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应用案例讲课讲稿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深度融合的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深度融合的教学案例一、教学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听说等能力的重任。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语文教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深度融合,将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将结合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实践。
二、教学目标本案例的教学目标为: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搜集和处理语文学习资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
3.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案例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为例,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深度融合。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描绘秋雨的景象,感受秋天的美,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秋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秋天的美。
同时,教师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学生沉浸在美丽的秋景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现在是哪个季节吗?请用一个词来形容秋天。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
2.自主学习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电子词典、网络资源等,自主学习生字词,了解秋天的特点。
教师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和学习建议,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进行巡视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
3.课堂讲解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课文内容,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秋雨的景象,使抽象的文字变得生动形象。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分析秋雨的描绘手法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课例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课例示例文章篇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简直太棒啦!》嘿,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咱们平常上的语文课能变得超级有趣、超级神奇?就像一场精彩的魔法秀一样!告诉你哦,当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深度融合之后,这一切都不再是幻想啦!就拿上次我们学古诗《静夜思》来说吧。
以往老师就是在黑板上写写画画,给我们讲讲意思,让我们背一背。
可那次不一样啦!老师打开了多媒体,哇塞,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古代的房间,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
这画面,就好像我们一下子穿越到了诗人李白的那个晚上。
这难道不比干巴巴地听讲有趣多啦?还有一次,我们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
老师没有直接开讲,而是先给我们放了一段西沙群岛的视频。
那清澈见底的海水,五颜六色的珊瑚,还有各种各样叫不出名字的鱼,在海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这可比老师单纯用嘴巴描述强多了吧?我当时就在想,这不就像我们走进了一个巨大的海底世界水族馆嘛!再说我们写作文的时候,老师会在网上找一些优秀的范文给我们看。
让我们学习别人是怎么构思的,怎么用词的。
这就好像有个厉害的小伙伴在旁边手把手教我们,难道不好吗?而且哦,老师还会在班级群里分享一些有趣的语文学习小程序和网站。
我们可以在上面做练习、玩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就把知识学会啦!这感觉就像是在游乐场里学习,轻松又快乐。
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个难题,就在线上问老师。
老师很快就回复我啦,给我讲得明明白白的。
这要是在以前,我还得等到第二天去学校才能问呢!“这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融合,难道不是给我们的学习插上了翅膀吗?”同桌小王兴奋地对我说。
“可不是嘛!感觉学习语文都变得更有意思啦!”我连忙点头回应。
“我觉得以后咱们学语文会越来越有趣,越来越轻松!”前桌的小李也扭过头加入了我们的讨论。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就像给语文学习这个大花园浇上了神奇的营养液,让每一朵知识的花朵都开得更加鲜艳、更加迷人。
它让我们不再觉得学习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一场充满惊喜和乐趣的冒险。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讲稿
这节课我给大家讲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讲: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具体方式三、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基本模式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学科特点第一部分:基本思想这里呢,我们先给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来下一个定义,请看大屏幕,我请人起来读一下吧.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是指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好,我们看到这个定义里有5个关键词语: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课程内容。
那么我们就可以总结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五要素:学习支持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方式、人力资源、语文课程内容我们先具体看看学习支持环境指的是什么?•学校学习支持系统(校园网络系统)•多媒体演示型教学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电子阅览室•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第二个要素:学习资源那么,什么是语文信息化学习资源呢?语文信息化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可以实现共享的多媒体语文学习材料。
1、语文课本、教学挂图2、课文参考资料、工具书3、课件素材和语文课件4、优秀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视频5、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6、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视频录像7、网上语文图书、期刊、报纸、论文等8、语文教育BBS(论坛)我们来看第三个要素:学习方式协商合作的学习:利用语文数字化资源进行情境探究学习。
资源利用的学习:借助语文资源,依赖自主发现、探索性的学习。
自主发现的学习:利用网络通讯,进行合作式、讨论式的学习。
实践创造的学习:使用信息工具,进行创新性、实践性的问题解决学习。
第四个要素:人力资源(即具有信息素养的语文教师)当然了,这就对教师有了较高的要求有哪些要求呢?请看大屏幕•观念更新,了解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掌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技能•掌握教学设计和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第五个要素:语文课程内容如图是2011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内容必须依据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来制定语文课程内容主要有这么三大方面:一是经典文本的学习二是语文知识的掌握三是语文活动的开展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部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具体方式1、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程整合的演示工具“演示工具”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初级阶段和最低层次。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应用教案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2)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文本的查找、阅读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通过信息技术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2)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对信息技术和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中的应用1.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中的作用。
(2)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文本的查找和阅读。
2. 教学内容:(1)介绍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中的应用,如电子书、在线阅读平台等。
(2)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文本的查找和阅读,提高阅读效果。
第二课时:信息技术在语文写作中的应用1.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信息技术在语文写作中的作用。
(2)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写作素材的收集和整理。
2. 教学内容:(1)介绍信息技术在语文写作中的应用,如写作辅助工具、在线素材库等。
(2)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写作素材的收集和整理,提高写作质量。
第三课时:信息技术在语文听力中的应用1.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信息技术在语文听力中的作用。
(2)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听力材料的查找和收听。
2. 教学内容:(1)介绍信息技术在语文听力中的应用,如在线听力资源、语音识别软件等。
(2)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听力材料的查找和收听,提高听力水平。
第四课时:信息技术在语文口语中的应用1.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信息技术在语文口语中的作用。
(2)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口语练习和展示。
2. 教学内容:(1)介绍信息技术在语文口语中的应用,如在线口语练习平台、语音合成器等。
(2)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口语练习和展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第五课时:信息技术在语文复习中的应用1.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信息技术在语文复习中的作用。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堂创新教学《荷花》课例设计范文四篇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堂创新教学《荷花》课例设计范文四篇第一篇: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堂创新教学《荷花》课例设计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美1、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知道作者清晨去公园,被一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大家想不想亲眼看看荷花呢?现在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
(播放录相)2、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3、过渡:大家都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那作者是怎么描写荷花的呢?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画出来。
点评:创设优美情境,借助媒体让学生亲眼目睹荷花的美丽姿态,从而使文中的景物在学生心中活了起来,让他们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研读感悟品味美1、学习课文2~3自然段:⑴交流:先读一读找到的句子,再说说它美在哪儿?能说出理由更好。
①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写出了荷花什么样的特点呢?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相机理解挨挨挤挤:(播放课件:欣赏荷叶)体会荷叶多、大、绿、圆的美。
指导朗读这句话。
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中冒字可以换成哪些字呢?(钻、长、穿、顶、抽)作者没有用钻、顶、长而用冒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再读读这前后几句话,想想,怎样的长才叫冒?(快速地长,使劲地长) 你能读出快速地,使劲地感觉吗?点评:给冒换词,引导感悟,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面解读冒,在比较中让学生悟其意,同时悟其法。
这不仅仅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也是师生智慧的展示。
③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引导学生抓住展开、露出、饱胀、破裂等词语,欣赏荷花刚开、盛开、将开的娇美姿态,感受荷花的勃勃生机。
、指导朗读,将体会到的美在朗读中表现出来。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深刻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对教学工作的帮助。
在我工作的XXX,曾经只有一台老旧的多媒体设备,无法使用。
这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学生们无法亲身接触到许多事物,只能通过老师的口述来认知。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学手段变得更加丰富,课堂教学也更加生动有趣。
在我教授三年级语文课程时,我采用了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在导入环节放了一段声音视频,让学生听、看,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
学生们非常认真地听,积极地发言。
在这个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想象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美妙的声音。
学生们的好奇心被激发了,他们开始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读起书来。
在后续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风声、水流声、各种动物的鸣叫声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之处,并结合文中的描述,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课堂上的互动和课后作业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们对这篇课文的掌握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信息技术的应用,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提高了学生的研究效果。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案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桂林山水》一、课程背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课《桂林山水》。
二、设计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并通过创设情境协助学生发现和建构文本的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充分使用精读、欣赏画面等方式加深理解文本,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三、教材理解: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翡翠”“连绵”等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准确回答课后第一题的三个问题。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迷人自然风光。
2、水平目标: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五、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相关山水诗歌六、教学过程:第一次教学情况:1、分别出示泰山、西湖的图片,诗歌《望岳》、《饮湖上初晴后雨》,你想对大海、西湖说些什么?2、播放桂林山水的风光片,在这三者之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3、登陆“桂林旅游网”(http:///),介绍桂林山水。
初读课文4、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说说对漓江水的印象5、谁能把一个字和一个句子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句子。
出示例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总结句式特点:赞叹——描述6、通过“你对漓江的静有什么体会?”实行朗读指导。
同法学习漓江的“清”、“绿”。
7、浏览网站上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见识桂林的山8、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说说对桂林山的印象9、拿出预习时完成的桂林山小贴画,把它们拼到黑板上,全班完成“连绵山景图”。
讲讲体会。
10、朗读指导“桂林山”一段11、总结学习最后一段12、浏览网站,了解更多桂林山水的信息第二次教学情况:1、激情导入:我们祖国湖光山色,风景名胜遍布各地,山水使我们饱览美景的同时,也激发了我们美好的遐思与热烈的情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桂林山水,去欣赏那里与众不同的景色,触摸富有灵气的山水深情。
播放《桂林山水情》风光片2、自由读课文3、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4、老师配乐读,想读的同学能够跟着老师和读5、哪些句子勾起了你对桂林山水美好的遐想?指名说6、出示句子: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完整word)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
完整word)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松鼠和松果》XXX语文组XXX一、课例导语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我们已经进入了高科技信息技术期间,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照》中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促进中小学教学根本性变革的首要途径。
”这就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步到了一个十分主要的地位。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应拓宽语文研究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研究和当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充分使用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获得语文学科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步语文素养,是一个极新而又布满朝气的领域。
二、教材特点观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课。
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
由于孩子们对钱塘江大潮了解较少,不能很好地理解“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对于“万马奔腾、天崩地裂”等词语不能很好地理解。
小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但对课文只是很浅的理解,真正读懂XXX靠老师讲是行不通的,所以教学方法应是基础的让学生自学,较难的由老师带学。
同时考虑到学生年龄小,视觉上的冲击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与兴趣,所以加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教与学的过程更形象化.感性化,效果良好。
我想通过以上的教学手段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认识到人类向大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这样才能拥有美好的家园。
四、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信息技术的及所用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作用间出示谜语:揭示谜底:脑壳圆圆,眼睛圆圆,松鼠。
满身绒毛,尾巴像伞。
投影图一、猜谜、(学生答后出示松观图答:(形象、直导入新课、鼠图)松果。
观,吸引学分析课题、出示松果图,问:生注意力很质疑(5分这是甚么?好的导入了钟)课文的学细致看图,按自己的了解回答。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教学案例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正日益显现出两个相互关联的基本特征:信息化与世界化。
信息化标志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世界化标志着人类社会群体或个人之间的交往空前加深与拓展。
而这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正日益介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人类生活中的一场深刻的变革,表现在思想观点、技术手段、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
对教育来说,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我校在课改中承担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题研究,下面就自己的实践谈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点滴经验。
一、有利于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1、利用计算机图、文、声、像、动并茂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因为计算机具有储存、自动编排归档和随时检索的功能,教学材料不再是相对固定而无法增补改变的了,而是以最快的速度,为教材编入新的语文信息,并随时以不同的形式提取和积累。
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还能够将各种不同的信息,如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实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时我们能够利用电教手段,使学生真实地看到作者在文中所状之物,所写之景,如巍峨的泰山、壮丽的三峡、浩荡的长江、汹涌的泥石流、精美的景泰蓝等等,学生不但得到欣赏的机会,获得审美的享受,而且还能够联系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加以描绘的。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说课稿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说课稿一、引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深远影响,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1.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包括电子书、在线词典、语言学习网站等。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提升语言能力。
2. 创设互动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创设互动的学习环境,例如利用在线讨论平台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互动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积极参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拓展语文教学的场景信息技术可以将语文教学场景从传统的课堂拓展到虚拟的网络空间。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等技术,可以与其他学校或地区的学生进行远程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 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等工具进行实时演示和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2.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外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外拓展,例如通过阅读相关文章、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深入学习和了解语文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布置作业、进行在线测验等,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 利用语言学习软件辅助教学信息技术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学习软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使用这些软件进行语言学习。
例如,利用语音识别软件进行口语训练,利用语法分析软件进行语法练习等。
这些软件可以提供实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挑战与对策1.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足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不足。
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应用案例
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应用案例第一篇: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应用案例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应用案例——《矛与盾》教学设计一、教材解读《矛与盾》是一则古代寓言,节选自《韩非子》。
全文共四句话,分两层意思,前两句讲这个人如何让夸耀他的盾和矛,后两句写他如何被人问住,无言以对。
文章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文字简练形象,人物栩栩如生,故事短小有趣,道理明了深刻,给学生留出思考的余地,让他们领悟到深刻的生活哲理。
二、设计理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因此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使故事中人物的形象鲜活起来,引领学生们去感受,去体会,去领略我们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所绽放的魅力。
让他们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与两千多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这将为他们以后进一步了解并热爱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其一生的文化素养的形成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矛与盾》一文文字简练形象,寓意深刻明了,用人物说的话作为点睛之笔蕴含寓意。
凭心而论,学生在接触文言文时,难免觉得拗口难读,晦涩难懂,产生畏难情绪。
由于学生在第十册已接触过文言文,学生多少有了一些学习基础和经验,学生借助译文已经对语言有一定的理解。
因此,文言文的教学应坚持以自读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积累的策略。
四、教学目标1、读通古文,理解古文的意思。
2、感情朗读,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
3、背诵古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4、利用“自相矛盾”的创意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领悟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六、教学准备配套的学习软件、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学过寓言,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寓言”往往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2、现在我们跟随古代思想家韩非子一起来到两千多年前的集市上,一起走进古代寓言《矛与盾》,领略文言文的独特魅力!板书:矛与盾。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应用教案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应用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将其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
本课程旨在通过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1.2 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基本操作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自主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
1.3 教学内容(1)信息技术基本操作:学习使用电脑、网络、word等基本功能。
(2)语文教学内容:结合信息技术,学习古诗、现代文、童话等。
第二章:教学方法2.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信息技术和语文知识。
2.2 任务驱动法:布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2.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讨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素材,学生预习课文。
3.2 课堂导入:通过信息技术展示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3.3 课堂讲解:结合信息技术,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
3.4 实践操作: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3.5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
4.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完成的作品,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4.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案例5.1 案例一: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讲解古诗《静夜思》5.2 案例二:通过网络搜索,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童话故事的信息。
5.3 案例三:利用word软件,培养学生写作和排版能力。
本教案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份关于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应用教案,以便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开展相关活动。
希望这份教案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随时与我联系。
谢谢!第六章:教学实践与反思6.1 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信息技术和语文知识。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课案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案例--小学语文《荷花》课【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理解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像出“一大幅活的画”的景象;体会作者“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形象展示,通过“自主自学,合作探究”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课题导入 1.猜谜游戏:“美丽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白衬衫,绿裙水中漾。
”2.观看《荷花》录像片段,试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画面上美景,引出课文;通过画片简单介绍作者叶圣陶。
3.初读课文:如果有特别喜欢的部分可多读几遍,想想喜欢的理由。
二、自主自学合作探究(一)自由选读课文有关章节,并说出选读的理由。
(可让喜欢同一部分的学生齐读,然后评一评。
)(二)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选择学法:在教师提供的学法资源库中了解学习的几种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自学。
2.合作交流:组内交流段中最欣赏的语句,说明原因,把自己的体会向全班同学讲解。
3.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读出重点语句,通过教师分析句子结构和范读、领读、引读等手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理清文章叙述顺序:在课件画面的引领下,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叙述的前后顺序,体会文字的优美。
5.指导背诵:根据下列学习提示,背诵文章的这一部分。
先写荷花开了不少____;再写荷叶____;最后写三种荷花:刚开时____,全部绽开时____,未开时____。
6.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教师:荷花的形象是那么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幽浓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难忘!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这时,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到:师生齐读: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教师:是谁用她温柔的风,温柔的阳光雨露抚摸着大地,滋养着万物生灵,是谁造就了这活生生的美丽的画卷?作者惊叹:师生齐读: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教案通用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八单元《有趣的网络世界》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的作用,网络安全意识,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网络进行学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理解网络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学会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提高信息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网络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使用网络进行学习,以及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白板、粉笔。
2. 学具:学生每人一台电脑,网络连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学生在网络上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故事,引出网络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新课导入(10分钟):介绍网络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网络的作用。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网络查找相关信息,完成练习题。
5. 网络安全意识培养(10分钟):讲解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六、板书设计1. 网络的基本概念2. 网络的作用3. 网络安全意识4. 正确使用网络进行学习七、作业设计(1)我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2)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2. 答案:见课后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提高了网络安全意识,学会了正确使用网络进行学习。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开展主题研究,如查找我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知识等,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附录:作业答案1. 我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
2. 请同学们根据个人喜好,查找相关动物的特点。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教学案例
传统节日的文化渗透方式。从第一个传统节日春节导入,春节是
学生都很喜欢的中国传统节日,但是学生喜欢春节的原因是因为
春节可以玩,有红包领,但是对这个节日的内涵了解非常有限。
我先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播放春节的视频,给学生讲解春节的由
来和春节的习俗,把日常生活和语文教学联系在一起,通过音乐、
图片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传统节日文化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发现春节是为了新的一年美好祝愿, 以及家人团圆的美满,在这节课后学生对春节的印象不再停留在 表面,而是了解春节的文化本质。由于导入成功,学生对传统节 日逐渐产生兴趣。继而为后面需要教学的元宵节、清明节、端午 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做了铺垫,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结果 通过此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习惯和风俗,有着独特的情趣, 渗透传统节日文化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
案例评析 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工具集合了图片、声音、动作、视频 等多要素,有助于教师在其辅助下生动地、直观地和可操作化地 开展教学活动,进而也能够助推学生多角度深化语文学科知识认 知。
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
了课堂教学效率。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
新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将信息技术引入到语文课堂
教学中,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已成为课堂中不可缺少
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案例描述
在本学期教学《传统节日》一课时,我为学生创设情境,优化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教学案例
姓名
学校
小学
班级
学科
语文
案例主题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社会的信息时代,要使教育有长足发展,就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1
我用多媒体的形式简介教学环节规划及流程设计,说明每一环节中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媒体应用策略,推荐使用图示加文本的方式描述。学生发言踊跃。
用PPT展示一个个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比如:美丽的荷叶我们经常看见,但是这么圆这么绿的荷叶我们却很少看见。所以有人写了一篇课文叫《荷叶圆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一起走进这美丽的荷塘,欣赏美丽的荷叶,感受夏天的情趣,好吗?
案例评析
《荷叶圆圆》是一篇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
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课我采取小组研讨,个性化的教学,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用PPT图片的形式展示荷叶的形状,用音频和视频展示荷叶的姿态,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想像;
3.学习风格:一年级学生喜欢阅读,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大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稚嫩的见解。个别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对意愿的表达较为模糊。
案例描述
本课的核心素养是通过多媒体讲解圆圆的、绿绿的荷叶,洋溢着童真、情趣,以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象,创造性地理解课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
不仅让学生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组,核心素养还是通过课文认识客观事物,认识“荷、珠、摇”等12个生字,会写“美、机、朵”等6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快乐心情。3、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展开想象,学会句式“荷叶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应用案例
——《矛与盾》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
《矛与盾》是一则古代寓言,节选自《韩非子》。
全文共四句话,分两层意思,前两句讲这个人如何让夸耀他的盾和矛,后两句写他如何被人问住,无言以对。
文章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文字简练形象,人物栩栩如生,故事短小有趣,道理明了深刻,给学生留出思考的余地,让他们领悟到深刻的生活哲理。
二、设计理念: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因此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使故事中人物的形象鲜活起来,引领学生们去感受,去体会,去领略我们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所绽放的魅力。
让他们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与两千多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这将为他们以后进一步了解并热爱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其一生的文化素养的形成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矛与盾》一文文字简练形象,寓意深刻明了,用人物说的话作为点睛之笔蕴含寓意。
凭心而论,学生在接触文言文时,难免觉得拗口难读,晦涩难懂,产生畏难情绪。
由于学生在第十册已接触过文言文,学生多少有了一些学习基础和经验,学生借助译文已经对语言有一定的理解。
因此,文言文的教学应坚持以自读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积累的策略。
四、教学目标
1、读通古文,理解古文的意思。
2、感情朗读,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
3、背诵古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4、利用“自相矛盾”的创意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领悟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六、教学准备
配套的学习软件、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学过寓言,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寓言”往往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2、现在我们跟随古代思想家韩非子一起来到两千多年前的集市上,一起走进古代寓言《矛与盾》,领略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板书:矛与盾。
提醒注意“矛”字和“盾”字的写法。
3、知道矛和盾是什么吗?谁能来介绍介绍?点击学习软件,动漫视频显示矛与盾的图片。
矛和盾是古代打仗用的兵器,矛用来进攻(刺),在长柄的一端装有枪头;盾用来防守(挡),作战时遮挡刀箭。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文言文的体裁,并通过回忆寓言故事,加深理解,积累词语。
)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让我们来看动画片(点击“请看动画”)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评议。
3、师范读。
(点击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读)幻灯片划出节奏
4、教学“鬻”字。
“鬻”读“yù”,意思是“卖”。
5、学习生字并体会课文内容:A、本课要学的生字有:誉、吾、陷;B、幻灯放大生字逐字识记,并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
C、书写这些生字
6、文言文的朗读还要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
听听录音吧!(点击多媒体课件,欣赏配乐范读)
7、再试着练一练,可以读给你的同位听。
特别注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最有效的方法。
先求读准,再求读懂。
并通过听录音初步感知文言文朗读的节奏和包含其中的韵味。
)
(三)、借助译文,自学课文。
1. 文言文比较深奥,请同学们运用上学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对照课后译文读,想想每句话的意思。
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学生借助注释,自学课文。
(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不懂的地方可以和你的伙伴商量商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学环节,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借助译文或工具书,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
(四)、汇报交流,悟情诵读
1.同学们读懂了古文,真好。
那老师想问问大家,这个楚人是怎么夸他的盾与矛的?课件出示: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
①你从文中哪个字读懂他在夸耀的呢?“誉”是夸耀的意思。
谁来当当这个楚人夸夸这面坚固无比的盾。
②这面盾坚固吗?夸得还不够!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他当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呢?谁愿意来读一读。
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先自己吆喝吆喝,练习一下。
请生读(播放动漫视频,情景配音。
)
2、(小结过渡)我们读懂了第一句,这个楚人很会做生意!不信?咱们接着往下读。
请看第2句话。
①课件出示,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
②谁再来读这句,好好夸夸这支矛?大家听听这样吆喝卖得出去吗?
(学生评读)生:这支长矛十分锋利,没有不能穿透的东西,真是锐不可挡。
③(小结)你瞧!那个楚人多想把自己的矛和盾卖出去呀!看他神气十足,充满自信。
大家再读一读这两句话,仔细体会一下,楚人夸矛和夸盾时语言有什么不同。
(夸盾时他用了个否定词“莫”,想把他的盾卖出去;楚人用“无不”这个双重否定来强调矛的锋利,吸引别人来买他的矛,所以加重了夸的语气。
)
④请男生夸耀盾,请女生夸耀矛,看哪一组夸得更卖力。
3、楚人的一番夸耀吸引了不少的围观者。
你们看图上有哪些人?课件出示图片(有年迈的老者,有年轻的小伙子、有俊俏的姑娘、还有一脸稚气的孩子。
)围观的人听了楚人的一番吆喝,有什么反应?
不同的人物问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模仿不同的人物读出不同的语气。
)
4、听了旁人的质问,那个楚人有什么表现呢?观察图上那个人的表情,可以用那个词语来形容?(那个人哑口无言,瞠目结舌,无言以对,目瞪口呆等。
)齐读书上的句子。
(其人弗能应也。
那个人不能回答。
)
你能读读这句话吗?(读出楚人的可笑、尴尬的样子。
)
5、刚才我们结合课后译文读懂了每一句话的意思,谁能连起来说说《矛与盾》这个故事?自由练习。
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小结,然后再提示“请认真看和听动画片”注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及表情还有当时的环境
(设计意图: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利用课文插图,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悟情明理,强化朗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讲述故事,落实了语文教学中听说读的训练。
)
(五)、深入体会,明理诵读。
1.假如这个楚人真的就用他的矛去刺他的盾,演示给大家看,会出现什么结果?(用事实证明楚人的话不攻自破、自相矛盾。
)
2.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哪里?学习了这篇文言文寓言故事有什么启发?
(楚人言过其实,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要言过其实,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
)
3. 幻灯出示句子,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找一找这样的例子。
如:墙上写着四个字:“不准任何人在此写字。
”
(设计意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意在拓展学生思维,并通过生活实例,体情悟道水到渠成,自然无痕,)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领略了古代文言文独特的韵味。
它以凝练的语言,又一次把我们带进了古代的集市,认识了一个可笑的楚人,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2、熟练背诵课文。
3、幻灯出示练习题:
寓言是通过虚构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这就是()。
《矛与盾》是一篇古代()故事,故事中包含的成语是:()。
这则寓言的寓意:()。
(设计意图:完成本课教学目标的同时,并巩固本课所学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