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复习题、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人体运动过程中机能变化规律包括
人体运动过程中机能变化规律包括
一、力学性能变化
1. 力量变化:在人体运动过程中,力量也会随着肌肉运动次数也由增
多而减少,这就是力量变化的表现。
2. 坐标系统的变化:在做出一个运动动作时,身体的每一个关节及身
体的每一个部分都需要动力来完成,这些力量如果不能够一致的发挥,将会造成身体的偏移和崴出情况,这就是坐标系统的变化。
3. 肌肉变化:在人体运动过程中,肌肉组织的伸缩比、柔韧度和抗力
等特性都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体能及协调性发挥,这就是肌肉变化。
二、运动协调能力变化
1. 传感器导致的运动协调性变化:当细胞传感器检测到的反馈信息发
生变化时,将会导致运动协调能力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运动协调性变
化等。
2. 肌肉组织调整导致的运动协调性变化:在运动过程中,肌肉组织也
是会不断调整及变化的,这种调整对运动协调性也能够直接影响,从
而导致运动协调能力发生变化。
三、心肺功能变化
1. 心脏容量变化:在人体运动过程中,心脏容量也会随着运动强度及
时间长度而改变,这也是心脏容量变化的表现。
2. 肺活量变化:在人体运动过程中,肺活量同样会发生改变,而这种
改变也与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长度有关,从而影响心肺功能的表现。
四、运动热能变化
1. 呼吸介质的变化:在人体运动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这种热量要求呼吸介质能够及时带走,以免影响运动人体的发挥,这就是呼吸介质的变化及运动热能变化。
2. 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在运动热能变化中,环境因素也是无法忽视的重要因素,运动过程中如果温度发生变化,运动人体内部温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运动效率及运动热能发挥等情况。
运动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运动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参加运动健身的人群越来越多,每周进行2-3次运动的人也越来越多。
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运动过程中不同阶段,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
其实严格的来讲,并不仅仅是在运动过程中。
而是从正式比赛或训练前,运动中,运动后整个过程,身体机能都会产生一些有规律的变化。
从专业视角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疲劳状态、恢复状态。
我们今天就按五个阶段,系统了解学习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
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在平时的运动健身中,也心里有底,不会对一些机能变化感到很奇怪或者无所知。
1、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2、进入工作状态3、稳定状态4、疲劳状态5、恢复状态一、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赛前状态:参加正式比赛或运动训练前,人体一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机能变化。
良好的赛前状态可以预先调动人体相应器官、系统机能,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
举个栗子,这几年马拉松,越野跑比较盛行,大家报了马拉松后,有的是人生第一个马拉松,有的想跑出更好的状态和成绩,一想起马上要跑马了,身体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兴奋,身体机能会提前几天甚至提前几小时发生变化。
身体生理产生的变化主要有神经系统、有氧系统、物质和能量代谢系统。
变化的主要体现: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提高内脏器官功能增强体温上升代谢活动增强例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输血量增加,呼吸加快,血糖和体温升高等等。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都还没开始比赛或者训练,人体机能就发生了一些变化?答案是:条件反射。
良好的赛前状态对运动表现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常见的赛前状态:1)过度紧张中枢神经系统过于兴奋,会出现精神过度紧张、食欲不振、睡眠差,呼吸急促,寝食不安。
2)赛前冷淡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过低,会出现情绪低落、全身无力、对比赛或训练没动力没激情、不愿参赛或者训练。
3)适宜状态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度刚刚好,不少也不多。
植物神经和内脏器官的惰性有所克服,一些优秀的的运动员会出现这种状态。
运动生理学课后思考题-王瑞元、苏全生
;思考题运动生理学第一章绪论1、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2、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3、目前运动生理学研究的主要热点有哪些4、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5、%6、人体生理机能是如何调节的7、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的控制是如何实现的第二章骨骼肌肌能1、试述骨骼肌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2、试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
3、试述在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是如何传导的。
4、—5、试述神经-肌肉接头处动作电位是如何进行传递的。
6、骨骼肌有几种收缩形式它们各自有什么生理学特点7、为什么在最大用力收缩时离心收缩产生的张力比向心收缩大8、试述绝对力量、相对力量、绝对爆发力和相对爆发力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9、骨骼肌肌纤维类型是如何划分的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特征是什么10、从事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的组成有什么特点11、运动时不同类型肌纤维是如何被动员的12、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类型组成有什么影响13、、14、试述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有何意义。
第三章血液1、试述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2、何为内环境试述血液对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作用意义。
3、试述血液在维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4、何谓红细胞流变性影响因素有哪些试述运动对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
5、<6、试述长期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7、如何应用红血蛋白指标指导科学训练第四章循环机能1、比较心肌和骨骼肌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的异同。
2、分析从身体立体到卧位后心输出量和动脉血压的变化及其调节过程。
3、试述心动周期过程中,左心室内压力、容积改变和瓣膜开闭情况。
4、@5、试述动力性运动和静力性运动时心输出量和动脉血压的变化情况。
6、如何评价运动心脏的结构、功能改变7、反应心血管机能状态的指标有哪些第五章呼吸机能1、呼吸是由那三个环节组成各个环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呼吸形式有几种运动过程中如何随技术动作的变化而改变呼吸形式3、,4、胸内压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生理意义5、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深漫的呼吸(尤其注重深呼吸)比浅快的呼吸效果要好6、试述肺通气的技能指标测定意义和评定方法。
体育教师招聘笔试: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规律
体育教师招聘笔试: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规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体育教师招聘笔试: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规律运动训练使人体承受运动负荷刺激,必然引起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发生一系列反应和适应性变化,主要表现为机体的特殊反应、克服生理惰性、达到平衡、机能暂时下降和调整与恢复等。
运动生理学——第十五章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的变化规律
B 而支配内脏器官活动植物神经传导速度 慢,传导途径中突触联系较多,呼吸循环 系统要在运动开始后2-3分钟才能达到最高 水平。
根据研究神经冲动经过突触所需的时间0.30.5毫秒。
反射进行过程通过突触数愈多,反射时间 就愈长。
3. 神经体液调节:[提问]学生上学期考试内 容选择题人体的调节有哪三个主要方面
2、超限抑制产生:当刺激的强度超过大脑皮 层工作能力的界限时,条件反射的反应强度不 仅不增高,反而降低。
对比赛淡漠,浑身无力(外刺激强度过大,运 动量过大)。如举例跳高、篮排足球类项目等。
(六)赛前状态的调节 1、适宜的准备活动 2、增加比赛实践经验 3、合理安排赛前的活动 4、气功、心理训练(射击) 举例女排,美国与中国女排录音,赛前适
这些变化特征在比赛前数天或数小时就产 生出现,往往面临比赛规模越大,离比赛
时间越近时,赛前的机能变化越明显,反 应越大。
注:图15-1 赛前脉博 脉血压
15-2 赛前的动
四)赛前状态生理变化原因(产生因素)
1、心理因素
影响赛前状态的最大因素是思想,如对比赛 认识不正确,各种各样的思想包袱,心理紧 张,对胜利没有信心(训练型运动员和比赛 型运动员)(射击运动员)
人的最大速度为100%那么起跑后: 第1秒钟速度为55%, 第2秒钟速度为76%, 第3秒钟速度为91%, 第4秒钟速度为95%, 第5秒钟速度为99%
(一)产生进入工作状态的原因:
人体运动是有惰性的,这种惰性包括物理 上和生理上的惰性要克服这些惰性就需要 有一定时间,因而产生进入工作状态。
第二阶段——运动后的恢复阶段,这时能 量物质的恢复过程大于消耗过程,能量物 质和器官系统机能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
第三阶段——超量恢复阶段,运动时被消 耗的能量物质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而且 在一段时间内甚至超过原来水平,称为 “超量恢复”或“超量补偿”。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运动是一种主动的体力活动,通过定期进行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机能水平,增强身体健康。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骨骼系统、代谢系统等方面的变化。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变化的规律。
首先是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运动时,心脏受到刺激会增加心率,心排出量也会增加。
这是为了满足运动过程中肌肉的供血需求。
此外,运动能够增强心脏肌肉,使其更加坚韧,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舒张力。
运动还可以减少心脏负荷,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其次是呼吸系统的变化。
运动时,呼吸频率和深度会增加,以满足肌肉对氧气的需求。
肺活量也会增加,肺泡表面积扩大,气体交换更加高效。
此外,运动还可以增强呼吸肌肉的力量,提高呼吸机械效率。
肌肉骨骼系统的变化也是显著的。
运动时,肌肉会逐渐增强和发达,肌肉纤维数量和粗细均会增加。
运动还可以增加骨密度,提高骨骼的强度和稳定性。
此外,运动还可以改善关节的灵活性,减少关节疼痛和损伤的风险。
代谢系统在运动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
运动时,人体的能量需求会增加,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能量物质会被分解为能量供给肌肉。
长期运动还可以增加肌肉的代谢水平,使静态代谢率增加,即在休息状态下也能够消耗更多的能量。
此外,运动还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预防和控制糖尿病。
此外,运动对心理健康也有积极影响。
运动可以释放身体内的内啡肽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改善情绪和心情。
运动还可以增强人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综上所述,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骨骼系统、代谢系统等方面。
通过定期进行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机能水平,增强身体健康。
因此,积极参与运动对维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非常重要。
运动生理学——第十五章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的变化规律
第一节 赛前状态(竞技比赛出现较多)
(一)概念
赛前状态——人体在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 或系统产生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为什 么说是条件反射性)
(二)机制
在大脑皮质的主导作用下,运动员在训练或 比赛前,就能预先动员各器官、系统的潜力, 为即将来临的肌肉活动做好准备,率先克服 神经系统和各器官机能的惰性,使身体更快 地发挥出最大的工作能力。
(三)特征
出现脉博快,收缩压升高,呼吸频率加快,
肺通气量和氧吸收量加大,汗腺活动加强, 血糖增高等等外部出汗、尿频现象.
4、各种外界因素:场地、气候、心理状态。
(三)“极点”和“第二次呼吸”
1、“极点”与“第二次呼吸”产生现象
在一定强度和一定持续时间的运动过程中, 会出现一种非常难受感觉胸闷,呼吸困难、 心率急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而不 协调,精神低落甚至想停止运动等主客观 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极点”。
人的最大速度为100%那么起跑后: 第1秒钟速度为55%, 第2秒钟速度为76%, 第3秒钟速度为91%, 第4秒钟速度为95%, 第5秒钟速度为99%
(一)产生进入工作状态的原因:
人体运动是有惰性的,这种惰性包括物理 上和生理上的惰性要克服这些惰性就需要 有一定时间,因而产生进入工作状态。
2、超限抑制产生:当刺激的强度超过大脑皮 层工作能力的界限时,条件反射的反应强度不 仅不增高,反而降低。
对比赛淡漠,浑身无力(外刺激强度过大,运 动量过大)。如举例跳高、篮排足球类项目等。
(六)赛前状态的调节 1、适宜的准备活动 2、增加比赛实践经验 3、合理安排赛前的活动 4、气功、心理训练(射击) 举例女排,美国与中国女排录音,赛前适
运动生理学第十五章环境与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第十五章环境与运动测试题及答案总计: 6 大题,36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大气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特点是:A.涉及面广、且易感性无差异B.低计量、长时间作用C.限呼吸途径进入人体D.见于健康状况不良者2.初上高原进行亚极量运动时,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变化是:A.肺通气量减少B.心率减少C.心输出量增加D.摄氧量增加3.下列有关自主性体温调节机制的叙述中,错误的选项是:A.通过调节体内的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的平衡,以维持体温的稳定B.由体温的自身调节系统来实现C.其中的调节方式类似恒温器的调节D.包括人行为性的体温调节,如人为采取的保温和降温措施等4.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应选择的适宜环境是:A.污染较小的环境B.污染较重的环境C.无大气污染的环境D.有无污染的环境均可5.大气中的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健康危害最严重的是:A.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协同作用B.二次污染物作用C.二次污染物和生成的臭氧共同作用D.一次污染物作用6.人体各部位的温度并不相同,哪一部位的温度最接近体内温度:A.口腔B.腋窝C.直肠D.皮肤7.正常人体直肠、口腔和腋窝的温度关系是:A.直肠>口腔>腋窝B.直肠>腋窝>口腔C.口腔>腋窝>直肠D.腋窝<直肠<口腔8.当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机体主要的散热方式是:A.传导B.蒸发C.对流D.辐射9.在高原,引起人体机能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缺氧B.低气压C.低气温D.生物节律的改变10.在环境温度达到或超过皮肤温度和体内温度时,身体散热的重要方式是:A.传导B.对流C.辐射D.蒸发二、填空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1.生物节律的构成包括两方面,一是(),二是()。
12.低温可反射性地引起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使机体的摄氧量()。
13.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化学污染物主要有()和()。
14.在热环境下运动可能出现热造成的危害,包括()、()、热衰竭和中暑等热疾病。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的规律-完整版
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机能将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
按其发生的顺序可分为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疲劳及恢复过程五个阶段。
研究和掌握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及其特点,并将其运用于运动实践,不仅对于探讨运动对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影响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对于指导运动训练、提高运动成绩以及防止运动损伤等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一节赛前状态在正式比赛或训练前,人体的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称为赛前状态(special physical state before competition)。
赛前状态可发生在比赛前数天、数小时或数分钟;甚至在想象比赛时,也会出现赛前状态。
一、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及其产生机理1.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在比赛或训练前,人体大多数器官、系统都发生一定程度的机能变化。
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体温升高、内脏器官活动增强以及物质代谢加强等等。
例如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深度加深,通气量增大,摄氧量提高;心率加快,动脉血压升高;汗腺分泌增加,尿频以及血糖浓度升高等。
研究表明,赛前状态的反应程度与比赛性质、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及心理状况等因素有关,比赛规模越大越关键,赛前反应越明显;运动员情绪紧张、训练水平低、比赛经验不足也会使赛前反应增强。
而且越临近比赛,赛前反应越明显。
例如,赛前状态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如图14—1、2所示。
图14—1赛前脉搏图14—2 赛前动脉血压2.赛前状态产生的机理比赛或训练的场地、音乐声、广播声、观众、对手的表现、运动器材等信息经常作用于运动员,并与比赛或训练时肌肉活动的生理变化相结合。
久而久之,这些信息就变成了条件刺激,所以在比赛或训练前,只要接触到这些刺激,就可产生与训练或比赛时相类似的生理反应。
由此可见,赛前状态是上述刺激与肌肉活动多次结合后,在大脑皮质中建立起条件反射的缘故。
由于这些生理变化是在比赛或训练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因此赛前状态的生理机理是自然条件反射。
联考运动生理学习题简单和答案
绪论四、简答题:1、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是什么?答: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主要指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和适应性。
五、问答题:1、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答: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体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
通过学习,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可掌握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影响,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以及不同年龄、性别、运动项目,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第一章肌肉收缩四、简答题:1、肌肉的物理特性有哪些?肌肉具有伸性,弹性和粘滞性三个物理特性。
2、肌肉的生理特性有哪些?肌肉具有兴奋性和收缩性两大生理特性,兴奋性是电变化过程,收缩性是机械变化过程。
3、引起神经——肌肉兴奋的条件是什么?引起神经——肌肉兴奋需要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和刺激时间。
4、强度时间曲线有什么意义?强度——时间曲线的意义在于说明引起组织兴奋强度再大也需要一定的刺激时间,或刺激时间再长也不能小于一定的刺激强度。
5、膜电位与动作电位有什么区别?静息电位是细胞膜静息时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其特征为膜内为负、膜外为正。
动作电位是细胞膜接受刺激后出现的一种电位波动,其特征是膜外为负,膜内为正。
6、简述神经冲动在神经干上的传导。
刺激部位产生动作电位局部为外负内正,而周围未受刺激部位仍保持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水平,这样已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产生电位差引起电流,电流沿神经干传导。
7、什么是兴奋——收缩耦联?神经冲动传至三联管外引起终池Ca++释放,Ca++与原宁蛋白结合解除了肌纤蛋白抑制,肌纤蛋白与肌凝蛋白结合收缩过程开始,这种Ca++将兴奋与收缩结合的过程称为收缩兴奋耦联。
8、不完全强直收缩与完全强直收缩有何区别?不完全强直收缩是刺激落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内,有波峰曲线,而完全强直收缩是刺激落在每次在收缩期内肌肉保持续缩短状态,收缩曲线为一条直线,没有波峰可见。
运动生理学课后思考题
思考题运动生理学第一章绪论1、运动生理学得研究任务就是什么?2、运动生理学得研究方法有哪些?3、目前运动生理学研究得主要热点有哪些?4、生命活动得基本特征就是什么?5、人体生理机能就是如何调节得?6、人体生理机能调节得控制就是如何实现得?第二章骨骼肌肌能1、试述骨骼肌肌纤维得收缩原理。
2、试述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得产生原理。
3、试述在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就是如何传导得。
4、试述神经—肌肉接头处动作电位就是如何进行传递得。
5、骨骼肌有几种收缩形式?它们各自有什么生理学特点?6、为什么在最大用力收缩时离心收缩产生得张力比向心收缩大?7、试述绝对力量、相对力量、绝对爆发力与相对爆发力在运动实践中得应用及其意义。
8、骨骼肌肌纤维类型就是如何划分得?不同类型肌纤维得形态学、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特征就是什么?9、从事不同项目运动员得肌纤维类型得组成有什么特点?10、运动时不同类型肌纤维就是如何被动员得?11、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类型组成有什么影响?12、试述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有何意义。
第三章血液1、试述血液得组成与功能.2、何为内环境?试述血液对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得作用意义。
3、试述血液在维持酸碱平衡中得作用。
4、何谓红细胞流变性?影响因素有哪些?试述运动对红细胞流变性得影响.5、试述长期运动对红细胞得影响。
6、如何应用红血蛋白指标指导科学训练?第四章循环机能1、比较心肌与骨骼肌兴奋性、传导性与收缩性得异同.2、分析从身体立体到卧位后心输出量与动脉血压得变化及其调节过程。
3、试述心动周期过程中,左心室内压力、容积改变与瓣膜开闭情况。
4、试述动力性运动与静力性运动时心输出量与动脉血压得变化情况。
5、如何评价运动心脏得结构、功能改变?6、反应心血管机能状态得指标有哪些?第五章呼吸机能1、呼吸就是由那三个环节组成?各个环节得主要作用就是什么?2、呼吸形式有几种?运动过程中如何随技术动作得变化而改变呼吸形式?3、胸内压就是如何形成得?有何生理意义?4、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深漫得呼吸(尤其注重深呼吸)比浅快得呼吸效果要好?5、试述肺通气得技能指标测定意义与评定方法.6、试述影响唤起得因素。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规律
机体能源贮备的恢复
1.磷酸原的 恢复
2.肌糖原贮 备的恢复
磷酸原(CP)和ATP的恢复很快,在剧烈运动后被消耗的CP在 20——30S内合成一半,2——5min可完全恢复,CP的恢复都是由有 氧氧化系统供能:C+Pi——CP,运动中CP消耗的越多,其恢复过程 需要氧也越多。
肌糖原是有氧氧化系统和乳酸能系统的供能物质,也是长时间运
动延缓疲劳的一个因素。影响肌糖原恢复的速度有两个主要因素,一 是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二是膳食。长时间运动(1H耐性运动,再进 行1H最大力量性运动)致使肌糖原耗尽后,如用高糖膳食46H即可完
全恢复;而且前10小时恢复最快。
3.氧合肌红蛋白的恢复
4.乳酸的消除
❖乳酸消除的速度与其产生的数量和恢复方式有关,工作时 形成的乳酸减少消除的越快。在极量负荷后为完全消除堆积 的乳酸,,如用轻微活动方式则消除乳酸速度大大加快。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的规律
内容简介
一、赛前状态 二、进入工作状态 三、稳定状态 四、疲劳 五、恢复
提要
人体在参加体育运动过程中,其生理功能将发生一系 列规律性得变化。从参加运动或比赛前一直到运动或 比赛结束后的恢复,大致可分为赛前状态、进入工作 状态、稳定状态、疲劳和恢复过程五个阶段。本章运 用生理学理论与实验研究,结合运动实践,分析阐述 各阶段生理反应特点及其机制,影响因素及如何调整 和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旨在对运动全过程的身体功 能变化规律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为科 学从事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及健身锻炼提供依据。
不同赛前状态对运动能力的影响赛前状态准备状态起赛热症起赛冷淡特点特点特点其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其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高的兴奋性过高表现为表现为过度紧张过度紧张常有寝食不常有寝食不安四肢无力四肢无力全身微全身微微颤抖微颤抖喉咙发堵等不喉咙发堵等不良生理反应良生理反应因而使运因而使运动员工作能力和运动成动员工作能力和运动成绩下降绩下降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习题集
第十四章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学习要求掌握:1、赛前状态的生理机理。
2、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3、产生进入工作状态的原因。
4、疲劳产生的原因。
5、恢复过程的阶段性及其特点。
熟悉:1、调节赛前状态的方法。
2、影响进入工作状态的因素。
3、稳定状态的分类及特点。
4、不同类型运动疲劳的特征。
5、促进机能恢复的措施。
了解:1、“极点”和“第二次呼吸”产生的原因2、准备活动的作用机理。
3、判断疲劳的方法。
内容精要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机能的规律性变化包括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疲劳及恢复过程五个阶段。
第一节赛前状态赛前状态是指正式比赛或训练前,人体各器官、系统产生一系列条件反射性机能变化。
一、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及其产生机理在正式比赛或训练前,人体几乎所有的器官、系统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机能变化。
赛前状态的反应程度与比赛性质、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及心理状况等因素有关。
赛前状态的机理是在大脑皮质的主导下,通过两个信号系统的相互作用而建立的自然条件反射。
二、赛前状态的类型1、起赛热症:其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过高。
多见于初次参加比赛的年轻运动员,参加特别重大比赛的运动员或心理负担过重的运动员。
2、起赛冷淡:其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过低。
起赛冷淡是起赛热症的继发性反应。
3、准备状态:其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适度提高,植物性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惰性有所克服,机体机能得到预先动员。
三、影响赛前状态的因素及调整1、影响赛前状态的因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思想问题,比赛经验等。
2、调整赛前状态的方法:(1)提高心理素质,正确认识和对待比赛的意义;(2)组织运动员多参加比赛,积累比赛经验;(3)安排适宜的准备活动;(4)按摩;(5)加强思想教育和管理。
第二节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是指在正式训练或比赛前进行的各种身体练习。
通过准备活动可预先动员人体的机能,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从而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为即将进行的正式比赛或训练作好机能上的准备。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PPT课件
• 肌肉活动越复杂→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越长;
• 训练程度低→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长;
• 训练水平提高→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短;
• 工作强度越高→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就越短。 • 此外,年龄和外界因素也能影响进入工作状态的时 间。儿童少年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比成人短。场地 条件好、气候温暖适宜以及良好的赛前状态和充分 的准备活动均能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
在一般性教学课中2-3分钟。
准备活动后间隔45分钟,其痕迹效应
概念: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人的机能能 力逐渐提高的生理过程和机能状态叫进 入工作状态。
(一)产生进入工作状态的机理
1.反射时(物理惰性)
2.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
(二)影响进入工作状态的因素
400米
GB PH OL
37.3ºC 37.03ºC 36.0ºC
59”2 57”2 54”0
38.8ºC 38.0ºC 37.1ºC
58”8 57”0 56”0
38.4ºC 38.4ºC 38.3ºC
56”2 55”4 52”2
准备活动作用的生理机理
正式比赛时中枢神 经系统的兴奋性处 于最适宜水平,调 神经中枢 节功能得到改善, 产生兴奋 性提高的 → 内脏器官的机能惰 性得到克服,新陈 痕迹(后 代谢加快,有利于 作用) 机体发挥最佳机能 水平。
赛前脉搏
赛前动脉血压
赛前状态产生的机理:
• 场地
• 器材
• 观众 +
比赛或运动 时肌肉活动 的生理变化
→
条件反射
• 音响
• 由于这些生理变化是在比赛或训练的自然环境下 形成的,所以其生理机理属自然条件反射。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在参加体育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机能将发生一系列的反应和规律性变化,这些变化从正式比赛前或者训练前或者运动前就已经发生,并一直持续到运动结束后的一段时间。
按其发生的顺序大致可以分为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疲劳和恢复五个阶段的机能变化。
一、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一)赛前状态人体在参加比赛前或运动前,某些器官系统会产生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称这时的机能状态为赛前状态。
赛前状态可出现在运动前数天、数小时或数分钟。
1 、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及其机制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物质代谢加强,体温上升,内脏器官活动增强,表现为心率加快、收缩压升高、肺通气量和吸氧量增加,并可出现血糖水平升高、泌汗增多和尿频等现象。
赛前状态产生的生理机制可以用自然条件反射机理来加以解释。
2 、赛前状态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调整(1)赛前状态对运动能力的影响①良好的赛前状态有利于缩短机体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并能充分发挥机体工作能力的和提高运动成绩。
如通过适应场地、倒时差、模拟比赛,促使兴奋性适度提高。
②不良的赛前状态将妨碍机体运动能力的发挥。
出现赛热症型和赛冷淡型,前者过度兴奋,常有寝食不安无所适从、四肢无力、全身颤抖等反应;后者表现为兴奋性过低,对比赛淡漠、无兴趣、浑身无力。
(2)赛前状态的调整努力使赛前反应调整至最适宜状态。
不断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正确认识比赛的意义;经常参加比赛,积累经验;通过适当形式的准备活动调节赛前状态,针对赛热症者可采取强度小、轻松缓和以及转移注意力的准备活动,对赛冷淡者可采取强度大并与比赛内容接近的练习。
(二)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是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为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程和预防运动创伤而有目的进行的身体练习,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或比赛做好准备。
1、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1) 调整赛前状态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调节不良的赛前状态,使大脑反应速度加快,参加活动的运动中枢间相互协调,为正式练习或比赛时生理功能迅速达到适宜程度做好准备。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如何克服极点
嘿嘿~@~稳定情绪、降低强度、加深呼吸 继续运动下去吧! 1.克服了内脏器官惰性,使内脏机能逐渐赶 上运动器官的需求。 2.代谢加强,氧供应增加,血乳酸产生减少 3.呼吸得到调节 4.极点出现后运动强度降低,氧需求量减少 回心血量增加 5.植物性神经与中枢间协调关系改善 动力定型恢复出现所谓的— 第二次呼吸
二·准备活动
• 概念:为了更好的进行较 大运动量或高强度的体育 锻炼或比赛前所进行的各 种有目的的身体练习。
准备活动的生理学意义
• (一)代谢水平提高,体温上升 • (二)提高循环、呼吸等内脏器官的 机能水平,利于克服植物性机能惰性 • (三)促进与运动有关中枢间的协调,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 (四)调节情绪,使大脑皮质兴奋性 处于适宜水平
整理活动
• — 是人体在运动之后,为了
使人体更好的由运动状态过 渡到安静状态,并促进恢复 所进行的一切有效的措施。
整理活动的目的 更好的使人体由运动状 态过渡到安静状态,消除 疲劳,促进体能恢复。
整理活的作用
• 1.可以使人体更好的由紧张的运动状态 过渡到安静状态。使运动后还保持高 水平工作状态的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 继续保持一段合理的时间,再缓慢有 序的过渡到安静状态(神经、呼吸、 心血管系统等)。 • 2.促使肌肉放松,利于肌肉内血液畅流, 利于代谢产物的排出和能源物质的补 偿,消除疲劳。
第15章复习题、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第十二章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名词解释:1. 赛前状态:人体参加比赛或训练前,身体的某些器官和系统会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这种特有的机能变化和生理过程称为赛前状态。
表现: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物质代谢加强、体温升高及内脏器官活动增强。
其生理机理属自然条件反射赛前反应的大小:与比赛性质、运动员的比赛经验和心理状态有关。
比赛规模越大,离比赛时间越近,赛前反应越明显。
运动员情绪紧张、训练水平低、比赛经验不足也会使赛前反应增强。
赛前状态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调整:准备状态型、起赛热症型、起赛冷淡型2. 准备活动: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进行的身体练习,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或比赛做好准备。
生理作用 : (1)调整赛前状态 (2)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3)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使体温升高(4)增强皮肤的血流量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比赛时体温过高。
准备活动作用的生理机理: A.准备活动神经中枢产生兴奋性提高的痕迹(后作用) 正式比赛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处于最适宜水平,调节功能得到改善,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得到克服,新陈代谢加快,有利于机体发挥最佳机能水平。
准备活动后间隔45分钟,其痕迹效应将全部消失。
B.在每次训练或比赛前做准备活动,也会形成条件反射。
所以,准备活动所产生的生理效应也有条件反射的作用3.极点:在进行剧烈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需要,出现一系列暂时性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
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心率剧增及精神低落等症状,这种机能状态称“极点”。
原因: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与肌肉活动不相称,①运动开始时供氧不足;②大量乳酸积累使血液pH值偏。
→大脑皮质运动动力定型暂时遭到破坏。
4.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植物性神经与躯体神经系统机能水平达到新动态平衡,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这时人体的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变得均匀自如,这种机能变化过程和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名词解释:1. 赛前状态:人体参加比赛或训练前,身体的某些器官和系统会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这种特有的机能变化和生理过程称为赛前状态。
表现: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物质代谢加强、体温升高及内脏器官活动增强。
其生理机理属自然条件反射赛前反应的大小:与比赛性质、运动员的比赛经验和心理状态有关。
比赛规模越大,离比赛时间越近,赛前反应越明显。
运动员情绪紧张、训练水平低、比赛经验不足也会使赛前反应增强。
赛前状态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调整:准备状态型、起赛热症型、起赛冷淡型2. 准备活动: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进行的身体练习,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或比赛做好准备。
生理作用 : (1)调整赛前状态 (2)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 (3)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使体温升高(4)增强皮肤的血流量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比赛时体温过高。
准备活动作用的生理机理: A.准备活动神经中枢产生兴奋性提高的痕迹(后作用) 正式比赛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处于最适宜水平,调节功能得到改善,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得到克服,新陈代谢加快,有利于机体发挥最佳机能水平。
准备活动后间隔45分钟,其痕迹效应将全部消失。
B.在每次训练或比赛前做准备活动,也会形成条件反射。
所以,准备活动所产生的生理效应也有条件反射的作用3.极点:在进行剧烈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需要,出现一系列暂时性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
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心率剧增及精神低落等症状,这种机能状态称“极点”。
原因: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与肌肉活动不相称,①运动开始时供氧不足;②大量乳酸积累使血液pH值偏。
→大脑皮质运动动力定型暂时遭到破坏。
4.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植物性神经与躯体神经系统机能水平达到新动态平衡,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这时人体的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变得均匀自如,这种机能变化过程和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
原因:①运动中内脏器官惰性逐步得到克服,氧供应增加,乳酸得到逐步清除;②运动速度暂时下降,使运动时每分需氧量下降,以减少乳酸的产生,机体的内环境得到改善,被破坏了的动力定型得到恢复。
5.运动性疲劳: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的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水平上的生理过程。
特点:①把疲劳时体内组织和器官的机能水平与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程度;②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如心率、血乳酸、最大吸氧量和输出功率在其一特定水平工作时,单一指标或多指标同时改变都可以来判断疲劳。
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6. 超量恢复:运动时消耗的能量物质及各器官的系统机能状态在这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甚至超过了原来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
超量恢复一段时间后又会回到原来水平。
特点:超量恢复的程度和出现的时间与所从事的运动负荷有密切关系。
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活动量越大,消耗过程越剧烈,超量恢复越明显。
如果活动量过大,超过了生理范围,恢复时间会延长。
超量恢复是客观存在的规律。
7.进入工作状态: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人的机能能力逐渐提高的生理过程和机能状态叫进入工作状态。
8.真稳定工作状态:在进行强度较小、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吸氧量和需氧量保持动态平衡,这种状态称为真稳定工作状态。
9.假稳定工作状态:当进行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吸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吸氧量水平,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这种机能状态为假稳定工作状态。
思考题:1.进入工作状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反射时动作越复杂,有关中枢之间传递延搁时间就越长,进入工作状态需要时间也就越长2)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 a.植物性神经机能惰性比躯体性神经大传导速度慢; 突触联系较多。
b.神经-体液调节作用2.试述运动性疲劳产生机理的学说。
1)“衰竭学说”观点:能源物质的耗竭依据:长时间运动产生疲劳的同时常伴有血糖浓度降低,而补充糖后工作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现象2)“堵塞学说”观点:代谢产物在肌组织中堆积依据:疲劳时乳酸堆积而引起肌组织和血液中pH值的下降,(1)阻碍神经肌肉接点处兴奋的传递,影响冲动传向肌肉.(2)抑制果糖磷酸激酶活性,从而抑制糖酵解,使ATP合成速率减慢。
(3)pH值下降还使肌浆中Ca++的浓度下降,从而影响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使肌肉收缩减弱。
3)“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观点:pH值下降、水盐代谢紊乱和血浆渗透压改变。
依据:当人体失水占体重5%时,肌肉工作能力下降约20%-30%。
高湿作业工人因泌汗过多,达严重疲劳时,给予饮水仍不能缓解,但饮用含0.04%-0.14%的氯化钠水溶液可使疲劳有所缓解4)“保护性抑制学说”观点:大脑皮质产生了保护性抑制依据:贝柯夫研究发现,狗拉载重小车行走30-60分钟产生疲劳时,一些条件反射量显著减少,不巩固的条件反射完全消失。
雅科甫列夫发现,小鼠在进行长时间工作(10小时游泳)引起严重疲劳时,大脑皮质中r-氨基丁酸水平明显增加,该物质是中枢抑制递质。
此外,血糖下降、缺氧、pH值下降、盐丢失和渗透压升高等,也会促使皮质神经元工作能力下降,从而促进疲劳(保护性抑制)的发生和发展。
5)“突变理论”观点:运动过程中三维空间(能量消耗、肌力下降和兴奋性改变)关系改变所致。
6)“自由基损伤学说”自由基:指外层电子轨道含有未配对电子的基团,如氧自由基(O2·)、烃自由基(OH·)、过氧化氢(H2O2)及单线态氧产生部位: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细胞核、质膜和胞液中都可以产生。
作用:由于自由基化学性活泼,可与机体内糖类、蛋白质、核酸及脂类等物质发生反应,因而造成细胞功能和结构的损伤与破坏3.试比较不同类型运动的疲劳特点和实践意义。
不同运动项目的疲劳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短时间最大强度运动疲劳是因肌细胞代谢变化导致ATP转换速度下降;较大强度,较短时间运动所造成的疲劳往往是由于乳酸堆积所致;长时间中等强度运动的疲劳往往与肌糖原大量消耗、血糖浓度下降、体温升高脱水和无机盐丢失有关。
在非周期运动项目中,技术动作的不断变化和动作技能的复杂程度是影响运动性疲劳的重要因素。
一般认为,习惯性的,自动化程度高的和节奏性强的动作不易疲劳,而要求精力高度集中以及运动中动作多变的练习,则较易产生疲劳。
静力性运动疲劳的产生就其细胞代谢来讲和短时间大强度运动项目的运动性疲劳相似,但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相应的部位持续兴奋,肌肉中血流量减少以及憋气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功能下降更为明显。
4.减轻“极点”反应的主要措施:①继续坚持运动;②适当降低运动强度;③调整呼吸节奏,尤其要注意加大呼吸深度。
一、是非判断题1.条件反射形成后,只要与比赛相联的有关刺激一出现,赛前反应也就会发生。
( )2.比赛规模越大,赛前机能反应越大;越临近比赛,机能反应也越明显。
( ) 3.赛前状态不一定对人的工作效率都起良好作用。
()4.运动强度越大,训练水平越低的人,“极点”出现的也越晚而且越不明显。
()5.“极点”出现说明躯体与植物性机能的不适应达到了高峰。
()6.假稳定状态下,人体需氧量明显高于摄氧量,肌肉收缩的能量供应完全靠无氧氧化。
()7.起赛冷淡一般是由于赛前兴奋性过低所致。
()8.“第二次呼吸”出现标志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开始步入稳定状态。
()9.无论运动量大小运动后均能引起超量恢复。
()10.疲劳是运动能力下降的暂时现象。
()11.不同的能源物质,出现超量恢复的时间不同。
()二、选择题:1.赛前状态对人的工作能力( )都起良好作用。
A 一定 B.不一定2.准备活动可使体温升高,肌肉粘滞性( ),肌肉收缩速度( ),肌力( )。
A 升高B 降低C 增加D 减少E 不变3.赛前状态是人体在比赛或训练前,各器官系统发生的一系列( )变化。
A.条件反射性 B.非条件反射性4. 随着比赛的临近,心率( ),血压( )越明显。
A.加快 B.减慢 C.升高 D.降低5.“极点”的出现,说明大脑皮质运动动力定型暂时紊乱,运动中枢内( )占优势。
A 兴奋过程 B.抑制过程6.人体运动时,躯体性机能惰性比植物性机能惰性( )。
A 大 B小 C 差不多7.运动强度越大,训练水平越低“极点”出现越( ),消失越( )。
A 早 B 迟8.儿童少年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比成年人( ) A、长 B 短 C 差不多9.在下列运动项目中,“极点”常出现在( )。
A 短跑 B 中长跑 C 超长跑10.中长跑是在( )下进行的运动,超长跑是在( )下进行的运动。
A.稳定状态B.真稳定状态 C.假稳定状态11.假稳定状态下运动时所摄取的氧量受( )水平的限制。
A 吸氧量B 最大吸氧量C 耗氧量D 最大通气量12.现代生理学实验研究表明,( )的消耗对疲劳的发生更为重要。
A.ATP B.ADP C.AMP D. CP 13.乳酸堆积引起肌肉疲劳,主要是通过肌肉中( )下降所造成。
A.PO2 B PCO2C、PH值 D.肌糖元14.“突变”学说与其他几种有关疲劳生理机理的学说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将( )和( )综合在一起看疲劳的发展。
A.肌糖元消耗 B.能量消耗 C.兴奋性下降 D.应激性15.运动生理学中,将脑至脊髓所产生的疲劳统称为( ),运动神经以下所产生的疲劳统称为( )。
A 外周疲劳B 中枢疲劳C 局部疲劳D 全身疲劳16.目前认为疲劳时,心电图S-T段( ),T波可能( )。
A 上移 B 下移 C 倒置 D 正立17.疲劳时肌电振幅上升或下降,肌电图功率谱( ),低频成分( )。
A 右移B 左移C 增加D 减少18.赛前状态是指人体在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系列()性变化。
A.条件反射B.运动条件反射 C.自然的条件反射 D.人工条件反射19.对人的工作效率不起良好作用的赛前反应有()。
A.血糖适当升高 B.血压适当升高 C.尿频 D.心率适当升高20.“极点”产生早晚与下列那些因素无关()。
A.年龄 B.训练程度 C.气候条件 D.教练员21.“第二次呼吸”出现标志着()。
A.进入工作状态结束 B.准备活动的结束 C.稳定状态的结束 D.疲劳的恢复22.“第二次呼吸”现象是人体()功能增强所致。
A.植物性 B.运动性 C.植物与运动性 D.肝脏解毒23.“第一拐点”是发生在运动过程中()状态下。
A.准备活动 B.进入工作 C.稳定 D.疲劳24.“第二拐点”出现意味着机体开始进入()状态。
A.工作 B.疲劳 C.恢复 D.稳定25.运动员参加100米跑比赛时,机体处于()状态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