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乌夜啼》《浪淘沙令》教案 (修改稿)

合集下载

李煜浪淘沙教案设计

李煜浪淘沙教案设计

李煜浪淘沙教案设计“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是一幅怎么样的景象呢?你想要深入的去了解一下吗?以下是由店铺收集整理的李煜《浪淘沙》教案设计,欢迎阅读!李煜《浪淘沙》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体会,鉴赏《浪淘沙》,提高诵读理解、鉴赏词的能力。

2.能写出对词作的审美体验和感悟,提高欣赏评价词的能力。

3.通过自主合作交流学习,培养集体协作精神。

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诗人的生平以及创作背景。

2. 通过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3. 诵读本诗,体味词人悲凉的家国兴亡感。

背诵全词。

素质(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浓厚兴趣。

2. 体会词人亡国后的凄凉心境。

懂得珍惜美好时光,追求真善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诵读品味诗歌的内蕴2. 诗歌中的白描手法教学方法朗诵法——品鉴联想法——陶冶法——探究法能力训练任务 1.朗诵诗歌,熟读成诵2.学生介绍李煜生平及作品,了解创作背景。

3.根据诗歌内容演绎诗意。

4. 概括诗歌艺术特色。

教学参考资料 1.《中国古代诗歌选》2.《李煜后期词的艺术魅力探微》二、教学设计第一阶段:导入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也。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今天就来看看这位薄命君王的绝代词——《浪淘沙》第二阶段:学生介绍作者及背景1、请同学谈谈你印象中的李煜……(要关注其生活的两个阶段)2、请阅读【题解】3、补充介绍李煜(公元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也是末位帝王,故又被称作南唐后主或李后主。

【别号有:钟隐、钟山隐士、钟峰隐居、钟峰隐者、钟峰白莲居士等。

是中主李璟的第六位儿子。

】他的父亲李璟,被世称为中主。

李煜25岁即位南唐国君。

当他即位之时,赵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岌岌可危,他却委曲求全,纵情声色,公元975年,在他39岁时,南唐终于被北宋所灭,李煜被宋军俘虏,他从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被解押到宋都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最后被宋太宗派人赐毒酒而死。

浪淘沙令修改上课用

浪淘沙令修改上课用

名家解读
“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 ;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 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 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 ,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 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 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 ——唐圭璋《李后主评传》
3.讨论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
3、“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 见时难”中“莫” 好在哪里?
A、诗人不是不想凭栏远眺,是不能、不敢。那 里现在已非南唐之地,而是宋朝之土。失去的国 家不能再回来,逝去的美好生活不能再回来了, 所以告诫自己还是“独自莫凭阑”,表达了词人 对亡国的深深悔恨和对故国难回的深沉悲哀以及 现实的无限凄凉之情。 B、“莫”字更有力度,表达了深深的悔恨之情。
闲愁,皆风情绮丽,事,
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当中的杰作包 括《虞美人》、《浪淘沙令》、《乌夜啼》 皆成于此时。 • 后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 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 “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
我知道,你曾想写下这样一句话
如有来世,我只愿在江南的青碧 天下,撑一只船,烟雨任平生。 不要这亡国昏君的千古骂名, 也不要这词成天下的千古才名。
4、如何理解“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此句运用对比手法,直抒情 感。就像水自长流,花自飘落, 春天自要归去一样,人生的春 天也要完结。词人长叹水流花 落,春去人逝,暗示词人一生 即将结束。真可谓“语语沉痛, 字字泪珠,以歌当哭,千古哀 音”。
——多表示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无尽 流水 哀伤与愁怨。 1.李煜《虞美人》:“间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
•清代沈谦:“男中李后主,女中 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王国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 大,感慨始深,遂变伶工之词而 为士大夫之词。”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教案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教案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浪淘沙令》。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李煜以及词的起源和发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2)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歌背景知识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含蓄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 诗歌的背景知识的拓展。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诗歌的文本和注释。

3. 相关背景知识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词,复习相关的诗歌知识和技巧。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诗歌《浪淘沙令》以及作者李煜的背景知识。

2. 诗歌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准确性。

(2)指导学生正确地背诵诗歌,帮助他们记忆和积累。

3. 诗歌内容理解:(1)解释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领会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4. 诗歌背景知识拓展:(1)介绍作者李煜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时代背景。

(2)讲解词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诗歌的文学价值和地位。

5.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朗读和背诵的重要性。

(2)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浪淘沙令》的读后感或者创作一首类似的词。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画面,营造有利于学生想象和感知的情境。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教案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教案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浪淘沙令》。

(2)理解《浪淘沙令》的创作背景及词的意境。

(3)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浪淘沙令》。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词人李煜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理解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哲理,引导学生珍惜当下。

二、教学重点1. 《浪淘沙令》的字词释义和词牌特点。

2. 词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3. 词人的情感态度和作品的价值观念。

三、教学难点1. 词中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解读。

2. 词人情感的细腻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浪淘沙令》的原文、注释、译文及背景介绍。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词牌样式、图片等教学资源。

3. 学习素材:相关古诗词鉴赏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营造优雅的教学氛围。

(2)简要介绍李煜及《浪淘沙令》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浪淘沙令》,感受词的韵律美。

(2)学生分享对词的理解和感悟。

3. 课堂讲解(1)讲解词牌特点,分析词的结构和韵律。

(2)解读词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3)阐述词的意境和词人的情感态度。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剖析词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5. 应用拓展(1)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推荐相关的古诗词,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强调词人的情感态度和作品的价值观念。

7. 课后作业(1)背诵《浪淘沙令》。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浪淘沙令》为例,讲解词牌特点和修辞手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浪淘沙令》教案

《浪淘沙令》教案

浪淘沙令李煜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李煜的生活背景及他在中国词坛的重要地位。

2、反复诵读,抓住倒叙、比喻等手法,理解李煜词的抒情特色。

3、抓住诗词的意象,领会意象所营造的意境特征。

4、品味鉴赏词中语言,感知作者亡国后惨痛欲绝的情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读词兴趣,在诵读学习中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对诗词的审美体验和感悟,珍惜美好的事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通过意象抒发情感的方法。

2、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表现手法的能力教学课型:新授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设想:让学生朗读这首词,理解词中“潺潺、阑珊、罗衾、一饷”的意思。

通过设置问题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互相讨论,老师巡回指导启发点拨。

最后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领会词中的意象,品读诗词的语言,掌握本词的各种表现手法,从而理解作者亡国惨痛欲绝的情感,同时在诵读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涵咏、赏读、讨论、点拨、讲析相结合。

教学过程:(上课前,播放《虞美人》的音乐)一、导语:同学们,刚才听到的这首歌曲叫什么?会唱吗?大家能不能齐背一下这首词?作者是谁?(学生回答,然后齐背李煜的《虞美人》。

此时,调动起学生学习诗词的积极性)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李煜的诗词,走进他的悲情世界。

(板书:“浪淘沙令”)二、出示目标:见多媒体幻灯片2三、作者及背景:师:哪个同学能介绍一下李煜?生:南唐后主,亡国之君。

师:请看幻灯片3、4、5的作者简介及其成就:李煜(937~978) 五代词人。

南唐国君。

字重光,初名从嘉。

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建隆二年(961)继位,史称后主。

38岁时,宋师长驱渡江,迫围金陵,明年城陷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被宋太宗赵光义毒死。

南唐在中主后期,已称臣于宋。

李煜在位时,一直卑屈事宋,岁时贡献,府藏为之空竭。

但他仍不思振作,浮华奢侈,迷信佛教,终于为宋所灭。

李煜浪淘沙令教案设计

李煜浪淘沙令教案设计

李煜《浪淘沙令》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浪淘沙令》的背景及李煜的生平,掌握诗词中的关键字词和意境。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其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浪淘沙令》,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其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2.1 诗词背景及作者生平介绍2.2 诗词字词解析2.3 诗词意境分析2.4 诗词鉴赏方法指导三、教学难点3.1 诗词中关键字词的理解与运用3.2 诗词意境的感悟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对比分析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煜的生平及《浪淘沙令》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2 诗词朗诵让学生齐声朗诵《浪淘沙令》,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5.3 诗词字词解析解释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5.4 诗词意境分析分析诗词的意象、情感和背景,引导学生感悟诗词的美。

5.5 诗词鉴赏方法指导教授对比分析法、情境教学法等鉴赏方法,帮助学生自主鉴赏诗词。

5.6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合作精神。

5.7 总结反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反馈。

六、课后作业七、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教学准备6.1 教材及相关资料准备《浪淘沙令》的文本,以及李煜的其他作品和相关评论资料。

6.2 多媒体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词文本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七、教学过程设计7.1 课堂活动安排设计课堂活动流程,包括诗词朗诵、字词解析、意境分析、鉴赏方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和总结反馈等环节。

7.2 教学时间分配合理分配各个环节的时间,确保课堂活动的高效进行。

八、教学策略8.1 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8.2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李煜的其他作品,分析《浪淘沙令》的独特之处。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音乐美、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2. 诗词的意境、情感分析。

3. 诗词的审美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诗词背景知识的了解。

2. 诗词深层含义的解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词的内涵。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词所表现的意境。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其他类似诗词,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煜及《浪淘沙令》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词,理解字词含义,体会诗词意境。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交流各自的感悟。

4. 课堂讲解:讲解诗词的背景、意境、情感,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5. 案例分析:对比分析其他类似诗词,加深学生对《浪淘沙令》的理解。

6. 课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诗词,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7. 总结发言: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的重要性。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朗读并背诵《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2. 学生能理解诗词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3. 学生能够分析诗词的意象和意境,概括诗人的情感。

4. 学生能够比较其他类似诗词,识别其艺术特点。

5.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创作简单的古体诗。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及相关诗词选编。

2. 参考资料:关于李煜的生平介绍、诗词鉴赏指导书籍。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辅助教学。

4. 网络资源:提供在线诗词鉴赏、相关论文和评论。

苏教版语文高二《乌夜啼》《浪淘沙令》教学设计 (2)

苏教版语文高二《乌夜啼》《浪淘沙令》教学设计 (2)

《乌夜啼》《浪淘沙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能通过对冯延巳、李璟、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3、能用浅近的文言文拟写一两则词话,写出对词作的审美体验和感悟。

本文增加目标:了解李煜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教时设置:1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李煜的词,学习要求主要是了解李煜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二、朗读乌夜啼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三、理解1、了解作者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南京)。

开宝八年(975 )宋灭南唐,煜被俘至汴京(开封),太平兴国三年(978)被毒死,时年四十二。

史称南唐后主。

李煜聪颖过人,多才多艺,工书画,精音律;著有文集三十卷,杂说百篇。

在各项成就中,以词的成就最高,今存三十多首。

他的词大体上以南唐亡国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风情绮丽,婉转缠绵。

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

李煜词不但语言自然精练,概括性也特别强。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亦大。

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由是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2、看注解,合理想像,进一步理解词的语言,同学合作,用现代语言串通词的大意(林花调谢,失去了春天的艳红,未免过于匆匆。

无奈摧残她的,有那朝来的寒雨和晚来的风。

风雨中的残花,像女子脸带胭脂把泪淌,使人迷醉,更不知何时才能重逢?人生长恨,自象那流水长向东。

)四、赏析。

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班级发言1、从词中寻找出关键字,理出其情感思想。

2、有人评论说这首词上片中的“无奈”和下片中的“自是”最有情味,试作说明。

浪淘沙令.李煜(优秀,实用教案)

浪淘沙令.李煜(优秀,实用教案)

公元975年,南 唐亡于宋,南唐 后主李煜和小周 后被掳至宋朝京 师。
小周后系南唐后主李煜 的皇后人称大周后的周娥 皇的同胞妹妹。周娥皇二 十九岁时病故。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 十九日夜,赵匡胤召其弟 赵光义饮酒 ,共宿宫中;隔日清晨, 赵匡胤暴死,享年50岁, 谥曰英武圣文神德皇帝, 庙号太祖。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xiǎng贪欢。
1.词上片采用了什么记叙方式?描写的是哪 一个季节的景色? 2.首句从哪两个角度描写的?写了什么景,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词上片采用了什么记叙方式?描写的是哪一个季 节的景色? 答:①倒叙:先梦后,后梦中②暮春
2.首句从哪两个角度描写的?写了什么景,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情感? 答:①视觉和听觉。描写梦醒之后的所见所闻:帘垂夜 深,潺潺的雨声透过帘栊,不断地传入耳中;眼看那美 好的春光,在这潺潺雨声的伴和之下, 即将成为过去。②表现出无限惜春、伤春之情,环境是 清苦的,情调是凄楚的。
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一作“晌”(音shǎng)
罗衾(音qīn):绸被子。
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身是客:指被拘汴biàn京,形同囚徒。
译: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即使身盖罗织的锦被也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jī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愉。
宋太祖,赵匡胤yìn 享年五十岁, 在位十六年。
宋太宗赵光义 (939—997年), 宋朝的第二位皇帝。 本名赵匡义, 后因避其兄太祖讳 改名赵光义, 即位后改名炅jiǒng 在位共21年。
开宝四年(971年)十 月,宋太祖灭南汉,李 煜去除唐号,改称“江 南国主”。

李煜《乌夜啼》《浪淘沙令》教案 (修改稿)

李煜《乌夜啼》《浪淘沙令》教案 (修改稿)

李煜《乌夜啼》《浪淘沙令》教案 (修改稿)[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通过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2、了解李煜词在词发展史上的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品读、体会,鉴赏《浪淘沙令》,体会作者虚实对比的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表达亡国后的凄凉心境的惊人的艺术魅力。

2、通过自读,鉴赏《乌夜啼》,体会词人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惆怅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即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通过对比、探讨李煜前后期词的不同点及其在中国词坛的承前启后重要地位。

4、能拟写500字左右的短文,写出对词作的审美体验和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通过对李煜词的鉴赏,体会王国维《人间词话》:“词至李后主而境界始在,感慨遂深。

”充分认识李后主在中国词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珍惜美好的事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1、认识李后主在中国词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2、通过意象抒发情感的方法及有关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3、能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写一篇对李后主词的鉴赏文章。

[教学安排]一教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新课1、课前播放《虞美人》2、同学交流:谈谈你听了这首歌后的感受。

3、请同学谈谈你印象中的李煜……(要关注其生活的两个阶段)4、教师多媒体: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南京)。

开宝八年(975 )宋灭南唐,煜被俘至汴京(开封),太平兴国三年(978)被毒死,时年四十二。

史称南唐后主。

李煜聪颖过人,多才多艺,工书画,精音律,以词的成就最高,今存三十多首,大体上以南唐亡国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风情绮丽,婉转缠绵。

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

李煜词不但语言自然精练,概括性强,且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有人对李煜的为文与为政作了一个评价……“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板书)(投影: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也。

浪淘沙令、乌夜啼公开课3

浪淘沙令、乌夜啼公开课3

伤往事,怀故国, 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 风格沉郁凄怆。 李煜词不但语言自然精练,概括性强, 且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得到进一步的 发展。
词中帝
亡国君
南唐李后主词
做个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乌夜啼》+《浪淘沙令》
读出我的感情 诵读指导: 1.感性的表现:字音、节奏、语气、语速 2.理性的把握:文如其人 ,言为心声。理 解词的作者,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
3.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落花(落红、残红) ——多隐含好景不长、青春易逝、人生苦短
、好事难再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2。晏殊《浣溪纱》“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4。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落 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意境拓展:
李煜,我想对你说:喜文厌武的天性成就了一个文人墨客 的风流倜傥,翎毛墨竹挥洒一幅幅清爽不凡的神韵,在笙鹤瑶 天般的吟哦中,用才情创造的终极里,你,找到了真正的永恒。 李煜,我想对你说:北宋的庭院飘荡着的是你那无奈的叹 息,已干枯的残花不会因为一滴眼泪而重新滋润 ,早已龟裂 的心灵也不会因为一时悔恨而重新鲜活,然而一首首泣尽以血 的绝唱,怎能不震颤那囚禁你的牢房。 李煜,我想对你说:我懂你,一江春水里流淌的是什么, 我叹你,独自凭栏处牵挂的是什么,此刻,愿千年的风,轻轻 地拂过你当年的南唐国,给你那忧伤的灵魂一丝慰藉,一丝问 候。 李煜,我想对你说:末路而降并非耻辱,生灵不再涂炭才彰显
林 花 谢 了 春 红
流 水 落 花 春 去 也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教育资料】《浪淘沙令》教案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浪淘沙令》教案学习专用

《浪淘沙令》教案课题《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教学目标1、了解李煜2、鉴赏诗歌3、感知诗歌达惨痛欲绝的情感教方学法朗读-赏读-背诵教材分析重点鉴赏诗歌难点鉴赏诗歌教学过程一、导入检查上节课教学内容。

二、作者生平李煜(937~978) 五代词人。

南唐国君。

字重光,初名从嘉。

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建隆二年(961)继位,史称后主。

38岁时,宋师长驱渡江,迫围金陵,明年城陷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被宋太宗赵光义毒死。

南唐在中主后期,已称臣于宋。

李煜在位时,一直卑屈事宋,岁时贡献,府藏为之空竭。

但他仍不思振作,浮华奢侈,迷信佛教,终于为宋所灭。

他在政治上是庸驽无能的皇帝,却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工书法、善绘画、精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的造诣,词的成就尤高。

李煜的词,可以分为前后两期,以宋太祖开宝八年(975) 他降宋时作为界线。

前期的词已表现出他非凡的才华和出色的技巧,但题材较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喜迁莺》晓月坠、宿云微、《一斛珠》晚妆初过、《菩萨蛮》花明月暗飞轻雾等;也有写离别相思的作品如《清平乐》别来春半等,写景抒情,融成一片,比较健康可读。

到了后期,李煜由小皇帝变为囚徒。

屈辱的生活,亡国的深痛,往事的追忆,使他的词的成就大大超过了前期。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反映了他身世与词风的转折。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无言独上西楼等是他后期的代表作,主要抒写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抒发了明知时不再来而心终不死的感慨,艺术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其主要成就表现在: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怀抱,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

《乌夜啼》、《浪淘沙令》(李煜)盱中导学案

《乌夜啼》、《浪淘沙令》(李煜)盱中导学案

《乌夜啼》、《浪淘沙令》(李煜)导学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2、理解《乌夜啼》《浪淘沙令》的意境和情感。

3、背诵这两首词。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具体词句的分析,理解主人公内心深沉愁苦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精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资料链接】见《创新设计》P79“自主积累”部分。

(要求重点掌握:作者身世、文题背景,上课备查)【作者补充】李煜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确实可悲可叹,但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泣血词章。

李煜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

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等“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李煜词的最大特点是纯真、直抒胸臆,尤其在亡国之后,他毫不掩饰地倾吐自己内心难解难排的悔恨和巨大悲痛,如泣如诉。

王国维评价:“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也。

”他是我国诗歌文学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自学案】1、完成《创新设计》(学生版)P79、80“预习作业”部分,上课时小组交流,当堂展示。

2、看注解,合理想像,理出词的大意。

(参考译文:谁说闲情意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

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

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

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探究案】1、学生自学《创新设计》P79、P80“合作探究”部分,谈谈自己的看法。

(可让学生提前自读,上课时闭书提问)2、补充探究题(1)《乌夜啼》中“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林花”“春红”有怎样的象征意义?[明确](1)伴随春花凋零,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李煜词《乌夜啼》《浪淘沙令》教案解读

李煜词《乌夜啼》《浪淘沙令》教案解读

四下暑假辅导讲义【1】一、基础训练1、学习习惯(1)坚持写日记,爱护图书(2)日记的格式。

(观察日记: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重在写观察到的有意义的人、事、物)(3)日记一则2、看拼音写词:zhí shùɡōu qú huí dànɡ huān shēnɡ xiào yǔ ɡuāi ɡuāi piān piānqǐ wǔ()()()()()()lǜ sè ɡōnɡ chǎnɡ yīn fú bǎn tú zāi xià yī zhū xìnɡ shù fàn chū()()()()()()()yǎnɡ qǐ liǔ shāo chuí zhòu qǐnɡ kè jiān xìnɡ chōnɡ chōnɡ zhènɡ zhònɡ()()()()()()jīnɡ què dà ɡài ɡū jì zhǎnɡ wòɡuī lǜ yàn zi jùn qiào( )()()()()()()huó pō jī línɡ chuī fú nèn yè jù lǒnɡ làn màn shēnɡ qù lüè ɡuò()()()()()()()()dào tián yì jiān ǒu ěr zhān shuǐ yuán yùn diàn xiàn ɡān hén jì()()()()()()()二、专项复习(一)把话说生动(拟人修辞)(1. 拟人修辞手法(2)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例 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浪淘沙令》《乌夜啼》最终版

《浪淘沙令》《乌夜啼》最终版

《浪淘沙令》《乌夜啼》最终版《乌夜啼》《浪淘沙令》教案1《乌夜落花》、《浪淘沙而令》【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够通过李煜词的品酒,体悟情感,初步掌控词的品酒方法。

2、介绍李煜词在词发展史上的地位,进而介绍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1、品酒《乌夜落花》,体会词人将人生不得志的无穷伤感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写中,即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2、品酒《浪淘沙而令》,体会作者白描的手法倾诉内心的极度痛苦,抒发亡国后的悲凉心境的艺术魅力。

3、以文本研究居多,融合开拓介绍作者词的艺术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通过对李煜词的鉴赏,体会王国维《人间词话》:“词至李后主而境界始大,感慨遂深。

”充分认识李后主在中国词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珍惜美好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1、如何评价李后主在中国词坛上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

2、通过意象抒写情感的方法及有关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精心安排】一课时【教学手段】教学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前段时间一起学习过的李煜的《虞美人》吗?(全班一起背诵《虞美人》)2、一千多年前,秋风中的西楼,一个帝王,一个亡了国的帝王,在漫天萧瑟的落叶中吟成一曲千古绝唱《虞美人》,也正是透过这忧郁、悲怆的词句,我们看到了李煜那张孤寂的脸。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李煜的诗词,走进他的悲情世界。

二、了解作者(知人论世)1、请同学们结合这首词(投影《虞美人》),给大家介绍李煜其人。

(教师投影补充)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李z去世,李煜嗣坐落于金陵(南京)。

开宝八年(975)宋灭南唐,煜阵亡至汴京(洛阳),太平兴国三年(978)被毒死,时年四十二。

史称南唐后主。

李煜聪颖过人,多才多艺,工书画,精音律,以词的成就最低,今存有三十多首,大体上以南唐亡国为分界线,分成前后两期。

前期词多写下宫廷宴乐生活、写下艳情、写下闲愁,皆风情瑰丽,抑扬顿挫爱恋。

李煜词《乌夜啼》《浪淘沙令》教案

李煜词《乌夜啼》《浪淘沙令》教案

李煜《乌夜啼》、《浪淘沙令》教案作者:张俭华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高级中学邮编:222241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通过李煜词的鉴赏,体悟情感,初步掌握词的鉴赏方法。

2.了解李煜词在词发展史上的地位,进而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1.鉴赏《乌夜啼》,体会词人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惆怅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即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2.鉴赏《浪淘沙令》,体会作者白描的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表达亡国后的凄凉心境的惊人的艺术魅力。

3.以文本研究为主,结合拓展了解作者词的艺术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通过对李煜词的鉴赏,体会王国维《人间词话》:“词至李后主而境界始大,感慨遂深。

”【百度搜索】/question/43038979.html?si=10充分认识李后主在中国词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难点]1.如何评价李后主在中国词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2.词的艺术手法的鉴赏。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策略]品读、研讨、交流、六模块建构式[教学手段]教学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与步骤]一、文本引入1.课前播放MTV《虞美人》[设计意图:将学生带入情境]【百度搜索】/m?tn=baidump3&ct=134217728&lm=-1&word=%B5%CB%C0%F6%BE%FD%20%D3%DD%C3%C0%C8%CB2.上课: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这样一首充盈着低沉、伤感情调的曲子,名字大家还记得?……《虞美人》,作者是……李煜。

3.生齐背:《虞美人》师:一千多年前,一个旷世的才子,一个亡国的帝王。

西楼之上,明月高悬,东风骀荡,想起了故国的三千里河山,吟成了一曲《虞美人》,也正是透过这忧郁、悲怆的词句,我们首次看到了李煜那张孤寂、惆怅的脸。

二、走近作者师:请同学谈谈印象中的李煜……[设计意图:考查学生的阅读面]李煜简介:【百度搜索】/view/2511.htm师:有人对李煜的为文与为政作了这样一个评价——“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他是“词中帝亡国君”(板书)。

李煜《乌夜啼》《浪淘沙令》教案

李煜《乌夜啼》《浪淘沙令》教案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李煜《乌夜啼》《浪淘沙令》编制人:尹会琴审核人:郑化伟【教学目标】1.能通过李煜词的鉴赏,体悟情感,初步掌握词的鉴赏方法。

2.了解李煜词在词发展史上的地位,进而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教学重点、难点】能通过李煜词的鉴赏,体悟情感,初步掌握词的鉴赏方法。

【教学要点】简介作者;赏析李煜两首词,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文学常识积累】1、简介南唐词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2、走进作者李煜(937-978)字,初名从嘉,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南京)。

开宝八年(975 )宋灭南唐,煜被俘至汴京(开封),太平兴国三年(978)被毒死,时年四十二。

史称南唐后主。

李煜聪颖过人,多才多艺,工书画,精音律,以词的成就最高,今存三十多首,大体上以南唐亡国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风情绮丽,婉转缠绵。

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

李煜词不但语言自然精练,概括性强,且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学生预习展示】《浪淘沙令》问题1:有人说“寒”字是本词的“词眼”,就词的因果关系来看,为什么而“寒”?明确:冷雨敲窗,春意将尽——天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心寒。

问题2:以什么意象来写“寒”?潺潺冷雨,阑珊春意,无限江山,流水落花。

潺潺冷雨,阑珊春意,烘托了词人落寞的心境;江山多娇,无限美好,可惜已沦落在北宋的铁蹄下;绵绵怨恨像悠悠春水,一腔愁绪如满地落花。

“雨”意象拓展——以雨烘托悲凉的心境,还有“寒蝉……骤雨初歇,都……”“惊风乱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教案设计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教案设计

《浪淘沙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词人身世及写作背景,了解李煜词作的特点。

2.反复诵读,理解词作内容,分析词作意象、手法,体会词人情感,并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这首词的特色和技巧。

2.深入理解李煜内心的痛楚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前播放歌曲《虞美人》。

相信大家对这首歌曲的歌词相当熟悉,这首《虞美人》是由邓丽君演唱的。

现在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李煜的这首《虞美人》。

(强调读诗一定要读出感情)2.一千多年前。

秋风中的西楼。

一个帝皇,一个亡了国的帝皇。

在漫天萧瑟的落叶中吟成一曲千古绝唱《虞美人》,也正是透过这忧郁、悲怆的词句,我们看到了李煜那张孤寂的脸。

清代诗人郭麟对李煜的为文和为政作了一个评价“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也。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李煜的另一首词作《浪淘沙令》,我们将通过这首词,再次走进李煜,去感受这位亡国之君用血泪所写成的作品。

二、目标展示三、知人论世我们知道,要想深入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首先必须知其人,论其世。

请大家谈谈你们所了解的李煜。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投影补充)李煜(公元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世称南唐后主或李后主。

公元975年,在他39岁时,南唐终于被北宋消灭,李煜被宋军俘虏,他从南唐都城金陵被押到宋都汴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于洛阳。

李煜的词现存约32首,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前期: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风情绮丽,婉转缠绵。

题材较窄。

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

当中的杰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令》、《乌夜啼》皆成于此时。

后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为词体注入个人和国家之感,拓展了词的艺术境界,开拓了词的抒情深度。

浪淘沙教案设计浪淘沙令李煜教案

浪淘沙教案设计浪淘沙令李煜教案

《浪淘沙教案设计:浪淘沙令李煜教案》摘要:教学目标通品、体会鉴赏《浪淘沙》提高诵理、鉴赏词能力,当杰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即《相见欢》皆成,《虞美人》词说往事知多少;《菩萨蛮》词说往事已成空可见他往事是指欢乐往事教学目标通品、体会鉴赏《浪淘沙》提高诵理、鉴赏词能力能写出对词作审美体验和感悟提高欣赏评价词能力3通主合作交流学习培养集体协作精神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了诗人生平以及创作背景通李煜词鉴赏初步了南唐词艺术特色3 诵诗体味词人悲凉国兴亡感背诵全词素质(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诗歌浓厚兴趣体会词人亡国凄凉心境懂得珍惜美光追真善美教学重与难诵品味诗歌蕴诗歌白描手法教学方法朗诵法品鉴想法陶冶法探究法能力训练任朗诵诗歌熟成诵学生介绍李煜生平及作品了创作背景3根据诗歌容演绎诗概括诗歌艺术特色教学参考《国古代诗歌选》《李煜期词艺术魅力探微》二、教学设计阶段导入王国维《人词话》说尼采谓切学余爱以血者也主词真所谓以血者也今天就看看这位薄命君王绝代词《浪淘沙》二阶段学生介绍作者及背景、请学谈谈你印象李煜(要关其生活两阶段)、请【题】3、补充介绍李煜(公元937978)重光初名从嘉也是末位帝王故又被称作南唐主或李主【别有钟隐、钟山隐士、钟峰隐居、钟峰隐者、钟峰白莲居士等是主李璟六位儿子】他父亲李璟被世称主李煜5岁即位南唐国君当他即位赵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岌岌可危他却委曲全纵情声色公元975年他39岁南唐终被北宋所灭李煜被宋军俘虏他从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被押到宋都汴京了两年多囚徒生活被宋太宗派人赐毒酒而死【宋建隆二年(96)李璟世李煜嗣位金陵(南京)开宝八年(975 )宋灭南唐煜被俘至汴京(开封)太平兴国三年(978)被毒死年四十二史称南唐主】李煜生帝王濡染了世界种种骄奢糜华使他人生得青春年华发出了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知老感慨是他坐拥佳人疏治国然而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宋朝铁骑终踏破了他美梦归臣虏朝夕以泪洗面曾俊雅飘逸风流倜傥南唐主进入了人生暗淡光从代帝王沦臣虏李煜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煜聪颖人多才多艺工画精音律;著有集三十卷杂说各项成就以词成就高李煜词现存约3首体上以南唐亡国分界线分前两期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类降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前期词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风情绮丽婉缠绵】二类降宋李煜因亡国深痛对往事追忆富以身感情而作期作品成就远远超前期【期由国破亡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当杰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即《相见欢》皆成期词作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无限留恋李煜国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世影响亦他继承了晚唐以花派词人传统但又通具体可感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具有般义某种境尤是将词创作向前推进了步扩了词表现领域李煜、词及、画创作丰其词主要收集《南唐二主词》李煜词不但语言然精炼概括性强且扩了词题材围使词得到进步发展可以说从至尊帝王到阶下囚这人生起落成就了李煜【那首《虞美人》(二)是主被宋太祖毒害导火线宋太祖了词有楼昨夜又东风恰似江春水向东流二句疑心他暗图谋报复准备异动已存心要杀他了到了这年七月七正是主生日开了纪念会作其乐声震云霄太宗觉得他太放肆了立刻令楚王元佐用牵机药将他毒死】赵匡胤封他违命侯还说李词虽写得只能算翰林学士哪能当国主?他若能以写词功夫治理国怎会成我俘虏啊!、《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创作背景《浪淘沙》这首词是李煜降宋被掳到汴京软禁所作表达了对故国、和往日美生活无限追思反映出词人从国君沦阶下囚凄凉心境缪塞说美丽诗歌是绝望诗歌有些不朽是纯粹眼泪下面我们就聆听这位词帝充满哀怨浅唱低吟感受这位亡国君声声血泪所写成作品三阶段朗诗词体会情感、听录音节奏、语气、学生反复诵作品(教师作朗指导)理句体会作品所蕴含情感【译悲哀往事实难以排遣苔藓长满秋风庭院任它朱帘不卷反正没有人已是国破亡了从前做皇帝切都埋没蒿莱晚凉天静满天月色想见远方金陵那些属我宫殿影子还照秦淮河清波里只是人殿空!】四阶段赏析 (思想容)词亡国伤感、沉痛作(表达了亡国君难遣悲哀和寂寞)分上下两片、朗上片思考透上片哪些语句你知道了词人整日处种什么样环境?具有怎样心绪呢?交流、明确往事只堪哀是说想起往事就悲哀而不是说想起悲哀往事主被俘入宋总是难忘故国往事《虞美人》词说往事知多少;《菩萨蛮》词说往事已成空可见他往事是指欢乐往事如今触目皆悲所以想起欢乐往事更倍增伤感开流露是幸福失落感接下表现是沉重孤独感庭院长满了苔藓可见环境极荒凉冷清室也是死气沉沉珠帘不卷既是无人卷也是无心卷帘户外荒凉触目肠断不如呆室消磨光可长期龟缩幽闭室心孤独还是不能排他期盼人期盼着与人交流、倾诉可等待终日不见人也无人敢据宋人王铚《默记》记主汴京开封住处每天都有老卒守门并有旨不得与外人接李煜汴京实质是被软禁囚徒他明明知道没有人愿看望也没有人敢看望却偏偏说终日有谁他是失望期盼期盼绝望这就是李主心态【上片着眼白天景和情句前半句写回忆往事不觉悲又心生所有往事化满腔愁怨堪只只能剩下实际是只留下半句对景难排所对景并非乐景所排也不就是哀身囚犯日如年触景生情悲情无法消秋风庭院藓侵阶动静交织对景作秋风阵阵凉渐浓归思顿生而身锁庭院因少人探访至藓侵台阶门帘终日无人卷起写景寥寥几句话抒情隐所绘景但人物悲喜情表露无遗】渡词人白天面对着冷清、萧环境孤独寂寞、愁苦不堪那么夜他又会是怎样副情态呢?、朗下片说说词人夜难堪表现说说词句深层含义交流、明确极孤独日李煜打发光、排遣苦闷方式是回忆往事金剑沉埋废墟壮气消沉荒草复国机会与可能是儿也没有了只任命吧!就这样天算天吧!上片写是白天下片写晚上晚凉天静月华普照全词境界闪出丝亮色主人公心情也开朗可这月亮已非故乡月就像建安期王粲《登楼赋》所说虽信美而非吾土是他由月亮想到当年月光照耀下秦淮河畔故国宫殿但玉楼瑶殿已非我有明月照得再亮也只能徒增伤感主总是这么执着地留恋故国成了他不开情结故国情结是他期词作主题也是他打发孤独寂寞光副强心剂但故国情结并不能脱心屈辱与痛苦他靠回忆打发光可是旦从往事回到现实又痛苦不堪这样周而复始主深深地陷入了无法开心理怪圈【下片落笔夜感受先前也曾腰悬宝剑豪气冲天而现己国离身囚犯宝剑早已不知失落何方;英雄气概也早已随衰草无处寻踪夜晚凉人满天无云轮明月高悬碧空月华笼罩下金陵旧宫阙已是人楼空秦淮河水仍然无语流淌着】句深层含义暗伤亡国月华笼罩下金陵旧宫阙已是人楼空秦淮河水仍然无语流淌着3、【赏析】容加深理、结(思想容和艺术特色)这首词主要写亡国伤感和沉痛层次、线很清晰以白天生活难堪和晚生活难堪统括被俘艰难岁月和悲愁心情五阶段总结艺术特色()直抒胸臆不加雕饰起句辟空而直抒胸臆道出了往事不堪回首悲哀心情作者词直泻胸臆各有侧重有哀愁往事堪哀对景难排有哀怨终日谁;有哀叹金锁沈埋壮气蒿莱全词感情深沉哀绪不断()具有较高概括性生动如画形象鲜明(3)白描手法语言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而遣词准确、洗练秋风庭院藓侵阶秋凉天净月华开【景有寄寓庭院藓侵阶;珠帘闲不卷比喻生活凄凉寂寞天净月华开玉棂瑶殿影空照秦淮表示怀愁脉脉难断景有对照住处是玉楼瑶殿现住得是院藓阶;通宵寻乐秦淮现整日珠帘不卷】六阶段诵;背诵七阶段作业、这首词表现了怎样思想感情?对其应怎样评价?、词句深层含义是什么?板浪淘沙哀愁对景难排沉郁悲凉白天哀怨终日谁荒凉冷清夜晚哀叹空照秦淮教学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煜《乌夜啼》《浪淘沙令》教案 (修改稿)[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通过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2、了解李煜词在词发展史上的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品读、体会,鉴赏《浪淘沙令》,体会作者虚实对比的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表达亡国后的凄凉心境的惊人的艺术魅力。

2、通过自读,鉴赏《乌夜啼》,体会词人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惆怅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即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通过对比、探讨李煜前后期词的不同点及其在中国词坛的承前启后重要地位。

4、能拟写500字左右的短文,写出对词作的审美体验和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通过对李煜词的鉴赏,体会王国维《人间词话》:“词至李后主而境界始在,感慨遂深。

”充分认识李后主在中国词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珍惜美好的事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1、认识李后主在中国词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2、通过意象抒发情感的方法及有关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3、能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写一篇对李后主词的鉴赏文章。

[教学安排]一教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新课1、课前播放《虞美人》2、同学交流:谈谈你听了这首歌后的感受。

3、请同学谈谈你印象中的李煜……(要关注其生活的两个阶段)4、教师多媒体: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南京)。

开宝八年(975 )宋灭南唐,煜被俘至汴京(开封),太平兴国三年(978)被毒死,时年四十二。

史称南唐后主。

李煜聪颖过人,多才多艺,工书画,精音律,以词的成就最高,今存三十多首,大体上以南唐亡国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风情绮丽,婉转缠绵。

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

李煜词不但语言自然精练,概括性强,且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有人对李煜的为文与为政作了一个评价……“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板书)(投影: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也。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李煜,去聆听这位词中帝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去感受这位亡国君声声血泪所写成的作品。

二、朗读《浪淘沙令》,体会情感1、学生反复诵读作品(教师作朗读指导),理解字句,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由篇到段,由段到句,由句到字,以字领篇,以读悟情。

(重点讨论“寒”字的“词眼”作用)“阑珊”——将尽,哀落。

“凭阑”——凭栏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浪淘沙令》中,就词的因果关系来看,为什么而“寒”?冷雨敲窗,春意将尽——天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心寒。

以什么意象来写“寒”?潺潺冷雨,阑珊春意,无限江山,流水落花。

潺潺冷雨,阑珊春意,烘托了词人落寞的心境;江山多娇,无限美好,可惜已沦落在北宋的铁蹄下;绵绵怨恨像悠悠春水,一腔愁绪如满地落花。

“雨”意象拓展——以雨烘托悲凉的心境,还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寒蝉……骤雨初歇,都……”“惊风乱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布衾多年冷似铁,雨脚如麻未断绝。

”2、这些情感是通过哪些物象体现出来的呢?雨潺潺、春阑珊——惆怅、凄冷无限江山:怀故国――对往日荒淫误国的追悔寒落花——美好事物一去不复返[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

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

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

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所写情事与此差同。

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

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

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此首殆后主绝笔,语意惨然。

五更梦回,寒雨潺潺,其境之黯淡凄凉可知。

“梦里”两句,忆梦中往事,尤觉哀痛。

换头宕开,两句自为呼应,所以“独自莫凭阑”者,盖因凭阑见无限江山,又引起无限伤心也。

……“别时”一句,说出过去与今后之情况。

自知相见无期,而下世亦不久矣。

故“流水”两句,即承上申说不久于人世之意,水流尽矣,花落尽矣,春归去矣,而人亦将亡矣。

将四种了语,并合一处作结,肝肠断绝,遗恨千古。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3、品读与探讨3(P.57)[讨论明确]两种理解都通,但似乎理解为“暮凭阑”更好。

理由如下:第一,这首词从时间顺序来看是由黎明写到黄昏,作“暮”字比较自然,而且与下文“无限江山”相连贯,“江山”在望,别易会难,正是凭阑时所见所感;如果说不要凭阑,却又说“无限江山”,上下文就有点不接气了。

第二,从声调音节来看,一句词用“独”、“莫”两个入声字,显得十分急促,听起来不美;不如连用“自”、“暮”两个去声字,反而显得心情格外沉重。

第三,这凭阑所见到的“无限江山”并不属于自己所有,这才有了下文“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感叹。

这样理解,似乎更顺理成章,更深刻,更显得悲怨凄凉,也显然比“不要凭阑”更有意境。

4、“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的表达作用。

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

(引导学生比较“客”的含义)虚实结合5、教师小结:对比、虚实:梦境与现实白描手法:以粗细条的景物勾画,营造深沉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动。

三、引导学生自读《乌夜啼》(按照上一首的方法学习)明确阅读方法:1、初读:理解字词,弄清大意;2、抓住关键句子、词语——“词眼”,揣摩词中的情感(语气、速度、节奏、感情);3、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通过哪些物象体现出来的呢?4、联系背景深入体会(知人论世);5、拓展理解(举一反三)。

下边请同学们按照上面的方法来阅读(注意停顿、语气、重音、言外之意)。

1、林花(谢)——匆匆,寒雨、晚风——残忍,胭脂泪——留念,水长东——人长恨2、关键词语、意象林花(谢)——怀念恨寒雨、晚风——无奈、凄苦胭脂泪——留恋水长东——长恨[“ 恨”:遗憾。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怨恨,“长者虽有恨,役夫敢申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讨论,哪种理解好?“遗憾”好,人生充满了遗憾,就像林花悄然凋谢,江水日夜默默东流一样,是无法改变的规律。

就像刘诗《西塞山怀古》说的那样:“人世几回伤心事,山行依旧枕寒流。

”就像《三国演义》开篇的那首诗一样,“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怨恨”好。

好景短暂,就像林花匆匆凋谢;相见无期,几时重;国家灭亡,沦为阶下囚,失去昔日的地位、富有、享受,失去了自由,能不怨恨吗?(诗无达古,只要紧扣文本,紧扣词人的身世,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即可)“寒”,“罗衾不耐五更寒”,不仅仅写的是词人生理感受,还刻画了词人心理的伤痛。

像“小楼吹彻玉笙寒”,写怀远的闺中少妇,思念远人却不能相见的心寒。

]3、思考“品读与探讨2” 《乌夜啼》是一首深挚感人的伤别之词,词人将个人的人生体验,上升到了人类的生命共感。

请反复诵读作品,谈谈“无奈”和“自是”这两组虚词在上下片中的作用。

“无奈”:这首词是伤别之作,全篇从惜花写起,惜花惜人,语带双关。

上片中“无奈”句,由惊叹转为怨恨,其中“无奈”二字,满蕴无力护花、无计回天之意,一片珍惜怜爱之情,跃然纸上。

“自是”:下片“自是”句重落,以水之必然长东,喻人之必然长恨,语最深刻,其中“自是”二字,尤能揭出人生苦闷之意蕴。

词人就是这样将个人的人生体验,上升到了人类的生命共感。

四、拓展延伸一斛珠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1.初过:刚刚完毕。

2、沉檀:古代妇女化妆时用的颜料,用来涂在唇上。

注:点。

些儿个:方言,少许,一点点。

3、丁香颗:颗,花蕾。

丁香花叶片如同鸡舌,此处为舌尖的代称,4、引:使得,樱桃:指美人如樱桃般小巧红润的嘴。

破:张开。

5、裛(yì,四声):沾湿。

殷:深红色。

可:可以,适宜。

6、旋:又。

香醪(l áo二声):美酒。

涴(wò四声):污染。

7、斜凭:斜靠着.娇:别作“情”。

无那(n uó二声):无限,非常.8、红茸:别作"红绒".红色丝线9、檀郎:潘岳,古代美男子,小名檀奴.后用来指代所爱的男子.唾:吐,疑误.引导学生题材、手法,赏析、比较、地位(见投影)这是后主早期作品,主题是美人口.通篇都围绕美人的口来展开描写.上片写唱歌.清早起来,女子即开始装扮,还点了一点沉檀在口上,使嘴唇更加红润.她张开如樱桃般小巧的嘴,微微露出舌尖,口中便流露出了清丽的歌声.此处些儿个用的极妙.是方言,但却丝毫不显粗俗,活泼的很,而且突现了女子化妆时的动作和神态.下片写醉酒.女子喝了点酒,有些微醉,酒洒在了薄薄的袖子上,把袖子殷湿了,染上了红色的酒痕,但是她浑不在意,依旧大杯的畅饮,嘴上的红檀沾到酒,污了杯口.她醉意更浓,斜靠在绣床上,娇态无限,随口把嚼着的红线,笑着向爱人唾去.此词题为咏美人口,则通篇句句不离口唇.她涂口红,开口唱歌,喝酒把口红沾到了杯上,醉后又张口向爱人吐去红线.通过对口的描写,把一个青年女子天真欢乐的娇态,写得可掬又传神。

五、总结谈话1、李煜前期词作与花间词一样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风情绮丽,婉转缠绵。

但不似花间词绮糜香艳,用语清新、自然。

如前所提及的《一斛珠》,全篇词作格调不高,只是描写美人之态。

但描写生动,所用多口语,直白浅露却富有情趣。

把女子的媚态、闲情写得淋漓尽致。

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

投影:前期宴乐闲愁,艳情香软风格柔美,婉转缠绵后期怀念故国,感伤往事风格沉郁凄怆悲凉2、对花间词的小结:(见课本P.52.)六、听音乐,进一步感受歌声中的李煜词。

1、乌夜啼;2、破阵子七、作业:搜集李煜的词,根据所学的他的词,谈谈你对李煜词的理解,并作简要的评价。

500字左右。

八、教后笔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