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24例临床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部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24例临床报道
发表时间:2013-08-14T10:48:00.1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9期供稿作者:王文明李新然[导读]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上较为常见,有关于口腔颌面部中小缺损的修复的相关报道有很多。
王文明李新然(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洛阳市小白兔口腔门诊部> 471000)【中图分类号】R62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9-0371-01【摘要】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上较为常见,有关于口腔颌面部中小缺损的修复的相关报道有很多。多运用局部皮瓣进行修复,主要因修复后皮肤色泽相近似、形态修复良好的特点。临床上常用的颌面部局部皮瓣主要有鼻唇沟皮瓣、有携带上下唇动脉的的上下唇复合组织瓣等.由于鼻唇沟皮瓣位于颌面部的特定部位,而且有较为明确、丰富的血液供应、极易转移进入口腔;携带上下唇动脉的的上下唇复合组织瓣血液供应明确,组织瓣制作灵活、修复唇组织缺损方便,所以在临床上有着极高的使用价值,本文通过对临床24例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病例的治疗体会,阐述鼻唇沟皮瓣等在临床上的运用。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16-46岁,其中上唇、下唇皮肤组织缺损11例,口腔粘膜组织缺损5例,上唇及下唇全层、部分组织缺损7例,鼻翼软组织缺损1例。皮肤、粘膜缺损最大为1.5×2CM,最小鼻背软组织缺损1×1.5CM,其中由交通事故等额外伤导致的组织缺损18例,由病灶切除导致的组织缺损6例。
2.皮瓣设计
以下唇皮肤组织缺失为例,设计鼻唇沟皮瓣。右侧图示显示下唇皮肤组织缺失。
(1)点1为缺损区皮肤的边界,也为预成鼻唇沟皮瓣基底部的内侧缘;点2为预成皮瓣基底部的外侧点,点2要求稍高于健侧口角的水平,而且点2也为修复后新的口角。1-2的长度为修复皮肤缺损的高度,由点1、点2为蒂所形成的皮瓣的方向应与鼻唇沟方向一致,点3位于鼻唇沟内,1-3的长度依据皮肤缺损的长度来定,皮瓣制备的原则遵守一般皮瓣长宽比例原则,不超过3:1。
(2)皮瓣的制备。首先清理缺损区的软组织创面,清除创面上的污染的、坏死的组织或不健康的肉芽组织、以及瘢痕组织,适当的松解周围的软组织,待修整完成后,根据修整后的组织缺损创面再次修正所设计的皮瓣的形状及大小,并作适当的调整,确定无误后用美蓝定点并划线,最后沿切口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1-2线要求圆滑为佳,根据缺损区的具体情况适当的携带皮下组织。
(3)皮瓣的转移及供皮区的修复。皮瓣的转移要求无张力、平整、供区无皮赘形成。因此要求术者操作仔细、轻巧,仔细切开供区的皮肤及皮下组织,仔细地止血,供皮区皮瓣转移后所形成的创面行周围皮下潜行分离,尖部做适当的修整后行皮下松解,然后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关闭供皮区。对于口腔粘膜的缺损,在修整去除皮瓣基底部的表皮后制备隧道经由隧道进入口腔,修复粘膜缺损。修复处辅以碘包,使得皮瓣和粘膜下组织贴合。
(4)对于上唇、下唇全层组织缺损的修复遵守以上唇或下唇动脉形成带蒂的复合组织瓣,上唇缺损运用下唇复合组织瓣修复,下唇缺损运用上唇组织瓣修复,复合组织瓣的长度为缺损组织的一半,高度为缺损组织的高度相同,中部的组织尽可能用周边组织修复的原侧,可
以根据不同的组织缺损形态制备成三角形或者长方形的组织瓣来修复。
3.手术结果
本组24例病例运用鼻唇沟皮瓣、上下唇复合组织瓣等局部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在临床实践中根据不同需要设计蒂在上或者蒂在下的鼻唇沟皮瓣共修复17例上唇、鼻背、下唇及口腔黏膜的组织缺损,转移后的组织皮瓣均成活,术后形态良好,皮肤色泽无大的变化。
4.讨论
运用鼻唇沟皮瓣及唇组织复合瓣等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在口腔颌面外科以及整形外科临床上较为广泛,,主要理论依据为鼻唇沟等部位有丰富的血液供给,有着特定的、丰富的血液供给,特殊的解剖部位,面部皮肤组织延展性较大,皮瓣设计随意性较大,极易到达受区,供区愈合后疤痕细小或者位于鼻唇沟内等特点而具有很好的修复效果,本组24例病例随访时间0.5-1.5年不等,形态、色泽较为满意,24例病例显示局部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的小型缺损灵活,修复效果良好,对于口腔颌面部小型的缺损,确实为好的组织来源。对于组织缺损超过较大的病例建议使用其它皮瓣加以修复。
参考文献
[1]陈日亭编著.《颌面颈手术解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153—218页.
[2]李金荣主编.《口腔颌面外科颌面整形外科》,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第490-511页.
[3]王洪武,王志英,万克林主编.《使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彩色图谱》,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第643-652页.
[4]俞光岩,高岩,孙勇刚主编.《口腔颌面部肿瘤》,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18-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