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幼1.船的历史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教科版《船的历史》课件
![教科版《船的历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35d6f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11.png)
项目 体积 船体材料 动力
船的比较
日期:
摇橹木船
轮船
研讨
从船的发展历史中, 你发现了哪些变化?
我发现从独木舟、摇橹木船、帆 船、蒸汽船、现代轮船、潜艇中, 船从材料、构造、载重量、安全 系数、动力、功能方面都发生了 变化,越是现代的船功能越好, 高科技运用也越多。
3 研究独木舟
轻轻放,放均匀; 做三次,取最大。
研讨
怎样减小船在行驶 中的阻力?
把船的造型制作成船首 做成尖的形状,能减少 船在水钟的阻力。
课堂小结
船使人类拥有了跨越河流、远 航大海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 力,促进了生产生活资料和文化的 交流。船经过不断地发展和改进, 载重量、稳定性、动力系统等都得 到了优化和完善。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完成对应课时训。
什么形状的船首受到的阻力小
设计对比实验
能利用这 些材料设计一 个对比实验, 探究船首形状 与阻力大小之 间的关系。
微视频:船首形状与阻力大小的关系
我的发现:尖形 船首的船在水中行驶 得最快,尖形船首可 以减小水对船的阻力 。
摇橹木船
摇橹木船由船和撸或桨组成。船 工利用水力推进船舶。摇橹船是 用橹来推进的船舶,它是一种江 河中航行的早期船舶。摇橹船使 用方便,是江河中的运输工具, 在江南水乡曾经广泛应用。最多 能承载10人左右。
帆船是利用风力前进的船,一般由船体、帆、桅
杆、横杆、稳向板等构成。是一种古老的水上交通 工具。中国明代郑和率领庞大船队7次出海,当时 一艘帆船可以载300人左右。现代帆船始于荷兰, 也成为竞技比赛的重要项目。
帆船
蒸汽船
蒸汽船是用蒸汽机作动力的机械推 进船舶,船舶用蒸汽机提供的巨大 动力,使人类有可能建造越来越大 的船,运载更多的货物。由于蒸汽 机体积大、功率小、效率低,也逐 步被淘汰。现代舰船的常用的动力 装置是内燃机和汽轮机。
五年级教科版科学《船的历史》教学设计
![五年级教科版科学《船的历史》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6b4d0d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6e.png)
五年级教科版科学《船的历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船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简单的筏、独木舟到现代大型轮船的演变过程。
2.理解船的发展与人类需求、科技进步之间的紧密联系,认识到不同历史时期船的特点和功能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技术水平决定的。
3.知道船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运输、贸易、探索、军事等领域的应用。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图片和模型、分析案例等多种途径,收集关于船历史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2.能根据船的不同发展阶段,比较它们在结构、材料、动力等方面的变化,培养观察和比较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释船的发展变化原因,并对船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猜想。
(三)科学态度目标1.对船的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和资料收集。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历史事实和资料来源。
3.体会人类智慧在船的发展过程中的体现,对古人的发明创造和现代科技发展有敬畏之心。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船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包括促进文化交流、经济发展,以及对海洋生态等环境的影响。
2.认识到科技发展对船的改进作用,以及船的发展如何推动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体会科技发展的相互关联性。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梳理船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不同历史时期船的典型代表及其特点。
2.让学生理解船的发展与人类需求、科技水平之间的因果关系,体会科技发展对船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分析船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结构、材料和动力变化背后的复杂原因,包括社会需求、技术限制和突破等多方面因素。
2.引导学生从船的历史发展中,总结出科技发展的一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对其他交通工具或技术发展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各个历史时期船的图片(如古代埃及的纸莎草船、中国的独木舟、维京长船、郑和宝船、现代邮轮、航空母舰等)、动画(如船的航行原理动画、不同动力系统的工作原理动画等)、视频资料(如介绍船的历史发展纪录片、现代造船工艺视频、船在不同领域应用的视频等)。
《船的历史》教案
![《船的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49cab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a6.png)
在《船的历史》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船的起源和演变过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实物模型、图片和故事讲述,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时期船的特点以及船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1.案例教学法的有效性:以郑和下西洋为例,让学生们了解我国古代航海技术的辉煌,激发了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同时,案例分析也使得学生们能够将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历史事件相结合,加深了他们对船的发展历程的认识。
2.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互动交流。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对船的浮力原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
3.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想法。这表明,在适当的引导下,学生们能够主动思考问题,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4.教学难点的把握:在讲解船的演变过程和我国航海史这两个难点时,我通过举例、比较等方法,尽量让学生们易于理解。但从课堂反馈来看,仍有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5.环保意识的培养:在船舶环保问题的讨论中,学生们对船舶污染的认识得到了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将这些环保理念付诸实践,仍需进一步探讨。
4.现代船舶:探讨现代船舶的分类、功能及发展前景。
5.船的环保问题:分析船舶对环境的影响,倡导绿色航运。
二、核心素养目标
《船的历史》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通过了解船的起源、演变及我国航海史,增强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认识,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意识。
2.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不同时期船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教学下册2-1《船的历史》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教学下册2-1《船的历史》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6ed018c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7.png)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教学下册2-1《船的历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船的历史》是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教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船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独木舟、木船到现代的各类船只,以及船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和活动建议,引导学生探究船的历史,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探究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和思考。
但在船的历史方面,学生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分享知识,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船的发展历程,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的船只特点,知道船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分享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品质,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船的发展历程,各类船只的特点。
2.难点:船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船的历史。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让学生查阅资料、分享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船的历史图片、视频等。
2.资料:关于船的历史的相关书籍、文章。
3.道具:各类船的模型或图片。
4.课堂活动准备:分组讨论、分享成果的环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代的独木舟、木船以及现代的各类船只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船的发展变化。
提问:“你们知道船是如何演变的吗?船的发明对人类社会有哪些影响?”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船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独木舟、木船到现代的各类船只,以及船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通过展示课件和实物道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船只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船的历史。
【教学课件】船的历史+示范课件
![【教学课件】船的历史+示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9491b3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1d.png)
独木舟
帆船
蒸气船
轮船
摇橹木船
潜艇
二、探索
2.船的发展 观看船的发展历史图片,思考船的哪些方面发展了。
独木舟
帆船
蒸气船
• 船经历了“浮具→筏→独木舟→木板船→舫→现代船”的发展历程
• 从浮的材料到沉的材料
• 从自然动力到机械动力
•轮船船的载重量、稳定性、动力性能不断优化和完善
摇橹木船
潜艇
2.船的发展
漏水,不易散架。
3.研究独木舟
二、探索
制作独木舟
准备一根圆木条,用 钻头将圆木条里面的木料 挖空,形成一个简单的舱 体结构就可以了。
二、探索
3.研究独木舟
测试独木舟
将独木舟放入水中 的,待独木舟稳定之后, 放入螺母或垫圈。
注意螺母或垫圈要 一个个放。
3.研究独木舟
二、探索
【交流】独木舟在装载重物时有哪些不足?
3.研究独木舟
二、探索
船头与阻力的关系探究
【实验步骤】
①准备圆形、方形、尖形的模型船; ②用绳子将模型船系上,在绳子另一端系 上垫圈模拟动力; ③将小船放置在水槽中进行行驶速度对比。
3.研究独木舟
二、探索
此图片为视频缩略图,如需使用,请下载【知识探究】船头形状与阻力的关系
二、探索
3.研究独木舟 【结论】 (尖形)流线型船首可以减小水对船的阻力,在水中行驶得快。
• 不稳定,容易侧翻 • 不能承载很多重物
二、探索
3.研究独木舟 船在水中行驶时,会受到水的阻力。我们的独木舟的
船首是什么形状的?什么样形状的船头受到的阻力小呢?
预测: 尖形的船头受到的阻力小。
3.研究独木舟
二、探索
教科版(2017)科学五年下册21《船的历史》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共46张ppt)
![教科版(2017)科学五年下册21《船的历史》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共4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54df72e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1.png)
第三个活动研究独木舟如何稳定地负载物体,还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 尖形船首有利于减小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研讨部分,“从船的发展历史 中,你发现了哪些变化?”,这个问题引发学生体会到技术变革在船的演 化上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让独木舟保持稳定而不侧 翻?”“怎样减小船在行驶中的阻力?”,这两个问题能让学生认识到船 的外型、结构和性能之间存在关联,为学生后续制作小船,开启研究船的 历程进行了铺垫。这三个问题可以作为核心问题穿插在探索活动中,也可 以在课堂最后用于梳理和总结提升。
板块六、课堂总结 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是生活中常见的运输工具。自从有了船,人们 可以借助它在水面上自由方便地行驶,还可以把很多货物运送到远方。 人类的活动范围大大扩大,人类的物资运输和交流也大大增加。船与我 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这节课大家都学了船的那些知识呢?(师生互动总结)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五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板块二、探索 (一)探索活动 1、交流关于船的知识 (1)、教师出示“关于船的知识”班级记录表,小组内讨论,整理“已 经知道的”和“还想研究的内容”。要求简洁明了,用关键词表述即可。 (2)、小组汇报,教师引导学生从船体形状、材料、构造、动力系统、 功能等角度描述船,再梳理还想研究的问题,并用关键词将信息整理到 班级记录表上。
(2).整理并总结实验方法,出示实验注意事项:放钩码时要轻轻放,放 置要均匀;做实验三次,取最大值。 (3).学生分组实验。 (4).学生汇报实验发现:我的独木舟最多能放置几个钩码;根据实验操 作反思:在船中放置重物时,怎样才能做到保持稳定、不侧翻?独木舟 在装重物时,有哪些不足?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不难发现,世界上最早的船——独木舟,存在装载 量小、不稳定、容易倾覆等缺点,让学生感知不断改进和完善独木舟的必 要性。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1《船的历史》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1《船的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5e784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f.png)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1《船的历史》教案一. 教材分析《船的历史》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船的发展历程以及船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从古代的独木舟到现代的巨型油轮,船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本节课内容丰富,既有历史知识的介绍,也有科技发展的阐述,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历史文化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和科技知识,对于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船的发展历程和船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船的发展历程,体会船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船的发展历程,知道船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船的发展历程2.船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船的发展历程,搜集相关的历史和科技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船的相关知识,准备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代的独木舟和现代的巨型油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些船的名称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船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从古代的独木舟到现代的巨型油轮,船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船在人类历史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船,分析这种船的特点和在历史中的作用。
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船的发展历程和船在历史中的作用的掌握情况。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船的历史》教学设计(2023春新课标版)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船的历史》教学设计(2023春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13436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67.png)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船的历史》教学设计(2023春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船的历史》是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介绍了船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独木舟到现代的轮船、游轮,让学生了解船的发展过程以及其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船的发展历程,让学生在了解船的历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古代的船只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现代的轮船、游轮等大型船只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文字,了解船的发展历程以及现代船只的特点。
同时,学生对于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也有一定的兴趣,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科技对船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船的发展历程,知道不同历史时期的船的特点;了解现代船只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科技对船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了解船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船的发展历程,现代船只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难点:科技对船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自主发现船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船的发展历程和现代船只的特点。
2.图片和视频:收集与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和创设情境。
3.学习任务单:制定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古代的船只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船只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船的历史》教案(2022新版)2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船的历史》教案(2022新版)2](https://img.taocdn.com/s3/m/47c6fbf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6.png)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船的历史》教案(2022新版)2一. 教材分析《船的历史》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1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船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船的构造和原理,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简单机械和力的知识,对船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船的详细历史和构造可能还不够深入,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船的进一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船的发展历程,掌握船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对船的历史和构造感兴趣,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船的发展历程,船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2.教学难点:船的构造和原理的理解,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小船,加深对船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PPT、图片、视频、小船模型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准备材料,制作小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船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见过哪些船?船是如何发展的?激发学生对船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船的发展历程,介绍古代的船、蒸汽船、现代的船等,让学生了解船的发展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船的构造和原理,然后进行实践操作,制作小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小船,介绍其构造和原理,让其他学生理解和评价。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船的历史》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船的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4816b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a.png)
8、船是如何浮在水面的:船在水中会受到水的浮力。
9、船的动力:船是如何行驶的,船用什么作动力:人力摇桨,蒸汽的动力,风力,电力,涡轮的动力等。
环节2:船的历史(3min)
目标2:学生通过资料阅读了解船的发展历程,感受到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船在造船材料、动力、载重量等方面的区别。
【阅读资料】出示船的发展历史资料(独木舟、摇橹木船、帆船、蒸汽船、轮船、核潜艇)。
【组织交流】阅读了船的发展历史,船在哪些方面发展了?
【教师指导】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梳理船的发展历史中不断发展的方面。重点比较和轮船。
3、学生科学观察能力复杂程度多处于水平2、3。
4、学生的理论性实践能力——模型建构能力处于水平2、3。
标准
分析
内容
分析
评价
分析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水平4
科学观察能力
——复杂程度
单个静态微观特征观察
两个以上静态微观特征观察
包含静态微观及宏观特征的综合观察
静态特征和动态过程综合性观察
理论性实践能力——模型建构能力
开展形式:交流讨论
学生交流:
1、独木舟,是用木头制作的。
2、首先得选择尽量大的树干,再将树干挖空,做成独木舟。
学生交流:
1、独木舟可以承载( )个钩码。
2、在承载货物时,独木舟不够稳定,容易侧翻,而且不能承载很多的重物,大小不能超过制船的木料。
学生交流:
1、独木舟前端尖一点好,因为流线型的阻力更小。
课题
2.1 《船的历史》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船的历史》课堂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船的历史》课堂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b61e286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16.png)
1. 通过对船的发展历史的了解,你发现了船有哪些变化? 船体材料、构造、载重量、动力系统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
2. 怎样让独木舟保持稳定而不侧翻? 放置重物时要轻,重物放置位置尽量对称。
3. 怎样减小船在行驶中的阻力? 流线型船身,尖形船首。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航 空母舰的相关信息,并以小报 的形式简单介绍中国的船舶发 展历史和现状。
巩固
谢谢史
关于船,你知道什 么?还想研究什么?
交流关于船的知识
小组内交流讨论 “关于船的知识”
探索船的发展历史
独木舟
蒸汽船
摇橹木船 轮船
帆船 潜艇
关于船的历史
交流:在船的发展史中,船的哪些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
这是什么船?它是 利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研究独木舟
你的独木舟能负载重物吗?
轻轻放,放均匀;
做三次,取最大。
我的独木舟(最多)
能负载
个钩码。
思考:独木舟在装载重物时,有哪些不足?
在独木舟中放置重物时,不稳定容易侧翻,而 且 不能承载很多重物。
船在水中行驶时,会受到水的 阻力。比一比,哪种形状的船 受到的阻力小?
设计对比实验,探究船首形状与 阻力大小的关系。
我的发现:尖形船首的船 在水中行驶得最快,尖形船首 可以减小水对船的阻力。
《船的历史》教案
![《船的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7c983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b.png)
《船的历史》课件【教材简析】船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而重要的交通工具,船的发展史也是人类科技进步的历史。
本单元以船的材料、结构、动力等发展演变中的重要节点为内容引导学生在认识、设计、制作船的实践活动中,初步感知浮力,体验生产生活需求对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在了解学生关于船的前认知之后,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船不同的特点,认识船只在体积、材料、构造、动力等方面的科学技术演化历程。
并借助“独木舟负载物体”“船首形状与阻力关系”两个体验活动,激发学生后续探究的兴趣聚焦板块通过“现代深海潜水艇返回航母”图片引出本单元要研究的主题“船”。
让学生先要谈谈自己对船只的了解,从而获取学生关于船的前认知。
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于船还想研究什么?在这个环节给孩子充分的表达空间。
探索部分,探索活动1是关于船的知识记录表,引导学生从船体形状、材料、构造、动力系统等方面描述船。
探索活动2,通过观看老师事先准备的《船的发展史》视频选取两种最感兴趣的船来比较并思考“船是在哪些方面发展了?”探索活动3是独木舟的载重实验和船首形状不同对行动阻力的影响,通过两个小实验提升学生的感知。
最后通过研讨,鼓励孩子们交流自己解释和分析,学生可以发现船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和科技进步史,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可以推进科技发展的进程。
【教学流程图】【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不同时期不同特点的船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造船的技术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不同时期船的特点2.通过独木舟模型的实验,感受人类“最初的船”载重量、稳定性和水阻特性。
3.通过独木舟负载实验和船型和阻力关系实验认识到船的外形、结构和稳定性、阻力之间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1.了解船的发展历程,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船的发展和技术革新对人类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船的发展历史,了解造船技术发展史与人类文明进步史的关系难点:独木舟模型负载实验和船型与阻力关系实验的设计及实施【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水槽1个、独木舟模型,垫圈、船首实验模型两个、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1.欣赏现代深海潜水艇回归航母图片,展示现代船只在外形、构造、材料方面的科技进步。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船的历史》教学课件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船的历史》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648209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2.png)
远航货轮属于进出境 船舶的一种,在参与进 出境活动时,接受海关 监管。
蒸汽船
蒸汽船用蒸汽机提供巨大的动 力。
探索
独木舟
独木舟是一种用单根 树干挖成的小舟,需要借 助桨驱动。是人类最古老 的水域交通工具之一。每 艘独木舟最多乘两人。
帆船是利用风力前进的船,是 帆船 一种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中国明
材料
独木舟 小 小
不稳定 木头
竹筏 较大 较大 稳定 竹竿
研讨
竹筏与独木舟相比,有 了哪些进步?
竹筏比独木舟更稳定,不 轻易侧翻。竹筏比独木舟 的载重量也增加了。
研讨
为了让船型橡皮泥和铝箔稳定 地漂浮在水面上,我们又用了 什么方法?
用同样多的材料,把它们做成体 积更大的船型,体积变大,在水中受 到的浮力也增大,也就更容易漂浮在 水面上。另外在放垫圈的时候,都尽 量放在中间,不要放在一边,受力不 均匀,容易侧翻。
探索
2 制作铝箔船并计算体积
底面积(平方米) 高(厘米) 体积(立方米)
船1
64
2
128
船2
பைடு நூலகம்
36
3
108
船3
16
4
64
研讨
怎样提高船的载重量?
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 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 也越大。
课后反思
1、和同桌说说你今天学习有 什么收获? 2、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 识重点。
潜艇
远航货轮
该类船舶属于进出 境船舶的一种,在参 与进出境活动时,接 受海关监管。
明轮
像车一样,船的两 侧或尾部装有桨板。
探索
用途
较小 木材
人力,动力较小 短程、小型运输
船的历史教案
![船的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3f3a3a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6.png)
船的历史教案教案:船的历史一、教学目标:1. 了解船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2. 掌握船的不同类型和功能。
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黑板和白板。
2. 课件或图片资料。
3. 学生参考书籍和笔记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让学生回忆一下他们对船的认识,以及平时在什么场合会见到船。
- 引发学生思考:“船是如何被发明出来的呢?”2. 知识传递(15分钟)- 讲解船的历史背景和发展:a. 早期船只:学生了解早期人类使用简单的木筏和独木舟进行航行,这些船只主要用于捕鱼或交通工具。
b. 古代文明的航海技术发展:学生了解古代文明如埃及、中国和罗马等国家对航海技术的贡献。
c. 远洋航行的突破:学生了解欧洲航海家的大航海时代和他们的船只如卡拉维尔帆船、三桅船等。
d. 蒸汽船和现代船只:学生了解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发明使得船只可以使用更高效的动力,并了解现代各种类型的船只。
3.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并记录在笔记本上:a. 船的不同类型和功能有哪些?b. 船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应用有什么不同?-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讨论。
4. 概括总结(10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梳理出船的不同类型和功能以及船的历史应用。
- 引导学生思考船的发展如何影响到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
5. 拓展延伸(10分钟)- 教师使用课件或图片资料展示现代船只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如无人驾驶船、太空船等。
-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展开讨论。
6. 课堂作业(5分钟)- 要求学生在课下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航海历史的里程碑和著名船只。
- 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著名船只进行简单报告,并展示给全班。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船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让学生了解船的不同类型和功能,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有机会思考和交流,并展示他们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设计在船的发展历史中,你发现了哪些变化?
教学具准备
小组:课前收集有关船的知识、木条(直径5 厘米左右)或独木舟模型、船型模型(相同大小形状)、细线、垫圈、钩码、刻刀、水槽、班级记录表等。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等。
教与学的预设(教学过程)个人批注
一、聚焦(预设5分钟)
1.谈话:你知道的交通工具有哪些?你都乘
坐过哪些交通工具?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那么
对于船,你都了解了哪些呢?
2.交流船的知识:组内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船
的知识,并完成关于船的知识记录表。
3.交流归纳:大家的记录都集中指向了船的哪
些方面?
板书:材料、形状、构造、动力系统、功能
4.小结:我发现这些船在船体形状、材料、构造、动力系统、功能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同和不同。
那关于船,你还有哪些想要研究的问题呢?
5.交流并记录想要研究的问题。
二、探索(预设30分钟)
[材料准备:独木舟模型、船型模型(相同大小形状)、细线、垫圈、钩码、水槽、学习单]
过渡:人类是怎样想到发明船这种工具的?一开始的船是怎么样的?船的发展又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一)船的发展史
1. PPT出示:6种不同时期船图片,请合自己找到的资料进行排序,并说说这样排的理由。
(1)独木舟:人们将巨大树干用火烧或用石斧加工成中空的形状,用树干或竹竿作为动力进行造船。
(2)摇橹木船:是用橹来推进的船舶,它是一种江河中航行的早期船舶。
摇橹船使用方便,是江河中的运输工具,在江南水乡曾经广泛应用。
一些旅游景点,摇橹船用来载运游客,让游客进行水上游览。
(3)帆船: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借助大自然的风力进行远距离航行。
(4)蒸汽机船:美国人富尔顿首次在“克莱蒙脱”号船上用蒸汽
机驱动船只,从此机械力开始代替自然力,船舶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5)柴油机船:20世纪,人类进入了柴油机船时代,以柴油作为动力的游轮问世后,发展迅速,逐渐取代了蒸汽机船。
(6)潜水艇:现如今科技飞速进步,我们还出现了可以潜入水底,以核能源作为动力的潜水艇。
造船的技术和水平还在不断提升。
2.学生谈谈对船发展史的感受。
交流排序结果及理由,体会这些不同时期的有代表性船,思考“船的哪些方面发展了”?
说说船体材料、构造、载重量、动力系统和功能等方面有哪些不同作了怎样的改进。
用事例说说造船技术发展,影响了什么变化?
(二)独木舟负载物体测试(载重性能、稳定性)
1.提问:最初的船叫什么?是什么样的?
要求从船体材料、构造、载重量、动力系统和功能进行介绍。
2.独木舟制作。
教师出示独木舟实物模型,学生说说制作方法(PPT出示:掏空圆木中间可以做成一艘简易的独木舟)。
3. 提问:独木舟作为最古老的船只,有什么缺点?稳定性和载重能力差,怎么证明?
4.验证独木舟负载物体。
PPT出示实验材料:独木舟模型、水槽、螺母。
(1)如何使用这些材料测试独木舟的稳定性和载重能力?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并验证自己的想法。
(2)小组讨论方法。
(3)交流汇报后播放微视频,介绍测试方法。
(4)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视。
(5)交流汇报测试结果。
讨论:“独木舟是否可以负载重物?”、“独木舟在装载重物时有哪些不足?”。
(6)小结:独木舟不稳定,容易侧翻,而且不能承载很多重物。
5.讨论:如何解决独木舟保持稳定而不侧翻?提示从结构上去考虑。
(加大船体)
(三)探究船型(船首形状)与阻力关系。
1.观察6种船。
看看船头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船首形状大多是尖形?(减少船在水中先进时受到的阻力)
2.小组交流讨论,并设计实验验证的方法。
3.交流汇报实验材料及步骤。
①取二块一头尖一头方的木块模拟船只。
②分别在木块一端用细线系上一个垫圈,模拟
拉动船只前进。
③比较船只在水中的前行速度。
④对比船头形状不同时,船只所受到的阻力大小。
3.实验中的注意点有哪些?
4.学生交流:明确实验注意事项:①垫圈相同。
②起点相同。
③距离相同。
5.观看演示微视频。