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见常考双音节词例

合集下载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可双音节词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可双音节词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可双音节词(摘自《考语文抢分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面今义: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古义:面朝北(称臣)例如: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便利今义:使用方便,容易达到目的古义:便,就;利,吉利例如: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孔雀东南飞》)便宜今义:古义:(1 )例如(2)方便。

例如:我陪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林黛玉进贾府》)博学今义:学问广博精深古义:广泛地学习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行无过矣(《劝学》)不好今义:坏古义:不美例如:是女子不好,烦大巫为入报河伯,待更求好女,后日送之(《西门豹治邺》)成婚今义:结婚古义:这里指议定结婚日期例如:今已二十七,卿可告成婚(《孔雀东南飞》)成立今义:(组织机构等)开始存在;(理论意见等)站得住脚古义:长大成人例如: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祭十二郎文》)出入今义:(1)出去和进来:(2)(数目、内容等)不一致古义:这里偏指“入”例如: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弟兄今义:同辈之间;(2)旧时军队称士兵古义:有时指兄例如: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孔雀东南飞》)方面今义:相对或并列的几个人或几个事物之一古义:方向例如: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张衡传》)放心今义:心情安定,没有忧虑和牵挂古义:放纵散漫的心思例如: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学问之道”(《问说》)非常今义:古义:(1)(2)不同寻常的(形容词)例如: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夫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古义:那个人例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改错今义:纠正错误古义:改变措施例如:固时俗之工轻兮,规矩而改错(《离骚》)根本今义:事物最重要的部分古义:树根例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供养今义:动词,供给长辈或年轻的人生活所需古义:名词,供人享用的东西例如:事力劳而供养薄(《五蠹》)孤立今义:同其他事物不相联系,不能得到同情和援助古义:孤零零的一个人例如: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报任安书》)故事今义:古义:(1)(2)所以,事情……例如:故事因于世而适于事(《察今》)果然今义:表示事实与所说所料相符古义:饱足的样子例如:适莽苍者,三而后反,腹犹果然(《逍遥游》)横行今义:行动蛮横;依仗权势做坏事古义:纵横驰骋例如: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缓急今义:和缓和急迫古义:这里偏重于“急“例如:冀缓急或可救助(《谭嗣同》)婚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古义:儿女亲家例如:奉酒为寿,约为婚姻(《鸿门宴》)明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古义:第二年例如: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廉颇列传》)模拟今义:模仿古义:想象、揣摩例如: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模拟得之(《与妻书》)前进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古义:前,走上前去;进,奉献例如:于是相如击缶,因跪请秦王(《廉颇列传》)勤恳今义:勤劳而踏实古义:殷勤恳切例如:意气勤勤肯肯,若望仆人不相师(《报任安书》)秋天今义:四季之一,秋季古义:秋季的天空例如: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去就今义:担任或不担任职务古义:舍生就义例如:仆虽情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报任安书》)然而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古义:这样,可是(却)……例如: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人情今义:古义:(1)(2)人心、例如: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人物今义:在某方面有代表性或具有突出特点的人古义:人和货物例如: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同之(《货殖列传序》)孺子今义:小孩子古义:年轻人例如: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辅也,无不欠也(《勾践灭吴》)扫除今义:清除肮脏的东西;除去有碍前进的事物古义:打扫台阶例如:今以方形为扫除之隶(《报任安书》)伤心今义:内心痛苦古义:心灵受到损伤例如:故福莫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审问今义:审讯古义:详细询问例如: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问说》)师徒今义:师父徒弟古义:指军队例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勾践灭吴》)使者今义:奉使命办事的人古义:送信的人例如: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祭十二郎文》)是非今义:(1)事理的正确与错误(2)口舌例如:是非贿得之(《记王忠肃公翱事》)古义:这不是首领今义:本指头和脖子,现多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古义:指头颅例如: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之下,则尽其天年(《五人墓碑记》)树立今义: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事情)古义:做出的业绩和从事的职业例如:何也?素所树立使然也(《报任安书》)条理今义:思想、言语、文字的层次;生活、工作的秩序古义:指具体措施办法例如:因相与言救上之条理甚详(《谭嗣同》)童子今义:男孩儿、儿童古义:童生,科举考试读书人没有考中秀才之前均称童生例如: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促织》)痛心今义:极端伤心古义:在内心痛恨例如:吴之民方痛心焉突出今义:超出一般古义:突然出击例如:银瓶乍破水浆蹦,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行》)文采今义:文艺方面的才华古义:文章例如: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设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报任安书》)戏弄今义:耍笑作弄,拿人开心古义:“戏”是“游戏”、“开玩笑”,“弄臣”是君主身边狎近宠爱之臣例如: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廉颇列传)》形成今义:出现某种情形或局面古义:“形”是“形势”,“成”是今天的“形式”例如:……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下车今义:从车上走下来例如: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张衡传》)行李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指官吏初到任古义:外交使节例如:若舍郑以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行人今义:在路上走的人古义:出外当兵的人例如: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孔雀东南飞》)形容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古义:形体容貌例如: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列传》)窈窕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例如: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归去来兮辞》)颜色今义:颜色或染料,色彩古义:脸上的神色例如: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五人墓碑记》)意气今义:(1)意志和气概,(2)志趣和性格,(3)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古义:意思和语气例如: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人、不相师(《报任安书》)因而今义:表示结果的连词古义:趁此例如:不如因而厚之,使归赵(《廉颇列传》)因为今义:连词,表示原因或理由古义:(1 )依照(这些)来做例如: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五蠹》)(2)于是,作例如:因为长句 ',歌以赠王(《琵琶行》)用心今义:读书用力或对事肯动脑筋古义:用,因为;心,心思例如: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也(《劝学》)爪牙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古义:得力的武士例如: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振奋今义:振作奋发古义:振作精神,张开翅膀例如:遂相搏击,振奋作声(《促织》)整齐今义:有秩序、有条理;外形规整;大小、长短差不多古义:整顿使……划一例如: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为之争政治今义: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古义:政,政策法令;治,治理,管理例如: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五蠹》)志气今义: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古义:精神例如: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祭十二郎文》)致死今义:导致死亡古义:拼死命例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勾践灭吴》)自治今义:对自己的事务行使一定的权力古义:自,自然;治,政治稳定,不乱例如: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五蠹》)作息今义:工作和休息古义:这里只有“劳作”的意思例如: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自由今义:不受拘束,不受限制古义:自作例如: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孔雀东南飞》)。

90例常考的古今异义词及解题技巧

90例常考的古今异义词及解题技巧

90例常考的古今异义词及解题技巧一、90例古今异义词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3、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4、首领:古,头颅,如“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今,集团领导人。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0、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1、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2、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4、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5、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7、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18、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19、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0、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023一轮文言文复习:文言文固定搭配汇编及习题

2023一轮文言文复习:文言文固定搭配汇编及习题

2023一轮文言文复习:文言文固定搭配汇编及习题固定结构也称作“固定搭配”“惯用词组”。

固定结构的含义,一般由组成固定结构的单音节词的含义组合而来。

有些固定结构与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词形完全相同,也可以将其看做古今异义词来对待,复习时要特别留意。

例如:“虽然”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一般用作转折复句的关联词,后面往往有“但是”“可是”与之呼应;但是在文言文中是由单音节词“虽”和“然”组成的词组,“虽”字义为“即使”,“然”字义为“这样”,所以文言文中的“虽然”一般翻译为“即使这样”。

有些固定搭配在语义发展过程中已经具有了现代汉语中的含义,如“然而”,既有“这样,但是……”的含义,也有单纯表示转折的含义,后者与现代汉语中的含义一致。

下面列出文言文常见的固定搭配,例句均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部分例句不足的,选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加以补充。

【如何(若何、奈何)】:①“如之何”的紧缩形式,怎么办,怎么样;②为什么。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鸿门宴》)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屈原列传》)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

(《屈原列传》)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望岳》)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杞人忧天》)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杞人忧天》)练习: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2022年新高考全国卷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2022年新高考全国卷Ⅰ翻译真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2022年全国甲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4.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溃,敌乘胜深入,天下可复保耶?(2021年全国甲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怎么办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与妻书》)【何如(何若)】:怎么样,怎么办。

文言文常见常考双音节词100例讲课教案

文言文常见常考双音节词100例讲课教案
41
亢礼
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纲鉴易知录》)
彼此以平等礼节相待
42
口实
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俸禄
今滨江湖郡率少蚕桑,民资渔採以助口实。(《后汉书·刘般传》)
食物
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国语·楚语下》)
话柄,借口
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4
不禄
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与薛寿鱼书》)
死的委婉说法
5
部送
会稽县尉郑虎臣部送似道之贬所,至漳州杀之。(《宋史·瀛国公纪》)
押送囚犯、官物、畜产等
6
参赞
臣负荷殊重,参赞万机,实赖群才,共成栋干。(《梁书·谢朏传》)
协助谋划
7
侪辈
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
守丧期满除去丧服
20
拊循
亟豫给三月饷,亲为拊循。(《明史·黄绂传》)
抚慰,安抚
21
干纪
受爵天朝,拜恩私第,自古以为干纪。(《北齐书·王晞传》)
触犯法纪
22
干进
有深谋者不轻言,有奇勇者不轻斗,有远志者不干进。(《幽梦续影》)
谋求仕进
23
干没
造久在江左,疾钱谷诸使罔上,或干没自私。(《新唐书·崔造传》)
增减
12
抵罪
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报任安书》)
按罪行处以相当的惩罚
13
丁艰
陶侃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晋书·周光传》)
遭父母之丧
14
短长
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宋史·刘敞传》)

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

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

(7)注意用典的语句 )
例1: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译:(人民的灾难)使我像白居易那样泪湿青杉, :(人民的灾难)使我像白居易那样泪湿青杉, 人民的灾难 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例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译: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次建立霍去 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兴兵北伐, 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业,由于草率从事, 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 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 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例3: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练习 1.至于智伯 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至于智伯, 1.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译文:至于智伯, 译文:至于智伯,像对待国家栋梁一样对 待我,因此我就像国家栋梁(报效君王) 待我,因此我就像国家栋梁(报效君王)一 样报效他。 样报效他。 2.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 2.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 所得俸禄 译文:他得的俸禄, 译文:他得的俸禄,都用来供给别人的孤儿 孤女穿衣吃饭。 孤女穿衣吃饭。 3.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 3.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 既加之以刑 之路也。 之路也。 译文: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 译文: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 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如何达到“

高考语文常见双音节虚词

高考语文常见双音节虚词

常见文言双音节虚词用法及意义双音节虚词:文言文中有些原为两个单音节词(有的两个都是虚词,有的一个是虚词,一个是实词),发展到白话中变为一个双音节虚词。

如:“吾祖死于是”的“于”是“在”,“是”指“捕蛇这件差事”,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连用“于是”。

此外还有,“无论”“能够”“从而”“其实”“虽然”等,都不能用现代汉语的意思来解释。

1.不啻:副词性结构,表示不限制在某种范围之内,但能够根据语境灵活表意,一般可译为“不止、不亚于、无异于、至多”等意义。

例如:视百家、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

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2.比及(比至、逮至):比,作介词,表示到达的时间或处所;可译为:等,等到。

比及,介词性结构,用来表示预期的时间或已至的时间,可译为“等到了”。

例如: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议论,十九人皆服。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3.得无(得亡、得微):副词。

主要表达两种语气:①揣测性疑问语气,可译为“该不会、莫非、恐怕”等;②反问语气。

可译为“能不”。

例如:日食饮得无衰乎?得无教我猎虫所耶?、4.而后:副词性结构,表示经过一定的条件或时间后方能怎么样,可译为“才、方才”等。

例如: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月而后成。

5.而况:连词性结构,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常含有反问语气,可译为“何况”。

例如: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柧乎!6.而已:助词性结构,放在句末,相当于“罢了”。

例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一桌、一椅、一扇、一扶尺而已。

7、否则:“否”是“不然,不这样”的意思,“则”是“就”的意思,“否则”可译为“不然就”8.何其(胡其、曷其、奚其):常见用法有两种①代词性结构,能够表示询问或反问,与“何”用法一样,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也能够表示对水准的询问,兼有感叹意味,可译为“为什么这样……”“怎么会这样……”。

②副词性结构,用于感叹句中,表示水准深,可译为“多么,怎么”。

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通关秘籍02文言实词(二)

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通关秘籍02文言实词(二)

文言实词(二)高中常考的古今异义词一、古今异义单音节词1.凶今义:不幸的(形容死亡、灾难等现象)。

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例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寡人之于国也》)2.加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古义:更。

例如:邻国之民不加.少。

(《寡人之于国也》)3.假今义:不真实的。

古义:借助,利用。

例如: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4.河今义:泛指江河。

古义:黄河。

例如: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5.橹今义:使船前进的工具。

古义:盾牌。

例如: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贾谊《过秦论》)6.走今义:步行。

古义:跑。

例如: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司马迁《鸿门宴》)7.次今义:量词。

古义:旁边。

例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王羲之《兰亭集序》)8.穷今义:贫困、穷困。

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例如: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9.率今义:率领、轻率。

古义:全都、一概。

例如:率.赂秦耶?(苏洵《六国论》)10.再今义:又一次。

古义:第二次。

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11.原今义:原来。

古义:推究。

例如: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欧阳修《伶官传序》)12.抑今义:压制。

古义:或者。

例如: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欧阳修《伶官传序》)13.归今义:回来。

古义:女子出嫁。

例如:吾妻来归.。

(归有光《项脊轩志》)14.渠今义:人工开凿的水道。

古义:他。

例如:渠.会永无缘。

(《孔雀东南飞》)15.去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古义:离开。

例如: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韩愈《祭十二郎文》)16.怒今义:愤怒。

古义:奋发。

例如: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庄周《逍遥游》)17.危今义:危险。

古义:高。

例如: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18.但今义:但是。

古义:仅,只是。

文言文常见常考双音节词100例剖析

文言文常见常考双音节词100例剖析

文言文常见常考双音节词100例..会稽东冶县人有入海行,遭风流移至澶州者。

..流离转徒流移51)东夷传》(《后汉书·王宪(《明史·酌其轻重大小之差,胪析以上。

..胪析分别剖析52 )传》是非,不亦轻朝廷、羞乃欲仰首信眉,论列..论列议论,评定53 )《报任安书》当世之士邪!(不可读。

至于其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漫漶模糊难辨54 ) 《日知录》(《万贞文勋卫家。

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55 没入没收财物、人口等入官) 先生传》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

(《宋史·刘敞传》内兄) 妻子的哥哥56 ..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禄薄,欲其毋侵渔百姓,..侵吞牟利,侵夺57侵渔)宣帝纪》难矣。

(《汉书·指地位显贵、职司重要而政今以怜才,拔充清要;宜洗心供职,勿蹈前..清要58 )务不繁的官职(《聊斋志异·司文郎》愆。

权知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宋史·包拯传》) 59 暂时代理某官职..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以文章。

(《旧..帝王宫阙之下阙下60 ) ·李揆传》唐书迟疑徘徊、欲行又止的样子·何灌传》) 敌惊以为神,逡巡61 敛去。

(《宋史逡巡..之地,虽尽征之以今若于通都大邑行商麇集..群集,群聚麇集62)(《钱粮论上》银,而民不告病。

纳钱财以赎罪或取得官爵为郎,则知古者鬻汉卜式、司马相如皆入赀..63 入赀爵之制,其来已久。

)·事部三》功名(《五杂俎少间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

《宋史·(刘敞传》) 病情好转一些64 ..疾告久之,有司上言:百日不视事,当绝俸。

..治事,任职65视事)《赠太保严公行状》(。

【文言文阅读】考点24文言实虚词(原卷版)

【文言文阅读】考点24文言实虚词(原卷版)

考点24文言实虚词1. 考点分布(2024、2023新课标I、II,2022新高考I、II,T11)下列对材料(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021/2020新高考I、II,T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命题规律及备考策略【命题规律】①题型上,客观题,分值,3分。

②形式上,2022-2023年国考4套卷文化常识的命题均与教材中常见实词合并混搭检测,且以教材实词为主,文化常识为辅,这样就避免了单纯的对死记硬背的考查,重点考查学生结合文本语境,正确推断词义的能力。

③范围上,所选实词和常识词,直接指向教材,而且明确的指向教材中的重点篇章,2023检测的的篇目有《兼爱》《桃花源记》《送东阳马生序》《愚公移山》《诗经》2022检测的篇目有《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岳阳楼记》《鸿门宴》《赤壁赋》《短歌行》《屈原列传》《孔雀东南飞》这些均属于初高中教材文言文精读篇目,命题意图十分明显——紧扣教材,考题在教材外,答案在教材内!【备考策略】1. 研读课本:加强对课本的复习,因为历年的文言文试题都与课本中的文言文课文密切相关。

2. 归纳整理:整理归纳文言文的重点句子和词汇,掌握其含义和用法。

3. 专题研究: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专题研究,发现其中蕴含的语言运用规律。

4. 仿真练习:通过做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试题,熟悉考试题型和答题技巧。

考点精讲01 实虚词基础知识一、文言实词阅读文言文,遇到最多的是文言实词。

所谓文言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

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五类。

要了解文言实词,一定要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复词(同义复词)这四类文言实词特殊现象。

文言实词中单音节词居多,但也有不少双音节甚至多音节词汇。

这往往是我们阅读文言文时容易出现的一个盲点。

(一)一词多义所谓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文言文常见常考双音节词例

文言文常见常考双音节词例

文言文常见常考双音节词例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文言文常见常考双音节词100例志·贺钦传》)47缧绁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

(《报任安书》)捆绑犯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48敛衽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

(《史记·留侯世家》)整饬衣襟,表示恭敬49廪给其为屋椽础之数若干,工匠之计若干,自相攸迄成之岁月、廪给..之寡夥,咸俾刻于碑阴焉。

(《靖州广德书院记》)俸禄,薪给臣以为不幸有疾,罢之可也,至于廪给..,糜费于累岁,而追索于一朝,固亦难矣。

(《野获编·礼部·廪生追粮》)指科举时代公家给予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50陵折从弟穆亦有美誉,欲陵折..。

(《晋书·周传》)压倒折服51流移会稽东冶县人有入海行,遭风流移..至澶州者。

(《后汉书·东夷传》)流离转徒52胪析酌其轻重大小之差,胪析..以上。

(《明史·王宪传》)分别剖析53论列乃欲仰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报任安书》)议论,评定54漫漶至于其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

(《日知录》)模糊难辨55没入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勋卫家。

(《万贞文先生传》)没收财物、人口等入官56内兄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

(《宋史·刘敞传》)妻子的哥哥57侵渔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禄薄,欲其毋侵渔..百姓,难矣。

(《汉书·宣帝纪》)侵吞牟利,侵夺58清要今以怜才,拔充清要..;宜洗心供职,勿蹈前愆。

(《聊斋志异·司文郎》)指地位显贵、职司重要而政务不繁的官职59权知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宋史·包拯传》)暂时代理某官职60阙下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以文章。

(《旧唐书·李揆传》)帝王宫阙之下。

文言文常见常考双音节词新编例

文言文常见常考双音节词新编例
指外祖父母家
74
委曲
君委曲以奉甘旨,故乡望公得与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文学徐家君传》)
曲意迁就
75
亡何
亡何,使者至。(《江公皋传》)
同“无何”,不久
76
袭替
宪定军功袭替格。(《明史·王宪列传》)
袭职与替职
77
先是
先是,祥尝行荆州事。(《周书·贺兰祥传》)
在此以前。用以追述往事
78
乡闾
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周书·贺兰祥传》)
4
不禄
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与薛寿鱼书》)
死的委婉说法
5
部送
会稽县尉郑虎臣部送似道之贬所,至漳州杀之。(《宋史·瀛国公纪》)
押送囚犯、官物、畜产等
6
参赞
臣负荷殊重,参赞万机,实赖群才,共成栋干。(《梁书·谢朏传》)
协助谋划
7
侪辈
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
增减
12
抵罪
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报任安书》)
按罪行处以相当的惩罚
13
丁艰
陶侃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晋书·周光传》)
遭父母之丧
14
短长
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宋史·刘敞传》)
短处,把柄
15
发愤
振前为乱卒所拥,实不反,诣源清自明。不能白,发愤自杀。(《明史·刘源清传》)
96
中贵
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明史·韩文传》)
有权势的太监
97
中旨
驾旋,以中旨代王琼为兵部尚书。(《明史·王宪传》)
皇帝的诏谕,唐宋以后指不经中书门下而由内廷直接发出的敕谕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0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 意义讲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0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 意义讲案

【讲练测】201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0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意义讲案(含解析)复习目标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考点详析考点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真题】(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送丁琰序(宋)曾巩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

予尝论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

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

或黜或罢者相继于外。

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

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

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

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

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则数更法以御之。

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

岂今之去古也远,治天下卒无术哉!盖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师友之游,有有司之论,而赏罚之始于乡,属于天下,为教之详至此也。

士也有圣人之道,则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质,则皆可为材且良,故古之贤也多。

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咸宜焉,独千里、百里之长哉?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乡于天下,则无路焉。

人愚也,则愚矣!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哉?故今之贤也少。

贤之少,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常不足其人焉,独守令哉?是以其求之无不至,其法日以愈密,而不足以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

噫!奚重而不更也?姑苏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平。

予知其令,令曰:“丁君之佐我。

”又知其邑人,邑人无不乐道之者。

予既患今之士,而常慕古之人,每观良吏一传,则反覆爱之。

(语文)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固定结构15例)

(语文)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固定结构15例)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固定结构十五例)请翻译以下句子。

一、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石钟山记》)2、(满座宾客)以为妙绝。

(《口技》)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4、夫以铜为鉴,可正衣冠。

(《新唐书?魏征传》)二、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师表》2、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3、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墨子?公输》)4、先王之所以为法者,民也。

(《吕氏春秋?察今》)5、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三、1、王曰:取吾璧玉,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2、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4、西门豹顾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5、曰:今日之事何如?”(《项羽本纪》)6、“••…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7、此为何若人?(《墨子?公输》)《前出四、1、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书灌去病传》)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项羽本纪》)4、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纪》)5、(子鱼曰)必如公言,即奴事之耳,又何战为?(《子鱼论战》)五、1、譬如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列传》)2、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3、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4、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2、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3、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子鱼论战》)七、1、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栖会稽》)2、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八、1、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2、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如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乎?(《晏子使楚》)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九、1、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文言文古今异义

文言文古今异义

今义:表示事实与所说所料相符。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逍遥游》) 31.豪杰 古义:①有声望、地位的人。②英雄人物。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①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②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伶官传序》) 32.何苦 古义:哪怕,怕什么;怎怕。 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Hale Waihona Puke 今义:担任或不担任职务。 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报任安书》) 65.然而 古义:这样,可是(却)。 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66.人情 古义:①人的常情。②人心,世情。 今义:应酬送礼,情面,情谊。 ①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论贵粟疏》) ②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原君》)
③天圆地方。(《淮南子·天文训》) 16.反复 古义:①扭转形势。②书信往返。 今义:重复。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答司马谏议 书》) 17.方面 古义:方向。 今义:相对或并列的几个人或几个事物之一。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张衡传》)
18.放心 古义:放纵散漫的心思。 今义:心情安定,没有忧虑和牵挂。 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问说》) 19.非常 古义:①意外事故(名词)。②不同寻常的(形容词)。 今义:很、大(副词)。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②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 20.风流 古义:①杰出、英俊。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③学问才华,雍容的风 度。
51.牢笼 古义:包罗,概括。 今义:关鸟兽的地方;骗人的圈套;束缚,束缚人的事物。 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愚溪诗序》) 52.老大 古义:年龄大。 今义:排行第一的人;泛指船夫。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 53.烈士 古义:烈,有节操有抱负;士,一般指男子。 今义:为革命而牺牲的人。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初中语文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

初中语文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

牛刀小试
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夫君子之行诫子书 2盖追先帝之殊遇出师表 3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1夫/君子之行诫子书 2盖/追先帝之殊遇出师表 3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2.句首连词 例: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 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2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 3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策略:区别对待现代汉语中的词语与文言文中的词语. 例句中的可以是由两个单音词组成的,以后面省略宾语, 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有很大的区别.
2.注意语意的整体性 例: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愚公移山
策略:特别要注意人名前的官名、地名如果是一个 整体,也不能断开来读,否则就是读破. 例1中的唐贤今人诗赋是意义完整的部分,即偏正 短语,不能读破. 例2中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是指某个人,是一个整体 的名称,也不能读破.
二、按句首特殊词语划分 如果句首是句首发语词、连词、表示时空的状语,那么 可以停顿.
1.句首的发语词 例:1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唐唯不辱使命 3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4至于/斟酌损益出师表
策略:对常见的句首发语词要有清晰的了解,如1 ~4句中 的若夫夫盖至于都是句首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这些词 在朗读时应该停顿.类似的词语还有至若殆"然宜何尝等.
策略:掌握一些常见的连词,如1 ~4中的如使乃然故这 些词放在句首,就需要停顿.类似的词语还有遂‘然则 虽是以而则等.
牛刀小试
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2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3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4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5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鱼我所欲也

文言文常见双音节词100例

文言文常见双音节词100例

文言文常见双音节词100例序号词语例句释义1被服而况中庸以下,渐渍于失教,被服..于成俗乎?(《史记·礼书》)比喻蒙受某种风化或教益2本事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管子·霸形》)根本3便宜艺徒学堂……均可于中、小学堂便宜..附设。

(《清史稿·选举志二》)因利乘便,见机行事4不禄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

(《与薛寿鱼书》)死的委婉说法5部送会稽县尉郑虎臣部送..似道之贬所,至漳州杀之。

(《宋史·瀛国公纪》)押送囚犯、官物、畜产等6参赞臣负荷殊重,参赞..万机,实赖群才,共成栋干。

(《梁书·谢朏传》)协助谋划7侪辈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

(《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同辈;朋辈8乘化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并序》)顺随自然9持节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苏武传》)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10冲年儿以冲年..客万里,母肝肠寸断矣!(《夜谭随录·汪越》)幼年11登耗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

(《明史·程信传》)增减12抵罪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

(《报任安书(节选)》)因犯罪而受到相应的处罚13丁艰陶侃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

(《晋书·周光传》)遭父母之丧14短长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

(《宋史·刘敞传》)短处;弊端(续表)序号词语例句释义15发愤振前为乱卒所拥,实不反,诣源清自明。

不能白,发愤..自杀。

(《明史·刘源清传》)含恨16发明及其著述,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

(《<搜神记>序》)说明,证明,表明17方伯既为方伯..所知,庶几有以展其足也。

(《松江府通判许君传》)殷周时诸侯之长,后泛指地方长官18坟籍(郭太)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

文言文常见常考双音节词例

文言文常见常考双音节词例
按罪行处以相当的惩罚
13
丁艰
陶侃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 所在。(《晋书周光传》)
遭父母之丧
14
短长
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 县短长,数犯法。(《宋史刘敞传》)
短处,把柄
15
发愤
振前为乱卒所拥,实不反,诣源清自明。不 能白,发.愤.自杀。(《明史刘源清传》)
含恨
16
发明
及其著述,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搜 神记〉序》)
文言文常见常考双音节词
序号
词语
例句
释义
1
被服
而况中庸以下,渐渍于失教,被服于成俗乎?
(《史记礼书》)
比喻蒙受某种风化或教益
2
本事
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
矣?(《管子霸形》)
根本
3
便宜
艺徒学堂……均可于中、小学堂便宜 附设。
(《清史稿选举志二》)
斟酌事宜,不拘陈规,自行
决断处理
4
不禄
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
脱去粗布衣服,指入仕做官
36
介胄
固有衣冠介胄.所不逮者。(《战马记》)
铠甲和头盔,代指武士
37
京兆
京师有京兆狱。(《狱中杂记》)
国都所在地区
38
靖难
济阳死靖.难.,公死贼,获赠于朝。(《战马记》)
平定变乱
39
具狱
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
(《宋史刘敞传》)
>7*-^定案
40
决裂
决裂诸侯,剖符于天下。(《战国策秦策二》)
传》)
分别剖析
53
论列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双音节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双音节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双音节本文是关于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双音节,感谢您的阅读!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双音节古汉语绝大多数是一个音节(字)一个词,即单音节词居多,偶然有两个词组合在一起,与现代汉语一个词字面相同,这就是古今异义词。

所谓的古今异义词,在古代实际上是两个词,如“妻子”“指示”,古代指“妻”和“子”,“指”和“示”两层意思。

对于古今异义词,师生们注意得较多,而古汉语中真正的双音节词大都被忽略了,这影响了学生的古汉语学习。

古汉语双音节词少,可要知道一些。

如“无(亡)何”一词,如果你不知道它是双音节词,硬把它分开来,变成“无”和“何”,解释成“没有什么”,这就错了,实际上,该词的意思是“不久”。

所以,我们也不能忽视古汉语双音节词的学习。

古汉语双音节词大致有以下几类:专有名语大都是双音节词。

古代地名、人名、官名、年号等是专有名词,这些词大都是双音节词。

如“德佑”“丞相”“枢密”“缙绅”“大夫”“学士”等等。

对于这类词翻译没有什么障碍,只要抄下来即可。

谦、敬词有些是双音节词。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里有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请以烦执事”,“执事”不能解释为“执行事务的人”,而是对对方的敬称,“您”的意思。

连绵词都是双音节词。

连绵词由双声、叠韵词组成,双声(声母相同)词如,“抗辞慷慨”(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中的“慷慨”,“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参差”;叠韵(韵母相同)词如,“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中的“须臾”,"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中的“窈窕”。

双音、叠韵词古今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一些典故用的是双音节词。

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贪泉”“涸辙”;“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中的“陨首”“结草”。

现在,我们就依据苏教版课本,将古汉语双音节词例举如下:(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须臾:片刻,一会儿。

双音节词含义判断(知识拓展)

双音节词含义判断(知识拓展)

花开双头蕙,词义有初心——文言文阅读双音节词考查突破技巧2014年高考的新课标全国Ⅰ卷和大纲全国卷在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识记古代文化常识”两道题目中考查了“属文”“践祚”“励精”“荡覆”“解褐”“南面”“故事”等双音节词的含意;2015年语文《考试说明》样题也出现了考查双音节词语的题型。

这些情况都说明2015年高考全国卷会对文言双音节词语进行考查。

备考文言双音节词语要关注下列两个:1.注重梳理常见的文言双音节词语。

无论是在教材的学习还是平常的考试中,要注重对双音节词语的掌握。

可以通过对双音节词语的筛选、释义、归类等达到记忆的目的。

比如:郑覃,故相珣瑜之子。

以父荫补弘文校理。

穆宗不恤政事。

覃与同职崔郾等廷奏曰:“陛下即位已来,宴乐过多,畋游无度。

今蕃寇在境,缓急奏报,不知乘舆所在。

臣等忝备谏官,不胜忧惕。

”帝乃谓覃曰:“阁中奏事,殊不从容。

今后有事面陈,朕与卿延英相见。

”时久无阁中奏事,覃等抗论,人皆相贺。

覃长于经学,稽古守正,帝尤重之。

覃奏曰:“经籍讹谬,博士相沿,难为改正。

请召宿儒奥学,校定六经;准后汉故事,勒石于太学,永代作则,以正其阙。

”从之。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记忆这段文字的双音节词语的含义,可以通过这样几个步骤:(1)筛选。

文言文中单音节词语占大多数,通过对单音节词语的把握,找到常见的双音节词语。

这段文字中,常见的双音节词语有:荫补、政事、廷奏、即位、宴乐、畋游、缓急、奏报、乘舆、谏官、忧惕、从容、经学、稽古、经籍、博士、宿儒、奥学、校定、故事、勒石、太学、永代等。

(2)释义。

查相关资料给筛选出的双音节词语释义。

比如筛选出来的词语中,以下几个词语的意思分别是:政事:国家大事。

宴乐:饮宴欢乐。

乘舆:①天子、诸侯乘坐的车。

②皇帝用的器物。

③皇帝的代称。

勒石:刻文于石。

太学:①古代的大学。

相传庠、序、瞽宗等均为古代的大学。

汉武帝时,始设太学,立五经博士。

隋初设国子寺,隋炀帝改为国子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挑选,摘取
92
至察
宋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旧唐书·宋庆礼传》)
过于明察,苛察
93
治装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冯谖客孟尝君》)
整治行装
94
致仕
明年致仕,逾年卒。(《明史·程信传》)
交还官职,即退休
95
中表
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周书·贺兰祥传》)
古代称父之姐妹所生子女为外兄弟姐妹,称母之姐妹所生子女为内兄弟姐妹。外为表,内为中,合而称之“中表”
治事,任职
66
庶几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上》)
或许,差不多
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与荆南乐秀才书》)
希望
67
司令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雪屋记》)
掌管节令
68
斯须
礼乐不可以斯须去身。(《礼记·乐记》)
片刻,一会儿
69
死士
臣欲募死士三万人,长驱贼庭,一战扫定。(《上军国机要事》)
侵吞公家或别人的财物
24
甘旨
臣母多病,臣家素贫,甘旨或亏,无以为养。(《奏陈情状》)
美好的食物,特指奉养父母的食品
25
钩考
自景德会计,至公始复钩考财赋,尽知其出入。(《太子太傅田公墓志铭》)
探求考核
26
汗漫
后湖汗慢无际,贼舟楫未具,不得渡。(《鸥陂渔话·汉口后湖诗》)
漫无边际
27
回容
帝虽制御功臣,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后汉书·马武传》)
41
亢礼
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纲鉴易知录》)
彼此以平等礼节相待
42
口实
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俸禄
今滨江湖郡率少蚕桑,民资渔采以助口实。(《后汉书·刘般传》)
食物
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国语·楚语下》)
话柄,借口
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滋长繁殖
100
尊重
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史记·汲郑列传》)
地位尊贵
文言文常见常考双音节词100例
序号
词语
例句
释义
1
被服
而况中庸以下,渐渍于失教,被服于成俗乎?(《史记·礼书》)
比喻蒙受某种风化或教益
2
本事
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管子·霸形》)
根本
3
便宜
艺徒学堂……均可于中、小学堂便宜附设。(《清史稿·选举志二》)
斟酌事宜,不拘陈规,自行决断处理
迟疑徘徊、欲行又止的样子
62
麇集
今若于通都大邑行商麇集之地,虽尽征之以银,而民不告病。(《钱粮论上》)
群集,群聚
63
入赀
汉卜式、司马相如皆入赀为郎,则知古者鬻爵之制,其来已久。(《五杂俎·事部三》)
纳钱财以赎罪或取得官爵功名
64
少间
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宋史·刘敞传》)
病情好转一些
65
视事
疾告久之,有司上言:百日不视事,当绝俸。(《赠太保严公行状》)
4
不禄
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与薛寿鱼书》)
死的委婉说法
5
部送
会稽县尉郑虎臣部送似道之贬所,至漳州杀之。(《宋史·瀛国公纪》)
押送囚犯、官物、畜产等
6
参赞
臣负荷殊重,参赞万机,实赖群才,共成栋干。(《梁书·谢朏传》)
协助谋划
7
侪辈
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
曲法宽容
28
毁瘠
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阙后,疾废久之。(《梁书·王筠传》)
哀伤过度而消瘦
29
箕踞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庄子·至乐》)
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倨傲无礼的表现。箕,名词作状语
30
籍田
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史记·孝文本纪》)
古代帝王亲自耕作的小块农田。每逢春耕前,帝王躬耕籍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也作“藉田”
58
清要
今以怜才,拔充清要;宜洗心供职,勿蹈前愆。(《聊斋志异·司文郎》)
指地位显贵、职司重要而政务不繁的官职
59
权知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宋史·包拯传》)
暂时代理某官职
60
阙下
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以文章。(《旧唐书·李揆传》)
帝王宫阙之下
61
逡巡
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宋史·何灌传》)
指科举时代公家给予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
50
陵折
从弟穆亦有美誉,欲陵折。(《晋书·周传》)
压倒折服
51
流移
会稽东冶县人有入海行,遭风流移至澶州者。(《后汉书·东夷传》)
流离转徒
52
胪析
酌其轻重大小之差,胪析以上。(《明史·王宪传》)
分别剖析
53
论列
乃欲仰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报任安书》)
指外祖父母家
74
委曲
君委曲以奉甘旨,故乡望公得与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文学徐家君传》)
曲意迁就
75
亡何
亡何,使者至。(《江公皋传》)
同“无何”,不久
76
袭替
宪定军功袭替格。(《明史·王宪列传》)
袭职与替职
77
先是
先是,祥尝行荆州事。(《周书·贺兰祥传》)
在此以前。用以追述往事
78
乡闾
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周书·贺兰祥传》)
旷废职守
47
缧绁
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报任安书》)
捆绑犯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
48
敛衽
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史记·留侯世家》)
整饬衣襟,表示恭敬
49
廪给
其为屋椽础之数若干,工匠之计若干,自相攸迄成之岁月、廪给之寡夥,咸俾刻于碑阴焉。(《靖州广德书院记》)
俸禄,薪给
臣以为不幸有疾,罢之可也,至于廪给,糜费于累岁,而追索于一朝,固亦难矣。(《野获编·礼部·廪生追粮》)
谈话的资料
43
宽假
且宽假延期,必不敢有爱。(《答刘歆书》)
宽容,宽纵
44
款附
彼虽新胜,其众亦疲,惧吾再举,故款附以图自安。(《宋史·刘韐传》)
诚心归附
45
款塞
近时筹边者,谓西虏既已款塞称臣,曳驹牧以仰乞于中国。(《赠梁尚书公序》)
叩塞门。指外族通好归附
46
旷职
复以言官旷职召灾,自劾求退。(《镇海县志·贺钦传》)
议论,评定
54
漫漶
至于其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日知录》)
模糊难辨
55
没入
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勋卫家。(《万贞文先生传》)
没收财物、人口等入官
56
内兄
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宋史·刘敞传》)
妻子的哥哥
57
侵渔
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禄薄,欲其毋侵渔百姓,难矣。(《汉书·宣帝纪》)
侵吞牟利,侵夺
守丧期满除去丧服
20
拊循
亟豫给三月饷,亲为拊循。(《明史·黄绂传》)
抚慰,安抚
21
干纪
受爵天朝,拜恩私第,自古以为干纪。(《北齐书·王曦传》)
触犯法纪
22
干进
有深谋者不轻言,有奇勇者不轻斗,有远志者不干进。(《幽梦续影》)
谋求仕进
23
干没
造久在江左,疾钱谷诸使罔上,或干没自私。(《新唐书·崔造传》)
96
中贵
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明史·韩文传》)
有权势的太监
97
中旨
驾旋,以中旨代王琼为兵部尚书。(《明史·王宪传》)
皇帝的诏谕,唐宋以后指不经中书门下而由内廷直接发出的敕谕
98
资斧
意欲赴礼部试,而绌于资斧。(《虞初广志》)
盘缠,旅费
99
孳息
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籍不合。(《吴德基传》)
31
绩文
读书绩文,志行高洁。(《雪屋记》)
写文章
32
见过
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与荆南乐秀才书》)
访问我
33
间道
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宋史·郭浩传》)
抄小路
34
践祚
及仁宗晏驾,皇子践祚,赏定策之功,以韩公为首。(《龙川别志》)
即位,登基
35
解褐
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新唐书·韦凑传》)
脱去粗布衣服,指入仕做官
尝属疾,予告满,辄再予,积二百日,每诏续其奉。(《宋史·刘筠传》)
汉代二千石以上有功官员依例给予在官休假的待遇,叫作予告。后凡高级官员因老、病准予休假都称作予告
89
振旅
抚安西土,振旅而还。(《周书·贺兰祥传》)
整队班师
90
直谅
然其尊府以直谅为族人所怨怒。(《松江府通判许君传》)
正直诚信
91
摭拾
予既附志于《潜斋墓表》中,复摭拾其事以传之。(《姚敬恒先生事略》)
增减
12
抵罪
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报任安书》)
按罪行处以相当的惩罚
13
丁艰
陶侃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晋书·周光传》)
遭父母之丧
14
短长
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宋史·刘敞传》)
短处,把柄
15
发愤
振前为乱卒所拥,实不反,诣源清自明。不能白,发愤自杀。(《明史·刘源清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