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江独钓图》赏析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第十四课(235-249)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字、画、诗都讲究疏密。
字,“字划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
意思是疏的地方可以让马驰骋,密的地方连风也透不过去,大体指的是字以及字与字之间的结构、布局、留白、组织、呼应等方面的最高达到的境界。
画,中国绘画崇尚实景清而空景观。
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
清初画家笪重光善于书画,有《画荃》论画的空间艺术:“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观。
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
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这段话的意思是:虚空本来就难以画出来,实在的景物清晰,那么虚空的景显露出来了。
精神、神气很难画出来,实在的境界逼真了,神奇的境界就产生了。
虚和实没处理好,多余的属于累赘,少了失去神韵。
虚和实互相作用、生发,没有画的地方也能构成奇妙的境界。
八大山人画一条生动的鱼在纸上,别无一物,令人感到满满是水,齐白石画一根枯枝横出,站立一只鸟,别无所有,令人感到围绕这鸟的是一个无垠的空间,和天地群星相接应,真是一片神境。
马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只上独坐垂钓的渔翁,他身体略前倾,全神贯注,或许此时正有鱼儿咬钩?由于钓者坐在船的一端,故尔船尾微微上翘。
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更突现出一个“独”字,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
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所以,美学家认为,“艺术家创造的形象是‘实’,引起我们的想象是‘虚’”(宗白华《美学散步》33页)。
虚在画上也具有“实”的意象。
这种巧妙地利用空白的艺术手法,中国画家称之为“计白当黑”,是中国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
《寒江独钓图》是一幅在艺术上成功地运用虚实结合,创造出意象境界的典范之作。
唐代诗人柳宗元有一首绝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马远艺术风格分析——从马远《踏歌图》、《寒江独钓图》为例谈起
世 人 将 梁 楷 的 《 墨 仙 人 图 》 视 为 减 笔 画 的 楷 模 泼 和 先 驱 是 有 道 理 的 , 其 实 , 马 远 的 《 江 独 钓 图 》 为 寒 丰 富 中 国 画 表 现 能 力 所 做 出 的 贡 献 同 样 是 不 容 忽 视 的 。 学 者 张 蔷 在 《 远 的 画 》 一 书 中 提 到 引起 我 们 注 马 意 的 两 点 :一 是 它 惜 墨 如 金 , 用 不 能 再 省 的 笔 墨 完 成 了塑 造 艺 术 形 象 的 任 务 , 概 括 了画 家 想 要 表 达 的那 种 意 境 。 二 是 它 从 创 作 实 践 方 面 提 出 了 虚 与 实 , 单 纯 与 丰 富 , 以 及 运 用 空 白等 绘 画 创 作 语 言 的 问题 。 而 这 些
《 歌 图 》 的 人 物 多 以简 洁 整 齐 的 笔 线 ,描 写 踏
长 长 的 平 行 宽 笔 ,或 大 片涂 墨 ,表达 了岩 石 在 雨 后 湿 润 和 反 光 强烈 的 感觉 。 ” 高 耸 的 山峰 暗 处 用 。
侧 锋 横 扫 , 明处 略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刮 刀 皴 , 用 笔势 猛 地 扎 下 ,一 刮 而 起 。远 峰 亦 用 刚 性 线 条 勾 出轮 廓 , 淡 色 墨 渲 染 ,色 墨 皆 不冲 击 刚 性 线 条 。 画法 似 李唐 晚 期 的 作 f 《 u 清溪 渔 隐 图 》 ,但 比李唐 的线 条 更 刚 硬 。用 笔
一
本 图 中 【 石 树 木 的 造 型 和 画 法 都 显 得 很 有 特 J J
色 , “ 壁 直下 , 而 不 见 其 脚 ” …式 的奇 峰 怪 石 绝
和在 下方 棱 角 方 硬 的 巨石 ,运 用 的大 斧 劈皴 可说 是 马远 创 造 的 最 典 型 的皴 法 。该 图 中 山用 笔雄 健 而 石 体棱 角 分 明 , 山峰 奇 峭 的鲜 明形 象 绝 非 全 依 自然 原 型 ,而 是 融 入 更 多 的想 象 和 艺 术 加 工 。 “皆则 硬 劲 健 , 干 脆 利 落 , 简 沽 清 新 , 笔 势 急 激 如 电 闪 雷
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
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寒江独钓图》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著名山水画作家马远的传世之作。
马远的山水画名声甚大,他与夏圭并称为南宋后期山水画的两大家。
马远还与李唐、刘松年、夏珪被合称为“南宋四大山水画家”。
马远的作品有《水图》、《踏歌图》、《远山柳岸图》等。
马远,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故治在今山西永济西),生长于钱塘(今浙江杭州)。
其曾祖马贲、祖父马兴祖、父亲马世荣、伯父马公显、兄马逵都是画院画家。
他秉承家学,专攻山水,光宗宁宗两朝官画院待诏。
师法李唐,又能独出新意。
作品遒劲严整,设色清润,秀丽精工。
马远作画,往往是以小见大的,可表现江天空旷之趣,故时人称“马半边”、“马一角”。
《寒江独钓图》就是最能够反映马远的绘画风格与技法之作。
马远在此图中摒弃了北宋以来定型的常见的“鸟瞰式”的全景构图法,而是采用了平视的角度,从而描绘出了一叶小舟飘浮于江面的图景;四周则是空茫一片,不多着笔,显示出江天之广阔、辽远。
《寒江独钓图》(局部)《寒江独钓图》在构图上非常具有创造性,令时人耳目一新,也显示了作者将大自然复杂的形态提炼成了单纯、简朴但却完整、真实之艺术作品的深厚功力。
此《寒江独钓图》在我国的绘画史上素来负有盛名,为后人所喜爱。
《寒江独钓图》中有老翁垂纶,以孤舟泛水,仅以简单几笔反而令我们觉得江水更为浩渺,江面显得寒意阵阵。
其留白之处显示出一种语言难以表述之意趣,而这些都是画家抒发自己体会到的心灵与自然触碰后的感悟。
在手法上,则是虚实融合营造出画面气氛,使画面有了空间感、深远度。
这正是在寥寥几笔中呈现实物,在不丰富的画面当中突现情景。
《寒江独钓图》(局部)马远善画山水,在平衡排布与画面呼应中灵活运用“计白当黑”手法,虚实强烈,用“白”衬托物,承载意境,以“残山剩水”的艺术风格闻名。
马远绘画当中的斧劈皴法独树一帜,笔法精炼,线条硬劲,意境清远深邃,阐释着南宋山水画的时代韵味。
空白的利用,是中国画构图的一大特色。
(完整版)与舟有关的古诗二首《江雪》《题秋江独钓图》对比赏析
点 评
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唐 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世称“柳河东”。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代 表作有《江雪》、《渔翁》等。
诗句解读
诗中环境——寒冷凄凉 诗中心情——孤独寂寞 诗中精神——顽强不屈
历代诗人无不对《江雪》这首诗 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 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 天雪景图。
《寒江独钓图》(宋·马远)
02 题秋江独钓图【清】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戴着一顶斗笠披着一件蓑衣坐在一只小船上, 译
一丈长的渔线一寸长的鱼钩;
文
高声唱一首渔歌喝一樽酒, 一个人在这秋天的江上独自垂钓。
王士祯
王士祯,字子真,号渔洋山人,世称王 渔洋。 清初杰出的诗人、文学家。博学好古, 又能鉴别书画,诗论创“神韵”说,于 后世影响深远。
诗句解读
诗中环境——秋意浓浓 诗中心情——孤独寂寞 诗中精神——悠然自得
江雪
描写冬天 泛舟钓鱼 孤独苦得
—《江雪》《题秋江独钓图》诗二首鉴赏—
“舟”即船,常用的词语有: 轻舟、一叶扁舟等
有不少古诗写到了“舟”
《江雪》
【唐】柳宗元
《题秋江独钓图》
【清】王士祯
江雪 01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许多山岭都看不到一只飞鸟,
译
条条道路上都见不到人走动留下的脚印。
文
孤单单的小船上,有个身披蓑衣头截斗笠的老渔翁, 独自一人冒着满天飞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浅析《寒江独钓图》的留白之美13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 毕业论文题目:浅析《寒江独钓图》的留白之美指导教师:张群姓名:李信专业:美术教育系准考证号:020*********2017年10 月16 日内容提要古代中国画无论是水墨写意还是工笔重彩都不单单只是在纸上绘满的,在画面中也留有大量的空白,我们一般称之为留白。
在国画里留白不是作为一张空白的纸,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是构成完整画面的一部分。
这种留白是中国绘画语境中的一种方法和形态,它也是艺术家创作和人们欣赏时联想的一种空间媒介,更是中国画艺术所特有的风格形式。
中国画的留白,是经过了艺术性与审美性的有机结合才使画作达到以虚衬实、虚实相生的致高境界,并且通过有形与无形的对比,充分运用了充满感情和韵律的线条,组成了直观概括的视觉形象。
马远的山水画,布局简约,水墨沧桑,意境深远。
他的《寒江独钓图》巧妙地运用“留白”赋予了作品诗一般深远的意境,充分体现了中国画“留白”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留白《寒江独钓图》意境目录一、序言 (4)二、中国画中留白的艺术 (4)(一)留白的构图布局效果 (4)(二)画面上留白的二种基本表现手法 (4)三、马远绘画中的留白审美意境 (5)四、《寒江独钓图》中的留白 (6)(一)构图之美 (6)(二)意境之美 (6)五、总结 (7)参考文献 (8)浅析《寒江独钓图》的留白之美一、序言中国画是非常重视形式美的,所以在构图上提出要“惨淡经营”,苦心构思,所以形式美的法则,在构图理论中是非常重要的。
而留白,则是构成形式美的比较重要的一块内容。
“留白”说是画中之画,一点也不为过,它是整个作品中空灵妙境的关键。
“留白”不仅在画面上增强了美的魅力,而且在画面中还有鲜明的、强烈的表现性,使整个画面得到了一种净化。
中国画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是“留白”对意境的表现,而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就很好地利用了留白来进行构图。
马远是一位艺术禀赋很高的画家, 当李唐画风盛行画院的时候,他就将李唐新创的技法融入到自己的创作当中, 并结合自己对生活的所见所感,进行大胆的改革尝试,把李唐的局部构图变得更加的简洁生动。
中外美术史作品分析
中外美术史作品分析作品分析中国1.赏析董源的《潇湘图》《潇湘图》是五代画家董源的代表作,以横幅形式描绘江南山丘、沙岸、江河纵横的秀美景色,表现了南方的山势平缓、烟雨朦胧、淡然天成的艺术境界。
山头丛林杂树以水墨点染,平沙坡岸间以披麻皴擦描绘而成,开卷处有两位宫装女子并立,滩头列有五人击鼓奏乐,江面舟中有朱衣贵族端坐,后段近岸处有人拉网捕鱼,山水皆以花青运墨点染,平淡幽深,生动地表现出江南气候湿润,烟雨迷蒙的特色。
人物以细笔重彩描绘,神采历历俱足,是董源的传世名作。
2.赏析八大山人的《孔雀牡丹图》《孔雀牡丹图》画了两只空气立于头重脚轻的卵石顶端。
作者于图中画形貌丑陋、白眼向天的孔雀,尾拖翎毛三支,站于不稳的石土之上,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往往从立意、构图和题诗方面表达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悲愤凄凉的心境。
同时宣泄着他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在该幅作品中八大山人借用两只丑陋的孔雀、题诗及其独具风格的落款,通过诗画结合,嘲笑了哪些唯命是从的奴才,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3.赏析《霍去病墓石雕》霍去病是西汉汉武帝时的名将,因有战功,封为骠骑大将军,死后陪葬武帝茂陵旁,有大型石雕散置墓旁,以作纪念。
《霍去病墓石雕》多是根据原石自然形态、运用圆雕、浮雕、线刻等手法雕刻而成。
浑厚深沉,粗放豪迈,简称传神。
代表作品有“马踏匈奴”“伏虎”“跃马”等。
石雕散置于封土之上,远望如山石,近看神态十足,是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石雕艺术精品。
4.赏析帛画《人物龙凤图》这是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发现的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作品之一。
此画表现楚国贵族妇女祈祷飞腾的龙凤引导她的灵魂登天升仙的场景。
此画主要采用墨线勾描的表现手法,线条运转有节奏韵律感,用色单纯。
黑白块的对比,点、线、面的结合,使形象有一定的重量感。
此画以墨线勾画,可以认为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中国线描人物的传统风格并达到了较高水平。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思_全诗赏析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出自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柳宗元的,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
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
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
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
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这首诗大约作于谪居永州时期。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
粗看起来,这像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画: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
但仔细品味,这洁、静、寒凉的画面却是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
首先,它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
单就诗的字面来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绘的重心,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
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
“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远离尘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
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于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还嫌意兴不足,又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远处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
往日沸腾喧闹,处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何这般死寂呢?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千山,遮蔽了万径。
鸟不飞,人不行。
冰雪送来的寒冷制造了一个白皑皑,冷清清的世界。
马远《寒江独钓图》渔父形象的图像史分析
2019年第1期(总第172期)㊀㊀㊀㊀㊀㊀黑龙江社会科学SocialSciencesInHeilongjiang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1ꎬ2019㊀㊀㊀㊀㊀㊀㊀㊀General.No.172马远«寒江独钓图»渔父形象的图像史分析宋㊀奕㊀璇(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ꎬ北京100024)摘㊀要:渔父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突出的文化符号ꎮ传统渔父图像ꎬ要么将其塑造为安闲自适㊁与世无争㊁逍遥天地的高人形象ꎬ要么对其辛勤劳作或渔舟唱晚等生活场景进行描绘ꎮ这些形象的源头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的«庄子 渔父»«楚辞 渔父»ꎬ至南宋以前的渔隐图大多都展现了这样的形象ꎮ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则不同ꎬ通过对平远视角与边角式构图的独特运用㊁对人物形象的着意凸显㊁对现实生活场景的超越ꎬ成功塑造出一个充满抵抗姿态㊁孤傲寂寥㊁遗世独立的 另类渔父 形象ꎮ这里的渔父图像既不是日常生活中真实的渔父形象ꎬ也不再是安闲自适㊁循道而为的顺应者形象ꎬ堪称 渔父图像史 上的重要转折点ꎮ两宋之际ꎬ文化由外在转向内在ꎬ渔父形象的转变可以看作是南宋文化内转化的表现ꎮ马远«寒江独钓图»中ꎬ 边角山水 是对政权屈辱㊁山河破碎的政治隐喻ꎬ 独钓寒江 是在新儒学观念影响下发明本心的思想外显ꎬ对渔父这一心灵意象的塑造是画家内心意识觉醒㊁艺术自律性觉醒的体现ꎮ马远«寒江独钓图»中渔父形象的独特表达ꎬ体现出南宋时期政治命运㊁思想观念和艺术本体的三重变革ꎮ关键词:南宋ꎻ马远ꎻ«寒江独钓图»ꎻ渔父形象ꎻ图像史ꎻ内转化中图分类号:J209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7-4937(2019)01-0125-06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元明清题画诗文图关系的演变 (17YJAZH082)作者简介:宋奕璇ꎬ1995年生ꎬ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ꎮ㊀㊀马远是南宋时期最重要的画家之一ꎬ他的画作堪称南宋艺术和审美领域的巅峰ꎬ是南宋历史文化和文人心态与情趣变化的一个缩影ꎮ20世纪以来ꎬ西方出现了 以图证史 的研究方法ꎬ运用这种研究方法ꎬ对发掘中国传统艺术资源ꎬ理解中国古代士人的思想和精神状态都是很有帮助的ꎮ本文拟以马远«寒江独钓图»中的渔父形象为例ꎬ梳理艺术史中渔父形象的表达方式与发展脉络ꎬ并从视觉形象和思想观念的角度ꎬ希图发掘马远渔父形象的独特性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源流和历史内涵ꎮ㊀㊀一㊁传统渔父形象的流变渔父形象因其蕴含的隐逸意味ꎬ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反复吟咏和描绘的母题ꎬ体现出文人画家内心深处的渔父情结ꎬ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被赋予不同的内涵ꎮ渔父形象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庄子 渔父»和«楚辞 渔父»ꎬ这两篇文章都为渔父形象勾勒出一个睿智通达㊁自由闲适㊁听任自然的初始轮廓ꎬ同时也为历代渔隐题材文艺作品中的渔父形象奠定了基调ꎮ有学者指出: «渔父»中有两个文化原型或者说母题ꎬ贯穿了整部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是清浊之辩ꎬ二是渔父意象ꎮ [1]所谓清浊之辩ꎬ是指«楚辞 渔父»中呈现出的两种人生境界ꎬ一种是屈原的 举世皆浊我独清ꎬ众人皆醉我独醒ꎬ是以见放 的道德境界ꎬ另一种是 沧浪之水清兮ꎬ可以濯吾缨ꎻ沧浪之水浊兮ꎬ可以濯吾足 的自然境界ꎬ由此也形成了中国文化中入世与出世两种价值选择的冲突ꎮ所谓渔父意象ꎬ即是指«庄子 渔父»与«楚辞 渔父»中的渔父形象是后世文学与绘画中渔父母题的基本原型ꎬ成为触发文人情思墨韵的精神图式和文化原型[2]ꎮ魏晋南北朝时期ꎬ儒家思想衰微㊁玄学兴起㊁佛教进入中国ꎬ少数民族入侵与汉帝国的崩溃使得人们无法从外部世界获得安全感ꎬ转而开始追521求心灵的自由ꎮ渔父形象正是以闲适㊁放达的姿态ꎬ契合了人们的心灵诉求ꎬ成为借以抒发情志的载体ꎮ正如宗白华先生指出的: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史上最混乱㊁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ꎬ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㊁极解放㊁最富于智慧㊁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ꎬ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ꎮ [3]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ꎬ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ꎬ描绘出一个具有自然意味的世外桃源ꎮ显然ꎬ陶渊明借用误入桃花源这一行为隐喻了渔父为隐者这一母题ꎮ然而陶渊明笔下的渔父形象ꎬ并没有以劝诫者和与世推移 的高人形象自居ꎬ而只是一位刚刚由尘世者转变来的隐者ꎮ陶渊明笔下的武陵渔父与传统渔父之间的差异ꎬ反映了渔父形象在流传过程中的变迁ꎮ陶渊明所塑造的渔父形象对中国古代绘画创作影响极深ꎬ武陵渔父误入的世外桃源成为隐士的理想目的地ꎬ也成为诸多画家描绘渔隐生活的源泉ꎮ美术史上有文献记载的渔父图像正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之际ꎬ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借渔父形象来表达自己隐逸情怀的绘画作品ꎬ一些著名画家如东晋戴逵㊁史道硕等均有 渔父图 传世ꎬ«贞观公私画史»则记载南朝史艺曾作有«屈原渔父图»ꎬ南朝宗炳 画山水以卧游 时塑造的也多是闲适豁达的渔父形象ꎮ自此ꎬ渔父遂成为历代画家所钟爱的形象ꎮ隋唐时期ꎬ随着山水画的逐渐成熟ꎬ渔父形象得到进一步的表达ꎬ王维和李思训即均创作有渔父图ꎮ被董其昌推崇为 南宗之祖 的王维ꎬ晚年时期正如他笔下的渔父一般过着隐居的生活ꎬ虽然其«摩诘寒江独钓»未能存世ꎬ但其名作«辋川图»中的渔父形象却因在中国绘画史中留下深刻影响而为人称道ꎮ无独有偶ꎬ诗人张志和也对渔父形象情有独钟ꎬ张彦远称其: 书迹狂逸ꎬ自为渔歌ꎬ便画之ꎬ甚有逸思ꎮ [4]五代时期的隐士荆浩也作有多幅渔父图ꎬ并在«笔法记»中阐述了渔父的绘画方法ꎮ除此之外ꎬ隋唐五代时期的画史中还有一些关于渔父形象作品的记载ꎬ如赵干«江行初雪图»㊁董源«雪浦待渡图»«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㊁关仝«山溪待渡图»㊁卫贤«春江钓叟图»等ꎬ不胜枚举ꎮ这一时期的渔父图像ꎬ大多仍延续了前代闲适自得㊁归隐山水的形象ꎮ北宋时期ꎬ渔父图出现的频率和数量更甚于前代ꎮ这一时期ꎬ士人地位空前提高ꎬ甚至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 ꎻ文人成了社会的主导力量ꎬ文人的意识形态成了全社会的意识形态ꎮ北宋时期的儒学广泛吸收了佛教特别是禅宗的心性观思想ꎬ形成了儒家自身的修身理念ꎬ这一理念对格物致知的强调ꎬ使山水画创作呈现出空前繁荣的面貌(中国画论一直以来都强调 画山水 与 游山水 的关联ꎬ及其开辟出的儒家知识分子修身之路)[5]ꎬ渔父图的描绘也随之增多ꎮ时人宋迪曾总结其时代的八种山水画主题ꎬ其中关于渔父图的就有两种ꎬ即 远浦帆归 和 渔村落照 ꎮ从这两种主题中ꎬ我们不难发现ꎬ北宋时期的山水画题材多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ꎬ如行旅㊁游乐㊁寻幽㊁渔樵等ꎬ所描绘的渔父图也大多是对于自然山水和山居生活的写实ꎬ其中的隐逸意味并不明显ꎮ正如郭熙所言 丘园养素ꎬ所常处也ꎻ泉石啸傲ꎬ所常乐也ꎻ渔樵隐逸ꎬ所常适也ꎻ猿鹤飞鸣ꎬ所常亲也 [6]ꎬ伴渔樵和游田园㊁观泉石㊁戏猿鹤等并无差别ꎬ皆是淡泊心志的日常修身活动ꎮ许道宁«渔父图»«雪溪渔父图»㊁王诜«渔村小雪图»㊁赵佶«雪山归棹图»等ꎬ都以描绘现实生活中的渔父活动为题材ꎬ或表现渔父艰辛劳作之情状ꎬ或表现渔父归舟唱晚之愉悦ꎮ这些对于生活的生动描摹已不同于前代渔父图所表达的隐逸主题ꎬ而是在表达 观物取象ꎬ虚己游世 的修身精神ꎮ㊀㊀二㊁«寒江独钓图»中的另类渔父综观南宋以前的渔父图ꎬ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ꎮ一是描绘现实生活中的渔父形象ꎬ画面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或表现渔父打鱼为生的辛勤劳作ꎬ即渔樵之苦ꎬ寄托画家对渔父的同情与慨叹之情ꎻ或表现渔父休憩归舟的美好景象ꎬ即渔舟之乐ꎬ抒发画家对渔父悠然自得㊁散淡自由的生活的向往ꎮ二是画家以渔父自比ꎬ画面中的渔父多以垂钓泛舟的文人形象出现ꎬ用以寄托文人的情怀襟抱ꎬ表达旷达自适㊁潇洒淡泊之志ꎮ但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中的渔父形象ꎬ显然迥异于前代传统渔父形象的表达ꎬ既不是日常生活中 渔樵苦 或者 渔隐乐 的真实的渔父形象ꎬ也不是安闲自适㊁循道而为的文人形象ꎬ而是一个充满抵抗姿态621的孤傲寂寥㊁遗世独立的 另类 形象ꎮ这一形象的独特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来分析:从写实到写意㊁从山水之繁到山水之简㊁从群体到个人ꎮ传统的山水画大多以写实为主ꎬ着重于描绘现实生活中的场景ꎬ以期尽可能地还原现实ꎮ传统的渔父图中ꎬ渔父往往处于舒适宜人的环境之中ꎬ周围景象大多是桃红柳绿㊁碧水青山㊁村居屋舍㊁溪水小桥ꎬ充满了亲切质朴的生活气息ꎬ而马远此图中的渔父则置身于萧索寒冷㊁无边无际的江水中ꎮ关于图中所绘之景究竟是实景还是虚景ꎬ学界一直存在争议ꎮ清代诗人王尧衢就曾质疑说: 江寒而鱼伏ꎬ岂钓之可得?彼老翁独何为稳坐孤舟风雪中乎?世态寒冷ꎬ宦情孤冷ꎬ如钓寒江之鱼ꎬ终无所得ꎮ子厚以自寓也ꎮ [7]渔父独自在天寒地冻的江面上垂钓ꎬ似乎有悖于常理ꎻ又有人根据史料记载和地理特征ꎬ指出永州地区气候温暖湿润ꎬ极少下雪[8]ꎮ朱良志先生论及此画时ꎬ认为独钓寒江的渔父ꎬ其意并不在垂钓ꎬ而只不过是为躲过人世的风烟ꎮ寒江独钓旨在获得一种精神的自救ꎮ从马远这幅作品中那位钓叟全神贯注的神情中ꎬ我们可以知道ꎬ他的心里哪还会有世事的风云ꎮ艺术家看重渔父的生活ꎬ重在优游回环的心灵境界 [9]ꎮ由此便不难看出ꎬ马远此画并非再现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垂钓场景ꎬ而是旨在写意山水精神的自由表达ꎬ正如郭熙所说的: 山水以山为面ꎬ以亭榭为眉目ꎬ以渔钓为精神ꎮ [10]这里的渔父图像突破了渔父的人物形象ꎬ或曰 物象 ꎬ而融入了高洁傲岸㊁不屈流俗的渔父精神ꎮ正如其题目所表达的ꎬ马远在«寒江独钓图»中致力于营造 寒 与 独 的意境氛围ꎬ画面形象极为简练ꎬ渔父㊁钓竿㊁孤舟㊁水波ꎬ简洁的物象烘托出萧索淡泊㊁寒冷孤寂的意境ꎮ这种于有限之中见无限㊁于空灵之中见充实的画意ꎬ恰与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ꎬ万径人踪灭ꎮ孤舟蓑笠翁ꎬ独钓寒江雪 的诗意相契合ꎮ北宋中期以前ꎬ山水画在构图方面多是以表现自然山水为主的全景式构图ꎬ内容全面而繁复ꎬ重在描摹外在自然的客观物象ꎬ而马远独创的边角式构图则迥异于前代ꎮ他摒弃了北宋时期的全景山水构图ꎬ其画面大多从全景中截取山水的局部ꎬ置于画面边角ꎬ描绘山之一角㊁水之一涯ꎬ故有 马一角 之称ꎮ明人曾评论其构图说: 全境不多ꎬ其中小幅或峭峰直上ꎬ而不见其顶ꎻ或绝壁而下ꎬ而不见其脚ꎻ或近山参天ꎬ而远山则低ꎻ或孤舟泛月ꎬ而一人独坐ꎮ [11]这种以边角之景取代全景㊁以残山剩水取代大山大水ꎬ反而给人以无穷之趣㊁不尽之意ꎮ这种边角式构图在«寒江独钓图»中体现得尤为充分:画面四周不着墨迹ꎬ仅有寥寥几笔线条勾勒ꎬ渲染出孤舟漾起的水波ꎬ将江面中水的流动感体现得十分到位ꎮ马远常常在画面中留下大面积空白ꎬ却体现出 言有尽而意无穷 的玄妙意趣ꎮ这种留白并非随意为之ꎬ而是自有其章法:既是顾恺之«论画»中的 置陈布势 [12]卷五ꎬ92ꎬ也是谢赫 绘画六法 中所称道的 经营位置 [13]ꎮ张彦远曾言: 凡画山水ꎬ意在笔先ꎮ远则取其势ꎬ近则取其质ꎮ [12]卷一ꎬ24马远匠心独具的留白之法ꎬ营造出一种江面浩渺㊁空旷冷寂的意境ꎬ更凸显出 寒 与 独 的意味ꎮ从人物形象塑造的方面来看ꎬ«寒江独钓图»画面中的人物被置于突出位置 渔父成了画面的中心ꎮ可见画家在着意凸显人的分量ꎬ这与以前的 点景小人 式绘画传统极为不同ꎮ现存世最早的山水卷轴画 展子虔«游春图»中ꎬ点缀着各式各样的人物:或泛舟于江渚之上ꎬ或漫步于山林之间ꎬ或沉思于树下岸边ꎬ或策马于山间小路ꎬ如此种种不一而足ꎬ然而人物皆是作为山水的点缀出现的ꎮ到了隋唐五代时期ꎬ山水画中的 点景小人 更为常见ꎬ这在李思训㊁李昭道父子二人的作品中多有体现ꎮ到北宋时期ꎬ 点景小人 模式更为突出并陷入程式化的窠臼[14]:画面中的 点景小人 通常被置于构图中心之外ꎬ从属于山水自然ꎬ只有依附性地位ꎮ马远«寒江独钓图»中渔父形象的塑造ꎬ可谓对 点景小人 程式的一次创新性突破:独钓于寒江中的渔父成了画面的中心ꎬ且极为简洁的画面中别无他物ꎻ人物不再作为山水自然的依附形象ꎬ从而彰显出独立性与自足性ꎮ这种对 点景小人 人物造型程式的突破ꎬ突出了人物的存在ꎬ打破了山水画与人物画的界限ꎬ是画家自我意识和心性的体现ꎮ于是从南宋开始ꎬ渔父图像普遍表现为单人形象ꎬ形成了 一人㊁一船㊁一水㊁一竿㊁一线 的渔父图式ꎻ这种渔父图式既是对南宋以前渔父图像的超越与突721破ꎬ又为元代傲视一切㊁遗世独立的渔父形象的塑造做了铺垫ꎮ因此可以说ꎬ马远«寒江独钓图»中渔父形象的塑造ꎬ是 渔父图像史 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ꎮ从视觉形象方面看ꎬ画面中独自一人往来于天地间的渔父ꎬ已迥然相异于南宋以前的闲适自足㊁委运任化的顺应者形象:既不像«庄子 渔父»«楚辞 渔父»中那般明哲保身ꎬ也不像张志和笔下的渔父那样安闲惬意ꎬ而是表现为孤傲峭拔㊁冷峻沉默的形象ꎮ从思想观念方面看ꎬ渔父形象正是画家心灵的图景化表达ꎬ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言的: 从北宋前期经后期过渡到南宋ꎬ 无我之境 便逐渐向 有我之境 推移ꎮ [15]169㊀㊀三㊁以图证史:从渔父形象看南宋之变20世纪以来ꎬ西方出现了 以图证史 的学术研究方法ꎬ在其对中国艺术史的研究中ꎬ也有许多以图像分析观照历史发展及转变的案例ꎬ如高居翰的«隔江山色:元代绘画»«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㊁石守谦的«移动的桃花源:东亚世界中的山水画»㊁柯律格的«长物:早期现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社会状况»«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㊁毕嘉珍的«墨梅:一种文人画题材的形成»等著作ꎬ都是以图像分析切入历史叙述的典型代表ꎮ这种史学研究方法对发掘中国传统艺术资源㊁理解中国古代艺术精神ꎬ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ꎮ而渔父图作为中国艺术史中的重要题材ꎬ同样是运用 以图证史 这一研究方法的极佳切入点ꎮ渔父形象作为中国山水画史的一个审美原型ꎬ经历了自先秦㊁魏晋㊁隋唐直至宋元时期的变化ꎬ经历了中国古代绘画由写实到写意㊁由山水之繁到山水之简㊁由描绘群体到侧重个人的演变过程ꎮ纵然 笔墨当随时代 ꎬ作为独特笔墨样式的渔父形象也随时代而变ꎬ在不同时代体现出其差异性与独特性ꎬ然而渔父形象这一文化母题的艺术表达从未间断ꎬ有学者将其称之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 渔父图像谱系 [2]ꎮ可以说ꎬ 渔父 是中国古代艺术乃至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见证人ꎬ追随 渔父 的脚步ꎬ能够探索出中国艺术史研究与书写的更多可能ꎮ通过前文的研究可以看出ꎬ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中的渔父形象是 渔父图像谱系 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这里的渔父形象不像南宋以前渔父图像传达了隐逸悠游的生活态度ꎬ而体现为孤傲高洁㊁不媚流俗的另类形象ꎬ同时又为元明时期渔父图像的表达开拓了崭新的空间ꎮ那么ꎬ南宋时期渔父图像的独特表达能够反映出艺术史和思想史上怎样的变化?从北宋到南宋的历史变革问题ꎬ是众多历史学家与艺术史家关注和探讨的焦点问题ꎬ中国山水画史上曾流传 北宋之道在自然ꎬ南宋之道在内心 的说法ꎻ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学界ꎬ学者们普遍注意到了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型问题ꎬ并认为南宋文化转向了内在化ꎮ艺术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很早ꎬ在20世纪中期ꎬ高居翰先生就曾指出南宋艺术的内在化倾向: 宋代不同于唐代的外向扩张ꎬ宋代文化是内向的ꎮ 其养分来自内部 北宋后期出现的复古思潮ꎬ一变而为南宋艺术的主要成分ꎮ [16]由此可见ꎬ唐宋文化的差异导致南宋艺术转向了内在化ꎬ游牧民族政权对两宋的侵扰使其与唐代有着迥然不同的文化气质ꎬ而南宋时期偏安一隅的政权对整个文化形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ꎮ后来ꎬ高居翰又进一步论证了南宋艺术的内向化问题: 隐居自然有若神话:或徜徉山间以求诗情ꎬ或驻足山道以赏景观ꎬ或聆听山籁以味内心ꎬ或归返山居以求宁静ꎮ这一切我谓之诗意之旅ꎬ此不惟中国诗歌所独有ꎬ也为中国绘画之主题ꎮ [17]另一位著名海外汉学家迈克 苏立文(MichaelSullivan)也曾注意到两宋之际的这种转变ꎬ并以 达于写实再放弃写实 来总结山水画由北宋到南宋的风格之变ꎮ美国华裔学者刘子健先生通过比较北宋与南宋的文化形态ꎬ得出 北宋的特征是外向ꎬ南宋的特征是内向 [18]10的结论ꎬ并进一步阐述道: 十一世纪的北宋精英文化是向外扩张的ꎬ其乐观精神使新方向得以开拓ꎬ新特征也得以呈现ꎬ北宋因此而繁荣昌盛ꎮ相反ꎬ十二世纪的南宋精英文化倾向于自身社会的延续和坚守ꎬ倾向于回顾与内省ꎮ与往昔相比ꎬ南宋文化偏于精致而审慎ꎬ以至于悲观ꎮ [18]23-25可见ꎬ刘子健对内在化转向问题的关注已不仅仅停留在绘画或曰艺术层面ꎬ而是从整个南宋文化的广阔视角进行观察ꎮ南宋文化的内在化转向与当时的政治821状况㊁思想观念㊁艺术环境等诸多因素有着相互交织的复杂关系ꎬ而南宋时期渔父图像的风格之变则可以视为宏观文化转型中的一个微观体现ꎮ归结起来ꎬ马远渔父图像的独特表达能够体现出南宋的三重历史之变ꎮ首先ꎬ是政治命运之变ꎮ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ꎬ赵构称帝ꎬ迁都临安ꎬ建立南宋ꎮ南宋王朝偏安一隅ꎬ曾经的大好河山成为乌托邦式的幻象ꎮ面对山河破碎㊁国土沦丧的现状ꎬ画家只好借助笔墨表达内心的苦痛ꎮ这种苦痛既包含着对南宋屈辱政权的慨叹ꎬ也包含着对昔日祖国统一时期繁华景象的追忆和眷恋ꎮ正如李泽厚所言: 悲凉的命运ꎬ加上悲情的国土ꎬ成为一部令人肝肠断裂的悲剧ꎮ [15]171南宋画家在其作品中传达出了广阔的民族时代与个体的心灵生命相互作用而引发的悲情ꎮ面对南宋的残山剩水ꎬ画家们失去了可以寻道的外部自然ꎬ不得不求道于内心ꎬ以绘画来表达对心性的感悟ꎮ清人徐沁«明画录»曾记载:有言马远㊁夏圭者ꎬ(郭)纯辄斥之曰: 是残山剩水ꎬ宋偏安之物也ꎮ [19]明人汪珂玉在«珊瑚网 题马远鹤荒山水图»中评述说: 评画者谓远多残山剩水ꎬ不过南渡偏安风景耳ꎬ又称 马一角 ꎮ 可见ꎬ马远的边角式构图模式不仅是新画风的开拓ꎬ而且也是亡国之痛的表达ꎬ也即暗含了一种政治隐喻ꎮ南宋画坛自始至终都在经历内在转向的过程 绘画从描绘生活世界转向描绘心灵空间ꎬ一方面是因为现实世界中的失落感ꎬ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画家对残山剩水抱有政治寄托ꎮ而马远作为一名宫廷画家ꎬ他所创作的渔父图则更为深刻地表达了艺术家对国家破碎㊁山河不复的悲叹ꎮ其次ꎬ是思想观念之变ꎮ两宋之际艺术表达的变化是其哲学观念变化的体现ꎮ北宋时期ꎬ理学盛行ꎬ人物以 二程 为代表ꎮ程颢认为天地万物与人同体ꎬ我即物ꎬ物即我ꎬ物我无分ꎬ物我一体ꎮ程颐则认为天地间唯有一 理 长存ꎬ若想穷理ꎬ必须格物致知ꎮ这种 格物穷理 崇理图真 的思想观念不仅在社会生活中形成风尚ꎬ同时也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ꎮ这一点可以在北宋山水画的发展流变中找到明证ꎬ李成㊁范宽㊁郭熙等人的全景山水画作即是从宏观上把握自然之理的代表ꎮ苏轼认为ꎬ作画不仅要画出 常形 ꎬ更要使常形背后蕴含的常理彰显出来ꎮ他曾在«净因院画记»中写道: 余尝论画ꎬ以为人禽宫室器用ꎬ皆有常形ꎻ至于山石竹木㊁水波烟云ꎬ虽无常形而有常理 世之工人ꎬ或能曲画其形ꎻ而至于其理ꎬ非高人逸士不能辨ꎮ 也即ꎬ作画不仅是复制一个外部形状ꎬ而且要把握其内在的组织原理ꎮ北宋的理学在南宋中后期发展为以朱熹为代表的 新儒学 和以陆九渊为代表的 心学 ꎬ强调自内而外发明本心ꎮ受其影响ꎬ画家不再致力于求道于外部自然ꎬ而是更加注重内在的审慎自省和内心的表达ꎮ刘松年的 西湖小景 ㊁夏圭的 空潭泻春 ꎬ乃至马远的«寒江独钓图»都是南宋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体现ꎮ就其观照自然的方式而言ꎬ与北宋画家包容天下的远望不同ꎬ南宋画家选择了近观细察的方式ꎬ一山一水㊁一丘一壑都是画家自身情感与思想的寄托ꎮ最后ꎬ是艺术本体之变ꎮ南宋时期ꎬ艺术的自律性开始觉醒ꎬ逐步由 图真 叙事 转向 写意 抒情 ꎬ由外部再现转向内心表现ꎮ南宋时期是中国山水画艺术发生转变的重要阶段ꎬ明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曾说道: 山水ꎬ大小李(李思训㊁李昭道父子)一变也ꎻ荆关董巨又一变也ꎻ刘李马夏又一变也ꎮ 南宋山水画不仅在构图㊁章法㊁笔墨方面发生了变化ꎬ更为重要的是画家自我意识发生了变化:抛弃了北宋时期 上留天㊁下留地 的全景式构图模式ꎬ而以简洁纯粹的偏角式构图取而代之ꎮ如果说范宽是试图在雄厚沉稳㊁枯树用笔中师法造化㊁体察自然ꎬ那么李唐则已经开始在笔力纵横㊁苍劲水墨中探索内心的表达ꎬ而马远则以简㊁逸的笔墨成功塑造出荒寒惨淡的心灵意象ꎮ如果说他的«踏歌图»是通过对近郊农家生活的外在描绘表达闲适自得的笔墨情趣ꎬ那么他的«寒江独钓图»则完全是对内在心灵的诗意求索ꎮ在这幅画中ꎬ马远放弃了北宋山水画中雄浑阔大的盛景ꎬ而是通过独钓的细节反映出画家个人敏感的心绪ꎮ此时的马远已将目光完全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ꎬ这幅边角之景已不再是对垂钓情景的再现ꎬ而是对画家自我意识与内心之道的表现ꎮ结㊀语马远的«寒江独钓图»ꎬ堪称中国美术史上山921。
人生需要留白
人生需要留白留白,是指艺术家在书画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
在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只有一叶扁舟漂浮水面,一个渔翁坐船上独自垂钓,四周除了寥寥几笔微波,几乎全为空白。
而正是这一“空白”,有力地衬托出了江面特有的空旷浩渺、寒意袭人的气氛,这反而更加集中地刻画出了渔翁凝神贯注于一线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驰骋想象的余地。
这就是留白的魅力。
书画艺术讲究留白,人生也需要留白。
有人说,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
而如果想生存和生活得更好些,就得凡事都留有余地。
一个人思考越少,话就越多。
而言多必失,也易伤人。
我们只要略作观察,就会发现,在与人相处时,最受欢迎的人,往往是愿意充当听众角色者。
生活的经验是,没有人乐与话多者深交。
不过,有的人却偏爱卖弄小聪明,在与人交谈时无故频抢他人话头,甚至为了撑面子,而喜欢在人前说大话狠话过头话——全是些只为“过把嘴瘾”而不中用的话。
俗话说: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
通常,话少之人,他的话都比较有分量。
雄鸡一声天下白,而麻雀不停不休地叽叽喳喳却只会惹人厌。
是的,人在许多时候,还是少说为贵,沉默是金。
人生总是忙闲交替着的,但遇事时得悠着点,只有从容应对,才能不乱方寸。
可有的人对事太过于执着,甚至拼着命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于是就带来了不良后果。
还是黄炎培先生说得好:“事繁勿慌,事闲勿荒。
”法国人甚至认为,慢就是美。
正确的态度应是,凡事来时,如无事时镇定、理性,不选择逃避,努力把事做好;事情终究是会过去的,但不要事情过去了,还将其放在心上,而是要清空一下心,了心自了事,还心里一片海阔天空,正所谓“事来心始现,事去心随空”。
心,不要总是被事塞得满满当当的。
一个人在为工作而谋,为前程而谋时,保持几分淡定尤为重要。
刻意追求辉煌的人,往往不能如愿,而乐意过平常生活的人,却能获得幸福。
面对很实在的生活,虚荣心不要太重, 欲望不宜太多,期望值不可太高,以免将来无法兑现而徒发“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感慨。
马远《寒江独钓图》:孤寂时是清欢,独处间有静好
马远《寒江独钓图》:孤寂时是清欢,独处间有静好拾画笔记寥寥几笔,以淳朴的中国线条勾勒描绘着一个纯粹的独属于孤独生命的时刻,这就是马远的《寒江独钓图》。
《寒江独钓图》其实并没有太多我们常以为的马远的“痕迹”,或许这样的创作才是真正属于心境的。
孤舟上独坐的渔父,哪里是在钓鱼,只不过是在风波喧嚣中寻找一处可以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在这空间中让自己独处罢了。
每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刻,孤独的情绪从来就不是坏事。
唯有真正与孤独相伴,接受孤独,乐在孤独,方能心无挂碍。
孤独的时候,寻一个地方独处片刻。
在独处中与自己进行一次生命的清谈,这也正是读马远《寒江独钓图》的生命观照。
马远《寒江独钓图》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的这首诗,大概是儿时最熟悉的一首诗了。
以前,总觉得诗的前两句才是最美的。
漫天的雪花飞舞,山林中寂静一片,没有鸟的鸣叫,亦没有人行的踪迹。
仿佛这就是一个与世隔绝的静美世界。
儿时所生活的故土,每年的冬季都会下一场漫长而厚重的雪,村子依着一片小树林。
雪后也常常会到林子里去玩耍,大概也因此对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意有着切身的体会罢。
及至成年,才懂得,揭示生命真理的是诗的后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马远,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
其中,马远和夏圭以其创造性的构图被人称之为“马一角”、“夏半边”。
画风也相比北宋的山水多了些“温婉清丽”。
若要论对国外,特别是日本绘画影响最大的中国画家,当属“马夏”。
但凡西方人谈及心目中的中国画印象,可能更直接的参照就是马远和夏圭的画作。
早些年读到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时,并不是特别喜欢,觉得这幅作品太空了。
丝毫没有传统山水的那份雄浑的气象或者宁静的山林诗意之趣。
我甚至以为这只是画家的一幅草稿,如同我们今天对着《芥子园画传》临习的感觉。
有些绘画作品,总是需要时间去度量读画人的心境。
马远《雪滩双鹭图》一、《寒江独钓图》:独钓寒江,处在宁静这幅作品大概是马远笔墨最为精简的作品了。
赏析名画《寒江独钓图》
因此 , 我不喜欢 夸张 。 变异。因为它不和谐 , 自然。艺术 的价值在 不
山水画总是 会体现 出那 种人 与 自然 和谐 相 处的 意 境 , 寒 江独 钓 < 图) 虽然只是寥寥数笔 , 却勾画 出了令人 无限遐想 的空 间。画面 四周皆
不着墨迹 , 只是在船边 勾出淡淡的 几条水波 纹以示 江面 , 人可 以联想 使 江的空旷 。人在画面 中央 , 更突现 出一 个“ 字 。欣赏 此画 , 会感到 独” 你
初 识马远 的《 寒江独钓图》 。给我的 第一印 象就是它的 清新 、 自然。
画 中虽没有一滴水 , 却使人感 到一片 白茫 , 就是 无际的水 面。画 中的 这
老 者独自驾一叶扁舟 , 人物身体略 前倾 , 全神贯注 , 静坐垂钓 , 悠闲 自在 ,
尽 情享受大自然的和谐宁静 , 令人 羡慕不已。
着夸张 、 变异 , 即各 种不和 谐 的音符 。在人 类社 会 内部 , 情况 则 更加 糟 糕, 冷兵器被热兵 器所取 代 , 人类有了 更加强 大的 可 以杀 伤人 类 自己的
人 类向大 自然索取的东西太 多了 , 近乎是掠夺 。人类在疯狂地破坏 自己 赖 以生存的家园 , 谐宁静 的 自然之 美离我 们越来 越远 了, 和 古时候 本是
“ 和为贵” 的原则 , 认为“ 冤家宜解不宜 结” 。在 风水理论的指 导下 , 代 古
和丑陋 , 了毕加索式的画 家 。崇 尚自然 与人的和 谐是我 的思想 , 出现 和
谐 的就 是美的 , 自然的就 应该是和 谐的 。我的家 住在城市 的郊外 , 而 很 小的时 候 , 我就不太喜欢 喧嚣的闹市 , 总是与 小伙伴 去僻静 的山林 中去 玩 。在寂静的 山林 中 , 没有如蚂蚁般 多的 人群 , 没有 疾驰而 过的机 动车 辆, 没有堵车时各 种车辆烦人的喇 叭声和令 人作呕 的汽 车尾气 , 也没有
从《寒江独钓图》看渔父和舟子的形象合一
美术时空从《寒江独钓图》看渔父和舟子的形象合一□赵黎畅摘要:渔父和舟子的形象在中国古典绘画、诗歌艺术中占据重要位置,这二者的意象有重叠的部分,却也有各自的发展脉络。
渔父的形象侧重于有智慧的隐逸者,舟子的形象侧重于渡人的旁观者。
中国传统画家与诗人在通过艺术作品表达他们的精神理想时,在选取这两个意象时也会有所考虑。
该文旨在理析二者之间的异与同。
关键词:渔父舟子隐逸山水画山水诗南宋画家马远有一幅《寒江独钓图》(图1),画面中一人独坐一小舟上垂钓。
整个画面只有这一舟一人,以及小舟周围寥寥几笔的淡墨水波,萧索空阔的景象却留给观者无尽的想象空间。
如果从柳宗元的《江雪》出发看这幅画,画面确实营造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冷寂,也表现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场景。
无论是这幅画还是这首诗,都涵盖了两个重要的意象:一是渔父,二是舟子。
这二者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各自的发展和演化,但在此处这两个形象合而为一,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
其中的渊源有必要深入分析和阐释。
渔父的形象最早代表三个意象:一是《庄子》中“守真”思想的宣扬者;二是《楚辞》中“与世推移”思想的倡导者;三是《桃花源记》中误入世外的隐逸者。
这三个源头代表了渔父意象的不同侧面。
在中国传统诗画艺术的创作中,渔父隐逸者的形象逐渐发展得更为突出,且具有智慧,宋元以后成为文人画的重要创作题材之一。
舟子的形象最早亦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一是《诗经》中的主济渡者;二是媒人,这也是对《诗经》中舟子形象的不同解释;三是不相干的船夫。
后来,经过演化,舟子的意象逐渐偏重于渡人的旁观者,而且同样体现出隐逸的思想,这也是舟子和渔父的形象在文学与绘画创作中经常合一的原因。
-、渔父形象一有智慧的隐逸者《寒江独钓图》中垂钓者首先是渔父的形象。
渔父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重要的富有智慧的隐逸者意象。
《庄子》中有渔父的形象。
《庄子•渔父》其文有描写渔父出场的文字:“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被发揄袂,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
浅析马远《寒江独钓图》中的空白之美
浅析马远《寒江独钓图》中的空白之美作者:于瑶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4期摘要:空白是中国画的鲜明特色之一,也是艺术意境的最高表现。
马远的山水画,布局简约,水墨沧桑,意境深远。
他的《寒江独钓图》巧妙运用“空白”赋予了作品诗一般深远的意境,充分体现了中国画“空白”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虚实相应;空白;意境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1-0159-01“空白”是画中之画,是整幅作品空灵妙境的关键。
“空白”不仅增加了画面美的魅力,而且在画面中有鲜明的、强烈的表现性,从而净化了画面。
“空白”对意境的表现是中国画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而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很好地利用了空白来构图。
马远是一位艺术禀赋很高的画家,当李唐画风盛行画院的时候,他将李唐新创的技法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并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进行大胆的改革,将李唐的局部构图变得更为简洁。
所刻画的形象往往经过高度提炼,画面景物多经过裁剪和巧妙经营,留出更多空白,造成空旷虚渺的环境氛围,形成南宋特有的山水画风格。
一、《寒江独钓图》的空白唐代诗人柳宗元有一首绝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南宋画家马远所作《寒江独钓图》便与此诗有关,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描述的自然环境,是诗人心中感受到严酷的社会现实的写照。
后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这幅画的主题,流露出凄清孤独的落寞情调。
这位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
①《寒江独钓图》画一老人坐舟之端,舟的另一端被老者压得翘起,垂钓于水中,仅在舟的前后画几道波纹,其余皆空白,却表现了浩茫大江中垂钓者的逍遥自在。
画家巧妙地利用四周空白突出中央主体,同时也给人以江水浩瀚的想象空间。
布局简约,独具一格,在烘托画面气氛和营造意境上很具有特色。
只画了一叶扁舟浮于水面,一位渔翁独自坐在小船的一端,除此以外,没有任何物体,几乎全是空白,画家画得很少但画面并不空,反而令人觉得江水宽阔,寒气逼人,远处大片的空间拉开了画面的空间距离,与一叶扁舟形成强烈对比,把观赏者的眼光积聚于此,景虽小却意境深远。
南宋画家杰出代表——马远
南宋画家杰出代表——马远文/曹静怡马远是我国山水画领域的重要画家之一,他的艺术风格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了马家绘画艺术环境的影响。
他的山水画在笔墨、构图和意境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南宋画家杰出代表——马远的山水画展开论述,这四个方面分别是马远的生平与师承,马远山水画的艺术特色,马远山水画中的诗情画意和马远山水画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笔者希望通过对马远及其他的山水画的研究,对自身的学习和鉴赏提供更大的帮助,从而扩大自身的知识储备。
一、马远的生平与师承马远(公元1140年—1225年),字遥父,号钦山。
南宋光宗、宁宗、理宗朝画院祗候、待诏。
祖籍河中(现位于山西省永济县附近),马远则生长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
马远出生于绘画世家,马氏家族与绘画的渊源始于“佛像马家”,中国山水画史论里有记载说道马远的曾祖父马贲即“佛像马家”后人,从马贲开始算起,到马远也是第四代了。
马远从小就深受家族绘画艺术文化的熏陶,他的艺术风格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了马家绘画艺术环境的影响。
此外,他行走在宫廷画院,他在画院中最受皇家所爱。
除了他的长辈们在画院任职之外,马远自身也在画院任职。
这为马远日后的艺术创作题材以及艺术趣味性埋下了深刻的伏笔,这些或多或少都深深地影响着马远,在潜移默化中成就了他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特风格和特有基调,这些也都为他后来在绘画层面造诣深厚,自成一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马远是我国山水画领域的重要画家之一,也是我国南宋四大家之一,与刘松年、夏圭、李唐齐名。
作为南宋画风杰出代表的马远也被称作为“马一角”,他在中国古代山水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马远的绘画学习的是李唐,不论是在构图上,笔墨上还是笔法上都皆有所体现。
李唐在马远的心目中无疑是一位有重大影响的老师。
李唐在进行山水画的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不但保留了院体画的一些传统,同时还汲取了文人画简练潇洒的构图特点,并逐步发展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边角式构图。
从马远《寒江独钓图》看空白在中国画中的美学特色
作者: 王策
作者机构: 运城学院美术系,山西运成044000
出版物刊名: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92-94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6期
主题词: 中国画;空白;《寒江独钓图》
摘要: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充分显示,在中国画创作中,空白能够很好地营造艺术作品的整体画面氛围,有“无画处皆成妙处”的艺术效果。
中国画的空白是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必然结果,也是构成中国画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空白在中国画中体现的美学特色,可以指导我们在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中更加自觉地利用空白来为画面服务。
赏寒江独钓图,探千年科技文明
赏寒江独钓图,探千年科技文明“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人类,凭借着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在漫长的文明史中创作了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美术作品。
大浪淘沙,烈火真金,在浩如烟海的作品中,仅有一小部分被保存了下来,并因为其独特的价值被人所尊崇与传承,成为经典!美并不只呈现为物质形态,本质上美就是那份敏感,就是那份对美的观察。
通过美的享受,可以满足人最纯真的爱好,使人得到“至乐”。
而“一周一画·一画一品”正是基于余姚美术团队《随堂欣赏》课题研究的经典品读。
让我们一起走近经典名作,品味艺术人生。
(张重欣)赏寒江独钓图,探千年科技文明梨洲小学王旭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当你听到这首诗的时候,脑海中下意识地会想到怎么样的一个画面?是的,就是马远这幅极简风格的《寒江独钓图》。
此画便与这首诗有关,这就是诗意画。
欣赏这一诗一画,可以领略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艺术趣味。
《寒江独钓图》(26.7×50.6cm,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马远(1140-1227),南宋著名画家,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长在浙江钱塘。
他是北方人怎么生长在南方呢?原来“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后,马远的祖父随着高宗赵构南渡,所以马远是在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出生长大的。
后入画院,是南宋“翰林图画院”中的佼佼者。
马远画艺高超,擅画人物、山水、花鸟。
山水始承家学,后学李唐而自出新意。
在构图上,马远一变五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而是在取景上善于以偏概全,小中见大,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以表现广大空间,有“马一角”之称。
其画风独树一帜,与夏圭、李唐、刘松年,合称“南宋四大家”。
马远画像《寒江独钓图》以严谨的铁线描,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只上独坐垂钓的渔翁。
我们把焦点放到这位“独钓者”身上,你会发现他身体略前倾,全神贯注,似乎此时正有鱼儿咬钩。
由于垂钓者坐在船的一端,故尔船尾微微上翘。
描写风景的两句古诗
描写风景的两句古诗一、原文:《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衍生注释:1. 绝:无,没有。
2. 径:小路。
3. 踪:脚印,踪迹。
4. 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老翁。
蓑衣是用棕或草编的雨衣,笠是用竹篾编的帽子。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冰天雪地的寒江独钓图。
情感上,传达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感觉。
在表现手法方面极为精妙,首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用夸张的手法营造出极为空旷、寂静的氛围,仿佛世界都被冰雪凝固。
从宏大的“千山”“万径”场景,一下子聚焦到微观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个“孤”字,一个“独”字,强化了孤独的氛围。
老者独自在寒冷中垂钓,这垂钓也似乎不仅仅是钓鱼,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坚守,于寒冷孤寂中展现出一种遗世独立的姿态。
四、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柳宗元。
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参与了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到偏远的永州等地。
他的文学主张以及诗歌作品多有反映他的境遇和心境,他善于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水景物来抒发自己谪居生活中的悲愤之情。
这首《江雪》也是他被贬永州后的创作,借寒江雪景表达内心的孤独与不屈。
五、运用片段:1. 在北方下大雪的日子,我去公园的湖边散步。
那一片白色几乎淹没了整个世界,往日那些叽叽喳喳的鸟儿不见踪迹,湖周围的小径也没有一个脚印。
我站在桥上,看着湖心,突然就想起了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一刻的寂静和柳宗元诗中的冬天简直一模一样,虽然没有那独钓的蓑笠翁,但是那种寒冷孤独的感觉却都是真实可感的。
2. 一次冬季登山旅行,当我登上山顶,只看到银装素裹,四周除了自己似乎再无生物。
那种巨大的空旷和寂静席卷而来,我不禁吟诵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个时候我更加理解了这首诗的妙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千座山,一万条小路,都被大雪覆盖封闭,感觉自己像是这个白色世界的唯一闯入者,这种独特的体验因为这句诗的出现变得更加富有诗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 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 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作者简介: 马远,中国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人物,并以画水闻名。字遥父,号钦山。 马远擅山水、花鸟、人物,其山水师法李唐,多画江浙山水,树木杂卉多用夹笔, 用大斧劈皴带水墨画山石,方硬严整;构图取自然山水之一角,山峦雄奇峭拔, 或峭峰直上而不见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 泛月而一人独坐。马远艺术上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拖技的多姿形态画梅 树,尤善于在章法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 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这种"边角之景"其特点正如前人所指出的"全境不多,其小 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 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予人以玩味不尽的意趣。所以马远又号“马一角”。
作品简介 【名称】宋 马远寒江独钓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南宋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藏 【文物现状】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简介】绢本,水墨淡彩,纵26.7厘米,横50.6厘米。
作品赏析
《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只上 独坐垂钓的渔翁,他身体略前倾,全神贯注,或许此时正有鱼儿咬 钩?由于钓者坐在船的一端,故尔船尾微微上翘。四周除了寥寥几 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 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更突现出一个“独”字,衬托了江上 寒意萧瑟的气氛,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 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这真是“虚 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这幅画取唐人诗意——“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画清冷静 寂的湖面上,停一小舟,一位蓑笠翁正独自垂钓,对岸山势险峻, 天空阴沉,将雪山反衬得更为鲜明。近处挺劲的青松被积雪覆盖, 迎风傲立,枯树低枝,颇具生机。在艺术表现上,这幅画取平远布 局,构图有宋人笔意。画面上的色调单纯,点以赭石、花青,与墨 色相间。一派寒气,使作品凝重而又生气,充满了静寂、萧寒的气 氛。
在中国画中何谓虚实?一般说,“实”指绘画中有笔墨处 (或画得洋细的部分)。虚与实相对,无笔墨处(或画得简略,用 笔较淡的部分)即为“虚”。画家作画常常用心:厂无笔墨处, 用力于有笔墨处,以达到“虚实相生,元画处皆成妙境” (引 自《画鉴》);。在这幅画上,作者正是这样处理的,他着力 描绘垂钓者的凝神专注神态,和几条淡淡的轻柔起伏的水纹, 来引起观者的想像,使空白不再是虚无,而给人以茫茫江水, 悠悠天空的印象。所以,美学家认为,“艺术家创造的形象是 ‘实’,引起我们的想象是‘虚’”(宗白华《美学散步》33 页)。虚在画上也具有“实”的意象。这种巧妙地利用空白的 艺术手法,中国画家称之为“计白当黑”,是中国艺术的一个 重要特点。《寒江独钓图》是一幅在艺术上成功地运用虚实结 合,创造出意象境界的典范之作。
在空阔平静的江面上,有一中年人(从形象上看)正在独 钓,他身体略前倾,全神贯注,或许此时正有鱼儿咬钩?由于 钓者坐在船的一端,故尔船尾微微上翘。画面四周皆不着墨迹, 只是在船边勾出淡淡的几条水波纹以示江面,使人可以联想江 的空旷,人在画面中央,更突现出一个“独”字。马远素有 “马一角”之称,他常常留出许多空白处给观赏者以自由想象 的余地,以少许胜繁复,手段高明。 这幅画作者以严谨的铁线描,画一叶扁舟,上有一位老翁 俯身垂钓,船旁以淡墨寥寥数笔勾出水纹,四周都是空白。画 家画得很少,但画面并不空。反而令人觉得江水浩渺,萧条淡泊,真令人思之不尽。这种诗—般耐人寻味 的境界,是画家的心灵与自然结合的产物,在艺术上则是利用 虚实结合而产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