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曹操《短歌行》公开课教案(2024)

曹操《短歌行》公开课教案(2024)

2024/1/28
18
05
互动环节:课堂讨论与答疑
2024/1/28
19
学生提问及回答
问题1
《短歌行》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01
问题2
曹操在诗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03
问题3
《短歌行》的诗歌风格有何特点?
05
2024/1/28
02
回答
曹操在《短歌行》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 慨,对贤才的渴求,以及建功立业的迫切愿 望。
2024/1/28
9
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
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力图通过统一战争结束乱世,实现国家统一和人民安 居乐业。
文学地位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该诗以简练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和激昂的情 感,表达了曹操渴望人才、追求统一的强烈愿望,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同时,《短歌行》也对后世 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大文人墨客所传颂和借鉴。
0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和兴趣;引导学生体
会曹操的豪情壮志和复杂内心世界,树立正确的
历史观和人生观。
2024/1/28
5
教学内容与安排
教学内容
《短歌行》的文本解读;曹操的生平事迹及时代背景介绍;相关历史文化知识拓展。
教学安排
首先进行课程导入,介绍曹操及《短歌行》的背景;然后讲解诗歌内容,分析主题思想和艺术 特色;接着组织学生讨论,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最后进行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夸张手法
诗歌还运用了夸张手法,如“山不 厌高,海不厌深”等,以突出作者 的情感和理念。
13

《短歌行》的公开课教案参考

《短歌行》的公开课教案参考

《短歌行》的公开课优秀教案参考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曹操的生平等知识。

分析《短歌行》的文学特色,掌握其韵律、意象等诗歌要素。

领会《短歌行》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诗歌背景与作者介绍诗歌朗读与解析诗歌主题与意象分析诗歌创作手法探讨诗歌鉴赏与评价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作者和创作手法等知识。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诗歌解析、主题探讨等活动。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2.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文本、背景图片等资料。

视频资料:播放与诗歌相关的视频片段,丰富教学手段。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更多诗歌鉴赏实例。

纸质教材:提供相关诗歌和评论文章,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安排3.1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诗歌,了解作者和背景等基本知识。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诗歌背景、作者、创作手法等知识点。

诗歌解析:学生朗读诗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意象、韵律等要素。

主题探讨: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主题,分享心得体会。

诗歌评价:学生对诗歌进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2 教学安排课时:本节课安排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学顺序:先讲解诗歌背景与作者,分析诗歌意象与韵律,接着进行主题探讨,进行诗歌评价。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其合作交流能力。

诗歌解析:评估学生对诗歌意象、韵律等要素的分析和理解程度。

主题探讨: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诗歌评价:评价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课后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教师反思:教师根据教学过程和评价结果,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适用性,不断优化教学。

《短歌行》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4篇

《短歌行》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4篇

《短歌行》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了解曹操其人其文。

揣摩诗意,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短暂和求贤若渴,建立功业矛盾复杂情感。

总结曹操诗歌缘事而发,慷慨多气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分层鉴赏,通过诵读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早在十年前,老师曾听过一首京剧韵味十足的通俗歌曲,歌曲名字叫《说唱脸谱》。

其中有几句唱词,老师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这里为大家清唱一下:蓝脸的多尔顿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啊……为什么在京剧中,曹操为什么一定要是个白脸呢?(曹操这人太奸诈了。

)奸诈是性情体现在言行上也体现在面相上。

为了更直观地表现曹操的这种奸,京剧只能给曹操一个白脸。

唯其脸白,才能把他的一个眼神和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展现出来。

但同学们觉得京剧中这种图谱化表现出来的曹操性格真实吗?(不真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作品《短歌行》,通过他的作品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历史人物的真实情怀。

二、走进文本活动一、理解词句,揣摩诗意。

1、首先老师请同学们把诗歌自由诵读一遍,然后结合课下注释,揣摩诗意。

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行个体交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的发现,存在两类:一类是对注释的推究;一类是注释之外的理解)教师应作如下准备:①释题:“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属《相和歌·平调曲》,原词已经不可知,现在流传下来最早也最为有名的就是曹操的这首《短歌行》。

初中时我们学过长歌行,后人也有《琵琶行》,《兵车行》等诗歌。

短歌、长歌,因歌词长短而区分。

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②对酒当歌,当字理解。

解释为“对着”,可以引申为听歌,唱歌。

这是已然发生的行为。

解释为“应当”,是能愿词,表明放歌是希望发生的一种行为。

听歌时一种静态形象的呈现,与诗人内心涌动的丰富的情感不符;应当是一种希望,无论付没付诸行动,都是将来时的一种表述;只有一边喝酒一边唱歌这种现实中正在发生着的动作与诗人内在的情感互为表里。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3篇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3篇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篇1知识与技能:(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诵读诗歌;(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教学方法1、读法:反复诵读,教师指导,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提问讨论:师生互动,解决反馈问题。

3、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古人说“诗言志,歌咏怀”,诗歌是文人抒发感情的一种载体。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兼文学家曹操的《短歌行》,感受曹操在这首诗歌当中要言的是何志,抒发何种感情呢?二读1 品读诗歌,先从朗诵开始。

四言诗节奏:二二节拍,诗歌诵读,要注意语速、语调,要有抑扬顿挫之美感。

学生自由读,请一名试诵读,评。

2 注意个别句子的处理:一般感叹句、陈述句读降调,问句读升调,老师范读。

请学生找出诗文中的问句,加以诵读体会。

3 再请学生读,点评。

三分析1同学们再集体诵读一遍,在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给你传递出一种怎样的感情?(苦闷,忧愁)从哪里看出来?生1:标题生2:意象词“酒”,还有诗中的“忧”字生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写实,结合背景分析明确诗眼“忧”,找一找。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诗人在“忧”什么呢?同学们讨论两分钟,有了结果后展示你的理解。

生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忧人生短暂生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功业未成生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忧功业未成小结:诗人心中有忧,何以解忧呢?杜康能解吗?要解忧,必须求得贤才。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6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6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6篇)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由“说曹操曹操就到”引入对曹操在文学和历史上的评价,《短歌行》中的曹操的形象意义。

二、检查自主阅读:1、了解创作背景。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

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创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

这年冬天,他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失利,被周瑜杀得大败而归。

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2、朗诵。

在战场上鼓动群臣的时候,是怎样一种心情?三、合作探究、赏析诗歌:(一)微观入诗,赏析第一节。

1.微观入诗,就是从理解诗意开始;而理解诗意,就是从诵读开始。

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哪位同学先自告奋勇朗读一下这首诗呢?请一学生朗读完后首先肯定他的优点:如声音洪亮,有激情。

《短歌行》的公开课教案参考

《短歌行》的公开课教案参考

一、教案基本信息《短歌行》的公开课优秀教案参考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短歌行》。

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作者曹操的生平等。

分析《短歌行》的文学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短歌行》的主题和情感。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友情、忠诚、勇敢等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感受古代诗人的人文情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短歌行》的文学特色及主题解读。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难点: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和情感。

理解古代诗人所表达的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曹操及其文学成就。

引导学生关注《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短歌行》,感受诗歌韵律。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短歌行》的掌握情况。

学生回答问题,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深入解读教师引导学生从价值观的角度解读《短歌行》。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3. 欣赏与鉴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短歌行》的文学美。

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背诵《短歌行》。

2. 写一篇关于《短歌行》的感悟文章。

3. 选择一首古代诗词进行鉴赏,简要分析其文学特色和主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短歌行》的内容、创作背景和文学特色的理解程度。

3. 技能提升:评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所提升的朗读、分析和鉴赏能力。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短歌行》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

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

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

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

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曹操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

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

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短歌行》教学设计(最新9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最新9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最新9篇)短歌行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3、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教学重点: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2、熟背全诗教学难点:引句、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以前,我们学过曹操的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短歌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慨。

二、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建安文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文学以诗歌成就最为显著,此期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安定统一的愿望和理想。

其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有力,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建安诗歌的这种杰出成就和特色,形成后来被称为“建安风骨”的传统。

代表作家:“三曹”: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中成就最高者是王粲。

女作家蔡琰(字文姬)。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生大声自读全诗读时要尽量以“曹操的身份”来朗读2、指明学生朗读(师生点评)3、老师范读学生思考这首诗的内容4、解题:从文题就可看出本文属歌行体,一般篇幅较长,本诗共三十二句,每四句为一章,每两章为一节,共分八章四节《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四、品鉴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请同学们把诗歌自由诵读一遍,然后结合课下注释,揣摩诗意。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及作者曹操的历史地位。

(2)能够准确把握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能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韵律、修辞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短歌行》。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曹操的英雄气概和豪情壮志。

(2)理解诗歌中的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分析。

(3)诗歌的艺术特色鉴赏。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对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曹操的历史地位和《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字词含义。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对仗等艺术特色。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深入解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曹操的英雄气概和豪情壮志。

(2)探讨诗歌中的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短歌行》。

2. 写一篇关于《短歌行》的赏析文章,不少于300字。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歌中的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短歌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的掌握程度。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短歌行》。

(2)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作者曹操的生平和思想。

(3)分析《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短歌行》。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曹操对英雄豪杰的渴望和对国家江山的忧虑。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短歌行》的韵律特点。

2. 曹操的生平和思想。

3. 《短歌行》中的意象分析。

三、教学难点1. 《短歌行》的深层含义。

2.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短歌行》的原文、注释、译文、背景介绍等。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曹操的画像,简要介绍曹操的生平和思想。

(2)提问:《短歌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短歌行》,感受其韵律特点。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短歌行》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讲解《短歌行》的韵律特点,如对仗、平仄等。

(2)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如“青青子衿”、“呦呦鹿鸣”等。

(3)解读《短歌行》的深层含义,如曹操的英雄情怀、对国家江山的忧虑等。

5. 欣赏与拓展(1)让学生欣赏其他曹操的诗作,如《观沧海》、《龟虽寿》等。

(2)引导学生关注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如关注诗歌的韵律、意象、情感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和曹操的思想情感。

7. 作业布置(1)背诵《短歌行》。

(2)写一篇关于《短歌行》的鉴赏文章。

8. 板书设计短歌行曹操韵律特点:对仗、平仄意象分析:青青子衿、呦呦鹿鸣思想情感:英雄豪杰、国家江山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 (菁选优秀7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 (菁选优秀7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菁选优秀7篇《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设计的说明《短歌行》是新课标高中语文第二模块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

在这之前,学生按照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先后学习了《诗经》两首、《离骚》和《孔雀东南飞》,已经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古典诗歌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基础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建安文学的代表作。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应达到以下目标:体现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是了解魏晋诗歌的基本特征,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相应的表现手法,从而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体现在过程和方法方面的是通过诵读、讨论、赏析、点拨,领悟诗人在作品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引发联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体现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是体会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和节奏美,教育学生要自觉珍惜时间,要拥有宽广的胸襟,树立远大的志向。

基于上述“三维目标”,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的主旨,揭示诗人的创作目的,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体会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难点:针对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表现手法掌握不好的现状,我们把难点定在探究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上。

教学方法:①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②讨论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集体探究,得出答案③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三、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常山赵子龙于曹营几十万大军中救出吴蜀后主刘禅,曹操在景山顶上看到赵云无比威猛,于是感慨道:“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正是曹操的这句话我们看到了赵子龙单骑救主的义举。

这是小说中曹操爱惜人才的生动体现。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曹操的诗作,看看其内心深处是如何渴求贤士的,感受一下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2、曹操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横扫黄河两岸,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任,唯才是举;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短歌行教案(优秀6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6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预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精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当怎么写教案呢?这次秀丽的我为您带来了短歌行教案(优秀6篇),假如对您有一些参考与挂念,请共享给最好的伴侣。

短歌行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找到本诗的诗眼“忧”,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结合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分析诗人人物形象和诗歌情感(2)简洁了解建安风骨和歌行体的特点,学习并把握诗歌鉴赏中常用手法:比兴、用典等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新旧学问联想、师生共读、反复吟诵等方式进行文本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带领同学感受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在乱世的豪情壮志和求贤若渴的心情,引导同学树立时不我待、应有担当的人生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曹操的“三忧”(人生苦短,求贤不得,功业难成),体会诗人对时间易逝的感慨,对贤才的渴求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教学难点: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使用的用典、比兴的手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了解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吗?我们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学习过曹操的哪些诗句?《观沧海》《龟虽寿》结合你之前的阅读经受,曹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从名著、电视剧等分析)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指出:“我们讲到曹操,很简洁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看曹操的真实方法。

”又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由于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确具有多重性,要还其真实面目我们必需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当年曹操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一下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解题:1诗歌体裁:歌行体“行”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常与“歌”并称,可配乐唱歌,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

“长歌”“短歌”都是汉乐府中的曲调名称,依据歌词音节长短进行划分,通常长歌吵闹奔放,短歌低吟短唱,所以我们可以从音律节奏和风格来推断长短歌行。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优秀9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优秀9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优秀9篇)短歌行篇一教学设想: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分析曹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要的。

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内容),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情),巩固体味(诵读、听音乐)。

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有感触?“忧”、“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教学过程:(课前先发“补充阅读材料”,板书题目、作者)?一、熟悉诗歌1、导入:导语:(指黑板)这个人大家认识吗?我们在初中的课文《青梅煮洒论英雄》中曾和他见过,《三国演义》电视剧播出后,大家和他也就频频见面了。

《短歌行》大家听过吗?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就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场面,唱的就是这首《短歌行》;同学们谁会唱这首歌吗?――我会,我给唱唱看好吗?自唱《短歌行》。

(过渡语:遇到古诗文,我们怎样进行学习呢?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它背下来再说)2、要求学生用5分钟的时间来背诵全诗,之后齐声背诵。

(过渡语:……接着再来解决古诗文中的疑难问题)3、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

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4、叫2个学生个读诗歌。

分别叫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

再指出其优缺点。

二、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过渡语:……之后,我们再来领悟古诗文的思想感情)1、讨论分析“名句”。

叫学生说说哪个句子对他有启发。

(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2、明确“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

(1)提问:你以为在本诗第一段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忧)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人生苦短)(板书: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2)、那么从本诗后三段来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呢?(求贤)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板书: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3、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问题:结合板书,提问:既然曹操那么“忧”,又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没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还要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还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统一大业”呢?岂不很苦吗?因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总3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范文(精选5篇)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品味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2、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3、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教学方法】诵读鉴赏,讨论分析【教学设想】通过诵读、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具体教学步骤】一、作者介绍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

“挟天子以令诸侯”。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

有《曹操集》。

二、写作背景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斗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广为传唱。

三、文题理解《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

乐府又有《长歌行》。

长歌、短歌是指曲调长短而言。

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

这大概是用于宴会的歌辞。

四、同学有感情朗诵示范朗诵五、整体感知、赏析全篇(一)解构诗句分节鉴赏分解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里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那么愁的是什么呢格调(风骨)如何“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情调悲凉,慨叹人生短促和年华消逝;更重要的是全诗洋溢着高昂的情绪,蕴藏着及时努力的思想。

而与诗人求贤未得、功业未就有密切关系。

2024年《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2024年《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2024年《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诗歌》的《短歌行》。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生字词学习、诗句解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歌行》,理解并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了解《短歌行》的文学背景,理解诗句的意义。

3. 通过对《短歌行》的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朗读、生字词学习、诗句解析。

难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首古风歌曲,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情感,引入《短歌行》的学习。

2. 朗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纠正读音。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加强对生字词的掌握。

4.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5. 主题探讨: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解析,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短歌行》,并互相交流、评改。

六、板书设计1. 《短歌行》2. 生字词3. 诗句解析4. 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短歌行》的主题,写一首类似的诗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和生字词掌握较好,但在主题探讨方面还有待提高。

今后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诗,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风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朗读技巧2. 生字词的掌握3. 诗句的解析方法4. 诗歌主题思想的探讨5. 作业设计与课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的朗读技巧1. 语音语调:指导学生正确掌握诗歌的节奏、韵律,注意声调的抑扬顿挫,使朗读更具表现力。

《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10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10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短歌行》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短歌行》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诗歌意象。

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二、能力目标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1、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探讨法:把握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互动探讨。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讨论中国古代帝王不同的“人才观”)商纣王自高自大,—意孤行,最终落得葬身火海;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进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唐太宗广纳贤才,开创“贞观盛世”。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重视人才!三国时魏武帝曹操也是非常重视人才的,他广纳贤才,建立魏国,三分天下。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诗——《短歌行》,看看他的“人才观”。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

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了北方,然而南方“孙刘联盟”虎视眈眈,统一天下的大业久久不能实现,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乌鸦往南飞鸣而去。

《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9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9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9篇】《短歌行》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2、体会本诗用典、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

3、感知曹操的远大志向和英雄形象,学习他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分析诗歌中诗人之“忧”。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课前预习(课前印发资料)(一)看课文注释,给生字注音(幻灯片)譬(pì)如朝露青青子衿(jīn) 呦呦(yōu)鹿鸣何时可掇(duō) 契(qì) 阔谈?(yàn) 绕树三匝(zā) 周公吐哺(bǔ)(二)了解曹操,知人论世(三)曹操“横槊赋诗”的背景(四)解释题目板块二:品析诗歌(怎一个忧字了得)(一)初读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1、哪一个字可以作为全诗的诗眼?2、文章几次写“忧”?分别是什么?(二)品读师生合作,品析诗歌。

在品析诗歌过程中,把握本诗的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3、作者何以写忧呢?本诗中的艺术手法最为精彩的当属用典和比喻。

可分类归纳诗文中用典句及比喻句,可要求学生用如下的表达方式:例句——释义——效果。

解读:引用典故不着痕迹,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成就一番伟业的雄心壮志。

(三)美读1、基本二二节拍。

2、注意节奏与轻重的变化。

3、注意停顿与延长的变化。

板块三:课外延伸结合学习过的《奇妙的对联》的相关知识以及本文,撰写一幅评价曹操的对联。

教学难点:篇二1、背诵全诗。

2、理解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

短歌行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背诵本诗歌。

2、过程与方法: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2、教学难点:①《短歌行》中,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②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①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②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整个单元的主题为“文学与人生”,而《短歌行》作为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在整个单元中又是非常重要的一篇作品。

这首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诗歌,共三十二句,每句五个字,没有规律的韵脚。

诗歌内容主要是通过变化的形象来反映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并借此向世人传达自己关于人生的一些感慨和思考。

二、教学目标1.目标知识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短歌行》的诗歌风格、诗歌主旨和诗歌结构,理解诗歌的隐喻和象征。

2.目标能力学生能够通过诗歌的赏析和解读,进一步了解唐朝文学和文化,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解。

3.目标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使学生能够从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和对生命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诗歌风格和主旨;(2)分析诗歌的象征和隐喻。

2.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的诗歌结构和象征;(2)理解唐朝文学与文化的内涵。

四、教学策略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通过课前谈论、课内现场阅读解析、学生小组讨论和课后反思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深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自主探索知识点,主动开展思考和合作。

五、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讲解诗歌背景、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短歌行》的文本和作者。

同时,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诗歌展开自由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的表达和语言。

2.阅读解析环节在研读诗歌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侧重解读诗歌的诗歌风格和主旨。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展开诗歌阅读:例如,“作者选择使用五言句式的原因是什么?”“诗歌中暗藏的意境是什么?”“如何理解诗歌中‘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意象?”等。

曹操《短歌行》优质课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曹操《短歌行》优质课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曹操《短歌行》优质课教学设计曹操《短歌行》优质课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曹操《短歌行》优质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曹操《短歌行》优质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设计1.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短暂和求贤若渴,建立功业矛盾复杂情感。

2.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对诗歌进行个性化的阐释。

3.了解“建安文学”的写作特色。

过程和方法1.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诗歌的情感。

2.通过品味语言学习诗歌中运用的表达技巧,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有担当,时不我待,及时建功立业的积极昂扬人生观。

一.课堂导入导入语:酒和中国的古代诗人都有着不解之缘,高兴的时候喝酒可以助兴,忧愁的时候喝酒可以遣怀,那么大家知道哪些有关酒的诗句呢?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情感?(讨论,提问)让我们一起看看今天曹操喝酒是所为何事?他要抒发什么样的情感?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曹操的《短歌行》。

二.初读感知1.有感情的齐读课文2.思考:请写出你对《短歌行》的初印象和对曹操的初印象。

大部分学生的看法:曹操印象: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心狠手辣、野心勃勃、霸气外露、疑心很重、白脸奸臣。

《短歌行》的印象:①英雄主义者的豪情壮志②慷慨悲歌、气势磅礴③感叹人生苦短,渴望贤才,心想天下④气吞山河的气魄。

设计意图:学生对诗人的原始认知以及对诗歌的原生态阅读可以看出学生的真实情况。

基于学生的原始理解是设计教学的起点和依据。

三.整体感知1.播放朗读音频2.互动探究提问:在这首诗中,有一种情感反复出现,你能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出来吗?明确:忧提问:诗中哪些诗句表现出忧呢?明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提问:诗人为什么而忧愁?明确:人生苦短、贤才难得。

设计意图:深入文本,训练学生捕捉文章主旨的能力,学生得到的结论可能不够完整,可以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继续深入挖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背景
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斗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广为传唱。
整体把握
整感知诵读熟悉解决疑难
1.播放录音,标明难读的字词
2.全班诵读。
3.叫两个学生个读诗歌。分别叫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再指出其优缺点。
4.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合作探究
梳理诗歌的结构层次
划分4个层次:接下来我们先把诗歌分为四个层次,八句为一层,大家先在书上标好。第一层到……,第二层到……,第三层……,第四层……。
文本探究
第一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1.请学生翻译文意,对个别字词进行提问。(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当:应当;几何:多少;去日:逝去的日子;慨当以慷:慷慨,为押韵而变通的用法,译为情绪激昂或大方不吝啬,这里取前者义;杜康:酒的代称)
5.课文翻译: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从文题就可看出,本文属歌行体,一般篇幅较长,本诗共三十二句,每四句为一章,每两章为一节,共分八章四节)。
2.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经过刚才的朗诵全诗,如果要你用诗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诗人的情感,大家认为哪个词最恰当?(忧!)忧什么?你是从哪句或哪几句诗中看出来的?
提示:人才难求人生短暂功业未就。
【人生短暂、人才难求。】
3.你认为这首诗的情调是怎样的?
读出慷慨之情。
4.大家再一起来听听录音,听完后我会请同学起来回答朗读带读出的声音给你什么感受?和刚才这位同学读的一样吗?你觉得怎么读这首诗歌会更好?
明确:要把那种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节奏多二二式,语速要慢点。
解释课题
首先看题目,短歌行,《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我们看问下的注解,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长歌”、“短歌”是针对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的。这首诗诗句都是四字句,就成为“短歌”。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除了在歌声、曲调的长短上有区别外,还有另一个区别,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由题目我们可知诗人可能是要抒发某种忧愁,那么诗人心中到底为何而忧呢,我们现在就进入这首诗的学习。
教学依据
课程标准
教学技术标准
教学环境
教学建议
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内容),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情),巩固体味(诵读、听音乐)。
思路设计
1、围绕语文素养核心
2、坚持课堂开放性
3、文学阅读是一种再创造
4、阅读教学是一种对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短歌行》的写作背景及文学常识。
了解曹操及其在诗歌发展中的作用
背诵本诗
过程和方法目标
在诵读过程中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品味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感受曹操“忧”而奋发,慷慨旷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揣摩《短歌行》中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导语设计
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骂名最多。他是一个个性张扬的英雄,他是个慷慨豪迈的大诗人。他就是——曹操。今天共同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短歌行》。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作为政治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作为军事家,他指挥了官渡之战,逐步统一了中国北方;作为文学家,他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他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其文学成就颇高,与其子曹丕、曹植成为建安文坛的领袖,开创了一代文风,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被称誉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他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5. 愁到什么程度?席上歌声激昂慷慨,但是一想到短暂的人生啊,心中的忧愁就无法忘怀,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鉴赏诗歌中各具特色的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诗人的真挚情感和高尚情操。
丰富学生的诗歌积累与文化素养。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3.探究法:交流探究,走进文本深化理解感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短歌行》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的诗歌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他们对中国古典诗歌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和阅读能力。在本单元学习开始之时,我已经对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做了大体的介绍。学生在这样一个知识背景之下,加上已经学习了《诗经》和《离骚》,对于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并不存在太大的困难,
2.本层表现了诗人什么情感?忧愁
3.愁什么?(学生答人生短暂)。
4.人生如何短暂?运用了什么手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就像早上的朝露一样,太阳一晒就没了,这里把人生比作朝露,苦于逝去的日子实在是太多了。曹操当时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54岁,虽然在此之前他已经取得很多成功,但是他也深知奋斗的艰辛和时间流逝的无奈,所以对时光流逝是很有感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