.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展现出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收集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排比句,进行欣赏和分析。
2. 举办排比句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 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尝试运用排比修辞手法进行演讲、写作等实践活动。
排比句教案

排比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排比句的构成方法;3.能够运用排比句进行写作。
二、教学重点1.排比句的构成方法;2.排比句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排比句的运用;2.排比句的表现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用名言警句、诗歌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排比句的表现力和美感。
2. 讲解(1)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排比句是指在一句话中,用相同的句式、相同的语法结构、相同的词语或相似的词语,来表达同一意思的句子。
排比句的特点是:语言简练、形式规整、表现力强。
(2)排比句的构成方法排比句的构成方法有以下几种:•词语排比:用相同的词语或相似的词语进行排比,如“天空湛蓝、海水清澈、沙滩洁白”;•句式排比:用相同的句式进行排比,如“我想要的不是金钱,不是名利,不是权力”;•语法结构排比:用相同的语法结构进行排比,如“不是因为富有,不是因为权势,不是因为名声”。
(3)排比句的运用排比句可以用于各种文体的写作中,如议论文、说明文、散文、诗歌等。
在写作中,排比句可以起到强调、对比、渲染气氛等作用。
3. 练习让学生运用排比句进行写作练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描述自然景观让学生描述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如海滩、森林、山峰等,要求使用排比句进行描述。
(2)表达情感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喜悦、愤怒、悲伤等,要求使用排比句进行表达。
(3)说明观点让学生说明自己的观点,如对某一社会问题的看法、对某一文化现象的评价等,要求使用排比句进行说明。
4. 总结让学生总结排比句的定义、特点、构成方法和运用技巧,加深对排比句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写作作品、口头表达等方式进行评价,评价重点可以包括排比句的运用是否得当、表现力是否强烈、语言是否简练等方面。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自我评价,了解教学效果,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语言表达的美感和表现力,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和写作能力。
排比句教案初中

排比句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排比句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排比句的定义:排比句是指在句子中,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短语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一种强烈的语言节奏和韵律。
2. 排比句的特点:a. 结构相同或相似b. 语意相关c. 语气一致d. 节奏鲜明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能够运用排比句进行表达。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排比句进行创意表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
2. 示例法:通过具体例句,让学生理解排比句的运用。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排比句的知识。
4. 创意表达法: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修辞手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详细讲解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示例分析:给出具体例句,分析排比句的运用,让学生感受排比句的韵律美。
4. 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排比句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运用排比句进行创意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同时拓展排比句的应用领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排比句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创意表达:评价学生在创意表达中的语言运用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能够运用排比句进行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时,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排比句专项训练教案

初中排比句专项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排比句的基本结构。
2. 培养学生运用排比句进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2. 排比句的基本结构3. 排比句的运用方法4. 排比句的练习和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修辞手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排比句的定义,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排比句的韵律美和表达效果。
3. 讲解排比句的基本结构:让学生掌握排比句的基本结构,学会如何构造排比句。
4. 讲解排比句的运用方法:让学生了解排比句在写作中的作用,学会如何运用排比句进行表达。
5. 练习:让学生进行排比句的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应用:让学生尝试在写作中运用排比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排比句的定义、特点和基本结构。
2. 采用示例法,让学生感受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排比句的能力。
4. 采用应用法,让学生将排比句运用到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练习册等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写作应用: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评阅学生的作文,了解学生运用排比句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语文》2. 教学PPT3. 练习册4. 作文纸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锻炼。
四年级下册语文排比句 表格式教案

用排比叙事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课件出示例句)
如: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续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傍晚,火烧云上来了,它的变化真是奇妙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又;真是太美了!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抽象逻辑思维比较薄弱,理解困难,所以很多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排比的定义和作用。
难点教学方法
通过熟读并感悟排比句的定义和作用,再进行例句的讲解,让学生真正掌握排比的修辞手法,再进行练习巩固,以达到学以致用。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老师与大家一起学习排比的修辞手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排比句的定义和作用)
2、仿照下面这个句子,你还能说出更多的句子吗?
希望是春天刚探出头的小草;希望是春天归来的燕子;希望是;
希望是;希望是。
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排比句的定义和作用,最重要的是希望大家在写作中能适当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自己的文章添色增彩。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四年级(下)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 第4课《排比句》
难点名称
运用适当的排比修辞手法,可以运用到写作当中去,使文章添色增彩。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排比是修辞手法最重要的一种,很多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排比的定义和作用,所以很多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具有一定的难度。
3、排比句的作用是什么呢?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作文形式仿写排比句的仿写完美教案

教师备课记录表城市意境的仿写【教学目标】城市意境的仿写【教学重点】1.城市意境的主色调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2.城市意境的仿写。
【教学难点】运用修辞手法将城市的意境表现出来【教学方法】对话教学法范例演示法练习教学法【教具准备】《成语故事》动画片视.频城市的图片【课时安排】2小时【教学步骤】一、课前热身(5分钟)播放《成语故事》动画片, 学生收心准备上课。
二、配方指导(50分钟)1. 激趣导入(10分钟)【激】同学们,大家有没有见过城市美景?【引】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各地城市的美景吧!展示城市的图像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引】城市是我们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者,是人类建造了它们,但它们也庇护了人类,让我们有了容身之所。
每个城市都是由人组成的,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
【问】武汉的特点是什么啊?【练】热美食江河湖多【问】这个城市景物的色彩有哪些?还有什么样的声音?【练】生回答【评】大家说出来一部分。
【收】咱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写城市的意境。
2.学习配方--- 城市意境的仿写(40分钟)(1)配方技巧(20分钟)Ⅰ城市意境中景物的主色调【激】前面我们一起总结出了什么是意境,有谁记得?【练】生回答【评】好,老师大致听明白了。
大家懂得意思就行。
【问】那么,还记得从哪两个方面来写江河意境呢?【练】生:描写声音的节奏,还有运用修辞手法。
【评】没错!那么我们今天要学城市意境的仿写,需要掌握的方法有哪些呢?来看看这个文段:每当夜幕降临,整个攀钢一片灯火辉煌,就像天上闪烁的星星,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好看,还要富有吸引力。
红的,绿的,蓝的,黄的,聚成一片,就像一簇簇放射着灿烂光华的鲜花。
灯光一闪一闪的,更像建设者们智慧的眼睛。
【问】你们读出不同来了吗?文中除了修辞手法的运用,还有其他的哪些方面的描写呢?【练】颜色!【评】没错!就是色彩的描写。
【收】不同的色调会给人不同的感觉,比如红色、黄.色等暖色调,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暖的、热闹的,而白色、蓝色等冷色调,则会给人宁静、安详的感觉。
2年级语文教案《2年级语文教案《排比句》》6

课题;修辞手法-----排比
教学目标
1、排比的定义
2、排比的作用
3、排比的仿写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排比的定义
难点: 排比的仿写
教学方法
教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修辞手法排比
二、新授
1、引出排比的定义
课件出示课文(《彩色的梦》第2节)内容
脚尖滑过的地方,
大块的草坪,绿了
大朵的野花,红了
大片的天空,蓝了,
像这种由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叫做排比2、排比的误区:
两个词组或句子并列构成排比句吗?
春天来了,
柳树长出嫩黄的小芽,
桃花绽开红红的笑脸。
他们虽然句式相同,意义相似但是只有两个句子组成,所以不是排比句。
排比句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的句子组成。
你们会区分排比句了吗?
3、排比的作用:描写的层次分明、读起来有感染力、在表达上语气强烈。
4、排比的仿写
根据下面的图画,写一组排比句。
观察图片
第一幅图片;苹果成熟了,变成了什么颜色呢?(红色)
第一幅图片;秋天来了,树叶怎么样了?(落了)
第一幅图片;田野里的小草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枯黄了)
秋天来了,苹果红了,树叶落了,小草黄了。
五年级排比句训练教案设计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五年级排比句训练教案设计(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课前导课,让孩子们观赏一首熟悉的音乐,让大家感受到歌词中使用的排比句的美妙!片段1:师:〔大屏幕展示一个排比句和一个依据此排比句修改正的陈述句,学生比拟。
并说一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句子1:母爱是什么?母爱是早上出门前一句嘱咐“好好学习〞;母爱是回家之后一顿香喷喷的饭菜;母爱是早上穿在身上的带有阳光味道的衣服;母爱是……句子2:母亲每天早上都要对我们不厌其烦地说“好好学习〞,除了上班,还要做家务。
妈妈真累啊,我爱我的妈妈!生比拟。
师:很好,你们能比拟出排比句有这么多好处,那为什么不把它用在我们的作文中去呢?〔出示课题〕片段2:师:仿照下面这个句子,你还能说出更多的句子吗?〔大屏幕展示句子〕期望是春天刚探出头的小草;期望是春天归来的燕子;期望是……期望是……期望是……生1:期望是春天刚展开笑脸的桃花生2:期望是春天刚扎好辫子的柳树生3:期望是春雪覆盖下努力生长的麦苗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赶快把这个排比句工工整整地写在你的作文本上,并向你的同桌读一读吧!片段3:出示多个课文中的排比句,让学生找出排比句的普遍特点。
学生归纳出:1、几个句子句式相同;2、必须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句式的句子构成。
片段4:师:请补充以下句子,并说说这个排比句还有什么独特之处?句子:难道友谊不是你哭泣时一句轻声地抚慰吗?难道友谊?难道友谊?难道友谊?生1:难道友谊不是你心灵的一张创可贴吗?生2:难道友谊不是你劳累时的一杯清茶吗?生3:难道友谊不是你摔倒时伸出的一只温暖的手吗?生4:难道友谊不是雨天为你撑起的一把伞吗?生:这个排比句他的每个句子都是一个反问句。
师:观察得真认真啊!我们都了解,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法,那谁还能说一说,在排比句中除了能用上反问句之外还能用什么修辞手法呢?生:比喻,拟人,设问等等。
师:那你能上面这个“排比句+反问句〞的句子改成“排比句+设问句〞的句子呢?学生经过思考商量之后答复:生:友谊是什么?友谊是你心灵的一张创可贴;是你劳累时的一杯清茶……片段5:师: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旅游观光区,一家三口正高快乐兴地坐在缆车上观赏周围群山的风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比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特点。
2、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明白排比句的用处.
3、熟练运用排比,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排比句的判断与运用。
三、学习方法:朗诵、文本解读、讨论、练习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听排比):
欣赏《好男儿就是要当兵》,提出要求:认真听,这首歌的歌词里藏有什么秘密?引出今天上课的主题:排比句。
2、读排比:
比一比:这一个单元,我们课文里出现了很多排比句,请大家去找一找,看谁找的多,读得好。
(《桂林山水》《七月的天山》)说一说:通过我们找出的排比句以及刚刚听得那首歌,说一说排比句的特点。
(排比,就是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者句子排列在一起。
因此,排比一定是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词组和句子,而且一定有一部分字词相同。
)
读一读:读一组句子,说一说你的发现。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
翡翠。
漓江的水绿得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所以轻易能看见江底的沙石。
(读起来朗朗上口,层次清楚,富有感染力,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
3、改排比:
出示:《桂林山水》中的两个句子: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讨论:这是排比句么?(回顾排比句句式的特点:就是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者句子排列在一起。
)那么我们如何把这两组句子改成排比句呢?
4:说排比:生活中都会在哪里用到排比?(说理、口号、新闻标题、优美的文章……)
5:写排比:运用这节课掌握的知识,写下一组排比句,再分享。
6、拓展学习,勤于积累:
课外搜集排比句式,读一读、写一写、记一记,比一比谁积累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