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练习(三)
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全套27份)_3

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同步练习1.给下列词中加粗字注音。
渊博()锲而不舍()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根深dì固() jí取() zīzī不倦()()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根深蒂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孜孜不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持之以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________在大多数情况下,________是他们,________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________,这种非凡的灵感,________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________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________充实。
5.简答。
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做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基础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基础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A.五四运动B. 抗日战争C. 红军长征D. 北伐战争2.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A.国民革命军北伐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3.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A. 九一八事变B. 八一三事变C. 七七事变D.西安事变4.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A.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B.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C.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D. 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5.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2020年是红军长征胜利()A.94周年B.84周年C.74周年D.64周年二、填空题8. 请把下面名著文段所写的人物名字填在横线上。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_______,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附答案)(3)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附答案)(3)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某校九(1)班开展以“自强奋进”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按要求修改下面的邀请函。
②邀请函中使用不恰当的一个词是“________ “,应替换为” ________ “。
③邀请函的内容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2)结合下面几则名言,探究“自强不息”的内涵。
①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②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三十三章③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
——贝多芬(3)某同学在活动中,搜集到了一副残缺不全的对联,将对联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此对联的上联应是()。
(a)________铸就辉煌(b)一路风雨兼程磨砺意志A.苦乐同享三载 B.三载苦乐同享 C.三载同享苦乐 D.同享三载苦乐【答案】(1)拼博;拼搏;光临;莅临;应点明具体时间,如“本周二(10月23日)下午第三节课(或3点)”。
(2)自立自信;勇于克服自身缺点;不向困难低头。
(3)B;b【解析】【分析】【分析】(1)①根据平时对字形的积累可知,“拼博”应为“拼搏”;②莅临,多用于书面用语,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尤指上级到来。
光临,多用于口语:敬辞,称宾客来到。
故“光临”应改为“莅临”③邀请函中的时间是本周二(10月23日)下午,这个时间不具体,应该为具体的时间,如“本周二(10月23日)下午第三节课(或3点)”。
(2)认真阅读这几句话,通过关键词语体会句子的内涵,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是指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现麻烦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撇清自己,从不会去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
也就是说君子能认识在自身的缺点并改正,小人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当然也不会克服。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谓战胜别人的只能说有力量,而能克服自身的缺点才是真正强大。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
《藤野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三)(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藤野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三)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22.选文主要记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选文中“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两处“他们”分别指哪些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阅读选文,请你试对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加以概述与评论。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2.电影事件改变了“我”的观念。
23.前一个指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日本青年学生;后一个“他们”指闲看枪毙犯人的麻木的中国人。
24.表达了作者在遭受屈辱之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情感。
25.原因:在课堂上看电影时,看到中国人那种麻木、不觉醒的精神状态,他认为学医只能医其身体上的痛苦,而不能医其心灵上的疾病,只有拿起笔写文章,才能唤醒国人的不觉醒的意识。
评价:这是鲁迅崇高的精神境界的反映,表现了他总是站在国家与民族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与做事情,将自己的人生与祖国和民族联系起来,具有极强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尊心。
2023年春学期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练习题及写作范文附答案解析

2023年春学期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练习题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芳草鲜美(xiān)此中人语云(yǔ)为嵁为岩(kān)B.无人问津(jūn)关关雎鸠(jiū)卷石底(juǎn)C.为宫室(wéi)八分有奇(qí)可爱者甚蕃(fán)D.俶尔远逝(chù)窈窕淑女(tiǎo)参差荇菜(xìng)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境过清全石以.为底B.在河之.洲忘路之.远近C.其.两膝相比者欲穷其.林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采取了形态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有机结合的技术路线,使得中国在培育超级稻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
B.保留天然雨洪通道,对于能否构建连续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能否有效防治城市内涝尤显重要。
C.景德镇瓷器工艺精湛,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艺术品。
D.我们寻访散落在赣鄱大地上的古老书院,探究江西的书院文化。
5.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内容恰当..的一项是()人生历经的挫折与苦难是生命必然的悲情,可是谁想过:!!!让锦瑟发声,让飞花落下,让蜡烛流泪,让春蚕吐丝,让时光的河流轻轻流过一些生命里伤心的渡口吧!①落花飞舞之后,春天的新芽就要抽出②蜡烛烧尽的时候,黎明的天光就要掀起③春蚕吐丝自缚的终极,是一只蛾的重生A.②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②D.②③①6.根据提示填空。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内古诗文练习(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内古诗文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一、文言文阅读(21分)(一)默写(11分)1.青青子衿,。
《子衿》2. ,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气蒸云梦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5.《小石潭记》能够反映作者心境感伤(观潭的独特感受)的句子是:,。
(二)诗歌理解与赏析(4 分)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照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三类。
7.下列对《蒹葭》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叹,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加点字解释(2分)(1)为.坻()(2)斗.折蛇行()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2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
部编版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专项复习(三) 标点符号与病句

专项复习(三)标点符号与病句一、标点符号1.下面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与大义担当。
B.有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阳光、空气、水和笑容。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解析:D项从语意看是选择问句,应把“懦夫”后面的问号改为逗号,“勇士”后面的句号改为问号。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 B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哎呀,真是美极了。
”皇帝说:“我十分满意”!C.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D.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解析:B项将冒号改为逗号,感叹号放在引号内。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C )A.语言,人们用表情达意;文字,人们用记言叙事。
B.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
C.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D.他站起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解析:将两种理论使用的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A.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人生使命是那样庄重而迫切。
B.孟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
就是说,伐木要择时,不能滥砍、滥伐。
C.家园——这个饱含深情的温暖词汇,其基础全在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D.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内心的永恒。
(解析:A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名著,应使用书名号;B项第一个句号应放入后引号内;D项“等”与省略号不能同时使用,应去掉省略号。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A.“干什么呀!”他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B.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八年级上册语文【习题练习】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念,于是折下一枝开得最美的花,准备送给自己日夜思念的亲人。 C. 五、六句写主人公折到花后,顿时感到花香充满了自己的襟怀和衣
袖,但遗憾的是自己所思念的人离得太远了,根本无法送到他的手中。 D. 整首诗围绕着折花这一主题展开,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似乎毫不相
12345
课外古诗词诵读
(2)请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用“亭亭”表现了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模拟刺骨的风声,以
简洁生动的方式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突出了松柏挺立不屈的形象;又 以“谷中”映衬“山上”,更加突出了青松的傲骨。
12345
课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诗词诵读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歌咏了松柏刚劲顽强的“本性”,表达了自
第三单元 山 川 之 美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1. 理解型默写。 (1)《赠从弟(其二)》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 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 冰霜正惨凄 , 终岁常端正 ”。 (2)《龟虽寿》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 “ 老骥伏枥 , 志在千里 ”。 (3)《梁甫行》中描写边海人民衣不蔽体、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的句子 是“ 妻子象禽兽 , 行止依林阻 ”。
寒而不凋,本性高洁且内心坚劲。 B.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写松树在风中随风摇摆的欢快状态,
表现了松树和风声密不可分的关系。 C.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诗人写松柏的坚韧端正,勉励从弟
不畏艰难,保持顽强而高洁的品性。 D.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
(新)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qiáo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紧接着,是向前翻滕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liáo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掠.过(lüè) qiáo(翘)首而望屏.息敛声(bǐng)刹.那(chà) 眼花liáo(缭)乱悄.然不惊(qiǎo)(2)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翻滕”,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翻腾”。
(3)“沉静自若”中“自若”的意思是自如,“潇洒自如”中“自如”的意思是不拘束,不变常态。
(4)文段中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从容不迫)(2)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眼花缭乱)(3)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觉醒过来。
(如梦初醒)(4)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震耳欲聋)3.八年级某班以“走进中国梦之队”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请给下面一则消息拟写标题。
(不超过20个字)林跃获全运会跳水比赛男子个人全能金牌第十三届全运会跳水比赛男子个人全能决赛8月21日在天津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结束,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烈比拼,北京代表队的林跃以总分1 049.85分夺得了该项目冠军,为北京代表队斩获金牌。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X练习题(附答案)(3)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X练习题(附答案)(3)一、初中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1.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过中华节日,品味传统民俗:元宵观灯、端午吃粽……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
过好中国节,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
(1)(识节日)以下各个选项中,全是传统节日的是()A. 元旦、春节、中秋、国庆、七夕B. 圣诞、春节、中秋、七夕、重阳C. 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D. 春节、清明、建军、中秋、重阳(2)(品民俗)请任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不重复例句),仿照例句的结构和内容,写一个句子。
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
仿句:________【答案】(1)C(2)示例1:月圆中秋,家家团聚吃月饼。
示例2:绿满清明,户户扫墓祭先人。
【解析】【分析】(1)C全是传统节日。
A“元旦”“国庆”不是传统节日。
B“圣诞”不是传统节日。
D“建军”不是传统节日。
(2)抓住前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的句式结构。
内容要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且写出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要与前例句相谐。
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故答案为:⑴ C;⑵示例1:月圆中秋,家家团聚吃月饼。
示例2:绿满清明,户户扫墓祭先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腐朽的内容,所以我们要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并要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发展先进文化.据此作答;⑵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2.中国传统节日魅力无限,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节日盛会水乳交融。
如:除夕守岁、春节团圆、元宵舞龙、清明踏青、端午食粽、七夕乞巧、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真是绚丽壮观、流光溢彩、妙趣横生!树品中学九(13)班开展“庆祝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仿照下列例句的结构和内容,围绕上述传统节日写一个句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3课 马说 课时练习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3)

(2)请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人们使用“马上体”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述四则材料中,画线的四个句子中有两句有语病,请写出序号并提出修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字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见证,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象形字“马”。
请你认真探究“马”字的演变过程,按照要求写出探究的结论。
①从汉字的起源探究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汉字的发展探究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马也是:这B.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吃C.执策.而临之策:马鞭D.策之不以.其道以:按照11.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其.真无马邪B.安求其.能千里也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D.复前行,欲穷其.林12.说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2019年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专项三 文学常识

专项三文学常识(时间:15分钟满分:28分,每小题2分)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B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B.《核舟记》选自清代魏学洢编的《虞初新志》。
C.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贺敬之和丁毅共同执笔,集体创作了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新歌剧《白毛女》,荣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D )A.《社戏》一文记叙了鲁迅和他儿时的伙伴阿发、双喜等一起钓鱼、看戏、偷罗汉豆等有趣的故事。
B.《骆驼祥子》刻画了各色人物形象,如老实健壮的祥子,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些心理扭曲的小福子,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虎妞等。
C.《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主要是写给在海外留学的傅敏。
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
D.《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这是我国“五经”之一,其他四部分别是:《诗经》《易经》《尚书》《春秋》,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A.《陋室铭》的“铭”和《马说》的“说”都是古代的文体。
B.词又称“散曲”“曲子词”,也叫“绝句”“长短句”等。
C.《背影》《藤野先生》都是我国近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
D.(2018杭州)对联“失马真成福移山未必愚”取材于《马说》与《列子》,化用了“伯乐相马”“愚公移山”的典故。
4.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A.《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一路走过了女儿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等多个国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去到西天,取得了真经。
B.《水浒传》最伟大的贡献是塑造了大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足智多谋的吴用、谦逊深沉的宋江、粗鲁豪放的李逵、粗中有细的鲁达。
C.从《朝花夕拾》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先生明明赞扬长妈妈,却从她的缺点说起,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微写作练习(共14篇,附写作指导和参考范文)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生活中,“墙”无处不在,有有形的,如学校围墙;也有无形的,如“可悲的厚障壁”。
有形的墙,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无形的墙,我们有时难以回避。
有的墙是安全的保障,是迷人的风景,是故事的载体……有的墙是感情的隔膜,是观念的差距,是文明的枷锁……有的墙需要筑,有的墙需要拆。
有的人在筑墙,有的人在拆墙,有的人在读墙。
这其间定会有许多生动的故事,许多鲜明的形象,许多深刻的道理。
请以“墙”为话题,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2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题目中必须出现“墙”宇。
②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地名。
2.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不断的环境里,于是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当我们表达心愿和理想时,也可以选用幻想法来勾勒心中的向往。
请写一个幻想片段,表达你的心愿与理想,200 字左右。
3.仿照《桃花源记》对桃林的描绘,写一段精彩的景物描写。
(150字左右)班级考号姓名总分4.作文。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你以“一段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 2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5.课文以简练的文笔,按作者游览观察的顺序,抓住景物特征,生动细致地写景状物,以达到情景交融。
请你也采用这种写法,写一个游记片段,200字左右。
要求:①游览过程要交代清楚;②要写出景物的特色,重点描写最能吸引游人的景物;③在描写景物时,力求做到情景交融;④如需介绍景点的有关知识,要简明扼要。
6.写作请根据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一篇半命题练笔。
要求:1.题目:小石潭真美(只允许填一个字)。
2. 2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7.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要生存,要发展,人与人之间就需要交往。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练习语文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练习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2ccab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0.png)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练习语文试卷学号姓名一、基础知识1.下列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沿溯.(sù) 藻荇.(xìng) 飞漱.(shù) 其间与.(yǔ)其奇者B.素湍.(tuān) 燕.(yàn)然夕日欲颓.(tuí) 属.(zhǔ)引凄异C.未寝.(qǐn) 竹柏.(bǎi) 无与为.(wéi)乐鸢飞戾.(lì)天D.缥.(piǎo)碧霜旦.(dàn) 互相轩邈.(miǎo) 千转.(zhuǎn)不穷2.下列对划线词解释有误最少的一项是( )A.鸢飞戾.(鸟叫)天者不见曦.(日光,这里指太阳)月良.(甚,很)多趣味仍怜.(怜惜)故乡水B.夏水襄.(冲上、漫上)陵皆生寒树..(寒冷的树) 念.(考虑,想到)无与为乐者东皋薄.(轻微)暮望C.徙倚..(漂泊之人)出汉塞..(徘徊)欲何依属引.(延长)凄异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 征蓬D.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竞跃乘奔.(飞奔的马)御风晴川历历..(不清楚的样子)汉阳树负势竞上.(在上)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C.蝉则千转不穷D.属国过居延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自非亭午/夜分C.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5、下列选项中,划线词都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每至晴初霜.旦横柯上.蔽B.相与步.于中庭哀转.久绝C.互相轩邈..念无与为乐.者 D.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回清.倒影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野望》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绩,号东皋子。
首句“东皋薄暮望”中,“东皋”即诗人自己。
B.《三峡》选自《水经注疏》。
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这篇短文描写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1.给加点字注音。
晓雾将歇.(xiē) 夕日欲颓.(tu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答谢中书书.书:书信(2)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3)四时..俱备四时:四季(4)晓雾将歇.歇:消散(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3.翻译下列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填空。
(1)《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山中宰相”之称。
作品有《陶隐居集》。
题目的意思是回复给谢中书的书信。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5.“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写山、水的?突出了山、水的什么特点?“高峰入云”从仰视角度写山,“清流见底”从俯视角度写水,突出了山之高、水之清的特点。
6.简要说说“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的表达效果。
“猿鸟乱鸣”形象地描绘出了猿啼鸟鸣的热闹景象,“沉鳞竞跃”形象地表现了清流之鱼争相喋水的活跃场景。
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生命向上的气息。
7.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提到他有何用意?谢灵运;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同时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康乐比肩的得意之感。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练习册答案3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练习册答案:《桃花源记》一、1.B2. (1)咸全、都 (2)缘沿着(3)寻随即,不久 (4)规计划3.(1)“要”通“邀”邀请(2)“止”通“只”只有。
4. C5.(1)交通:古意为交错相通;今意为交通运输。
(2)妻子:古意为妻子和儿女;今意专指男人的配偶。
绝境:古意为与人世隔绝的境地;今意为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出路的境地。
(3)如此:古意为像这样;今意为这样。
(4)无论:古意为不要说,更不必说;今意为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
6.(1)C(2)C(3)A(4)C7. (1)问/所从来 (2)后/遂无/问津者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8. B9.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先世避秦时乱二、(一)1.东晋陶渊明2.(1)通“邀”邀请 (2)又 (3)做标记 (4)原来的,从前的3.表现出桃源人与世隔绝已久,外面的人从来没到过桃源,桃源人对外面时代的变化、战乱的频繁也一无所知。
4.表现了那里美丽祥和,安宁和平。
,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民风淳朴,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快乐。
5.可以从向往安宁和平的美好生活,厌恶黑暗的社会现实,同情劳动人民等方面回答。
(二)1.(1)春天收蚕丝,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
(2)荒草遮蔽了与外界的交通,鸡鸣狗吠互相唱和。
2.与“土地平旷……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一致。
3.描绘了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转乱,自食其力,和平宁静,古朴自然,怡然自乐的社会情境。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练习册答案:《短文两篇》一、(1) xīn (2) tái (3) rú(4) dú (5) fán (6) yū (7) zhuó (8) xiè2.(1)有名 (2)灵异 (3)这 (4)香气 (5)形体、身体(6)应当 (7)隐居的人 (8)亲近而不庄重3.略4. D5. C6.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二、(一)1.(1)这。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同步练习(答案版+原卷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同步练习(答案版+原卷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同步练习(解析版)一、积累与运用(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A.襄陵(xiāng) 阙处(que) 叠嶂(zhàng) 曦月(xī)B.素湍(tuān) 绝(yǎn) 藻荇(xing) 戾天(lì)C.轩邈(miǎo) 泠泠(ling) 嚶嘤(yīng) 千转(zuàn)D.横柯(kē) 经纶(lún) 鸢飞(yuān) 缥碧(piāo)B【解析]A.阙处(quē);C、千转(zhuàn);D.缥碧(piǎo).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蝉则千转不穷D.窥谷忘反B【解析]A.“阙"同“缺”B.无C.“转"同“啭”D.“反"同“返”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虽乘奔御风B.任意东西C.负势竞上D.长河落日圆D【解析]A.“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B.“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向东向西C.“上" 名词用作动词,向上D.“长河”,古今异义,古黄河,今长的河。
4.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B.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解析]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水经注》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B.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如: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白号“青莲居士”。
C.王维,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画家,有“诗魔"之称,世称“王右丞”。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练习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练习卷(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2分)1.古诗文默写(10分)(1)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2)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4)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6)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绘了古丝绸之路上大漠雄奇壮丽的风光。
(7)《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与友共赏中庭月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澄碧中竹影斑驳的幽静迷人夜景。
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夕日欲颓.(坠落)鸢飞戾.天者(叫)B.不见曦.月(日光,文中指太阳)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C.沿溯.阻绝(顺流而下)良.多趣味(甚,很)D.四时俱.备(都)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寒冷的树)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属引.凄异下车引.之B.哀转久绝.天下独绝.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蒙论议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绝巇/多生/怪柏B.实是/欲界之仙都C.念无/与为乐者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5.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王维,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画家,有“诗魔”之称,世称“王右丞”。
苏轼评价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水经》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必备3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必备3篇)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答案【课堂同步】1、zàngchuōyǔāo2、匹马陆离蜃楼不可即3、B4、击败(打败)大胜(轻取)险胜(小胜)力挫(力克)5、光线作怪声音作怪6、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贴近地面的一层空气温度就比上面一两米的温度高,短距离内相差七至八度,由于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人们产生一种错觉,空中的乔木看起来像倒栽在地面上,蔚蓝的天空倒映在地上,看起来像万顷的湖面,便形成了沙漠海市蜃楼。
7、承上启下。
8、不能。
第①节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反映了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
先说科学原理,再列举怪异现象,这是从本质到现象,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不可取。
9、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对事物解说的科学性,同时词语的搭配也恰当。
A句把现象产生的条件、光线的变化造成人们的错觉等诸多因素说得严密而完整。
“倒栽”“倒映”与相应的事物搭配很恰当。
B句揭示鸣沙现象产生的条件,揭示了鸣沙的原因和结果之闻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用语准确严密。
如以“走动”“移动”来表达事物改变原来位置的意思,在词语的搭配上非常讲究。
【课外拓展】10、黄河严重的水土流失。
11、引用说明,如“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数字说明,如“年均流量为432亿立方米”。
比较说明,如“黄河的流域面积不及密西西比河的1/4”。
12、直接原因:注入黄河的泥沙使黄河河床每年增高。
间接原因:植被破坏。
13、本来说明黄河发源地地势之高。
文中说明黄河河床之高。
14、无疑而问,加强了语势,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警示人们对水土流失要高度重视。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答案【课堂同步】1、zhōujiūjiēyìwúyìsìzhìdǔhuìyòushūxiá2、夸夸寡断迹至然步致所有3、意大利天文学家自由落体斜塔上的实验哥白尼4、海外建材巨头正加速抢占我国建材市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100(3)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100(3)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季的气候变化无常。
在春季天气回暖过程中,常因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明显降低,对作物造成危害,这种“前春暖,后春寒”的天气称为倒春寒。
倒春寒是南方早稻播种育秧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造成早稻烂种烂秧的主要原因。
“倒春寒”发生时,可使正处于返青或拔节生长阶段的冬小麦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可使已经播种尚未出土的棉花、水稻等农作物出现烂种,已经出土的幼苗大量被冻死。
春季天气转暖以后,人们身体的抗寒能力和抗病能力出现下降,会经受不住“倒春寒”时突然袭来的冷空气的刺激。
与此同时,天气变暖会使细菌迅速滋生。
如不注意预防,“倒春寒”对人体的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尤其是抵抗能力较低的老人和儿童,更容易受冻感冒。
在“倒春寒”袭击时,怎样保健呢?一,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防寒保暖,适时、适度增减衣物。
要适当“春捂”,不要因为气温暂时升高就马上脱掉冬装。
早晚气温较低,要注意保暖。
在阳光充足的中午,便可适当减少衣物。
二,要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呼吸新鲜空气,以改善心肺功能,使身体更好地进行调节,适应春季多变的气候。
锻炼出汗后,更容易受寒,不能过快减少衣物或吹风降温,要迅速擦干汗水,及时换上干燥衣服,注意保暖。
三,应讲究科学的饮食,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如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鸡、鸭、瘦肉、蛋类、蔬菜、水果等。
四,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以减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尽量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区域逗留,安全度过气候多变的春天。
五,要多喝水,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持血流畅通,而且可以预防呼吸道疾病。
(1)下面对“倒春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倒春寒”是春季天气变暖后,因冷空气入侵气温下降形成的。
B. “倒春寒”对于春季农业生产来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C. “倒春寒”的冻害会造成南方的早稻、北方的冬小麦烂种烂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练习(三)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于五羊之皮。
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
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
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君为明君,臣为忠臣。
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
注释:○1百里奚:虢国大臣,后到秦国任大夫,是秦穆公建立霸业的功臣。
○2传:传说○3缪公:即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1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1)无乃为天下笑乎()(2)君为明君()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逃到虢国又被晋国俘虏,后来在秦国讨饭。
B.逃到虢国又被晋国俘虏,后来在秦国喂牛。
C.逃到虢国又被晋国俘获,在秦国放牛讨饭。
D.逃到虢国又被晋国俘获,在秦国给牛喂食。
13.“信贤而任之”、“让贤而下之”的主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4.公孙枝说“夫谁暇笑哉”的目的是()(4分)A.提醒缪公任用百里奚会被人耻笑。
B.暗示缪公百里奚是一个能干的人。
C.希望缪公打消疑虑能信赖百里奚。
D.告诉缪公百里奚是个能吃苦的人。
二、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8分)闲话咖啡○1关于咖啡的发源地,有一种说法认为是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但历史上却找不到有关的记载比,比较公认的看法是,阿拉伯人是最早种植咖啡的人,之后阿拉伯人将咖啡的豆晒干、烘培、研磨、水煮,于是质纯味淳,香气独特的咖啡从此(dānshēng)了。
○215世纪时,在也门的苏菲教派中,饮用咖啡成为一种仪式,并逐步传播开来。
16世纪中期,叙利亚商人将咖啡引入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咖啡在这里快速流行起来。
到1566年,伊斯坦布尔已有600多家出售咖啡的店铺,人们对咖啡的痴迷程度甚至到了没有咖啡可以离婚的地步。
○317世纪,咖啡开始走向世界,当时,土耳其人在法国进行外交活动,他们带去的咖啡成了巴黎上流社会的新时尚。
1683年奥斯曼帝国在“维也纳之国”的战役中失败。
从此一蹶不振,走向衰弱。
维也纳人们不仅摆脱了围困,保住了城池,还获得了土耳其人留下的咖啡,并很快适应期爱上了咖啡的味道。
○4咖啡进入英国市场后则开启并促进了咖啡馆文化。
这主要得益于当时新兴的中产阶级的需要,尤其是文职人员和商人,他们需要得体的举止,优雅的风度和清醒的头脑。
咖啡馆出现在牛津之后,成为校园里最有人气的消遣场所。
○5咖啡在北美洲第一次出现是1688年,随后纽约、费城、波士顿和其他城镇都出现了咖啡馆。
今天人们所熟知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纽约银行都是在咖啡馆里创办的。
○620世纪30年代,上海最早的咖啡馆开在外滩,供那些外国水手们过过咖啡瘾,当时的上海人称咖啡为“咳嗽药水”,此后多少年里,咖啡之于大多数国人来说依然是电影中的一个道具,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才开始从广告中“真正”认识了咖啡。
其实,当时人们了解的咖啡,是广告上的速溶咖啡,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把“速溶咖啡”等同于“咖啡”,直到诸如美国的星巴克和香港的茶餐厅进入内地,人们才开始意识到原来“咖啡”和“速溶咖啡”不是一回事。
○7如今,喝咖啡已与时尚、现代生活相融合,咖啡消费量也呈逐年增长之势。
不过,比起同在亚洲的日本(人年均消费200杯)和韩国(人年均消费140杯)相比,北上广的人年均消费量不过20杯左右,但这也恰恰说明,○8所以,有业内人士预测,2018年,中国咖啡消费将迎来井喷时代:10年之内,中国咖啡消费市场将达到亿万元人民币。
15.根据第○1段中的拼音,“________________”上应填入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2分)16.第○2段到第○5段,作者主要介绍了哪两方面的内容?如何进行有序介绍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这段文字应放入文中哪两个段落之间?请简述理由。
(5分)咖啡传入我国的历史并不长。
1884年,英国人首先将咖啡传入我国台湾,台湾人开始种植咖啡。
1892年,法国传教士将咖啡从越南带到云南宾川县,这是中国大陆最早的关于种植咖啡的记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简析第○6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联系上下文,第○7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语句是()。
(3分)A.我国的咖啡消费市场极具潜力。
B.亚洲国家咖啡销量差异很明显。
C.咖啡对于中国人而言还很陌生。
D.国人没将咖啡与现代生活相融合。
(二)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22分)叫起立偏要趴下①人的成长过程中,最令人感到恐怖的,莫过于“叛逆期”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世界上既有的东西,无一不报之以怀疑的态度,为反对而反对,叫起立偏要趴下,恨不得长辈们所说的糖是甜的、盐是成的之类的常识都给出不同的结论,这是成长的必由之路化像蝴蝶的成长必须经过破桶的挣扎一般,这个过程,对挣扎者本人也并非是愉快的②像所有人一样,我也有一个挣扎的叛逆期,不同的是,我的叛逆期比别人要长,也更猛烈一些。
③我记得那是我10岁的某个早晨,母亲像往常一样轻轻拉开房门,撩开蚊帐,在我耳边亲吻了一下,然后小声说:“该起床了!我给你蒸了鸡蛋羹。
”④那天,我没像往常一样忍着,而是借着起床气,一阵闹腾,并最终把那碗鸡蛋羹成功打翻在地。
这一切的前因是我知道,在她看来,这就是一桩把好心当成驴肝肺的反叛。
当然我也觉得自己把碗打翻做得有点过分,但是我如果仍像往常一样,当面含笑接碗,转身就倒进泔水桶,对我也是一种煎熬一一那时的鸡蛋并不易得,而“阳奉阴违”,在我的小男子汉词典里与“怯懦”同义,这两样,都不是我乐意看到的。
⑤这件事令母亲伤心了很久,但至少鸡蛋羹算是永远退出了我的生活。
⑥我的第二次剧烈反叛,发生在3年后与父母的三峡之旅途中,我们在从歌乐山下山途中,为走哪条路能更快地到达公交车站发生了分歧。
父亲认为应该原路返回,而我认为应该从旁边一条铁路隧道穿出去,父亲没听我的,而且给我所认定的最优路线送上了“你懂个屁”几个字,再没有比这更让人生气的了,我一怒之下头也不回地冲向铁路隧道,冲父亲甩出了一句“你不走我走,错了也不用你管!”⑦我脑中设想了两个结局。
一个是父母在我的胁迫之下,也追上来和我一起走隧道;另一个结果是我飞快地从随道里穿出,抢先到达公交站,得意地以优胜者的姿态傲视他们汗流背的理身影。
⑧但遗憾的是,这两个结局都没有出现,我冲进隧道不一会儿,就发现自己的选择是一个错误一一前面黑茫茫的,一眼望不到尽头,但为了甩给父亲的那句话,我憋了一口气往前狂奔,身后的洞口由大到小,直至变成了一个小小的亮点,然后终归于无,而面前始终只有一里望不到底的黑,没有尽头的黑让我万分恐惧,我恐惧突然疾驰而来的火车,恐惧黑暗中蹲着坏人,更恐惧比坏人恐怖1000倍的别的意想不到的什么东西。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跑了很远,但最终选择往回走,相比于前方知的黑瞳,后方已知的距离终究要令人好受些虽然路的尽头很可能是父母对我“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讥讽与得意的表情。
⑨但父母并没有在口等我,面对山城朦胧的夜色,我着口袋里仅有的两元钱,像个傻瓜一样地大声哭了。
⑩但之后的日子,我的逆由家庭延到学校,直至社会,我带着全班同学唱国际歌,让我们不喜欢的老师无法讲课:我们办了一份名为“刺头”的小报,发刊词就叫“反对——事实上,那些我们觉得不对的东西,有一些确实是值得改进的,而更多的,是因为我们不懂而产生了误解,当然,这都是在多年以后,当我们成为当初我们所反对的人时,才渐潮明白的。
⑪叛逆是成长的一部分,我从那些否定,质疑甚至无理冲撞中,获得了不少成长的经验当然也吃了不少苦头。
而让我真正认识反叛真相的,是我高中毕业考大学填报志愿时,我又无反顾地填了与父母期待的中文专业截然不同的石油专业,并最终走上了现在的人生之路并不是我有什么特异功能,知道后者的发展前景强于前者,我仅仅是处于逆反心理而已—没按父母的要求,便是胜利。
⑫但这一次,我的逆反却落入了圈套。
事实上,父母的真实心愿,就是希望我考石油专业,但他们害怕我那“叫起立偏要趴下”的逆反心理,而选择了“想叫你起立,却偏叫你趴下”的策略。
20.本文写了两次“我的剧烈反叛”。
其中略写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详写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21.第段画线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2.第(8)段画线内容中,作者多次描写了当时的“黑”,这些描写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