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期课程纲要(3_6年级)

合集下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纲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纲要

一、前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本纲要旨在明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方法和评价方式,为教师提供参考,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关注民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5.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和沟通协调能力。

三、课程内容1. 主题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如科技制作、艺术创作、体育竞技等。

2.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遗址等,让学生了解社会、增长见识。

3. 校园文化:开展校园文化节、艺术节、运动会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4. 家庭教育:引导学生与家长沟通,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家庭和谐。

5. 环保教育: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习惯。

四、实施方法1.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在活动中发挥引导、组织、协调作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2. 体验式学习: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提高学习效果。

3.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个性化学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实现个性化发展。

5. 跨学科整合: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实现知识迁移,提高学习效果。

五、评价方式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2. 成果性评价:对学生的作品、项目等进行评价,如作品质量、创新程度、实践效果等。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3-6年级)》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3-6年级)》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3-6年级)》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3-6年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点击数:1149 更新时间:2010-9-26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为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人员理解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纲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背景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推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倡导活动课程,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课程指导纲要,活动课程在实施中遇到许多问题。

此次课程改革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对活动课程的继承、发展与规范。

当前举国上下积极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亟待改革与创新,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应对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一)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平均3课时。

为帮助各省市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的精神,特制定本纲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是:(一)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认识社会资源,并能有效运用·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体会参与社区服务的意义(三)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注重生活卫生,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我保护·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认识和了解自己,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四)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考察科学发现的历程,感受并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和品格·亲身实践,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年级综合实践课程纲要

六年级综合实践课程纲要

六年级综合实践课程纲要六年级综合实践课程纲要综合实践课程是近年来教育界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

六年级综合实践课程是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如科学实验、社会调查、文化体验等,促进学生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能力发展。

下面我们将针对六年级综合实践课程的纲要进行详细介绍。

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历史、地理、文化、艺术等多领域知识。

3.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

4.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课程内容1.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是综合实践课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透过科学实验,学生可以学到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了解社会、掌握社会动态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社会调查,学生可以了解社会风俗、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角色。

3.文化体验。

文化体验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

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剧场等体验文化,了解历史、文化与艺术之间的联系,培养自己的文化修养。

4.实践动手能力。

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如农艺、木工、编织等。

三、课程实施方式1.小组合作。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实践任务,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2.课内外实践。

学生课内外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形成学以致用的习惯,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

3.游戏体验。

学生通过游戏体验的方式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四、评估方式1.表现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技能、团队协作能力等,从而作出评价。

2.成果评估。

通过学生的实践成果,如各种实践报告、作品以及答辩等,综合考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以得出评估结果。

五、教师指导1.激发兴趣。

教师应该在课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标准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3-6 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自 3 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 3 课时。

为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人员理解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纲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背景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一)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三)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期课程纲要(3-6年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期课程纲要(3-6年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期课程纲要(3-6 年级)课程名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学材料: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设计:莒南县十字路镇第二中心小学刘敬霞授课时间:2012年9月1日12 月30日共40课时授课对象:九年义务教育3—6 年级学生授课教师:语文教师【学期课程总目标模块总目标】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3-6 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一)亲近并探究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会问题的习惯,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初步具有自主选择和独立做出决定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课程内容标准及教学安排】3-6 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内容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十分广阔。

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确定,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建议;可以来源于学校生活,也可以产生于家庭或社会生活实际;可以是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也可以是对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的探讨。

教师要利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机会,启发小学生提出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从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到动、植物的生长规律;从个人的衣食住行到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从校园的环境布置到城乡的规划建设,都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要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现实生活和身边小事中寻找和提出有价值的探究内容和问题。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标准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得必修课程,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为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家长与社会其她人员理解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纲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得产生背景综合实践活动得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得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得需求。

每一个学生得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得需要、兴趣与特长,都有自己得认知方式与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得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产生了一系列新得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得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得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二、综合实践活动得性质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基于学生得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得综合运用得实践性课程.在新得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独特得功能与价值.与其她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一)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得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与解决问题、体验与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得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得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得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得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得丰富多彩得学习体验与个性化得创造性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三)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得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得自主性。

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得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得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得指导,不包揽学生得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均匀3课时。

为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余人员理解和实行综合实践活动,特拟订本大纲。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背景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拥有独到性、详细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专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足发展创建了空间。

现在社会发展迅猛,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拥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加、研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供给了时机。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鉴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亲密联系学生自己生活和社会生活、表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系统中,综合实践活动拥有自己独到的功能和价值。

与其余课程对比,综合实践活动拥有以下特征:(一)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睁开形式,重申学生的亲自经历,要修业生踊跃参加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观察”、“实验”、“研究”、“设计”、“创作”、“想象”、“反省”、“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觉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敬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别需要,其课程目标拥有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内容拥有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重申富裕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建性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论与结果均拥有开放性。

(三)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尊敬学生的兴趣、喜好,着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表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需的指导,不承揽学生的工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目录I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II 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III 3-6年级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IV 3-6年级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实施指南V 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指南I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为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人员理解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纲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背景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推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倡导活动课程,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课程指导纲要,活动课程在实施中遇到许多问题。

此次课程改革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对活动课程的继承、发展与规范。

当前举国上下积极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亟待改革与创新,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应对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一)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平均3课时。

为帮助各省市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的精神,特制定本纲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是:(一)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认识社会资源,并能有效运用·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体会参与社区服务的意义(三)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注重生活卫生,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我保护·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认识和了解自己,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四)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考察科学发现的历程,感受并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和品格·亲身实践,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应注意以下几点:1、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领域。

2023年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大纲

2023年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大纲

2023年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大纲一、背景介绍本教学大纲旨在设计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各种技能和知识,并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

5.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课程内容1. 自然科学实践活动- 探索生物多样性- 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观察天气变化和天文现象2. 科技实践活动- 研究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制作简单的电路和实验3. 社会实践活动- 了解社会组织和公共服务机构的功能- 参观企业和农村地区,了解不同的职业和生活方式4. 艺术实践活动- 研究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 制作手工艺品和装饰品四、教学方法1. 按照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实践活动。

2. 采用探究式研究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和发现问题。

3. 倡导合作研究,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实践任务。

4. 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材料,支持学生的实践探索和创造性表达。

五、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和沟通方面的表现。

3. 考察学生对实践活动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通过作品展示和汇报等形式,评估学生的实践成果和综合能力。

六、课程安排本教学大纲建议每周至少安排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每节课的时间为45分钟。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和材料2. 电脑和多媒体设备3. 图书、图画和视频资料4. 学生自带的手工艺品和绘画工具八、教师角色1. 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和问题探究。

2. 观察者: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3. 导师:指导学生的研究方法和团队合作技巧。

4. 激发者:激发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3-6年级-最详细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3-6年级-最详细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3-6年级-最详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为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人员理解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纲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背景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一)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三)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期课程纲要(3_6年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期课程纲要(3_6年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期课程纲要(3-6年级)课程名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学材料: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设计:莒南县十字路镇第二中心小学刘敬霞授课时间:2012年9月1日----12月30日共40课时授课对象:九年义务教育3—6年级学生授课教师:语文教师【学期课程总目标模块总目标】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一)亲近并探究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会问题的习惯,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初步具有自主选择和独立做出决定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课程内容标准及教学安排】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内容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十分广阔。

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确定,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建议;可以来源于学校生活,也可以产生于家庭或社会生活实际;可以是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也可以是对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的探讨。

教师要利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机会,启发小学生提出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从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到动、植物的生长规律;从个人的衣食住行到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从校园的环境布置到城乡的规划建设,都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要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现实生活和身边小事中寻找和提出有价值的探究内容和问题。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期课程纲要(3-6年级)汇编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期课程纲要(3-6年级)汇编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期课程纲要(3-6年级)课程名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学材料: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设计:莒南县十字路镇第二中心小学刘敬霞授课时间:2012年9月1日----12月30日共40课时授课对象:九年义务教育3—6年级学生授课教师:语文教师【学期课程总目标模块总目标】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一)亲近并探究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会问题的习惯,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初步具有自主选择和独立做出决定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课程内容标准及教学安排】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内容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十分广阔。

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确定,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建议;可以来源于学校生活,也可以产生于家庭或社会生活实际;可以是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也可以是对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的探讨。

教师要利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机会,启发小学生提出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从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到动、植物的生长规律;从个人的衣食住行到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从校园的环境布置到城乡的规划建设,都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要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现实生活和身边小事中寻找和提出有价值的探究内容和问题。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葫芦艺术进课堂》课程纲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葫芦艺术进课堂》课程纲要
烙画作品评价从线条的流畅,作品的构图,图案的完整性,美观性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葫芦工作室,打印机一台,葫芦种植工具,葫芦种子,烙画机1台,葫芦展示架若干,
学生:葫芦若干,课座椅30套,葫芦烙画机30台。种植工具若干,种植实践基地一块。
课时
1
内容
了解葫芦丝的演变过程
实施要求
搜集葫芦制作的乐器,葫芦笙到葫芦丝的演变过程。
葫芦丝音乐的特点。
第6课:葫芦器具
课时
1
内容
认识葫芦制作的生活器皿
实施要求
用葫芦制作简单的葫芦瓢,了解葫芦最早的使用价值,
制作酒葫芦,知道葫芦最早是用来盛放粮食和水的。
第三单元:葫芦的寓意
周次
两周
第7课:葫芦寓意
课时
背景分析
临沂沭河学校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梅家埠街道醋庄村,这里东临沭河,环境优美,水质优良、土壤呈酸碱性,这为葫芦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成立葫芦艺术工作坊,开展葫芦烙画活动课,旨在更好的传承中国烙画艺术这样一种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导更多青少年感受中华传统瑰宝的魅力,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的人文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提升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品味。
葫芦的认识,葫芦的种植与管理,葫芦烙画的制作,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体验和经验。
1.课程管理
葫芦的认识,葫芦的种植与管理等,学生自主管理,教师起指导、点拨作用,葫芦烙画的制作,教师多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制作。包括葫芦烙画的题材尊重学生的意见。




从葫芦的种植与管理过程、葫芦烙画作品质量。学生的学习态度三方前进行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葫芦种植管理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以学生为评价主体。

最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期课程纲要(3-6级)资料讲解

最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期课程纲要(3-6级)资料讲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期课程纲要(3-6年级)课程名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学材料: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设计:莒南县十字路镇第二中心小学刘敬霞授课时间:2012年9月1日----12月30日共40课时授课对象:九年义务教育3—6年级学生授课教师:语文教师【学期课程总目标模块总目标】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一)亲近并探究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会问题的习惯,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初步具有自主选择和独立做出决定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课程内容标准及教学安排】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内容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十分广阔。

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确定,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建议;可以来源于学校生活,也可以产生于家庭或社会生活实际;可以是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也可以是对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的探讨。

教师要利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机会,启发小学生提出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从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到动、植物的生长规律;从个人的衣食住行到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从校园的环境布置到城乡的规划建设,都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要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现实生活和身边小事中寻找和提出有价值的探究内容和问题。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纲要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纲要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类型:学科课程综合课程适用年级:金水区实验小学综合活动课程三年级讲课教师:区实验小学扶晶晶一.背景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必然的生活体会和必然的实践能力,而且对综合实践这门学科爱好都很浓厚。

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良莠不齐。

本学期将依照学生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明白得、调查、实践,在具体的活动中去培育学生的观看力、试探力和动手等多种能力。

二.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育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进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性,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点,提倡研究性学习方式,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引导学生采纳自主、合作、探讨的形式学习。

三.课程目标1.知识层面: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讨活动的一些常识;2.能力层面:注重培育学生独立试探和创新意识;培育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置信息的能力;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培育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讨的爱好;培育学生求真务实,斗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踊跃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制造新生活的小主人,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研究内容:依照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形,结合生活实际,这一学期的要紧内容围绕“看动画片利弊、饮食与健康”这两个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五.学习方式: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链,学生生成、探讨、交流的问题。

2.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和同伴合作合作方式完成小课题的探讨、调查、活动、实验等。

3.课堂外成立学习合作小组,培植合作的意识,习得合作的方式和技术。

设置问题—制定打算—小组酝酿—实施活动(探讨、调查、活动、实验)—研究报告—总结评判六.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解本门课程的相关知识,明确要求第3-4周主题生成,制定打算第5-8周组活动,看动画片对学生的阻碍调查第9-12周小组汇报,分享功效第13-15周引入食物主题,调查食物的分类和营养价值第16周交流食物的营养价值第17-18周自我饮食适应调查第19-20周如何做到饮食均衡、适量第21-22周我是小小营养师第23周展现时期第24周评判时期七.课程评判:1.学生学习进程评判(1)考勤(10分);(2)课堂表现(20分):2.课堂纪律及参与互动、小组讨论等情形(1)作业(20分);(2)参与探讨活动的表现(50分)学习进程评判与学生课堂评判总分为学期末最终评判,作为评选优秀学生的要紧依据之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期课程纲要(3-6年级)课程名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学材料: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设计:莒南县十字路镇第二中心小学刘敬霞授课时间:2012年9月1日----12月30日共40课时授课对象:九年义务教育3—6年级学生授课教师:语文教师【学期课程总目标模块总目标】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一)亲近并探究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会问题的习惯,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初步具有自主选择和独立做出决定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课程内容标准及教学安排】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内容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十分广阔。

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确定,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建议;可以来源于学校生活,也可以产生于家庭或社会生活实际;可以是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也可以是对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的探讨。

教师要利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机会,启发小学生提出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从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到动、植物的生长规律;从个人的衣食住行到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从校园的环境布置到城乡的规划建设,都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要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现实生活和身边小事中寻找和提出有价值的探究内容和问题。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要多一点学生的亲身体验,少一点教师的知识传授;多一点实地调查和实验,少一点书面资料的研读整理;多一点手脑并用,少一点纯思维训练。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内容领域是开放的,非常广泛,既可以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区、社会等维度出发选择内容,也可以从服务社区、关爱他人和参与社会生活、进行社会实践等方面着手选择内容。

选择内容时应着重考虑:(1)应根据课程目标与性质并考虑学校自身的特点与条件选择适当的内容。

内容最好以主题的方式呈现出来。

(2)选择内容时应注重本土性,根据社区实际,体现活动的地方特色。

(3)选择的内容应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实际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

(4)内容的选择应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应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周围世界的完整认识,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劳动与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劳动实践活动包括校园内的自我服务劳动、公益劳动;在社区进行的社区公益劳动;在当地厂矿企业或在农村的农田、林场、牧场、渔场等场所进行的简单生产劳动等。

技能练习活动主要有常见的工具使用、常见材料加工、常规构件或部件的连接,日常生活中的技术产品的使用、简易维护与保养;具有一定技术特征的生活技能,如日常烹饪、衣物缝制、常见洗涤等方面的技能学习,以及一些简单的、通用的工农业生产的基本技能练习等。

工艺制作活动主要指体现技术特征、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品的制作活动,以及纸塑、泥塑、编织、印染、雕刻、刺绣、电子等项目作品的制作等。

简易设计活动包括对一个简要技术作品的需求调查、方案构思、草图绘制、模型制作、调配装试、交流评价等活动。

技术试验活动主要指技术实践、技术探究过程中所进行的一些简单的技术小试验,如种植、养殖中的农业小试验,常见材料的性能试验,技术设计作品的功能试验等。

发明创造活动主要指从现实的生活和生产需要出发,以人类未曾出现的技术产品或技术手段为对象,采用一定的创造技法、系列化的步骤,努力形成具有一定创新性成果的活动。

(四)信息技术教育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基本学习领域之一。

形成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树立与终身学习和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意识,形成积极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养成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与处理信息,以支持学习、探究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学会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运用写作、绘画、表格等多种方式,灵活地表达想法、创意和研究结果。

学会运用常用远程通讯工具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

学会设计和制作简易机器人,体验“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控制动作”的基本过程。

各小学要统筹规划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在保证基本课时(每周3课时)总数的前提下给予小学生弹性的时空环境,允许不同的学习小组或个体有不同的学习进度,保证小学生活动的连续性、长期性。

同时要注意开发利用周末、节假日等课外时间,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充分开展。

【实施建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在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的前提下,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

虽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带来教师角色的根本性变革,由传统的主导者、支配者转变为支援者、参与者,但这一阶段小学生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教师要在以下方面给予切实的指导:(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内在动机,帮助小学生确定活动和探究的方向(二)审视小学生预期的探究方法与实践途径的可行性并进行相应的指导(三)督促和激励小学生的实践与探究活动,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保证活动的持续进行(四)拓宽小学生的思维,将体验与探究活动引向深入(五)指导合作方式与技术,保持有效的小组合作与分工(六)引导小学生选择适当的结果呈现方式(七)指导学生对活动进行适当的反思在活动展开过程中,允许小学生兴趣的转移,允许学生偏离设定的研究方向,去探索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和发掘新的探求题材。

但同时不迁就或放任小学生的兴趣,在尊重他们兴趣的基础上引领他们深入探究和体验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现象及活动。

鼓励小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作品和活动中表现自己的见解。

在实践和探究过程中,注意原始材料的保存,留下小学生成长发展的轨迹,便于他们对实践进行反思,完善以后的行动。

【课程评价】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范围之内。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一)注重过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小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

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小学生的标准。

(二)尊重多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鼓励并尊重小学生富有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

在教师对活动做出评价的同时,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三)注意反思发挥评价的指导功能,引导小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

通过调动小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小学生自觉记录活动过程(特别是重要的细节),投入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动审视自己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动,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评价与学校评价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评价以下列几项为标准:深刻领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并以负责的态度参与这门课程的实践;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应对学生广泛的知识需求;逐步发展活动中的规划、组织、管理、指导及与其他教师协同工作等方面的能力。

对各小学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情况的评价主要集中于学校具体保障措施的实行。

包括对教师安排、课时安排、场地安排、设备配套及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等方面的评价。

【审议意见】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实践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

它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注重发挥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的作用,处理好课程的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如下基本理念:(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推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倡导活动课程,并在实践中取得了重要成就。

为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理解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纲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